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音乐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学会欣赏音乐对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学会欣赏音乐对于提高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类型、风格和表现形式,学会欣赏音乐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种类型的
音乐,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首先,欣赏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音乐。
音乐是一种非语言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同的音乐风格、乐器、节奏等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
型的音乐,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知和理解音乐,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的内涵和表现方式。
其次,学会欣赏音乐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相
当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能够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学习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
可以让我们更加敏感和鉴别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水平。
另外,学会欣赏音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人们情
感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通过欣赏音乐,可以感受音乐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激发我们的情感共鸣和旺盛的创意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当然,学会欣赏音乐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除了通过听音乐和观看音乐表演外,还
可以学习一些音乐理论知识,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方式和音乐表现技巧,以及不同音乐家
和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历史。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欣赏音乐,提高自身的音
乐素养和审美水平。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触动人的内心,引发各种情感。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准确而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并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一、培养基础知识要提高音乐欣赏能力,首先需要了解音乐的基础知识。
了解不同类型的音乐、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1.音乐历史:了解不同时期音乐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从中掌握不同音乐风格的基本概念。
2.音乐理论: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如旋律、和声、节奏等,了解音乐的构成方式和表达手法。
3.作曲家与作品:了解不同作曲家的代表作品,学习其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欣赏。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提高音乐欣赏的层次。
二、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培养音乐感知能力也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音乐感知能力包括:1.音乐听辨能力:通过听辨音乐中的旋律、和声、乐器等要素,准确辨别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音乐表达能力:通过倾听音乐作品,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用自己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3.音乐记忆能力:通过多次听觉接触,掌握音乐作品的曲式和结构,记住其中的重要音乐片段与主题。
培养音乐感知能力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磨炼,可以通过多听音乐、参加音乐欣赏活动等方式进行。
三、跨文化音乐欣赏除了熟悉自己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了解并欣赏其他文化背景下的音乐作品也是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跨文化音乐欣赏,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拓展审美边界。
1.学习世界音乐: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音乐特色与代表作品,比如古典音乐中的巴赫和莫扎特,拉丁音乐中的探戈和桑巴,非洲音乐中的民族节奏等。
2.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参加国际音乐节、音乐交流会等活动,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拓宽自己的音乐视野。
音乐欣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音乐是一门艺术,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欣赏不仅能够给幼儿带来乐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本文将探讨音乐欣赏如何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并给出一些实践建议。
一、音乐欣赏的意义音乐欣赏是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理解音乐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并从中获得情感和艺术享受的过程。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欣赏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培养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并培养对美的追求。
2. 发展音乐表达能力:通过聆听音乐作品,幼儿能够学习到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幼儿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力。
二、如何进行音乐欣赏要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音乐欣赏:1. 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他们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优美的儿童音乐或经典的音乐作品,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等。
2. 亲自示范:作为成人,我们可以亲自示范如何欣赏音乐。
例如,可以摆出专注的姿势,认真地聆听音乐,感受其中的美妙。
同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提问和讨论: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我们可以提问幼儿一些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可以问幼儿“你觉得这首音乐有什么特别之处?”或“你觉得这首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通过讨论,可以促进幼儿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 创设情境: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来增加幼儿的参与感。
