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探访技巧培训
- 格式:ppt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22
一、前期准备1、明确活动目的、意义和内容:活动目的、意义:暖心问候,传递尖怀和温暖;评估需求,建立服务矢系,便于后期定期探访老人服务跟进。
活动内容:了解探访对象目前的身体健康、社会支持网络、日常活动等情况,收集服务需求。
2、心理和身体准备探访前保持身体健康,心境开朗,维持稳定情绪,并作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付探访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
若探访前有任何事件导致服务者情绪不安或身体不适,应与带队社工联络商讨。
3、对探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子女、身体健康等情况)二、探访过程中首先对自己要有个简单的介绍:明确说明自己只是低年级学生,一般只带来保健方法和知识总则:沟通技巧运用:专注、积极倾听的运用和价值中立的体现⑴ 语速、语调、声量说话的速度要相对慢些,语调要适中,有些老人撞聋(弱听),则须大声点,但还要看对方表情和反应或向家人了解老人的情况;⑵位置不要让老人抬起头或远距离跟你说话,那样老人会感觉你高高在上和难以亲近的。
一般情况下,可以与老人90 °相对坐着交谈;如果老人卧病在床,应该近距离弯下腰去与老人交谈;尽量做到与老人平视,这样老人才会觉得与你亲近和觉得你重视他。
⑶如何展开话题简单的问候:天气转冷了,冷不冷?平时有什么活动?近来身体如何?老人身边的情况:如孙子等方面入手,吸引老人交谈。
⑷态度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脸上常带微笑,让老人能感受到你的亲切鳳;⑸不要过分好奇,问长者一些私事。
例如这些问句“为什么你独身呢?” “为什么没有人来看你呢” “为什么你不……”等等,一些我们平常认为稀松平常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可能是最深的一条伤痕,不要随意去揭它,除非长者自己愿意说。
⑹有耐心老人家一般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你不要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要耐心地去倾听老人的话… ⑺不要在谈话过程中随意反驳长者的观点。
他们活了大半辈子,绝不希望被一个毛头小子反驳,尽量跟着他们的话峰走。
不要给太多个人意见。
探访老人的技巧与长者交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1. 有耐心老人可能有些唠叨,一件事会说很长时间,或者会重复说很多次,而且年纪的老人可能会表达不清晰,但是他们有交流的渴望,请带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充满爱心的倾听老人的话。
2.用心交流聊天时要专注,视线不要游离不定,让老人觉得你不够关心她/他,而是在敷衍。
可以握住老人的手与其交谈。
3.了解情况聊天时,关注老人是否能听清你说的话,有些老人可能听觉不是很灵敏,如果觉得老人可能没听见或没听懂,可以重复几次。
最好了解老人的喜好,脾气,有没有会让老人情绪激动的话题。
4.真诚的赞赏老人老人家就像小朋友一样,喜欢夸奖和赞美,只要你真诚的夸夸他们,会让他们心情愉快,这样就能营造轻松愉悦的交流氛围。
5.顺应老人习惯有的老人健谈,有的则比较慢热,沉默。
我们要给老人时间习惯我们的陪伴。
健谈的老人,可以和他们谈笑风生,对于内向沉默的老人,我们可以慢慢来,不必勉强,当然,义工也无需气馁,相信老人在习惯了我们后,就会和我们有很好的交流。
6.避免可能有风险的话题诸如“你家里好吗?”“你有几个儿女啊?”“过节回家了吗?”等敏感问题,要慎重提出。
如果老人有这些方面的不好经历,会勾起老人悲伤的记忆。
如果不是老人主动提起,最好避免相关话题。
7.尽量兼顾每位老人在陪护过程中,尽量照顾到每位老人,如果有老人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心情很不愉快的。
不要在聊天过程中只和健谈的外向的老人交流,每一位老人都需要我们真诚的陪伴。
8.注意老人身体状况毕竟他们年纪都大了,在我们的陪护过程中,应当时刻注意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一旦发现老人有什么需要,我们要及时告知护工,不要自作主张,自行处理。
9.不要给老人带食物我们毕竟对老人的身体状况了解不全面,所以不要给老人食物,以免影响他们的健康。
探访老人以及和老人聊天的技巧1.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与利用对方的兴趣爱好,就能缩短对方的距离,而且加深给对方的好感。
例如,和中老年人谈健康长寿,和少妇谈孩子和以及大家共关心的宠物等,即使自己不太了解自己的人,也可以谈谈新闻、书籍等话题,都能在短时间内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
2.多说平常的语言。
著名作家丁·马菲说过:"尽量不说意义深刻深远及新奇的话语,而以身旁的琐事为话题作开端,是促进人际关系成功的钥匙."一味用令人乍舌与吃惊的话,容易使人产生华而不实、锋芒毕露的感觉。
爱人爱戴与信赖的人,大多并不属于才情焕发,以惊人之语博得他人喜爱的人。
尤其对于一个初识者,最好不要刻意显出自己的显赫,宁可让对方认为你是个善良的普通人.因为一开始你就不能与他人处于共同的基础上,对方很难对你产生好感。
如果你摆出一副超人一等的样子,别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3.避免否定对方的行为。
初次见面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时期,在这种场合,对方往往不能冷静的听取意见、建议也会加以判断,而且容易产生反感。
同时,初次见面的对象有时也会恐惧他人提出细微的问题来否定其观点,因此,初见面应当尽量避免有否定对方的行为出现,这样才能造成紧密的人际关系。
