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T1033.2-1999罗氏沼虾养殖技术规范人工繁殖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39.71 KB
- 文档页数:4
罗氏沼虾幼虾的培育技术
罗氏沼虾繁殖孵化和幼体发育需要在一定盐度的咸水进行,因而在淡水池塘饲养的罗氏沼虾不能自然繁殖,养殖罗氏沼虾所需虾苗依靠人工繁殖培育。
可利用沿海对虾育苗场适当改造繁育罗氏沼虾苗,或建没专门罗氏沼虾育苗场繁育生产。
罗氏沼虾经过越冬期培育后,性成熟的亲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水温24~30摄氏度)下,开始自然产卵受精、受精卵孵化。
蚤状幼体从虾卵中破膜而出,进入适宜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发育,最后变态成为仔虾。
当有90%以上的幼体变态成为仔虾后,即可以进行淡水驯化(淡化)。
同池虾苗淡化前,先将池内未变态的幼体捞起,放到其他幼体大小相似的培育池中继续培育。
进行淡化时,先将池内水位降低,然后在浅的一端加入淡水,在另一端吸出咸淡水,保持进出水量基本一致,直至池水完全变成淡水为止,整个淡化过程,一般在6~8个小时内完成。
淡化后的仔虾可移到中间培育池中培育,或直接放入池塘养殖。
经淡化后出池的罗氏沼虾苗,体长0.7~0.8厘米,体质幼嫩,摄食力和抗病力都比较弱,需要经过虾苗培育阶段,时间1个月左右,到幼虾体长3~5厘米时,再转入成虾饲养阶段。
还可以结合幼虾培育,使用温室或塑料大棚保温培育幼虾,提早放养虾苗,待露天池塘水温适宜时,即可分池饲养,以提早成虾的上市时间,获得较大规格的商品虾,增强市场竞争力。
- 1 -。
罗氏沼虾虾苗的繁育一、亲虾的选择与运输亲虾一般来源于成虾养殖池,在10月中、下旬收集培育;选择亲虾要注意几个只要标准:一是个体要大、规格相对整齐,一般要求雌虾要长10厘米以上、重25-30克;二是健康无病、体色鲜艳、活动正常、身体肥壮,附肢要完整,因此在选捕过程中要小心细致,带水操作;三是性比合理,为使亲虾获得较好的受精率,雌雄比以3:1为宜。
在亲虾的选留数量上,可根据亲虾个体大小、来年的育苗生产的计划量、越冬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以及育苗管理技术成熟程度等因素来确定,按经验,通常情况下,每尾35克左右的雌虾以生产虾苗2000尾,越冬成活率80%计算安排。
亲虾的常用运输方法有以下几种:敞口帆布运输,帆布箱规格采用0.8米×0.8米×1.0米,运输视水温及运输距离灵活掌握。
水温20-23℃,运输时间短于5小时,每箱可运亲虾20-30公斤,运输途中需不断充气或充氧。
铁皮箱运输规格采用0.8米×0.8米×1.2米,先将亲虾放入虾箱中,虾箱结构与蟹箱相似,规格约60厘米×70厘米×12厘米,将装入亲虾的虾箱放入预先装好清水的铁皮箱内,每个铁皮箱可放虾箱8-10个,每个虾箱可放虾5-8公斤,运输途中需不断充气或充氧。
尼龙袋充氧运输,适用于少量亲虾运输,在装运前亲虾额刺需剪去,每只袋装水8公斤,如温度20-23℃,运输时间4-5小时,每袋可装虾1.5-2.0公斤。
现代化的大批量运输法则可用活水车,效果更好。
二、亲虾的培育管理主要包括越冬管理和产前的强化培育管理。
亲虾通常在淡水中越冬,采用玻璃温室、塑料薄膜棚或深井水保温法。
亲虾越冬培育池的面积一般为50-100平方米,亲虾入池前须用漂白粉(每立方米15克)或高锰酸钾(每立方米100克)进行虾池消毒。
亲虾放养的密度克控制在每平方米15-20尾左右,整个越冬期一般为11月份至来年的4月份,其中2月底3月初要开始产前的强化培育,其管理技术如下:1、调控水温:越冬前期水温最好控制在20-23℃;进行产前培养阶段,水温应逐渐调控至25-26℃,升温应注意平稳,日升温应控制在3℃以内。
罗氏沼虾繁殖技术:怎样抓好罗氏沼虾产卵与孵化罗氏沼虾繁殖适宜水温为24℃-30℃,在适温范围内,性成熟亲虾陆续进入产卵、孵幼状态。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罗氏沼虾繁殖技术的关键点:怎样抓好罗氏沼虾产卵与孵化。
1、控制好亲虾的性比、密度亲虾交配的性比和放养密度适宜,亲虾交配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6只为宜,过密易造成相互残杀等不良影响,性比一般雌:雄为4--5:1效果较好,雄虾活动力强,因雌虾需蜕壳在软壳时交配,雄虾过多易造成相互格斗和重复交配,损伤雌虾等不良现象。
2、对罗氏沼虾亲虾进行检查繁殖期交配抱卵池中的亲虾每隔1~2周检查虾成熟和抱卵情况。
当雌虾性成熟后,水温适宜时进行生殖蜕壳和交配产卵,如性成熟过久,部分未经交配也产卵,因产出的卵未受精,在3-4天内便蜕落造成亲虾损失,检查时应注意将抱卵虾挑出另养。
3、控制适宜水温虾卵孵化的适宜水温为24℃-30℃,最佳为26.5℃-28.5℃,一般孵化时间为18-20天,在适温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缩短,但温度太高易造成水质恶化,有时也使亲虾抱卵脱落,为提高虾卵的孵化率在整个孵化期应维持池水温度相对稳定。
4、保证溶氧抱卵亲虾耗氧量大,比非抱卵亲虾高50%左右,要保证亲虾和卵的胚胎发育有充足的氧气,孵化期间有条件可定期测定水中溶氧,保持3毫克/升以上,也可向池中不断充气,使溶氧处于较高状态。