例如,可以利用图画、故事或舞蹈等元素与音乐相结合,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三、实践建议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实践建议来提升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1. 搭建音乐欣赏环境:在幼儿园或家庭中,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音乐角落,放置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和乐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
畅享音乐之美,提升审美素养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它有着无穷的魅力和能量,可以唤起人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享受,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审美素养,给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和心灵的慰藉。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它可以用旋律、节奏和声音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共鸣。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从快乐、悲伤到愤怒、幸福,各种情感在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释放。
音乐能够让人们沉浸感受作者的情感,也可以唤起人们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促使人们对生活产生更深刻的感悟和体验。
听音乐可以让人们找到一种情感的寄托和表达方式,有助于调节情绪,使人心情愉悦、心态平和。
在疲惫和压力下,适当地听一段音乐,可以让人们得到放松和舒缓,缓解身心疲惫。
音乐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音乐还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它有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多样的艺术形式,可以给人们带来别样的视听盛宴。
不同种类的音乐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每一种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比如古典音乐以其高雅、精致的曲调和优美的音色给人们带来超凡的享受;流行音乐讲究时尚、活泼的节奏和简单易懂的歌词让人们跳动起来;爵士乐则以其自由、充满想象力的演奏形式和复杂的和声给人无限的遐想。
每一种音乐都可以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的美,都可以给人们带来别样的审美享受。
对于喜爱音乐的人来说,欣赏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修养。
因为音乐需要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欣赏其艺术魅力。
所谓审美素养,指的是通过对艺术的感知、理解和欣赏,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和审美情趣。
在等待音乐的表演开始时,欣赏者需要安静地坐下来,耐心地听着音乐,关注音乐中的曲调、节奏和声音,感受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震撼。
只有真正用心去体味音乐,才能从中领略到音乐所蕴含的深意和情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可以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还可以对人们的情感、思维和审美能力产生深远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机制、音乐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以及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际效果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探讨学校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作用。
二、音乐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机制1. 提升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直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作品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学生在接触并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还可以通过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审美情感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情感。
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逐渐培养起自己的审美情感,学会用心去感受、理解和表达美,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3. 拓展审美观念通过学习不同风格、流派和时代的音乐作品,学生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审美观念,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音乐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分析1. 音乐课堂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指导学生深入品味和理解音乐,引导他们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音乐活动组织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从而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的培养。
3. 音乐素养培训开设音乐素养培训班,专门针对学生的音乐耳朵、音乐表达和音乐创意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音乐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实际效果1. 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经过系统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将得到显著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和品味。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逐渐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五感音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教育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幸参与到五感音乐教育的实践中,并在其中收获颇丰。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五感音乐教育的心得体会。
一、五感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五感音乐教育是指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五种感官,全方位地感受音乐,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五感音乐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感知音乐:通过五感全方位地感知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音乐的丰富内涵。
2. 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3. 创造力培养: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
