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
计算机+计算题公式梳理

计算题公式梳理

1.总线带宽计算:总线带宽(M B/s)=(数据线宽度/8)(B)×总线工作频率(MHz)

2.存储容量= 磁盘面数(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B

3.CPU访问内存空间大小是由 CPU的地址线宽为n决定,那么CPU的寻址大小是2n(B)

平均存取时间T=寻道时间5ms+旋转等待时间+数据传输时间扇区

平均等待时间为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

4.内存地址编码

4.1容量=末地址-首地址+1

4.2末地址=容量+首地址-1

5.点阵字存储计算:点阵/8(例:24*24/8,单位B)

6.光驱数据传输速率:倍速*150KB/s

7.进制转换

7.1十转非十:整数(短除求余倒取),小数(乘进制,取整,顺取)

7.2非十转十:按权展开求和(权*基数n-1)

7.32与8关系:一位8进制转为3位2进制,3位2进制转为一位8进制(421法)

7.42与16:一位16进制转为4位2进制,4位2进制转为一位16进制(8421法)

8.二进制算术运算

8.1加法:逢二进一

8.2减法:借一位算二

9.二进制逻辑运算

9.1逻辑或:有1得1,全0得0 逻辑加V

9.2逻辑与:有0得0,全1得1 逻辑乘

9.3异或:相同时为0,不同时为1

10.无符号整数表示:0-[2n-1]

11.有符号整数原码表示:[-2n-1+1,+2n-1-1]

12.有符号整数补码表示:[-2n-1,+2n-1-1]

13.有符号整数二进制原码:该十进制的八位二进制原码,正数最高位置0,负数最高位置1

14.有符号整数二进制补码:该十进制的八位二进制原码后,反码,末尾+1

15.每类IP地址可用主机数量:2主机号二进制位数-2

16.ASCII编码计算:A(65,41H),a(97,61H),两者相差32(20H)

0(48,30H),空格(32,20H)

17.汉字的区位码、国标码、机内码

17.1国标码=区位码+2020H

17.2机内码=国标码+8080H

17.3机内码=区位码+A0A0H

18.灰度图像亮度计算:亮度数量=2n ,亮度取值范围=0~2n-1

19.彩色图像颜色种类:颜色种类=2n+m+k

20.数字图像:数据量(B)=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直分辨率×像素深度(b)/8

21.波形声音的码率(kb/s)=取样频率(kHz)×量化位数(b)×声道数

若B 则÷8

存储=时间X码率

声音压缩比例=压缩前码率/压缩倍数

22.压缩编码以后的码率=压缩前的码率 / 压缩倍数

23.单元格引用

23.1相对引用:复制公式,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目标单元格公式会变;移动公式时,

目标单元格公式不会变;

23.2绝对引用:插入行和列,删除行和列,目标单元格公式会变;复制公式,移动公式时,

目标单元格公式不会变;

23.3混合引用:针对上面两者各自规则引用。

24.Excel函数

24.1Sum:求和

【sum中出现空格(求相交集) ,(交集处单元格双算):(交集处单元格数只算一次)】

=sum(区域1,区域2,…区域30)

24.2Average:求平均值 =average(区域1,区域2,,,,区域30)

=average(a1:a8) a3=”公式”

24.3If:逻辑函数 if数量是条件数-1

=if(条件,条件真值,条件假值)=if(a1>=60,”及格”,”不及格”)

=if(a1=”男”,”及格”,”不及

格”)=if(a1>=60,a2+20,a2-20)=if(a1>=60,”a2+20”,”a2-20”)

24.4Count:统计数字个数 =count(区域1,区域2,,,区域30)

24.5Countif:根据条件求数字个数

=countif(区域,条件)

=countif(a1:f10,”>=90”)

=countif(a1:f10,”本科”)

24.6Sumif(区域,条件,被求和区域)

=sumif(a1:a10,”高级”,e1:e10)

a1:a10中是职称区域 e1:e10中是奖金区域

24.7=rank(number,ref,[order])排序 =RANK(D2,$D$2:$D$8,0)

number ——参与排名的数值

ref ——排名的数值区域

order——有1和0两种。0——从大到小排名(降序),1——从小到大排名(升序)。

0默认不用输入,得到的就是从大到小的排名。

25.通配符

25.1 *表示任意字符或字符串 *.mp3 a*.jpg

25.2 ?表示任意一个字符,一般用来说明文件名长度 a???.mp3

26.Select语句

Select 列名1,列名2 投影

From 表名或视图名连接

Where 条件表达式选择

专题1 常用单位换算

一、考点解析

1.比特

英文为“bit”,简称“位”或“b”,取值只有0和1 ,表示两种状态,可以表示数值、图像、声音,是计算机和其他数字系统表示和存储信息的最小处理对象

2.字节

字节(Byte),表示信息存储的基本单位,用大写“B”表示

3.单位换算

1B=8b

1KB=1024B=210B K-M-G-T(牢记相邻之间是1024的关系,1个1024就是210)

1Kb=1000b=103b K-M-G-T(牢记相邻之间是1000的关系,1个1000就是103)

二、典型习题

1.一个字节包含8个二进制位。

2.计算机中处理、存储、传输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

A.字节

B.字串

C.比特

D.字

3.三个比特的编码可以表示C种不同状态。

4.下面有关比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BD。(多)

A.比特是组成信息的最小单位

B.表示比特需要使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物理器件

C.比特”1”大于比特”0”

D.比特即可以表示数值或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或声音

5.下列关于比特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存储(记忆)1个比特需要使用具有两种稳定状态的器件

B.比特的取值只有”0”和”1”

C.比特即可以表示数值,文字,也可以表示图像,声音

D.比特即没有颜色也没有重量,但有大小

6.微机中1K字节表示的二进制位数是8192。

7.下列关于“1Kb/s”准备的含义是A。

s 字节/s s 字节/s

8.计算机网络传输二进制信息时,速率单位换算正确的是B。

s=103比特/秒s==106比特/秒

s=106比特/秒s==1012比特/秒

9.下列关于“1KB”准确的含义是C。

个二进制位个字节

个字节个二进制位

10.传输速率为9600bps意味着每分钟最多可传送72000个ASCII码字符。

解析:9600*60/8

专题2 不同进制数换算

一、考点解析

十转非十:整数(短除求余倒取),小数(乘进制,取整,顺取)

非十转十:按权展开求和(权*基数n-1)

二与八关系:一位8进制转为3位2进制,3位2进制转为一位8进制(421法)

二与十六关系:一位16进制转为4位2进制,4位2进制转为一位16进制(8421法)

