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提醒:糖尿病患者足浴要慎重.docx
- 格式:docx
- 大小:46.60 KB
- 文档页数:1
糖病患者的足部保健预防足部感染避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健:预防足部感染,避免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格外注意足部保健,以避免足部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由于糖尿病会引起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的损害,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足部特别容易受到伤害,甚至感染,因此足部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健措施,以及预防足部感染和避免并发症的方法。
一、足部日常护理1. 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清洗双脚,轻柔地搓洗双足,注意清洗脚趾间的皮肤。
洗后应将双足擦干,特别是趾间的水份要擦干净,以避免细菌滋生。
2. 保持足部干燥:用柔软的毛巾擦干双足,特别是趾间的水份。
患者应避免穿湿漉漉的袜子和鞋子,选择透气性好的鞋材,保持足部的通风和干燥。
3. 修剪足趾甲:糖尿病患者应定期修剪足趾甲,注意修剪后的边缘不要锐利,以免划伤皮肤或造成撞击。
4. 使用适合的袜子和鞋子:穿戴厚度适中、棉质吸湿性好的袜子,避免使用尼龙或合成纤维的袜子;选购合适尺码、鞋材舒适、鞋底有足够缓冲和支撑力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
二、足部检查1. 每天检查足部:翻开脚掌、趾间仔细检查双足,查看是否有划伤、破皮、潮湿或红肿。
如有异常或发现问题,应及时向医生咨询或治疗,避免小问题演变为严重感染。
2. 高风险足部患者的检查:一些高风险足部患者,如有神经病变或循环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足部检查。
可以请医生或护士进行专业化的足部评估,及时识别并处理足部问题。
三、预防足部感染1. 避免挤破疱疹和酒糟鼻疮:糖尿病患者应远离疱疹病人,避免挤压疱疹或酒糟鼻疮。
这些皮肤问题容易感染,如果患者的足部接触到这些感染源,可能导致感染传播。
2. 避免裸露足部:糖尿病患者应避免光脚行走,尽量在家中或公共场所穿着鞋子,以减少受伤和感染的风险。
3. 足部保护:糖尿病患者在户外活动或走路时,可以使用足部保护器,如弹性透明套袜、足膜或减震鞋垫,以降低足部受伤的风险。
糖病患者如何预防足部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足部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足部并发症是较为严重且常见的一种。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的影响,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得足部容易出现感染、溃疡甚至坏疽等问题。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足部并发症至关重要。
首先,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足部的日常护理。
每天都要用温水洗脚,水温不宜过高,大约在 37 摄氏度左右,以免烫伤皮肤。
洗脚时,要使用温和的肥皂,轻轻揉搓足部,但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皮肤。
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特别是脚趾之间,要保持干燥,防止滋生细菌。
定期修剪脚趾甲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要注意修剪的方式,不要剪得太短,以免损伤甲沟。
如果视力不好或者自己修剪不方便,可以请家人帮忙或者去专业的修脚店。
选择合适的鞋袜对于预防足部并发症也非常重要。
鞋子要选择宽松、透气的,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或者过紧的鞋子,以免挤压足部。
新鞋在初次穿着时,不要长时间行走,要逐渐适应。
袜子要选择棉质、透气的,不要有粗糙的接缝,以免摩擦足部皮肤。
其次,要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
查看足部是否有伤口、红肿、水泡、鸡眼、老茧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千万不要忽视。
同时,还要注意足部的感觉变化,如麻木、疼痛、灼热等,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信号。
糖尿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
按照医生的建议,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按时服药或注射胰岛素,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这是预防足部并发症的根本措施。
饮食方面,要注意均衡营养,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避免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腌制食品等。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同时也能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
但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和强度,避免足部受伤。
