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志意识瞳孔观察(罗银春)
- 格式:ppt
- 大小:114.81 KB
- 文档页数:30
颅脑外伤患者瞳孔的观察及体会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伤害,患者受伤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观察瞳孔的变化是确定意识障碍患者损害部位的关键,观察颅脑外伤并患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的瞳孔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程度,对了解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和判断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笔者将从自身工作经验对颅脑外伤患者瞳孔的观察及护理体会作一总结,以供广大护理工作者参考。
标签:颅脑外伤;瞳孔观察;护理颅脑外伤是外界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所造成的伤害,常分为开放性颅脑外伤和闭合性颅脑外伤。
患者受伤后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且颅脑外伤病情具有复杂多变、变化迅速,易引起不良后果等特点,因此检测及观察颅脑外伤并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的瞳孔大小、形态及对光反射程度,对了解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和判断患者发生意识障碍的严重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圆形空洞,直径为3~4mm,双侧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敏感。
引起瞳孔大小变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认真观察颅脑外伤患者瞳孔的变化情况,可以为护士的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现将检测、观察及护理颅脑外伤患者瞳孔相关情况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85例颅脑外伤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有63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为18~67岁,平均年龄为47.3岁。
临床表现为嗜睡的患者为10例;意识模糊的为17例;昏睡的为13例;昏迷的为45例。
根据GCS评分标准,在45例昏迷患者中,3~8分(重度昏迷)15例;9~12分(中度昏迷)21例;13~14分(轻度昏迷)6例。
2 瞳孔观察方法2.1观察瞳孔的大小设置瞳孔尺,整尺左边为1~5 cm直尺,右边有0.5~5 mm大小的10个标准孔,依据标准孔径不同,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孔的上方標有孔径,尺的两面均制有同样的刻线。
神经病变患者如何观察瞳孔及意识宇文皓月瞳孔的观察方法临床上多采取聚光的手电筒,先对准双眼中间照射,对比观察双侧瞳孔的大小、形状是否等大等圆,再将光源分别移向左右瞳孔中央,观察瞳孔的直接与间接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反复观察瞳孔是否有变更,对危重患者应每15~30分钟观察1次,并做好详细纪录。
观察瞳孔应注意的问题:①正凡人瞳孔直径为2~5 mm,圆形,边沿整齐,位于眼球中央,双侧对称,若直径>5 mm为扩大,>6 mm为散大,<2 mm为缩小。
②观察瞳孔应注意患者机体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相对来说,成人瞳孔较大,儿童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女性的大于男性;近视者瞳孔较大,远视者较小;兴奋时瞳孔较大,嗜睡时瞳孔较小;吸气时较大,呼气时较小;白日光亮时较小,黑暗时则较大。
瞳孔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受到刺激或副交感神经受到破坏者瞳孔则扩大,反之则缩小,上述两种神经均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额叶和枕叶有调节瞳孔大小的中枢。
①双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消失,伴视力完全丧失,而神志清楚,暗示双侧视神经受损,可见于双侧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等。
②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随昏迷者,暗示中脑动眼神经核受损或小脑扁桃体疝。
见于癫痫大发作时、脑干脑炎的晚期、脑血管病、各种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引起的颅内压增高症及临终前的表示。
③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暗示原发性动眼神经损害或原发性中脑损害。
若神志清楚多暗示动眼神经损害,伴随昏迷及对侧肢体瘫痪者,暗示中脑损害。
若伴会聚调节反应迟缓,暗示中脑顶盖病变,见于动眼神经麻痹、脑干的炎症血管病变引起的中脑被盖综合征、脑动脉瘤及占位性疾病引起的中脑顶盖综合征。
④一侧瞳孔散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或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常伴有视力障碍,暗示原发性视神经损害,见于原发性视神经炎,多颅神经炎。
⑤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伴随意识障碍者,暗示颞叶沟回疝。
小骨窗开颅治疗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1-10-14T10:03:33.5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供稿作者:袁芳梅琳曾秀兰冯先春[导读] 颅内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高血压、外伤引起的,病死率、致残率高。
袁芳梅琳曾秀兰冯先春(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1-0277-01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骨窗开颅治疗颅内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方法对24例行小骨窗开颅治疗颅内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结果 24例患者治疗成功,2例患者死于并发症。
结论通过观察与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优质的护理是临床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小骨窗颅内出血观察护理颅内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是由高血压、外伤引起的,病死率、致残率高。
多年来,我院应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已发生脑疝、出血量大、位置表浅的颅内出血,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小,疗效高,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费用,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
1 一般资料对我科2004年4月~2011年2月的患者共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
年龄30~77岁,死亡2例,死亡率为8%。
1例死于3天后再次颅内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
治愈好转22例。
经3~6月随访,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ADL-1(恢复日常生活)13例、ADL-2(日常生活自理)9例。
2 术后护理2.1术后皮肤及体位的护理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抬高床头15-30°,以利于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尽量采取健侧卧位。
病人有肢体活动受限伴意识障碍,及时协助生活护理,定时翻身、拍背1次/1~2小时,并按摩受压部位,个别患者因肢体活动障碍,护理人员做到“七勤”,防止褥疮发生。
[1]无1例褥疮发生。
2.2引流管护理术后病人去枕平卧,将引流管放置于头位同一水平或低于头颅位置,妥善固定于床旁,严防因接口脱落而致张力性气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