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米对我国市场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引言2023年,中国大米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多重影响下,经历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本报告将从行业整体发展、市场动态、竞争格局、政策导向、技术创新等方面,对中国大米行业进行年度总结。
二、行业整体发展1. 产量稳定增长:2023年,中国稻谷产量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全国稻谷播种面积约为30021.2千公顷,产量约为21186万吨,较上年略有增长。
这得益于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种植技术的提高。
2. 品种结构优化:在品种结构上,优质稻品种占比逐年上升,中高端产品比例逐步提高。
绿色、有机、生态等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健康、安全的大米需求不断增长。
3. 产业链完善:从种植、加工、流通到消费,大米产业链逐步完善。
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提高了行业整体竞争力。
三、市场动态1. 国内市场:国内大米市场需求稳定,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中高端大米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同时,线上渠道成为大米销售的新增长点。
2. 国际市场:2023年,全球大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波动不大。
我国大米出口量保持稳定,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非洲、南美等地区。
四、竞争格局1. 企业竞争:国内大米企业竞争激烈,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大型企业通过并购、整合等方式,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差异化竞争。
2. 区域竞争:我国大米产业区域特色明显,不同地区的大米品种、品质、价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区域品牌逐渐崛起,市场竞争格局日益多元化。
五、政策导向1. 政策支持: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耕地保护、农业补贴、科技创新等,为大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市场调控:国家加强市场价格监测和调控,确保大米市场供应稳定。
同时,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六、技术创新1. 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技术不断进步,包括抗病虫害、抗倒伏、抗逆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2. 加工技术:大米加工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内容摘要伴随国际大米贸易量的日益增长,大米出口国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各大稻米强国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贸易政策。
今年伴随国际大米价格的快速上涨,世界粮食贸易的形势和各国的贸易政策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粮食生产大国和消费国,大米又是占一半消费量以上的重要粮食及经济作物,中国大米的进出口有着平衡国内需求的重要作用,并对国际大米市场产生重要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当今国内外大米贸易形势和政策作一些探讨,并介绍和分析中国的大米贸易的历史及现状,近年来特别是入世后国内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和面对目前粮价攀升的形势所采取的应对措施,最后进步探讨要如何更好的适应入世后经济自由化带来的挑战,开拓广阔的海外市场。
关键词:中国大米、贸易政策、经济自由化、ABSTRACTFollows the international rice volume of trade the day-by-day growth, rice-exporting countries among the increasingly intense competition the major rice countries have developed their trade policies more effective suited to their national conditions. This year followed the international rice price the fast rise, the world grain trade situation and various countries' trade policy has the big change, China has taken the world China as a major world grain production and consumer countries, rice is the consumption of more than half of the important food and cash crops, the Chinese rice import and export has the balanced domestic demand influential role, and had the important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rice market.This article makes some discussions to now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ice trade situation and the policy, and will introduce and analyzes China's rice trad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trade policy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ent grain price rise and face the situation by taking measures to deal with,Finally progress to discuss how to better adapt to the post-WTO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opening up vast overseas markets.KEYWORDS:Chinese rice,Trade policy,Economical liberalization正文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一节选题背景 (1)第二节选题意义 (1)第三节研究思路 (2)第二章世界稻米贸易的现状 (3)第一节国际稻米贸易当今的趋势 (3)第二节世界主要稻米国的地位与特点 (3)第三节世界主要稻米国贸易政策 (4)第三章中国的大米贸易 (6)第一节中国大米的贸易史 (6)第二节中国稻米贸易的现状 (6)第三节中国大米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7)第四章中国稻米的贸易政策 (10)第一节中国的贸易政策分析 (10)第二节中国面对全球粮价上涨的应对政策 (11)第三节中国大米贸易未来发展策略 (12)第五章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大米市场调研报告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和消费国家之一,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
为了解中国大米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中国大米市场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品牌多元化。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关注增加,消费者愿意选择有信誉度和优质产品的品牌。
大米市场涌现出了许多知名品牌,如福临门、五粮液等。
消费者在购买大米时更加倾向于购买这些有品牌保障的产品。
2. 多样化需求。
与传统的白米相比,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其他类型的大米,如黑米、红米、糯米等。