比如,可以选择散步、游泳、瑜伽等较为温和的运动。
此外,戒烟对于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要。
吸烟会损害血管,加重血管病变,增加足部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是胖好还是瘦好糖尿病的根本是代谢异常,而代谢直接影响着人的胖瘦。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变化是病情变化的晴雨表。
就此,本期非常为广大读者组织了一版关于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文章,旨在提醒大家重视体重变化,做自己身体的主人。
糖尿病人,该胖还是瘦可以说,没有哪一种疾病能像糖尿病这样,对体重有如此明显的影响。
有的人忽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增反降,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可一体检就傻眼了,原来是得了糖尿病。
有的瘦人查出血脂高、血压高,担心自己得糖尿病时,旁边却有人宽慰他:“没事,得糖尿病的都是胖子,你得不了的,放心吧。
”可见,在糖尿病与体重关系的问题上,存在着不少误区。
1型糖尿病多“喜瘦”我们所说的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吃饭多、喝水多、排尿多,体重减少),主要出现在1型糖尿病患者身上。
这类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为胰岛素“绝对”不足。
胰岛素缺乏,人体就不轻易储存能量,于是就会消瘦。
这类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继续下降,且较为明显。
1型糖尿病患者终身需要胰岛素替代治疗。
经过合理治疗后,1型糖尿病患者可逐渐“变胖”直至体重正常。
2型糖尿病“有胖有瘦”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则胖瘦皆有。
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过胖的“历史”,发病后体重也会有所减轻,但由于体重基数大,因此不那么明显。
一般来说,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了,最好去医院查一下血糖。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其中80%伴有肥胖(体质指数BMI大于28)或超重(BMI大于25)。
2型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及恶化与脂肪代谢密切关联,因此,2型糖尿病又被称为“糖胖病”或“糖脂病”。
肥胖患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反抗,一方面肥胖者脂肪细胞多,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另一方面肥胖者常伴有血脂异常,游离脂肪酸增多,易形成胰岛素反抗。
在欧美等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都是胖子,但在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肥胖率没有那么高。
糖尿病足防护的健康宣教1.泡脚坚持每天用温水(39°-40°)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洗脚后最好用柔软、吸水性强的白色毛巾擦干,因为白色可以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脓迹。
2.鞋袜要透气性好建议病人不要穿露出脚部皮肤的鞋子,以免碰伤,不要穿过紧或高跟鞋,以免给足部增加负担,穿鞋前要仔细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
3.定期请家人帮忙剪趾甲由于趾甲过长容易断裂,伤到趾甲周围的组织,病人最好不要自己剪,因为他们足部末梢感觉差,脚趾剪伤了自己也不知道。
4.注意保持皮肤润滑糖尿病患者由于植物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容易出现皮裂,这样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所以病人每天要涂抹润滑剂,滋润双脚,并轻柔按摩皮肤。
5.病人切忌赤脚走路因为他们往往踩到硬物弄出伤口后都不知道,另外,病人即便穿上舒适的鞋子,也不应该长时间行走,长时间行走容易长茧子,而足茧是发生溃疡的先兆。
6.每天做脚部检查每天睡觉前,糖尿病足患者必须检查足部,看有没有弄伤,同时仔细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湿度及血管搏动等情况,及时掌握病情。
血糖测定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1.测定空腹血糖,一定要在早上8时前空腹抽血测定,尤其是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空腹抽血必须在上午注射胰岛素时间以前,否则会使测得的血糖增高而不能真实反映糖尿病的控制情况。
2.各种应激情况血糖也会增高,应避免情绪波动、失眠、发热、劳累等。
3.如为了确定是否有糖尿病而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可按照正常的食量进餐(但不应少于100g主食)或进食100g馒头,在餐后2h抽血即可。
4.对已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是为了观察药物的疗效,所以一定要按平日一样用药、进餐,于2小时后取血。
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最好分2天抽血测定。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要点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管理和护理。
