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疗法的兴起_发展与前景_于璐
- 格式:pdf
- 大小:97.76 KB
- 文档页数:2
正念疗法的观点与实践正念疗法作为一种心理健康疗法,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追捧。
它源自佛教禅修中的“正念”,并由美国心理学家琼·卡巴特-辛格提出并发展起来。
正念疗法旨在通过培养正念的能力,帮助个体意识到当下的体验,并以一种温和、非判断性的态度来处理内在和外在的感受与情绪。
本文将从正念疗法的定义、原理、观点以及实践等方面探讨其重要性和应用。
一、正念疗法的定义与原理正念疗法是一种基于正念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旨在培养个体的觉察和关注能力,以实现对当下体验的全面接纳。
正念被定义为有目的地注视和关注当下的体验,包括身体感觉、情绪、思想等,但不带有过度的反应或判断。
正念疗法认为,通过培养正念的能力,个体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和体验,并以更具体、更友善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正念疗法的观点正念疗法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当下体验的重要性:正念疗法强调对当下体验的关注和接纳。
它认为,只有当个体能够真正意识到当前的感受和体验,并以一种非判断性的态度对待它们,才能够真正与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
2. 自由选择与接纳:正念疗法鼓励个体以一种更自由、更宽容的态度来面对内心的感受和外在的情境。
它认为,通过接纳并不对当下体验进行评价或判断,个体可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从而更具选择权和自主性。
3. 意识与觉察:正念疗法注重培养个体对自身体验的意识和觉察能力。
通过觉察内心的思想、情绪和身体感受,个体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并作出更有意义和有益的行为选择。
三、正念疗法的实践正念疗法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正念冥想:正念冥想是正念疗法的核心实践方法之一。
通过静坐、闭目,集中注意力于呼吸等身体感受或特定的冥想对象上,个体可以培养自己对当下体验的觉察和关注能力。
2. 情绪调节:正念疗法鼓励个体以一种非判断性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情绪。
通过觉察和接纳情绪,个体可以更好地调节情绪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并培养积极情绪。
正念疗法东西方心理健康实践的相遇和融合一、本文概述二、正念疗法的发展历程正念疗法,作为一种结合了东方哲学和西方心理学的方法,其发展历程是一个跨文化、跨学科的融合过程。
其根源可追溯到佛教的冥想实践,特别是南传佛教的内观(Vipassana)和藏传佛教的止观(ShamathaVipashyana)传统。
这些实践强调对当下的非评判性觉知,以及对自身思想、情感和身体感觉的深入洞察。
在东方,尤其是佛教文化中,正念作为一种精神修炼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佛教徒通过冥想和正念练习来培养内在的平静、智慧和慈悲。
这些实践逐渐传入西方,并在20世纪中叶开始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将佛教的正念冥想与现代心理学相结合,创立了正念减压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这一疗法旨在帮助个体通过正念练习来应对压力、疼痛和疾病。
此后,正念疗法在西方心理学界迅速发展,衍生出多种形式,如正念认知疗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 MBCT)等。
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念疗法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它被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慢性疼痛等多种心理和生理问题。
正念疗法也逐渐融入企业培训、教育、司法等领域,成为促进个人和社会整体健康的重要工具。
正念疗法的跨文化特性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
它不仅保留了东方哲学的精髓,也结合了西方科学和心理学的实证研究方法。
这种融合不仅促进了东西方心理健康实践的交流,也为全球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总结来说,正念疗法的发展历程是东西方文化在心理健康实践领域相遇和融合的典范。
它不仅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对心理健康理解的共通之处,也展示了跨学科合作在解决现代心理健康问题中的潜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扩展,正念疗法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东方心理健康实践概述道教的自然观:分析道家思想中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医学心理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年10月第31卷第10期总第414期 正念疗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由及其理论缺失熊韦锐!摘要:正念疗法是一系列以正念思想为基础的心理疗法的总称。
注意当下与 不作评判是 正念疗法的两大理论要点。
正念疗法在美国产生与发展,其外因是禅宗在美国的广泛传播,其内因是传统心理疗法的局限。
正念疗法的理论谬误在于抛弃了禅宗的理论内核,而仅继承了其形式外壳。
