危重病人安全转运
- 格式:docx
- 大小:20.76 KB
- 文档页数:4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一)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转运的安全是危重病人能否安全到达指定地点接受治疗的关键。
下面将从预备工作、现场操作、监测情况等方面进行介绍。
1. 预备工作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人员的培训,转运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其次是转运的装备,转运车应配备足够的医疗设备和药品,以应对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机。
最后是预先制定好的转运方案,包括路线、接送时间、协调各方沟通等,确保转运顺畅而又有序。
2. 现场操作危重病人转运的成功离不开现场操作的严密和专业。
在转运过程中,转运人员应时刻关注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做好适时的处理和调整。
转运人员还应对转运车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确保病人的病情不会因为转运过程中意外因素的干扰而恶化。
此外,卫生条件的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转运车应保持干净、整洁,消毒等工作也要做好。
3. 监测情况监测情况也是危重病人转运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过程中,医务人员需对病人的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测: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病情变化,并做出有效的处置。
此外,转运期间的药品、输液等治疗措施也需全程配合监测,确保药品的规律性、合理性和治疗效果。
总之,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是一项工作量大、难度大、要求高、风险大的任务,其中准备工作、现场操作和监测情况等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的认真处理,确保病人能安全到达指定地点接受治疗。
开展危重病人转运,应该对安全和卫生问题进行周详的了解,做好全程的安全监测,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风险,最终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危重病人转运流程危重病人的转运是一项非常复杂和敏感的任务,需要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合适的设备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稳定。
下面是一个危重病人转运的流程,包括准备、执行和安全措施。
准备阶段:1.评估病人的病情: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转运和适合哪种方式的转运,例如陆地、海路或空中转运。
2.确保病人的稳定:如果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必须在转运前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他们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执行阶段:1.转运前准备:将病人从床上转移到合适的转运设备,例如担架或救护车。
确保病人稳定并与监护设备连接,以便在转运过程中对其进行监测。
2.转运设备和药品检查:确保所使用的转运设备和药品处于工作状态。
这包括检查监护设备、氧气供应、呼吸辅助装置等。
3.病人监测:在整个转运过程中,监护人员必须对病人的关键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氧饱和度等。
4.转运过程中的护理: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可能需要接受额外的护理,例如给予药物、更换伤口敷料或调节呼吸机设置等。
安全措施:1.环境安全: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例如使用安全固定和垫子来保护病人避免在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或摔倒。
2.感染控制:采取适当的感染控制措施,确保转运过程中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包括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3.事前培训和沟通:所有参与转运的医护人员都应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转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应对措施,并随时与团队成员保持沟通。
万一出现紧急情况:1.处理紧急情况:如果在转运过程中病人出现任何紧急情况,医护人员必须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包括复苏、用药或调整呼吸机设置等。
2.寻求附近设施的帮助:如果病人的状况无法控制,转运团队必须寻求附近医疗设施的帮助,以提供更高级别的治疗。
在整个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保持冷静和专业,妥善管理病人的病情,并及时应对任何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只有通过严格的准备、执行和遵循安全措施,才能确保危重病人的转运过程顺利和安全。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是指在病人需要进行紧急转运时,为了确保病人的安全和保障其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程序。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因为紧急转运可能面临很多风险和挑战,需要专业团队的协助和合理的规范操作,保障病人安全并减少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
1.紧急转运团队的建立:成立专业的急危重病人转运团队,包括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司机等,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应对不同情况下的转运需求。
2.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在转运前,团队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和监测,包括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机体功能等方面的评估,并及时记录在转运单上,以备后续参考。
3.转运方案的制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转运方案,包括转运的目的地、转运所需的设备和药品、转运的交通工具等。
4.转运过程中的监护和护理:在病人转运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严密的监护和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保持通畅呼吸道、维持循环稳定等。
5.转运中的沟通和协调:转运团队需要与病人及其家属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及时告知病情和转运进展,以安抚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并提供必要的情绪支持。
6.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转运团队应对病人进行转运后的安全评估和跟踪,包括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记录病人的转运后情况等。
7.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转运团队需要对转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包括病人的突发状况、交通事故、设备故障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应急处置的能力,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8.转运记录和报告:转运团队需要详细记录转运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包括转运前的评估、转运过程中的监测数据、转运设备的使用情况等,以便后续的评估和研究。
急危重病人安全转运制度的实施需要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和专业操作。
只有通过严格的制度规范和专业的操作流程,才能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转运团队成员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经过专业培训和实践,能够熟练应对各种紧急情况,并确保病人的安全。
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下面是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的一般步骤:1.确定转运需求:在决定转运危重患者之前,首先需要进行严密的评估,包括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转运的目的地,例如移动到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或其他医疗设施。
这将确保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以最大程度地确保转运的顺利进行。