当然,这并不是让你不提相反意见。
你应尽可能地避免当着他人的面提出,或者可以借用一般人的看法以及引用当时不在场的第三者的看法,就不会引发对方反射性的反驳,还能够使对方接受并对你产生良好的印象。
4.了解对方所期待的评价。
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这样一种动物,他们往往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然而又无法改变,因此只能各自持有一种幻想中的形象,或期待中的盼望。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非常希望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好的,比如胖人希望看起来瘦一些,老人愿意显得年轻些,急欲提拔的人期待实现的一天.5.注意自己的表情。
人的心灵深处的想法,都会行诸于外,在表情上显露无遗。
一般人在到达约会场所时,往往只检查领带正不正、头发乱不乱等问题,却忽视了"表情”的重要性.如想留给初次见面的人一个好印象,不妨照照镜子,谨慎的检查一下自己脸部表情是否和平常不一样,过分紧张的话,最好先对着镜子的自己傻笑一番.6.留给对方无意识的动作.初次见面的场合中,如果有一方想结束话题,往往会有对方看手表等对方不易察觉的无意识动作。
志愿者探访技巧
1.充分了解志愿服务对象:在志愿服务前,了解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包括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有利于制定适合服务对象的活动计划。
2. 提前沟通交流:在志愿服务前,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3. 注意服务对象的隐私: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要遵守服务对象的隐私,不得披露其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服务对象的尊严和权益。
4. 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和选择,听取他们的建议和反馈,做到服务对象与志愿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5. 注重服务质量:在进行志愿服务时,要注重服务质量,认真对待每一个服务对象,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
6. 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作为志愿者,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技巧,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服务。
- 1 -。
一、长者探访原则(一)从价值观上尊敬并接受老人,只有从观念上去接纳并尊敬老人,相信长者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们才会有信心帮助老人,使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二)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能否与老人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是老人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保证;(三)有耐心、多鼓励,切忌不符合实际的奉承和过分的夸奖,以免让老人感觉是在敷衍。
二、探访前准备1、基本信息的准备:认识和初步了解被访对象个人的基本资料、居住情况等。
工作员可通过查阅社区老人信息档案,向社区工作人员、同工、老人了解被访对象的基本信息、居住地址等,初步掌握被访对象信息便于探访工作的开展。
2、知识上的准备:一般个体在进入60周岁之后各种生理功能及人体的神经、消化、泌尿、循环、呼吸、免疫和骨骼等系统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化,这将引起身心的一系变化,使老年人的心理具有特殊状态,同时老年人社会角色的改变,也必然引起其特有的心理变化。
所以在探访前要了解老人生理、心理、社会特征、常发疾病知识、经历的生活事件等,为探访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3、技巧上的准备:掌握沟通、抚慰技巧等,准备谈话内容、所需资料、用具及时间分配等。
4、探访前电话预约:电话预约应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开老人休息时间。
接通电话后要自报家门、告知目的、预约时间、确定住址等。
三、探访中,要恰当运用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技巧探访过程就是人与人的沟通过程,所以掌握必备的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不能忽视表情、身体、手势等非语言技巧的表达和运用。
1、运用好语言: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针对不同层次的老人,把控好自己的说话语速,尤其是对于特殊的老人,要尽量放慢语速;第二,把话说得清楚,让老人明白所要传达的信息;第三,把话说得恰当,说话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四,把话说得巧妙,说话要委婉,让人容易接受。
2、巧妙使用非语言技巧:即身体语言,身体语言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等。
