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简单电路
- 格式:ppt
- 大小:419.00 KB
- 文档页数:16
简单电路一、课程标准:1、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二、教学目的:过程技能:1.能够连接基本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2.能够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电路科学知识:1.知道一个基本电路的组成条件。
2.认识一些常见的电路符号并能画出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同学一起去探讨有关电路的问题。
2.体会制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习成果评价:1、概念发展:层次一:不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不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层次二:不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层次三: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2、探究能力:层次一:不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层次二: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不会作实验记录。
层次三: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四、教学材料:小灯泡、导线、电池五、教学过程:多元感知,认识小灯泡在这一板块中,我计了以下环节,让学生通过多元观察整体感知的方法认识小灯泡的构造:说----(老师出示小灯泡,问学生)看到过小灯泡吗?仔细观察过吗?说说你见到过的小灯泡是什么样的?(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说,如果学生没这方面接触也可以不说,这个环节起启迪、激趣作用)画----学生有了说的基础,再给每个同学一个小灯泡,让他们仔细观察,然后把观察到的画下来。
这部分设计意图是让学生细致观察,只有观察得仔细、全面才能画得好,以画促进学生的观察品质。
事实上学生对这样又看又画很乐意,体现了乐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画灯泡也是教材的要求,在这时候让学生画很是时候,学生画得很投入,看得出观察得很认真。
画完后让学生以4人为小组进行交流,补充完整自己的画,然后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代表小组汇报。
一、认识电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路的组成。
2.知道并能够识别通路、断路、短路三种电路状态,知道短路的危害。
3.记住并会画一些电路元件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认识电路,了解电源和用电器中能量的转化。
2.通过观察实验电路、规范作图,培养学生读图及作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电的应用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通过让学生讨论废旧电池的收集和处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电路的组成及作用、电路的三种状态、电路图的画法。
教学难点对通路的理解和掌握及电路图的正确画法。
教具准备电源、导线、开关、灯泡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类比引入。
飞机在空中飞行,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
那么,用电器在工作时“电的流动”有没有自己的道路呢?知识点一认识电路的组成教师提问:什么是电路?1.请每一小组利用所给的实验器材,同组员一起动手组装电路,并使它们能正常工作。
(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先断开)2.引导学生讨论和发言,归纳出简单电路的基本组成。
讨论后回答: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
3.指导学生看教材P34~35图11-2、11-3、11-4,认识电源的实质,认识常见开关的类型,并说出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老师演示实物,让学生说出它们的作用。
(1)电源:提供电压的装置。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等都是电源。
(2)用电器:指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
如电铃、电风扇、电视机等。
(3)开关:控制电路通、断的器件。
有拉线开关、拨动开关、按钮开关等。
(4)导线:传送电流。
知识点二 演示通路、断路和短路1.按教材P36图11-5的实验装置演示断路和短路。
(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
此时电路是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通过。
(2)断路:断开的电路,也叫开路。
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3)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正负极连接在一起或用导线把某一用电器的两个接线柱连接在一起。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简单电路知识点电路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九年级的物理教材中,我们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电路知识点,今天我就给大家来谈谈这些知识。
第一,电流的概念。
电流是电荷在导线中的流动,通常用符号"I"来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电荷的大小和流动的速度。
在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电路。
第二,电压的概念。
电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程度,通常用符号"U"来表示,单位是伏特(V)。
电压的大小取决于电池或电源提供的电能。
第三,电阻的概念。
电阻是电流在导线中受到的阻碍,通常用符号"R"来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线的材料和尺寸,导线越粗短,电阻越小;导线越细长,电阻越大。
第四,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即I = U /R。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电流和电阻,求出电压;或通过已知电压和电阻,求出电流。
第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在电路中,电器可以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是指电器一个接一个地连接,电流从一个电器流向下一个电器;而并联电路是指电器同时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电流分别通过每个电器。
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而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第六,伏安特性曲线。
伏安特性曲线是描述电路中电压和电流关系的曲线。
当电阻不变时,伏安特性曲线呈线性关系;当电阻发生变化时,伏安特性曲线呈非线性关系。
通过观察伏安特性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电路中的电阻变化如何影响电流和电压。
第七,电功率的概念。
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通常用符号"P"来表示,单位是瓦特(W)。
根据定义,电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即P = UI。
通过电功率,我们可以了解电器的耗能情况和发电机的输出能力。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单元测试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电路》单元测试知识点总结一、明确内容,理清重点本章节主要介绍了简单电路的相关知识,包括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连接方式、电路的状态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物理量。
重点在于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各种电路元件的作用,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电路问题。
二、关键词整理,深度理解1、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闭合回路。
2、电路元件: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等。
3、串联和并联:串联时元件逐个顺序连接,并联时所有元件并列连接。
4、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元件及其连接关系的图。
5、电流: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6、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
7、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三、知识点梳理,系统总结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源、用电器和导线是电路的三个基本要素。
2、电路的状态:通路、断路和短路是电路的三种基本状态。
3、串联和并联的特点:串联时电流不变,并联时电压不变。
4、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基本概念及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压等于电阻乘以电流;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5、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及规则:符号法、实物图法等,要遵循相应的绘图规则。
四、难点解析,深入探究1、如何判断电路的串并联关系?通过观察电流的流向来判断,若电流在路径上只经过一次所有元件,则为串联;若电流在路径上经过所有元件两次及以上,则为并联。
2、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有何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也越大;在并联电路中,电阻越小,分得的电压也越小。
因此,可以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来调节电路中的电压。
3、如何求解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因此,只需要测量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就可以求得电流。
五、展望未来,挑战新高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简单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掌握了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