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修订版
- 格式:doc
- 大小:1.72 MB
- 文档页数:78
广州供电局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设计技术原则二〇〇六年八月广州供电局工程部目录1 总则 (3)2 引用文件 (3)3 内容和要求 (3)3.1 开关房(开闭所) (3)3.2 综合房、公变房、高低压配电房 (7)3.3 户外变配电设备 (11)3.4 10kV电缆配电线路 (16)3.5 10kV架空配电线路 (17)3.6 低压线路 (21)3.7 设计深度的要求 (22)4 相关文件 (24)1 总则1.1 为进一步加强广州供电局的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管理工作,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规范和统一配网工程实施的方案,配合广州市配网工程典型设计的颁布与推行,特制定本原则。
1.2 本技术原则适用于广州供电局管辖范围内由广东电网公司投资的配网建设与改造工程。
1.3 本技术原则由广州供电局工程部组织编写,并负责解释。
2 引用文件原能源部、建设部[1993]228号文颁发的《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电力行业标准《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国电安运[1998]418号文印发《关于加快城市电力网改造的若干意见》;1998年国家电力公司城网工作会议关于《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原则》的实施情况及补充意见。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城市配电网技术导则》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县城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3 内容和要求3.1 开关房(开闭所)3.1.1 广州地区通常将开闭所称为开关房,一般采用单列、双列和U型布置形式。
3.1.2 单元式环网开关柜3.1.2.1 SF6负荷开关使用进口开关,开关机构同样采用进口弹簧储能手动机构。
3.1.2.2 SF6负荷开关使用三工位开关,负荷开关分合闸、接地刀分合使用同一个操作插孔。
3.1.2.3 每个开关柜都应该配置一个湿度控制器和发热管。
3.1.2.4 进出线柜额定电流为630A,带熔断器出线开关柜的额定电流为200A。
3.1.2.5 熔断器额定电流根据变压器的额定容量选取。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目次1 总则 (1)2 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2)3 电网规划设计一般技术规定 (3)3.1 供电区分类 (3)3.2 负荷预测 (4)3.3 电压等级 (4)3.4 容载比 (5)3.5 安全性 (5)3.6 供电可靠性 (5)3.7 线损控制 (6)3.8 中性点接地 (6)3.9 短路电流 (6)3.10无功补偿及电压调整 (7)3.11电能质量控制 (8)3.12通信干扰 (10)3.13绿色电网与环保 (10)4 110 kV及以上电网一次部分 (13)4.1 电厂接入系统 (13)4.1.1 一般电厂接入系统 (13)4.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 (13)4.1.3 厂网协调 (13)4.2 网架结构 (14)4.2.1 220 kV及以上网架规划 (14)4.2.2 110 kV网架规划 (15)4.3 变电站 (15)4.3.1 变电站布点要求 (15)4.3.2 变电站新建和扩建关系 (16)4.3.3 变电站选址要求 (16)4.3.4 变电站用地要求 (16)4.3.5 变电站建设型式 (17)4.3.6变电站规模和电气主接线方式 (17)4.3.7 变压器主要参数 (18)4.3.8 变电站其它 (19)4.4 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 (20)4.4.1 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 (20)4.4.2 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 (22)5 110 kV及以上电网二次部分 (26)5.1 继电保护 (26)5.2 安全自动装置 (32)5.3 电网自动化 (33)5.4 通信网络 (39)5.5 计量 (46)6 20kV及以下配电网 (51)6.1 相关定义 (51)6.2中低压配电网一般要求 (52)6.3 中压电缆网 (53)6.4 中压架空网 (56)6.5 混合型网架 (58)6.6 开关站和配电站 (58)6.7 中低压配网通道 (61)6.8 低压配电网 (62)7 配电自动化 (64)7.1 总体原则 (64)7.2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信息集成原则 (64)7.3 配电终端监控选点原则 (64)7.4 配电自动化通信通道建设原则 (66)7.5 配电自动化电源建设及配置原则 (66)7.6 馈线自动化建设原则 (67)7.7 配电开关自动化改造原则 (67)8 客户供电原则 (68)8.1 负荷分类 (68)8.2 客户分类 (68)8.3 客户供电方式及接入原则 (68)8.4 对特殊客户供电的技术要求 (70)8.5 客户端的无功补偿 (71)8.6 客户端谐波的控制 (71)附录参考的规程规范、标准等资料汇总 (72)1 总则1.1为促进广州电网规划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电网,完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提升电能质量,提高经济性和安全环保水平,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满足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特制定本原则。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正文:----------------------------------------------------------------------------------------------------------------------------------------------------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2号《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已经2007年9月24日市政府第13届25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实行。