这些大米不仅在口感上有所不同,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消费者们更加注重健康饮食,大米市场也因此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3. 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购买大米。
消费者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了解不同品牌的大米,并比较价格和口碑评价。
电商平台也提供了更多优惠和促销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
4. 进口大米的增长。
中国人口众多,自给自足的大米供应已经无法满足消费需求。
越来越多的进口大米涌入中国市场,如泰国香米、美国长粒米等。
这些进口大米不仅品质优良,而且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大米市场正呈现出品牌多元化、多样化需求、电商渠道的快速发展以及进口大米的增长等趋势。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大米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通过电商等新兴渠道进行销售。
大米市场SWOT分析引言概述: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企业或市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本文将对大米市场进行SWOT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一、市场优势:1.1 品质优势:大米是人们日常主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品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
在大米市场中,一些品牌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大米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1.2 供应链优势:大米市场的供应链非常重要,包括种植、加工、运输等环节。
一些大米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
1.3 品牌知名度:一些大米品牌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使得它们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了信任和忠诚度。
二、市场劣势:2.1 价格竞争:大米市场存在激烈的价格竞争,一些品牌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这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劣势。
2.2 品牌多样性:大米市场上品牌众多,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这对于一些新进入市场的品牌来说是一种劣势。
2.3 市场饱和度:大米市场已经相对饱和,市场增长速度有限,这对于新企业的发展来说是一种劣势。
三、市场机会:3.1 健康意识提升: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高品质、有机、无公害等大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大米市场带来了机会。
3.2 品牌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米企业可以在市场中寻找到新的机会。
3.3 国际市场拓展:中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通过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大米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四、市场威胁:4.1 进口大米竞争: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进口大米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对于国内大米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4.2 价格波动:大米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政策等,价格波动对于大米市场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4.3 品牌挑战:一些国际知名的大米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于国内品牌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威胁。
五、结论:综合以上分析,大米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品质优势、供应链优势和品牌知名度。
第1篇2023年,我国大米市场经历了稳定增长、供需平衡、价格波动等复杂的市场环境。
以下是2023年我国大米年度运行情况的总结:一、产量稳定增长2023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稳定,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稻谷产量达到21186万吨,同比增长1.0%。
其中,早稻、中稻、晚稻产量分别为6236万吨、8140万吨、682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6%、1.2%、0.8%。
稻谷产量稳定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消费量稳步增长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我国大米消费量稳步增长。
据统计,2023年全国大米消费量达到1.499亿吨,同比增长1.0%。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量增长较快,消费结构逐渐优化。
三、进出口情况2023年,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呈现稳定态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大米出口量为0.02亿吨,同比下降0.5%;进口量为0.25亿吨,同比增长1.2%。
我国大米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亚、非洲等地区,进口主要来自越南、缅甸、泰国等地。
四、市场价格波动2023年,我国大米市场价格整体呈现波动走势。
上半年,受国际市场大米价格上涨、国内稻谷产量增加等因素影响,大米价格上涨。
下半年,受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稻谷库存充足等因素影响,大米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五、行业发展趋势1. 种植结构调整:为提高稻谷产量和品质,我国将继续推进稻谷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品种布局,提高单产水平。
2. 加工产业升级:随着消费升级,大米加工产业将朝着高品质、多样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大米市场竞争加剧,我国大米产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需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4. 政策支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大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粮食收购政策,保障粮食安全。
总之,2023年我国大米市场运行总体稳定,产量、消费量稳步增长,进出口量保持平衡。
但在市场竞争加剧、消费升级的背景下,我国大米产业还需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以适应市场变化。
大米市场SWOT分析概述:大米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许多人的主要食物来源。
大米市场的SWOT分析可以匡助我们了解大米市场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市场策略。
优势(Strengths):1. 健康营养:大米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益。