3.组织设备和人力:根据转运计划,准备所需的设备和人力。
这可能包括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氧气瓶等设备,以及医生、护士和急救人员等专业人员。
确保所选设备和人员到位,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4.沟通和协调:在转运过程中,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至关重要。
在转运前,与转运目的地的医疗团队进行沟通,以确保他们已准备好接收病人。
同时,还需要与所涉及的所有人员和部门进行沟通,以避免任何潜在的冲突或不协调。
5.病人准备:在转运之前,对病人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可能包括确定病人是否已经稳定,清除病人周围的障碍物,确保病人的呼吸道通畅,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使用安全带或担架,以确保病人的安全。
6.安全转运:在进行转运时,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
医护人员应遵循正确的转运技巧和安全操作规程,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转运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
7.监测和评估:转运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持续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并评估病人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如果需要,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8.完成转运:一旦病人被安全转运到目的地,转运团队应与接收团队进行交接,将所有相关信息和文件交给他们。
接收团队应对病人进行再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继续护理。
9.后续关注:完成转运后,医护人员应继续关注病人的状况,并提供适当的护理,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和康复。
总之,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流程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确保病人在转运过程中不受到额外的伤害或不适,并保证医护人员和其他病人的安全。
这个过程需要仔细的计划、组织和执行,同时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以保证转运过程的顺利进行。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危重病人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院前,院内及院外转运。
对于需要持续监护或生命体征维持的危重病人来说, 转运可视为一件大事件。
Evans 和Winslow 报道53 %的有人工呼吸机支持的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重大改变。
ICU病人与院内转运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 %[1 ] Kanter 等人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监护病人的并发症,转运的病人有比平常高9. 6 %死亡率的险。
[1 ] 转运目的CT ,MRI检查,急诊手术,放射介入治疗,急诊胃镜,运送至专科及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转运过程中并发症:并发症包括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包括插管过深和过浅)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心率改变:正负> 20 次/ min,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改变,血压重大改变,以及中断转运有窒息的危险。
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定影响的并发症。
[2 ]有文献报道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ICU 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
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如果病人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疗为必须的话,责任护士应坚持需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应做好充分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75 %的病人运送至放射科接受检查或治疗,且多数病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给氧、呼吸机支持、微量泵使用等,因此放射科的协作十分重要。
放射部门应设置空气接头以保证呼吸机工作,备有供氧装置,配有足够的插座,配备抢救车(紧急气管插管物品、急救药物等)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危重病病人有足够的了解,包括病人的大致病情,检查目的,放射治疗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应具备应付意外的能力。
内窥镜室或其他可能接收危重病病人的科室也应有应急设备。
医院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在医院内,危重症患者的转运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治疗效果。
一个良好的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制度对于医院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医疗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医院内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目的、患者选择、转运流程、转运人员及装备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定义危重症患者转运是指在医院内,将病情危重、需要立即转运的患者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或到另一家医院,以获得更专业和及时的治疗。
二、危重症患者转运的目的1.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危重症患者病情多变,一旦出现意外,可能会导致意外发生,因此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进行转运,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 提高医疗质量。
在更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3. 缓解急重症患者集中的医疗资源。
通过转运,能够将不同病情的患者分流到不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避免资源过分集中导致医疗供给不足的情况发生。
三、危重症患者的选择1. 病情危重。
必须明确诊断的病情危重患者,如重症监护室病人、病情急性发展的患者等。
2. 需要立即转运。
病情需要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治疗的患者。
3. 医疗资源不足。
在当前医疗机构无法提供有效救治的患者。
四、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1. 评估患者病情。
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患者是否需要转运,并确定转运的紧急程度。
2. 患者准备。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需要准备好转运所需的设备、药品等,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
3. 通知接收单位。
在确定患者需要转运之后,需要及时联系接收单位,告知患者的病情及转运计划。
4. 转运过程。
将患者从原来的病房转移到车辆中,负责护送患者的医护人员需要全程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病情变化。
5. 接收患者。
到达接收单位后,将患者转交给接收单位的医护人员,并详细汇报患者病情及转运过程。
五、转运人员及装备1. 转运人员。
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负责危重症患者的转运,包括医生、护士等。
急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制度
1、转运前医师应充分评估患者转运的可行性,向家属交代病情及转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征得患者和/或家属的理解和同意后履行签字手续。
2、转运前,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病情,提前通知接收部门准备各种抢救仪器和药物。
整理患者资料,核对并携带患者的药物和物品,一切就绪后方可转出,以免耽误病情。
3、转运前护士应协同医生稳定病人病情,妥善固定动、静脉留置针和各种导管,药物标记明显,上好护栏和输液架,清空各引流瓶及袋,确保病人各项指征能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平稳方可转运.
