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王生墓志铭.doc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君(克)墓志铭篇一: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唐)韩愈君讳适,姓王氏。
好读者,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
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乃以干诸公贵人,借助声势。
诸公贵人既得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辄戒门以绝。
上初即位,以四科募天下士。
君笑曰:“此非吾时邪!”即提所作书,缘道歌吟,趋直言试。
既至,对语惊人;不中第,益困。
久之,闻金吾李将军年少喜士可撼。
乃踏门告曰:“天下奇男子王适愿见将军白事。
”一见语合意,往来门下。
卢从史既节度昭义军,张甚,奴视法度士,欲闻无顾忌大语;有以君平生告者,即遣使钩致。
君曰:“狂子不足以共事。
”立谢客。
李将军由是待益厚,奏为其卫胄曹参军,充引驾仗判官,尽用其言。
将军迁帅凤翔,君随往。
改试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观察判官。
栉垢爬痒,民获苏醒。
居岁余,如有所不乐。
一旦载妻子入阌乡南山不顾。
中书舍人王涯、独孤郁,吏部郎中张惟素,比部郎中韩愈,日发书问讯,顾不可强起,不即荐。
明年九月,疾病,舆医京师,其月某日卒,年四十四。
十一月某日,即葬京城西南长安县界中。
曾祖爽,洪州武宁令;祖微,右卫骑曹参军;父嵩,苏州昆山丞。
妻上谷侯氏处士高女。
高固奇士,自方阿衡、太师,世莫能用吾言,再试吏,再怒去,发狂投江水。
初,处士将嫁其女,惩曰:“吾以龃龉穷,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子。
”君曰:“吾求妇氏久矣,唯此翁可人意;且闻其女贤,不可以失。
”即谩谓媒妪:“吾明经及第,且选,即官人。
侯翁女幸嫁,若能令翁许我,请进百金为妪谢。
”诺,许白翁。
翁曰:“诚官人邪?取文书来!”君计穷吐实。
妪曰:“无苦,翁大人不疑人欺我,得一卷书粗若告身者,我袖以往,翁见,未必取视,幸而听我。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陈处士墓志铭》编者序该文档是本知识店铺精心收集编制而成,希望同学们下载后,能够帮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前言下载提示:文言文阅读是小升初语文常考题型之一。
本知识店铺整理了《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陈处士墓志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Download tips: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is one of the common test questions in Xiaoshengchu. This knowledge shop has compiled the documents, I hope it will be helpful to everyone.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陈处士墓志铭陈处士墓志铭王阳明处士讳泰,字思易。
父刚,祖仲彰,曾祖胜一。
世居山阴之钱清。
刚戍辽左,娶马氏,生处士。
正统甲子,处士生十二年矣,始从其父自辽来归。
当是时,陈虽巨族,然已三世外戍,基业凋废殆尽。
处士归,与其弟耕于清江之上,数年遂复其故。
处士狷介纯笃,处其乡族亲党,无内外少长戚疏,朴直无委曲;又好面折人过,不以毛发假借,不为斩险刻削。
故其生也,人争信惮;其死也,莫不哀思之。
处士于书史仅涉猎,不专于文;敦典崇礼,务在躬行。
郡中名流以百数,皆雕绘藻饰,熻熠以贾声誉;然称隐逸之良,必于处士,皆以为有先太丘之风焉。
弘治癸亥正月庚寅以疾卒,年七十二。
九月己丑,其子琢卜葬于郡西之回龙山。
初,处士与同郡罗周、管士弘、朱张弟涎友,以善交称。
成化间,涎以岁贡至京。
某时为童子,闻涎道处士,心窃慕之。
至是归,求其庐,则既死矣。
涎侄孙节与予游,以世交之谊为处士请铭。
且曰:“先生于处士心与之久矣,即为之铭,亦延陵挂剑之意耶。
”予曰:“诺。
”明日,与琢以状来请。
惟陈氏世有显闻。
刚之代父戍辽也,甫年十四。
主帅壮其为人,召与语,大说,遂留参幙下。
墓志铭原文赏析及译文:余闻子厚先生之遗德,于兹有年矣。
幸遇盛世,得以书其事于石,以垂不朽。
夫子厚先生者,非独品德之昭彰,才学之卓越也。
盖亦因其刚直之节操,风骨之峻厉,使人为之敬仰。
子厚先世,重德行,尚节义。
其言辞清正,行止磊落,教子有方。
幼时,便与辙皆师先君,习诗书,讲义理。
及长,好贾谊、陆贽之书,论古今治乱,得失之由。
然心中有惑,读《庄子》,乃大悟曰:“昔有所见,口未能言。
今得其解,吾心乃畅。
”于是出《中庸论》,其言微妙,皆古人所未喻也。
公之诗文,源于李、杜,晚年喜陶渊明,追和之者几遍。
