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创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项目建设方案
- 格式:pdf
- 大小:389.73 KB
- 文档页数:5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仿真教学环境设计方案一、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仿真教学环境设计目标1、通过成立商务服务公司,学生在公司氛围内学会旅游管理及酒店管理的各种专业课程。
2、明确公司各部门职责,学生充分了解公司的通盘运作,从而为以后自己更加适应公司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形成完善的月、年度考核制度,有效的监督学生的学习过程。
4、建立完善的薪酬、奖惩与晋升制度,使学生带着激励学习。
5、拥有清晰的工作流程,让老师与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角色。
二、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仿真教学环境设计原则1、责任性原则仿真教学环境是将班级教学模拟成准公司化运作,所有的老师都将成为公司的一员,他们的工作将直接影响到公司效益及自己的虚拟收入等,因此每一个人都责任重大,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与公司签定责任状,鼓励各部门负责人与公司同发展。
2、服务性原则服务性原则是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每一个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意识更要有为本部门的职员服务的意识,我们整个公司的客户可根据课程细分,每个课程的老师便是我们的客户,学生的学习与管理必须围绕客户分配的工作任务来开展。
3、全程性、全民性原则全程性是指所有课程的学生学习和老师的教授活动的整个过程都应该在这个环境中进行,而且必须贯穿从进入学校校到实习毕业。
全民性是指所有的学生老师都必须在此环境中学习教授。
三、操作流程1、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学习公司制度。
要求:要有公司的名称、厂训、标志、成立宣传活动开展,认真学习公司制度。
2、教室布置:将教室分成各个区域并有明显的标志,每一位职员的位置标志上注明其职位姓名。
3、形成公司的管理层。
要求:1)班主任为本公司的董事长2)公司设立行政部、质检调查部、设计部、销售客服部、生产部、财务部,每部设立经理一名和助理两名。
具体编制如下(注:所占比例3)必须通过选举产生,注意男女比例。
4)召开管理层会议,学习公司的各项制度,明确自己的职责。
4、公司各个部门分岗到位,采用进聘制,由经理负责,董事长指导。
浅析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改革【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有很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此,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新途径,本文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做法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酒店管理改革一、酒店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涵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是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为解决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而提出的,一般理解是为了促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而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它的指导思想就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体系一体化、专业教材一体化、专业教学场所一体化、专业教师一体化等。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就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室,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答疑解惑者,可以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
二、酒店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意义酒店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可以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知识的重复,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课程之间的配合更密切,知识的衔接性更强,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针对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理论实践一体化改革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学校的资源优势,把课堂搬进酒店,以酒店管理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以酒店工作为项目,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利用先进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使理论与实践能更好的衔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技能训练的统一,使学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
酒店管理一体化实训室的建构标题一:市场分析及需求调研酒店管理一体化实训室所面向的市场主要是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及对酒店管理有兴趣的人群。
通过市场分析和需求调研,可以了解这些人群对于实训室的需求和期望,以便为实训室的建构提供指导。
市场分析应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现状、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等。
对于实训室所服务的人群特点,要重点了解他们对于实践教学的理解和需求。
经过市场分析,可以确定实训室所需具备的教学资源和设备,以及教学方式和目标。
需求调研则需要直接面向学生和潜在用户,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他们对于实训室的期望和建议。
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设备配置等。
需求调研可以促进实训室的开发与完善,提高实训室的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总结:市场分析和需求调研是实训室建构的第一步,通过了解市场和用户需求,可以为实训室提供建设方案和教学目标的指导。
标题二:实训室硬件环境建设实训室的硬件环境建设是实训室建造的重要一环,包括室内装修、设备配置、网络环境等。
硬件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室内装修应以实用性为主,同时要符合教学设计和美学原则。
酒店管理一体化实训室应该具备酒店前台、客房、餐饮部等功能区,以模拟真实酒店的环境。
同时要考虑装修的美观与耐用性,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室内舒适度。
设备配置是实训室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酒店前台系统、客房系统、餐饮系统等。
设备配置要考虑实际教学需求以及教学目标。
设备要选用质量好、稳定性高的品牌,同时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更新。
网络环境是实训室硬件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支持实训室的日常运营、教学活动等。
实训室的网络环境应该保证稳定性、速度快、安全性高、易维护等。
总结:实训室硬件环境的建设是实训室建造的重要一环,好的环境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硬件环境包括室内装修、设备配置、网络环境等。