4、离开病区前医护人员应再次评估患者的意识、瞳孔、T、P、R、BP、SPO2等病情,详细记录神志、生命体征、各引流管的名称、位置、刻度、气道情况等。
并通告电梯等候,确保病人在最短时间内转运。
5、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并携带监护仪、简易呼吸器、微量泵等急救器械、药品和物品。
6、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医护人员陪同,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具有执业资格并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
转运途中(或检查时),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保持各种管道通暢,关注各种仪器运行是否良好。
7、转运过程中,病人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医护人员应利用随身携带的仪器、物品和药品进行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并在抢救后及时补记病情变化和抢救过程。
8、转运后应向接诊人员详细交接班患者病情、病历资料、药品及用物。
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总结汇报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总结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和团队成员共同致力于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工作背景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是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转运过程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身体状况不稳定,转运环境复杂多变,患者的安全问题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
我们深知,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是一项高难度工作,需要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和高度责任心。
二、工作内容1. 提前准备:我们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转运需求,并与相关科室进行沟通,确保具备转运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转运路径的实地考察和评估,以保证转运时能够顺利通过各种环境。
2. 人员培训:我们对参与转运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转运技能和相关知识,包括急救技能、患者监护设备使用等。
通过培训,我们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对危重患者的敏感度。
3. 转运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稳定性,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制定详细的转运计划,包括转运时间、转运路线、转运车辆等。
并与医院和相关机构密切合作,确保转运的顺利进行。
4. 安全控制:我们在转运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有效监测和保持稳定。
同时,我们还对转运环境进行了消毒和净化,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
三、工作成果在我们的努力下,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工作获得了以下成果:1. 成功转运患者数量:我们共转运了XX名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均顺利到达目的地。
2. 转运成功率:经过我们的严密计划和预防措施,所有转运计划均按时完成,成功率达到100%。
3. 安全记录:在所有转运工作中,未发生任何患者安全问题或意外事件的记录,患者健康状况得到有效保护。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在实施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1. 转运队伍数量不足,导致工作压力较大。
危重病人的安全转运
柯城区人民医院刘海
一、转运目的
CT ,MRI检查,急诊手术,放射介入治疗,急诊胃镜,运送至专科及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二、转运过程中并发症:
并发症包括引流管脱出,气管插管移位(包括插管过深和过浅) 静脉留置针或测压管道滑脱或堵塞定时药物或治疗未能按时给予;心率改变:正负> 20 次/ min,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氧饱和度改变,血压重大改变,以及中断转运有窒息的危险。
转运前权衡与意外评估:
重症病人的转运可能发生神经、呼吸、心血管及胃肠系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以及管道脱开,药物延迟给予等不严重但会对病人有一
定影响的并发症。
[2 ]有文献报道高达71 %的转运病人在转运途中或检查过程中发生轻微至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于ICU 病人是否必须转运需要主管医生的认真评估及权衡。
作为责任护士也应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能性,如果病人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稳定,而诊断性检查或治
疗为必须的话,责任护士应坚持需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应做好充分准备。
与接收部门的协作
75 %的病人运送至放射科接受检查或治疗,且多数病人需要不同程度的给氧、呼吸机支持、微量泵使用等,因此放射科的协作十分重要。
放射部门应设置空气接头以保证呼吸机工作,备有供氧装置,配有足
够的插座,配备抢救车(紧急气管插管物品、急救药物等) 。
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对危重病病人有足够的了解,包括病人的大致病情,检查目的,放射治疗方案,预测可能发生的意外,并应具备应付意外的能力。
内窥镜室或其他可能接收危重病病人的科室也应有应急设备。
I 医护人员在转运病人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充分交流,确保接收
部门已获知病情并做好准备,日常工作中病人因未准确估算好时间,致病人在CT 室外等待达20min。
转运护士应估计至前往科室的路程和所需的时间,联系好运送的电梯,并熟知运送路程中途经的能提供抢
救设备的科室,以备危重病人运送途中需要就地抢救。
转运前病人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
①运病人中有意识清醒者,解释是十分必要的。
责任护士应评估
病人的焦虑及疼痛程度,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此外,由主管需转运病人的护士和医生陪同前往可能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焦虑。
