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人教全国通用)大一轮配套考点素材:第16单元 第2课时 (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2
考点16 区域地理1.(2014·北京文综·T1·4分)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1日0时42分,我国为玻利维亚成功发射通信卫星。
读图,玻利维亚( )A.东邻巴西,西临太平洋B.受寒流影响,多雾少雨C.西南山地垂直带谱复杂D.城市多分布于平原地区【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图中玻利维亚的地理位置。
(2)玻利维亚的地形、气候分布与人口、城市的布局。
【解析】选C。
从图中可知,玻利维亚西部与秘鲁、智利相邻,东部和南部与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接壤,属于南美洲的内陆国,因此太平洋沿岸的寒流对其影响较弱。
玻利维亚西南部以山地为主,随海拔上升,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因此垂直地域分异显著。
图中城市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的山谷地带,东部平原地带气候炎热,不利于人口居住,因此城市稀少。
(2014·安徽文综·T27、28·8分)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完成2、3题。
2.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3.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我国地形分布、温度带的划分标准。
(2)影响温度的因素。
【解析】2选B,3选D。
第2题,依据积温的不同,将我国划分为六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在34°N(秦岭)以南、104°E以西,主要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横断山区。
第3题,亚热带在我国分布偏南,说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温度较低,造成温度较低的因素是:西北方向的冬季风势力较强,向南影响的范围较广。
2016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第二单元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著地球,也有昼夜更替;(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地理高考2016复习资料(一)洪涝灾害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地理高考2016复习资料(二)一、东亚: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2、著名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3、著名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二、东南亚: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三、南亚: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3)南:德干高原(亚洲最大的高原);2、著名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四、中亚: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2、著名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3、著名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五、西亚和北非: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2、著名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3、著名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4、著名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地理高考2016复习资料(三)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2、著名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3、著名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最大的盆地);4、著名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七、西欧: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2、著名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3、著名盆地:巴黎盆地;4、著名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八、欧洲东部和北亚: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2、著名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3、著名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4、著名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九、北美: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1)东部:高原山区;(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3)西部:高山区;2、著名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3、著名高原:拉布拉多高原;十、拉丁美洲: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2、著名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3、著名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4、著名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2016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一)1.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最重要)、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量的丰歉: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衡量。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3.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亚洲。
水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巴西;我国位于第六位。
4.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从地区分布上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从时间分配看夏秋多冬春少。
5.目前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即水危机产生的原因)(1)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即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量大);(2)水污染加剧;(3)水浪费严重。
6.合理利用水资源:开源节流。
(1)开源措施:①合理开采地下水②修建水库,开渠引水③海水淡化④人工增雨。
(2)节流措施:①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②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2016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二)1.水体:(1)海水是主体(2)冰川是陆地水的主体,也是地球最丰富的淡水资源。
但利用不多2.河流补给:雨水补给(世界大多数的河流,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冰川补给(如我国西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如我国东北地区)。
河流与地下水(湖泊)的补给关系:如果地下水(湖泊)水位高于河流,则地下水(湖泊)补给给河流。
反之。
3、定义: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通过各个环节循环运动的过程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水循环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意义使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改造地表形态海陆间大循环对人类是最重要的。
通过海陆间大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在生。
2016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三)(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及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或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破碎。
1.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均匀--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均匀--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
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附近,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解释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风控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2.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分布气流方向对气候的影响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上升湿热多雨副热地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下沉干热少雨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上升湿热少雨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下沉冷干少雨3.洋流的成因和地理意义(1)洋流成因A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主要动力;如风海流:信风形成的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冬逆夏顺B海水密度不均——局部海域洋流的原因如密度流: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表层洋流C补偿作用如补偿流:秘鲁渔场的上升流(2)洋流的地理意义A污染物的自净与扩散B高低纬度之间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如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和秘鲁太平洋沿岸荒漠成因)C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上升流:秘鲁渔场D航海4.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c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