4. 综合素质提升:通过音乐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五感音乐教育的实践探索1. 聆听音乐,感受听觉之美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
例如,在教学《茉莉花》这首歌曲时,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演奏这首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
2. 观察音乐,欣赏视觉之美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我会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表现手法。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观察歌曲中的音乐符号,如五线谱、音符等,提高学生对音乐符号的认识。
3. 操控乐器,体验触觉之美在音乐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亲手操作乐器,感受音乐带来的触觉体验。
例如,在教学钢琴课时,我会让学生亲手弹奏简单的曲目,感受钢琴的音色和音量。
此外,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合奏、合唱等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4. 感受音乐氛围,嗅觉与味觉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我注重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感受音乐。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音乐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情感和创造力。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时期,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就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进行探讨。
一、音乐欣赏活动与审美能力的培养1. 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音乐欣赏活动可以通过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幼儿接触到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音乐的多样性。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聆听、感受,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 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欣赏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从音乐中感受到各种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通过绘画、舞蹈等形式,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欣赏,可以启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让他们感受到美与和谐、节奏与韵律。
还可以通过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故事、作曲家的生平等,让幼儿了解更多音乐知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1.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音乐作品,如交响乐、舞曲等,通过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引导他们在心灵中产生一些画面和场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
也可以邀请幼儿自由发挥,用手势、肢体语言等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促进他们的创造力。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从音乐中寻找灵感,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或音乐作品。
通过歌词编排、旋律创作等形式,激发幼儿的音乐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音乐演出或表演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表演才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合唱、合奏等集体性音乐表演,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广泛的一种热门文化消费方式。
可以看到,很多人都会在闲暇的时候去听音乐,去欣赏音乐,去感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体验。
但是,很多人却对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很了解。
在本文中,将会深入探究如何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和技巧。
一、了解基础的音乐知识在学习任何一门艺术都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知识储备,音乐也不例外。
对于想要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和技巧的人来说,首先需要的就是对基础的音乐知识进行了解。
从音乐的基本元素开始,例如节奏、旋律、和弦、乐器等进行学习,同时还要学会听懂音乐中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此外,了解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
音乐的类型和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风格和类型会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和情感表达。
因此,在学习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时,也需要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有所了解。
二、多听、多品味、多体验培养音乐欣赏中的审美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听、多品味、多体验。
只有通过经常听音乐、体验音乐、并且在每次品味之后对音乐进行细致地分析,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提高音乐欣赏的能力。
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音乐欣赏者,最基本的就是要多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的内在感觉和情感表达。
当开启音乐播放器时,不同的音乐会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和情感感受。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听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来培养音乐的感知和体验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品味方式,例如,专注听音乐、随着音乐圆舞、或者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传递的情感。
三、学会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分析要成为一位了解音乐并且能够欣赏音乐的人,需要掌握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分析技巧。
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包括节奏、旋律、和弦、乐器的使用等等。
通过掌握音乐欣赏中的细节分析,我们能够对音乐进行更全面的了解。
例如,对于不同的音乐节奏,我们可以更好地分析出其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和意义。
同时,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欣赏者,还需要学会识别和分辨出音乐中的不同乐章和乐器的使用。
音乐欣赏鉴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是一种跨越时空、文化和语言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情感的共鸣,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愉悦和享受。