其中,足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因为糖尿病会导致足部神经和血液循环的损害,增加足部感染和溃疡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的要点,帮助患者预防并减少足部并发症的发生。
1. 每日检查足部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检查自己的足部,包括脚趾、足底、足背和脚跟等部位。
注意观察是否有任何异常,如刺痛、疼痛、红肿、溃疡、破皮、水泡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2. 保持足部清洁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清洗足部,注意彻底清洁脚趾间的空隙。
洗完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特别是脚趾间的空隙。
避免用热水、冷水或者热水泡脚,以免损伤足部皮肤。
3. 保持足部皮肤湿润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天使用适当的保湿霜或者乳液涂抹足部皮肤,以保持皮肤湿润。
但要注意不要将保湿霜或者乳液涂抹在脚趾间的空隙,以免滋生细菌。
4. 修剪足部指甲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修剪足部指甲,保持指甲的适当长度。
修剪时要注意不要修剪过短,以免造成划伤或者感染。
最好使用指甲刀修剪,并在修剪后用指甲锉修整边缘。
5. 避免赤脚行走糖尿病患者应该避免赤脚行走,尤其是在室外或者公共场所。
穿着适合的鞋子可以保护足部免受外界伤害和感染。
选择合适的鞋子时,应该注意鞋子的大小、宽度和材质,避免穿着过紧或者过硬的鞋子。
6.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着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着会导致足部血液循环不畅,增加足部溃疡和感染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应该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如果需要长时间站立或者坐着,可以适当活动脚趾和脚踝,促进血液循环。
7.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测量血糖并调整药物剂量。
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少神经和血管损伤,降低足部并发症的风险。
8. 定期就医检查糖尿病患者应该定期就医检查足部,包括神经功能、血液循环和足部皮肤的检查。
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足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糖尿病足疗怎么护理脚糖尿病足疗是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患有糖尿病的人们保持足部健康。
糖尿病足疗的关键是要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同时要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以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首先,要保持足部清洁。
每天用温水和温和的肥皂洗脚,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特别要注意清洁脚趾和足底,避免出现细菌和真菌感染。
其次,保持足部干燥也是至关重要的。
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足部汗液增多,因此要选择透气性好的袜子和鞋子。
每天更换干净的袜子,选择吸湿排汗的材质,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袜子和鞋子。
另外,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检查足部是否有破口、溃疡、鸡眼、鸡眼核等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
如果发现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引发感染和并发症。
最后,穿着合适的鞋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穿着过紧或者过松的鞋子,选择平底、宽头的鞋子,并定期检查鞋子的合脚性和舒适度。
总之,糖尿病足疗的关键在于保持足部清洁和干燥,定期进行足部检查,选择合适的鞋子。
只有通过科学的足部护理,才能保持足部的健康,预防并减少足部问题的发生。
此外,饮食也是糖尿病足疗的重要方面。
要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对足部的压力。
同时,注意血糖控制,避免出现血糖波动过大的情况,有助于减少神经和血管受损,减少足部并发症的风险。
除了日常护理,糖尿病患者还应该定期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和护理,及时处理足部问题包括溃疡、鸡眼等。
另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如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定期进行眼科、心血管和神经科的检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需注意戒烟,避免饮酒,因为这些会增加血管病变的风险,加重足部并发症。