5、合理喂养罗氏沼虾亲虾抱卵亲虾的饵料投喂,每天主要投新鲜的动物性饵料,如鱼肉、螺丝肉等,同时辅以植物性饵料如花生饼、椰子粕等。
并经常清除池中残饵,防止水质污染。
6、注意水质管理罗氏沼虾胚胎发育对水中盐度要求不严,可在淡水中正常发育,但蚤状幼体只能在水中生活3-4天。
实践表明添加定量的盐水可加速胚胎发育的进程,为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孵化效率,一般当虾卵由橙红变为棕灰色时每天加入少量的海水或人工半咸水,使蚤状幼体孵出时池水盐度达到12‰-14‰。
淡水罗氏沼虾实用养殖技术在淡水虾中产量最高的当然是对虾,以南美白对虾最高,其次应该数罗氏沼虾,第三就应该是斑节对虾或者日本对虾,罗氏沼虾亩产量一般为800-1000斤。
下面来看淡水罗氏沼虾实用养殖技术。
一、人工繁殖1.亲虾的选择选择罗氏沼虾亲虾,年龄一般在1~2冬龄,体重40~90克;要求亲虾健康无病,附肢完整;雌雄比例以4:1或者5:1为宜。
2.亲虾的培育罗氏沼虾的亲虾培育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水深70~80厘米。
每平方水面放养亲虾5~7只,正常投喂管理。
保持水质清新适宜,溶解氧最好能保持在5毫克/升,至少也要有3毫克/升以上,PH7~8,水温23~30。
不久,亲虾就会自然交配产卵,雌虾成为抱卵虾。
3.孵化将抱卵虾移至小水泥池饲养,细心管理,虾池全天24小时不断充气,使水中溶氧处于近饱和状态。
当虾卵由橙黄色变成灰色时(一般为产卵后12天),每天加入少量海水,使盐度逐步上升,最终达到12~14,这不仅可以提高孵化率,而且能够提高孵化速度。
在临近孵出时,将抱卵虾移入幼体培育槽中。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直接将抱卵虾移入盐度为12~14的幼体培育槽中)二、放养模式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有三种模式,即单养、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和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
下面分别举例说用。
1.单养模式每公顷放养规格为每尾0.7~1.0厘米的淡化苗21万尾,养殖周期在150天以上,养殖成活率以50%计算,可出产规格为每千克56尾左右的商品虾约1875千克。
如放养规格为每尾2.0~3.0厘米的大规格仔虾,每公顷可放15万尾,养殖周期150天以上,养殖成活率60%,可出产规格为每千克40尾左右的成虾2250千克。
2.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模式这种模式放养的虾苗也可分为淡化苗和大规格仔虾两种,而鱼则以鲢、鳙鱼的1龄鱼种为宜。
一般每公顷放0.7~1.0厘米的淡化苗15万尾或2.0-3.0厘米的大规格分虾10万尾,每千克20~30尾的鲢、鳙鱼种120尾(鲢、鳙比例3:1),虾的成活率50%~60%,鱼的成活率90%,养殖周期130天左右,可生产规格为每千克50尾左右的罗氏沼虾1500千克,鲢、鳙鱼1500千克。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清池和肥池池塘养殖以新建池塘为宜。
放苗前20天,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生石灰80公斤,用水搅拌均匀全池泼洒,以杀死害鱼和敌害生物。
放苗前半月注水50厘米,并在入水口处安装60目的过滤网,防止野杂鱼和鱼卵等混入池中,进水后开始施肥,一般每亩施经发酵的猪、牛、鸡粪200公斤,拌匀后全池泼洒,促使池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并使水色保持茶褐色或黄绿色或油绿色为宜。
放苗和投饵放苗应选择晴朗天气,气温稳定在20℃左右为宜,一般在6月上旬放苗,亩放苗量为1万~1.3万尾,虾苗要大小均匀,有活力,体长应在1厘米~1.5厘米左右,运苗时采用充氧袋运输,每袋装虾苗不能超过5000尾。
放苗前要做试水试验,确认池水无毒后才可开始放苗。
养殖前期,由于水中繁殖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可以满足幼虾生长的需要,所以在6月中旬以前基本上不投饵或少投饵,每隔5天投一次豆浆,每亩1公斤,每天2次。
6月下旬以后开始投喂罗氏沼虾幼虾料。
由于罗氏沼虾具有昼伏夜出的特性,所以投饵时白天应将饵料投在有隐蔽处,晚上沿池边泼撒。
投饵量每天每亩1公斤左右,每天2次,投喂时问为5点和21点。
7月中旬以后,幼虾长到5厘米左右时开始投喂颗粒饵料,投喂量按虾体重的7%~8%计算,投喂次数每天三次,时间为5点、17点和21点,每次投喂量占总投饵量的比例为3∶3∶4。
此时虾个体大,生长快,活动能力强,所以白天投喂时应全池泼洒,晚上沿池边1米左右泼洒。
投饵应做到勤投,少投,充分利用为宜,并根据虾的个体大小,养殖时间长短而逐渐增加投饵量。
防止残饵过多致使污染水质,引起水中缺氧而死虾。
罗氏沼虾有互相残食的特性,如果投饵不足虾吃不饱则会造成互相残食,特别是在蜕皮期,由于蜕皮不同步,饵料不足,互相残食会更严重。
所以一定要勤观察,随时改变投饵量。
追肥和加水追肥是持续培养天然饵料,节省成本,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