二、典型习题

1.用八进制表示一个字节的无符号整数,最多需要C。

位位位位

2.用十六进制数表示一个字节的无符号整数,最多需要B。

位位位位

3.用八进制表示32位二进制地址,最多需要C。

位位位位

4. 用十六进制表示32位二进制地址,最多需要D。

位位位位

5.与十进制数56等值的二进制数是111000。

6.十进制数267转换成八进制数是413。

7.十进制数89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59。

8.十进制数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是。

9.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10.十进制数的八进制数是。

11.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12.十六进制数10AC转换成二进制数是。

13.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是.1111。

14.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是。

15.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

16. 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是D。

A.将二进制数1111011转换为十进制数是B。

A.59

18. 将二进制数1111011转换为八进制数是C。

A.153

19. 将二进制数11110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D。

A.B7

20. 与十进制873相等的十六进制数是D。

A.359

21. 十进制329相等的二进制数是A。

A.1

22. 八进制对应的十六进制数是D。

A.与二进制相等的十六进制小数是D。

A. B. C. D.

24. 二进制数对应的十进制数是A。

A.一个用十六进制表示的两位整数,如果改用十进制数表示,顺序正好颠倒,该数是35H。

26.有一个数值152,它与十六进制数6A相等,那么该数值是8进制数。

27.(111)X=273,基数X= 16。

A.3A

29.已知某进制的运算满足3×5=13,则该进制的32表示的十进制数为38。

30.在下列一组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B 。

A.73Q

31.下列4个不同进制的无符号整数,数值最大的是C。

A.B

32.与四进制数123相等的二进制数是A。

33.十进制算式7×64+4×8+4的运算结果用二进制数表示为C。

34.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它所能表示的最大的十六进制数为D。

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十进制整数是C。

36.已知765+1231=2216,则这些数据使用的是8进制。

37.已知521+555=1406,则这些数据使用是7进制。

38.任何一个十进制数都能精确地转换为二进制数。(F)

39.所有非十进制整数均可精确地转换为十进制数。(T)

40.在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右边加两个零形成一个新的数,则新数的值是原数值的

C。

A.二倍

B. 三倍

C. 四倍

D. 八倍

专题3 二进制数值

一、考点解析

1.算术运算

算术加法

0+0=0

0+1=1+0=1

1+1=10

算术减法:是算术加法运算的逆过程

2.逻辑运算

逻辑加,或,or,∨,两者都为0,结果才为0

逻辑乘,与,and,∧,两者都为1,结果才为1

取反,非,not,-

异或,对应位相同为0,对应位不同为1

注意:当两个多位二进制数进行逻辑运算时,总是按位独立进行运算,即每一位不受其他位运算结果的影响。

二、典型习题

1.二进制01011010扩大成2倍是C。

A. B. C. D.

A. 1

B.

C.

D.

A. B. C. D.

A. 00001000

B. D.

A. 00001000

B. D.

6.对两个二进制数1与1分别进行算术加、逻辑加运算,其结果用二进制形式分别表示为

C。

A. 1、10 、1 、1 D. 10、10

7二进制数和进行逻辑“与”运算,运算结果再与进行“或”运算,其结果的16进制形式为C。

A. A2 D. 95

个二进制数、、01010101进行“与”运算的结果是A。

A. 00010000

B.

C.

D.

A. 两个数作“逻辑加”运算

B.两个数作“逻辑乘”运算

C.对一个数作按位“取反”运算

D. 两个异号的数作“算术减”运算

10.将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相加,其和数是C。

A.八进制数

B.十六进制数

C.十进制数

D.十进制数

11.十进制数和八进制数相加,得到的结果用二进制表示为。

12.最基本的逻辑运算有三种,即逻辑加、取反以及逻辑乘。

13.二进制“异或”逻辑运算的规则是:对应位相同为0、相异为1。

D. 1100

专题4 二进制整数表示

一、考点解析

1.整数表示

整数可分为符号的整数和带符号的整数。

(1)无符号整数中,所有二进制位全部用来表示数据的大小

(2)带符号整数用最高位表示数据的正负号,其他位表示数的大小。计算机中表示一个带符号的整数,数的正负用最高位来表示,定义为符号位,用“0”表示正数,

“1”表示负数。

2.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求解

原码:其符号位(最高位)的0或1表示X的正或负,其数值部分就是X绝对值的

二进制表示

反码:正整数的反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其对应的原码符号位保持不变,其

数值部分按位取反。

补码:正整数的补码和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其对应反码在最后一位加1

3.通常考中,整数表示有三种题型

原码、反码、补码换算题

0、1排列求最值题

求取值范围题

n位无符号数可以表示的整数的数值范围是:0-2n-1

n位原码可以表示的整数的数值范围是:-2n-1+1~-2n-1-1

n位补码可以表示的整数的数值范围是:-2n-1~2n-1-1

二、典型习题

1.有一个字节的二进制编码为,如将其作为带符号整数的补码,它所表示的十进制整数值为

-1。

2.在用原码表示整数“0”时,有“”与“00000000”两种表示形式,而在补码表示法中,整

数“0”只有1种表示形式。

3.十进制数-52用8位二进制补码表示为。

4.十进制负数-61的八位二进制原码是-74。

5.补码代表的十进制负数是B。

6.二进制正数的补码是B。

A.是其原码加1

B.与其原码相同

C.与其原码减1

D.是其反码加1

7.十进制正数38的八位二进制补码是00100110。

8.在8位计算机系统中,用补码表示的整数对应的十进制数是-84。

9.十进制数-75用二进制数表示,其表示方式是B。

A.原码

B.补码

C.反码码

10.所谓“变号操作”是指将一个整数变成绝对值相同但符号相反的另一个整数。若整数用补码表示,则二进制整数01101101经过变号操作后的结果是C。

B. C. D.

的原码为,反码为00000000,补码为00000001

B. -127的原码为,反码为,补码为

C. -127的原码为,反码为,补码为

D. -127的原码、反码为、补码为皆为01111111

12.已知X的补码为,则它的原码是。

13.若十进制数“-57”在计算机内部表示为,其表示方式为D。

A. ASCII码

B. 反码

C.原码

D. 补码

14.一个数的真值为-1101001,则其补码为C。

15.有两个二进制数X=01101010,Y=,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1)X和Y两个数均无符号数:x

(2)X和Y两个数均为有符号的补码数:x>y

16.长度为1个字节的二进制整数,若采用补码表示,且由5个“1”和3个“0”组成,则可表示的最小十进制整数为-113。

17. 度为1个字节的二进制整数,若采用补码表示,且由3个“1”和3个“0”组成,则可表示的最小十进制整数为-125。

18.用8位补码表示整数-126的机器码,算术右移一位后的结果是。

19.若X的补码为,Y的补码为00110011,则[X]+[Y]的原码对应的十进制数值是-53。

21.假设某计算机系统用8bit表示一个带符号的整数,则如果用原码表示数据,其能够表示

24.用两个字节表示的无符号整数,能表示的最大整数是65536.( F )

25.在下列无符号十进制数中,能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的是A。

26.用一个字节表示无符号整数,能表示的最大整数是A。

B.无穷大

位补码可表示的整数取值范围是-1024~1023。

专题5 带宽计算

一、考点解析

总线带宽:单位时间内总线上可传输的最大数据量

计算公式:总线带宽(MB/S)=(数据线宽度/8)(B)×总线工作频率(MHZ)

×每个总线周期的传输次数

扩展:CPU带宽、内存带宽、总线带宽、显存带宽,这四个带宽的计算方法相似,都是数据通路宽度和频率的乘积。

二、典型习题

1.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PC机一直采用一种称为PCI的总线,它的工作频率为33MHZ,

