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1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水滴里的生物》1.微生物是一类很弱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能够看清晰。
2.世界上第一具发觉微生物,揭开生物隐秘的是列文虎克。
3.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4.利用显微镜观看一滴水,发觉水中会有鼓藻、草履虫、水蚤、轮虫、钓钟虫等微生物。
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牛奶中有一种名叫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6.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7.细菌的功与过: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
细菌的过:有的细菌会致病8.能够减少致命病菌传播的办法:捂住口鼻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胖皂洗手等。
9.细菌体积弱小,几万个细菌合在一起才有头发丝这么粗。
细菌生殖非常快,一具细菌能够有数小时内生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10.食物通常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11.青霉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这种物质叫青霉素。
青霉素是由英国的弗莱明首先发觉的.12.食物的XXX变质是霉菌引起的,防止发霉的条件是干燥、低温。
13.怎么样防止食物和其它物品发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曝晒14.讲明霉菌的功与过?人们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它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植物的病变。
15.大多数细胞极小,要借助显微镜才干看清,但个不细胞却非常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16.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胡克最早发觉细胞。
17.伤口化“脓”算是死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18.生命体都是基本上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算是细胞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地球是球形的。
2024粤教粤科版科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第一单元:光1. 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例如,在空气中、在纯净的水中,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笔直的光柱(如夜晚汽车大灯的光柱)、小孔成像等现象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证据。
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形成的光照不到的区域。
可以通过改变光源的位置、物体的位置等因素来改变影子的大小、形状和方向。
2. 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镜子、平静的水面等都能反射光。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如,我们在照镜子时,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就是因为光在镜子表面发生了反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光滑,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会沿着同一方向反射出去,反射光线比较集中;漫反射是指反射面比较粗糙,平行光照射到上面时,反射光线会向各个方向散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发生了漫反射。
3.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例如,将一根筷子插入水中,会看到筷子在水中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 透镜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
生活中的放大镜、老花镜等都是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变得发散。
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
利用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放大镜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投影仪成像;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照相机成像。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
螺丝刀、剪刀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叫做简单机械,各种各样的工具就是简单机械。
2、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
3、用力点离支点远,阻力点离支点近,是省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近,阻力点离支点远,是费力杠杆;用力点离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离支点的距离,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4、省力的杠杆有开瓶器、核桃夹、;费力的杠杆有镊子、筷子、火钳;不省力不费力的杠杆有订书机、跷跷板。
5、像水龙头那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省力;在轴上用力就费力。
轮越大越省力。
7、常见的轮轴有方向盘、自来水龙头开关、门把手、扳手。
8、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9、动滑轮是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但省力。
10、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
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可以成倍地省力。
11、斜面都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12、生活中的斜面有:斧头、菜刀、剪刀、楼梯、盘旋的山路、立交桥引道、螺丝钉等。
13、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有车把是轮轴,刹车是杠杆,脚蹬子是轮轴,螺丝是斜面。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柱”和“梁”,柱比梁的抗弯曲能力强。
2、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3、改变材料的形状,如把薄板性材料弯折成“V”“L”“U”“T”“工”字形状,实际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拱形承载重量时,可以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压力。
5、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承载的压力大,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6、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7、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2、(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4、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5、微生物分布在(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6、常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病毒、硅藻).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在大自然里的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地方都可以找到微生物.可以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也可通过肉眼发现物体上的霉斑在慢慢扩大等.2、做酸奶一、填空:1、在相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2、细菌有三种根本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品,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速度很快).3、利用霉菌可以(生产腐殖质、加工食品、净化情况、生产药品和生物塑料)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1)捂住鼻子打喷嚏,(2)用热水冲洗筷子,(3)勤用肥皂洗手.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暖和、湿润)的前提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前提下不容易发霉.