关键词:正念,正念减压疗法,替代疗法,传统疗法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772(2010)10-0049-02The Historical Reason of Mindfulness Therapies∀Origin and Development and Its Academic Errors X I ON G Wei r ui.Psy cholog y D ep ar tment of J i lin Univ er sity,Changchun130012,ChinaAbstract:M indfulness t her apies ar e a kind of ther apies based on the tho ug ht o f mindfulness. P aying at tention t o pr esentand no t evaluating ar e the t wo main po ints o f the mindfulness therapies.T he or igin and dev elo pment of them w ere no tonly because of the w ide spreading of Zen in A merica,but also because of the inherent r equirement of traditional psycho therapies.T he theor etical er ro rs of the mindfulness therapies wer e t hat t hey have r eceiv ed Z en∀s ext rinsic technique,butthey abandoned its theoretica l kernel.Key Words:mindfulness,M BSR,replaceable psy cho therapy,traditio na l psy cho therapy正念(M indfulness)在现代心理学中已然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概念。
正念治疗在精神心理疾病的进展和应用前景摘要】正念治疗是基于佛教禅修冥想概念,与当代心理学、医学结合的多种心理治疗方法的统称,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本文简述正念疗法的类型及应用范畴,对正念治疗在精神心理疾病的进展和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关键词】正念治疗;精神心理疾病;进展;应用前景【中图分类号】R3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01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相应的生活、工作压力也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机率也显著提升[1]。
精神心理疾病仅依靠药物治疗,难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正念疗法这一新式心理治疗方法的发展为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对此展开综述。
1.正念疗法的类型及应用范畴“正念”最初源于佛教的八正道,是具备佛教禅修特色的一种修行方式,其强调有意识、不带评判地觉察当下[2]。
西方的心理学家、医学家将正念的概念提炼并应用于心理治疗中,最终命名为以正念法[3-4]。
临床应用较多,人们所熟知的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辩证行为疗法、接纳疗法、承诺疗法等一切以正念为核心心理疗法,都称为“正念疗法”[5]。
目前临床治疗中、心理咨询中、心理辅导中,对于焦虑、抑郁、强迫、冲动、悲观等情绪性心理问题,正念疗法应用广泛,在人格障碍、瘾症、精神分裂等精神心理疾病中,正念疗法也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2.正念治疗在精神心理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正念治疗在精神心理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精神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众多,包括家庭因素、疾病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都可能诱发精神心理疾病,由此以往的治疗中,对于不同类型精神心理疾病往往要针对性的选择适宜的方式[6-7]。
正念疗法起源于佛教的八正道,其治疗核心在于冥想训练,对于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而言,其心理状态的改变是疾病症状显示的主要原因,正念疗法可以帮助患者以全新的训练方式打破负性思维的循环锁链,逐渐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挣脱出来,稳定心理,自身的整体状态处于明净放空的状态。
正念科研的发展趋势
正念(Mindfulness)科研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学科研究:随着对正念的兴趣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参与到正念科研中,包括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
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探究正念的效果和机制。
2. 生物学基础研究:随着神经科学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正念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正念对大脑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认知、情绪、注意力等方面的关系。
3. 应用研究:正念在应用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正念被广泛运用于心理治疗、教育、工作场所等领域,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正念在这些领域中的效果和应用方法。
4. 个体差异研究:正念的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个体差异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
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哪些人群更容易从正念中受益,以及这些差异的原因和机制。
5. 长期效果研究:目前大部分正念研究是短期的实验研究,关注正念的即时效果。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正念的长期效果,特别是在长期实践中对健康和幸福的影响。
总体来说,正念科研的发展趋势是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的合作研究,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关注个体差异和长期效果。
这些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正念的应用和推广。
