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量分布表
- 格式:pdf
- 大小:352.34 KB
- 文档页数:19
FOCUS焦点18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三年规划发布10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
《通知》指出,到2020年年底,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22548台,其中新增10097台,分3年实施;甲类大型医用设备根据工作需要按年度实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制订年度实施计划。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管理促进健康体检行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
《通知》明确,严把准入门槛,鼓励健康体检中心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科学合理规划,促进区域内的资源平衡。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至2018年年底,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将对辖区内健康体检机构依法执业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通知》指出,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将健康体检机构纳入本地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由相关专业质控组织定期开展质量控制。
健康体检机构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健康体检流程,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和操作规程。
美国 FDA 公布了最新版《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其他产品分类指南》近日,美国 FDA 公布了最新版《医疗器械、药品以及其他产品分类指南》。
该指南特别关注产品可以被分类为药品或医疗器械的情况,还涉及其他产品分类相关问题。
FDA建议分类申请者联系组合产品办公室,在分类不明确或有争议的情况下,确定拟上市产品的分类。
《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印发为深入贯彻落实《人体器官移植条例》,进一步完善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政策,保障人体器官科学公正分配,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近期国家卫健委对《卫生部关于印发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肝脏与肾脏移植核心政策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113号)进行了修订,并制定了心脏、肺脏分配与共享核心政策,形成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基本原则和核心政策》(国卫医发〔2018〕24号),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0.26•【文号】国卫财务发〔2018〕41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18〕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健康委):为促进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的通知》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我委研究制定了2018—2020年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现予发布。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前提,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成本为重点,统筹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和布局,科学设置配置准入标准,提升医疗资源供给效率,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总体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规范准入管理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形成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装备结构更加科学、配置数量与健康需求更加匹配、使用行为更加规范、应用质量更有保障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体系,基本满足临床诊疗、科研创新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三、基本原则(一)问题导向、统筹协调。
围绕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和突出健康需求,根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综合考虑医学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与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规划布局。
(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河北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管理,规范我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工作,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和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以及我省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制定本配置规划。
一、基本情况河北省地处华北中部,东临渤海,中环京津,全省土地面积为187664平方公里,人口6769万。
行政区划为11个设区市,136 个县(市),其中含22个扩权县。
据统计,2004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为7580.8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1214元(详见表1)。
表1:各设区市基本情况全省共有医疗机构3175个,其中各级各类医院807个(综合医院541个,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医院163个,各类专科医院103个)。
共有床位数114376张,医师83886人(详见表2)。
表2:全省医院分布及基本情况全省现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情况为: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CT)423台;医用磁共振成像设备(MRI)72台;800毫安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DSA)49台;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7台;医用直线加速器(LA)34台(详见表3)。
表3:全省现有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分布情况二、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指针,按照《全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的要求,从我省实际出发,对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现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合理布局,提高使用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三、基本原则(一)从我省实际情况出发,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实际健康需求相协调,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二)要在优先发展和配置常规医用设备的前提下配置大型医用设备,防止超前引进。
(三)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兼顾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宜性,符合诊疗规范,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四、配置规划的适用范围及期限本配置规划的适用范围包括全省区域内各部门、各行业,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军队医疗机构除外)。
医院2018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方案框架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医院2018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方案框架)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医院2018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方案框架的全部内容。
