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存储论的基本概念
- 格式:ppt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9
第八章存储论内容提要一、存储论的定义及存储模型的分类(1)定义:存储论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各类存储问题的存储方案,即作出何时订货以及定货多少的决策。
即在保证供应质量的前提下,使物质的储备和供应等的总期望费用最小。
(2)存储模型的分类:通常按照需求量确定的还是具有已知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将分为确定性存储模型和随机存储模型。
二、存储论的基本概念(1)需求:对存储来说,由于需求,从仓库中取出一定数量的物质使存储量减少,称为输出。
其需求方式有的是间断的,有的是连续均匀的;从需求量来说有的是确定性的,有的需求服从某中概率分布。
(2)补充(订货或生产)存储由于需求而不断减少,必须加以补充,否则将无法满足需求。
这种补充对存储系统来说称为输入。
(3)滞后时间(或超前时间):从订货到货物进入存储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称此段时间为滞后时间或拖后时间。
从另一角度看为了能补充存储,必须提前订货,这个提前的时间就称为提前时间。
(4)订货周期:一个订货周期是指相连两次订货之间的一段时间。
三、存储策略决定多少时间补充一次及每次补充多少的策略称为存储策略,常见的策略有如下三类:(1)t0——循环策略:每隔t0时间系统补充存储量Q。
(2)(s,S)策略:每当系统现有库存量x>s时不补充;而当x≤s时系统补充存储到S(实际补充量为Q=S-X)(3)(t;s,S)混合策略:每隔时间t检查系统的存储量x,当x>s时不补充;而当x s 时,系统补充存储量到S(实际补充量为S-x)四、存储系统的费用存储系统的费用一般包括有存储费、缺货惩罚费、订货(或生产)费、利旧费、系统控制费等。
(1)存储费:货物在存储期间占有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仓库管理费、保险费和其他有关费用。
(2)订货(或生产)费:它包括两项费用,一项是订购(或生产准备)费,如手续费、采购员差旅费;或者是生产前的准备费。
这是一项仅与订货或生产的次数有关而与定货数量或生产数量无关的固定费用。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库存管理的对象•库存管理的对象是很多的,广而言之,它可以包括:商业企业库存的商品、图书馆库存的图书、博物馆库存的展品等等。
库存管理的意义•企业作为一个微观的经济系统,它必然要以宏观的经济系统作为自己的依存环境,在供、产、销、储、运等等方面搞好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和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保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库存管理的目标可概括为下列两点:–保证企业按科学的计划实现均衡生产,不要因缺少原材料或其他物资而停工停产。
–使库存管理的总费用达到最低。
存储论主要解决两个问题•当我们补充存储物资时,我们每次补充数量是多少?•我们应该间隔多长时间来补充我们的存储物资?存储论的基本概念•需求/输出需求只需要从货存中取出的货物数量,即存储系统的输出•进货/输入补充指需要存入仓库的货物数量,即存储系统的输入•定购费/订货费–进一次货所需要的固定费用–如果供应源来自企业外部,它就包括采购人员工资,差旅费,手续费等,如果供应源来自企业内部,例如工厂,它就包括更换模具、夹具、设备的调整及检验所需的费用。
定购费/订货费与所订货的数量无关。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购进费–是指货物本身的价格、运费等,它与进货多少有关–应该注意的是,如果不考虑折扣,当需求量一定时,无论分几批进货,也无论每批的数量多少,总购进费是一个常数。
•存储费/库存费–有每单位商品的存储费和存储数量决定。
包括两个部分:(1)购买商品或生产商品占用的资金的利息。
若是银行贷款,即贷款利息;如是自有资金,也应考虑占用资金的机会成本,等同于银行的贷款利息。
(2)存储仓库的费用、保险费用、损耗费用、管理费用等。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短缺费–它指的是当需求不能被满足时所引起的损失,如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停工待料的损失,为补足拖欠订货所发生的额外成本支出,以及由于对顾客(如厂矿企业)延期交货而付给的罚金等。
存储模型的类型•确定性存储模型:模型中的数据皆为确定的数值。
财务会计培训之存贮论在财务会计领域,存储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存储论是指财务会计中关于资产、负债、权益以及收入和费用的存储方法和原则的理论体系。
存储论对于正确记录和归类财务信息、维护会计准确性、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存储论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存储论的基本概念存储论是财务会计的核心理论之一,其基本概念包括存储对象、存储单位、存储原则和存储方法。
存储对象是指财务会计所记录和归类的经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和费用。
存储单位是指财务会计的最基本的存储单元,通常是货币单位。
存储原则是指财务会计中对于存储对象的定义、计量和确认的基本规则。
存储方法是指财务会计中用于记录和归类经济事项的具体技术和方式。
二、存储论的基本原则存储论的基本原则包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独立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和匹配性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财务会计应根据经济事项的实质和经济实际进行存储,在处理经济事项时要遵循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独立性原则要求每个存储对象应当根据其自身的属性进行独立的存储和计量,不能混淆计算。
持续性原则要求财务会计在记录经济事项时要考虑其持续性和连续性,保持信息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匹配性原则要求财务会计应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进行匹配,以反映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
三、存储论的应用存储论的应用涉及到财务会计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
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存储论的原则和方法会被考虑进去,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报告中,存储论的原则被用于指导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账务的处理。
在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中,存储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理解和评估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总结起来,存储论是财务会计中关于存储对象、存储单位、存储原则和存储方法的理论体系,对于正确记录和归类财务信息、维护会计准确性、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