《“正念疗法”研究状况概述》摘要:正念减压疗法或称正念减压训练(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作为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情感障碍和疼痛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能够有效疏导人的心理压力,消极情绪方面,提高生存质量等,因而对概念的辨析和总结其研究成果十分重要,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行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正念疗法;研究综述;正念与情绪;正念与临床功效正念原本起源于东方的佛教禅修,由铃木大佐等禅师传入美国等西方国家,适逢美国大众对于己暴露出许多令人无法接受的局限性的传统心理治疗系统不满,在这个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变革的是时代,正念被美国人引入到心理治疗领域,逐渐广泛应用于临时治疗许多身体疾病痛疼缓解和心理障碍治疗等。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都有着深厚的研究,现从几个方面对前人成果加以整理。
一、正念与情绪正念疗法的目的既是消除个体的负面情绪,因而探讨正念与情绪的相关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国外学者Duncan和Weissenburger的研究表明,即使是简单的正念练习,也能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降低个体对孤独情绪的感受性。
Sears和Kraus以认知扭曲和应对风格为中介,考察正念对焦虑、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希望感的影响,结论是正念能够缓解个体的焦虑与消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的希望感与积极情绪。
Tanner,Travis,King 和 Haaga在研究中发现,有规律的正念练习与低水平的神经症、焦虑、抑郁密切相关,与高水平的自尊、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
Fredrickson,John,Coffey,Pek和Finkeld的研究发现正念能明显地增加个体日常体验中的积极情绪,同时减少消极情绪。
国内的众多学者也多有建树,庞娇艳发现正念减压疗法对医护人员的压力管理和职业倦怠有着很好的干预作用,它虽然并不能避免负性思维和情绪的产生,但是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增强的正念状态和能力可以通过调控人的元认知能力来改变认知偏差和增加积极的认知重评,同时训练过程有助于注意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锻炼。
我国正念研究的发展现状作者:梁林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09期一、背景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革命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带来了物质迷惘和精神流失等问题,面对日趋严重的心理危机,人们寻找各式的方式去放松与缓解,正念就从佛学中被找到、改装并加以利用,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心理学者的兴趣,其疗法也在心理学治疗领域掀起了研究的热潮,以正念为核心的干预训练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浪潮”。
正念原本的含义是专注、全神贯注,是一种注意力或观察力。
它是东方禅修文化的一种冥想类型,是解除痛苦的方法。
最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由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人士引进。
1982年Kabat-Zinn发表第一篇关于正念减压疗法的临床研究报告,此后在欧美临床治疗领域多种基于东方禅宗的正念疗法便盛行开来。
虽然不同取向的心理学专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但对正念的定义皆强调几个特点,即有意识地觉察、活在当下和不作判断。
最为广泛接受的正念概念是“一种有目的、不加评判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
可见现代意义上的正念是一种概念和方法的统称,不仅包括状态和特质正念还包括获得这种状态或特质的方法,即进行正念训练。
二、我国正念研究的范畴正念训练是一种有意识、非评判的对当前状态进行注意的的心理干预方法。
在临床上有很显著的疗效,并逐渐从其临床效果转向探究其产生的积极效应,如正念冥想在促进积极情绪调节、增强幸福感、自我同情和共情以及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互动关系上的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正念训练亦开始被运用在不同阶段的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乃至小学教育,研究探讨其与学生身心健康的关系。
在我国,正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体育运动、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如刘兴华以正念认知疗法对强迫症患者进行治疗证明疗法有效;谭钧文和吴和鸣用正念训练成功治疗了一名抑郁症患者;姒刚彦团队结合常年运动一线心理训练工作经验与前期研究结果编写了《运动员正念训练手册》,供国内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进行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时使用;王玉正等用正念训练对不同注意偏向的大学生痛苦程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正念训练能有效降低疼痛带来的痛苦,并且有助与从疼痛中恢复;郭璐通过研究无聊倾向与正念水平的关系,发现可以通过正念水平训练,改善大学生的无聊倾向。
通过正念减少焦虑和压力在现代社会中,焦虑和压力已成为普遍现象。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情绪困扰。
如何有效管理和减轻这些负面的情绪,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在众多应对机制中,正念(Mindfulness)作为一种独特的心理调节方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通过正念,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效减少焦虑和压力。
正念的定义与起源正念是一种专注于当下、意识到自身感受和思维状态的实践。
它源于古老的佛教修行,但近年来在心理学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正念强调非评判性观察,无论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情感还是思维,自觉地接受而不是抵抗,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平静与清晰。