其诗风古朴,词意深沉。
自言不及晋人,至唐褚、薛、颜、柳,仿佛近之。
平生笃于孝友,轻财好施。
公之为人,诚恳正直,有情有义。
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
有义勇而敢为,不畏强权。
然因此数困于世,终不以为恨。
孔子谓伯夷、叔齐为古之贤人,曾言:“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公之品行,有愧于此言乎?于戏!观子厚先生一生,德业兼修,风骨凛然。
其志在天下,其心在人间。
虽历磨难而不改其志,临大节而不可夺其身。
今埋骨青山,而美德传世。
后之人将如何继承其遗风,以德行为先,以仁义为重?此乃我辈当深思而行之也!译文:我听说子厚先生的美德已经很多年了。
现在赶上盛世,得以将其事迹刻在石头上并永久保存下去。
子厚先生不仅品德高尚、学识渊博,而且具有刚直的节操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祖先就非常重视道德和节操,他本人也以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教育着子孙后代。
子厚先生自幼年起便与辙一起跟随父亲学习诗书和义理。
长大后喜欢阅读贾谊、陆贽的著作,讨论古今治乱得失的原因。
然而他心中仍有疑惑,读了《庄子》后豁然开朗,说:“以前有些想法但说不出来,现在找到了答案,我的内心才感到舒畅。
”于是他写出了《中庸论》,其中微妙的言论都是古人未曾提及的。
公的诗文风格源于李白和杜甫,晚年则喜欢陶渊明的诗作并创作了很多与之相和的诗篇。
他的诗歌古朴自然、意境深远。
他曾说自己的诗不及晋人,但与唐代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相比则颇为接近。
自为墓志铭徐渭阅读答案墓志铭一般是古代人死后,有亲戚、朋友、同窗等别人根据此人情况所写,多为叙事赞扬之词,而自为墓志铭是在生前由自己撰写墓志铭,以便死后使用,多为讥讽之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自为墓志铭》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阅读。
《自为墓志铭》阅读原文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
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①。
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
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禓②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
生九岁,已能为干禄文字,旷弃者十余年,及悔学,又志迂阔,务博综,取经史诸家,虽琐至稗小,妄意穷及,每一思废寝食,览则图谱满席间。
故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年,食于二十人中③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
而己不为动,洋洋居穷巷,僦数椽储瓶粟者十年。
一旦为少保胡公罗致幕府,典文章,数赴而数辞,投笔出门。
使折简以招,卧不起,人争愚而危之,而己深以为安。
其后公愈折节,等布衣,留者盖两期,赠金以数百计,食鱼而居庐,人争荣机而安之,而己深以为危,至是,忽自觅死。
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
不知古文士以入幕操洁而死者众矣,乃渭则自死,孰与人死之。
渭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
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
尤不善治生,死之日,至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
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
初字文清,改文长。
生正德辛巳二月四日,夔州府同知讳鏓庶子也。
生百日而公卒,养于嫡母苗宜人者十有四年。
而夫人卒,依于伯兄讳淮者六年。
为嘉靖庚子,始籍于学。
试于乡,蹶。
赘于潘,妇翁薄也。
又一年冬,潘死。
明年秋,出僦居,始立学。
又十年冬,客于幕,凡五年罢。
又四年而死,为嘉靖乙丑某月日,男子二:潘出,曰枚;继出,曰杜,才四岁。
葬之所,为山阴木栅,其日月不知也,不书。
A.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B.生而歧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C.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D.生而岐然/长而嶷然/九岁能属文/十五明经及第/二十四试判入四等/署秘省校书/二十八应制策入三等/拜左拾遗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陈留太夫人忧,哀毁过礼”中的“忧”,与《岳阳楼记》“忧馋畏饥”中的“忧”,含义不同。
