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 2技术交底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模板安全监理实施
- 格式:pdf
- 大小:155.58 KB
- 文档页数:2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新旧版本区别第一篇:《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新旧版本区别2014年《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新旧版本区别新规范GB/50319-2013(旧版GB50319-2000)发布日期:2013年5月13日,实施日期:2014年3月1日新规范增加了基本规定一章。
增加了相关服务一章。
调整了按阶段划分的章名。
删除了部分不协调或与新颁布标准不一致的内容。
增加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一、新规范的总则中,明确了工程监理的主要依据1、法律法规及建设工程相关标准;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3、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二、新规范的总则中,重新明确了工程监理的准则1、新规范的监理准则:公平、独立、诚信、科学;2、旧规范的监理准则:守法、诚信、公正、科学;(或公正、独立、自主)。
三、新规范对部分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1、总监的定义:由监理公司法人代表任命;必须是注册监理工程师;已取消工程实践经验年限要求的明确要求(原规范为3年)。
2、总监代表的定义:由总监授权;代表总监行使其部分权力和职责;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担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原为2年)及以上工程监理实践经验的监理人员(并非一定是注册监理工程师)。
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定义:由总监授权;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担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 年(原为1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监理人员(并非一定是注册监理工程师)。
4、监理员的定义: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并经过监理业务培训的监理人员(监理员不同于项目监理机构中的其他行政辅助人员)。
5、注意区分注册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概念:6、监理规划的定义: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原定义为“指导性文件)。
7、工程计量的定义: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约定,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合格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的核验(原定义为“已完成工程”)。
监理规范 签发权的监理工程师。
监理员经过监理业务培训具有同类工程相关专业知识从事具体监理工作的监理人员。
监理规划:在总监理工程师的主持下编制经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用来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监理实施细则:根据监理规划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编写并经总监理工程师批准针对工程项目中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监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
工地例会:由项目监理机构主持的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针对工程质量造价进度合同管理等事宜定期召开的由有关单位参加的会议。
工程变更: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按照合同约定的程序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
工程计量:根据设计文件及承包合同中关于工程量计算的规定项目,监理机构对承包单位申报的已完成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的核验、见证由监理人员现场监督某工序全过程完成情况的活动。
旁站:在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施工过程中由监理人员在现场进行的监督活动。
巡视:监理人员对正在施工的部位或工序在现场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活动。
平行检验:项目监理机构利用一定的检查或检测手段在承包单位自检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比例独立进行检查或检测的活动。
设备监造:监理单位依据委托监理合同和设备订货合同对设备制造过程进行的监督活动费用索赔根据承包合同的约定合同一方因另一方原因造成本方经济损失通过监理工程师向对方索取费用的活动 临时延期批准:当发生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工期的事件,总监理工程师所作出暂时延长合同工期的批准。
延期批准:当发生非承包单位原因造成的持续性影响工期事件,总监理工程师所作出的最终延长合同工期的批准。
3 项目监理机构及其设施 3.1 项目监理机构3.1.1 监理单位履行施工阶段的委托监理合同时,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项目监理机构,项目监理机构在完成委托监理合同约定的监理工作后可撤离施工现场。
3.1.2 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形式和规模应根据委托监理合同规定的服务内容、服务期限、工程类别、规模、技术复杂程度、工程环境等因素确定。
施工管理及技术要求交底抹灰工程工程名称交底日期施工单位交底部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说明:该交底为建设方在各分部、分项、关键工序施工前,根据以往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对质量控制点和关键工序结合《施工构造做法及措施》提出特别强调。
施工单位应根据本交底详细完善施工技术交底并交底到每个操作人员,最后将完善签字手续的施工技术交底交监理备案。
交底内容:1、质量标准及执行规程规范:(1)执行规程规范:《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建设方《施工构造做法及措施》。
(2)质量标准按高级抹灰要求:立面垂直度3mm,表面平整度3mm,阴阳角方正3 mm,无空鼓、无开裂。