这种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由乔恩·卡巴金(Jon Kabat-Zinn)引入到现代医学中,他创建了“正念基础减压(MBSR)”程序,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后,正念不仅应用于临床心理治疗,还逐渐渗透到教育、职场等多个领域。
焦虑与压力的来源理解焦虑和压力之前,我们首先要识别它们的来源。
焦虑通常源于对未来不可知的恐惧,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他人评价的担心。
而压力则往往来自于外部环境,如工作要求、家庭责任及人际关系等。
生活节奏快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习惯于快餐式的生活,每天承受着巨大的时间压力。
这使我们很难停下来反思、放松,进而产生焦虑情绪。
信息爆炸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但随之而来的信息过载也让人们感到无所适从。
每天接收到大量消息后,我们常常感到焦虑和压力。
人际交往在社交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在网络上的互动有时会增加真实生活中的孤独感,使得情绪管理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比较心理也会导致不必要的焦虑,例如看到朋友晒出的成功或美好生活而产生自卑感。
正念对减少焦虑与压力的作用正念作为一种调节工具,其实用性已被多项研究证明。
通过培养正念,我们能更有效地面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从容应对,缓解焦虑与压力。
增强自我觉知正念使我们更加关注自我内心的真实感受。
正念疗法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正念疗法(Mindfulness)作为一门结合了心理学与冥想的流派,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增强个体对当下体验的觉察,帮助缓解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随着西方对于心理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正念疗法逐渐成为心理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系统探讨正念疗法的基本概念、作用机制及其在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正念的定义与起源正念源于东南亚的佛教修行,尤其是在南传佛教中,强调的是”觉知”与”注意力“。
这是一种以非评判的方式关注当下体验的技巧。
常常被描绘为对情绪、身体感受及思维过程保持开放和接受的态度。
此外,正念不仅限于冥想,更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时刻。
正念疗法的基本原则正念疗法基于几个关键原则:当下意识:关注当下发生的一切,无论是外界的环境还是内心的感受。
接纳态度:对此刻所经历的一切持开放、无评判的态度,接受痛苦和快乐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自我觉察:通过观察自身思想和情绪的变化,增强对自我的认知。
这些原则不仅构建了正念疗法的理论基础,也为治疗过程提供了实用框架。
正念疗法的作用机制正念疗法如何有效地改善心理健康状况?这一问题涉及多个方面。
生理层面的影响正念练习能够影响神经系统。
例如,通过冥想,可以降低皮质醇水平(应激荷尔蒙),促进身体放松反应。
这一生理变化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使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源。
心理层面的调节在心理层面上,正念能够帮助个体重新框架自己的思维模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破坏循环”的概念。
许多长期遭受焦虑、抑郁的人通常会陷入负面思维循环中,而正念训练能够帮助打破这一循环,让个体从中解脱出来。
增强情感调节能力研究显示,正念练习可以提高个体对情绪的调节能力。
对于那些容易受到情绪波动影响的人来说,正念实现了有效的情绪管理。
这使得个体在面对逆境时,不至于过分沉迷于消极情绪中,也帮助他们更积极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正念疗法在心理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抑郁症是一种常见却复杂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持续性的悲伤情绪、兴趣丧失和疲惫等。
中国正念冥想行业报告正念冥想作为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正念冥想行业也逐渐兴起。
本报告将对中国正念冥想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展望进行深入分析。
一、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
正念冥想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减压、舒缓焦虑、改善睡眠质量的修行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目前,中国正念冥想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各类冥想机构、冥想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冥想课程和服务。
二、市场规模。
据统计,2019年中国正念冥想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百亿元。
其中,正念冥想培训、冥想课程、冥想工作坊等相关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据了主要份额。
随着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中国正念冥想行业的市场规模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发展趋势。
1. 多元化的服务内容。
随着人们对正念冥想需求的不断增加,冥想机构和培训机构将会推出更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包括冥想假期、冥想旅行、冥想音乐会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科技与冥想的结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冥想行业也将与科技结合,推出更多基于手机应用、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冥想产品和服务,以提升用户体验。
3. 专业化的冥想师资培训。