B.“相噪嗾”即互相唆人起哄,“相”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娱乐”中的“相”字含义相同。
C.“坐公专逞作威”意为定公专逞作威罪,“坐”与《苏武传》“副罪,当相坐”的“坐”字含义相同。
D.“下车”意思是官吏初到任,与《张衡传》中“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下车”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稹出使到蜀,三川人羡慕他,都以公姓字为自己的儿子命名,此间几十件事,有的上奏有的弹劾有的移给别人处理,元稹用一年多时间指出谬误并加以纠正。
B.元稹正要实现自己的心愿来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但不久有小人用流言诬陷同职。
皇帝下诏查验,虽没有根据,但为了保全大局仍贬元稹出京担任同州刺史。
C.元稹将要离开同州,同州的老小鳏独哭泣依恋如同离别自己慈爱的父母,拦在路上不可通行。
送诏书的使者呵斥挥动马鞭伤人流血,路才开通得以通行。
D.元稹在越地八年,观察贫富,平衡劳逸,修筑池塘。
春天储存雨水,夏季灌溉干旱的禾苗,农民依靠这些,没有荒年,没有饿死的人,元稹的政绩考核高。
从轼官于凤翔。
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
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
”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文言文阅读墓志铭1. 沈贞甫墓志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
及子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
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死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现骇,而贞甫不予易也。
嗟夫!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
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
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
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
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
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节选自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予之穷于世穷:贫穷 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畏:畏惧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其志之勤而止于斯②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①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②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 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①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②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
《方苞.王生墓志铭》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兴。
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
呜呼!是吾友崑绳之子也。
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
余在京师,馆于汪氏,崑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次汪氏马队旁。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其后崑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
崑绳尝语余曰:“兆符视子犹父也。
吾执友惟子及刚主①,吾使事刚主,曰:‘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
’”弱冠为诸生,南迁遂弃去。
