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全部杜甫诗集
- 格式:docx
- 大小:11.85 KB
- 文档页数:5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8「杜甫」诗词全集(1171首)新窗口打开1081、《宿花石戍(长沙有渌口、花石二戍)》午辞空灵岑,夕得花石戍。
岸疏开辟水,木杂今古树。
地蒸南风盛,春热西日暮。
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茫茫...1082、《鹦鹉(一作翦羽)》鹦鹉含愁思,聪明忆别离。
翠衿浑短尽,红觜漫多知。
未有开笼日,空残旧宿枝。
世人怜复损,何用羽毛奇。
1083、《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贤豪赞经纶,功成空名垂。
子孙不振耀,历代皆有之。
郑公四叶孙,长大常苦饥。
众中见毛骨,犹是麒麟儿。
磊落...1084、《垂白(一作白首)》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江喧长少睡,楼迥独移时。
多难身何补,无家病不辞。
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1085、《随章留后新亭会送诸君》新亭有高会,行子得良时。
日动映江幕,风鸣排槛旗。
绝荤终不改,劝酒欲无词。
已堕岘山泪,因题零雨诗。
1086、《奉赠李八丈判官(曛)》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
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
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
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
顷来...1087、《阆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闻道王乔舄,名因太史传。
如何碧鸡使,把诏紫微天。
秦岭愁回马,涪江醉泛船。
青城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1088、《愁坐》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
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
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1089、《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
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
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
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1090、《吾宗(卫仓曹崇简)》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1091、《冬深(一作即日)》花叶随天意,江溪共石根。
早霞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风涛暮不稳,舍棹宿谁门。
1092、《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杜甫诗全集目录1.望岳 [杜甫]2.登楼 [杜甫]3.题张氏归隐 [杜甫]4.玉台观 [杜甫]5.同诸公尼里慈恩寺塔 [杜甫]6.无题 [杜甫]8.梅雨 [杜甫]9.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甫]10.大至 [杜甫]11.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杜甫]12.新秋 [杜甫]13.野望 [杜甫]14.白露 [杜甫]15.白丝行 [杜甫]16.赤霄行 [杜甫]17.冬狩行 [杜甫]18.短歌行追赠王郎司直 [杜甫]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20.莫相疑行 [杜甫]21.石笋行 [杜甫]22.戏题王宰图画山水图歌 [杜甫]23.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杜甫]24.醉酒时歌 [杜甫]25.丹青引追赠曹霸将军 [杜甫]26.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杜甫]27.负薪行 [杜甫]28.低都护骢马行 [杜甫]29.古柏行 [杜甫]30.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杜甫]31.晦日寻崔戢李封 [杜甫]32.递韩光禄 [杜甫]33.美陂行 [杜甫]34.楠树为风雨所拔感叹 [杜甫]35.清明二首 [杜甫]36.释闷 [杜甫]37.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杜甫]38.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39.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杜甫]40.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杜甫]41.醉歌行 [杜甫]42.江南可逢李龟年 [杜甫]43.绝句 [杜甫] 44.夔州歌 [杜甫]45.三绝句 [杜甫]46.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杜甫]47.戏为六绝句 [杜甫]48.赠花卿 [杜甫]49.哀江头 [杜甫]50.哀王孙 [杜甫]51.兵车行 [杜甫]52.乐游园歌 [杜甫]53.丽人行 [杜甫]54.曲江三章 [杜甫]55.白帝城最高楼 [杜甫]56.悲陈陶 [杜甫]57.悲青坂 [杜甫]58.卜居 [杜甫]59.览胜 [杜甫]60.春水生 [杜甫]61.葱笼 [杜甫]62.涪城县香积寺官阁 [杜甫]63.阁夜 [杜甫]64.光禄坂行 [杜甫]65.海棕行 [杜甫]66.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67.恨别 [杜甫]68.黄草 [杜甫]69.即事 [杜甫]70.递常徵君 [杜甫]71.江村 [杜甫]7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73.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74.将前往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杜甫]75.客至 [杜甫]76.狂夫 [杜甫]77.腊日 [杜甫]78.暮归属于 [杜甫]79.秋兴八首 [杜甫]80.秋雨叹三首 [杜甫]81.曲江对酒 [杜甫]82.曲江二首 [杜甫]83.曲江值雨 [杜甫]84.舍弟观赴蓝田挑妻子至江陵,晴递三首[杜甫]85.十一月一日三首 [杜甫]86.示獠奴阿段 [杜甫]87.蜀相 [杜甫]88.送来韩十四江东省觐 [杜甫]89.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载于诗 [杜甫]90.宿府 [杜甫]91.感叹庭前甘菊花 [杜甫]92.堂成 [杜甫]93.滕王亭子 [杜甫]94.题省中院壁 [杜甫]95.题桃树 [杜甫]96.奉和严郑公《军城早秋》 [杜甫]97.题郑县亭子 [杜甫]98.观李固请司马第山水图 [杜甫]99.闻官军交河南河北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晓发公安 [杜甫].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野老 [杜甫].野人送朱樱 [杜甫].输水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渔阳 [杜甫].与朱山人 [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杜甫] .诸将五首 [杜甫].八哀诗 [杜甫].北风 [杜甫].北征 [杜甫].病柏 [杜甫].病桔 [杜甫].草堂 [杜甫].柴门 [杜甫].陈拾遗故宅 [杜甫].除草 [杜甫].春归 [杜甫].大云寺盛赞公房四首 [杜甫].到村 [杜甫].冬至金华山观,因得故补阙陈公学堂遗迹 [杜甫].和泛溪 [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甘林 [杜甫].过郭代公故宅 [杜甫].后出塞五首 [杜甫].