追肥应视水质而定,一般每月追肥1次,每次施发酵肥100公斤,始终使池中水色保持茶绿色,且有浮游动物为宜。
罗氏沼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及优良苗种选育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称南美大龙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种类。
它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肉质鲜美等特点,因此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喜爱。
本文将重点探讨罗氏沼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和优良苗种选育方面的内容。
首先,罗氏沼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苗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过程的效率与效果。
繁育技术的优化能够提高苗种质量,大幅度降低养殖风险。
下面,介绍几种罗氏沼虾苗种规模化繁育的技术。
首先,选择合适的种质是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基础。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生长性能的优良个体作为亲本,可以确保后代的优良性状。
同时,要注意个体性别比例的平衡,以保证有足够的繁殖个体。
通过定期的筛选与淘汰,逐渐优化种群。
其次,罗氏沼虾苗种繁育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繁育箱或水池应保持良好的水质,适宜的水温、pH值和溶解氧浓度,以促进苗种的健康生长。
定期更换水源,保持水体新鲜。
同时,给予适量的饵料供应,满足苗种生长的营养需求。
除此之外,适当的繁殖技术也是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之一。
罗氏沼虾雌虾持续产卵能力较强,一次可以产卵上千颗,但成活率较低。
因此,对于苗种规模化繁育,需要采取无母产卵的繁殖方法。
常用的有人工孕育和荷尔蒙诱导产卵等技术。
人工孕育是利用雌虾在特定条件下产卵的习性,通过模拟这些条件来诱发产卵。
荷尔蒙诱导产卵则是通过给予雌虾激素来刺激其产卵。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苗种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除了罗氏沼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优良苗种的选育也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
选育优质苗种可以增加产量,提高产值。
下面,介绍几种选育优良苗种的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改良选育苗种。
通过遗传改良的方法,选育出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抗逆性优良等特点的罗氏沼虾苗种。
可以通过选择那些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生长快速的个体,进行繁殖和培育。
其次,通过人工选择和优胚技术选育苗种。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又称印度沼虾,属于亚热带淡水甲壳类动物,是一种具有良好商业前景的水生肉食动物,是目前热门的水产养殖养殖对象之一,同时也常用于研究学术领域。
罗氏沼虾自然分布于世界各地,适宜生长在温暖、淡水和闷热潮拥湿环境中,常见于中国大部分江河湖泊及河流溪涧,是多科水生动物中营养价值较高的经济型鱼类之一。
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主要涉及水池建设、育苗基地建设、人工繁殖、养殖技术、饲料制备、养殖病害等领域。
水池建设方面,沼虾养殖水池一般是半径5-7米,深度超过1.5米的四角形深水池,水池顶部要留有足够宽阔的人工通风孔。
要求水池底贴平,沿底贴有石块或其它材料,以防水池壁滑坡,为沼虾营造出自然、适合的活动环境。
水池的水温维持在20~30℃之间,水质要保持在适宜的pH值,使沼虾有良好的生长环境。
育苗基地建设方面,育苗基地由水池、水调、铺地、室舍、生态池等部分组成。
在此基础上,养殖者还需对水池内的水质进行检测,水质必须符合沼虾生长所需的各种物质分布。
人工繁殖方面,罗氏沼虾属于夏季高温交配,需先在高温季节进行启动。
养殖者在适宜水温下,用雄沼虾和雌沼虾后期授精育苗,育苗期一般为20~30天,而后将育苗水放入养殖水池,即可开始养殖育苗。
养殖技术方面,新的养殖方法广泛用于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中,特别是控制水温、水文化和水质等方面的技术。