市长张广宁二○○八年七月三十日广州市供电与用电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供电与用电行为,维护供电与用电秩序,保障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电网规划与建设、电力设施保护、供电与用电活动,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供电与用电遵循安全、节约、计划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网建设和电力设施保护的领导,设立电网建设以及电力设施保护协调机制,协调解决电网规划与建设、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电与用电中的有关问题,维护本地区供用电正常秩序。
第五条市经贸行政主管部门是本市电力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规定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供电与用电的监督管理工作;区、县级市经贸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责做好本辖区供电与用电的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房管、市政园林、工商、价格、质监、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二章电网规划与建设第六条电网规划应当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进行编制,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
电网规划由市经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建设、规划、环保等部门和供电企业编制或者调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电力设施用地控制规划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电网规划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情况进行编制,并根据实际适时调整。
Q/CSG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Q/CSG-GZPS212005-2017广州供电局配网电力设施搬迁管理办法2017-12-14发布2017-12-15实施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发布本制度信息广州供电局配网电力设施搬迁管理办法(Q/CSG-GZPS 212005-2017)1 总则1.1为规范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供电局”或“我局”)配网电力设施搬迁审批与管理,明确搬迁工程业务流程及各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在支持地方市政建设及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搬迁过程电网运行风险可控,搬迁工程质量及我局资产不受损害,特制订本办法。
1.2本办法适用于因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电网公司”)以外的单位(以下简称“搬迁申请单位”)需求引起的对我局20kV及以下配网电力设施的搬迁业务。
1.3我局负责制定配网电力设施搬迁管理办法,各区供电局(以下简称“各区局”)负责受理搬迁申请并推进实施。
1.4在运配网电力设施原则上不允许进行搬迁,如因大型城市基础工程建设等需要,确需进行搬迁,应遵循“谁要求谁出资”的原则。
1.5配网电力设施搬迁原则上采用资金补偿方式,按照估算价格区分审批权限,对于搬迁工程造价估算低于50万的,可由区局与搬迁申请方根据实施条件、进度要求等商议资金或实物补偿,经区局三重一大会议决策后实施。
对于工程造价估算高于50万的项目由于客观原因采用实物补偿的方式,须提请搬迁管理小组决策批准方可实施。
1.6需搬迁的塔(杆)段或电缆长度应同时考虑工程建设影响范围和电网发展的需要,且满足我局相关技术原则以及配网电力设施搬迁主要原则(FJ8)。
1.7根据国务院《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国家税务总局《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和南方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被搬迁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没有变更,旧配网电力设施因搬迁拆除后,拆除资产的所有权和处置权仍归属我局。
1.8搬迁后形成的固定资产作为对原有资产的补偿,其产权属我局所有。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编码:S.00.00.06/NP.0303.00012010-01-01印发封面2010-01-01实施本制度信息、、2010-01-01印发制度信息2010-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 (1)3 总则 (1)4 编制的基本要求 (2)5 内容及深度要求 (3)6 附件及附图 (26)附录A (29)I前言为指导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报告编制内容的深度要求,加强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可研审批的要求,满足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电力项目核准制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结合广东电网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由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提出、归口并解释。
本规定主编单位:广东电网公司计划发展部广州电力设计院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IS.00.00.06/NP.0303.0001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1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包括新建、扩建或改建变电站工程及线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性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定的引用而成为本规定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定。