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
或劝以应举,庚子举京兆,明年成进士。
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
余曰:“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
”兆符蹙然,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
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
及崑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
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
常恐妻女仆婢,久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
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
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
余与崑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
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
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而道死。
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
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
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
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
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
兆符渴葬先世兆域,而母及妻子在江南。
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
(节选自《望溪文集》) 【注】①刚主,为清代学者李塨之字。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余病不能兴兴:起身B. 次汪氏马队旁次:停留C. 趣余为书抵馈金者趣:催促D. 为纪其家纪:记载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
《文征明.王履吉墓志铭》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悲哉!王君已矣,不可作矣!君文学艺能,卓然名家,而出其绪余,为明经试策,宏博奇丽,独得肯綮,御史按试,辄褒然举首,一时声称甚藉,隐为三吴之望。
三吴之士知君者,咸以高科属之,其真知者谓能肆情词艺,非直经生而已。
然皆非君之极致也。
君之志,直欲轶古人而逾之,是可以一时一郡论哉?君资性颖异,将以勤诚,于书无所不窥,而尤详于群经,手写经书皆一再过,为文非迁、固不学,诗必盛唐,见诸论撰,咸有法程。
余年视君二纪而长,君自丱角即与余游,无时日不见,见辄有所著,日异而月不同,盖浩乎未见其止,而岂意遽疾而死也?呜呼,惜哉! 君正德初与其兄履约并以俊造,媲声俪迹,翘然竞爽。
既而履约举应天乡试,寻举进士,而君每试辄斥,以年资贡礼部,卒业太学。
又试,又辄斥。
盖自正德庚午至嘉靖辛卯,凡八试,试辄斥,而名日益起,从游者日众,得其指授,往往去取高科,登显仕,而君竟不售而死。
呜呼,岂不有命哉!君高朗明洁,砥节而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有所不屑,猥俗之言,未尝出口,风仪玉立,举止轩揭,然其心每抑下,虽声称振叠,而酝藉自将,对人未始言学,盖不欲以所能尚人,故人亦乐亲附之。
性恶喧嚣,不乐居廛井;非岁时省侍,不数数入城。
遇佳山水,辄忻然忘去,或时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含醺赋诗,倚席而歌,邈然有千载之思。
迹其所为,岂碌碌寻常之士哉?是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语文字之上者,曾不得少见于世,而仅以文传,而其所传又出于文场困踬之余,雅非其至者。
呜呼,岂不重可惜哉!君孝友天至,居常能愉悦其亲,而顺之于道。
与兄履约少同笔砚,食息起居,未尝少离,既各授室,而联裀共食,视室处之时恒倍也。
君卒时,履约方官京师。
及是以都御史出镇郧阳,便道过家,以葬君某山之原,俾征明为铭。
(选自《甫田集》,有删节)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时声称甚藉藉:含蓄B.余年视君二纪而长视:比照C.媲声俪迹,翘然竞爽俪:相配D.迹其所为迹:追寻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履吉的文学才能卓越出众,自成一家,所作科举时文也得到御史首肯,被尊为三吴之地有名望的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自为墓志铭明·张岱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
