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方法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1
蒙药额力根—13味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蒙药额力根—13味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据称具有调节肝功能、改善腹水症状的作用。
本研究旨在评估蒙药额力根—13味丸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所有肝硬化腹水患者接受标准治疗,同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蒙药额力根—13味丸治疗)和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腹水量和治疗后的生存状况等指标,分析蒙药额力根—13味丸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中的疗效。
结论:蒙药额力根—13味丸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腹水量,改善肝功能指标,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进一步的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验证和确认这些结果。
关键词:蒙药额力根—13味丸;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肝功能引言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衰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和病死率较高。
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蒙药额力根—13味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据称具有调节肝功能、改善腹水症状的作用。
然而,对与蒙药额力根—13味丸在治疗肝硬化腹水方面的临床疗效,尚缺乏大规模的研究和系统的评价。
因此,研究蒙药额力根—13味丸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研究纳入的患者均来自某医院肝病科,在2019年至2022年期间收集。
符合以下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范围: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确诊为肝硬化腹水,无其他严重肝脏疾病如肝癌、严重肝功能衰竭等。
排除标准包括妊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腹腔感染等。
参与研究的患者在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二)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连续收集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经过严格的筛选,最终纳入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患者接受蒙药额力根—13味丸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
肝腹水治疗最佳方法肝腹水是指肝脏疾病导致腹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
它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的。
治疗肝腹水的最佳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治疗肝腹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利尿剂如噻嗪类、螺内酯等可以促进尿液排出,减轻腹水的积聚。
抗生素可以预防和治疗腹腔内感染,防止腹水感染加重。
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体系的药物有助于减轻肝功能损害导致的水钠潴留。
2. 导尿排液:对于患有严重腹水的患者,如腹水快速积聚或连续无法排尿,可以考虑进行导尿排液。
这可以缓解腹腔内压力,减轻腹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3. 腹水穿刺:腹水穿刺是治疗肝腹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医生使用针筒穿刺腹腔,将积聚的液体抽出,可以迅速减轻腹部不适和改善肝功能。
必要时,可以将穿刺的液体进行分析,以确定病因,并指导后续治疗。
4. 腹腔内自动引流系统:对于反复积聚大量腹水的患者,可以考虑将自动引流系统植入腹腔内。
该系统可以持续引流腹水,减轻症状,并保持腹腔内压力的平衡。
5. 温和的饮食和饮水管理:对于患有肝腹水的患者来说,温和的饮食和饮水管理非常重要。
应避免过多的盐和液体摄入,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
戒酒也是治疗肝腹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6. 肝移植:对于肝功能严重损害且以上方法无效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治疗肝腹水的最佳方法。
肝移植可以彻底解决肝腹水,并提供一个健康的肝脏。
总之,治疗肝腹水的最佳方法是综合应用药物治疗、导尿排液、腹水穿刺、腹腔内自动引流系统等方法,结合温和的饮食和饮水管理。
对于适合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是最好的治疗选择。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法。
肝腹水治疗最佳方法肝腹水是指肝脏疾病导致的腹腔内积聚过多液体。
它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病症,属于肝硬化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死亡。
因此,对于肝腹水的治疗,选择最佳方法非常重要。
肝腹水的治疗旨在减轻症状、控制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以下是肝腹水的治疗最佳方法:1. 限制钠摄入:限制钠盐的摄入可以减少体液潴留和腹水的积聚。
建议限制钠的摄入量在每天2-4克之间,同时避免食用增加钠盐摄入的食品,如罐头食品、咸菜等。
2. 利尿药物:利尿药物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从而减少体液潴留和腹水的积聚。
常用的利尿药物包括噻嗪类药物和襻利尿药物,临床上根据病情会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3. 腹水减少:对于严重的腹水积聚,可以考虑进行腹水穿刺或腹腔引流。
腹水穿刺是将一根细针插入腹腔内,将腹水抽出,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腹胀的症状。
而腹腔引流则是将导管插入腹腔内,通过引流系统将腹水排出。
4. 肝病治疗:肝腹水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针对肝疾病的本身进行治疗。
对于造成肝腹水的肝硬化,需要积极治疗肝病,阻止疾病的进展。
一些常见的肝病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疗、肝移植等。
5. 营养支持:对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应给予综合的营养支持治疗,包括改善饮食,补充适当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此外,对于长期限制钠摄入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体内电解质水平的均衡。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治疗方法也值得注意:1. 体位引流:肝腹水患者可以采取卧床休息时,将床头抬高15-30度的头侧卧位,利于腹水集中于较低的胸腔腔内,减少胸腔积水和呼吸困难。