关于老年人来访的接待制度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来访也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地接待老年人,提供便捷和贴心的服务,制定一套适用的老年人来访的接待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制定老年人来访的接待制度,旨在提升老年人的满意度,保障他们的权益,同时也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和服务。
接待流程1. 预约:老年人来访前,应提前预约,以便工作人员做好接待准备。
预约方式可以包括电话、电子邮件或在线预约系统。
2. 到达登记:老年人到达时,工作人员应进行登记,记录其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等。
3. 引导接待:工作人员应引导老年人到指定的接待区域,并向其介绍相关服务设施和活动。
4. 提供服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提供必要的服务,包括提供座位、提供饮水等。
5. 反馈收集:工作人员应主动征求老年人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满意度和需求,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改进。
6. 结束接待:在老年人离开时,工作人员应进行离开登记,标记接待流程的结束。
工作人员要求1. 服务意识: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热情接待老年人,并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2. 专业知识: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掌握应对老年人问题的技巧。
3. 沟通能力: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交流,理解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4. 老年人尊重:工作人员应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权益,不歧视、不忽视老年人的需求。
安全保障1. 环境安全:接待区域应保持整洁、明亮,没有安全隐患,确保老年人的安全。
2. 座位设置:接待区域应设置足够的座位,以供老年人休息和等候。
3. 紧急救助:工作人员应具备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救助并及时报警。
监督与改进1.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对工作人员的接待行为进行监督,确保接待制度的执行。
2. 反馈渠道:建立反馈渠道,鼓励老年人和工作人员提供意见和建议,用于改进接待制度和服务质量。
以上是关于老年人来访的接待制度的简要介绍,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接待服务,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安全。
及长者交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一)倾听及交流1. 有耐心老人家可能比较唠叨,一点点事可以说很久,何况养老院里的老人们没多少和人交流的机会——无论他们是否渴望交流。
请你带着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充满爱心地倾听老人的话。
2. 用心交流聊天时注视着老人的眼睛,别让你的视线游移不定,以免老人觉得你不关心他,而是在随意地敷衍应付。
同性间可以摸着对方的手交谈。
3. 了解情况聊天时,注意老人是否能听清你说的话,因为有些老人的听觉不那么敏锐也最好能了解老人的脾气、喜好!可以事先打听,或在日后的相互接触中进一步慢慢了解。
4. 真诚的赞赏老人家就像小朋友一样,喜欢表扬、夸奖,所以,你要真诚、慷慨地多赞美他,他就高兴,那谈话的气氛就会活跃很多。
其实,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肯定,不是吗?A_A5. 顺应长者的习惯有些老人也许不习惯交谈,或者还不习惯和不熟悉的人聊天,所以会比较沉默。
这种情况下,顺应他们的习惯,慢慢来,不必勉强。
451732384 16:57:32二)话题的选择6. 避免可能“有风险”的话题想选用“你有多少个子女?他们对你好不好啊?” 、“平时会不会有很多人来探望你?”、“有没有回家过节?”这类话题时,千万要慎重考虑!万一老人们在这方面有不幸的遭遇,这样的发问可能会钩起他们悲伤的记忆……观察一下他们所在养老院的规模和设施,也许你能猜到他们的境况。
7. 揣测“漫不经心”及“沉默”的含义如果一位较为健谈的老人草草地应付某个话题,甚至突然变得沉默,随机应变地转开话题应该是个明智的选择。
8. 活动结束时,巧妙地告别活动结束前,注意别展开一个新的、可以聊很久的话题。
巧妙地告别,比如,可以这么说:“吃饭时间差不多到了,不阻住你了,下回再来看你啊!“我们聊了这么久,你休息一下吧〜(看表)正巧我们的活动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下回继续聊吧!”当然,在说法上你自己能有创新就最好!否则每个人都这么说就怪怪的啦!~(三)其他9. 尽量兼顾各位老人若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少,最好分散开来活动,而不是几个人围着一位老人说话。
义工培训暨社区老人探访计划刚加入义工行列的义工朋友,对义工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不懂义工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也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助人技巧,这对义工的助人服务是有很大影响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了让义工更清楚地了解义工及如何为别人服务,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义工的行列中来,特在东湖地区义工联成立之际,为其义工进行培训活动。
