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药 时间汇总
- 格式:pptx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6
服用胃药要把握好时间点【摘要】服用胃药要把握好时间点至关重要。
胃药的作用机制与服用时间密切相关。
早上空腹服用可提高药效,但需注意不要与其他药物混合服用。
餐后服用需避免与食物相互影响,尤其是与钙、铁等食物同时服用。
夜间服用可缓解晚间胃痛,但需遵循医嘱,避免影响睡眠质量。
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提高治疗效果。
在服用胃药时,一定要根据药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和医嘱要求,合理选择服用时间,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收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要注意避开饮食的影响,合理搭配其他药物,才能更好地保护胃部健康。
【关键词】胃药、时间点、作用机制、早上空腹服用、餐后服用、夜间服用、效果、选择合适的时间点、注意事项1. 引言1.1 服用胃药要把握好时间点服用胃药时要把握好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时间点服用胃药,会对药物的吸收和效果产生影响。
了解胃药的作用机制和在不同时间点服用的效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治疗胃部问题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在正文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胃药的作用机制,同时介绍早上空腹服用胃药效果更好的原因,以及餐后和夜间服用胃药的注意事项和效果。
通过这些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服用胃药的最佳时间点,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适反应的发生。
在我们再次强调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至关重要,希望读者能在使用胃药时加以注意。
是关于胃药使用的重要话题,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一知识。
2. 正文2.1 胃药的作用机制胃药是指用于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胃部不适:胃药能够有效缓解胃部不适,如胃胀、胃痛、反酸等症状。
这是因为胃药中的成分能够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部的消化和排出,从而减轻胃部的压力和不适感。
2. 保护胃黏膜:胃药中常含有一些保护性成分,能够形成一层保护膜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减少胃酸对胃壁的刺激,帮助胃部黏膜修复和恢复健康。
3. 抑制幽门螺杆菌:胃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这是引起胃炎和溃疡的主要细菌,通过抑制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可以减轻胃部感染和炎症。
服用胃药要把握好时间点胃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而胃药作为治疗胃病的重要药物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服用胃药要把握好时间点非常重要。
正确的时间点能够使药物发挥最佳的疗效,加快治疗速度,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服用胃药的时间点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服用胃药的时间点。
一、基本的时间点1、早餐前:有些胃药需要在空腹的情况下服用,以确保其最佳的吸收效果。
在早餐前服用胃药是一个较好的时间点。
2、早餐后:一些胃药需要在饭后服用,比如一些抗酸药。
因为这时胃酸分泌较多,药物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3、睡前:有些胃药需要在睡前服用,比如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
在睡前服用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这些时间点是比较基本的,但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嘱来确定。
二、具体情况下的时间点1、对于胃溃疡患者:胃溃疡患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的服药时间点。
通常来说,患者需要在早晚各服用一次药物。
这样能够确保在饭前和饭后都有药物的保护作用。
2、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一般需要在饭后服用胃药,这样能够减少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部不适感。
3、对于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胃肠功能不佳的患者需要在睡前服用促进消化的药物,这样能够帮助机体更好地吸收营养,减轻胃部不适感。
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需要根据病情和医嘱来确定具体的时间点。
正确的时间点有助于更好地治疗疾病。
三、服用胃药的注意事项1、遵医嘱:患者在服用胃药时需要遵照医生的指导,根据医嘱来确定时间点。
2、不可随意更改:患者在服用胃药时不可随意更改时间点,否则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3、饱餐不宜:药物不宜在饱餐的情况下服用,否则可能会增加胃部不适感。
4、不可长期服用:患者在服用胃药时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依赖。
四、胃药的常见副作用1、胃药会引起消化功能的减退:一些胃药会影响机体的消化功能,导致消化能力下降,出现胃胀、腹泻等症状。