(3)首先作好抹灰样板间,待建设方、监理、施工单位三方汇同检查合格后并实行样板会签后,方可大面积施工,以样板带路,检查标准按样板间执行;2、施工前准备工作:(1)一定数量的胶水管,2台手摇式喷雾器;(2)砂浆搅拌机2台;(3)铁桶2个;(4)搅拌砂浆用的斗车;(5)质量检测专用工具一套;(检测尺)3、操作要点及技术措施:(1)清理基层,剔打凸出墙面的砼疤子;采用C20微膨胀细石砼(UEA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补塞架子眼、线槽等;砼基层要剔掉对拉片或用发泡剂封堵对拉套管眼;(2)抹灰前24小时在墙面(砼面48小时)上喷水2~5遍,每遍喷水间隔时间不少于15分钟,喷水量以渗入砌体内深度8~10mm为宜;(3)在楼地面上距墙边10cm弹出抹灰控制线,以控制抹灰厚度;(不大于20mm )(4)在砖墙与砼等不同材质连接处挂300宽Φ1镀锌钢丝网(10*10)镀锌铁丝网,每边宽度150mm,(具体操作:砼面用电锤打眼,嵌木楔,1英寸铁钉戴口0.5mm×20mm×20mm白铁皮帽钉实,间距400mm;页岩砖墙采用1英寸铁钉戴口0.5mm×20mm×20mm白铁皮帽钉实,间距400mm;)(5)找灰饼,厚度控制在15mm,间距不大于2米;距离阴角不大于30cm。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与(GB/T50319-2000)的个别区别点与实际应用1.监理原则由原来的“守法、诚信、公正、科学”修订为“公平、独立、诚信、科学”。
2.总监理工程师职责中由原来的“主持编写监理规划”修订为“组织编制监理规划,专业监理工程师参与编制监理规划”。
3.修订后的监理规范要求总监理工程师要“组织审核分包单位资格,专业监理工程师参与审核分包单位资格”。
4.修订后的监理规范要求专业监理工程师填写监理日志,记录建设工程监理工作及建设工程实施情况,并说明不能将监理日志等同于监理人员的个人日记。
5.监理日志由总监理工程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指定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记录,监理日志不等同于监理日记。
监理日记是每个监理人员的工作日记。
6.总监代表的设立不一定一定是一名总监代表,可按专业设立总监代表,如一个建设工程监理合同中包含多个相对独立的施工合同,可按施工合同段设总监代表,如工程规模较大、低于比较分散,可按工程地域设总监代表。
7.总监理工程师调换的前提是征得建设单位的统一。
尽管调换专业监理工程师不必事先征得建设单位同意,但应在调换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8.撤离施工现场前,应由工程监理单位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并办理相关移交手续。
9.一个监理项目只编制一个监理规划,监理规划应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的工作目标,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内容、程序、方法和措施,具体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工程概况;(2)监理工作的范围、内容、目标;(3)监理工作依据;(4)监理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及进退场计划、监理人员岗位职责;(5)监理工作制度;(6)工程质量控制;(7)工程造价控制;(8)工程进度控制;(9)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理工作;(10)合同与信息管理;(11)组织协调;(12)监理工作设施。
10.监理细则的编制应依据下列资料(1)监理规划;(2)工程建设标准、工程设计文件;(3)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
安全监理细则(新版)一、专业工程特点:1、施工用电: 根据业主提供的总电源,在施工现场南侧人民东路旁变电房引入工地,采用集中管理,从配电房内支路接出,分别接入各工地配电房作为大型机械设备用电和其他施工用电。
现场施工用电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在围墙顶部、道路边架空布置。
当电源线经过主要路口时,在套管上回填黄砂,浇捣砼加固。
各工地上安装投光灯,供夜间施工照明。
2、脚手架:根据本工程结构及分布特点、建筑高度,从保证施工安装角度和文明施工的角度考虑,脚手架系统采用双排钢管脚手架,脚手架每层与框架柱、梁内预埋连接点扎牢,从第二步架外采用竹挡板和密目安全网封闭围护。
3、模板: 结构施工阶段将主要采用建筑多层板配置模板,平台支撑均用Φ48钢管排架支撑。
4、主要施工机械布置:根据现场特征,3#、4#房间设立一台塔吊,6#、8#房北侧边各设立一台塔吊,12#、13#房间设立一台塔吊。
二、安全监理的依据:ﻫ1、国家、地方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ﻫ2、国家、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及规范性文件;3、政府批准的建设工程文件及设计文件;ﻫ4、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和其他建设工程合同等;三、监理工作流程:审查施工方案 —→组织定期检查(设备、设施、人员、资料)—→ 发现隐患,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发现情况严重隐患,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及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拒不停工,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四、项目监理机构的人员岗位安全职责ﻫ1、总监理工程师职责:ﻫ (1)审查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提出审查意见;(2)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3)审查专项施工方案;(4)参与工程安全事故的调查;ﻫ(5)组织编写并签发安全监理工作阶段报告,专题报告和项目安全监理工作总结; (6)组织监理人员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安全检查; (7)核查承包单位的施工机械、安全设施的验收手续;ﻫ (8)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ﻫ(9)发现存在情况严重的安全事故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停施工;并及 时报告建设单位。
2014年《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新旧版本区别新规范GB/50319-2013(旧版GB50319-2000)发布日期:2013年5月13日,实施日期:2014年3月1日新规范增加了基本规定一章。
增加了相关服务一章。
调整了按阶段划分的章名。
删除了部分不协调或与新颁布标准不一致的内容。
增加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
一、新规范的总则中,明确了工程监理的主要依据1、法律法规及建设工程相关标准;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文件;3、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及其他合同文件。
二、新规范的总则中,重新明确了工程监理的准则1、新规范的监理准则:公平、独立、诚信、科学;2、旧规范的监理准则:守法、诚信、公正、科学;(或公正、独立、自主)。
三、新规范对部分术语进行了重新定义1、总监的定义:由监理公司法人代表任命;必须是注册监理工程师;已取消工程实践经验年限要求的明确要求(原规范为3年)。
2、总监代表的定义:由总监授权;代表总监行使其部分权力和职责;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担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3年(原为2年)及以上工程监理实践经验的监理人员(并非一定是注册监理工程师)。
