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第二章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知识点(一)有关“天平天国运动”高分秘笈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天平天国,达到了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3.天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它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
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4.天京事变是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天京事变之后,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后败亡。
6.《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冬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田地分为9等好坏搭配不论男女老幼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分一整份16岁以下分一半。
太平天国领导人希望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
7.《资政新篇》“干王”洪仁玕提出。
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设“暗柜”用以监督官员改革弊政。
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金融等事业;吸取外国的科学技术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思想文化方面提出设新闻官、新闻馆;主张革除缠足、溺婴等社会陋习;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
在外交方面主张同世界各国交往、通商;强调允许外国人为天国献策但不得毁谤国法。
《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通篇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
这一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这个方案从一开始就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第二章第一节农民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背景: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主要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的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下就过着极其贫困的不自由的生活。
鸦片战争以后,为了应对巨额的赔偿和弥补财政亏空,税负加重。
同时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下,中国的农业和加工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1851年1月,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建好太平天国,并于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位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3.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的正义战争,并坚决打击那些官僚豪绅4.《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的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打算,它并没有超出小农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精简,是小农业和加工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的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5.《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发的社会发展方案,分别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有主张,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6.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7.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的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使得其具有不同以往农民战争新的历史特点。
;沉重的冲击了孔子和儒学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8.失败愿意及教训: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大大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是以宗教来发动、组织群众的,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的指导斗争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不能把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别开来9.教训:子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是其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是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章
发布时间:2009-7-12 22:33:49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以下哪次战争没有取得重大胜利()
A、北伐
B、西征
C、天京城围的破围战
D、东征
2、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领域,即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的著作是()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校邠庐抗议》
3、被称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运动是()
A、义和团运动
B、三元里抗英
C、太平天国运动
D、洋务运动
4、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
A B、曾国藩C、李鸿章D、冯桂芬
5、“中体西用”中的“中体”指的是什么()
A、中国的经济体制
B、中国的文化体制
C、中国的社会体制
D、中国封建文化所维护的统治秩序
6、以下不是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的是()
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沙俄从中国取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D、维新运动
7、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A、维新运动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
C、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D、中法战争失利
8、维新运动与洋务运动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
A、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方面
B、文化教育方面
C、发展经济方面
D、兴办近代企业方面
9、戊戌维新运动的政治方面的目标是()
A、维护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君主立宪制
C、建立民主共和制
D、发展民族工商业
10、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D、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11、“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社会理想出自于()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新学伪经考》
D、《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
12、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A、内部不团结,发生了天京事变
B、农民阶级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C、没有提出正确的革命纲领
D、以宗教发动战争
13、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这源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次登台表演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维新运动
15、洋务派所创办的当时国内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A、金陵机器局
B、福州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江南制造总局
二、多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特点包括()
A、以宗教发动起义,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B、发布了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
2、太平天国的局限性包括()
A、没有科学的理论来发动、组织群众
B、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文化
C、不能把西方的侵略者和普通的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D、反抗不够彻底
3、太平天国后期的领导核心有()
A、石达开
B、陈玉成
C、李秀成
D、洪仁玕
4、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A、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
B、农民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C、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人物
D、农民阶级也有可能带领中国走向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5、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A、在中国发展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经济
B、加强海防、边防
C、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D、镇压农民起义
6、洋务运动的口号有()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
C、求富
D、自主
7、洋务运动的作用有()
A、客观上促进了早期的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有效的抵抗了外国的侵略
C、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D、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
8、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A、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B、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C、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D、洋务运动具有激进性
9、洋务运动的内容包括()
A、兴办近代军事企业
B、建立新式海陆军
C、创办新式学堂
D、派遣留学生
10、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三、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李鸿章早在同治三年(1864)说:“中国文物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气万不能及。
”一个曾任浙江巡抚的内阁学士梅启照在光绪六年(1880)说:“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极力讲求;武备亦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进化有渐进,仁民有渐进,爱物亦有渐进,此皆圣人所无可如何,欲骤进而未能者”。
“万无一跃飞越之理。
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
——康有为
“凡利必兴,凡害必除,如此十年,少可自立,不须保护,人自不敢轻视矣。
每逢换约之年,渐改定约章中之大有损者,援万国公法,止许海口及边口通商,不得阑入腹地。
……但使一国能改约,余皆可议改。
如此又十年,始可由富而强,始可名之曰国”。
——谭嗣同
材料三: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中说:“吾人之目的,将以改造现政府,而不欲动摇国家之根本。
……革命党则因现政府之腐败,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
”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1. 材料一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 材料二中体现了维新派改革上的什么特点?
3. 材料三中“改造现有政府”是指要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又是指哪一种政治体制?
四、问答题
1、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2、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ACCDD DBABC ABCD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3、BCD4、ABC5、BCD6、BC7、ACD8、ABC9、ABCD10、ABCD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中的观点不正确。
中国当时的“文物制度”是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它是一种腐朽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一种制度。
当时西方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是比中国先进的,洋务派只看到了中国军事方面甚至认为只是武器方面落后,而看不到政治落后才是落后的根本,所以是错误的。
2.体现了维新派的渐进改革特点
3.“改造现有政府”指的是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欲变更国家之根本组织”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政体
四:问答题
1.答案要点:
(1)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官僚派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的一场自强运动
(2)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首先,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教训:技术的引进要和政治体制的改革结合起来,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2.答案要点:
(1)意义:第一,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推定了中华民族的觉醒;第二,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2)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再次,害怕人们群众。
(3)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
3.答案要点
(1)洋务派通过发展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某些促进作用。
但是洋务派兴办洋务新政,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2)洋务运动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
通过翻译西方书籍,带给了人们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3)冲击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