通过培训活动,使义工坚定选择义工的信念,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助人技巧,以能更好地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在培训活动结束后,为了使义工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与技巧应实际上,我们还将织这些义工深入社区,探访社区中的老人,通过探访发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老人,并建立一对一的长期互助关系。
一义工培训活动培训时间12月16日上午地点**社区服务中心活动室培训对象**地区义工联义工培训者邀请有相关专业的高校老师及有多年义工经验的义工培训内容1、义工的定义及服务内容2、国内外义工发展比较3、义工的作用及意义4、义工的一些助人技巧培训目的使义工对义务工作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明白义工的责任与义务,明确工作态度,坚定当义工的信念,并掌握一定的助人技巧。
具体工作安排时间工作内容负责人12月8日前向培训者发邀请函及培训内容***12月10日与社区服务中心谈定活动室***12月10日向各个义工团体发出通知***12月12日确定培训者能否参加培训活动***12月12日确定各个义工团体参加培训的人数***12月14日布置场地、购买现场用品、矿泉水***12月16日现在场秩序维持***二探访社区老人活动此次探访活动主要是探望社区中的孤寡老人、贫困老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义工上门访问老人,为老人送去问候、送去温暖。
通过探望活动,建立起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互助活动,即一个义工对一个老人或多人义工对一个老人的互助活动,义工定时给老人打电话或上门访问,关心老人的生活,使老人更快乐地安享晚年。
活动时间12月23日上午活动流程所有义工830在社区服务中心集合,分成。
入户探访高龄长者培训老年人的特征:一、老年人生理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结构和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包括视力、记忆力下降、味觉嗅觉迟钝、动作协调性的降低等。
可从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思维系统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1、感知系统方面,针对老年人的感知觉特征研究发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各感知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发生老年退化性变化,尤其是视觉和听觉障碍的逐渐显现,影响对周围环境的信息接收。
2、肌肉骨骼系统方面,由于内脏功能的衰退,肌肉的萎缩,一般70岁老人的肌肉强度仅相当于30岁时的一半,导致老年人无法承受大幅度的剧烈运动。
3、思维系统方面,老年人脑细胞开始减少,脑组织开始萎缩,神经传导的速度也较年轻时大幅降低,从而造成老年人普遍的动作缓慢,状态不稳,运动障碍,反应能力差的行动特征。
此外,老年人的认知能力较年轻时有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注意力和记忆力的衰退表现得尤为明显。
二、老年人心理特征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心理安全感下降、适应能力减弱、出现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和空虚感等。
由于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例如短期记忆能力的衰退和思维能力的退化,老年人对新近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低,学习和理解一项新事物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社会和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也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其次,老年人有着特殊的情感态度,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社交圈子变得越来越窄小,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度也越来越低,因此在精神上会感到孤独和空虚,与时代渐渐有了脱节感。
(需求: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社会角色的转变,家人沟通的缺乏,城市邻里关系的改变,这些因素都使得老年人很容易产生孤独感,并且容易感到自己被忽视,希望得到家庭、社会的关怀和认同。
)老年人的需求:(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来解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内的等级。
从层次结构的底部向上,需求分别为: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生命生活安全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