2、胃药会导致胃肠道不适:一些胃药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道的不适,比如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补脾胃的药什么时候吃最好在中医养生理论中,脾胃是人体消化与吸收营养的核心,脾胃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体内部的健康状态。
因此,保护脾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市场上有不少补脾胃的药物供顾客选择。
那么,什么时候吃补脾胃的药最好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脾胃的生理特点。
脾胃是早上最为活跃的器官,因此是吃早餐的最佳时刻。
而在晚上睡觉前,脾胃会处于休息状态,此时是吃药最为适合的时间。
因此,若是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补益作用,建议选在晚上用药。
当然,不同的补脾胃药材还有不同的适用人群。
补脾药材大多味甘、辛;补胃药味苦、甘、咸。
在选择药材时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而定。
此外,膳食也是补脾胃的重要途径之一。
接下来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脾胃补养食品及其制作方法:1. 八宝粥八宝粥在南方民间被传承为古传偏方,它选材讲究:芡实、花生仁、莲子、甘草、山药、大枣、桂圆泡水去皮、红豆。
由于八种材料各有调补功效,因此这款粥品被视为大补剂。
制作步骤:1)将芡实、花生等食材淘洗干净备用;2)将芡实、莲子、山药用水洗净后泡一段时间后投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待其中食材八成熟时再加入豆子、桂圆、大枣等食材,继续煮至浓稠即可。
使用建议:补脾益气,经期腹痛者可适量多食。
早上荷包蛋食之外再喝上一碗,营养满满。
2. 玉米玉米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健康食品,它所含有的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物质都是非常有益的补脾胃之物。
制作方法:将玉米洗净后切成小段,加入冷水,开火煮20分钟,待软糯后加入少量盐和鸡精即可。
使用建议:煮玉米时,可以加入一些黑木耳、胡萝卜、豆腐等为配菜,不仅美味,而且更营养。
3. 红枣因为枣的口感甜美,所以枣子成为了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之一。
其中红枣可以补脾益气,经常食用红枣有助于缓解一些胃肠道问题。
使用建议:红枣不但可以单独食用,还可以将它与其它材料一起炖制,形成一款甜品。
例如,将红枣和芡实一起炖煮,可以制成一道美味的养生糖水。
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将芡实和红枣一起加入适量热水,煮至熟软即可。
胃药何时服最佳?服药与进食的时间关系,可分餐前、餐后、餐时(餐中)及餐间(两餐间隔时间的中点)四点。
除有特别注明外,餐前及餐后均为半小时服药。
1.抗酸药本类药物多为弱碱性无机盐,如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及它们的复方制剂,主要作用为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缓解胃痛。
因一定浓度的胃酸为食物在胃内进行消化作用所必需,胃病患者服用抗酸药旨在中和过多的胃酸,因而宜待胃内容物将近排空时再充分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故餐后1~1.5小时及临睡前服用最佳。
复方制剂和胃得乐、胃速乐等需按规定嚼碎服用。
由于抗酸药作用时间较短暂,副作用较多,总体疗效欠理想,近年已很少应用。
2.抑酸药此类药物降低胃酸的机制不是直接中和作用,而是吸收后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
因此虽作用不如抗酸药快捷,但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胃酸降低明显,因而疗效突出,为胃病治疗的主要药物。
较早应用于临床者为H2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多无明显刺激性,吸收利用基本上不受胃内容物的影响,一般规定在餐后服用,但在餐前或餐时服用也无妨。
质子泵抑制剂因问世较晚,抑酸作用更强大而持久,疗效更突出,先后有奥美拉唑(洛赛克、奥克)、蓝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波利特)及埃索美拉唑等。
由于这些药物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故在餐前空腹状态下服用为佳。
3.胃黏膜保护药此类药物的基本作用为通过各种不同机制和途径,加强黏膜的屏障功能。
药物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有赖于胃内药物浓度及与黏膜接触的时间。
胃内有食物存在会影响药物浓度,但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延长药物与黏膜接触时间。
故多数药物以在半空腹状态下的餐间服用为宜。
具体药物因各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的服用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如思密达和麦滋林-S在餐间服,硫糖铝在餐前1小时及晚上临睡前服,胶体铋制剂(得乐、德诺、维敏)和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在餐前及晚上睡时服。
各类药物服药时间汇总,为了安全必须熟记!导语“药到底是饭前服还是饭后服”是人们经常要问的问题,但科学用药对时间的要求绝不仅于此。
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有时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服药说明空腹:一般指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饭前:饭前15~60分钟服用;饭后:饭后15~30分钟服用;餐中:进餐少许后服药,药服完后可继续用餐;晨服:早上服(早餐前或早餐后);睡前:睡前15~30分钟服用。
需要空腹服用的药物1、空腹可增加药物的吸收有些药物因为食物可显著减少其吸收,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比如卡托普利片,胃中食物可使本品吸收减少30%~40%,因此宜在进餐前1小时服用。