可以用于衔接中等速度的外部设备。当数据线宽度为64位时,其传输速率约为D。

s MB/s C. 133MB/s D. 264MB/s

2.带宽是总线的重要性能指标。若总线的数据线宽度为16位,总线的工作频率为133MHZ,

每个总线周期传输一次数据,则其带宽为C。

s MB/s C. 266MB/s D. 2128MB/s

专题6 存储容量计算

一、考点解析

1.硬盘存储器

存储容量= 磁盘面数(磁头数)?磁道数(柱面数)?扇区数?512字节B

2.内存储器

存储容量的含义:指存储器所包含的存储单元的总数

每个存储单元(一个字节)都有一个地址,CPU按地址对存储器进行访问

如果CPU的地址线宽为n,那么CPU的寻址大小是2n(B)

二、典型习题

1.假设某硬盘存储器由2碟组成,每个盘面有2000个磁道,每个磁道有1000个扇区,每个

扇区的容量为512字节,则该硬盘的存储容量大约为C。

B. 2GB

C. 4GB

D. 8GB

2.假定一个硬盘的磁头数为16,柱面数为1000,每个磁道有扇区50,该硬盘的存储容量大

约为C。

B. 800KB

C. 400MB

D. 800MB

单元。

4.某内存储器中恰好能够存储GB2312编码中的所有汉字内码,那么该内存储器

末地址-首地址+1 =3FFF+1H=0011 1111 1111 1111+1B=100 0000 0000 0000

6.在微机中,若主存储器的地址编号为0000H到7FFFH,则该存储器容量

末地址-首地址+1 1000 0000 0000 0000

8.当内存储器的容量为512MB,若首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为00000000H,则末地址的十六进制

表示为1FFFFFFF H。

9.若某处理器可访问内存空间的最大地址为FFFFFFFFH,则

机中使用24位的地址码,最大内存容量可以达到16 MB。

11.在Windows中,32位应用程序理论上能访问的存储空间为4 GB。

12.某处理器具有32GB的寻址能力,则该处理器的地址线有35根。

专题7 硬盘存储器相关时间指标

一、考点解析

1.平均寻道时间

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到指定磁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ms)。

2.平均等待时间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数据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它是盘片旋转周期的1/2。

3.平均存取时间

硬盘存储器的平均存取时间由硬盘的旋转速度、磁头的寻道时间和数据的传输速度所决定。

硬盘的旋转速度越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越快,对缩短数据存取时间越有利。

平均存取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传输时间(可忽略)

二、典型习题

2.假设某硬盘的转速为6000转/分,它的平均寻道时间为5ms,则此硬盘的平均存储时间为

专题8 字符编码换算

一、考点解析

1.ASCII码

目前计算机中使用得最广泛的西文字符集及其编码是ASCII字符集和ASCII码,即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

每个ASCII字符使用7个二进制位进行编码

每个ASCII字符以一个字节存放(8位,最高位为0)

基本的ASCII字符集共有128个字符,包括96个可打印字符(常用的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等)和32个控制字符。

一般要记住几个特殊字符的ASCII码:空格(32)、A(65)、a(97)、0(48)

数字、字母的ASCII码是连续的

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字符的ASCII码值相差32(20H)

不同类型的ASCII码的十进制数值由小到大的排序:数字<大写字母<小写字母

2.GB2312中文字符编码的转换

汉字的区位码、国际码、机内码有如下转换关系:

国际码=区位码+(2020)H

机内码=国际码+(8080)H

机内码=区位码+(A0A0)H

3.机内码存储空间及编码特点

汉字机内码双字节,最高位是1;西文字符机内码单字节,最高位是0.

二、典型习题

1.在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值最大的一个是 D 。

2.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最大的是D。

3.下列字符中,其ASCII码最小的是D。

A.”a”比”b”大

B.”f”比”Q大”

C.空格比逗号大

D.”H”比”R”大

5.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字符的ASCII码值相差32H。(F)

6.在ASCII编码中,字母A的ASCII编码为41H,那么字母f的ASCII编码为B。

7.根据ASCII码值的大小,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是D。

A. ”a”<”A”<”9”

B. ”A”<”a”<”9”

C. ”9”<”a”<”A”

D. ”9”<”A”<”a”

8.已知字符K的ASCII码的十六进制数是4B,则ASCII码的二进制数是1001000对应的字符

为H。

9.已知字符8的十六进制ASCII码是38H,则二进制数0110101是字符5的ASCII

码。

10.字符5和7的ASCII码的二进制数分别是0110101和0110111。

11.已知字母“F”的ASCII码是64H,则字母“f”的ASCII码是66H。

12.已知字母“C”的十进制ASCII码为67,则字母“G”的ASCII码的二进制值

为01000111。

13.已知ASCII码字符“5”的编码为00110101,则“7”的ASCII码是00110111。

14.已知“H ”的ASCII码值为48H,则可推断出“J ”的ASCII码值为50H。(F)

15.设某汉字的区位码为2710,则机内码为BBAA H,国际码为3B2A H。

16.已知“江苏”两字的十进制区位码是“2913”和“4353”,则其机内码

十进制:29 |13

十六进制:1D|0D

+ A0|A0

BD|AD

16| 29 16| 13

16| 1 D 0 D

0 1

17.汉字“啊”的十进制区位码是“1601”,它的十六进制国际码为3021H。

18.某汉字的机内码是B0A1H,它的国际码是3021H。

19.按照GB2312标准,存储一个汉字的内码需要B字节。

20.利用ASCII码表示一个英文字母和用国际GB2312码表示一个汉字,分别需要7

和16个二进制位。

21.按照GB2312标准,在计算机中,汉字系统把一个汉字表示为D。

A.汉语拼音字母的ASCII代码

B.十进制数的二进制编码

C.按字形笔画设计的二进制码

D.两个字节的二进制编码

26.一个字符的标准ASCII码在内存储器中由1字节存储。

27.计算机处理信息时,一个汉字占用的字节数是2。

28.在中文windows环境下,西文使用标准ASCII码,汉字采用GB2312编码,现有一段文本的内码为:AB F4 D1 E3 78 C2 B7 55,则在这段文本中,含有的汉字和西文字符的个数分别是3和2。

29.在中文Windows环境下,设有一段文本的内码为“CB F5 D0 B4 50 43 CA C7 D6 B8”,在这段文本中,含有4个汉字和2个西文字符。

30. 在中文windows环境下,西文使用标准ASCII码,汉字采用GBK编码,现有一段文本的内码为:5A 47 C2 FD 6D B3 C7 63 D6 D0,则在这段文本中,含有的汉字和西文字符的个数分别是

31.若计算机中相邻2个字节的内容其十六进制形式为34和51,则它们不可能是B。

个西文字符的ASCII码个汉字的机内码

个16位整数 D.一条指令

32.长度为1KB的文本文件最多包含512个汉字。

专题9 点阵字存储计算

一、考点解析

1.文本输出的过程中,文字字形的生成是关键。这里的字形就是指每一个字符的形状描述信

息,则一种字体的所有字符的形状描述信息集合在一起成为字型库,简称字库,不同的字体对应不同的字库。

2.每一种字库中的形状信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描述:点阵描述和轮廓描述。

3.点阵描述用一组排成矩形阵列的点来表示一个字符,每一个点就是一个像素,每个像素用

二进制0或1来表示,即黑点用1表示,白点用0表示。

注意:点阵汉字的存储方式不同于内码,其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二进制位。

二、典型习题

的内存空间能存储512个汉字内码,约存14个24×24点阵汉字的字型码。

2.在24×24点阵的汉字字库中,存储每个汉字字型码所需的字节是70B。(F)