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
布衣疏莨,常至断炊。
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常自评之,有七不可解。
向以韦布而上拟公侯,今以世家而下同乞丐,如此则贵贱紊矣,不可解一。
产不及中人,而欲齐驱金谷,世颇多捷径,而独株守于陵,如此则贫富舛矣,不可解二。
以书生而践戎马之场,以将军而翻文章之府,如此则文武错矣,不可解三。
上陪玉皇大帝而不谄,下陪悲田院乞儿而不骄,如此则尊卑溷矣,不可解四。
弱则唾面而肯自干,强则单骑而能赴敌,如此则宽猛背矣,不可解五。
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如此则缓急谬矣,不可解六。
博弈樗蒲,则不知胜负,啜茶尝水,是能辨渑、淄,如此则智愚杂矣,不可解七。
有此七不可解,自且不解,安望人解?故称之以富贵人可,称之以贫贱人亦可;称之以智慧人可,称之以愚蠢人亦可;称之以强项人可,称之以柔弱人亦可;称之以卞急人可,称之以懒散人亦可。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学节义不成,学文章不成,学仙学佛,学农学國,俱不成。
任世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瞌睡汉,为死老魅也已矣。
初字宗子,人称石公,即字石公。
好著书。
生于万历丁酉八月二十五日卯时,鲁国相大涤翁之树子也。
六岁时,大父雨若翁携余之武林,遇眉公先生跨一角鹿,为钱塘游客,对太父曰闻文孙善属对吾面试之指屏上《李白骑鲸图》曰太白骑鯨采石江边捞夜月余应曰眉公跨鹿钱塘县黑打秋风眉公太笑起跃曰那得灵隽若此吾小友也欲进余以千秋之业,岂料余之一事无成也哉!甲申以后,悠悠忽忽,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熙宁、元丰间,士大夫论天下贤者,必曰君实、景仁。
其道德风流,足以师表当世。
二公盖相得欢甚,皆自以为莫及。
遂约更相为传,而后死者则志其墓。
故君实为《景仁传》。
轼幸得游二公间,知其平生为详。
今景仁之墓,其子孙皆以为君实既没,非子谁当志之,且吾先君子之益友也,其可以辞!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考讳度,赠开府仪同三司。
有子三人,长曰鎡,终陇城令。
次日锴,终卫尉守丞。
公其季也。
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曰:“大范恐不寿,其季廊庙人也。
”还朝与公俱。
或问奎入蜀所得,曰:“得一伟人,当以文学名于世。
”时故相宋庠与弟祁名重一时,见公称之,祁与为布衣交。
由是名动场屋,举进士,为礼部第一。
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礼部第一人者必越次抗声自陈,因擢置上第。
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
国用,从之。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
或诬人阴私。
公独引大体,略细故。
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
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
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狱犴充斥,执中当任其咎。
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识者韪之。
以翰林侍读学士出知陈州。
陈饥,公至三日,发库廪三万贯石,以贷不及奏,监司绳之急,公上书自劾,诏原之。
是岁大熟,所贷悉还,陈人至今思之。
年六十三,以本官致仕。
元丰初,公已属疾,乐秦三日而薨。
讣闻,辍视朝一日,赠右金紫光禄大夫,谥曰忠文。
(节选自苏轼《范景仁墓志铭》,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为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B.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邦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C.公不背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退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上簿/铁满/擢起居舍人D.公不肯自言/至第七十九人乃出拜/谌就列/无一言/廷中皆异之释褐/为新安主簿/秩满/擢起居舍人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廊庙,廊,指殿下屋;庙,即太庙。