饲料是沼虾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养殖者应根据沼虾的生长特性,科学严格配比粗蛋白、精油、微量元素等物质,并定期投放饲料以保证沼虾营养丰富,以提高肉质品质。
养殖病害方面,通常受水质变化和污染引起,容易受内部和外部病毒、细菌和水生动植物的侵害。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抗生素调节养殖水质,以及增加水质的消毒和处理,将养殖病害降至最低。
总之,为了保证罗氏沼虾的养殖效果,养殖者需要充分理解罗氏沼虾的生长特性,并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实际水质和温度变化调节投放饲料,以及采取必要的防污染措施,以保证良好的养殖环境,以获得良好的收获。
罗氏沼虾,又名马来西亚大虾、淡水长臂大虾,是一种大型淡水虾,具有生长快、食性杂、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肉味鲜嫩爽口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喜爱,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一直是比较畅销的水产品之一,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罗氏沼虾苗种培育罗氏沼虾苗种培育分蚤状幼体的培育、虾种培育两个阶段。
(一)蚤状幼体的培育蚤状幼体孵出1~2天后,即应把亲虾捕出,对蚤状幼体进行专池培育。
1.培育池条件蚤状幼体培育池主要为水泥池,池呈长方形,圆形均可,面积以10~50m2为宜,保水深度1m,配备充氧、加温设备,设有进排水系统。
2.海水的来源与配制罗氏沼虾蚤状幼体阶段需在海水中生长发育,水体的最适盐度为12%~14%,各繁殖场可根据自身环境条件、地理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
靠近海边的繁殖场可直接采用天然海水加兑淡水培育,人工配制海水培育也有很多场家采用,均能取得较好的培育效果。
3.投饵罗氏沼虾蚤状幼体以丰年虫的无节幼体为主要饵料,丰年虫又名卤虫,是一种生活在高盐度海水中的低等甲壳类动物,人工孵化丰年虫卵须在海水中进行,海水盐度不低于12‰,孵化容器可用水泥池、塑料桶或玻璃缸。
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孵2~3天后,即开始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早晚各喂一次,投喂量以每个蚤状幼体都能摄食到为宜,随着蚤状幼体不断蜕皮长大,摄食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可增投鸡蛋黄及虾片料,蛋黄经60目网布搓碎,投喂人工饵料以少量多次,除白○李旭春王元珍天投喂3~5次外,夜晚9:00~10:00应再投喂1次。
4.水质管理罗氏沼虾蚤状幼体培育期水质要求很高,溶氧在4mg/L为宜,为此,各培育池应安装充气设备,并不停地向池内充氧,使池水处于流动、循环状态,进水管应保持微流水状态。
由于蚤状幼体培育期间,大量投喂人工饵料,势必会造成残饵、粪便的累积,从而污染水质,所以每天坚持用虹吸管排污2~3次,并定期换水。
为保持培育地水盐度的稳定、适度,在排换水时,注意调节海水与淡水的比例,为蚤状幼体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江都罗氏沼虾苗人工繁殖技术通过审定
佚名
【期刊名称】《内陆水产》
【年(卷),期】2009()1
【摘要】近日,由江苏省扬州江都市罗氏沼虾良种场主持起草的《罗氏沼虾苗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省地方农业标准在南京通过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审查,2009年将发布实施。
【总页数】2页(P6-7)
【关键词】人工繁殖技术;罗氏沼虾苗;江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水产研究所;评审委员会;江苏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5.199;F203
【相关文献】
1.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三:罗氏沼虾一年两茬养殖技术要点 [J], 王志谦;王咏和
2.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二: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 [J], 杨祖荣
3.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四:罗氏沼虾育苗过程中的亲虾培育 [J], 李树国
4.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一:沿黄低洼盐碱地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技术 [J], 祝少华
5.罗氏沼虾养殖技术之一塑料大棚养殖二茬罗氏沼虾技术 [J], 王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