3.存放1024个16×16点阵的汉字字型码的存储空间为32 KB。

4.若汉字采用16×16点阵,则存储这样的10个汉字的机内码共需20字节。

5.按16×16点阵存放国际GB2312中一级汉字(共3755个)的汉字库,大约需占存储空间D

一个16×16点阵的汉字库,共有8000个汉字,它将占大约B 字节的存储容量。

专题10 图像相关计算

一、考点解析

1.取样图像的属性(参数)

图像分辨率(用水平分辨率×垂直分辨率表示):图像在屏幕上的大小。若图像大小

超过屏幕(或窗口)大小,则屏幕(或窗口)只显示图像的一部分,用户需操纵滚动

条才能看到全部图像。

位平面的数目(矩阵的数目):彩色分量的数目

颜色空间的类型:指彩色图像所使用的颜色描述方法,也叫颜色模型。通过,显示器

使用的是RGB(红、绿、蓝)模型,彩色打印机使用的是CMYK(青、品红、黄、黑)

模型,图像编辑软件使用的是HSB(色彩、饱和度、亮度)模型,彩色电视信号传输

时使用的是YUV(亮度、色度)模型等。从理论上讲,这些颜色模型都可以相互转换。

像素深度:像素的所有颜色分量的二进制位数之和,它决定了图像中不同颜色(亮度)

的最大数目。例如单色图像,若其像素深度为8位,则不同亮度(灰度)的总数为

28=256;又如RGB三基色组成的彩色图像,若3个分量中的像素位数都是8位,则该

图像的像素深度为24,图像中不同颜色的数目最多为,约1600多万种,这称为真彩

色图像。

2.图像的数据量

图像数据量的计算公式(以字节为单位):

图像数据量(B)=图像水平分辨率×图像垂直分辨率×像素深度(b)/8

3.补充:需要记住的几个常用的计算结果

27=128 28=256 210=1024 212=4096 215=32768 216=65536

二、典型习题

1.成像芯片的像素数目是数码相同的重要性能指标,它与可拍摄的图像分辨率直接相关,

若某数码相机的像素约为320万,它所拍摄的图像最高分辨率为C。

×960 ×1536 ×1920

2.某500万像素的数码相同,它所拍摄的图像的最高分辨率能达到2816×2112.。(F)

3.彩色显示器的彩色是由三基色合成而得到的。某显示器的三基色RGB分别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则它可以表示4096种不同颜色。

4.一台显示器RGB分别用3位二进制的数来表示,那么可以有512种不同的颜色。

5.像素深度为6位的单色图像的亮度数目为64。

6.若彩色显示器的RGB三基色分别使用6个二进制位表示,那么它大约可以显示约26

万种不同的颜色。

7.表示RGB三基色的二进制位数目分别是6位、6位、4位,则可显示颜色的总数是65536种。

8.一幅图像数字化后有256种颜色,则该图像的像素深度是8位。

9.一幅具有真彩色(24位),分辨率为1024×768的数字图像,在没有进行任何数字压缩前,它的数据量大约是。(T)

10.一架数码相机,一次可以连续拍摄65536色的1024×1024的彩色相片40张,如不进行数据压缩,则它使用的 FLASH存储器容量是80 MB。

分钟,25帧/秒,640*480分辨率,24位真彩色数字视频的不压缩的数据量约为D。

12.设在每屏1024×768个像素的显示器上显示一幅真彩色(24位)的图形,其显存容量需

D字节。

×768×12 ×768×24

C. 1024×768×2

D. 1024×768×3

13.若某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为1024×1024,可显示的颜色数为65536种,则显示存储器中

1024×1024*16/8/1024/1024(MB)

14.一架数码相机,它使用的FLASH存储器容量为1GB,一次可以连续拍摄65536色的

1)已知张数,求压缩倍数

230/(2048*1024*16/8)= ?张

230/(222)= 256张

1280/256=5

2)已知压缩倍数,求张数

230/(2048*1024*16/8/5)= 张

15.若一台配有4GB FLASH存储卡的数码相同可将拍摄的照片压缩4倍后存储,则该相机最多

可以存储65536色,1024×1024的彩色相片的张数大约是D。

16.某图片文件,其类型为“256色位图”,文件大小为301KB。利用windows提供的“画图”

软件对其进行编辑时,若不对图片做任何修改,直接将其另存为类型为“16色位图”、文件名为,则文件的大小约为B。

专题11 声音码率计算

一、考点解析

1.数码率

数码率:指的是每秒种的数据量,也称为比特率、码率

2.计算公式

数字声音未压缩前,其计算公式为:

波形声音的码率(Kb/s)=取样频率(kHZ)×量化位数(b) ×声道数

压缩编码以后的码率=压缩前的码率/压缩倍数

二、典型习题

1.未压缩的波形声音的码率为64Kb/s,取样频率为8KHZ,量化位数为8,那么它的声道数

是1。

2.对双声道的某波形声音进行数字化时,若采样频率为4KHZ,量化位数为16位,则其未压

缩时的码率为128 kbps。

码率(Kb/s)=取样频率(kHZ)×量化位数(b) ×声道数

=4*16*2(Kb/s)

3.在某声音的数字化过程中,使用的取样频率,16位量化位数,则采集四声道的此声音一

分钟所需要的存储空间约为 MB。

码率(Kb/s)=取样频率(kHZ)×量化位数(b) ×声道数

=*16*4(Kb/s)

存储空间=时间(转化为S)*码率

4.语音信号必须数字化后才能由计算机存储和处理。假设语音信号数字化时的取样频率为

8KHZ,量化精度为8位,数据压缩比为4,那么2分钟数字语音的数据量约为240 KB。

5.若以的取样频率,8位量化位数数字化某段声音,则采集30秒,双声道声音所需的存储

空间大约是 MB。

6.若一分钟,双声道,8位量化位数的声音,未压缩时数据量是,则此声音的采样频率约为

80 KHZ。

计算机网络原理2011年7月份真题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计算机网络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47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Internet采用的拓扑结构是( ) A.星型结构 B.环型结构 C.树型结构 D.网状结构 2.按照网络传输技术,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 ) A.A TM网和虚拟网 B.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C.局域网和广域网 D.广播式网络和点对点网络 3.OSI参考模型包括的“三级抽象”是( ) A.语法、语义和定时 B.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 C.分层结构、网络协议和层间接口 D.体系结构、功能定义和实现方法 4.TCP/IP参考模型的4个层次从低到高的顺序是( ) A.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B.互连层、主机—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C.应用层、主机—网络层、传输层、互连层 D.主机—网络层、互连层、传输层、应用层 5.下列协议中,属于TCP/IP参考模型应用层的是( ) A.DNS B.UDP C.TCP D.ARP 6.下列关于光纤传输介质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 A.光纤具有不受电磁干扰的特征 B.光纤普遍应用于点到点的链路 C.一条光纤线路只能传输一个载波 D.对光载波的调制属于移幅键控法 7.对于带宽为3KHz的无噪声信道,若一个码元可取的离散值个数为4,则该信道码元 的极限速率和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分别为( ) A.6KBaud和12Kbps B.6KBaud和24Kbps C.12KBaud和6Kbps D.12KBaud和24Kbps 8.对于采用窗口机制的流量控制方法,若窗口尺寸为4,则在发送3号帧并收到2号帧的确认后,还可连续发送( ) A.4帧 B.3帧 C.2帧 D.1帧 9.在HDLC的帧中,帧检验序列的长度为( ) A.64bit B.48bit C.32bit D.16bit 10.逆向路径转发算法是一种( ) A.静态路由选择算法 B.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C.多播路由选择算法 D.广播路由选择算法 11.因特网的互连层协议中不包括 ...( ) A.ICMP B.SNMP C.IP D.RARP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