此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寒冷或者潮湿的环境中,保持足部温暖和干燥,有助于减少感染和溃疡的发生。
最后,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足部。
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站立,减少足部受伤的机会。
同时,定期进行适当的足部按摩,有助于增强足部血液循环,缓解压力和疲劳。
泡脚泡脚注意:对于是否要放中药,大家可视情况而定。
如果你用白水泡就能出汗,说明你经络很通,就不用放中药,如果你泡30分钟还不出汗,那就需要加一些中药进去。
加中药的目的,主要是活血驱寒。
选用脚盆有讲究:最好用木桶,不要用金属盆。
因为金属盆内的化学成分容易与中药发生反应,使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
泡脚禁忌:太饱太饿时都不宜泡脚在过饱、过饥或进食状态下泡脚,会加快全身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不适的情况。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
严重心脏病、低血压病人当心晕厥用热水泡脚或泡温泉后,会导致人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会由重要脏器流向体表,这将导致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对于有心脏病、低血压的人群来说,就会增加他们发病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千万留意水温糖尿病患者应特别留意水温的高低,因为这类患者末梢神经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温度,即使水温很高,他们也感觉不到,容易被烫伤,从而引发严重的后果。
脚气患者要小心感染患有脚气的人,病情严重到起疱时,就不宜用热水泡脚,因为这样很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足部有炎症、外伤或皮肤烫伤者也不宜泡脚。
老年人泡脚不宜过久老年人每日临睡前泡脚20分钟即可,泡得太久,容易引发出汗、心慌等症状。
泡脚药方:1、红花5g,百部5g,苏木5g,独活5g,栀子4g,透骨草4g,细辛3g,威灵仙3g当从药店取回这些泡脚药粉后,你需要找一个丝袜,一次放上10-20克,系好了,放到木桶里,用热水一冲,药液就冲开了,淡黄色的,很清亮,有一股药香味。
2、用红花、荆芥、防风、木瓜、桂枝、川芎、独活各10克熬水泡脚,活血祛瘀通络。
3、气虚者可采用党参、白术等补气药。
每样取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加入热水,每天浸泡30分钟。
4、高血压者宜将菊花、枸杞、桑叶枝、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
每样取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加入热水,每天浸泡30分钟。
5、活血补肾的话,可选择当归、红花、赤芍等。
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足部保持清洁和干爽--坚持正确洗脚1. 每天用温水洗脚(不超过40℃)和无刺激性的浴皂洗脚。
2. 在洗脚之前先用肘部试试水温不要过热或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或请家人试一下水温(因糖尿病病友易合并神经病变,感觉神经减退不能正确判断水温)。
3. 洗完脚之后用淡颜色,柔软及吸水性强的干毛巾轻轻的擦干,特别是足趾缝间要避免擦破,以防止发生微小的损伤。
4. 仔细观察毛巾上是否有血渍迹或脓迹,如发现应及时就医。
5. 洗脚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为宜,长时间浸泡,会降皮肤防御能力。
每日检查脚部应该每日检查你的脚,从足背到足底,足底如果自己看不见就拿面镜子或让家人帮你看,一旦发现足部有破损或化脓,肿胀应及时就医。
鞋必须合脚,透气和舒适1. 应在下午买鞋,因为脚会在下午时肿胀,上午时合适,下午可能就不合适,2. 买鞋时要穿两双袜子而且两脚同时穿且动作要慢,3. 对于新鞋穿20-30分钟后应脱下来检查脚是否有压红或摩擦的痕迹且每天从穿1-2小时开始逐渐增加穿戴的时间从而及时发现问题,4. 穿戴时应及时检查鞋内是否有摩擦物或异物,不要穿外露脚趾的鞋也不要赤脚穿鞋。
5.戒烟戒酒,否则会减少脚部的血流。
每天2-3次,每次5分钟抬高双脚,活动足趾。
细心修剪趾甲1 .确保能看得清的情况下2. 直着修剪避免边缘剪得过深3. 不要让趾甲长的过长4 .剪去尖锐的部分。
袜子的选择1. 选择天然材料须透气,例如棉线和羊毛等制成的袜子。
2. 袜子的尺寸宜略大一点,不宜过小,过紧,袜口需无弹力口否则会影响血液循环。
3. 袜子内部的接缝不能太粗糙,否则会对脚造成伤害。
4. 做到每天更换。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指导饮食治疗为一切糖尿病者治疗的基础。
一、治疗原则:1. 确定适当的总热量,可根据理想体重及劳动强度进行估计。
理想体重标准=身高(cm)-105(40岁以下)或-100(40岁以上)。
2 .总热量可根据病人瘦、胖上下浮动10%左右。
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病人忽视足的护理将会导致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许多病人因为一个很小的伤口,疏于治疗及护理,最终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指导糖尿病病人科学合理的进行足部护理,可有效地防止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发生。
