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折射与透镜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八年级物理《光的折射、透镜》知识点一、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二、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三、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四、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元件(要求会辨认)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五、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六、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
如下图:六、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最小、最亮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容器无论把那边抬高水面始终水平,入射角、折射角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空气中的角比较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要换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多次实验。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叉鱼对准看到的下方,用光照亮水下的石块,对准看到的方向照,只要发生折射,像都比物体位置偏高。
如果没有大气层,看到太阳比现在晚,落日比现在早。
从旁边看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四条鱼。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远视眼镜4.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区别:用手摸、靠近物体看、正对太阳照。
如果透过水中的气泡看物体是缩小的像,因为以气泡中间分开,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猫眼是凹透镜。
5.测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透镜的焦距,红光焦距长(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弱),只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而不是一点,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
若果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f,也可能小于f,如果远离光屏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f;如一直变大,则大于f。
(如果用点光源,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的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小,则小于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大,则大于焦距。
6.凸透镜成像:(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u>v照相机的原理;(2)u=2 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u=v,可以测焦距,f=1/2u=1/2v(3)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v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1.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三角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 (填形状)光斑,它是太阳的实填“实”或“虚”)像。
2.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3.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称为凸透镜的实焦点,这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如果逆着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它们也会相交于主光轴的一点,这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这不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5.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幻灯片放在距凸透镜的距离u<f< 2u ,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6.凸透镜成像规律:(1)u>2f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f<V<2f(2)u=2f时,成倒立、等大、实像 v=2f(3)f<u<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 v>2f(4)u=f时,不成像(5)u<f时,成正立、放大、虚像7.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u>2f的位置上,在照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8.放大镜是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 u<f 时,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小灯泡的成像情况是不能成像 (填“缩小倒立的实像”、“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正立的虚像”或“不能成像”。
)10.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15 cm<f<30 cm,若将物体放在该透镜前12 cm处,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正立、放大、虚像。
11.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越小;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大。
(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12.在使用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时,能成缩小的实像的是照相机,能成放大的虚像的是放大镜,能成放大实像的是幻灯机。
4.1光的折射一、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水中筷子弯折、铅笔弯折、海市蜃楼、幻日现象、雨后彩虹。
3、光的折射现象中的基本概念:①入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光线(AO);②折射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的光线(OB);③法线: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MN);④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AON);⑤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MOB,即∠r);二、折射的特点1、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两线分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空气中角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4、两角同变: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增大(或减小)。
4、垂直不变:当光垂直于介质表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传播方向不变)。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原理1、人看水中物体比实际位置浅:在碗里加水后,可以看见原来视野外的物体,因为眼睛逆着光线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所在的位置,不是实际光线汇聚的像,而是虚像,所以人看水里的东西时往往比实际浅,而从水中观察空气中物体时会比实际位置更高。
2、海市蜃楼的形成: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上。
由于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上层的低,所以上层的空气比底层的空气稀疏。
有一些射向空中的光,由于不同高度空气的疏密不同而发生弯曲,逐渐弯向地面,进入观察者的眼睛。
3、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①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②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③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④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⑤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
4.2透镜一、初识透镜1、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初二物理复习讲义《光的折射 透镜1》1. 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光的折射定律(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学.科/网(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5)、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典型例题如图所示,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请在括号中填入介质名称,并完成光路图(在线上标出箭头,并画出反射光和法线)。
【答案】.如图所示:解析:过折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因为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并且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可以确定入射光线的方向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再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并且都在空气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标出反射光线的方向。
如图所示:易错点拨:在题目中同时存在反射和折射是,考生容易找错反射角和折射角,应注意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会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也是分居法线两侧,但在两种不同介质中.针对练习1、人站在岸边看到池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 些(选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从 中射向 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1.浅 水 空气确的是( )A. 'AA 为界面,其上方为空气B. 'AA 为界面,其下方为空气C. 'BB 为界面,其右方为空气D. 'BB 为界面,其左方为空气2.C 解析: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在另一种介质中,所以'BB 为界面,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是从空气射入玻璃,界面右方是空气。
第四章、折射透镜
一.基础训练
知识点1:光的折射:光从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介质中。
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例1:
知识点2:折射规律分三点:(1)共面(2)分居法线两侧(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度;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的(可逆、不可逆)。
知识点3:凸透镜:薄,厚,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厚,薄,对光有作用
知识点4: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通过光心的光线;通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
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线;指向透镜领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
知识点5: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成像大小虚实物像位置像距(v) 应用u > 2f 透镜两侧
u = 2f 透镜两侧
f < u <2f 透镜两侧
u = f 不成像
u < f 透镜两侧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倍焦分,二倍焦分;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知识点6:人的眼睛与照相机都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使物体成像b. 近视眼需佩戴透镜,老花眼需佩戴透镜。
投影仪:幕布上的像是,幻灯片要放。
知识点7:望远镜与显微镜构造:由两个透镜组成,分为(靠近眼睛的透镜)和(靠近物体的透镜)。
知识点8:反思与评价:从岸上看,为什么会觉得水池的深度比实际的深度浅:画出示意图来说明。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较好的描述和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二.课堂训练
三.课外提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