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群众也在淋雨 1教案 语文S版
- 格式:doc
- 大小:66.00 KB
- 文档页数:6
群众也在淋雨语文S版教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S版三年级上册《群众也在淋雨》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重点体会;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思疑,互动释疑。
教学目标:1.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重点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知道周总理吗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们无缘目睹总理的伟人风采,只能从老一辈的追忆中去感受,在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去深味。
今天,当我们从文章中再一次走进伟人时,他的身影是那样清晰,那样高大!(多媒体出示总理的照片)。
师:周总理作为一个时代的伟人,永远让人肃然起敬。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深切缅怀,学习21课。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群众也在淋雨”。
(师提前板书好课题)看到课题后,你猜一猜作者会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自行解疑,学习字词那么就让我们带上这些猜想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吧!1、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正确认清楚。
2、课文读完了,哪些问题是你们猜想到的3、课文主要讲什么事4、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致、志”为翘舌音,“宾”为前鼻音,“驱”的韵母注意与声母相拼的书写规则。
字形由学生自主识记。
5、指导书写难写易混字:群、即、祥、登、烧。
提醒学生注意汉字书写时易错的笔画和结构。
6认读字卡:群众、陪同、外宾、立即、负伤、慈祥、登机、倾盆大雨、心疼、同志。
随机造句解词。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学会了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去读书!老师也来读一读行么(课件出示第一段内容)老师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过渡:的确,“好书不厌百回读”呀!正是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想,所以才读出味道来了,请你带上听后的感悟,轻轻的读一读这一段!通过朗读,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谁能尝试用自己的朗读读出这些事物指1-2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民军队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2.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会理解课文中英雄事迹的意义和价值。
2.学会通过阅读理解和综合运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端:PPT课件、教案、板书、课前准备材料。
2.学生端: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约5分钟)1.教师向学生出示一张描绘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中的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在雨中,我们是不是很难保持干燥?别人在躲雨,可是有些人却在淋雨。
这些人是谁呢?步骤二:呈现(约10分钟)1.教师出示教材上的课文《群众也在淋雨》。
2.教师朗读全文,让学生听读跟读。
3.学生跟读过程中,教师适当停顿,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英雄事迹的意义和价值。
步骤三:阅读理解(约15分钟)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题。
2.教师辅助学生解答当中的疑惑与问题,并提供一定的提示。
步骤四:讨论与总结(约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选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3.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五:拓展(约10分钟)1.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2.学生依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下关于英雄事迹的一段短文。
步骤六:作业布置(约5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册上的相关作业:完成阅读理解题,撰写一段关于英雄事迹的短文。
2.对于部分学生较困难的作业,可以布置为课后完成,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雨中的感受,进而引出课文《群众也在淋雨》,通过阅读理解、讨论和拓展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21.群众也在淋雨教学目标:学习“抓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品质”的阅读与方法,深入了解周总理的事迹,体会周总理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第六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在上一个大课时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本单元4篇文章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走近这一个个人物,走进那一个个故事,去感受他们的美好品质。
我们先来学习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
板书课题。
二、反馈性交流:人与事1.内容回顾:谁来跟大家声音响亮地介绍一下这篇文章讲的是关于谁的一件什么事?2.指名回答。
3.小结:要真正读懂写人的文章,只了解人物的事件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他在这件事中是怎么做的?周总理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今天我们这样来细读周总理淋雨送外宾的事例,这样来学出示自学提示:欢送外宾时,大雨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外宾的飞机起飞后,他又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三、组织化合作一:人物的做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已经进行了前置性学习,现在请大家拿出前置性学习单,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与收获。
为了学习清晰有效,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
1..小组讨论:提醒小组:用心倾听,互帮互助,凝聚出大家的智慧。
2.全班交流做法交流一:欢送外宾时,大雨倾盆而下,周总理的做法是:完成做法:雨中守礼谢绝用伞引导:(语言是不是做法的问题)(1)什么情况下说的?(又一位工作人员送伞)(2)他接受了吗啊?(没有,他还是拒绝用伞)(3)怎么拒绝的?(用说的话)(4)小结:你们看,说的话也同样表达出他的做法是拒绝用伞,所以,我们在看一个人做法的时候,既可以看他的动作行为,还可以透过他的语言来了解他的做法。
也就是抓住人物的言和行来了解一个人。
交流二:外宾的飞机起飞后,他的做法是:湿透不擦吩咐做汤点拨:学习单中不少人困惑的问题1.怎么能越快越准地找到有关人物做法的语句呢? 2.怎么才能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人物的具体做法呢?4.质疑:周总理整个送人过程中他的做法,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四、组织化交流二;为什么这样做?1.引导:能抓住关键词理解。
S版三年级上册21课《群众也在淋雨》教学设计《群众也在淋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崇尚文明礼貌,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
3. 结合课文理解描写周总理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现人物品质上的作用。
4. 引导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有关词语句子的意思,学习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理解描写周总理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现人物品质上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本课的生字生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精读一二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及有关词语句子的意思,学习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感受总理曾经有位伟人在少年时代就说过:“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你知道他是谁吗?(周总理)对,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人民爱戴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周总理的课文,请齐读课题。
(指课题)通过昨天的预习谁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你的心目中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过渡:同学们了解得真多,今天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以后,同学们一定会对周总理有更多的了解,更深的认识。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重点句,指名认读。
3、整体感知课文。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周总理崇高的品质(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指名读,其它同学认真倾听,想一想你有什么疑问吗?2、学生质疑: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他为什么要不时抬起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3、课件出示语句: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总理对人民的热爱。
4、过渡: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是在这动作的后面,体现的却是周总理那颗诚挚的心,带着这份轻轻地感动,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第21课《群众也在淋雨》word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1)什么叫“元首”?(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3.梳理问题。