标题三:软件环境建设实训室的软件环境建设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选用和配置,以及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现等。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一体化设计发表时间:2011-06-20T16:10:55.923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石建华[导读] 流畅准确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及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社交能力,审美能力。
石建华(承德技师学院河北承德066700)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我校目前重点发展的一个新型专业,学生每年的人数不断增加,就业形势也非常的好,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同就业单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提高学生水平,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将试行一体化教学。
一、确立一体化教学设计思想的依据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更是“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
2、酒店服务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的最终目标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实用酒店服务操作技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训、实践练习。
二、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半年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课程负责人及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最后确定了一体化教学的设计思想:即“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现代酒店行业”为宗旨,以“酒店会展企业的岗位及岗位群要求的实际能力”为依据、以“培养适应酒店、会展企业生产管理一线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和初级管理人才”为目标,按照课程模块设计本课程的实践教学。
具体体现为:1、课时设计:减少了理论课时数、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全面加强实践教学。
2、形式设计:以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
3、内容设计:实践联系理论,理论指导实践。
我们根据岗位需求要求,对课程内容具体为三个模块:餐饮、前厅、客房。
实践课的内容设计紧扣工作过程需要,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理论——实践——理论的反复融合中形成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4、体系设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
三、师资培养目前我专业在师资方面非常地短缺,可以通过人才引进,完善教师队伍。
教师可以从应届大学毕业生和企业优秀员工引进形式完成。
酒店管理专业实训室及工学结合教室建设规划书----经济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刘胜勇酒店管理专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下,已经顺利通过了论证,并于2011年招收了首届学生两个班级。
现在首届学生已经与两家企业签订了定向培养协议,实现了100%的就业目标。
根据学校的规划,2012年酒店管理专业将实现自主招生两个班级,统招两个班级的目标。
在经济管理学院的十二“五”规划中,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还将陆续开办涉外导游、旅游管理等专业,形成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群。
为了满足以上规划中对学生技能实训培养的目标,亟待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的酒店管理及未来专业群所需要的校内实验实训室。
1.建设的目标定位。
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按专业能力和相关能力培养设置相应的专业知识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能胜任本专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各种业务能力,包括技术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新技术开发、拓展和创新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据这个专业目标将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分成三大环节:①认知及基本实践教学项目:酒店参观、专题讲座、酒店礼仪训练、英语口语培训、形体训练、酒店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等;②专业实践教学项目:餐饮实务、前台服务、客房服务、摆台技能训练、铺床技能训练、食品与饮料、技能训练技术基础、营养与饮食;③相关实践教学项目:酒店与社会调查、信息资源检索、创业能力训练等。
2.建设内容。
以学校十二“五”建设规划为依据,以旅游酒店实际运作的流程为蓝本,突出现代旅游业及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为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提供综合实训场所和真实工作环境。
计划在建设期内新建集客房、餐饮、前厅、吧台、形体训练、旅行社等功能区域于一体的建筑面积约为330㎡实训基地,基地内的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两部分必须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
硬件系统由客房演示室、客房实训室、中餐实训室、西餐实训室、酒吧实训室、前厅区域6个版块组成。
预算资金总共35万元(含装修、设备费用)。
酒店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为将酒店专业建设成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一套可以推广示范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一个“产、学、研”相互促进的餐旅服务培训中心,能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的毕业生(学员)的特色专业,特拟定本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基础1、行业需求酒店专业会在酒店行业的发展下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原因有一下几点:1、我国以酒店业为代表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近30个省、市、自治区发展目标定位中的支柱产业。
2、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
3、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众对于酒店产品与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为酒店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4、酒店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多工作需要人工劳动完成,机器无法替代。
5、同时,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酒店行业外资大量进入、竞争日趋激烈,酒店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酒店专业教育的普遍重视。
2、人才供给甘肃省饭店协会会员单位共有员工近30万人,每年以1%-2%更新率计算,就可以产生3000-6000个岗位的人才需求,这个计算结果尚且不论新增酒店、宾馆企业。
甘肃省作一个经济与旅游产业尚待发展的内陆地区,对于酒店业的人才需求已经至此,那么对于经济与旅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酒店人才需求量将更大。
目前,甘肃省内还没有一所彻底的、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的高等教育院校。
本地开展酒店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主要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普通高校与中职院校。