2. 引流调控:利用引流系统对腹水进行定期排出,并根据积聚腹水的量和浑浊程度来决定引流的频率和流量。
3. 肝血管活化剂:肝腹水患者可选用经批准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肝血管活化剂,有助于改善肝功能,减少腹水积聚。
总之,肝腹水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因,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关键,患者还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自我管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最佳方案之一,它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门静脉的压力,改善肝肠循环,让患者达到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肝硬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导致的弥漫性肝纤维化和再生结节形成,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
代偿期肝硬化可多年无症状,直至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失代偿事件出现。
肝硬化患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则 5 年生存率低于 20%。
顽固性腹水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后,约 50%患者将在 10年内出现腹水。
在因腹水住院的肝硬化病人中,1年病死率增至 15%,5年病死率接近 50%。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KA)是指腹水量较大,持续3个月以上,对常规利尿方法失去反应,对水钠均不能耐受,血钠<1300mmol/L,尿钠<10mmol/L,尿钠/尿钾<1,自由水清除率<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血流量均低于正常。
这种腹水患者具有明显的循环功能降低,尽管内脏血管床显著淤血,但心排血量、有效血容量及肾血流量均减少,如继续使用速尿等强利尿剂,非但利尿效果不佳,而且往往使肾血浆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更为减少,可导致肝肾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顽固性腹水的治疗1 指南推荐2013 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肝硬化腹水指南建议将腹水分为三线治疗:1.病因治疗、限钠(每日钠摄入量≤2000 mg)、利尿(螺内酯:呋塞米=100mg:40mg)依然是门脉高压腹水病人的一线常规治疗方案; 2.对常规限钠和利尿治疗仍无效的患者,可考虑系列治疗性腹腔穿刺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和肝移植术,此为二线治疗方案; 3.对于二线治疗不适合、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可采取腹腔静脉分流术以缓解症状,此为三线治疗方案。
2 腹腔穿刺引流临床上对出现了利尿剂不敏感的顽固性腹水,只能采用第二、三线治疗方案。
其中腹腔穿刺引流术是姑息性的治疗手段,且伴随有白蛋白的严重流失,如果白蛋白补充不及时或者营养状态比较差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
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研究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29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臌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肝腹水消退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腹水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后加用消臌汤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标签:肝硬化腹水;西医;消臌汤;临床治疗腹水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低蛋白血症、门静脉压力过高、腹腔感染、内分泌失调、肾衰等均属于其病因。
肝硬化腹水治疗以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处理[1],但对于顽固性或晚期患者则效果不佳,而国内研究显示予以中药治疗有良好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58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
入选患者经B超确诊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癌性腹水、结核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
随机均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25-70岁,均值52.6±8.7岁;病程4个月-8年,均值2.6±1.2年。
研究组:男21例、女8例;年龄27-72岁,均值52.2±8.9岁;病程3个月-7年,均值2.4±1.3年。
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等处理,之后予以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治疗,以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利尿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速尿)及白蛋白等治疗。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臌汤治疗,消臌汤为本院自制中药汤剂,组成包括西洋参、栀子各6g,五味子、茵陈、厚朴、通草、桃仁、鸡内金各10g,大腹皮、赤芍、垂盆草、田基黄、麦冬、白术各15g,生大黄、泽泻各20g,生黄芪、猪苓、玉米须、冬瓜皮各30g,以及茯苓皮120g。
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一、本文概述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治疗方案,以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肝硬化腹水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参考。
肝硬化腹水是由于肝脏疾病导致的肝功能减退,进而引起门静脉高压和血浆渗透压降低,最终导致腹腔内液体潴留。
其并发症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这些并发症的存在不仅加重了患者的病情,也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因此,本文的编写旨在整合现有的临床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实用、规范的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
希望通过本文的指导,能够使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地诊断肝硬化腹水及其并发症,更加有效地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二、肝硬化腹水的诊断肝硬化腹水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有慢性肝病病史,特别是肝炎、酒精性肝病或血吸虫病等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肝硬化的可能。