②病人发生气管插管移位,因此对于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
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必要时加固原有的固定以防运送过程中不慎将插管滑脱。
对于脑外伤需转运的病人,转运前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
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烦躁,转运中给予抬高床头、妥善约束等。
③对于昏迷病人应确保气道通畅,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携
带气管插管用物。
④转运的病人中有接受CT、MRI 检查,其中有部分头部外伤病人疑有颈椎损伤,因此转运时应使用颈托。
⑤在转运前应确保病人的异常血气、化验已得到处理。
如严重的酸中毒未能纠正,会影响到转运过程中的通气。
一些紧急情况如病人需气管插管,存在气胸等,应先处置后再转运。
⑥失血病人应有2路以上18G以上的静脉留置通路。
如有配血,可先提取备用。
⑦评估微泵用药,保证运送过程中有足够的备药。
⑧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紧密。
将有创测压通路置于显眼处,以显著标记标明血管活性药物。
⑨尽量以整床转运,以避免多次搬动造成管道脱开等。
资料中静脉留置针和测压管道脱开或堵塞者大多为转运前较躁动的病人。
因此烦躁的病人在转运前除了根据病情使用镇静剂,或者处理导致躁动的原因如缺氧外还需妥善约束。
转运仪器需固定在转运床上。
⑩检查各引流管,胸管,胃管等,不要夹闭,并妥善固定,清空尿袋。
⑾记录转运前生命体征,以与转运过程中的变化进行对照。
转运途中仪器要求
转运监护仪:具有心率/ 心律、氧饱和度,血压读数的转运监护仪为危重病人转运的最基本配备。
1~2 项有创压力监测读数能保证转运途中的持续生命体征监测,以及时根据病人情况调整药物。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转运过程中调整过药物浓度。
转运途中氧气供应: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不同程度的供氧,病人在转运过程中有氧饱和度的改变,其中氧饱和度下降至93 %以下 ,提示转运途中氧气的供给不容忽视。
对于需呼吸机支持的病人,应配备转运呼吸机(有100 %氧装置,有管
道脱开及气道压报警) 。
转运过程中的供氧应能保证整个转运过程及额外30min 的供应。
对于昏迷病人及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人工呼吸皮囊是必要的装备。
其他仪器:有蓄电池的注射泵。
转运途中仪器要求
1.呼吸机: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使用呼吸机以辅助呼吸,
作为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最基本设备。
2.监护仪:具有心率/ 心律,氧饱和度,血压读数的监护仪作为急诊危
重患者转运的最基本设备。
3.氧气的供应:88 %的病人在转运过程中需不同程度的供氧,对于需
要呼吸机支持的病人,氧气的供应尤其需要。
4.转运途中的药物:转运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波动±20 mmHg。
呼吸异常等病情变化,抢救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列为常规的转运中药物。
另外,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携带针对患者的抢救药物。
转运人员要求
Harold E Stearley 报道由特殊训练的ICU 护士负责重症病人的转运,其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没有经过特殊训练的转运人员陪同的并发
症发生率。
[ 3 ]通常, 危重病人的转运需要至少2 名陪同人员。
负责转运的护士要求是必须有监护室工作经验,有CPR 证书,有进一步
心脏生命支持(ACLS) 证书者更佳。
责任护士因熟知病情,应前往。
另1 名随行人员,根据病情可为医生或护士。
如果病人需机械通气,需有呼吸治疗师或主管医生同往。
2. 7 转运中监测
重症病人转运过程中心率/ 心律改变者,心率改变正负> 20 次/ min ,且大多合并氧饱和度下降。
因此,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改变,包括心律/ 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等。
有颅内压监测的病人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持续监测,有颅内压增高危险的病人应严密监测血压的波动。
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应持续监测血压(有创压力或频繁的无创袖带血压测定) 。
2. 8 转运中记录
护理记录十分有助于转运护士判断病人在转运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应不少于15min 记录1 次。
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的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等。
对于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的救治也应描述。
3 总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主要目的为诊断性检查、进行监护室内无法完成的治疗或操作和急诊手术。
院内转运可导致危重病人的生命体征轻度至重度的改变,且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ICU 工作人员应认真评估重症病人院内院前及院外转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估计意外,转运前妥善处理病人紧急需要,在转运前与接收部门联系,选择转运途中所需的监测仪器及药物,指派合格人员随行,以确保ICU病人院内转运安全。
参考文献
1 Evans A , Winslow EH. Oxygen Saturation and Hemodynamic Re2
sponse in Critically Ill ,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Adults During Intra2
hospital Transport . A. J of Critical Care ,1995 ,15 (4) :106.
2 Marianne Chulay. AACN Handbook of Critical Care Nursing ,Apple2
ton & Lange ,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 1997. 223.
3 Harold E. Stearley . Patients’Outcomes : Intrahospital Transporta2
tion and Monitoring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y a Specially Trained ICU Nursing Staff . A. J of Critical Care ,1998 ,7 (4) :282.
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