2. 丰富的种类:大米市场上有许多不同种类的大米可供选择,如糙米、香米、糯米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
3. 价格相对较低:大米是相对便宜的主食之一,适合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
4. 全球需求量大:大米是全球许多国家的主要粮食之一,市场需求量大。
劣势(Weaknesses):1. 市场竞争激烈:大米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品牌和供应商争夺市场份额。
2. 供应链问题:大米的种植、加工和销售涉及到复杂的供应链,可能存在质量和安全问题。
3. 品牌认知度不高:一些大米品牌的知名度较低,消费者对其了解有限。
机会(Opportunities):1. 健康饮食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大米作为一种健康食品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 新产品开辟:开辟具有特色的大米产品,如有机大米、功能性大米等,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3. 全球市场拓展:大米市场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还有机会进军国际市场,满足全球需求。
威胁(Threats):1. 替代品的竞争:其他主食如面食、面包等也是大米市场的竞争对手。
2. 进口竞争:一些国家的大米进口量增加,可能对国内大米市场造成竞争压力。
3. 环境问题: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大米的产量和质量。
结论:大米市场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健康营养、丰富的种类和相对较低的价格。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供应链问题和品牌认知度不高是其劣势。
在机会方面,健康饮食趋势、新产品开辟和全球市场拓展为大米市场提供了发展机会。
然而,替代品的竞争、进口竞争和环境问题是大米市场所面临的威胁。
针对这些分析结果,大米市场可以制定出相应的市场策略,如加强品牌推广、提高产品质量和开辟具有特色的产品,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拓展新的市场机会。
中国大米进口贸易发展的状况、问题及对策*◎郑国富 摘 要:“民以食为天”,大米作为我国国内居民最重要的粮食之一,近年来,大米进口成为新常态,数量持续攀升,2011年我国首次由大米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2017年大米进口规模再创新高。
大米进口贸易中仍存在着:进口来源集中、产品结构不合理、配额使用不充分、非法走私猖獗、国际合作层次低下等问题。
新时期,树立粮食安全战略思维与政治意识,拓展进口来源,构筑多元化格局;完善检验检疫标准,提升品质与档次;打击非法走私,规范市场秩序;深化国际产业内合作,打造全产业链;推进大米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大米进口;粮食安全战略;农产品贸易;大米供给侧改革“民以食为天”,大米作为我国国内居民最重要的粮食之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战略物质;“食以安为主”,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方针。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巩固国内自给前提下,大米进口成为新常态。
完善大米贸易政策,统筹战略布局,强化综合治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国大米进口贸易发展状况及其特征(一)数量与金额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2000年中国大米进口24万吨,金额1.13亿美元,出口295万吨。
2001年中国加入WTO,大米进口微升至26.91万吨,金额0.99亿美元,出口185.94万吨。
2002年中国对大米实施WTO规则下关税配额管理制度,大米进口配额为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占50%,配额内征收1%的关税,配额外征收65%的关税。
2000—2011年中国大米进口贸易发展平稳,但总量偏低。
2011年中国首次由大米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
2012年大米进口飙涨至234.46万吨,增长305.38%,金额12.26亿美元。
大米市场SWOT分析报告SWOT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一个组织或个人在特定环境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大米市场进行SWOT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当前市场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优势(Strengths)1.品质保证:中国大米的品质一直以来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种植者使用传统种植方法,注重农田管理和水质控制,确保大米的品质和口感。
2.品种丰富:中国大米市场提供多种品种的大米,包括糯米、香米和粳米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3.传统文化价值:大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富饶和吉祥的象征。
这种文化认同为大米市场提供了稳定的需求基础。
二、劣势(Weaknesses)1.土地资源有限:中国的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有限,这对大米种植业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土地缺乏可能导致产量下降或需求无法满足。
2.价格竞争激烈:由于大米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往往成为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
这可能导致大米生产商的利润率下降。
3.消费习惯变化: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消费者对大米的需求减少,转而选择其他谷物或快餐。
这种转变可能会对大米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三、机会(Opportunities)1.健康食品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大米作为一种低脂肪、高纤维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大米生产商可以通过强调其营养价值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2.精细加工技术: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精细加工技术,大米生产商可以改善大米的质量和口感,以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
这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
3.外国市场拓展:中国大米在国际市场上也有巨大的机会。
中国传统的大米品种和独特的口味可以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
四、威胁(Threats)1.进口大米竞争:随着全球贸易的增加,进口大米对中国市场产生了竞争压力。
一些进口大米可能具有更高的品质和竞争力的价格,这可能降低中国本土大米的市场份额。
2.环境变化: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可能会对大米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大米市场SWOT分析引言概述:大米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其市场规模庞大且稳定。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市场变化,了解大米市场的SWOT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市场优势(Strengths)、市场劣势(Weaknesses)、市场机会(Opportunities)和市场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米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优势:1.1 健康营养:大米是一种健康营养的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1.2 丰富种类:大米市场上有多种不同品种的大米可供选择,包括糙米、香米、糯米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