回去棹 [杜甫].寄题江外草堂 [杜甫].佳人 [杜甫].建都十二韵 [杜甫].九日寄岑弁 [杜甫].客居 [杜甫].课伐木 [杜甫].枯楠 [杜甫].玉露棕 [杜甫].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徵士 [杜甫] .立秋日雨,院中有作 [杜甫].美陂西南台 [杜甫].梦李白 [杜甫].偶题 [杜甫].吃饭李北海宴历下亭 [杜甫].彭衙行 [杜甫].牵牛织女 [杜甫].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 [杜甫].贾岛五首 [杜甫].遣遇 [杜甫].羌村三首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杜甫].进衡州 [杜甫].伤春五首 [杜甫].上水遣怀 [杜甫].石壕吏 [杜甫].陆机三首 [杜甫].述怀 [杜甫].水槛 [杜甫].四松 [杜甫].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 [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杜甫].宿清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杜甫].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襦段 [杜甫].题衡山县文宣王庙崭新学堂,呈圆形陆宰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杜甫].和贾舍人早朝 [杜甫].潼关吏 [杜甫].无家别 [杜甫].九日蓝田会饮 [杜甫].新安吏 [杜甫].信行远修水筒 [杜甫].谒文公上方 [杜甫].义鹘行 [杜甫].题壁 [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杜甫] .玉华宫 [杜甫].园官送菜 [杜甫].园人送来瓜 [杜甫].赠李白 [杜甫].母孟氏八处士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棕拂子 [杜甫].八阵图 [杜甫].复愁 [杜甫].绝句二首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杜甫].白小 [杜甫].悲秋 [杜甫].别房太尉墓 [杜甫].草堂即为事 [杜甫].赤谷西崦人家 [杜甫].初月 [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杜甫].春宿左省 [杜甫].春望 [杜甫].祠南夕望 [杜甫].尼里兖州城楼 [杜甫].登岳阳楼 [杜甫].丁香 [杜甫] .月夜 [杜甫].对雪 [杜甫].对雨书容,跑邀许主簿 [杜甫].恶树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杜甫].高楠 [杜甫].公安县怀古 [杜甫].孤雁 [杜甫].官定后戏赠 [杜甫].花鸭 [杜甫].黄鱼 [杜甫].江汉 [杜甫].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奈何夜 [杜甫] .可是 [杜甫].客从 [杜甫].客夜 [杜甫].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杜甫] .老病 [杜甫].丽春 [杜甫].龙门 [杜甫].漫成二首 [杜甫].暮春题襄西新赁草屋五首 [杜甫] .鸥 [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 [杜甫] .屏迹三首 [杜甫].前出塞九首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杜甫].琴台 [杜甫].秋野五首 [杜甫].去蜀 [杜甫].收京三首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送来元二婉江左 [杜甫].送远 [杜甫].天末怀李白 [杜甫].田舍 [杜甫].为农 [杜甫].畏人 [杜甫].西山三首 [杜甫].鸂鶒 [杜甫].晴达行在所三首 [杜甫].戏简郑广文兼呈苏司业 [杜甫].湘夫人祠 [杜甫].移居夔州郭 [杜甫].游龙门遣先寺 [杜甫].有感五首 [杜甫].雨 [杜甫].雨晴 [杜甫].禹庙 [杜甫].猿 [杜甫].月 [杜甫].月夜 [杜甫].月夜忆舍弟 [杜甫].暂如临邑,至蜡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杜甫] .栀子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 [杜甫].重题郑氏东亭 [杜甫].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一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二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三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四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五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六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七 [杜甫].杜甫诗全集-卷八 [杜甫].漫兴 [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O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
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
“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杜甫·七言律诗(共50首)1.《登高》唐朝·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朝·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蜀相》唐朝·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秋兴八首》唐朝·杜甫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5.《客至》唐朝·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6.《小寒食舟中作》唐朝·杜甫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7.《宿府》唐朝·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8.《野望》唐朝·杜甫《野望》七言律诗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野望》五言律诗...9.《狂夫》唐朝·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10.《九日蓝田崔氏庄》唐朝·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略论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杜甫选诗高中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共选取了杜甫的七首律诗,它们分别是《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蜀相》、《登岳阳楼》、《旅夜书怀》、《阁夜》。
其中,前三首出现在必修三教材中,后四首出现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
它们或要学生背诵理解,或需学生自主赏析,要求略有差别。
本文试将这七首诗作整体把握,寻求它们的一些共同点,希望见微知著,帮助学生理解与感悟杜甫的诗歌。
一、创作时期均为杜甫后期作品 见下表: 杜甫卒于公元770年,除《蜀相》一诗是杜甫初至成都,定居浣花草堂时所作,其余六首诗均为杜甫在生命的最后漂泊岁月中所作,是他生命最后衷肠的倾诉。
二、情感基调大体一致 杜甫越是晚年的诗作,“沉郁顿挫”的个人风格体现的越是淋漓尽致。
这时期的情感,对比他少年壮游时期的远大抱负、雄心壮志已不可同日而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干云也已渐行渐远。
诗人在颠沛流离中更多流露出的是凄苦、悲催、哀愁等情感,尽管这种情感的抒发往往是迂回深沉而非宣泄式的哀嚎。
杜甫之所以给学生大体留下一个“苦涩”“哀愁”的模糊印象,多半与其最后时期诗作的这种情感不无关系。