人民医院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需求方案框架一、现状分析(一)区域社会经济和卫生发展情况医院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017年,镇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249亿元,同比增9。
7%;三级税收22。
1亿元,同比增长29%。
2017年度中国建制镇综合实力第72名。
这几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外来人口急剧增加,经济文化建设取得全面发展,医院所在地覆盖以为中心1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小塘、西樵、三水白坭等多镇(街)地域常住人口超过60万人。
(二)居民健康需求目前主要对当地人群影响最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外伤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慢性劳损疾病(包括脊柱、四肢等),这些疾病结构特点在我院日常业务中已真正体现出来,来我院就诊的患者现阶段无法在本院或就近进行磁共振成像系统(MRI)检查,导致病人外出就诊既浪费时间、又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群众对此意见甚大,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医院信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产生较大影响,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随着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普及,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体现在有病治病、定期体检,积极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深入人心,对医疗技术、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情况及评价目前我院有2个院区,各配置CT一台,2017年使用13236人次,检查收入6,195,468.00元,占业务总收入3.30%,由于目前我院大型医用设备(放射类)单一,只能做普通放射设备和CT检查。
主要医疗设备配置计划表
摘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主要医疗设备配置计划表,帮助医疗机构进行对设备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通过详细列出各种医疗设备及其数量,可以确保医疗机构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1.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设备在现代医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医疗机构需要对主要医疗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管理,以满足不同科室的需求。
2. 配置计划表
下面是一个示例医疗设备配置计划表,供医疗机构参考:
3. 计划制定原则
在制定医疗设备配置计划时,医疗机构应考虑以下原则:
- 根据科室需求:不同科室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各科室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设备配置。
例如,急诊科需要配备紧急处理设备,手术室需要配备麻醉和手术设备等等。
- 考虑设备品质和性能:医疗设备的品质和性能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因此在选择和配置设备时应考虑其品质和性能。
- 考虑设备维修和更新:医疗设备需要维修和更新,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和设备更新计划,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4. 结论
医疗设备配置计划表是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和管理主要医疗设备的重要工具。
通过合理配置设备,医疗机构可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需求。
医疗机构应根据科室需求、设备品质和性能等原则制定医疗设备配置计划,并定期进行维修和更新,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附件 12018-2020 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量分布表单位:台说明: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目前存量 1 台,本规划期内暂不新增配置规划。
附件 2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一、质子放射治疗系统(一)功能定位。
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或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能够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复杂疑难病例诊治和临床研究,牵头开展区域性以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新技术评估工作,制订重大疾病和放射治疗相关技术应用标准、临床指南,承担放射治疗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放射治疗技术装备研发任务。
(二)临床服务需求。
肿瘤专科医院年新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20000 例,其中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4000 例;综合性医院年新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10000 例,年收治肿瘤患者中放射治疗不少于2000 例。
(三)技术条件。
1.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及医学影像科等相关诊疗科目,具备肿瘤综合诊治能力;2.具有8 年以上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经验,且近3 年年均IMRT 治疗例数不少于1500 例;有10 年以上的影像诊断(含核医学)工作经验;有5 年以上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BRT)经验,且近3 年年均SRS/SBRT 治疗例数不少于350 例;具有多模态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的能力,常规开展IMRT 剂量验证工作,且年均执行例数不少于1500 例。
(四)配套设施。
1.配备CT 模拟定位机或MR 模拟定位机;2.配备CT、MR、PET/CT 等影像诊断设备;3.配备可开展IMRT、IGRT 和SRS/SBRT 的直线加速器不少于3 台;4.配备质子治疗相应的物理质控设备;5.具有相应的放疗计划和影像信息管理系统;6.符合各级卫生健康和环保部门要求,具有电磁与辐射防护设施场地;7.具备3 年内完成采购和安装的条件。
(五)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
定了!国产乙类大型设备配置数量要放宽!明确支持国产进医院!定了!政府官方文件发布,明确放宽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限制,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配置使用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试点工作!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限制将被放宽12月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促进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
总体目标上,《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到4000亿元,申报上市三类医疗器械产品100个以上。
在医疗器械领域,重点聚焦数字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治疗设备、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临床诊断仪器等创新性强、附加值高的产品,加快实现产业化。
除此之外,联盟菌注意到,上海市的《行动方案》方案中,还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本地医药、器械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广。
简化创新本地高端医疗器械进入医院的招投标流程。
并且有一项举措可谓是极大的突破:“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配置使用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试点工作,放宽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限制。
”此项改革由上海市医保办、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卫生计生委、各区政府负责落实推进!在国家卫健委才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以下简称《3年配置规划》)后,上海市首个提出要放宽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数量限制,意味着上海市加大力度推进国产乙类大型设备进医院!《3年配置规划》中,明确到2020年底,全国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22548台,其中新增10097台。