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DL/755-2001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SD121-1984 电力系统技术导则SDJ161-1985 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325-1989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技术导则GB14285-2006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T 5391-2007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技术规定DL/T 5218-2005 35kV~11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216-2005 35kV~220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GJ 151-2000 电力系统光缆通信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DL/T5136-2001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092-1999 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Q/CSG 11502-2008 110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Q/CSG 11503-2008 中重冰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暂行)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广东电网公司绿色电网规划设计指导原则广东电网公司闲置物资管理办法3 总则共30页第1页fsfsfsfsfsdf3.1 输变电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应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规定,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一、导则的目的和意义该导则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和规范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确保配电网规划设计能够满足用户需求、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供电效率、降低供电成本,同时还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
通过遵循该导则,可以提高配电网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
二、导则的主要内容1.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遵循用户需求、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提高供电效率、降低供电成本、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等原则。
同时还包括均衡负荷、合理配置变电站和配电站、合理设置配电线路等原则。
2.规划设计的基础数据:包括对供电负荷、电力负荷特性、用电特点、区域发展规划等的详细调查和分析。
3.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确定规划设计的任务和范围、制定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供电负荷计算和负荷预测、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确定变电站和配电站的布置和容量、设计配电线路和设备、制定配电网运行管理和维护计划等。
4.规划设计的技术要点:包括规划设计的技术要求、设备选型和布置、线路设计和敷设、保护措施和安全防护等。
5.规划设计的评价和验收:包括对规划设计方案的评价和验收,以及对规划设计实施效果的评估和监测。
三、导则的编制说明该导则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和先进性:导则的内容应基于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2.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导则的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和规范实际的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应用。
3.规范性和统一性:导则的内容应具有规范性,能够统一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基本标准和要求,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差异。
4.综合性和全面性:导则的内容应涵盖配电网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技术、经济、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5.可更新性和动态性:导则应具有一定的更新和修订机制,能够随着技术进步和规划设计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更新。
总结起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及编制说明》是一份为了规范和指导配电网规划设计工作的技术导则,内容包括基本原则、基础数据、方法和步骤、技术要点、评价和验收等,编制该导则应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规范性、综合性、可更新性等原则。
《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2015征求意见稿)ICSXXX 备案号:XXXX -201X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 -201X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The guide of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201X-XX-XX发布 201X-XX-XX实施国家能源局发布DL/T 0000-201X目次前言 .................................................................... II 1.范围 .....................................................................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术语和定义 ................................................................. 1 4.总则 ..................................................................... .. 3 5.供电区域与规划编制基础...................................................... 3 6.