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2013-2019中考诗歌赏析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24.68 KB
- 文档页数:9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出师表》《过零丁洋》含答案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出师表(节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52.与“先帝称.之曰能”中“称”的读音和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称.心如意B.称.功颂德53.(创新设问·对接教材)古诗文往往用言简意赅的话语,展现作者别样的心境。
请说出下面语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九上《岳阳楼记》“思考探究”第二题)①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4.完成下面语句的翻译。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翻译:绝不应,,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翻译:,。
55.《过零丁洋》与《出师表》中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令人深深感动,假如文天祥和诸葛亮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对话,他们会说些什么?请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文山啊,我能做的很有限,当年,我向后主刘禅提议,要,对官员的奖惩采用相同的标准,还要做到。
《过零丁洋》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2)《过零丁洋》导学赏析及中考试题精选(附答案)(2)文章来自: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遭逢:遭受、蒙受2、起一经:因为晓通一种经书而做官,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3、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4、四周星:四周年。
5、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6、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7、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8、汗青:史册。
9、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译文】自幼刻苦研究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我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创作背景】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
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
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作品鉴赏】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过零丁洋》赏析题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2)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之景,运用比喻形象地概括了国家局势和个人经历,表达了作者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的悲痛的感情。
(3)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史册,该联表达了作者的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4)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5)“风飘絮”、“雨打萍”分别比做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漂浮不定,其作用是形象地写出了国事到自身艰辛危苦。
(6)简析本诗三、四句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比喻、虚实结合。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答: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经历的哪两件大事?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
②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6.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35.过零丁洋1.(2016·咸宁)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简要赏析。
这两句诗运用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2.(2018·龙东)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示例: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
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3.(2017·益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作者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崇高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下列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描写了周围的环境,四周辽阔,星星很稀少。
B.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凄凉的自然景象比喻国事的衰微,深切地表现了作者的哀恸。
D.“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用来表现他昔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
5.(2018·锦州)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D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
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6.(2017·益阳)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式。
故答案为C。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菩萨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①,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①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1.赏析“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的表达效果。
2.“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画船上的船夫捶着鼓催促着你启程,在高楼上我端着酒想把你留住。
该句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突出强调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2.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深意长。
【解析】1.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
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诗句“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把船夫捶鼓催促启程和朋友把酒挽留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与好友之间的深情厚意和依依惜别之情。
《过零丁洋》鉴赏及中考试题集萃[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2),南宋民族英雄,著名爱国诗人。
初名云孙,字天祥,后改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他二十岁即中进士,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
[注释]①零丁洋:在现在的广东省珠江口外。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曾经过零丁洋。
②遭逢:遭遇。
起一经,因为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而被朝廷起用作官。
文天祥二十岁考中状元。
③干戈:指抗元战争。
寥(liáo)落:荒凉冷落。
四周星:四周年。
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
④絮:柳絮。
⑤萍:浮萍。
⑥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妻子儿女也被元军俘虏。
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⑦丹心:红心,赤诚的心。
汗青:同汗竹,史册。
古代用简写字,先以火烤使出“汗”,干后易写而且不受虫蛀,也称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赏析]1278年底,文天祥兵败被俘。
第二年押经零丁洋时,敌人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抗元斗争的宋军将领。
文天祥断然拒绝。
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心潮起伏汹涌…作者首先回想了自己的一生:由刻苦读书进入仕途,到戎马干戈为国征战。
第二句中的“寥落”,表明了南宋末抗元斗争的局势,渗透着作者的惋惜和痛心。
投降派苟且偷安,主战派寥寥无几,文天祥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才屡遭惨败,宋王朝危在旦夕。
作者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沉痛地抒写了“干戈寥落”中国家和个人的悲惨遭遇:国家已像风中柳絮,个人更像雨中浮萍,亡国孤臣,风雨飘摇。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4分)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诗的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22.有人说“照”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2分)
答案:
21. 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2.我同意“照”是全诗的关键;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一个“照”字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原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C.尾联慷慨陈词,通过间接抒情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流传千古,主要在于表现了文天祥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的方式。
故答案为C。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乙)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甲诗中的“________”一句点明标题中的“秋暝”;乙诗中“________”一句交代了“春行”的方式是骑行。
2.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景。
C.两首诗描写了相同色彩的景物。
D.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
【答案】1.天气晚来秋;浅草才能没马蹄2.A【解析】1.“秋暝”季节是秋天,不难找到句子“天气晚来秋”。
题干中的“骑行”意思是骑着马行走,不难找到句子“浅草才能没马蹄”。
2.B错误,《钱塘湖春行》没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C错误,两首诗描写的季节不同,因而景物色彩也就不同。
D错误,《山居秋暝》是借景抒情,也就是间接抒情。
3.阅读《望岳》,回答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黄冈中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①骆宾王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26.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7.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25.D(2分)26.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
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过零丁洋》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思想内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名句赏析】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