随着冥想行业的壮大,对于专业化的冥想师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冥想师资培训将成为冥想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未来展望。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和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中国正念冥想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冥想行业将会更加多元化,服务内容将会更加丰富,科技与冥想的结合也将会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
同时,政府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视也将为冥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遇。
总之,中国正念冥想行业在未来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行业内的企业和机构也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希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提要:本文将探讨抑郁症心理治疗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趋势。
首先,我们将回顾抑郁症心理治疗的起源和传统方法,然后介绍心理治疗的新兴趋势,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正念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结合等。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可能涌现的创新技术和方法,为抑郁症患者提供更全面、个体化和有效的心理治疗。
1. 抑郁症心理治疗的起源抑郁症心理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心理学的早期发展。
早期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基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通过解剖患者的潜意识,帮助其认识到潜藏的冲突和欲望,并达到治愈的目的。
2. 传统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传统抑郁症心理治疗方法包括精神分析疗法、人本主义疗法和行为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通过深入挖掘潜在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帮助患者解决内在的困扰。
而人本主义疗法则强调尊重和关怀,鼓励患者自我实现和发展潜力。
行为疗法则通过让患者改变问题行为和思维模式,帮助其克服抑郁。
3. 新兴趋势: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CBT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是导致抑郁情绪的关键因素。
通过帮助患者改变这些负性模式,CBT能够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
4. 新兴趋势:心理动力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也有一席之地。
心理动力疗法强调探索患者的潜意识,解决潜在的冲突和欲望,以及对过去事件的重新审视。
心理动力疗法帮助患者意识到根深蒂固的问题并解决它们,以实现持久的治愈效果。
5. 新兴趋势:正念疗法正念疗法,也称为注意力集中疗法,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抑郁症治疗。
通过培养患者对当前情境的觉知和接受,正念疗法可以帮助患者减少负性自评和自责,改善抑郁情绪,并培养积极的心态。
6. 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的结合目前的趋势是将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可以减轻严重的抑郁症状,并为心理治疗提供持久的改善基础。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发展应对技能和应对策略,以便在遇到挑战时更好地保持抑郁症缓解状态。
系统回顾正念实践的发展历程正念实践,又称为“Mindfulness”,是一种源自佛教的修行方法,近年来在西方世界逐渐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学和医学领域。
本文将对正念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回顾。
正念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佛教的传统中,它是一种通过觉察和接纳当前的经验来达到内心平静的修行方式。
佛教中的正念实践强调觉察自身的思维、感受和身体感觉,并以此为基础来培养慈悲、智慧和内心的平静。
这种修行方式在佛教传统中被广泛应用,被认为是实现解脱和觉醒的关键。
然而,正念实践在西方世界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当时,一位名叫乔纳·卡巴-洛·辛纳的美国学者在泰国修行期间接触到佛教的正念实践,并将其引入到西方。
他将正念实践与认知行为疗法相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心理治疗方法,被称为“认知行为疗法中的正念”。
乔纳·卡巴-洛·辛纳的贡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兴趣,逐渐吸引了更多的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的注意。
正念实践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证明了它在减轻压力、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的有效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正念实践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中,包括心理创伤、成瘾和自我认同问题等。
在21世纪初,正念实践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心理学和医学领域。
200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所医学院成立了正念实践研究中心,专门致力于研究正念实践的效果和应用。
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始关注正念实践,并开展相关的研究。