其中乙类大型设备新增9871台。
乙类大型设备配置:作为医改先行地区的上海,往往是全国政策的风向标。
全国其他省份是否会相继推出这项政策,我们拭目以待!一旦这项政策放开,近万台乙类大型设备配置需求,对于国产品牌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浙江先行:全省采购国产医疗设备比例翻倍在上海之前,浙江省早在2016年发布《关于建立以创新为导向的首台套产品推广应用机制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这一相同的政策: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配置使用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试点工作,放宽国产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限制。
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运营管理[摘要]目的:研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情况,提出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评价标准。
方法:根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与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上提供的各地区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据,结合各地区人口数据,计算各地区大型医疗设备的分布情况;根据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出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标准。
结论: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存在地域和医院等级差异,在进行大型医疗设备运营管理时,要纳入设备投资收益率、大型医疗设备开机率、大型医疗设备负荷率等指标。
[关键词]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管理;运营管理0引言大型医疗设备属于使用技术复杂、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对医疗费用影响大的特殊医疗资源,直接关系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和人民群众健康权益[1]。
为促进大型医用设备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2004〕62号),2005年起,国家正式开始对大型医用设备按规划实行配置管理。
大型医疗设备分为甲、乙两大类,分别由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配置管理。
其中甲类医疗设备有: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质子放射治疗系统、正电子发射型磁共振成像系统(英文简称PET/MR)、高端放射治疗设备及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3000万元人民币(或400万美元)及以上的大型医疗器械。
乙类医疗设备有: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英文简称PET/CT,含PET)、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及以上CT)、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1.5T及以上MR)、直线加速器(含X刀,不包括列入甲类管理目录的放射治疗设备)、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包括用于头部、体部和全身)、首次配置的单台(套)价格在1000—3000万元人民币的大型医疗器械[2]。
大型医疗设备的运营管理是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对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进行衡量,进而进行价值的合理分配的管理过程。
29做好大型设备的配置与管理工作,对于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高医疗诊断水平、促进全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为加强大型医用设备宏观配置和管理,1995年7月我国原卫生部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43号令,在此文件中明确大型设备的概念,其品种目录由卫生部定期公布,对推动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起到了规范作用。
2004年12月原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又联合下发《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与使用管理办法》(卫规财发〔2004〕474 号),该管理办法将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分别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从而建立了大型医用设备分级分类配置许可制度,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针对甲乙两类大型医用设备进行集中配置管理,实行配置许可证制度。
2015年年初,在国务院改革行政审批事项过程中,“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核发”调整为非行政许可事项。
通过简政放权,鼓励国产创新产品尽快进入临床,放宽对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设备配备限制,丰富临床技术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
2018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80号),为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促进大型医用设备科学配置和合理使用,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
2018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国卫规划发〔2018〕12号),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由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调整为行政许可事项,同时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甲、乙类大型设备配置和使用的监管职责。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通过常规开展甲类设备配置和应用前后评估,探索建立事前、事中、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对完善和提高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探讨科学的配置评估方法,不断探索设备配置规划和标准管理的新模式,提升卫生资源的产出效益,促进医院有序配置大型设备,发挥好大型医疗设备在医院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附件1
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
申请表
设备名称
医疗机构名称
所在省(区市)
填报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
填表说明
1.凡申请装备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均应如实填报本表,不得空栏。
2.“日均门急诊人次”和“年手术人次”均为申请时的上一年度数据。
3.“主要性能和用途”应详细反映该设备可应用于哪些临床学科、具体效用。
4.“资金来源”系指购置资金的来源渠道。
如果资金来源为多方,请分别注明各种来源所占比例。
5.“操作人员资质情况”系指在执业注册机构为申请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情况,不含院外、外聘专家。
6.本表一式三份,由医疗机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部各存一份。
附件2福建省2018-2020年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标准一、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含PET)(一)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1. 配置临床实用、研究型设备(CT探测器排数<128)(1)编制床位800张以上,年门急诊量在60万以上,年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达25万床日以上;(2)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核医学科、肿瘤科、影像科、心脏科、神经科和放疗科等相关诊疗科目,以上专科床位设置总和不少于200张;(3)核医学科近3年SPECT显像年平均工作量不少于1200例;(4)核医学科经过CT影像培训的核医学医师不少于2名,其中具有3年以上SPECT显像工作经验并取得高级专业职称者不少于1名;经过培训的核医学技师不少于2名,其中具有3年以上SPECT显像工作经验的技师不少于1名。
应同时持有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合格证书、放射工作人员证;(5)具备符合环保、辐射防护部门要求和临床需求的场地—8 —和基础设施;具有Ⅱ类以上《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配备医用回旋加速器必须具有Ⅲ类以上《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