当患者出现腹胀、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等体征时,应考虑腹水的存在。
在诊断过程中,腹部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确定腹水的存在,还可以评估腹水的量和分布,以及肝脏的形态和结构。
腹水分析也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以了解腹水的性质,如是否为漏出液或渗出液,以及是否存在感染或肿瘤等。
当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明确后,还需要进一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凝血功能、肾功能等,以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还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水的疾病,如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等。
肝硬化腹水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水的疾病,以便为患者提供准确、有效的治疗。
三、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饮食调整:患者应采取低盐饮食,控制每日钠的摄入量,并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美国肝病学会关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要点出处:作者:中华消化内镜网,中华内镜,消化内镜杂志在美国,肝硬化是导致死亡的第十大病因。
在所有的腹水患者中,约有85%为肝硬化所致。
腹水是肝硬化三大主要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一种。
大约有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之内会发生腹水,而腹水的发生是肝脏疾病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有腹水者病死率明显升高。
通过腹腔穿刺对腹水液进行分析检查是诊断腹水病因的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
SAAG[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g/dl)]=血清白蛋白(g/dl)-腹水白蛋白(g/dl),是鉴别门脉高压性腹水与非门脉高压性腹水的最有效的化验检查,其准确率高达97%。
SAAG大于或等于1.1g/dl,则为门脉高压性腹水; 反之,为非门脉高压性腹水。
如果患者存在门脉高压,同时还有其他导致腹水的原因,其SAAG仍大于或等于1.1g/dl。
对怀疑有腹水感染的患者,需行腹水培养、腹水革兰染色等相关检查。
行腹水培养时应在患者床旁抽取腹水液,立即注入血培养瓶进行培养,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腹水培养的阳性率。
以下介绍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关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的主要内容[本文中的黑体字为推荐意见,意见前的数字为序号,后面括号中的内容为证据分级,摘译自Hepatology,2 004, 9(3) :841-856。
]:腹腔穿刺的指征:1. 有临床明显的新出现腹水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该接受腹腔穿刺术并留取腹水液。
(Ⅱ-3级)。
2. 因为出血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不推荐在腹穿之前预防性应用新鲜冰冻血浆或血小板。
(Ⅲ级)。
腹水化验检查:3. 初步的腹水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腹水细胞计数和分类、腹水总蛋白和SAAG。
(Ⅱ-2级)。
4. 如果怀疑腹水有感染,应在床旁用血培养瓶进行腹水培养。
(Ⅱ-2级)。
5. 为证实所怀疑的可能疾病,可进行其他检查。
(Ⅲ级)。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效的治疗依赖于针对腹水病因的治疗。
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是所有导致门脉高压的肝疾病中最易逆转的。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篇一: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的疾病,每年都有大量患者因肝硬化而死亡。
肝硬化早期肝功能代偿能力较强,患者症状多不明显。
但是到了晚期,肝功能失去失代偿能力,会出现一系列比较严重的症状,如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
腹水的出现标志着肝硬化已经发展至晚期,此时肝功能已经失去代偿能力了。
虽然腹水的出现反映患者的病情较重,但多数患者经过治疗腹水是可以消退的。
1、一般治疗肝硬化腹水应卧床休息,其对心、肝、肾功能的恢复都极为重要,有利于腹水的消退。
肝硬化腹水患者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血流量,降低肝代谢负荷,促进腹水经隔膜的淋巴间隙重吸收;可使肾血流量增加,改善肾灌注,消除水钠潴留。
2、营养治疗应合理营养,足够的热卡对腹水的恢复是必要的,但补给的营养应因病而异,才可起到治疗效果,否则会适得其反。
如低蛋白血症时适量补充白蛋白、血浆,这样可使部分患者腹水消退;而对于严重肾功能和肝功能衰竭者,蛋白质则应有所限制,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对于肝性腹水,应有足够热卡,以补充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每天1~1.2g/kg为宜;肝性脑病时蛋白应限制在每日0.5g/kg左右,以免诱发肝昏迷;应补充适量脂肪,以减少分解代谢,肝硬化患者应提倡两餐之间再进食为宜。
3、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技术治疗肝硬化在临床上的通常做法是通过自体骨髓提取出具有发育成器官或组织的组织干细胞,经分离、纯化、扩增、培养后输到患者的病肝区。
这些输入到病肝部位的干细胞就像植入的种子,在肝脏微环境的诱导下逐渐分化。
这些新分化后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异性表形及干细胞的形态,也具有干细胞的功能。
此时,干细胞就可参与肝脏结构的修复与重构,改善肝功能,并向肝脏的病变部位迁移,达到治疗肝硬化的目的。
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与肝源受限、费用昂贵、排异反应强烈的传统肝移植治疗方法相比,不存在免疫排斥伦理问题,而且疗效显著、痛苦小、副作用小,费用低、手术操作过程相对简单、被誉为“肝硬化治疗第二终极途径”,为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82
256
·经验交流·
肝硬化腹水临床的治疗方法分析
王娟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医院 感染科,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治疗方法。
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高于对照组的75.00%(15/20),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2.221