3、专业监理工程师的定义:由总监授权;具有工程类注册执业资格(如: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师、注册建筑师等)担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2 年(原为1年)及以上工程实践经验的监理人员(并非一定是注册监理工程师)。
4、监理员的定义:从事具体监理工作,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并经过监理业务培训的监理人员(监理员不同于项目监理机构中的其他行政辅助人员)。
5、注意区分注册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的概念:6、监理规划的定义:指导项目监理机构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原定义为“指导性文件)。
7、工程计量的定义: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约定,项目监理机构对施工单位申报的合格工程的工程量进行的核验(原定义为“已完成工程”)。
建筑新规范旧规范标准最新建筑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和标准的不断更新与完善。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建筑规范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建筑的安全、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建筑新规范与旧规范标准的对比分析:开头: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质量要求的提高,建筑规范的更新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规范的出台旨在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节能性和环保性,同时也为建筑行业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新旧规范对比:1. 安全性:新规范在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以确保建筑物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的安全性。
2. 耐久性:新规范强调了建筑物的耐久性,要求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3. 节能性:新规范对建筑物的节能性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鼓励采用节能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物的能耗。
4. 环保性:新规范增加了对建筑材料环保性能的要求,限制了有害物质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5. 智能化:新规范引入了智能建筑的概念,鼓励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建筑物的管理和使用效率。
6. 抗震性:新规范对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地震风险。
新规范的特点:1. 综合性:新规范综合考虑了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美观性,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2. 前瞻性:新规范在制定时考虑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为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预留了空间。
3. 可操作性:新规范在内容上更加具体和明确,便于建筑从业人员理解和执行。
4. 国际性:新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考了国际先进的建筑标准和规范,提高了我国建筑规范的国际竞争力。
结尾:新规范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确保建筑的安全和质量,还能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和适应新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施工组织设计与方案编审制度
1、工程开工前,各工程项目部必须编写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工程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情况编写,内容要全面具体,并根据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编写针对性较强的安全技术措施。
ﻫ2、工程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如打桩、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支拆模板、起重吊装、脚手架、临时施工用电、塔吊、物料提升机、外用电梯等均要编制专项的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3、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有针对性,根据工程实际编写,能有准备的指导施工。
4、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安全科审查批准,签名盖章后方可实施。
ﻫ5、工地现场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严格督促落实安全措施。
施工过程中更改方案的,必须经原审批人员同意并形成书面方案。
<<新规范与旧规范的不同>>
1剪力墙柱的构造要求
1.1柱截面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的加强
新规范
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1.00.80.70.6角柱、框支柱1.21.00.90.8旧规范
类别抗震等级一二三四中柱和边柱0.80.70.60.5角柱、框支柱1.00.90.80.7
1.2柱箍筋加密区箍筋间距和直径的要求ﻫ·
引入“柱根”概念,三、四级抗震底层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100mm,四级ﻫ抗震底层柱箍筋最小直径8 mm。
·
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ﻫ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 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
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ﻫ于8mm。
ﻫ·
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ﻫ1.3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1.4柱箍筋加密范围的变化ﻫ·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
ﻫ· 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取全高。