而音乐欣赏鉴赏则是深入理解和感受音乐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过程,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那么,什么是音乐欣赏与鉴赏呢?简单来说,音乐欣赏是指以一种较为轻松、随意的方式去聆听音乐,主要是为了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而音乐鉴赏则需要我们更加主动、深入地去分析和理解音乐作品,包括其创作背景、音乐元素、表现手法等方面。
无论是欣赏还是鉴赏,都是与音乐进行交流和对话的方式,让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美妙。
当我们打开音乐播放器,随意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闭上眼睛,让旋律在耳边流淌,这便是一种最常见的音乐欣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被动人的歌词所打动,或者仅仅是因为音乐的节奏让我们感到兴奋和快乐。
这种欣赏方式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和思考,更多的是凭借直觉和情感的反应。
比如,在忙碌了一天之后,听一首舒缓的钢琴曲,能够让我们的心情迅速平静下来,忘却烦恼和疲惫。
然而,要想真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仅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进行音乐鉴赏。
音乐鉴赏要求我们对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
一首歌曲或乐曲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了解这些背景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作于他遭遇人生重大挫折之时,通过了解他的经历,我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乐曲中所传达的那种与命运抗争的决心和勇气。
其次,音乐元素也是音乐鉴赏的重要内容。
音乐元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可以是优美流畅的,也可以是激昂澎湃的;节奏则赋予音乐以动感和活力,不同的节奏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和声能够丰富音乐的色彩和层次感,使音乐更加丰满和和谐;音色则是各种乐器或人声所具有的独特音质,不同的音色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研心得JIAOYAN XINDE在整个音乐活动中,先有“欣赏”然后才有“表现”,先有“表现”然后才有“创造”。
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更是开展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启蒙阶段。
正因为如此,充分借助“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还能产生非常深刻的长远影响。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如何构建有效培养的基本策略呢?本文将从自身教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与课堂思考,对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出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明确加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有利于”上。
一是有利于拓展音乐视界。
众所周知,由于艺术性和思想性等方面的特征,有些音乐涉及范围广、难度大,学生很难成功地进行学唱。
然而,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这一途径,以此引导学生切实感受音乐作品的美妙音律,逐步体悟蕴藏其中的内在意境。
不仅如此,音乐欣赏的题材很广泛,内容很丰富,学生通过“欣赏”所接触的音乐作品,比起课堂学唱的歌曲要多。
如此而为,既可丰富音乐知识,又能拓宽音乐视域。
二是有利于激发音乐学趣。
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通过“听觉感悟+乐器欣赏”获取音乐的神奇和美妙,而且有利于在“合奏、独奏”中丰富乐器知识,从而把他们逐步引向乐学音乐的良性发展之路。
三是有利于激发音乐情怀。
通过音乐欣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类型的优秀作品,并且通过潜移默化的力量,能把一些优质音乐元素逐步“植入”精神灵魂之中,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情怀。
二、有效构建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基本策略“教无定法,却有章法。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在学生发展等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把音乐欣赏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并且落实到各类活动环节,从中获取令人期待的实质性效益。
1.善于在“内外互动”中让学生更“多”欣赏。
这里所说的“内外互动”,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指在用好教材“例子”作品的基础上,音乐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等需要,认真选取教材以外的一些优秀的或者具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适时适量地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感受音乐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陈玫玫
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8年第02期
【摘要】音乐的美,是现实生活美的反映,是人类美好心灵的声音体现。
我国伟大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关于音乐的美育效能,古人早有论述,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因此,在他的六项教育科目“礼、乐、射、御、书、数”中,“乐”被排在第二位,他明确提出以“诗”和“乐”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
音乐的美,不仅在于能为人们的感官提供现实生活和其他艺术所不具有的优美生动的音乐音响,而且对于建立审美心理结构、美化心灵、启迪智慧、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等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审美能力;提高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鉴赏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提高音乐鉴赏的能力。
一、体验式鉴赏,培养敏锐的审美技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敏锐的感知能力是培养和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生动的想象和审美理解力的重要基础,主要包括人的内在情感体验、想象和理解认识能力等。
在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着眼点,引领学生从不同层面剖析教材,增强感受和体验的空间,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
例如:欣赏曲《长江之歌》,是以比拟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悠长、古老的历史及它汹涌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既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哺育自己的慈母——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我国各族人民以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气概去建设未来的雄心壮志。
初听歌曲,学生无不感受到一种激昂明快、雄浑有力的情绪,感受到长江的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壮丽英姿。