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过:霉菌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的病变.三、实验:设计馒头发霉的实验.(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2)暖和、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5天后观察它们.现象:在温暖潮湿条件下的馒头发霉了,其他条件下馒头没有发霉.结论:暖和、湿润的馒头容易发霉.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不同?答:洋葱表皮细胞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不规则,细胞之间界限不清.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曾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2、人们站在海边发现总是先瞥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瞥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消失).3、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通过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景象分析认为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5、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进入太空.二、实验:设计地球的形状模仿实验.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梗等.步骤:(1)用纸做的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仿航行.(3)窥察船进港,有甚么发现?发现:先瞥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瞥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下.结论:地球是球形.2、地球的表面1、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主要地形地貌有(高原)、(平原)、(海洋)、(岛屿)、(峡谷)、(山地)等.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用(蓝色)表示水,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沙漠.3、为了精确地描绘地球全貌,人们利用(航空拍摄)或者(卫星拍摄).3、地球的内部1、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现象上阐发地球内部的布局.2、科学家经由过程地震和核实验时发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布局,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快,在(软的岩石)中传播慢.3、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4、火山和地震1、填空:1、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单薄地带喷发而形成的,是地球上最风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火山可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2、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3、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了唐山大地震.4、我国东汉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5、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答: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屋子里,你应该就地避险,躲在墙角处或桌子地下;如果在屋子外,应该远离建筑物,向空旷安全处疏散.二、实验:设计火山喷发的模仿实验:步骤:(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央挖一个小洞.(2)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3)用酒精灯加热.现象:冒出大量水汽,番茄酱喷出.结论: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5、地表的变迁1、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科学家在上面发现了鱼龙化石,可以猜测这里在古时期是(海洋).2、北宋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中有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记载.3、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4、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进程叫做(腐蚀).5、改变地表的人类活动有(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第三单元《物资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也叫(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变化).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以及(发光发热)等现象加以判断.4、蜡烛融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熄灭是(化学变化).5、属于物理变化的有:(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融化)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生鸡蛋酿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熄灭)、(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馒头发霉)等.6、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材料:蜡烛、烧杯、澄清的石灰水、三脚架、酒精灯、白瓷片、石棉网等.步骤:(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将一只白瓷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现象:白瓷片底部有黑色的物质).结论: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2、铁钉生锈了1、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粗糙)等也容易使铁生锈.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2、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铁(坚硬),锈(松软);铁(有光泽),锈(没有光泽).3、防止铁生锈的根本方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资,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4、设计铁钉生锈实验:问题: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实验过程:(1)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3)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很快生锈).结论: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3、变色花1、像(白醋)如许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资,叫做(酸性物资).2、像(碱水)如许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资,叫做(碱性物资).3、像(紫甘蓝水)如许能检验其他物资酸碱性的物资,叫做(酸碱指示剂).4、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里产生了(酸性物质).5、吃未熟透的柿子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会有(滑腻)的感觉,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有(碱性物资).6、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西红柿)、(苹果)、(橘子)、(葡萄)、(橙汁)等;常见的碱性物质有:(小苏打)、(饼干)、(柿子)、(肥皂)、(洗衣粉)等.7、(杜鹃花)喜好(酸性泥土),而(竹子)喜好(碱性泥土).8、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经由过程加(硫酸亚铁)改良泥土.4、洗衣服的学问1、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利用自制的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2、(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3、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4、(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万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5、月球上没有(氛围),没有(液态水).