王生墓志铭【清】方苞雍正元年冬十二月,我生病不能起身。
听闻王兆符突然昏厥后来苏醒过来了,我就乘车去探视他,和他说话时,他的精神和气色(表情)像没有任何变动,过了三天,他就去世了。
唉!王兆符是我的朋友王崑绳的儿子呀。
在丙子年的春天,王兆符跟从我游学。
我在京城汪氏家开馆授学,崑绳在王氏家开馆授学,崑绳就让他的儿子王兆符过来跟我学习。
王兆符就住在汪氏的马队旁边。
王兆符读书时端正地坐着默默记诵,寂静地就像没有任何人的存在一样。
正值盛夏酷暑,他每天来回三次到这里读书,从不接受汪家的一勺水喝。
那之后,王崑绳离开家人出外漫游,王兆符就从天津搬迁到金坛,在白下再次跟从我求学。
王崑绳曾经对我说:“兆符把你当做父亲一样。
我的挚友只有你和李刚主,我让他跟从李刚主求学,他说:‘我跟从方先生求学,还没能掌握他交给我的所有知识呢。
’”王兆符二十岁成为生员,因为再次南迁他就离开我了。
四十多岁,他还在京城谋生。
有人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庚子年在京城科考中举,第二年考中进士。
有人赠送给他钱财,让他能够快点做官来赡养母亲。
我说:“你用这些钱买田耕种,你的母亲可以得到赡养,你的学业可以继续,并且你先人的文章书稿也可编纂完成。
”王兆符蹙着眉头,催促我为他写点东西来代替赠送他钱财。
等到知晓他去世的消息,而他已经去世一个多月了。
当王兆符南迁的时候,他年青稚嫩独身一人,竟然能够带领母亲和家人跋山涉水行程三千里。
到他父亲去世以后,他又四方奔波操劳,未曾度过十天半个月的安宁日子。
并且,他的母亲衰老生病,暴怒无常。
他常常担心老婆、女儿以及奴仆不能忍受,还担心她们即使能够照看母亲也不能诚心诚意,所以人在外地还常常担忧家里。
又担心自己年岁渐渐增长,为学没有成就,而且在庞杂的人事中碌碌无为。
因此,他精神和身体耗费殆尽,内外损伤严重,病痛一旦发作,就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治了。
我和王崑绳交往在前面,后来又结交到李刚主,我们三人所学不同,但是志趣相投,一起游学如同家人。
篇一:王深父墓志铭阅读答案篇二:王深父墓志铭阅读答案篇三:王深父墓志铭阅读答案墓志铭文体特点及有关阅读题解题指津语文考试指导君墓志铭》《临jil吴子善墓志铭》作的,~h2010年江苏高考文言文阅读解析:c项中没有”像大多数人篇四:王深父墓志铭阅读答案篇五:王深父墓志铭阅读答案吾友深父,书足以致其言,言足以遂其志。
志欲以圣人之道为己任,盖非至于命弗止②也。
故不为小廉曲谨③以投众人耳目,而取舍、进退、去就,必度④于仁义。
世皆称其学问文章行治,然真知其人者不多,而多见谓迂阔⑤,不足趣时合变。
嗟乎!是乃所以为深父也。
尝独以谓天之生夫人也,殆⑥将以寿考成其才,使有待而后显,以施泽于天下。
或者诱其言以明先王之道,觉⑦后世之民。
呜呼!孰以为道不任于天,德不酬于人,而今死矣。
甚哉,圣人君子之难知也!以孟轲之圣,而弟子所愿,止于管仲、晏婴,况馀人乎!至于扬雄,尤当世之所贱简⑧,其为门人者,一侯芭⑨而已。
芭称雄书以为胜《周易》。
《易》不可胜也,芭尚不为知雄者。
而人皆曰:古之人生无所遇合,至其没久而后世莫不知。
若轲、雄者,其没皆过千岁,读其书,知其意者甚少。
则后世所谓知者,未必真也。
夫此两人以老而终,幸能著书,书具在,然尚如此。
深父讳回,本河南王氏。
其后自光州之固始迁福州之侯官,为侯官人者三世。
曾祖讳某,某官。
祖讳某,某官。
考讳某,尚书兵部员外郎。
兵部葬颍州之汝阴,故今为汝阴人。
深父尝以进士补毫州卫真县县主簿,岁馀自免去。
有劝之仕者,辄辞以养母。
其卒以治平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年四十三。
于是朝廷用荐者以为某军节度推官,知陈州南顿县事,书下而深父死矣。
夫人曾氏,先若干日卒。
子男一人,某,女二人,皆尚幼。
呜呼深父!维德之仔肩,以迪祖武。
厥艰荒遐,力必践取。
莫吾知庸,亦莫吾侮。
①王深父:即王回,字深甫,与有很深的友谊,王安石曾称赞他为“有道君子”。
②非至于命弗止: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意思。
③小廉曲谨:细小隐曲处的廉洁谨慎。
④度:保持于一定的界限范围之内。
《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附翻译)《袁随园君墓志铭》阅读答案)袁随园君墓志铭姚鼐君,钱塘袁氏,讳枚,字子才。
其仕在官,有名绩矣。
解官后,作园江宁西城居之,曰随园。
世称随园先生,乃尤著云。
祖讳锜,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君之少也,为学自成。
年二十一,自钱塘至广西,省叔父于巡抚幕中。
巡抚金公鉷一见异之,试以《铜鼓赋》,立就,甚瑰丽。
会开博学鸿词科,即举君。
时举二百余人,惟君最少。
及试,报罢①。
中乾隆戊午科顺天乡试,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
散馆,又改发江南为知县;最后调江宁知县。
江宁故巨邑,难治。
时尹文端公为总督,最知君才;君亦遇事尽其能,无所回避,事无不举矣。
既而去职家居,再起,发陕西;甫及陕,遭父丧归,终居江宁。
君本以文章入翰林有声,而忽摈外;及为知县,著才矣,而仕卒不进。