0 引言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来看,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进行性疾病,也是引起腹水的主要疾病之一;腹水的发生多意味着肝硬化已发展至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比较大,还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乃至生命安全造成直接性的威胁;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看,常规的西医治疗并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与西医治疗结果比较的方式分析其作用于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整体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肝硬化腹水的诊断标准[1],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胀、下肢浮肿等表现;随机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20)包括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平均年龄(36.1±
2.2)岁;对照组(n=20)包括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平均年龄(34.4±1.5)岁;一般资料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符合分组研究的基本要求。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治疗,方法为: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求并监督患者注意卧床静养,日常饮食则以蛋白质和热量丰富的食物为主,并注意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根据患者的病因,予以相应的西医治疗:对于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引发腹水的患者,选取适量的替比夫定、拉米夫定治疗;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则采用病毒唑口服;患者若有低白蛋白血症,可适当的输入新鲜冰冻血浆,程度严重的患者可输注200ml,1次/d;此外,患者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腹腔感染的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抗生素治疗;观察组,本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0.5g/粒,国药准字Z19991011),主要成分包括:连翘、板蓝根、冬虫夏草、紫河车、黄芪、党参、三七、当归、赤芍、莪术以及鳖甲。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包括:ALT 和AST;另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情况,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维度:(1)基本治愈,患者经过治疗,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功能等指标基本达到正常水平;(2)好转,症状得到明显的控制,B超检查结果提示腹水显著减少,肝功能指标好转;(3)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各项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好转或出现恶化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整体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来检验,采取Q检验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表示两组之
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差别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 及AS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比较
组别例数ALT(U/L)AST(U/L)
观察组2039.1±11.255.1±10.2
对照组2066.8±12.386.4±17.3
t-7.4467 6.9699
P-0.00000.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经过系统的治疗,观察组(n=20)治疗效果评定为基本治愈14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90.00%(18/20);对照组(n=20)治疗效果评定为基本治愈10例、好转5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75.00%(15/20);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占优,统计学差异显著(
=7.7922,P=0.0052)。
3 讨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其中又以乙型肝炎病毒最为常见;合并腹水则是肝硬化中晚期比较常见的一类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发生癌变的可能[3];就目前的医疗卫生水平来看,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且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常规的西医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患者发生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也比较高;本次研究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加入了中医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肝硬化腹水属于“鼓胀”范畴,主要的致病机理为肝失疏泄、肾失气化、脾失健运,属于标实本虚的情况[4];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在加入中医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以及治疗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作用于肝硬化腹水治疗中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研究结论,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予以治疗,其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予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平军.乙肝后肝硬化腹水中医为主治疗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
研究,2012,12(10):8-9.
[2] 刘建军,马良,李玉芬.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
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8(11):33-37.
[3] 李伟.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
18:197-198.
[4] 张华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
效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11: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