1.3 价格稳定:大米作为主要粮食之一,其价格相对稳定,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二、市场劣势:2.1 价格竞争激烈:大米市场竞争激烈,价格压力较大,导致一些小型大米生产商难以生存。
2.2 品牌认知度低:相比其他食品品牌,大米品牌的认知度较低,消费者对品牌忠诚度不高。
2.3 供应链不稳定:大米生产的供应链较为复杂,易受气候变化和运输问题的影响,导致供应不稳定。
三、市场机会:3.1 健康食品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大米作为健康食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3.2 外贸拓展:大米具有出口潜力,可以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来扩大销售规模。
3.3 创新产品开发:大米市场可以通过创新产品开发,如大米制品、速冻大米饭等,吸引更多消费者。
四、市场威胁:4.1 气候变化影响: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大米的生产和供应,导致价格波动和供应不足。
4.2 进口竞争:国际大米市场竞争激烈,进口大米的价格和质量可能对国内市场造成竞争压力。
4.3 消费习惯变化:随着消费者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大米市场需不断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五、结论:综上所述,大米市场具有健康营养、丰富种类和价格稳定等优势,但也面临价格竞争激烈、品牌认知度低和供应链不稳定等劣势。
进口大米对我国市场的影响摘要:近年来,我国大米市场上的需求日益旺盛,国内供给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逐渐转向贸易进口。
而随着大米进口量的增加,国内大米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形势也得以缓解。
但大米作为我国重要的主食品种之一,其进口状况的变化关乎着我国的粮食安全。
本文分析进口大米给我国带来的诸多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进口大米;大米价格;大米市场一、进口大米对我国大米市场的影响(1)进口大米带来的供给影响。
现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优质高端大米的需求日趋旺盛,而且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
而进口大米质优价廉,充分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定位于产量稳定,质优价廉的品牌化的泰国米、缅甸米,由于其进口品种在价格和质量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在国内大米市场上占据着相当的份额。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大米的种类,使国内大米市场的供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便于我国大米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进口大米带来的需求影响。
现在人们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对大米多样性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出现,特别是一些价廉质优的大米。
但面对国内不断出现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如镉污染恐慌情绪等,我国居民开始担心国产大米会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
而进口大米则由于品种多样化,质量有保障受到国内消费者的青睐,使之更加倾向于购买进口米。
可见,进口大米满足了我国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之提供了更多选择。
尽管如此,在较为繁荣的大米市场中,我们也应该看到"进口大米需求旺盛,国产大米需求低迷"的实际状况,看透由进口大米所造成的我国消费者对国产大米需求不足的假象。
立足于大米总需求的实际形势里,进口大米所带来的供给量的激增远大于消费者对国产大米需求的增长,即国内市场对进口大米的需求日益旺盛,相较之下,对国产大米的需求便随之下降,由此给我国大米市场带来的需求冲击便日益明显。
由以上分析可知,进口大米的激增引发了我国国内市场"从洋媚外"的现象,从而加深了消费者对国产大米需求不足的状况,进而对我国大米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3)进口大米带来的价格影响。
新世纪以来,国际贸易局势日新月异,我国大米价格波动的频率也在增加。
2001年我国入市后,国内大米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刻,处在国际大背景下,摆脱由其带来的影响难上加难。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意识到,进口大米价格水平的差异,也强化了我国大米市场价格分散化的趋势。
进口大米和国产大米价格水平的差异化,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从而有利于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做出适合于自身收入水平的大米价格的选择。
综上所述,进口大米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选择,赢得了国内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更为广泛的满足了消费者做出多样化的价格选择的要求。
二、我国为应对进口大米的不利影响采取的策略(1)鼓励大米产业品牌化,积极抢占市场份额。
优化大米产业结构,加强农企联合,构建产业化的大米经营模式。
合理施用化肥农药,生产优质无公害的大米,创建绿色品牌,走安全优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为增加国内大米产量,建立大米品牌一体化战略,把种、收、加、销售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管理体系,促进国内大米市场产销模式的完美链接,从而努力提高国产大米的市场占有率。
加大大米产业的整体提升力度,从而促进大米市场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整体提升国产大米的发展水平。
(2)加大科技投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要求。
我们应着眼于消费者的消费需求,通过调查研究消费者对国产大米存在的诸多异议,对症下药。
立足于消费者对大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大科技投人,积极培育国产大米的新品种,重塑国产大米的新形象,在深挖大米增产潜力的同时,关注国内的消费动向,确保研发工作紧随其后。
同时为保障"三品一标"国产大米的质量安全和品牌建立提供技术支撑,要努力推进大米行业绿色防控市场化发展与创新机制。
同时,在努力提高国产大米的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技术研发高产优质良种,发展精深加工,努力提高大米品牌的附加值,以此来提高国产大米的市场竞争力。
(3)调整最低收购价政策,坚持市场化取向。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购销政策。
政府应该尊重市场运行机制,利用有效的价格政策,稳定大米价格。
既可以采取根据农民实际种植面积实行补贴的办法,来把握其生产环节的补贴力度;还可以通过促进收购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销售策略的灵活性,来切实加强对大米进口的宏观调控,从而力争减少其给我国大米市场造成的价格冲击。
同时,促进价格直接管制和补贴政策的有机结合,落实好农机具以及种粮的补贴工作,让粮农真正的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护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1]陈永福.中国扩大进口泰国大米的原因分析及展望[J].农业展望,2007.1.[2]杜晓燕.我国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农业科学,2015.5.[3]方福平,庞乾林,周锡跃等.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及其影响分析[J].中国稻米,2008.3.[4]方福平.科技进步对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5.3、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偏低。