三、虽抒沉郁之情常写壮阔之景 这七首诗情感的抒发多是沉郁的,悲切的,但老杜在写景之时却并没有选取细小的、狭窄的、婉约的乃至凄凉的种种意象,相反,他选取了一些宏大的、开阔的、近似豪放的意象,进而构成气象雄浑、天高地阔般的整体意境。
见下表: 杜甫之所以能将这种沉郁之情与壮阔之景天衣无缝且以一种一贯风格的姿态出现,或许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主观上:诗人个人文学功力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2.创作上:“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这些壮景根本上还是为了更好的抒发情感,表达主题。
如《登岳阳楼》诗中,若没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诗人的渺小、无助就得不到充分体现,感染力也将被削弱。
(十三)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唐] 杜甫(诗圣)收录:1171首「大李杜」之一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词全集(1171首)481、《佐还山后寄三首》山晚浮云合,归时恐路迷。
涧寒人欲到,村黑鸟应栖。
野客茅茨小,田家树木低。
旧谙疏懒叔,须汝故相携。
白露...482、《寓目》一县葡萄熟,秋山苜蓿多。
关云常带雨,塞水不成河。
羌女轻烽燧,胡儿制骆驼。
自伤迟暮眼,丧乱饱经过。
483、《上兜率寺》兜率知名寺,真如会法堂。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庾信哀虽久,何颙好不忘。
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484、《寒峡》行迈日悄悄,山谷势多端。
云门转绝岸,积阻霾天寒。
寒硖不可度,我实衣裳单。
况当仲冬交,溯沿增波澜。
野人...485、《白沙渡》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486、《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寒城朝烟澹,山谷落叶赤。
阴风千里来,吹汝江上宅。
鹍鸡号枉渚,日色傍阡陌。
0053「杜甫」诗词全集(1170)首)「杜甫」诗词全集(1170)首)1041《入乔口(长沙北界)》漠漠旧京远,迟迟归路赊。
残年傍水国,落日对春华。
树蜜早蜂乱,江泥轻燕斜。
贾生骨已朽,凄恻近长沙。
1042《船下夔州郭宿,雨湿不得上岸,别王十二判官》依沙宿舸船,石濑月娟娟。
风起春灯乱,江鸣夜雨悬。
晨钟云外湿,胜地石堂烟。
柔橹轻鸥外,含凄觉汝贤。
1043《铜官渚守风(渚在宁乡县)》不夜楚帆落,避风湘渚间。
水耕先浸草,春火更烧山。
早泊云物晦,逆行波浪悭。
飞来双白鹤,过去杳难攀。
1044《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沉沉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收起1045《双枫浦(在浏阳县)》辍棹青枫浦,双枫旧已摧。
自惊衰谢力,不道栋梁材。
浪足浮纱帽,皮须截锦苔。
江边地有主,暂借上天回。
1046《宿江边阁(即后西阁)》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1047《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客子庖厨薄,江楼枕席清。
衰年病只瘦,长夏想为情。
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
溜匙兼暖腹,谁欲致杯罂。
1048《去秋行》去秋涪江木落时,臂枪走马谁家儿。
到今不知白骨处,部曲有去皆无归。
遂州城中汉节在,遂州城外巴人稀。
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
收起1049《西阁口号(呈元二十一)》山木抱云稠,寒江绕上头。
雪崖才变石,风幔不依楼。
社稷堪流涕,安危在运筹。
看君话王室,感动几销忧。
1050《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迢)》炎海韶州牧,风流汉署郎。
分符先令望,同舍有辉光。
白首多年疾,秋天昨夜凉。
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1051《西阁雨望》楼雨沾云幔,山寒著水城。
径添沙面出,湍减石棱生。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0761、《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仙醴...762、《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
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763、《滟滪堆》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764、《忆昔行》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麽。
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
秋山...765、《送杨六判官使西蕃》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
帝京氛祲满,人世别离难。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敕书怜赞普,兵甲望长安。
宣命...766、《江月》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767、《中夜》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768、《秋清》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
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
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769、《秋峡》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
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
衣裳垂素发,门巷落丹枫。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770、《十七夜对月》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771、《向夕》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
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
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772、《又示两儿》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
浮生看物变,为恨与年深。
长葛书难得,江州涕不禁。
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773、《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774、《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十四)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唐] 杜甫(诗圣)收录:1171首「大李杜」之一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杜甫」诗词全集(1171首)521、《夜闻觱篥》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522、《解忧》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
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
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
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
百虑...523、《巴西闻收宫阙,送班司马入京》闻道收宗庙,鸣銮自陕归。