1、对于尚无危险因素的年轻病人,可仅给于一般性的知识介绍,使其了解为什么要进行足部护理,通过简单的足部护理,可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机率减少到最低程度;了解糖尿病病人控制吸烟与足部并发症的关系。
同时,向病人建议避免穿鞋不当引起胼胝、囊泡,以及足部过度潮湿,导致真菌感染;定期检查,注意足部卫生,正确地修剪趾甲,并在洗脚后趾甲变软、变直时进行。
2、对于老年病人或糖尿病病史较长但足部正常者,有患糖尿病足的危险,除进一步强调上述建议,应鼓励病人注意并及时向医生报告有无下肢麻木或刺痛、变色、肿胀、囊泡、外伤、溃疡或胼胝形成。
3、对于高危病人必须学会足部护理(1)每日检查足部。
从足背到足底仔细检查,特别是要注意足趾缝间,必要时可借助镜子或家人帮助。
注意足部皮肤是否有水疱、擦伤、裂口局部皮肤是否有红肿,注意是否有胼胝、鸡眼;注意趾甲是否过长、过厚,是否有嵌甲、劈裂、甲沟炎;注意趾甲是否有颜色变化,黄绿色可能为霉菌感染,紫红色可能有甲下出血。
如发现有任何异常,病人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2)每日洗脚。
病人应知道怎样洗脚。
洗脚应用水温以38—40°C为宜。
洗脚时间以10分钟为宜,洗脚宜用中性肥皂。
洗脚后应用干净、柔软、吸水性好的毛巾将脚轻轻地擦干。
如果毛巾质硬粗糙或者用力过重,均易造成足部皮肤不易查觉的损伤.擦脚用的毛巾最好为白色,以便及时发现是否有血迹或者脓迹。
(3)正确修剪趾甲。
趾甲过长易裂而伤及甲周围组织,剪趾甲时光线要好,病人视力较差或手发抖时,应由家人帮助修剪。
修剪趾甲之前应检查剪刀两刃之间是否夹住了皮肤.趾甲应直剪,不要斜剪,以免伤及甲沟。
趾甲不要剪得太短,不要太靠近皮肤,一般剪到与趾尖同一水平即可。
糖尿病患者泡脚要当心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足部,这个说法很多人都知道。
比如秋冬季节,人们喜欢睡前用热水泡洗双脚,这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御寒健身,且有助于睡眠,但糖尿病患者的脚就比较“娇贵”,若不注意掌握水温,极易被烫伤。
正常人遇到高温时会本能地闪避退缩,但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的并发症——微血管病变,可使神经内膜毛细血管阻塞,引起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也使神经传导障碍,如此可使痛觉纤维受损,不能很好地避开外来伤害,所以在用过热的水取暖时往往被烫伤。
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较高,下肢的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可使血管出现节段性阻塞,尤其以腘窝以下的动脉更为严重,加之血小板聚集力增强,血液黏稠度增加,微循环发生障碍而引起足部缺血,所以足部烫伤后不易痊愈,可进一步发展至溃烂、感染,甚至足部坏死,这就是所谓的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治疗十分困难,致残率高,约有15%~20%的患者需要截肢,应高度重视,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必须尽早治疗。
所以,糖尿病患者冬天用热水及热水袋取暖时,一定要掌握水温,最好调到50℃以下,不可过高。
另外,冬天气温过低,足部因寒冷感觉更加迟钝,如发生外伤,一些患者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发展为糖尿病足。
所以,糖尿病患者穿鞋要注意尺码合脚,防止因鞋不合适而擦伤脚;每次穿鞋时需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以防被异物损伤。
健康提醒:糖尿病患者足浴要慎重
天气逐渐转冷,洗足浴的人也开始增多了。
洗足浴既能缓解疲劳,又能促进血液循环,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足浴虽好,却并非人人适合,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更应当慎重。
李大伯今年65岁,患糖尿病10多年了。
据说洗足浴有保健作用,儿女为了孝顺老人家,买了一叠的足浴票给父亲。
于是,李大伯隔三差五地没事就去洗洗脚。
一个星期下来,李大伯发现自己的右脚出现红肿,脚趾有点皮破,就用创可贴贴了一下。
可是,过了几天没见好转,反而发现右脚有溃烂的迹象。
李大伯去医院检查,医生诊断右脚是受到感染而导致的糖尿病足。
杭州市红会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周旦阳说,通常糖尿病患者只是注重饮食控制血糖,却忽略了对足部的保养。
李大伯所患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一方面,糖尿病患者因高血糖造成全身周围神经、微循环和血管病变,造成微循环障碍和血管病变使皮肤血管不能正常扩张,血供的减少也使皮肤没有足够的血液把热量带走,使热量在局部聚集发生烫伤。
另一方面,因为患有糖尿病,李大伯的足部感觉神经发生异常,洗足浴时无法判断水温的高低。
因此,即使有时候水温很高,患者自己还是不知道,很容易烫伤。
“糖尿病患者如果控制不好血糖,身体的抵抗力就会变差,容易受感染。
李大伯在洗足浴修剪脚趾甲的时候,脚趾的皮肤破损引起细菌感染,又加重了病情。
”
周主任说,冬季是糖尿病足好发的季节,寒冷会使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血液循环障碍,造成感觉减退、麻木、迟钝等。
以下几点尤为要注意:注意保暖,保证足部血液循环;保持足部滋润,避免皮肤开裂;洗脚时注意水的温度,以免烫伤;修脚趾要小心,不要引起外伤;天冷时用热水袋敷脚要注意水的温度,以免引起烫伤。
最后,周主任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足部破溃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延误病情可能会导致截肢。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