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艺术手法】颔联: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用“风飘絮”来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浮沉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五年中考试题汇编】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中“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诗各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子。
诗人将两个陈述的对象摆在一起,要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什么感情?(2)诗歌尾联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参考答案】(1)(2分)从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说到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将“国家”与“自身”联系在一起,(1分)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
(1分)(2)(2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歌首联叙写了诗人一生中经历的哪两件大事?(2分)2.有人认为作为英雄人物的文天祥,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黄冈中考】(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5-27题。
(8分)【甲】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从军行①骆宾王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
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2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感情深沉;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B.甲诗颈联巧妙设计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段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即将覆灭和自己遭受危难而悲凉痛苦的心情。
C.乙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D.乙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26.体会乙诗中“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中“抱”“践”两字的含义,并赏析这两句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7.甲、乙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两首诗分別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25.D(2分)26.这两个字动感极强,“抱”字是说将士们拉开弓弦就像怀抱着明月,“践”字是写将士们纵马奔驰踏起漫天烟尘。
这两句诗描写了大军直插敌腹、锐不可当的战斗画面(或: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写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豪情。
(3分)27.都是直抒胸臆。
甲诗表现了文天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忠贞不屈的昂扬斗志。
乙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3分)十三、阅读古诗文,回答下面小题。
龙东地区2018【古诗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连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这首诗的颔联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解析】试题分析:赏析诗句。
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比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
浮萍本就是孤苦无依的象征,而诗人又在“萍”字上加入“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
“风飘絮”和“雨打萍”这两者在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
这两句诗里,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漂泊在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
由此很好的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
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黑龙江龙东2018中考(一)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
(共10分)【古诗赏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连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这首诗的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10.示例:这首诗的颔联使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体现了诗人的忧国情怀。
(诗句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评分标准:(2分)修辞1分,表达的思想1分。
二十、【2018年中考山东青岛卷】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陶渊明并不在意衣裳被夕露沾湿,他要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中的这句诗,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绝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C.《过零丁洋》一诗,写诗人看着寥落的群星,面对飘飞的柳絮,望着漂荡的浮萍,想到国势危亡,不禁为报国无门而悲伤沮丧。
D.“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中的“客”指漂泊在外、旅居他乡的游子,与《约客》一诗题目中的“客”含义不同。
【答案】C【解析】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涵义的理解。
选项C中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是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而不是看到了真实的群星、柳絮、浮萍,因此C项错误。
【海南省】二、(二)古诗词阅读.(5 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诗的第二联用“ ”和“ ”六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2 分)8.这首诗叙述了诗人什么经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答案】7.(2 分)风飘絮雨打萍(每空 1 分)8.(3 分)示例: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事业失败(抗元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坚定决心。
【湖北省孝感市】二、(一)古诗词赏析(3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国家之痛和的决心。
(1分)9.说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诗妙哪里?(2分)【答案】8.(1分)以死明志(舍生取义、以死报国、为国捐躯)9.(2分)巧妙地借用惶恐滩和伶仃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或巧用地名,写出了他日惶恐和今日的伶仃之感)。
【湖南省益阳市】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完成10~11题。
(9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1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6分)【答案】(一)10.(3分)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11.(6分)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1分),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2分)。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1分),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分)【2016·湖北省咸宁卷】四、诗歌鉴赏(共1小题)9.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①~②小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请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蕴含有深挚沉痛的感情,极有艺术感染力。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构成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写出了形势的险恶。
C.尾联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点明主旨,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艺术效果。
D.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主要原因在于诗中所表现的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考点】古诗鉴赏【答案】①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句和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手法,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行联接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②B【试题解析】①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作简要赏析时,从修辞手法入手,这两句诗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国家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的凄惨无依,二者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二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像鲜明,感情挚烈。
②B “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述有误,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用“双关”手法,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
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广西柳州市】四、古诗词赏析(共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诗的颈联,构思巧妙,匠心独运。
请结合内容作具体分析。
(2分)15.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的意思是①,该联表达了作者的②。
(2分)【答案】14.诗人用“惶恐滩”和“零丁洋”这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自己忧虑、孤独的心情(1分),地名与感情暗合(情景交融或寓情于景)(1分)。
15.①史册(1分)②围绕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气节、决心、态度、精神等回答即可,示例:耿耿忠心、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舍生取义的决心、宁死不屈的精神等(1分)【山东省滨州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诗人回顾自己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了生平的艰辛,命运的曲折。
B.颔联运用比喻和拟人,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局势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中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直抒胸臆,以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为诗歌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