《微机组成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2、电子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及主存储器合称为() A、CPU B、ALU C、主机 D、CU 3、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A、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B、外部设备和主机 C、主机和实用程序 D、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4、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系统是指() A、RAM存储器 B、ROM存储器 C、主存 D、主存和辅存 5、用以指定待执行指令所在地址的是() A、指令寄存器 B、数据计数器 C、程序计数器 D、累加器 6、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技术为标志。 A.操作系统B.微处理器C.磁盘D.软件 7、存储单元是指() A.存放在一个字节的所有存储元集合B.存放一个存储字的所有存储元集合 C.存放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储元集合D.存放一条指令的存储元集合 8、存储字长是指() A.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组合B.存放在一个存储单元中的二进制代码位数C.存储单元的个数D.机器指令的位数 9、存放欲执行指令的寄存器是() A.MAR B.PC C.MDR D.IR 10、在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的寄存器是() A.MAR B.PC C.MDR D.IR 二、填空题 1、()和()都存放在存储器中,()能自动识别它们。 2、存储器可分为主存和(),程序必须存于()内,CPU才能执行其中的指令。 3、存储器的容量可以用KB、MB、GB表示,它们分别代表()、()、()。 4、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 5、在用户编程所用的各种语言中,与计算机本身最为密切的语言是()。 6、汇编语言是一种面向()的语言,对()依赖性强,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执行速度比高级 语言()。 7、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为()。 8、基于()原理的()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三、简答题 1、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按此思想设计的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哪些部件组成?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 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苦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 解析: 根据R = 采样频率*log2(N); 数据传输率R =12MHz*log2(4)=24Mbps; 根据采样定律:被采样信号带宽=采样频率/2; 所需信号带宽=12MHz/2=6MHz; 2.设信道带宽为2400Hz,采用PCM编码,采样周期为125us,每个样本量化为128个等级,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解析: 采样频率f = 1/T = 1/0.000125 = 8000Hz 传输速率R = F * log2(N) = 56Kbps 3.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根据奈圭斯特公式 C = 2H * log2(N) 即64000 = 2H * log2(256) H = 64000/2/8 = 4KHz 信号调制速率 B = 2H 即B = 8000 (baud) 4.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解析: 根据香农公式 C = H * log2(1+S/N) C = 4000 * log2(1+10^(30/10)) = 4000 * log2(1001) ≈40Kbps 5.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传输7200个汉字(双字节),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解析: 一个汉字两个字节,7200个汉字就是7200*2,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们停止位共10位组成一帧,求1分钟的传输速率,则: (7200*2)*(1+8+1) /60 = 2400bps; 6.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率为4800bps,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奇偶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求传输2400个汉字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一个汉字两个字节.2400个汉字就是2400*2, 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奇偶校验位1个终止位,一共11个位组成1帧,每帧传送一个字节,那就需: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 1.(45.75)10=(___________)16 2.若[X]补=1.0110,则[1/2X]补=___________。 3.若X补=1.1001,按舍入恒置1法舍去末位得__________。 4.运算器的核心部件是__________。 5.动态MOS存储器的刷新周期安排方式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地址码8位,按字节编址则访存空间可达___________,若地址码10位,则访存空间可达_____________,若地址码20位,则访存空间可达_____________。 7.CPU中用于控制的寄存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8.控制器的组成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类。 9.按数据传送方式,外围接口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 10.指令中的操作数一般可分为_______操作数和_______操作数。11.申请掌握使用总线的设备,被称为__________。 12.某CRT显示器,分辨率800列╳600行,如果工作在256色模式下,则至少需要_________字节的显示存储器。 选择题: 1、浮点加减中的对阶是() A.将较小的一个阶码调整到与较大的一个阶码相同 B.将较大的一个阶码调整到与较小的一个阶码相同 C.将被加数的阶码调整到与加数的阶码相同 D.将加数的阶码调整到与被加数的阶码相同 2、下列哪一个属于检错纠码() A. BCD码 B. ASCII码 C. 奇偶校验码 D. 8421码 3、指令格式可表示为()和地址码的形态 A.指令码 B. 操作码 C.微指令 D. 寄存器码 4、在不同速度的设备之间传送数据( )

计算机组成原理常考计算题

1.机器数字长为8位(含1位符号位),当X= -127 (十进制)时,其对应的二进制表示, (X)原表示,(X)反表示,(X)补表示,(X)移表示分别是多少? 二进制表示为 -01111111 [X]原 = 11111111 [X]反 = 10000000 [X]补 = 10000001 [X]移 = 00000001 2.已知x=0.1011,y=-0.0101,求x+y=?,x-y=? [x]补=00.1011 [x]补=00.1011 +[y]补=11.1011 +[-y]补=00.0101 00.0110 01.0000 x+y=+0.0110 x-y产生溢出 3.用16k×8位的SRAM芯片构成64K×16位的存储器,要求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存储器容量为64K×16位,其地址线为16位(A15—A0),数据线也是16位(D15—D0)SRAM芯片容量为16K×8位,其地址线为14位,数据线为8位,因此组成存储器时须字位同时扩展。字扩展采用2 :4译码器,以16K为一个模块,共4个模块。位扩展采 4.提高存储器速度可采用哪些措施,请说出至少五种措施。 措施有:①采用高速器件,②采用cache (高速缓冲存储器),③采用多体交叉存储器, ④采用双端口存储器,⑤加长存储器的字长。 5.若机器字长36位,采用三地址格式访存指令,共完成54种操作,操作数可在1K地址 范围内寻找,画出该机器的指令格式。

操作码需用6位,操作数地址码需用10位。格式如下 OP:操作码6位 D1:第一操作数地址,10位 D2:第二操作数地址,10位 D3:第三操作数地址,10位 6.举例说明存储器堆栈的原理及入栈、出栈的过程。 所谓存储器堆栈,是把存储器的一部分用作堆栈区,用SP表示堆栈指示器,M SP表示堆栈指示器指定的存储器的单元,A表示通用寄存器。 入栈操作可描述为(A)→M SP,(SP-1)→SP 出栈操作可描述为(SP+1)→SP,(M SP)→A 7.试画出三总线系统的结构图。 8.若显示工作方式采用分辨率为1024×768,颜色深度为3B,桢频为72Hz,计算刷新存储 器带宽应是多少? 解:刷存所需带宽=分辨率×每个像素点颜色深度×刷新速率,故刷存带宽为: 1024×768×3B×72/s=165888KB/s=162MB/s. 1.求十进制数-113的原码表示,反码表示,补码表示和移码表示(用8位二进制表示, 并设最高位为符号位,真值为7位)。 原码 11110001 反码 10001110 补码 10001111 移码 00001111 2.某机指令格式如图所示: 15 10 9 8 7 0