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层次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差,毕业生就业期待值过高,不愿从事酒店基层服务;中专、中技、职高层次的教育,学生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专业理论知识缺乏,加之学校规模较小,社会公信力差、因此整体影响力弱小。
综上所述,我院举办高等职业层次的酒店人才教育,符合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需求,能有效推动地区行业发展。
二、专业建设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借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契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中卫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为“黄河水城、魅力沙都、休闲中卫”服务。
中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作为基本原则,培养的是技能型的酒店服务人员,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创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况(一)项目描述创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主要任务是建设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于一体的前厅客房实训中心和酒吧餐厅实训中心两个内容。
教学环境的建设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教学环境建设能够符合教学需要,并且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建设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商务开放式的校内酒店实训中心,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专业化,为酒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搭建良好的平台。
2.具体目标建设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前厅客房实训中心和酒吧餐厅实训中心,用于学生校内实训的开展。
与企业合作,共建与教学内容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建设期2012年6月——2014年6月(四)资金预算与来源“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建设项目预算资金100万元,为中央财政投入资金。
(五)监测点1.2013年监测点建设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前厅客房实训中心“理实一体”实训中心建设方案招标项目书,设备清单2.2014年监测点建设集教学、服务、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酒吧餐厅实训中心招标项目书,设备清单二、项目建设团队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构建由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负责人王志周任项目组组长,外聘高职院校专家、企业兼职教师和校内专职教师组成的项目建设小组,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一)项目组成员组成项目组组长:王志周甄文静项目组成员:校内:田伟、白伟、郭晓宁、刘萍、高怡、薛光来、窦立波校外:董俊卿(青岛海都大酒店前厅部主管)、赵迁远(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部主任、副教授)、石蕾(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客房部经理)、汪晶(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客房部楼层主管)、张明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部副主任、《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负责人)、苑桦(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餐饮部经理)、王志芳(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骨干教师、《餐饮服务与管理》、《中餐摆台》课程负责人)(二)项目分工三、建设内容1.到同类企业和同类院校调研,制定“理实一体”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1+1+N”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方案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我校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建设过程中与青岛多元锦江大饭店、青岛名人酒店等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取得巨大创新。
实施“1+1+N”校企合作模式。
第一个“1”即一个专业(酒店专业),第二个“1”即与酒店共建共享一个生产性实训基地,“N”即面对多个就业岗位群。
同时,以“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为专业建设原则,以“课程对接岗位、岗位对接技能”为切入点,探索出一种适合我专业“旺入淡出、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我专业的人才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场景为主,情景模拟;第二阶段工作场景为主,酒店教学介入;第三阶段企业顶岗实习,综合能力提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校与酒店经过认真反复的研讨,依据我校“旺入淡出、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将第二阶段的学生培养进行了调整,创新出“校企耦合,工学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用工旺季的实训学习安排到酒店中进行。
专业理论课由我校专职教师在酒店内部学生专用教室中授课,专业技能课则在酒店兼职教师指导下,在酒店实际工作岗位中训练学习。
一、实施条件1.物质保障:学校与青岛名人酒店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设立学习教室,投资配备了投影仪、电脑、酒店配备了学习桌椅等教学设备。
酒店还为实训指导老师准备了专门的办公室。
2.人员保障:酒店专门为学校配备了1名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服务。
学校聘请酒店一线管理者为学校兼职教师,该项目实施提供人员保障。
同时学校每天派1名实习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指导。
(班主任:髙怡、张莹)3.课程保障:学校专业课教师轮流赴基地上课,拓展课由酒店兼职教师授课,实训课在基地进行。
二、实施班级13级酒店三二连读班三、实施时间2015年10月19日至2015年11月16日共4周四、实施流程1、10月1日前,与酒店协商做好前期物质保障,课程安排及人员安排。
酒店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方案一.专业基本信息1.专业名称:酒店服务与管理2.专业代码:1301004. 就业方向星级酒店、餐饮行业、茶楼、花店等相关工作岗位。
5. 职业资格(四级)餐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前厅服务员、茶艺服务员、花艺服务员、中式面点师、调酒师等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合星级酒店、餐饮行业、茶楼、花店等岗位的中级工人才,能胜任前厅接待、中餐宴会摆台、客房服务、茶艺服务、花艺制作及基层管理等工作,具有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协调、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职业素养,达到客房服务、中餐摆台、前厅服务、茶艺服务、花艺制作等职业资格(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要求的技能人才。
三、指导性教学计划表1. 通用职业素质、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普通话、体育等公共课按照《技工院校公共课设置方案》开设。
2. 专业基础课可穿插在一体化课程之间开设,也可根据一体化课程实施的需要分解融入到具体的一体化课程中。