负荷预测与电力平衡 ......................................................... 5 7.主要技术原则 ............................................................... 6 8.电网结构 (11)9.设备选型 (13)10.智能化基本要求 ........................................................... 17 11.用户及电源接入要求 .......................................................18 12.规划计算分析要求 ......................................................... 19 13.技术经济分析 .............................................................20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 110,35kV电网结构示意图 (21)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10kV配电网结构示意图 (23)附录 C (资料性附录) 220/380V配电网结构示意图 (24)附录 D (资料性附录) 110,35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示意图 (25)I前言本标准按照XXXXX的要求制定。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技术标准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2013年修订版)目次1 总则 (1)2 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 (2)3 电网规划设计一般技术规定 (3)3.1 供电区分类 (3)3.2 负荷预测 (4)3.3 电压等级 (4)3.4 容载比 (5)3.5 安全性 (5)3.6 供电可靠性 (5)3.7 线损控制 (6)3.8 中性点接地 (6)3.9 短路电流 (6)3.10无功补偿及电压调整 (7)3.11电能质量控制 (8)3.12通信干扰 (10)3.13绿色电网与环保 (10)4 110 kV及以上电网一次部分 (13)4.1 电厂接入系统 (13)4.1.1 一般电厂接入系统 (13)4.1.2 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 (13)4.1.3 厂网协调 (13)4.2 网架结构 (14)4.2.1 220 kV及以上网架规划 (14)4.2.2 110 kV网架规划 (15)4.3 变电站 (15)4.3.1 变电站布点要求 (15)4.3.2 变电站新建和扩建关系 (16)4.3.3 变电站选址要求 (16)4.3.4 变电站用地要求 (16)4.3.5 变电站建设型式 (17)4.3.6变电站规模和电气主接线方式 (17)4.3.7 变压器主要参数 (18)4.3.8 变电站其它 (19)4.4 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 (20)4.4.1 110kV及以上架空线路 (20)4.4.2 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 (22)5 110 kV及以上电网二次部分 (26)5.1 继电保护 (26)5.2 安全自动装置 (32)5.3 电网自动化 (33)5.4 通信网络 (39)5.5 计量 (46)6 20kV及以下配电网 (51)6.1 相关定义 (51)6.2中低压配电网一般要求 (52)6.3 中压电缆网 (53)6.4 中压架空网 (56)6.5 混合型网架 (58)6.6 开关站和配电站 (58)6.7 中低压配网通道 (61)6.8 低压配电网 (62)7 配电自动化 (64)7.1 总体原则 (64)7.2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及信息集成原则 (64)7.3 配电终端监控选点原则 (64)7.4 配电自动化通信通道建设原则 (66)7.5 配电自动化电源建设及配置原则 (66)7.6 馈线自动化建设原则 (67)7.7 配电开关自动化改造原则 (67)8 客户供电原则 (68)8.1 负荷分类 (68)8.2 客户分类 (68)8.3 客户供电方式及接入原则 (68)8.4 对特殊客户供电的技术要求 (70)8.5 客户端的无功补偿 (71)8.6 客户端谐波的控制 (71)附录参考的规程规范、标准等资料汇总 (72)1 总则1.1为促进广州电网规划设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现代化电网,完善电网结构,降低电网风险,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电网损耗,提升电能质量,提高经济性和安全环保水平,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满足广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特制定本原则。
1.2本原则以国家、地方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导则、规程和规范为基础,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1.3本原则规定了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管理的各级电网规划、输变配电工程设计、建设和改造等阶段应遵循的主要规划设计原则和技术要求,适用于广州各电压等级电网发展规划编制与输变配电工程的设计工作;对于接入广州电网的电厂、大用户也应参照本原则执行。
2 电网规划的主要原则2.1 电网规划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节能环保政策,贯彻南方电网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电网,满足广州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2.2 规划年限和任务2.2.1 电网规划应遵循“远近结合、远粗近细”的思路开展工作,按年限可分为近期规划(5年以内)、中期规划(5-15年,含5年规划)、长期规划(15年以上),一般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相一致。
2.2.2电网滚动规划系在电网近、中期规划指导下,对电网逐年滚动优化和调整;滚动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是为指导和安排电网下一阶段新建和改造输变电项目的建设。
2.3 电网规划编制要求2.3.1电网规划的编制,应以调查分析为依据,统筹考虑优化电网结构,研究提出解决电网薄弱环节的措施,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注重电网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适应性。
2.3.2电网规划编制时,应重视电网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电网规划与电源规划、电网规划与新能源规划、广州电网与周边区域电网规划、广州各区(市)电网规划的协调。