自陵归,年甫四十,遂绝意仕宦,尽其才为文辞歌诗。
足迹造东南山水佳处皆遍,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以自喜其意。
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
君园馆花竹水石,幽深静丽,至棂槛器具,皆精好,所以待宾客者甚盛。
与人留连不倦,见人善,称之不容口。
后进少年诗文一言之美,君必能举其词,为人诵焉。
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
于为诗,尤纵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不能达者,悉为达之;士多仿其体。
故《随园诗文集》,上自朝廷公卿,下至市井负贩,皆知贵重之。
海外琉球,有来求其书者。
君仕虽不显,而世谓百余年来,极山林之乐,获文章之名,盖未有及君也。
君始出,试为溧水令,其考自远来县治。
疑子年少,无吏能,试匿名访诸野。
皆曰:“吾邑有少年袁知县,乃大好官也。
”考乃喜,入官舍。
在江宁尝朝治事,夜召士饮酒赋诗,而尤多名迹,江宁市中以所判事作歌曲,刻行四方,君以不为足道,后绝不欲人述其吏治云。
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始,君葬父母于所居小仓山北,遗命以己祔②。
桐城姚鼐以君与先世有交,而鼐居江宁,从君游最久。
《王生墓志铭》(方苞)译文:雍正元年冬季十二月,我病得不能起身。
听说王兆符昏厥后又苏醒过来,我让人抬着急忙去看望他,跟他说说话,看他精神气色好像没什么异常,过了三天他就离世了。
唉!这是我好友王昆绳的儿子呀。
在丙子年的春天,王兆符就跟着我学习。
我在京师,在汪家坐馆教书,王昆绳在王家坐馆教书,王昆绳让王兆符来京师就学,王兆符在汪家的马肆旁边住宿。
王兆符端正地坐着默读,安静得好像没有人一样。
正值盛夏,每天多次往返,从没有接受汪家的一勺汤水。
之后王昆绳离家云游,王兆符从天津搬迁到金坛,又跟随我到了南京。
王昆绳曾经对我说:“兆符看待你像对父亲一样。
我的挚友只有你和李刚主,我让他去跟随李刚主学习,他说:‘我对于方先生的学问,没有能够完全学会呢。
’”王兆符二十岁就成为诸生,因为向南迁徙就离开学校。
过了四十岁,回到京师谋生。
有人鼓励他参加科举考试,庚子年在京城考中举人,第二年成为进士。
有人赠送给他银两,让他快点当官来奉养母亲,我说:“用这些钱买田耕种,那么你的母亲可以得到奉养,你的学问也可有长进,因此,先人的言论可以穷尽。
”王兆符皱紧眉头,催促我写信送到赠送他银两的人那里。
等到回复允诺他了,兆符已经离世满一月了。
当王兆符向南迁徙的时候,年少的他凭着一己之力,扶持母亲和姐妹家人从陆路和水路长途跋涉三千里。
等王昆绳去世之后,他四处奔波,很长时间都未曾过上安定的日子。
并且他的母亲年老多病,性情暴躁时不时地发怒。
兆符常常担心妻、女和仆婢,时间长了不能忍受,进而在侍奉母亲上不能竭尽诚心孝道,所以人在外面,内心却常常在家事上担忧,又忧虑自己的学问没有长进,却在烦扰的俗事上勤苦,因此心力耗尽,精神郁积成病,全部发作就不能挽救了。
我和昆绳最早交好,之后又有李刚主,三人的所学的并不相同,但是志趣相投,互相交往好像是家人一样。
刚主的长子李习仁,也跟着我学习。
辛丑年秋天,刚主让人在江南选择居处却在路上就去世了。
自从李习仁也离世了,我们三个人的子孙辈中,大多品行诚朴没有可以寄予厚望的人了。
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十八)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句子注音解释含义①吾悉能志之②李生说之曰③不应而还④迨年事蹉跎⑤王生不说⑥王生益愠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参考答案】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cuō tuó光阴消逝⑤yuè 通“悦”,高兴,愉快⑥yùn 恼恨,怨恨2.B 惘3.①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②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4.D5.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节选文言文《黄梦升墓志铭》阅读附答案节选文言文《黄梦升墓志铭》阅读附答案阅读下文。
(16分)①予友黄君梦升,其先婺州金华人,后徙洪州之分宁。
黄氏世为江南大族。
自其祖父以来,乐以家赀赈乡里,多聚书以招四方之士。
梦升兄弟皆好学,尤以文章意气自豪。
②予少家随州,梦升从其兄茂宗官于随。
予为童子,立诸兄侧。
见梦升年十七八,眉目明秀,善饮酒谈笑。
予虽幼,心已独奇梦升。
③后七年,予与梦升皆举进士于京师。
梦升得丙科,初任兴国军永兴主簿,怏怏不得志,以疾去。
久之,复调江陵府公安主簿。
时予谪夷陵令,遇之于江陵,梦升颜色憔悴,初不可识,久而握手嘘唏,相饮以酒,夜醉起舞,歌呼大噱。
予益悲梦升志虽衰而少时意气尚在也。
④后二年,予徙乾德令,梦升复调南阳主簿。
又遇之于邓间。
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梦升慨然叹曰:吾已讳之矣。
