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旅游区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36
第四章华北旅游大区——燕赵齐鲁黄河文明旅游大区第一节旅游地理环境概况华北旅游大区主要是指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组成的旅游区域。
人口约3亿,面积70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3%。
该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的重要枢纽;经济发达,是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经济圈等重要经济区域的组成部分。
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造就了类型多样的自然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得人文魅力独具特色。
一、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貌类型齐全本区主要位于黄河下游地区。
东临渤海和黄海,西临陕甘宁旅游资源区,北同内蒙古旅游资源区、东北旅游资源区相接,南面与华东旅游资源区接壤。
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
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
山东丘陵分布于山东东部和中部,为海拔500米左右的断块山。
泰山是山东丘陵的最高峰,其主峰玉皇顶高1545米,平地拔起,气势雄伟,为我国五岳之首。
黄河之滨的崂山海拔1131米,山海相连,为著名旅游胜地。
冀北山地主要包括辽西低山丘陵、冀北山地、晋北山间盆地。
这是一个从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由山地和山间盆地组合而成的区域。
太行山地位于本区西部,绵延4000多千米,平均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
(二)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本区位于大陆东部,中纬地带,除汉中盆地以外,皆为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
其中,秋季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是本区域旅游的最佳黄金季节。
本区降水主要集中在七、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降水自东向西递减。
(三)黄河横贯,库湖散布华北旅游区兼有海河、黄河、淮河等水系,而以黄河水系为主。
黄河贯穿该区山西、河南、山东三省。
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教学设计说明一、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能够掌握华北旅游区的旅游景观以及旅游资源特征,并能根据主题构思,设计出符合新颖合理为主题要求的旅游线路并能编写创作导游词,能在食住、行、游、购、娱等诸多方面进行巧妙的搭配组合;能力与情感:2. 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将其用于自己的专业中;同时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
同时,通过主题教学实施,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素养与价值:3.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对涉及主题的相关人文学科、旅游内涵有所了解,从而培养其专业热爱之情。
同时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2 课时《10.1 华北旅游区概况》《子10.2 北京市》2课时《10.3 天津市》2课时《10.4 河北省》2课时《10.5 山东省》2课时《10.6 河南省》2课时《10.7 山西省》2课时《10.8 陕西省》课时2三、教学策略四、资源开发五、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针对教学内容,综合运用讨论法、比较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仿真教学法等,提高教学效果。
中国旅游地理》模块《华北旅游区》第一节《概述》教案、教案背景二、教学过程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学生思考华北旅游区 通过此情景让学生进入思 有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考状态,有利于快速有效 的进入课堂导入观看华北旅游区旅游宣传片,介绍华北 旅游区著名历史旅游古迹。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一、华北旅游区地图1、华北旅游区(1)、本区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2)、本区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名胜古迹众多。
二、旅游地理环境1、地貌旅游资源:山地——冀北山地、太行山、陕南山 地。
高原——秦晋高原平原——关中平原、华北平原 丘陵——山东丘陵(1)冀北山地:总称燕山,包括燕山山脉和辽西一带的 山地,在华北平原北部。
中国八大旅游区区域概况1.华北旅游区(1)华北旅游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5省二市。
(2)华北旅游区地貌类型种类齐全,自然景观丰富。
(3)华北旅游区具有以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气候特征。
(4)华北旅游区水体旅游资源丰富。
(5)华北旅游区有便捷的交通网。
(6)本区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又有良好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发展空间,是我国旅游热点地区之一。
2.东北旅游区(1)东北旅游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该区面积为80万平方千米,民族以汉族为主,有满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和赫哲族,达翰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是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
(2)东北旅游区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地貌形态。
(3)东北旅游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4)东北旅游区林海茫茫物产丰富。
(5)东北旅游区位置优越经济发达。
(6东北旅游区有发达便利的交通网3.华东旅游区(1)华东旅游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等四省一市。
(2)华东旅游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岛屿众多。
(3)华东旅游区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季节分配均匀是本区的气候特点,秋季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4)华东旅游区物种丰富,物产富饶。
(5)华东旅游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6)华东旅游区是国内交通发达地区之一,旅游设施完善4.华中旅游区(1)华中旅游区包括湖南湖北两省,总面积39.77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9亿。
(2)华中旅游区有复杂的地形结构,本区地貌以平原为主,四周低山丘陵环抱。
(3)华中旅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
(4)华中旅游区有丰富的生物和水利资源。
(5)华中旅游区水陆并举,交通发达(6)本区经济较为发达,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这里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物质条件,发展旅游业的潜力很大。
5.华南旅游区(1)华南旅游区位于我国最南部,包括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四省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案教案名称:中国旅游地理—《华北旅游区》教学目标:1.了解华北旅游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了解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对华北旅游区地理位置的掌握;2.学生对华北旅游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了解;3.学生对华北旅游区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的认识。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中国地理旅游区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Step 2:知识讲解(30分钟)1.分组策划: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华北旅游区一个省份,包括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
2.小组报告: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报告,分享他们所研究的省份的情况。
Step 3:教师讲解(20分钟)1.介绍华北旅游区的概念,包括华北地理位置和边界,以及主要城市等。
2.讲解华北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包括黄河、太行山、白洋淀等地理特点。
3.讲解华北旅游区的人文景观,包括长城、颐和园、故宫等历史文化遗址的介绍和意义。
Step 4:讨论与思考(2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再次分组,讨论华北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规划的优势与挑战。
2.分组报告:每个小组就他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报告,分享他们对华北旅游区的开发和规划的见解。
Step 5:总结与评价(10分钟)总结华北旅游区的地理特点、旅游资源和规划,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通过小组合作、报告和讨论,学生在本节课中获得了对华北旅游区的全面认识。
同时,通过互相分享和交流,学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也培养了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