四、一体化课程标准6.面点烘焙一体化课程标准五、方案实施建议1.师资要求及班容量一体化课程任课教师应熟练掌握企业生产(服务)技术,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能按照一体化课程方案要求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实施和一体化教学场地设备管理,具有相关专业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建议小班授课,班容量以40人左右为宜。
2.场地设备要求场地设备配置应符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要求。
应具备以下功能: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合二为一;学生可以单独或以小组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生产实习。
3.学材选用学材的形式应符合本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专业力量开发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专业教材(工作页)为主,配以相关参考书、手册、标准、说明书以及多媒体资源等。
4.教学管理应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一体化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有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依托“辽宁咨职业教行改革发展示公学校”建设项目,深化木专业”前店后校、全程产学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双证”率达到97%:完善“双证融通”漩理体系内涵建设:创新以应用能力为主战的项目引领、任务更动、情景再现、“理实•体化”教学模式:完成1门精品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咋建设.⅛写2本校本教村;发挥.专业建设指S委员会”的作用,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推进“4师型”教师团队建贝∙与酒店共迩“高星级酒店教师工作站”.打造一支结构合理、铃健女优的高水平教师㈤队,,,玄Wi型”比例达到IoS%;充分发挥校内m≡-U M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发挥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建设期内培训员工及进行职业技便鉴定3000余人次,扩大本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发挥本专业在辽宁省同类专业中的示他引领作用。
2具体建设目标(|)校企合作体■机IHk设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完善规章耽度.每年召开两次校企合作会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计划.学生管理制度和人价体系等:建立检企共Sl合作机酬・共同探讨人才珞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豕动修改实施性常学计划,制定师货培训计划:形成“二重”(fit过程、血质球、加效果)FflW实习M细化管理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再处2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甯求近距离对接,订/培养率达到43%.(2)人才培笄横式与课程体巾改革在学校,,124”人才培养模式瑶础上,构建本专业“前店后校、全程产学交X H 的人才培羿模式:增我就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到耐性,使学生职业能力与酒梧业人才・求对接;完善本专业“双证融通”四模块课程体系.深化职业索拉模块和专门化方向模块课程的内涵,创新以应用能力为主战的项目引领、(E务骐动•俏妹再现、“理实•体化”教学模式.实现双证率97%、就业在定率85%的Il标。
(3)实习实IN基地建设本专业对中餐、客房、酒吧等技能教室进行改造・对部分设备进行更新・充分发挥校内“三位一体”实训基地的作用.加强对校外实习内地的管理,建立“三更”顶询实习精细化管理模式.与企业建立实习版Jit监控平台.(4)•双师ST教学团队建设本专业成立专家工作室R构if五阶梯(教学新海、教学能手、舒卜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伸)专业教他发展体系:设立兼职教他“Xi平台”(企业行业专家和高校敦灯专家进课堂),进一步提商本专业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木乎•“双伸型”教伸比率达到100%,兼职教怵比例达16%-(5)Ji务产业能力It设本专业充分利用学校教FJ资源.服务社会,为酒店提供技术服务,开发相关泅店产品,开展实用技健进社区活动,同时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和鉴定工作・建设期内每年完成的IOoo余人次的培训和鉴定工作.3建设总路以打造高星级标准服务与管理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专兼结合的“双川i”结构教学团队建设为保隙,根据企业岗位核心职业健力的要求,建设本专业“三位•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按服“前店后校、全程产学交Jr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求,深化“立证融通”网模块课程体系软茁,创新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拓展本专业在区域发展中的版务抱Ifib促升专业厦务水平•,增加专业整时能力,发抨本专业在辽宁省同类专业中的东德J领作用。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高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拟建设一座集教学、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高校教学酒店。
本设计方案旨在为高校教学酒店提供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教学平台。
二、设计理念1.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将酒店作为教学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现代化与人性化: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关注宾客需求,营造舒适、温馨的住宿环境。
3. 绿色环保:注重酒店建设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提高酒店运营的可持续性。
4. 文化传承与创新:结合地方特色,传承优秀文化,同时注入现代设计元素,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酒店。
三、设计方案1. 酒店总体布局酒店总建筑面积约为30000平方米,分为地上六层、地下两层。
主要包括教学区、客房区、餐饮区、娱乐区、办公区等。
2. 教学区教学区位于酒店一层至三层,设有客房管理、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设计、市场营销等实训室。
实训室配备先进的模拟设备,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 客房区客房区位于酒店四层至六层,共设有200间客房。
客房分为标准间、大床房、套房等,均配备独立卫生间、空调、电视、宽带等设施。
客房设计风格简约大方,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4. 餐饮区餐饮区位于酒店一层,设有中餐厅、西餐厅、自助餐厅等。
中餐厅提供中式菜肴,西餐厅提供西式菜肴,自助餐厅提供各式中西式自助餐。
餐饮区还设有宴会厅,可供举办各类宴会、会议等活动。
5. 娱乐区娱乐区位于酒店地下两层,设有健身房、棋牌室、KTV、影院等娱乐设施,满足宾客的休闲需求。
6. 办公区办公区位于酒店五层,设有酒店管理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负责酒店的管理和运营。
四、配套设施1. 安全设施:酒店设有消防系统、监控系统、报警系统等,确保宾客和酒店财产的安全。
2. 环保设施:酒店采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环保设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专业酒店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许多酒店开始设立教学教室,用于开展各类酒店管理课程。
本文针对酒店教学教室的设计,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实用性:教学教室应满足教学、培训、研讨等多种需求,具备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功能性:教学教室应具备多媒体教学、互动交流、实践操作等功能。