倾都看黄屋,正殿引朱衣。
剑外春天远,巴西敕使稀。
念君经世乱,匹马向王畿。
群盗...524、《收京三首》仙仗离丹极,妖星照玉除。
须为下殿走,不可好楼居。
暂屈汾阳驾,聊飞燕将书。
依然七庙略,更与万方初。
生意...525、《重经昭陵》草昧英雄起,讴歌历数归。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
翼亮贞文德,丕承戢武威。
圣图天广大,宗祀日光辉。
陵寝...526、《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杜甫」诗词全集(1171首)新窗口打开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3、《绝句》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
风起春城暮,高楼鼓角悲。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5、《望岳》南岳配朱鸟,秩礼自百王。
欻吸领地灵,鸿洞半炎方。
邦家用祀典,在德非馨香。
巡守何寂寥,有虞今则亡。
洎吾...6、《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望岳》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如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8、《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10、《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1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13、《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14、《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杜甫全部诗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的诗有:1. 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 赏析- 意境雄浑壮阔:首联描绘了一幅疾风呼啸、高猿哀啼、水清沙白、鸟儿盘旋的画面,动静结合。
颔联中“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从空间和时间的维度营造出雄浑壮阔又萧瑟凄凉的意境。
- 情感深沉悲苦:诗人万里漂泊,年老多病,独自登高。
颈联中“万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上把诗人的悲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中“艰难苦恨”包含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悲叹,也有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
1. 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 赏析- 情景交融:首联以“玉露凋伤”点明时节,“枫树林”“气萧森”描绘出夔州秋景的萧瑟阴森。
颔联中江间的波浪汹涌与塞上的风云阴沉相呼应,既写自然景象,又暗示国家局势动荡不安。
- 思乡之情浓郁:颈联“丛菊两开”表明诗人已经在外漂泊两年,“孤舟一系故园心”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尾联通过“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秋景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浓郁的思乡和忧国之情。
1. 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 赏析- 借古讽今与同情昭君:首联描绘出昭君故乡的壮丽景色。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写出昭君远嫁匈奴,身死异域的悲惨命运。
颈联批判汉元帝只凭画图识别昭君美貌的昏庸,也表达了对昭君的同情。
尾联中“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琵琶曲传达出昭君的怨恨之情,诗人也借昭君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
1. 原文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高中语文背诵篇目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毛泽东诗三首(1)、《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3、《诗两首》(1)、《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2)、《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61001、《怀灞上游》怅望东陵道,平生灞上游。
春浓停野骑,夜宿敞云楼。
离别人谁在,经过老自休。
眼前今古意,江汉一归舟。
1002、《蕃剑》致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
如何有奇怪,每夜吐光芒。
虎气必腾踔,龙身宁久藏。
风尘苦未息,持汝奉明王。
1003、《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
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
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1004、《次空灵岸》沄沄逆素浪,落落展清眺。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空灵霞石峻,枫栝隐奔峭。
青春犹无私,白日亦偏照。
可使...1005、《江雨有怀郑典设》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乱波分披已打岸,弱云狼藉不禁风。
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谷口...1006、《寄韦有夏郎中》省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
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
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
犹闻...1007、《石龛》熊罴哮我东,虎豹号我西。
我后鬼长啸,我前狨又啼。
天寒昏无日,山远道路迷。
驱车石龛下,仲冬见虹霓。
伐竹...1008、《送覃二判官》先帝弓剑远,小臣馀此生。
蹉跎病江汉,不复谒承明。
饯尔白头日,永怀丹凤城。
迟迟恋屈宋,渺渺卧荆衡。
魂断...1009、《奉简高三十五使君》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亲。
天涯喜相见,披豁对吾真。
·1...1010、《到村》碧涧虽多雨,秋沙先少泥。
蛟龙引子过,荷芰逐花低。
老去参戎幕,归来散马蹄。
稻粱须就列,榛草即相迷。
蓄积...1011、《又作此奉卫王》西北楼成雄楚都,远开山岳散江湖。
二仪清浊还高下,三伏炎蒸定有无。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
白头...1012、《雨二首》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
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
殊俗状巢居,曾台俯风渚。
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伫。
挂帆...1013、《西阁二首》巫山小摇落,碧色见松林。
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古诗文背诵64篇(全文)【高中14篇】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1、《荀子·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陪李金吾花下饮(唐代-杜甫)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