2.3.3电网规划包括输电网规划和配电网规划。
电网规划应以政府制定的电源规划方案为基础,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应促进输电网与配电网协调规划、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协调规划,促进电网规划与技改规划的协调,保证电网的整体协调发展。
2.4 电网规划的要求2.4.1 电网规划在城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开展,是城乡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确定的走廊和站址应纳入城乡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予以保护。
2.4.2 输电网规划应以坚持化解电网风险与投资效益综合最优为原则,配电网规划应以规范配网接线、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原则。
2.4.3 电网规划应把握电网新技术发展方向,积极谨慎应用新技术,提升电网技术水平,保证广州电网技术领先、可持续发展。
3 电网规划设计一般技术规定3.1供电区分类根据《中国南方电网公司110kV及以下配电网规划指导原则》中关于城市级别划分部分内容,确定广州市为特级主要城市,并根据广州市最新城市规划,将广州各规划区域供电级别具体划分如下:(1)A类供电区A类供电区主要指广州创先示范窗口和饱和负荷密度在30MW/km2及以上的中心城区。
范围包括越秀区全区;荔湾区全区;海珠区昌岗路、新港路以北地区;天河区广园东路以南、车陂路以西地区;中新知识城地区;南沙区核心湾区。
(2)B类供电区B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20~30MW/km2的一般市区。
范围包括海珠区昌岗路、新港路以南地区;天河区广园东路以北、车陂路以东地区;白云区黄石路以南、白云大道以西;黄埔区;萝岗区除中新知识城以外的地区;南沙区除核心湾区以外地区;番禺区市桥街;花都新华街。
(3)C类供电区C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10~20MW/km2的郊区及城镇,范围包括白云区黄石路以北;番禺区除市桥街以外地区;花都区除新华街以外地区;增城市荔城街、增江街和新塘镇;从化市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和养生谷。
(4)D类供电区D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5~10MW/km2的郊区及城镇。
范围包括增城市除荔城街、增江街、新塘镇、派潭镇、小楼镇和正果镇以外地区;从化市除街口街、城郊街、江埔街、养生谷、吕田镇和鳌头镇以外地区。
(5)E类供电区E类供电区主要指饱和负荷密度在1~5MW/km2的农村地区,范围包括增城市派潭镇、小楼镇和正果镇;从化吕田镇和鳌头镇。
图3.1 供电区分类图3.2 负荷预测3.2.1 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包括用电量需求预测和电力需求预测两部分内容。
负荷预测工作应在长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收集和积累本地区用电量和负荷的历史数据以及城市建设和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充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种相关因素与电力需求的关系。
3.2.2负荷预测分近期、中期和远期(年限与电网规划的年限一致),近期应逐年分列数据,中期和远期可只列出期末数据。
3.2.3应用三种或三种以上方法进行负荷预测,对每种方法分别进行高中(低)负荷水平的预测,并提出推荐方案。
3.2.4负荷预测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前阶段采用报装负荷等方法,后阶段采用弹性系数、人均用电指标、横向对比、空间饱和密度等方法。
3.2.5 在变电站负荷预测时应统筹考虑变电站的布点规划,将负荷预测结果分解落实到各变电站,以利于变电站的布点和电网的布局。
3.3 电压等级广州电网发展如下标准电压等级电网:(1)超高压输电网,500kV;(2)高压输电网,220kV;(3)高压配电网,110kV;(4)中压配电网,10kV/20kV;(5)低压配电网,380V/220V。
广州市公用电网不再发展35kV电压等级,增城、从化北部35kV电压等级结合电网发展逐步取消。
3.4 容载比3.4.1 容载比是反映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也是宏观控制区域变电站布点和变电容量的依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结合区域变电站主变“N-1”校核结果统筹考虑。
3.4.2 容载比应按电压层级分层、供电区域分区计算,应考虑下层级电厂上网影响。
3.4.3根据广州各区域经济增长和城市社会发展的速度不同,对应的负荷增长速度可分为较慢、中等、较快三种情况,其中500kV电压等级容载比按全市考虑,相应的广州电网各电压等级的容载比如表3.4.3所示。
表3.4.3 各电压等级容载比选择范围3.5 安全性3.5.1 广州电网220kV及以上电网必须满足DL755-2001《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技术导则》的要求。
3.5.2广州电网A类供电区220kV及以上电网在正常接线方式下应满足以下安全稳定标准:(1)发生220 kV及以上任一段母线故障时,A类供电区正常供电(允许备自投动作);(2)发生220 kV及以上同塔双回线路故障时,A类供电区正常供电(允许备自投动作)。
3.5.3 110 kV变电站中失去任何一回进线或一台主变时,必须保证向下一级电网供电,不损失负荷。
3.6 供电可靠性3.6.1供电可靠性应达到下列目标的要求:(1)满足供电安全准则的要求;(2)满足用户用电程度的要求;(3)全网供电可靠率逐步提高。
3.6.2 电网故障造成用户停电时,用户恢复供电的要求如下:(1)两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通过自投、转供电等技术措施,恢复对用户的供电。
(2)三回路供电的用户,失去一回路后,应通过自投、转供电等技术措施,恢复对用户的供电;再失去一回路后,应满足50~70%用户供电。
3.6.3 供电可靠率控制原则(1)各类供电区规划理论计算供电可靠率(RS-3)控制目标见表3.6.3;(2)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实现可靠性控制目标的年限;(3)根据现状分析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并提出改造与完善措施。
注:用户平均停电时间按《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DL/T836-20123.7 线损控制3.7.1 配电网规划应按线损“四分”管理要求控制分压技术线损,各类供电区规划分电压等级理论计算线损率(不含无损)控制目标见表3.7.1。
表3.7.1 理论计算技术线损率控制目标3.7.2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实现线损率控制目标的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