3. 美观性:教学教室应注重空间布局、色彩搭配,营造舒适、愉悦的学习氛围。
4. 安全性:教学教室应符合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等要求,确保师生安全。
三、设计方案1. 教学教室面积:根据酒店规模和课程设置,教学教室面积建议为60-100平方米。
2. 空间布局:(1)入口区域:设置接待台、更衣柜、鞋柜等,方便师生使用。
(2)教学区:采用矩形或椭圆形布局,方便师生互动。
教学区主要包括讲台、黑板、多媒体设备、课桌椅等。
(3)实践操作区:设置模拟客房、前厅、餐厅等场景,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研讨区:设置小型会议桌和椅子,便于师生进行讨论、交流。
3. 装修风格:(1)地面:采用耐磨、防滑的地砖,方便清洁。
(2)墙面:采用环保、防火的涂料,色彩搭配以温馨、大气为主。
(3)天花:采用吸音、防火的吊顶材料,减少噪音干扰。
4. 设备配置:(1)多媒体设备:配备投影仪、电脑、音响、投影幕等,实现多媒体教学。
(2)课桌椅:选用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适应不同身高师生的需求。
(3)实践操作设备:根据课程设置,配置相应的模拟设备,如客房服务设备、前厅服务设备等。
(4)照明设备:采用节能、环保的照明设备,保证教室光线充足。
5. 安全设施:(1)消防设备:配置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
(2)电气设备: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电气设备,确保用电安全。
四、总结本设计方案旨在为酒店教学教室提供一个实用、功能齐全、美观、安全的教学环境。
通过优化空间布局、设备配置和装修风格,提高教学效果,为酒店培养更多优秀的管理人才。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出入境和国内旅行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旅行大国。
从区域经济和地区酒店管理业的发展看,2010年黑龙江成为全国的人口流动大省。
随着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酒店服务与管理从业人员年缺口达到3000人,行业需求为本专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契机。
我校在2007年就开设了中专层次的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起步较早,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生职业技能突出,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7%以上,就业对口率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较高,就业单位均为省内外三星级以上酒店和知名餐饮集团。
因此,该专业的重点建设不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而且可进一步带动全国中等职业院校中酒店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二、专业建设目标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经过建设,将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专业。
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设5门网络课程,建成3门优质核心课程。
在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现有实践教学条件,将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具有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型、多功能实训基地;在境内外增建一批稳定的能够充分满足该专业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基地。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到2012年该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要达到95%以上,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比例达到63%,高级职称比例达到50%,拥有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名以上。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注重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积极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对口支援等服务,每年为企业培训不少于100人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每年每人至少完成1篇公开发表的高质量论文,至2012年完成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教材编写方面,完成2本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教材。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人们出门旅游、出差、探亲或学习等需要住宿,酒店成为他们必需的服务设施。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酒店业也逐渐壮大,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迎合这一趋势,建立一套完善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酒店管理专业现状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期,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
但是,由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市场上求知者的需求,并且有些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不足、教学资源紧缺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二、酒店管理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市场学、法律、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等基础性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酒店运营管理、前厅管理、客房管理、餐饮管理、销售与市场推广、服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酒店专业课程。
3.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教学课程应包括实习、毕业设计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所需素质和技能。
三、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为了保证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教育质量,需要对教师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酒店管理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2.拥有良好的教师团队:建立高水平、高学历师资队伍,为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提供更广阔、更深入的学术交流与教学合作平台。
四、教学设施投入1.硬件设施:酒店管理专业的硬件设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要求非常高,如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前台等实践环节的硬件设施必须达到真实感,并且具有实用性。
2.软件设施:软件设施是酒店管理专业的灵魂,如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酒店管理软件的使用,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帮助。
五、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质性教学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培养贴近市场的人才,学校和酒店行业之间应该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