计算机网络原理最新计算题

公式积累 1.延时=发送延时+传播延时 2.信道利用率=发送时间/总时间 3.最短帧长=2倍传播延时*数据传输速率 4.吞吐率=原始帧发送时间/现发送一帧所用时间 5.环比特长度=数据传输速率*传播延时+站点引入延迟 N 6.C=B*log 2 7.奈奎斯特理论:C=2H* log N 2 (1+S/N) 8.香农公式:C=Hlog 2 9.冲突发现时间: 同时发送:1倍传播延时 不同时发送:2倍传播延时 10.令牌环中最大帧长=数据传输速率*令牌持有时间 常用数据单位 1K=210=1024=103 1M=220=106 1G=230=109 1秒=1000ms(毫秒) 1秒=106us(微秒) 1秒=109ns(纳秒) 1字节=8bit 电磁波在有线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200m/us 数据通信考点 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若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局域网考点 1.设A 、B 两站位于长1km 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率为 200s /m μ,若A 向B 发送800bit 的数据帧,B 接收完毕该帧所需的时间是多少?若A 、B 站同时发送数据,经过多长时间两站发现冲突? 2.A 、B 两站位于长2Km 的基带总线局域网的两端,C 站位于A 、B 站之间,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 /μs ,B 站接收完毕A 站发来的一帧数据所需的时间是80μs ,求数据帧的长度;若A 、C 两站同时向对方发送一帧数据,4μs 后两站发现冲突,求A 、C 两站的距离。(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有一个电缆长度为1Km 的CSMA/CD 局域网,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其最小帧长度为1000bit 。试求出数据传输速率。 4.5000个站点竞争使用一个时分ALOHA 信道,信道时隙为125us ,各站点每小时发出36次请求。试计算总的信道载荷。(信道载荷指请求次数与时隙的比值) 5.有一个电缆长度为2Km 的CSMA /CD 局域网,数据传输速率为10Mbps ,信号传播速度为光速的2/3,数据帧长度是512bit(包括32bit 开销),传输成功后的第一个时隙留给接收方,用于捕获信道并发送一个32bit 的确认帧。假设没有冲突发生,试求出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不包括开销)。(光速值为3×105Km/s) 异步传输考点 1.调制解调器的传输速率为4800bps ,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奇偶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求传输2400个汉字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 传输7200个汉字,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差错控制编码考点: 1.已知发送方采用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X4+X3+1,若接收方收到的二进制数字序列为101110110101,请判断数据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设要发送的二进制数据为10110011,若采用CRC 校验方法,生成多项式为1X X 3 4++,试求出实际发送的二进制数字序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其他 1.有一个100Mbps 的令牌环网络,令牌环行时间是120μs ,每个主机在每次得到令牌后可以发送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答案解析(蒋本珊)

第一章 1.电子数字计算机和电子模拟计算机的区别在哪里 解:电子数字计算机中处理的信息是在时间上离散的数字量,运算的过程是不连续的;电子模拟计算机中处理的信息是连续变化的物理量,运算的过程是连续的。 2.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如下: ①计算机(指硬件)应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②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③将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事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再启动计算机工作。 第③点是最主要的一点。 3.计算机的硬件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它们各有哪些功能解:计算机的硬件应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它们各自的功能是: ①输入设备:把人们编好的程序和原始数据送到计算机中去,并且将它们转换成计算机内部所能识别和接受的信息方式。 ②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人或其他设备所能接受的形式送出计算机。 ③存储器:用来存放程序和数据。 ④运算器: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

⑤控制器:按照人们预先确定的操作步骤,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各部件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 4.什么叫总线简述单总线结构的特点。 解: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服务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它能分时地发送与接收各部件的信息。单总线结构即各大部件都连接在单一的一组总线上,这个总线被称为系统总线。CPU 与主存、CPU 与外设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换,主存与外设、外设与外设之间也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换,而无须经过CPU 的干预。 5.简单描述计算机的层次结构,说明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解:现代计算机系统是一个硬件与软件组成的综合体,可以把它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级层次结构。 第0级为硬件组成的实体。 第1级是微程序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微指令集,程序员用微指令编写的微程序一般是直接由硬件执行的。 第2级是传统机器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该机的指令集,程序员用机器指令编写的程序可以由微程序进行解释。 第3级是操作系统级。从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来看,一方面它要直接管理传统机器中的软硬件资源,另一方面它又是传统机器的延伸。第4级是汇编语言级。这级的机器语言是汇编语言,完成汇编语言翻译的程序叫做汇编程序。 第5级是高级语言级。这级的机器语言就是各种高级语言,通常用编译程序来完成高级语言翻译的工作。