正念实践的发展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的影响。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人们越来越需要一种能够帮助他们放松身心、减轻压力的方法。
正念实践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培养内心平静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除了在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正念实践也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
在教育领域,一些学校开始将正念实践纳入课程,以帮助学生提高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在工作场所,一些公司也开始提供正念实践的培训,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幸福感。
收稿日期:2011-03-09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01013)作者简介:于璐(1983-),女,吉林四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正念疗法的兴起、发展与前景于璐,熊韦锐(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摘要: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等。
美国的禅宗热潮与实用主义文化促使了正念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正念疗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趋势。
关键词:正念疗法;兴起;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047-02正念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精神训练方法。
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
正念因为对于人们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所以,在现代心理学中,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就是正念疗法。
常见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
一、正念疗法的产生及产生系统的正念疗法产生于197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卡巴金(J.Kabat-Zinn ),在1979年为麻州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诊所,并设计了“正念减压疗法”,也即M BSR ,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
至此,正念疗法正式诞生。
1995年,麻州大学再邀请卡巴金博士设立“正念医疗健康中心”。
他开始进行关于身心互动疗愈效能的研究与相关临床应用,希望能藉此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与压力引起的种种失调症状。
至此,正念疗法获得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地应用。
为什么正念疗法不在东方产生,而是在美国产生呢?这与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以及美国文化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20世纪中叶,是美国国势较盛的时代,也是美国人道德观念与哲学思想开始变革的时代。
一些知识分子因某些神学观念难以疏解而对基督教产生了怀疑,希望用心理学来解决“人”的种种问题,对意识活动与心理状态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
“正念”疗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由及其理论缺失
熊韦锐
【期刊名称】《《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正念疗法是一系列以正念思想为基础的心理疗法的总称。
"注意当下"与"不作评判"是"正念"疗法的两大理论要点。
"正念"疗法在美国产生与发展,其外因是禅宗在美国的广泛传播,其内因是传统心理疗法的局限。
"正念"疗法的理论谬误在于抛弃了禅宗的理论内核,而仅继承了其形式外壳。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熊韦锐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心理学系吉林长春13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1
【相关文献】
1.对情感因素在自由意志罪过理论中缺失成因的多学科分析——罪过理论历史沿革初探(续一) [J], 谢勇;温建辉
2.对情感因素在认识主义罪过理论中缺失成因的多学科分析——罪过理论历史沿革初探(续二) [J], 谢勇;温建辉
3."正念"疗法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根由及其理论缺失 [J], 熊韦锐
4.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干预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J], 王黎;申文荣;景剑;庞静;周娜;陈玲
5.分阶段行为转变理论结合正念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弹性、睡眠质量的影响 [J], 崔少香;林少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正念疗法——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熊韦锐;于璐【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1(24)1【摘要】Mindfulness therapies include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indfulness- based Cognitive therapy, and Dialectical Behaviour therapy.The central methods of the mindfulness therapies contain two aspects.The first aspect is payjng atlention to present.The second one is not evaluating the any thought.The mindfulness therapies will bave a good prospect because the mindfulness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scientific, and the mindfulness therapies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estern psychology in the future.