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2)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硬膜引流管护理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一、目的
1、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
2、直径2㎜引流管于硬膜外,与颅骨内板相贴。
3、接引流袋.硬膜外引流在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
4、性分秘物的同时也可引流出部分脑脊液,此时引。
5、流液性质应为血性脑脊液。
二、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发生不畅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引流袋与头颅平齐,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4、通常引流管于术后第2-3天拔除。
硬膜下引流管护理
一、目的
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膜下血肿,因已形成完整的包膜,包膜内血肿液化,临床多采用颅骨钻孔,血肿冲洗引流术。
术后接引流管于包膜内继续引流,以排空囊内残留的血性液或血凝快,以利脑组织膨起消灭死腔。
二、护理
1、妥善固定管道并做好标记,注明留置日期。
2、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3、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采取患侧卧位或平卧,引流袋低于创腔。
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亦不过分限制水分摄入,以免影响脑膨隆。
4、其他术后起初引流管口齐平创口,病程中依据引流量及颅内压情况调节。
5、引流管于术后2-3天拔除,行CT检查确定血肿消退后拔出。
三、引流不畅处理方法
复查CT仍有血肿残留时,用生理盐水3ml加尿激酶2-5万单位间断注入血肿腔夹管2h后开放。
外科引流管的护理一、胃肠减压管的护理(一)胃管的护理臵管操作动作要轻柔,操作前要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要交待患者在操作的过程中怎样配合,石蜡油可多涂一些,必要时可让患者口服10ml 石蜡油,以润滑食道,便于操作。
判定胃管在胃内的方法:1、用注射器回抽可从胃管内抽出胃内容物;2、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打气,用听诊器在胃部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插入水中无气泡溢出。
留臵固定: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脱出;固定胃管应用白色橡皮胶布贴于鼻尖部,胶布应每天更换;胃管插入的长度要合适,成人一般约45—55cm。
对于胃肠手术,胃管接臵在吻合口以下的患者,不可随意上下调节胃管;保持胃管的通顺,防止打折。
搬动或翻动病人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观察操作:保证胃管的通畅,定时冲洗,每4小时一次。
冲洗时应根据情况选择5或10ml 注射器用3-5ml生理盐水冲洗胃管。
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
若有阻力不可硬冲,以免损伤胃壁或吻合口,造成出血或吻合口瘘。
冲洗时若有阻力应先回抽胃液,如有胃液抽出表示胃管通畅,可再冲洗。
若抽不出胃液、冲洗阻力大,应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根据胃液分泌的情况定时抽吸胃液,一般每4小时一次。
抽吸胃液时吸力不可过大,以免损伤胃壁,造成粘膜损伤出血;密切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一般为墨绿色,若颜色为鲜红色,提示胃内有出血。
若颜色为咖啡色,提示胃内有陈旧性血液。
)量1(若胃液量过多有引起水电解质紊乱的可能),并做好记录及时向医生汇报。
(二)鼻饲管护理胃管或禁食的病人口腔清洁由为重要。
鼓励病人刷牙漱口,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
对于鼻饲的患者要记录按臵日期,标记在胃管上,每7天更换一次,于当日晚最后一次鼻饲后拔出,第二日再由另一鼻孔按臵,并再次做好日期标记.鼻饲操作: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潴留之症状后,再行鼻饲;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每次鼻饲前需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患者的消化情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
引流管护理流程详解
一、准备工作
1.确保患者的病历和医嘱
2.检查引流管是否完整
3.准备必要的护理器材
二、个人防护
1.戴上手套和口罩
2.根据需要穿戴隔离衣物
三、患者准备
1.与患者沟通并取得同意
2.辅助患者舒适地卧位
四、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
1.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剂
2.轻柔擦拭,避免刺激皮肤
五、引流管护理
1.定期检查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和漏液情况
3.定时更换引流袋
4.避免积液和感染
5.保持引流管干燥
6.防止细菌滋生
7.避免拉扯引流管
8.防止移位或脱落
六、处理异常情况
1.如引流管堵塞,立即采取清理措施
2.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七、记录和报告
1.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质
2.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和护理过程中的困难
八、教育患者和家属
1.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和步骤
2.强调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情况的重要性
九、定期评估
1.定期评估引流管护理效果和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
十、结束护理
1.清理工作场所
2.移除个人防护装备
3.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
硬膜外引流的护理常规
一、患者头枕无菌治疗巾每日更换。
二、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翻身时避免引流管牵拉、脱出、扭曲
受压,若发生引流不畅及时告知医师,切勿自行挤压引流管。
三、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待患者安置稳定后再打开引流管,
防止逆行感染。
四、注意引流处伤口是否干燥,引流系统的密闭性,若有渗血、
渗液,及时通知医师。
五、观察引流液性状、颜色、量等并做好记录,短时间内引出大
量鲜血立即通知医师。
六、引流袋悬挂应低于脑平面20cm。
七、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
八、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时应适当约束,以防自行拔管。
九、指导患者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不可抓挠伤口。
十、指导患者不能随意移动引流袋位置。
十一、硬膜外引流术后1~2天予以拔除。
伤口以缝线浅缝合1~2针,七日后愈合拆线,密切观察伤口处渗出情况,皮下是否
有血肿、气肿,及时通知医师。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要点
1、标记:病人回病房后,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并妥善固定管道,护士应注明引流管名称、留置日期贴于引流管上。
2、引流袋的高度:引流管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平面10-15Cm(即外耳道水平)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15〜18cm。
头痛者注意观察高度以及引流量,以判断颅内压高或低引起的头痛。
(如为血性脑脊液引流袋可适当放低)
3、妥善固定:
①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折叠。
②术后病人头部的活动应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③搬运病人时应暂时夹闭引流管。
4、观察引流的量、颇色、性状、通杨度:
①术后早期: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易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此时抬高或暂夹闭引流管。
引流液<500ml/d。
(颅内感染:引流量可适当增多,注意也解质补充。
)
②色:术后1-2天可略呈血性,渐变橙黄色,最后澄清。
③性状:异常时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示颅内感染。
④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随病人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示通常,反之不畅。
5、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量,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必要时作脑脊液检查或细菌培养。
6、拔管:拔管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局部有无脑脊液漏。
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对于接受过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而言,术后都需要放置引流管。
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在于引流出残留在患者颅内的气体或者是血液或者是血性脑脊液等。
通过放置引流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脑膜刺激症状,对于预防脑膜粘连,有效减少甚至是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工作其要求严格,加上其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因此必须要注重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干预措施。
这是因为如果出现对引流管护理不当的情况,很可能影响到患者正常的脑脊液循环以及吸收,患者可能会出现并发症甚至于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措施具体有哪一些。
第1点,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要求引流管必须做到妥善固定,并且标识清楚引流管的名称以及具体的留置时间等。
在接受完手术后的早期必须严格控制好引流的速度,这是因为如果引流的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而对于已经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则需要适当的增加引流量并且注意帮助患者补充电解质,等到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以将床头稍微摇高25度左右。
另外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引流袋的更换以及记录好患者每日的引流量,整个操作过程注意轻柔,避免对患者的引流管造成牵拉。
第2点,针对蛛网膜下腔引流管的护理:在蛛网膜下腔置管一般是用于治疗脑脊液漏或者是有颅内感染的患者。
在针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基础上能够做到正确判断颅内高压和颅内低压性头痛。
针对置管部位护理人员必须做到定期消毒并且检查引流液性质,引流的速度也必须做到严格控制。
第3点,针对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关于硬膜外引流管的护理,主要是为了避免颅脑手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
这类患者的引流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脑脊液、血性分泌物及血液。
为保证做到彻底隐彻底引流,完成手术之后患者平卧并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一、硬膜外引流脑硬膜外引流护理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引流袋中液体的量、性状;出血量多,需要频繁更换引流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神态、瞳孔等)。
为了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其刺入头皮的部位通常用线固定。
如果出现脱落,要观察该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必要时在头皮刺入部位进行缝针,还要检查引流管的末端是否有断裂。
正常情况下,多在术后第2天进行CT检查后拔掉引流管。
二、脑室引流(一)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变化。
(二)注意引流回路的液面有无波动,波动消失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轻轻挤压后仍无改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观察被排出的脑脊液的性状,24h引流量,如发现混浊,即可疑为感染。
(四)撤掉装置时,一般先慢慢调高设定压,观察24h引流量,刺入部位有无脑脊液渗出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无变化即可撤掉装置,若能做CT检查有无脑室扩大现象则更好。
(五)及时更换引流袋,防止溢袋情况发生。
三、护理重点(一)预防感染1.行CT检查或搬运患者时,要将引流回路临时夹紧,防止脑脊液倒流。
2.每天更换三通活栓部位的纱布,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局部有无脑脊液或血液渗出,注意保持清洁卫生。
3.引流放置时间一般为10~14天,引流时间过长时,应定期更换回流或换到对侧引流,或改为脑室腹腔分流术。
(二)约束患者为保证安全引流管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除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外,应适当采取约束措施。
约束前,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约束的必要性,征得同意,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约束过程中,要做好护理记录,注明约束理由,制定护理计划,每换一班,都要进行评估。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护理:1 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利配合。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
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
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
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 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
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
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
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
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
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
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
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
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