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6、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7、设计“环行山的形成”的模仿实验.材料:盘子、细沙、石子等.步骤:(1)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纱.(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下一些相同大小的石子.(3)再从同一高度丢下大小不同的石子.现象:坑面积比石块的大.结论:石块扔下的高度[力度]与坑面积的大小都有关系.2、太阳系大家族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2、像(太阳)如许自己发光的天体叫(恒星);像(地球)如许自己不发光,环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如许自己不发光,环绕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卫星).3、在太阳系中,(卫星)环绕(行星)运转,(行星)环绕(恒星)运转.4、(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5、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半球是(冬)季.6、太阳光(直射)时,发生的温度(高),斜射时发生的温度低.7、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3、看星座1、银河是由许很多多(恒星)构成的.2、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把它们称为(恒星).3、人们把星空分红(88)个地区,称为(星座).4、(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的一局部.(北极星)是(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星.5、北极星处于北斗七星勺口两颗星向外延伸(5倍)的地方.7、银河由(2000多亿)颗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构成,从(东北向西南)方向划开天空.8、在太空(俯视),看到的银河系像个(旋涡).4、探索宇宙1、天文望远镜有: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空间天文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2、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当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它才会脱离地球的引力而飞向太空.3、(当代航天运载火箭)和(航天器)将人们带进崭新的(航天)时期,探究更加遥远的宇宙深处.4、(前驱者10号)是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太空探测器.5、人类为升空而牺牲的第一人是我国明代人(万户).6、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杨利伟).7、航天器有:(航天飞机)、(科学试验卫星)、(太空探测器)、(宇宙飞船)等.8、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宇宙空间)的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9、世界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5、地球之外有生命吗1、(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麦哲伦号)太空探测器拍摄了(金星)表面;(漫游者)探测器是用来勘探(火星)表面的.3、金星(表面温度高),是表面温度最高的行星,因为它表面有一层厚厚的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4、火星(比地球上冷得多),所以不适合人类居住.从火星上一块岩石中发现的(菌状体)表明那里可能存在着(生物).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1、假设1、(好奇心)总是使我们不停地提出问题,并试图找出答案.2、(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3、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结论都是从(提出假设)开始的.4、(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想.假设的依据往往来自(已有的经验),但经验并不完全可靠.5、(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6、科学家收集证据的过程十分漫长、艰苦,需要(坚强的意志)、(敏锐的观察力)、和(足够的耐心).2、实验一、填空:1、(实验)的两种主要类型是(模仿实验)和(比较实验).2、(模仿实验)是对事物的(内部布局)、(举动变化进程)举行模仿.3、(对比实验)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该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4、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5、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6、做过的比较实验有:(种子萌发的实验)、(水蒸发快慢的实验)、(食盐溶解快慢的实验)等.二、问答题:1、做科学实验时,应注意什么?答:做科学的实验,要学会控制.一要注意每次都在公平的或均等条件下进行;二要注意每次只能选择一个变化的因素;三要注意确定变化时需要观察的项目.2、你做过的模拟实验、对比实验各有哪些?答:我做过的模拟实验有:雨的形成、昼夜的形成、火山爆发等.。
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整理知识点)单元一:《工具和机械》★要求:①流利娴熟地一课一课背诵,家长、组长背一课签一课字。
②黑体字打头的只提醒黑体字内容,没有黑体字的全句背诵。
③括号中的楷体字希翼学生们在读的时候重点看。
④背诵是为了堆积、理解和把握,希翼学生们自觉低理解性背诵,按时完成。
第一课使用工具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科学道理)。
2.机械: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
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容易的机械,又叫(容易机械)。
其次课杠杆的科学1.杠杆:像撬棍这样的容易机械叫(杠杆)。
杠杆有(3)个点。
支撑这杠杆,使杠杆能围围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讨论1.杠杆举例: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费劲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不省力也不费劲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第四课轮轴的隐秘1.轮轴: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劲)。
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机械: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3.试验:螺丝刀刀柄粗细的隐秘我的猜测: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劲。
讨论的材料:2把刀柄粗细不同的螺丝刀,2枚螺丝钉、1块木板讨论的办法:(1)分离用刀柄粗细不同的2把螺丝刀把2枚螺丝刀拧进木板中;(2)比较2把螺丝刀所用力的大小。
讨论的结论:螺丝刀刀柄粗,省力;刀柄细费劲。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转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 水滴里的世界1、水里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很小很小的生命体,它产被称为微生物。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4、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水、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5、水滴中的那很多个小家伙,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6、海洋中的硅藻也是一种微生物。
7、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答:瓜果上的毒菌、人体皮肤上的细菌、空气中飘浮的病毒、发霉变馊的食物……这些都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
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方法:虽然不能直接看到它们,但是可以发现物体上的毒斑慢慢扩大,皮肤逐渐发炎馈烂,病毒感染的人群起来越多,病情越来越重,食物变质逐渐腐烂等。
2 做酸奶1、自己动手做酸奶的过程:(1)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2)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2勺酸奶,仔细搅匀。
(3)再倒进消毒过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4)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2、自制酸奶要注意的事项:(1)自制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放太久。