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
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2、官定后戏赠(唐代-杜甫)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qū)走,率府且逍遥。
耽(dān)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biāo)。
3、端午日赐衣(唐代-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曲江对雨(唐代-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zhuó)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màn)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5、小至(唐代-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jiā)六琯(guǎn)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fù)掌中杯。
6、夏日叹(唐代-杜甫)夏日出东北,陵(líng)天经中街。
朱光彻厚地,郁(yù)蒸何由开。
上苍久无雷,无乃号令乖。
雨降不濡(rú)物,良田起黄埃。
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万人尚流冗,举目唯蒿(hāo)莱。
至今大河北,化作虎与豺。
浩荡想幽蓟(jì),王师安在哉。
对食不能餐,我心殊未谐。
眇然贞观初,难与数子偕。
7、遣兴(唐代-杜甫)骥(jì)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qú)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suì),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huī)满,山河战角悲。
傥(tǎng)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8、羌村(唐代-杜甫)峥(zhēng)嵘(róng)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zào),归客千里至。
妻孥(nú)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xū)欷(xī)。
夜阑(lán)更秉烛,相对如梦寐(mèi)。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七六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1)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⑷,官应⑸老病休。
飘飘⑹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765 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764 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
但不料,第二年严武忽然去世,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
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州、忠州时写下的。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
写照。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却仍然只能像沙鸥在天地间飘零。
“名岂文章著”是反语,也许在诗人的内心,自认为还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未能施展。
首两句写近景,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月夜的江面上。
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游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再反衬诗人的孤独,景中见情,景与情融。
诗的后四句笔势急转,直抒情怀。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前句说明其志向未酬,反而因文章而扬名,读来令人心沉;后句诗人以自嘲口吻诙谐地说出自己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岂”“应”是关键字眼,上下关联。
尾两句触景而情发,景以自况,运用形象的比喻收结全诗。
诗人以天地间一只形单影孤的沙鸥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
发诗兴,故曰《秋兴》。
公元759 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 ,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65 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伴同家族,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先是寓居夔州,在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
右的时间,后转徙于湘鄂之间。
公元770 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
这是
一篇随物兴感、即景寄怀之作。
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秋,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于公元766 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他的身世家国之情的。
杜
甫当时正“飘泊西
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
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像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 ,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
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想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他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
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公元768年(唐代宗大历三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而写了这首诗。
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
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
本诗描绘洞庭湖的气势,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身世,反映了他对亲人的怀念,对国事的忧思。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
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
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 ,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 ,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
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本文由Mr Zpx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