%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等.其核心方法是:第一,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第二,对当下所呈现的所有观念都不作评判.正念将以更为科学的姿态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趋势.【总页数】3页(P89-91)【作者】熊韦锐;于璐【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5.1【相关文献】1.短程心理治疗——一种折衷的心理治疗方法 [J], 成淑云2.“矛盾意向法”: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J], 贾林祥3.心路治疗:一种另类心理治疗方法 [J], 简·里格斯贝;大卫·施沃伦;高淮微4.豁达放松治疗:一种新型的心理治疗方法 [J], 黄雪薇5.价值行为疗法——一种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探讨 [J], 李志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收稿日期:2011-03-09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01013)作者简介:于璐(1983-),女,吉林四平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正念疗法的兴起、发展与前景于璐,熊韦锐(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长春130012)摘要: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等。
美国的禅宗热潮与实用主义文化促使了正念疗法的产生与发展。
正念疗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趋势。
关键词:正念疗法;兴起;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2-0047-02正念是一种自我调节的精神训练方法。
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
正念因为对于人们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疏通作用,所以,在现代心理学中,正念被发展成为了一种系统的心理疗法,就是正念疗法。
常见的正念疗法包括:正念减压疗法、正念认知疗法、以及辩证行为疗法。
一、正念疗法的产生及产生系统的正念疗法产生于197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马萨诸塞州医学院的荣誉医学博士卡巴金(J.Kabat-Zinn ),在1979年为麻州大学医学院开设减压诊所,并设计了“正念减压疗法”,也即M BSR ,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
至此,正念疗法正式诞生。
1995年,麻州大学再邀请卡巴金博士设立“正念医疗健康中心”。
他开始进行关于身心互动疗愈效能的研究与相关临床应用,希望能藉此有效缓解慢性疼痛与压力引起的种种失调症状。
至此,正念疗法获得进一步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并被广泛地应用。
为什么正念疗法不在东方产生,而是在美国产生呢?这与当时美国的社会背景以及美国文化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20世纪中叶,是美国国势较盛的时代,也是美国人道德观念与哲学思想开始变革的时代。
一些知识分子因某些神学观念难以疏解而对基督教产生了怀疑,希望用心理学来解决“人”的种种问题,对意识活动与心理状态的研究产生了新的兴趣。
一些人开始向往无言的境界,极欲寻求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
他们认为:佛教尤其是禅宗的禅观修行能导致人们获得内心的平静。
“不立文字,不起分别”的禅宗最强调禅的修行,重直观自悟,不太注重禅理的研究,迎合了当时美国人的心态。
因而,“禅热”在美国越来越热烈。
在美国人眼里:佛教不但能满足个人精神需求,还特别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能填补人心灵上的空白[1]。
到了20世纪70年代,禅宗在心理学中,尤其是在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中早已变得不再陌生。
在心理治疗领域,禅宗的诸多思想也早已获得了认可。
在这种情况下,将禅宗的某些方法单独提取出来,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方法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这是禅宗思想在心理学中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出现的事情。
二、正念疗法的发展从诞生之日起,“正念减压疗法”便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其基础上不断产生了一些其他疗法,如“正念认知疗法”与“辩证行为疗法”。
正念认知疗法,简称M BCT 。
是由泰斯德(J.Teasdale )等人融合了认知疗法与正念减压疗法而发展的一种用以主要解决长期抑郁症复发问题的一种心理疗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主张将抑郁视作慢性的、毕生的、易复发的心理困扰。
泰斯德通过研究发现,生活压力、烦躁不安的情绪、官能障碍的思维模式与长期易复发的抑郁有很高的相关性。
因此,他提出消除抑郁复发的方法,首先要使人们认识到消极思维的出现预示着抑郁的可能复发;然后,通过某种方式使人们从易复发的消极思维流中解脱出来。
泰斯德和他的同事发展了正念认知疗法来达到上面的目标。
正念训练使训练者“面对”而不是“逃避”潜在的困难。
参与者被要求培养一种开放的、接受的态度来应对当前出现的想法与情绪。
这种正念练习促使产生一种“能意识到的”觉醒模Z h e X u e Y a n J i u ☆哲学研究☆47Theory Researc h学论理★★★★(责任编辑/许广东)式,而不是一种习惯化、自动化了的浑然模式。
因此,正念训练可以在早期就觉察到能导致抑郁复发的消极思维模式,从而消除抑郁复发[2]。
辩证行为疗法,简称DBT 。
是由莱茵汉(M .Linehan )创立的用来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方法。