(2)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3、牛奶为什么会变成酸奶?(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2)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4、认识细菌(细菌的特点):(1)细菌体积微小,几万个细菌在一起才有头发丝那么粗。
(2)有三种形态:杆菌、球菌、螺旋菌。
(3)细菌也要吃食物。
有的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4)细菌繁殖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
5、细菌的功与过:功(好处。
对人类或大自然有用的):(1)生产腐殖质(苹果从树上掉下、腐烂、细菌分解、变成腐殖质)(2)生产新食物(果酒、泡菜)(3)生产药品(4)生产塑料餐具过(害处。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汇总(共28课)(2021)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薄,能放大图像。
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
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
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
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
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
6.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
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①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坚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1不动。
②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彼此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丈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
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
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随便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
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
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
最新(2022版)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生态系统第1课 阳光下的植物1.阳光下的植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
3. 二歧分类法是选择一对明显不同且具有可比性的特征将植物分为两类,然后在每类中又根据相对应明显不同的特征再区分为两类,如此下去,直至把所有植物分完。
4.17世纪早期,比利时的海尔蒙特提出了植物体的生长靠水分这一观点。
5.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得出结论:植物会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
6.植物体的绿叶能产生氧气。
7.1845年,德国的梅耶指出:植物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864 植物 茎缠绕或攀缘茎直立茎缠绕 茎攀缘 茎草质 茎木质 花具花瓣 花无花瓣 花白色 花黄色 爬山虎 狗尾草 油菜 荷花玉兰 牵牛花 蜡梅8.绿色植物的叶在阳光照射下,可以将二氧化碳与水合成荞料(淀粉),同时放出氧气。
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
第2课从吃与被吃说起1.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叫作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植物能够自己制造营养物质,称为生产者。
像兔子和狼这样的生物,要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称为消费者。
微生物能把动植物尸体分解,称为分解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3.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结而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叫作食物网。
在某个环境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物越能更好地生存。
4.像草原这样,能够满足生物的生存繁衍需要,能够提供食,物和防御捕食者等条件的场所,叫作栖息地。
5.生物与其栖息地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我们把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
6.地球上生物种类繁多,它们生活在多种多样的栖息地中,生物及其栖息地的多样性,也使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
7.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沙漠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栖息地之间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达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在生态平衡下,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1、登月之旅1、我知道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以月饼起义等。
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有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3、科学家们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4、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行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5、1969年7月16日,美国3为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奔向月球,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
6、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有趣的是月球上的引力是地球上的(1/6)。
7、我国在2004年2月13日公布了首次探月计划(嫦娥工程)。
8、月球的直径是(3476千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
9、如果想去月球旅行,需要做哪些准备?答:去月球旅行,要做好以下准备:(1)要准备好宇航服,因为月球上温差很大;(2)要准备好氧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3)要准备好水和食物,因为月球上没有液态水和动植物;(4)要准备好对讲系统设备,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2、太阳系大家族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
2、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公转形成(四季)变化。
4、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夏季),另外一半球就是(冬季)。
5、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按顺序排列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由于质量和轨道等方面的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8月24日被降为“矮行星”。
1、我们周围生活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
3、活动手册49页连线题。
4、植物可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不开花植物包括:蕨类、藻类、苔藓)。
5、植物还可以根据是否落叶分为:落叶植物和不落叶植物。
6、植物需要进行光合作用。
7、动物可以根据是否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8、几类动物:
*鸟类:身上长羽毛的动物。
(鸡、鸭是鸟类)
*哺乳类: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
(鲸鱼、海豹、人是哺乳动物)
*昆虫:从幼虫到成虫,形态发生改变(变态)的动物。
(蜘蛛不是昆虫)
*鱼类:像金鱼一样,始终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的动物。
8、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9、根据:单双眼皮、卷直发、有无耳垂、下颌中间有无沟,可以把人分为几类?
10、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因为性质特征的不同,也存在差异。
11、生物的形态结构与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
12、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