吗替麦考酚酯片,食物对吸收的程度无影响,但食物使吗替麦考酚酯片的达峰浓度(Cmax)降低40%,因此需在空腹服用。
阿仑膦酸钠、左甲状腺素钠需在早餐前至少30分钟用温开水送服,用药后至少30分钟方可进食,在服用前后30分钟内不宜饮用牛奶、奶制品和含较高钙的饮料,以避免食物影响药物的吸收。
以下这些药物空腹服用有利于吸收:(1)治疗骨质疏松药物:阿仑膦酸钠、氯膦酸二钠、雷奈酸锶等;(2)增强免疫力的药:细菌溶解产物、匹多莫德等;(3)抗菌药物:罗红霉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等;(4)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5)降血压药:卡托普利、培哚普利;(6)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7)解毒药:青霉胺;(8)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胰激肽原酶;(9)抗乙肝病毒药:恩替卡韦;(10)影响脑血管药物:丁苯酞;(11)利胆药: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2)终止早孕药: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13)抗凝血药:舒洛地特;(14)甲状腺激素药:左甲状腺素钠;(15)辅助治疗药:角鲨烯。
2、空腹有利于发挥作用有的药物例空腹服用有利于发挥作用,如驱虫药在空腹服用时,肠道的药物浓度较高,有利于肠道药物与虫体的直接接触,增强疗效,因此建议清晨空腹或睡前服用。
胃药何时服用服最佳服药与进食的时间关系,可分餐前、餐后、餐时(餐中)及餐间(两餐间隔时间的中点)四点。
除有特别注明外,餐前及餐后均为半小时服药。
1.抗酸药本类药物多为弱碱性无机盐,如氢氧化铝、氧化镁、三硅酸镁、碳酸钙等及它们的复方制剂,主要作用为直接中和胃酸,可迅速缓解胃痛。
因一定浓度的胃酸为食物在胃内进行消化作用所必需.胃病患者服用抗酸药旨在中和过多的胃酸,因而宜待胃内容物将近排空时再充分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故餐后1~l. 5小时及临睡服用最佳。
复方制剂和胃得乐、胃速乐等需挂规定嚼碎服用。
由于抗酸药作用时间较短暂,副作用较多,总体疗效欠理想.近年已很少应用。
2.抑酸药此类药物降低胃酸的机制,不是直接中和作用,而是吸收后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
因此虽作用不如抗酸药快捷,但作用时间长,副作用少,胃酸降低明显因而疗效突出,为胃病冶疗的主要药物。
较早应用于床者为H2受体阻断剂,有西咪替丁(甲氰咪胍、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多无明显刺激性,吸收利用基本上不受胃内容物的影响。
一般规定在餐后服用,但在餐前或餐时服用也无妨。
质子泵抑制剂因问世较晚,抑酸作用更强大而持久,疗效更突出,先后有奥美拉唑(洛赛克、奥克)、蓝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波利特)及埃索美拉唑等。
由于这些药物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故在餐前空腹状态下服用为佳。
3.胃黏膜保护药此类药物的基本作用为通过各种不同机制和途径。
加强黏膜的屏障功能。
药物作用能否充分发挥,有赖于胃内药物浓度及与黏膜接触的时间。
胃内有食物存在会影响药物浓度,但食物能降低胃排空速率,延长药物与黏膜接触时间。
故多数药物以在半空腹状态下的餐间服用为宜。
具体药物因备有不同的特点,适宜的服用时间也不完全相同。
如思密达和麦滋林-S在餐间服,硫糖铝在餐前l小时及晚上临睡前服,胶体铋制剂(得乐、德诺、维敏)和米索前列醇(喜克溃)在餐前及晚上睡时服。
2024.05吃胃药掐准五时五类◎ 王 婷、徐菲飞 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学部胃病在生活中很常见,许多人都遇到过消化性溃疡和急慢性胃炎。
治疗胃病的药物种类较多,服用胃药的时间也很有讲究。
由于每个药品的作用机制不同,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与联合用药方法对药物疗效影响较大。
防病强身康2024.0533祝您健康的作用在于中和过多的胃酸,这类药物一般应在餐前半小时或胃痛发作时服用。
(2)复方制剂:如胃舒平、盖胃平、胃必治、胃得乐(其中主要成分为抗酸剂)等,一般主张在饭后 1—2 小时后服用,因为胃内容物在胃内消化接近排空时,服用本药疗效最佳,这样可维持药效达4小时;若餐后立即服用,则药效只能维持1小时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胃舒平、盖胃平等为咀嚼剂,嚼碎后服下效果更好。
3.抑制胃酸分泌药:常用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
(1)H2受体拮抗剂: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这些药物对胃黏膜多无明显刺激性,吸收利用基本上不受胃内容物的影响,一般建议在餐后或睡前服用。
(2)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等,抑酸作用更强大、持久,疗效也更突出。
这类药物的吸收利用多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在晨起或睡前空腹状态下服用最佳,必要时可在晨起,睡前各一次服用。
4.抗幽门螺杆菌药:据统计,全球自然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超过50%,我国感染率约为59%。
国内根治幽门螺杆菌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联合用药:①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或胶体铋制剂(如丽珠得乐等);②加用1—2种抗菌药,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1)胶体铋制剂:药剂须与胃黏膜直接接触,才能起到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故应在两餐之间服用。
(2)抗菌药物:甲硝唑对胃肠道有刺激,宜在餐后服用;食物会延缓克拉霉素的吸收,在餐前空腹服用效果最佳;阿莫西林口服后吸收良好,不受食物影响,于餐前、餐时、餐后均可服用。
5.胃黏膜保护药:主要通过增强胃黏膜的细胞屏障或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效应而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