之所以将基于禅宗思想的正念作为辩证行为疗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原因在于发现了传统认知与行为方法在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BPD)上的缺陷。
莱茵汉认识到传统方法的最大缺陷在于非常强调“改变”,而这在BPD 患者身上几乎是无效且不可能的。
所以,他尝试改变传统的认知与行为方法,通过强调确认以及接受,而不是改变来治疗BPD 患者。
莱茵汉认为,BPD 患者的主要特征是不能容忍生活压力,不会自我接受。
因此,治疗的核心便在于使他们能够容忍生活压力,以及学会自我接受。
其基本思想是主张通过学习“中道”思想而消除极端行为,并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鼓励患者认识到每一种行为都是可以按照逻辑推论出来的结果[2]。
总之,正念疗法的发展极为迅速。
三、正念疗法的前景及未来的理论意义对于正念疗法来说,它在科学心理学中的发展前景如何?概括起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正念将以更为科学的姿态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一方面,心理学会越来越认可正念的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者已经对正念的科学性进行了系统的检验,科学心理学家们已经不再将正念作为一种简单的宗教行为,而是作为一种有效的科学现象。
但是可以预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者对正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不同的视角进行进一步的检验,而随着这些研究的进行,正念的科学性地位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另一方面,科学心理学会越来越完善正念的方法,以使之成为一种更标准、更科学的精神训练方法。
因此,随着心理学工作者对正念科学性的进一步检验,以及对正念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正念的科学性地位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正念将以更为科学的姿态进入心理学的各个研究领域。
第二,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将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并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一个新的趋势。
随着M BSR 、M BCT 、DBT 等一系列以正念作为思想基础的心理治疗方法的完善,正念将会在心理治疗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海耶斯(S.C.Hayes )甚至将在心理治疗方法中融入东方的精神训练元素(主要是禅定),作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的变革[3];穆鲁克(C.J.M ruk )和哈特泽尔(J.Hartzell )也认为正念中所蕴含的“自我指导”思想以及对健康的新的看法,将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一个新的趋势[4]。
正如他们所说,“我们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只是在健康护理中作为一个消极的接受者已经不符合社会现状与经济现实了,因为今天人们更多的是倾向于自我指导”。
另外,正念对于健康的理解也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的新趋势。
传统精神医疗集中于收集有关疾病症状的信息,然后对这些症状进行诊断,然后再进行治疗。
但是以正念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则是集中于达到一种全面健康,包括心理、生理健康,然后维持它。
而这将是心理治疗领域发展的主要趋势。
总之,正念在心理学中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尤其是在心理治疗领域,正念将会成为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其自我指导、自我修行的主张,还是其关于全面健康的主张,都会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崭新的发展方向[5]。
参考文献:[1]杨曾文.当代佛教[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3:339-344.[2]LauMA,McMainSF.IntegratingMindfulnessMeditationWithCognitiveandBehaviouralTherapies:Thechallengeofcombiningacceptance-andchange-basedstrategies.CanadianJournalofPsychiatry,2005,50(13):863-870.[3]HayesSC.Acceptance,mindfulness,andscience.clinicalpsychology:scienceandpractice,2002,9,101-107.[4]MrukCJ,HartzellJ.Zenandpsychotherapy:Integratingtraditionalandnontraditionalapproaches,NewYork:SpringerPublishingCompany,2003:13-17.[5]熊韦锐,于璐.西方心理学对禅定的功效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849-856.Mindfulness therapies:A new kind of psychotherapyYU Lu ,XIONG Wei-rui(The school of philosophy and society in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China)Abstract:MindfulnesstherapiesincludeMindfulness-basedstressreduction,Mindfulness-basedCognitivetherapy,andDialecticalBehaviourtherapy.The“Zenhot”andthepragmatismcultureofAmericaresultedintheemergenceanddevelopmentofmindfulnesstherapy.Themindfulnesstherapieswillplayamoreandmoreimportantroleinthewesternpsychologyinthefuture.Key words :Mindfulnesstherapies;emergence;development;prospect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