放射性药物供给有保障。
2. 配置科研型(CT探测器排数≧128)设备(1)编制床位1500张以上,年门急诊量在100万以上,年实际占用总床日数达50万床日以上;(2)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核医学科、肿瘤科、影像科、心脏科、神经科和放疗科等相关诊疗科目,以上专科床位设置总和不少于300张,其中至少有1个为省部级及以上重点专科;(3)相关科室近3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不少于5项,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不少于15篇(SCI论文不少于5篇)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科研成果奖励不少于3项;(4)核医学科近3年SPECT显像年平均工作量不少于2000例;(5)具有取得核医学影像执业资质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7名,核医学科至少有5名核医学医师(其中具有10年以上核医学影像工作经历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少于3名,并经过不少于1年的核医学培训),具有3名核医学技师(其中至少有2名具有3年以上SPECT显像工作经验),应同时持有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合格证书、放射工作人员证;(6)具备符合环保、辐射防护部门要求和临床需求的场地—9 —和基础设施;具有Ⅱ类以上《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配备医用回旋加速器必须具有Ⅲ类以上《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
附件 12018-2020 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数量分布表单位:台说明:重离子放射治疗系统,目前存量 1 台,本规划期内暂不新增配置规划。
附件 2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准入标准一、质子放射治疗系统(一)功能定位。
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或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或专科医疗机构,能够开展重大疾病防治、复杂疑难病例诊治和临床研究,牵头开展区域性以上多中心临床试验和新技术评估工作,制订重大疾病和放射治疗相关技术应用标准、临床指南,承担放射治疗专业高水平人才培养、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放射治疗技术装备研发任务。
(二)临床服务需求。
肿瘤专科医院年新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20000 例,其中放射治疗患者不少于4000 例;综合性医院年新收治肿瘤患者不少于10000 例,年收治肿瘤患者中放射治疗不少于2000 例。
(三)技术条件。
1.具有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主管部门核准登记的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病理科及医学影像科等相关诊疗科目,具备肿瘤综合诊治能力;2.具有8 年以上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经验,且近3 年年均IMRT 治疗例数不少于1500 例;有10 年以上的影像诊断(含核医学)工作经验;有5 年以上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SBRT)经验,且近3 年年均SRS/SBRT 治疗例数不少于350 例;具有多模态影像引导放射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的能力,常规开展IMRT 剂量验证工作,且年均执行例数不少于1500 例。
(四)配套设施。
1.配备CT 模拟定位机或MR 模拟定位机;2.配备CT、MR、PET/CT 等影像诊断设备;3.配备可开展IMRT、IGRT 和SRS/SBRT 的直线加速器不少于3 台;4.配备质子治疗相应的物理质控设备;5.具有相应的放疗计划和影像信息管理系统;6.符合各级卫生健康和环保部门要求,具有电磁与辐射防护设施场地;7.具备3 年内完成采购和安装的条件。
(五)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和能力。
关于发布2018—2020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发布时间:2018-10-29国卫财务发〔2018〕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卫生健康委):为促进大型医用设备合理配置,根据《国务院关于修改〈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的通知》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我委研究制定了2018—2020年全国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现予发布。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核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前提,以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成本为重点,统筹规划大型医用设备配置数量和布局,科学设置配置准入标准,提升医疗资源供给效率,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二、总体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引导、规范准入管理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形成区域布局更加合理、装备结构更加科学、配置数量与健康需求更加匹配、使用行为更加规范、应用质量更有保障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管理体系,基本满足临床诊疗、科研创新需要和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
三、基本原则(一)问题导向、统筹协调。
围绕群众主要健康问题和突出健康需求,根据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综合考虑医学科技进步与学科发展、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与承受能力等因素,统筹规划布局。
(二)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优先保障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共享改革发展和科技创新成果,探索建立有利于促进资源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下沉的体制机制。
推进区域内医疗资源协同整合,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三)统一规划、分级负责。
不分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的医疗机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均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
2020 年湖北省规划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956台,其中新增312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下达给我省的配置规划,到2020 年底,全省规划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956台,其中新增312台。
综合考虑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功能定位、医疗服务能力、配置需求、社会办医发展等因素,制定各市(州)配置规划数和年度实施计划,分年度实施,并在规划总量范围内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实行动态调整。
接下来,就给你说一下吧!1. X线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CT,含PET )。
到 2020年底,全省规划配置26台,其中新增15台。
年度实施计划: 2019年新增配置9台,2020年新增配置6台。
2. 内窥镜手术器械控制系统(手术机器人)。
到2020年底,全省规划配置7台,其中新增5台。
年度实施计划: 2019年新增配置5台,2020年零新增。
3. 64排及以上X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仪(64排及以上CT)。
到2020年底,全省规划配置325台,其中新增120台。
年度实施计划: 2019新增配置70台、2020年新增配置50台。
4. 1.5T及以上磁共振成像系统(1.5T及以上MR)。
到 2020年底,全省规划配置384台,其中新增114台。
年度实施计划: 2019新增配置64台、2020年新增配置50台。
5. 直线加速器(含X刀)。
到2020年底,全省规划配置 202台,其中新增54台。
年度实施计划: 2019年新增配置30台,2020年新增配置 24台。
6. 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
到2020年底,全省规划配置12台,其中新增4台。
年度实施计划: 2019年新增配置3台,2020年新增配置1台。
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公布第二届湖北省大型医用设备管理专家库成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