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题设计题

1.IEEE 754 format of X is (41360000)16, what is its decimal value? 将十六进制数展开,可得二进制数格式为: 0 100 0001 0 011 0110 0000 0000 0000 0000 指数e=阶码-127=10000010-01111111= 00000011 =(3)10 包括隐藏位1的尾数1.M = 1.011 0110 0000 0000 0000 0000 = 1.011011 于是有:X = (-1)s * 1.M * 2e = +(1.011011)2 * 23 = + (1011.011)2= (11.375)10 2.Let the carry bits of an adder are C4, C3, C2, C1. C0 is the carry from the low bit. Please give the logic expressions of C4, C3, C2, C1 in ripple carry mode and carry look ahead mode respectively. (1)串行进位 G1 = A1B1 , P1 = A1 ⊕ B1 G2 = A2B2 , P2 = A2 ⊕ B2 G3 = A3B3 , P3 = A3 ⊕ B3 G4 = A4B4 , P4 = A4 ⊕ B4 C1 = G1 + P1P0 C2 = G2 + P2C1 C3 = G3 + P3C2 C4 = G4 + P4C3 (2)并行进位 C1 = G1 + P1C0 C2 = G2 + P2G1 + P2P1C0 C3 = G3 + P3G2 + P3P2G1 + P3P2P1C0 G4 = G4 + P4G3 + P4G3G2 + P4P3P2G1 + P4P3P2P1C0 3.Suppose a computer with a clock frequency of 100 MHz as four types of instructions, and the frequency of usage and the CPI for each of them are given in table. Instruction operation Frequency of usage Cycles per instruction Arithmetic-logic 40% 2 Load/store 30% 4 compare 8% 2.5 branch 22% 3 (1)Find the MIPS of the computer and the T (CPU time) required to run a program of 107 instructions. (2) Combining comparing and branch instructions together so that compare instructions can be replaced and removed. Suppose each compare instruction was originally used with one branch instruction, and now each branch instruction is changed to a compare&branch instruction. Also suppose that the new proposal would decrease the clock frequency by 5%, because the new compare&branch instruction needs more time to execute. Find the new CPIave, MIPS, and T.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_____。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2.______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 A.原码B.补码C.反码D.移码 3.一个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______。 A.48 B.46 C.36 D.40 4. 在指令的地址字段中,直接指出操作数本身的寻址方式,称为______。 A. 隐含寻址 B. 立即寻址 C. 寄存器寻址 D. 直接寻 址 5. 信息只用一条传输线,且采用脉冲传输的方式称为______。 A.串行传输 B.并行传输 C.并串行传输 D.分时传输 6. 和外存储器相比,内存储器的特点是______。 A.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 B.容量大、速度慢、成本高 C.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D.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 7. 在CPU中,暂存指令的寄存器是______。 A. 数据寄存器 B. 程序计数器 C. 状态条件寄存器 D. 指令寄存器 8. EPROM是指______。 A. 读写存储器 B. 只读存储器 C.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D. 光擦除可编程的只读 存储器 9. 下列数中最小的数是______。 A.(1101001)2 B.(52)8 C.(133)8 D.(30)16 10. 假定下列字符码中有奇偶校验位,但没有数据错误,采用偶校验的字 符码是______。 A.11001011 B.11010110 C.11000001 D.11001001 11. 单地址指令中为了完成两个数的算术运算,除地址码指明的一个操作 数外,另一个数常需采用______。 A. 堆栈寻址方式 B. 立即寻址方式 C.隐含寻址方式 D. 间接寻址方式 12. 用于对某个寄存器中操作数的寻址方式称为______寻址。 A. 直接 B. 间接 C. 寄存器直接 D. 寄存器间接 13. 中央处理器(CPU)包含______。 A.运算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控制器和cache D.运算器、控制器和主存 14. 在CPU中跟踪指令后继地址的寄存器是______。 A.主存地址寄存器 B.程序计数器 C.指令寄存器 D.状态条件寄存器 15. 在集中式总线仲裁中,______方式响应时间最快。 A.链式查询 B.计数器定时查询 C.独立请求 D.以上三种相同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 及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题1.设利用12MHz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苦量化级为4,试计算出在无噪声信道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所需的信道带宽。 解析: 根据R = 采样频率*log2(N); 数据传输率R =12MHz*log2(4)=24Mbps; 根据采样定律:被采样信号带宽=采样频率/2; 所需信号带宽=12MHz/2=6MHz; 2.设信道带宽为2400Hz,采用PCM编码,采样周期为125us,每个样本量化为128个等级,则信道的数据速率为? 解析: 采样频率f = 1/T = 1/ = 8000Hz 传输速率R = F * log2(N) = 56Kbps 3.设信号的采样量化级为256,若要使数据传输速率达到64Kbps,试计算出所需的无噪声信道的带宽和信号调制速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根据奈圭斯特公式 C = 2H * log2(N) 即 64000 = 2H * log2(256) H = 64000/2/8 = 4KHz 信号调制速率 B = 2H 即 B = 8000 (baud) 4.有一受随机噪声干扰的信道,其带宽为4KHz,信噪比为30dB。试求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解析: 根据香农公式 C = H * log2(1+S/N) C = 4000 * log2(1+10^(30/10)) = 4000 * log2(1001) ≈ 40Kbps 5.假设使用调制解调器,并采用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模式,在1分钟内传输7200个汉字(双字节),调制解调器至少应达到的传输速率为多少? 解析: 一个汉字两个字节,7200个汉字就是7200*2,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们停止位共10位组成一帧,求1分钟的传输速率,则: (7200*2)*(1+8+1) /60 = 2400bps;

计算机组成原理练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对存储器的要求是速度快,_容量大_____,_价位低_____。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 2.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__性能__的重要因素,它的____格式__和___功能___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影响到系统软件。 3.CPU中至少有如下六类寄存器__指令____寄存器,__程序_计数器,_地址__寄存器,通用寄存器,状态条件寄存器,缓冲寄存器。 4.完成一条指令一般分为取指周期和执行周期,前者完成取指令和分析指令操作,后者完成执行指令操作。 5.常见的数据传送类指令的功能可实现寄存器和寄存器之间,或寄存器和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 6.微指令格式可分为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类,其中垂直型微指令用较长的微程序结构换取较短的微指令结构。 7.对于一条隐含寻址的算术运算指令,其指令字中不明确给出操作数的地址,其中一个操作数通常隐含在累加器中 8.设浮点数阶码为8位(含1位阶符),尾数为24位(含1位数符),则32位二进制补码浮点规格化数对应的十进制真值范围是:最大正数为 2^127(1-2^-23) ,最小正数为 2^-129 ,最大负数为 2^-128(-2^-1-2^-23) ,最小负数为 -2^127 。 9.某小数定点机,字长8位(含1位符号位),当机器数分别采用原码、补码和反码时,其对应的真值范围分别是 -127/128 ~+127/128 -1 ~+127/128 -127/128 ~+127/128 (均用十进制表示)。 10.在DMA方式中,CPU和DMA控制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分时使用主存,它们是停止CPU访问主存、周期挪用和DMA和CPU交替访问主存。 11.设 n = 8 (不包括符号位),则原码一位乘需做 8 次移位和最多 8 次加法,补码Booth算法需做 8 次移位和最多 9 次加法。 12.设浮点数阶码为8位(含1位阶符),尾数为24位(含1位数符),则32位二进制补码浮点规格化数对应的十进制真值范围是:最大正数为,最小正数为,最大负数为,最小负数为。 13.一个总线传输周期包括申请分配阶段、寻址阶段、传输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阶段。 14.CPU采用同步控制方式时,控制器使用机器周期和节拍组成的多极时序系统。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第一章 概述 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 (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 x s t c ++=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 x b p k t p ++-=)1(, 这里假定p x >>,即不考虑报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c p t t <,必须满足s b p k <-)1( 习题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 ),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率为b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 答:分组个数x/p ,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 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 习题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s m /102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 (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解:(1)发送时延:s t s 10010105 7 == 传播时延:s t p 005.010 21086 =?= (2)发送时延:s t s μ110109 3 == 传播时延:s t p 005.010 21086 =?= 习题1-21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 分别为: (1)10cm (网络接口卡) (2)100m (局域网) (3)100km (城域网) (4)5000km (广域网)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 一、填空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1.______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 A. 原码 B. 补码 C. 反码 D. 移码 2.下列有关运算器的描述中,______是正确的。 A.只做算术运算,不做逻辑运算 B. 只做加法 C.能暂时存放运算结果 D. 既做算术运算,又做逻辑运算 3. CPU主要包括______。 A.控制器 B.控制器、运算器、cache C.运算器和主存 D.控制器、ALU和主存 4、针对8位二进制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27的补码为10000000 B、-127的反码等于0的移码 C、+1的移码等于-127的反码 D、0的补码等于-1的反码 我的答案:B 5、已知定点整数x的原码为,且,则必有。 A、 B、 C、,且不全为0 D、,且不全为0 我的答案:A得分: 14.3分 6、已知定点小数x的反码为,且,则必有。 A、 B、

