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与性质一有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综合考点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11
试卷第1页,共4页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一有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综合考点训练
一、单选题
1.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成离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A.两原子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
B.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能级都充满电子,而3d能级上没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63s3p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63s3p的离子
2.“21世纪是钛的世纪”,钛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金属,在能源、航天、医疗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已知钛原子序数为22,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其次外层电子数为
A.2 B.8 C.10 D.18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n2
B.同一主族中,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都相差8
C.位于第四周期第IVA族的元素为金属元素
D.门捷列夫在1869年提出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4.一般情况下,前者无法决定后者的是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电离度的大小
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稳定性的高低
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高低——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5.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每个电子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8个电子
B.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
C.电子不停地做高速运动
D.离原子核近的电子能量低,离原子核远的电子能量高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微粒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结构,则该微粒一定氩原子
B.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微粒只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
C.F-、Na+、A13+是与Ne原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试卷第2页,共4页 D.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则该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
B.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越小越容易失去电子
C.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它的沸点一定越高
D.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已知:34Se (硒)与S为同族元素。下列化学用语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数为79的Se原子表示为:7934Se
B.2Se的结构示意图为
C.2HSe的结构式为,含有非极性键
D.22SeCl的电子式为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的微粒,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10.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外有3个电子层 B.最外层电子数为2
C.核外电子数为7 D.质子数为7
11.某原子的第x电子层,当它属于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第(x-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相同;当它属于次外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比第(x-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A.K层 B.L层 C.M层 D.N层
12.实验室用36KFeCN检验2Fe的离子方程式为3-2++66Fe+K+FeCN=KFeFeCN。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36KFeCN中铁离子的配位数为3 试卷第3页,共4页 B.1mol36FeCN含12mol键
C.形成配位键时,CN中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
D.2Fe再失去1个电子比2Mn更难
二、填空题
13.画出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与氖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2价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层电子数为第1层、第3层电子数之和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A、B两元素。A元素的M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相等;B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等于其L层电子数的一半。则A为_______,B为_______。
15.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会释放氡22286Rn,对人体造成伤害。
(1)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___,中子数是___________。
(2)请将R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补全___________。
(3)请根据Rn的原子结构预测氡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A.非常活泼,容易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B.比较活泼,能与钠等金属反应
C.不太活泼,与氮气性质相似
D.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4)研究发现,镭能蜕变为22286Rn,故将22286Rn称为镭射气;钍能蜕变为22086Rn,故将22086Rn称为钍射气;锕能蜕变为21986Rn,21986Rn故将称为锕射气。22286Rn、22086Rn、21986Rn___________。
A.属于同种元素B.互为同位素C.属于同种核素D.属于同种原子
判断依据:___________决定元素种类,___________决定核素种类。
16.有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A、B、C、D、E五种元素,A是短周期中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非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既不易失去也不易得到电子,其基态原子中每种能级电子数相同;C元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nnpn+1;D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3:1;试卷第4页,共4页 E是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元素,其合金用途最广,用量最大。
(1)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E元素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
(2)A分别与B、C、D能形成电子数为10的化合物,它们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写分子式)。
(3)B与D形成的非极性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
(4)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5)C的单质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_。
(6)已知在25℃、101kPa下:ABC(aq)+A2D(l)=BC-(aq)+A3D+(aq) ΔH=+45.6kJ·mol-1
A3D+(aq)+DA-(aq)=2A2D(l)ΔH=-57.3kJ·mol-1
则在25℃、101kPa的稀溶液中,ABC与DA-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以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
17.铁、铜、铬、镍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社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
(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基态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2)锂—磷酸氧铜电池正极的的活性物质是Cu4O(PO4)2,PO43-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_____,P、S元素第一电离能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
(3)镍可与CO形成配合物Ni(CO)n,CO分子与N2互为等电子体,则中CO分子σ键与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_;该配合物的熔点是170℃,则Ni(CO)n 属于 _______晶体。
(4)在铬的催化作用下,乙醇可被空气氧化为乙醛(CH3CHO),乙醛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______,乙醇极易溶于水,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立方NiO晶体结构类似于NaCl,则Ni2+的配位数为________,其晶胞边长为a cm,列式表示NiO晶体的密度为____g/cm3(不必计算出结果,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
18.回答下列问题:
(1)无机化合物甲、乙分别由三种元素组成。组成甲、乙化合物的元素原子的特征排布都可表示如下:asa、bsbbpb、csccp2c甲是一种溶解度较小的盐类化合物。由此可知甲、乙的化学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周期表对角线规则,金属铍与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相似,又已知氯化铝的熔、沸点较低,易升化。氢氧化铍与氢氧化镁可用___________鉴别,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已知砷(As)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 4s24p3,砷酸钠在酸性条件下能把碘化钾氧化为单质碘,同时生成亚砷酸钠(Na3AsO3)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第5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两原子的核外全部都是s电子,原子具有1s能级或具有1s、2s能级,不处于同一周期,如氢原子与锂原子,故A错误;
B.3p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其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2,3p亚层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其外围电子排布为3s23p1或3s23p5,二者都处于处于同周期,故B正确;
C.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轨道都充满电子,而d轨道上没有电子,符合条件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有1s22s22p63s23p6为氩原子,1s22s22p63s23p64s1为钾原子,1s22s22p63s23p64s2为钙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周期,故C错误;
D.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6的原子为氩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3s23p6的离子可能是阴离子也可能是阳离子如S2−、K+等,不一定在同一个周期,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C
【详解】总共22个电子,K层2个、L层8个、N层2个,则M层2228210。
故选C。
3.C
【详解】A.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故A错误;
B.同一主族中,第三周期和第四周期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第IA族、第IIA族相差8,第IIIA族、第IVA族、第VA族、第VIA族、第VIIA族相差18,故B错误;
C.第四周期第IVA族的元素为锗,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
D.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后人逐渐修正成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的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故D错误;
答案选C。
4.C
【详解】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决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核外电子有几个电子层和最外层电子数目得出在周期表的位置,故A不符合题意;
B.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决定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电离度的大小,弱电解质越强,则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电离度越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分子的熔沸点,分子稳定性的高低与键能有关,故C符合题意;
D.物质内部储存的能量高低决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A
【详解】A.第一个电子层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可容纳2个电子,如氦原子,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