学生提问题的类型一般有:词语的意思不懂,如问题(1);资料背景不清楚,如问题(2);内容不理解,如问题(3)、(4)。
4.解决问题。
问题(1)、(3)比较简单,教师稍加解释即可;问题(2)可查找有关资料;问题(4)可留在下一课时讨论。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深入体会。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理解课文《群众也在淋雨》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能朗读课文,较为流利地朗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团队合作。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音、声、调的表达能力。
3.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关注他人生命与健康。
2.让学生明白困境中互相扶持的价值,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基本情节。
2.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教学难点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发放本课学习的课文和练习册,并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在雨中奋斗,而他们的英勇行为和执着坚持值得我们学习。
2. 预习(10分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群众也在淋雨》,并按照练习册要求填写相关练习。
3. 讲解(2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文的深度阅读,并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讲解:1.介绍本课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
2.分析本课的语言艺术和叙述方式,并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协同修辞、反复修辞、对仗修辞等等。
3.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与社会事件的关系并结合今时今日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思维。
4. 练习(30分钟)1.给学生安排在小组里讨论本课中“扶老奶奶”这一情节,教育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2.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通过和同桌朗读并互相纠正,提高朗读能力。
3.让学生在纸上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一小段文学创作作品(字数不限),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5. 总结(5分钟)老师带领全班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强调课程目标与学生实际差距,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提升文学素养,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
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群众也在淋雨教学目标1.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篇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运用形容词描写雨的特点和效果。
3.学习词语的解释及应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题,学习运用形容词描写雨的特点和效果。
•教学难点:学生直观感性地了解劳动人民所共同经历的艰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讲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群众也在淋雨》,并介绍这节课的目标。
学习分析(20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课文阅读2.提问引导:询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了解他们对文中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3.利用PPT展示形容词的运用,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描写雨的特点和效果。
词语解释及应用(15分钟)1.老土:让学生一起探讨什么是“老土”,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以及可以举一些例子进行解释。
2.魂牵梦萦:让学生理解“魂牵梦萦”这个词语,让学生能够从课文中找到具体的例子并理解其含义。
小组讨论(15分钟)1.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们讨论本节课的主题以及自己对于“淋雨”的看法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更好地理解人们在淋雨中的所经历的事情总结提问(5分钟)1.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选择自己喜欢的天气现象,用形容词来描写,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让学生们高度参与的课堂。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篇课文,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和小组讨论环节,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加深印象。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有机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也能够从小组讨论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的积极性和互动性。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2.过程与方法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3.情感与价值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
教学难点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思疑,互动释疑。
课前准备1.学生利用百度搜索周总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A.与课文有关字词及片段分析。
B.《群众也在淋雨》wav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 师生谈话。
说说对周总理的了解。
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板书:周恩来总理)谁说说你对周总理的了解2.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新授(一)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群众陪同外宾立即负伤慈祥登机心疼同志姜汤驱寒聚集倾盆大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词、句子、段落深入学习课文,体会周总理崇高的品质。
1.学习第一部分(1)放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周总理看到热情的群众是怎么做的?(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相关句子(3)抓住“负过伤”和“抬起”朗读并体会周总理对群众的尊重和热爱。
2.学习第二部分(1)外宾登上飞机以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周总理的句子(2)学生读、画、然后汇报(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逐句体会。
抓住重点词句“彬彬有礼、轻轻地、谢绝了”“群众也在淋雨”通过朗读感悟总理崇尚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
句1: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的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
当时的情况怎样?(大雨倾盆而下人群出现小小的骚动)那么大的雨,周总理的身上还有伤痛呢!他为什么这样做?谁能模仿周总理的动作读一读这句话?(看图点名读)体会“彬彬有礼” 想像一下,假如总理不是这样做,会怎样?总理以身示范有力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他如此维护祖国的形象,这更是对祖国的热爱,所以在大雨倾盆中,只见——引读(在体会周总理爱国情怀这一难点时,利用文字和图片(多媒体出示)让学生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议一议,从周总理的文明举止到领袖风范,再到爱国情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感悟周总理对祖国的热爱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要求1.朗读课文,体会周总理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德。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课文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1群众也在淋雨2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
[①这句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哪些要素?与下文有什么联系?]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bīn)健步走来,3[②“健步”二字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
[③“立即响起”说明了什么?]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zhì)意。
[④“不时”“招手致意”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那慈祥❶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⑤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周总理陪同外宾来到机场,人民群众热烈欢呼,周总理亲切地向人民群众招手致意的动人情景。
4 突然,乌云蔽(bì)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shà)时变了脸。
[⑥“变了脸”和“霎时”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sāo)动。
[句导读:大雨突如其来,令在场的群众措手不及,因而出现了些混乱。
]5[⑦“刚刚”与上文中的哪个词语相照应,说明了什么?]“看,1☜2①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
为下文周总理冒雨送行埋下伏笔。
3②突出了周总理的步履矫健,轻快有力。