权衡理论观点:当公司盈利水平高时,由于公司有足够的能力支付利息费用,又由于利息支出是在应税收益之前扣除,这样公司增加债务融资将会增加税后业绩,所以公司盈利能力与公司杠杆比率正相关。
然而由于云南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造成其难以承受债权融资还本付息的压力。
图1对云南省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分析,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呈下降趋势,说明企业总体盈利能力、盈利水平呈逐年递减,如2011年驰宏锌锗年平均资产收益率4.22%,云南铜业年平均资产收益率3.8%,贵研铂业年平均资产收益率3.05%,锡业股份年平均资产收益率1.47%,云铝股份年平均资产收益率-0.61%,更低的ST锌电-47.87%。
(图1)因为国家政策的倾向,云南省上市公司改制前大部分为国有企业,企业改制上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配套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滞后,一系列相关因素造成了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低,而且平均收益普遍下滑的现象;而企业的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公司的盈余积累,因而较低甚至亏损的业绩水平限制了云南省上市企业的内部融资比例;且在外部债务融资中,也导致上市公司偏高的流动负债融资,由于流动负债的债务风险较大,高比例的流动负债又约束了上市公司扩大总负债的动机和高负债率的能力。
二、优化有色金属企业融资结构的措施通过对云南有色金属资源型企业融资结构形成的成因分析,可以看出云南有色金属资源型企业上市公司发展中的许多不足之处。
怎样从理论角度正确地解决融资结构问题,引导云南上市公司进一步快速发展,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而,本章就云南有色金属资源型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优化提供一些措施建议。
(一)政府行为1、完善证券法律法规,规范证券市场。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打造具有资源优势、独特价值和发展后劲的云南上市公司板块为重点,以推进融资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资本运作水平,加快企业上市步伐,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构建政府推动、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进―步提高云南省资源、资产证券化水平,加快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进程,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鼓励股权融资和弱化债权融资。
就股权融资而言,近几年出现的配股热、增发热反映出相关制度方面存在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融资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要健全完善法律法规,规范证券市场发展;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证券监管机构、证券交易所的相关规定,拟定重点培育企业入库标准并实施动态管理。
通过企业申报、州(市)人民政府推荐(省属国有企业由省国资委推荐),按照企业条件、时间进度和上市目的,确定工作目标,"一企一议"地制定培育计划,帮助企业进入后备资源库加快上市步伐。
从政策来看,在制度上加强股市管理的力度,鼓励股权融资。
如明确管理层的责任、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降低大股东在股权融资中的影响,充分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坚持以利润为中心、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彻底杜绝虚假会计信息,制定一套科学合乎实际的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
在政府对公司发行股票融资的政策方面,要简化股票发行审批程序,加快银行体制改革,深化银行对企业的监督约束,改善股权融资市场环境,用上市公司融资的市场环境和机制约束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2)强化融资担保体系,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实际,通过补充资本金、鼓励社会资本参股、合作等方式增强政府出资担保机构的实力,支持业务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支撑作用较强的民营担保机构做大做强。
强化对融资担保机构的行业指导和监管,提高为企业融资担保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降低担保门槛和费用,切实减少企业融资成本;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各金融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全省金融运行情况的分析和监测,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完善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类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的风险防控,确保全省金融稳定健康运行。
完善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变化情况监测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地方金融机构经营风险,为金融支持桥头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防止因无序竞争造成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失真,骗取股票发行资格,应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3)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多种融资工具和金融创新产品的筹资功能,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可分离债券、权证及其他金融创新产品筹措资金;积极探索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探索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
利用信托机制,开展银信合作,进行股权投资融资。
2、优化企业股权结构。
引进不同股权主体就是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实现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企业股权多元化的目的在于降低国有企业的负债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调整经济资源的战略配置,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要提高机构投资者在公司中的制衡作用,需提高其在控股股东的比例。
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专业技能、信息等方面具有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既有助于完善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和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也有助于规范企业投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在非国家控股企业中,减少单个自然人股份或家族股份,引进多个投资主体有利公司扩大融资来源、优化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
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张敏、姜付秀研究认为机构投资者能显著提高非国家企业的"业绩-薪酬"敏感度,起到了明显的治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