当学生对歌曲的情绪、风格有了初步体验之后,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歌曲采用了怎样的调式?歌曲的结构怎样?从而让学生从中了解到:这是一首大调式的歌曲,是带再现的单三段体结构(A+B+A’)。
旋律明快、激昂、节奏舒展。
第一乐段由两个呼应式的大乐句构成,形象地展示了长江从雪山出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宏伟气魄;第二乐段曲调抒情、优美,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
四个乐句的起音7-1-2-4逐级推进,不断高涨,到第四乐句达到全曲的最高音区,情感迸发,使人情绪激动振奋。
第三乐段再现了第一乐段,不仅加深了对长江的爱,而且由衷地唱出了对长江的依恋之情。
结束句出人意料地结束在自由延长的“3”上,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长江言犹未尽的感慨。
像这样,学生在一段又一段、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体验中,丰富了审美情感,发展了审美想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感知式鉴赏,增进高尚的情感技能
音乐是一种以情感表现为主要特征的艺术。
当丰富的情感内容以特有的音乐音响作用于人的听觉时,能够在听者的心灵中激起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大脑的声波感受细胞得到不断发展。
优秀音乐所具有的优美、高尚情感的信号,对人有强烈的吸引力。
在优秀音乐的长期熏陶下,人的感情内涵能够变得丰富而高尚。
例如:《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曲,曲调铿锵有力,音乐形象非常鲜明。
歌曲成功地运用了卡农手法,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民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的抗日浪潮,使我们好像看到了在抗日的前线,在敌人的后方,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到处都燃起了抗日的怒火。
在执教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剪辑一幅幅表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有关录像,让学生观看,结合已有的背景画面思考并讨论: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情怎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轮唱的声部依次进入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运用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带着问题融于一个由声、形、光、色凝成的音乐氛围中,思维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以发自内心的情感欣赏歌曲,理解了歌曲中的强弱对比,表现了敌后游击队神出鬼没、勇敢机智打击敌人的生动形象,歌曲开始时,三和弦强音的分解跳进,表明了明朗、乐观、坚定的民族情。
轮唱声部依次进入,由齐唱发展为四部轮唱,巧妙地隐喻了抗日力量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汇成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将压倒一切敌人。
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运用更别具风格,既增加了歌曲的气势,又起到了“伴奏”的作用。
歌曲每一个音符都蕴含着爱国之情,显得庄重而神圣。
让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了崇高民族精神的熏陶。
三、个性化鉴赏,发挥丰富的想象技能
优秀的音乐具有特殊的、启发人的想象力的魅力,使欣赏者从音乐音响感知开始,再进入由变幻无穷的音响世界和生动的情感体验所延伸出来的神秘想象世界。
在这种幻想世界中欣赏者能够暂时超越自我和现实,使心灵得到净化。
杰出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顾自己的科学发现时说:“我首先是从直觉发现光学中的运动,而音乐又是产生这种直觉的推动力量……音乐的感觉给我带来了新发现。
”
根据对儿童音乐审美能力发展特点的研究发现,由于音乐美育的作用,儿童的想象联想能力得到很大发展。
例如:《北京喜讯到边寨》描写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情景。
作者采用了我国西南地区苗族、彝族的民族音调,生动地塑造了边寨人民万众欢腾、载歌载舞的音乐形象。
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与群舞,第二部分是独舞与对舞,第三部分是群舞与尾声。
在弦乐持续颤音的背景上,由两支圆号模拟牛角吹出的号声为乐曲的引子,把人们带进了郁郁葱葱的边寨丛林之中。
在过渡性转调后,双簧管吹起了一支优美的旋律,表现了年轻姑娘轻盈婀娜的舞姿,以及对祖国美好前景的憧憬。
在过渡性乐句后,鼓乐齐鸣,象征着人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的到来。
学生欣赏这样的一首歌曲,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而一首优秀的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也应该不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
然后让学生听赏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地去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
音乐播完后,我要求学生各抒己见,根据歌曲内容给乐曲起名。
于是诞生了“过年”、“欢庆锣鼓”、“乐”等歌名,并同时说明为什么要起这个歌名。
虽然有的同学在欣赏过程中断章取义,但需要肯定的是他们动了脑筋,展开了想象,例如“乐”这个歌名,学生解释为“当我听到音乐时,我感到它带给我一种想跳的冲动,于是我就给它取名‘乐’”。
这个名字虽然和乐曲不一样,但他是用心去听、去想,富有想象力,敢于创新,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这正是新世纪人才具备的素质。
因此,在我的音乐课上,每道题都有无数个答案,每个答案都闪动学生想象力的火花。
四、重点式鉴赏,提升深刻的理解技能
审美理解力,是在对审美对象感受的基础上把握住对象的意义、内容或内涵韵味的能力。
审美理解力不是先天具备的,而是后天有意识的审美教育和无意识的文化熏陶的结果。
如欣赏曲《牧童短笛》,这是一首旋律优美淳朴、结构严谨清晰、富有浓郁民族风格和鲜明音乐形象的钢琴作品。
它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的形象,乐曲采用了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其中第二乐段的旋律比较活泼,其节奏紧凑、跳跃、速度加快、力度加强。
在欣赏这首乐曲时,我指导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并逐步理解音乐。
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乐曲结构,再分段欣赏,分析音乐表现手段中旋律性的因素。
在欣赏第二乐段时,引导学生从旋律的变化去分析情绪的变化。
如:节奏紧凑、跳跃、速度加快、力度加强,与前后两个乐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让人感受到了活泼欢快的情绪。
眼前仿佛出现了顽皮的牧童在青青的草地上,和他的爱牛开心地玩耍。
学生此时兴趣盎然,他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种种充满童趣的回答,无不浸透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幻想。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引导学生在多角度、多层面、多形式的感受和鉴赏中,积累感受和鉴赏音乐的经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有道是:音乐鉴赏,陶冶性情的熔炉!
【参考文献】
[1] 叶燕.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策略[J]. 当代音乐,2017(8).
[2] 杨雯. 浅谈音乐活动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5).
[3] 李贵中. 谈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J]. 民族音乐,2017(1).
[4] 郭弟强,李霞. 艺术与审美养成[M]. 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