穷达有命,非世之人不我知,我羞道于世人也。
求之,不肯出。
遂饮之酒,复大醉,起舞歌呼,因笑曰:子知我者。
乃肯出其文。
读之,博辩雄伟,其意气奔放,犹不可御。
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独其文章未衰也。
⑤是时,谢希深出守邓州,尤喜称道天下士。
予因手书梦升文一通,欲以示希深。
未及而希深卒,予亦去邓。
后之守邓者皆俗吏,不复知梦升。
梦升素刚,不苟合,负其所有,常怏怏无所施。
卒以不得志,死于南阳。
⑥吾尝读梦升之文,至于哭其兄子庠之词,曰:子之文章,电激雷震,雨雹忽止,阒然灭泯。
未尝不讽诵叹息而不已。
嗟夫,梦升曾不及庠,不震不惊,郁塞埋藏。
孰与其有,不使其施?吾不知所归咎,徒为梦升而悲!(欧阳修《黄梦升墓志铭》有删减)17.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乐以家赀赈乡里(2)心已独奇梦升18.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尤以文章意气自豪。
(本文)木欣欣以向荣。
(《归去来兮辞》)B.常问其平生所为文章几何。
(本文)其皆出于此乎?(《师说》)C.乃肯出其文。
(本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D.予又益悲梦升志虽困而独其文章未衰也。
2019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王生墓志铭
王生墓志铭
[清]方苞
雍正元年冬十有二月,余病不能兴。
闻王生兆符蹶而苏,舆疾往视,与之语,神气若未动,越三日而死。
呜呼!是吾友崑绳之子也。
兆符从余游,在丙子之春。
余在京师,馆于汪氏,崑绳馆于王氏,使兆符来学,次汪氏马队旁。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其后崑绳弃家漫游,兆符自天津迁金坛,复从余于白下。
崑绳尝语余曰:“兆符视子犹父也。
吾执友惟子及刚主①,吾使事刚主,曰:‘符于方子之学,未之能竟也。
’”弱冠为诸生,南迁遂弃去。
逾四十,以糊口至京师。
或劝以应举,庚子举京兆,明年成进士。
或馈之金,使速仕以养母。
余曰:“用此买田而耕,则母可养,学可殖,而先人之绪论可终竟矣。
”兆符蹙然,趣余为书抵馈金者。
及报诏,而死已弥月矣。
方兆符之南迁也,以稚齿独身,将母及女兄弟陆行水涉三千里。
及崑绳既殁,奔走四方,未尝旬月宁居。
而其母老病,暴怒不时。
常恐妻女仆婢,久不能堪,而在视不尽其诚,故身在外,忧常在家。
又虑年日长,学不殖,而矻矻于人事丛杂中。
是以心力耗竭,形神瘀伤,一发而不可救药也。
余与崑绳交最先,既而得刚主,三人者所学不同,而志相得,其游如家人。
刚主之长子习仁,亦从余游。
辛丑秋,刚主使卜居于江南
而道死。
自习仁之死,三人子姓中,质行无可望者矣。
今又重以兆符,而文学义理,可与深言者亦鲜矣。
兆符性孤特,虽其父故交既宦达,察其意色,少异于前,即不肯再见。
而行身端直,又以文学知名。
故其疾也,闻者皆忧之;其死也,皆惜之。
兆符渴葬先世兆域,而母及妻子在江南。
葬事毕,士友南还者,为纪其家;留京师者,分年而主墓祭。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兆符年四十有五,所排纂《周官》及诗文若干卷,蒋君湘帆为编录而藏之,以俟其孤之长而授焉。
【注】①刚主,为清代学者李塨之字。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病不能兴兴:起身
B.次汪氏马队旁次:停留
C.趣余为书抵馈金者趣:催促
D.为纪其家纪:记载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友,指志同道合之友。
方苞与王、李所学不同而志趣相得,堪称执友。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各级学校的生员,文中指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C.京兆,是汉朝都城长安的古称,后泛指都城,文中此处指清朝都城北京。
D.兆域,指墓地。
古人讲究叶落归根,虽客死他乡但仍希望归葬家族祖坟。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危坐默诵,阒若无人。
方盛暑,日三至三返,不纳汪氏勺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虽兆符意气所感召,抑其祖父节概风声宿留于人心者不可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据第六段内容,简要概括王兆符的为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5.D
6.B
7.
端坐默读,安静得像没人一样。
正值盛夏,每天多次往返,连汪家的一勺汤水都不接受。
虽然他们是被兆符的意气感动,也还因为兆符祖辈和父辈存留在人们心中的节操气概、风范名声还没有泯灭吧。
8.孤特不群,敏感自尊,行身正直,交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