ﻫ·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5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体积配箍明显增加ﻫ应符合下列要求:
ρν≥λνfc/fyν
式中ρν
柱配筋加密区的体积配箍率,一级不应小于0.8%,二级不应小于0.6%,三、四级不应小于0.4%;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箍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强度等级低于C35时应按C35计算;
fyν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过360N/mm2时,应取360N/mm2计算;ﻫλν
最小配箍率特征值,宜按下表采用。
抗震
等级箍筋形式柱轴压比≤0.30.40.50.60.70.80.91.01.05一普通箍、复合箍0.100.110.130.15 0.170.200.23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80.090.110.130.150.180.21二普通箍、复合箍0.080.090.110.130.150.170.190.220.24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 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三普通箍、复合箍0.060.070.090.110.130.150.170.200.22螺旋箍、复合或连续复合矩形螺旋箍0.050.060.070.090.110.130.150.180.2 01.6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ﻫ2.1设计地震分组ﻫ将原规范的设计近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有更详细的规定。
ﻫ建筑结构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场地类别、设计地震分组和结构自振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
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应按表1采用;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2采用,计算8、9度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
ﻫ表1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地震影响6度7度8度9度多遇地震0.040.08(0.12)0.16(0.24)0.32罕遇地震--
0.50(0.72)0.90(1.20)1.40表2 特征周期值
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一二三四第一组0.250.350.450.65第二组0.300.400.550.75第三
组0.350.450.650.902.2反应谱的范围增加ﻫ反应谱的范围由3秒延伸到6秒,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ﻫ3.1取消混凝土的弯曲抗压强度fcm,以α1fc代替,α1当混凝土等级不超过C50时为1.0,C80时为0.94,其间按线性插值,fcm>α1fc,计算配筋将增大。
ﻫ3.2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由C60增加到C80ﻫ3.3新三级钢HPB235、HRB335、HRB400(RRB400),HRB400为非预应力主导钢筋。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4.1四类地面粗糙度
进行风荷载的计算时,第四类地面粗糙度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4.2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不满足下列要求将在总信息增大地震力调整系数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应符合:
VEKi≥λ∑Gjﻫ式中ﻫVEKi——
第i层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标准值。
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按本规程5.1.14条的规定乘以1.15的增大系数;
λ——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最小值;ﻫGj——第j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ﻫn——
结构计算总层数。
ﻫ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ﻫ类别7度8度9度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结构0.016(0.024)0.032(0.048)0.064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结构0.012(0.018)0.024(0.032)0.0 40
4.3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恒载分项系数的增大ﻫ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恒载分项系数当其效应对结构不利时89规范为1.2,现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为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为1.35,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内力一般比以前增大了。
4.4计算地震剪力放大
当高层建筑结构某楼层抗侧刚度小于其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或结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承载力小于其上一层的80%时,该楼层的计算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4.5考虑重力二阶效应及结构稳定
在水平力作用下,带有剪力墙或筒体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形态为弯剪型,框架结构的变形形态为剪切型。
计算分析表明,如果结构刚度和重力荷载比满足一定的要求,重力二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但重力荷载在水平作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重力P-
△效应)有时比较严重。
对混凝土结构,随着结构刚度的降低,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呈非线性增长,直至引起结构的整体失稳。
4.6增加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的放大
抗震设计时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柱底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采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与1.15的乘积,89规范只对一、二级放大。
4.7剪力和配筋公式有所变化ﻫ4.8抗震时各级内力调整系数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