C、不全为0 D、 我的答案:D得分: 14.3分 7、若某数x的真值为-0.1010,在计算机中该数表示为1.0110,则该数所用的编码方法为码。 ?A、原 ?B、补 ?C、反 ?D、移 我的答案:B得分: 14.3分 8、某机字长为32位,采用定点小数表示,符号位为1位,尾数为31位,则可表示的最大正小数为①,最小负小数为②。 A、 B、 C、 D、 我的答案:CD 9、指令系统中采用不同寻址方式的目的主要是。 A、实现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B、缩短指令长度,扩大寻址空间,提高编程灵活性 C、可以直接访问外存 D、提供扩展操作码的可能并降低指令译码难度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 12.5分 10、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是______。 A、基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程序计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C、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AB)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定点运算器用来进行 [ ] A.十进制数加法运算 B.定点数运算 C.浮点数运算 D.即进行定点数运算也进行浮点数运算 2.某S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64K×16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 ] A.64,16 B.16,64 C.64,8 D.16,16 3.目前的计算机中,代码形式是 [ ] A.指令以二进制形式存放,数据以十进制形式存放 B.指令以十进制形式存放,数据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C.指令和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存放 D.指令和数据都以十进制形式存放 4.采用DMA方式传送数据时,每传送一个数据就要用一个 [ ] A.指令周期 B.数据周期 C.存储周期 D.总线周期 5.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 ]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6.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整数表示,则最大正整数为 [ ] A.+(231-1) B.+(230-1) C.+(231+1) D.+(230+1) 7.下列数中最大的数是 [ ] A.(100110001)2 B.(227)8 C.(98)16 D.(152)10 8.哪种表示法主要用于表示浮点数中的阶码? [ ] A.原码 B.补码 C.反码 D.移码 9.由于CPU内部的操作速度较快,而CPU访问一次主存所花的时间较长,因此机器周期通常用下列哪个 来规定 [ ] A.主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B.主存中读取一个数据字的最长时间 C.主存中写入一个数据字的平均时间 D.主存中取一个数据字的平均时间 10.下面叙述的概念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总线一定要和接口相连 B.接口一定要和总线相连 C.通道可以代替接口 D.总线始终由CPU控制和管理 11.在定点二进制运算器中,减法运算一般通过下列哪个来实现 [ ] A.原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 B.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减法器 C.补码运算的十进制加法器 D.补码运算的二进制加法器 12.下列有关运算器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只作算术运算,不作逻辑运算 B.只作加法 C.能暂时存放运算结果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某D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512K×8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 ] A.8,512 B.512,8 C.18,8 D.19,8 14.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 [ ] A.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 B.外部设备和主机 C.主机和应用程序 D.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 15.没有外存储器的计算机初始引导程序可以放在 [ ] A.RAM B.ROM C.RAM和ROM D.CPU 二、名词解释: 1.CPU周期 2.存取时间 3.存储设备数据传输率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

1.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 x ( 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 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 s ),数据率为 C ( bit/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 间为s (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 (bit ),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 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答: 对电路交换,当 t=s 时,链路建立; 当 t=s+x/C ,发送完最后一 bit ; 当 t=s+x/C+kd ,所有的信息到达目的地。 对分组交换,当 t=x/C , 发送完最后一 bit ; 为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 k-1 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 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p/C , 所以总的延迟 = x/C+(k-1)p/C+kd 所以当分组交换的时延小于电路交换 x/C+(k-1)p/C+kd < s+x/C+kd 时, (k-1)p/C < s A 向主机 B 连续发送了两个 TCP 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 70和100。试问: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主机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如果主机B 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 180,试问A 发送的第二个 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如果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 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 Bo B 在第二个报文段到达 后向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 (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 70到 99,共 30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 100. ( 3) 80 字节。 ( 4) 70 3. 通信信道带宽为1Gb /s ,端到端时延为10mso TCP 的发送窗口为65535字节。试问:可能达 到的最 大吞吐量是多少 ? 信道的利用率是多少 ? 答: L=65536X 8+40X 8=524600 C=10 9 b/s L/C=0.0005246s Td=10X10-3 s Throughput=L/(L/C+2 Efficiency=L/(L/C+2 最大吞吐量为 25.5Mb/s 。信道利用率为 25.5/1000=2.55% 4.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 2 X 108 m/s 。试计算以下 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 1 ) 数据长度为 107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 ,传播距离为 1000km 。 (2) 数据长度为 103 bit ,数据发送速率为 1Gbit/s 。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发送延迟 =107 / (100 X 1000)=100s 8 -3 传播延迟 =1000X 1000/ (2X 108)=5X 10-3 s=5ms 2. 主机 (1) ( 2) ( 3 X Td)=524600/0.0205246=25.5Mb/s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

计算题 第一章 1.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2.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 (1)10cm(网络接口卡) (2)100m(局域网) (3)100km(城域网) (4)5000km(广域网) 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3.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工18字节。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 第二章 1.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 2.假定要用3KHz带宽的电话信道传送64kb/s的数据(无差错传输),试问这个信道应具有多高的信噪比(分别用比值和分贝来表示?这个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3.用香农公式计算一下,假定信道带宽为为3100Hz,最大信道传输速率为

35Kb/s,那么若想使最大信道传输速率增加60%,问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应增大到多少倍?如果在刚才计算出的基础上将信噪比S/N再增大到十倍,问最大信息速率能否再增加20%? 4.共有4个站进行码分多址通信。4个站的码片序列为 A:(-1-1-1+1+1-1+1+1) B:(-1-1+1-1+1+1+1-1) C:(-1+1-1+1+1+1-1-1) D:(-1+1-1-1-1-1+1-1) 现收到这样的码片序列S:(-1+1-3+1-1-3+1+1)。问哪个站发送数据了?发送数据的站发送的是0还是1? 第三章 1.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2.要发送的数据为101110。采用CRCD 生成多项式是P(X)=X3+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3.一个PPP帧的数据部分(用十六进制写出)是7D 5E FE 27 7D 5D 7D 5D 65 7D 5E。试问真正的数据是什么(用十六进制写出)? 第四章 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代表什么意思? (2)一网络的现在掩码为255.255.255.248,问该网络能够连接多少个主机? (3)一A类网络和一B网络的子网号subnet-id分别为16个1和8个1,问这两个子网掩码有何不同? (4)一个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40.0。试问在其中每一个子网上的主机数最多是多少? (5)一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255.255.0.255;它是否为一个有效的子网掩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一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 1、若[X]补=X0.X1X2X3X4则[X/4]补= ()。 2、局部性原理分为()局部性和()空间局部性。 3、六管静态存储单元利用()保存信息,动态 存储单元利用()保存信息。 4、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 5、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是以()方式进行的。 6、操作数在寄存器中是()寻址方式、操作数地址在内存中 是()寻址方式 7、128KX8位的RA M,不考虑电源线,还有()个引脚 二、名词解释 透明性、固件、存储体系、中断、寻址方式、接口 三、计算题 1、已知X= 0.1001 , Y= - 0.1011用变形补码计算X - Y ,并判断是否溢 出(5’写详细步骤) 2、设数的阶码为3位,尾数为6位(均不含符号位),按照计算机补码 浮点数运算步骤计算X+Y (写详细步骤) X= 2 -011X(-0.100100)Y= 2 - 010 X 0.011010 四、已知16位机需要1M的存储空间,使用16KX8位的静态存储器芯片构 造该计算机的存储器,并允许访问最大的存储空间,选用模板结构形式。 1.若每个摸板为128KX16位,构成该机的主存共需要多少摸板 2.上述每个摸板内有多少个16KX8位存储器芯片 3. 画出该存储器与CPU的连接,并计算每个摸板的全局地址范围 五、判断正误,并改正你认为错误的。 1、CACHE和虚拟存储器对系统程序员都是不透明的() 2、动态存储器的刷新是按行进行的,刷新地址由CPU给出() 3、多操作数指令可以是单字长指令() 4、从逻辑功能上看,硬件和软件的功能是等价的() 5、指令的功能是由操作码决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