③说明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尊敬。
④强调了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
❶慈祥:慈善和蔼。
⑤精彩句解析:排比。
表现了周总理和蔼可亲、气度不凡的精神风貌。
4⑥“变了脸”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雨的突然降临。
“霎时”说明天气的突变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为下文很多人没有带伞埋下伏笔。
5⑦与“霎时”一词相呼应,写出了雨势来得极快。
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
群众也在淋雨教案《群众也在淋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周总理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周总理的高尚品质。
2、教学难点感受周总理与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情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周总理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周总理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伟人是谁吗?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周总理有关,题目是《群众也在淋雨》。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让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②理解“健步”“神采奕奕”等词语,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①默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自己撑伞?②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③引导学生体会周总理关心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品质。
(3)学习第五自然段①齐读第五自然段,思考:群众看到周总理淋雨,有什么反应?②理解“群众也在淋雨”这句话的含义。
(4)学习第六自然段①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思考:周总理是怎样做的?②体会周总理对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说说周总理是一个怎样的人。
(2)教师总结:周总理时刻关心着群众的疾苦,与群众心连心,他的高尚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5、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周总理的其他故事。
(2)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群众也在淋雨 1教案语文S版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记叙周恩来总理和人民群众一样淋雨欢送外国元首的感人情景,表现了周总理文明礼貌的精神风貌和胸怀祖国、关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课文是通过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举止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故事生动感人,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设计理念:整体感知,重点体会;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思疑,互动释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6个字,会写14个字。
情感目标: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情怀。
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让学生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培养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描写周总理的有关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感受周总理的精神风貌和关心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是谁吗?周恩来总理是一位深受我国人民尊敬和爱戴的好总理,也是国际上很有影响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感人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借助注音和字典把生字读准确。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
4.指导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默读课文,试提问题。
1.提出问题,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
2.交流问题。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什么叫“元首”。
(2)周总理的右臂是怎么负伤的?
(3)周总理为什么不抬起左手?
(4)周总理为什么不让工作人员为他撑伞?……
3.梳理问题。
学生提问题的类型一般有:词语的意思不懂,如问题(1);资料背景不清楚,如问题(2);内容不理解,如问题(3)、(4)。
4.解决问题。
问题(1)、(3)比较简单,教师稍加解释即可;问题(2)可查找有关资料;问题(4)可留在下一课时讨论。
四、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提出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教师归类指导:“陪、祥、伤”要注意左大右小,“集、慈”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生字词。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抓住重点,深入体会。
1.出示课后思考题:
(1)欢送外宾时,大雨突然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根据思考题,默读课文,并划出有关句子。
3.讨论交流。
交流问题(1)
(1)学生回答怎么做,出示有关句子:
★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收致意。
★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2)对“为什么要这样做?”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彬彬有礼、轻轻地、谢绝、.
群众也在淋雨”等词句,体会周总理爱国的情怀、文雅的风貌和礼貌待人的亲切态度。
(3)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4)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交流问题(2)
(1)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么做的?
(2)从周总理的动作和话语,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没有忙着、赶紧”体会周
总理不顾自己、关心群众的崇高品质。
)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 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余下的生字。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词句。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群众也在淋雨教案语文S版
课型:新授课(精读课)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周总理崇尚文明礼貌、热爱人民的崇高品质。
2、结合课文理解描写周总理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表现人物品质上的作用。
3、能学会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掌握的字。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有关词语句子的意思,学习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预习检测
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初读课文,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画出的生字新词,达到读准读熟的标准。
(2)、第二遍读课文,用“△”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3)、组长组织完成字、词、句的识记理解。
其他不理解的有:
二、自合探究
1、自主学习: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周总理的一件什么事?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交流 2、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1、我能根据拼音正确地写出汉字。
fù shāng cí xiáng hǎn jiào dēng jī gà sù
( ) ( ) ( ) ( ) ( )
2、比一比,再组词。
陪()即()志()祥()
部()既()致()详()
3、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目光()的微笑()的举止
()的天空()的声音()的总理
六、拓展延伸。
查阅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一、预习检测
在课前完成1、2项内容:
1、自学课后会写字、会认字并会组词。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
3、检查预习情况。
二、自合探究
1、自主学习: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大雨倾盆而下,周总理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2)、外宾的飞机起飞后,周总理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在相应的句子旁标注出自己的体会。
)
(3)从中你感受到周总理的什么品质?
2、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中注意学会倾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
达成共识后,组长安排好发言人。
三、展示提升 1、在交流中品读感悟,升华感情。
2、再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部分,把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在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或者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质疑。
四、小结强调
五、检测反馈
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也请别人讲讲周总理的故事
课后反思:
小学教育资料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