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2
课题 第十一章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班级 姓名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依此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难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知道测定物质密度的原理,并能依此原理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一、自主学习测一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出它的_____和_____,然后依据公式_________算出物质的密度。
实验的器材: 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可间接测量固体体积),读数是以 为准。
用量筒测它的体积,量筒中的水应当适量,适量的标准是________和_____ _。
量筒中的水面是凹形的,观察时,视线要____________。
天平:(略) 测固体(密度比水大)的密度:步骤: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 ;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能浸没物体,又不超过最大刻度)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 1;3、用细线拴好物体,放入量筒中,读出总体积V 2。
4.固体的密度ρ=12v v m-注:若固体的密度比水小,可采用针压法和重物下坠法。
测量液体的密度: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 1;2、把烧杯里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液体的体积V ;3、用天平称出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 2。
4.液体的密度ρ=Vm m 21- 1、原理: 2、量筒的使用:(1)使用前:看 (看 和 )(2)使用时:平视 (俯视使读数偏 ,仰视使读数偏 )(3)使用后:整理仪器。
二、操作步骤:1、小明要测量某不规则石块的体积,请帮他排列正确的操作顺序:A 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B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天平至平衡C 将适量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1D 整理仪器E 将石块浸没入量筒内的水中,读出此时的总体积V2顺序为:。
石块密度为:2、比较甲乙两人测盐水密度时的操作步骤,判断谁测量更准确。
上述三种方法测得的密度,甲,乙,丙。
初三物理 (4) 11.4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课前预习】一、预习内容 (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第28页-30页的相关内容,简要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请将你的答案写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并保证在20分钟之内独立完成。
)1、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 的一种特性。
只要我们测量了物质的和 ,通过公式 能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请阅读课本P18自学量筒的使用方法:观察如图1所示的量筒,回答下列问题: (1)量筒的单位是 ,1cm 3= mL, (2)量筒的最大刻度是 ,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
(3)图中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甲、乙、丙三个同学读数 正确的是 ,其液体的体积是 mL 。
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3 图1 (1)小丽用调节平衡后的天平测量一块红薯的质量,在中央刻度线两边来回摆动,但偏向左侧的角度较大,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她应 。
(2)天平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和所用的砝码如图2所示,则这块红薯的质量为 g 。
小丽又用排水法测得这块红薯的体积为230 cm 3,则她测出的红薯的密度约为 kg/m 3。
二、预习自测 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分别标有最大刻度值和最小刻度值,要一次较准确量出100 g 密度为0.8×103 kg/m 3的酒精,则选用的量筒应该是 ( ) A 、500ml 10ml B 、100ml 2ml C 、250ml 5ml D 、50ml 2ml 2、薛海风同学在实验室里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 .将矿石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B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C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D .将矿石放在左盘中。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学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课前准备】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
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
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推进新课探究点一量筒的使用提出问题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分析总结由公式ρ=mV可知,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可算出密度,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
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1 mL=____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3.如何读数?总结归纳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1 cm3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
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
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有一块正方体铁块,你怎样测量物体的密度呢?2、有一形状不规则石块,你又怎样测量物体的密度呢?3、你怎样测量牛奶的密度?你在测量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二、课前展示:1、水的密度是1.0×103 kg /m 3,读作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2、质量是21.6 g的蜡块体积是24 c m3,蜡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kg /m 3,将这蜡块切掉一半,剩下半块蜡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kg /m 3。
3、一定质量的冰熔化成水,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不变,体积变大B、密度变小,体积增大C、密度变大,体积变小D、密度不变,体积变小4、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里面装满了水,把质量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分别投入三个杯子里,则从杯子里溢出水量最多的是()A、放铜块的杯子B、放铁块的杯子C、放铝块的杯子D、溢出的水一样多5、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6、有一块金属,质量是81 g,体积是30 cm3,求:金属的密度。
三、创设情景:有一块形状规则的物体,你怎样测量它的密度?有一形状不规则物体,你又怎样测量它的密度呢?现有某种密度未知的液体,你会测量它的密度吗?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难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本节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叫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2、质量是16克,体积为20㎝3的液体,密度是()kg/m33、观察课桌上的量筒,最大测量范围是()ml,分度值是()ml。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要把量筒放在()上,读数时视线要跟液面相(),以凹液面的()部或者凸液面的()部为准。
4、要测量物体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密度,这种方法是()的测量方法。
(填‘直接’或‘间接’)❖合作研讨探究一、量筒的使用小组讨论: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1、规则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测量,不规则形状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测量。
2、排水法间接测体积。
(1)在量筒中盛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为V1(2)将固体用细线拴住慢慢放入量筒的水中,全部浸入,读数此时水与固体的总体积V2(3)由()求出固体的体积。
思考讨论:怎样用量筒测量漂浮在水面上的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探究二、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表格:探究三、测量不规则铁块(或石块)的密度实验探究: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实验表格:❖ 质疑探究这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呢?❖ 课堂小结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检测反馈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 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 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 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 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 3。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案学生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会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习重点:量筒的使用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一、自主学习1、ρ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家知道只要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就可以由公式算出物体的密度,物体质量可以用_________来测量,而物体的体积需要什么来测量?二、探究历程1、量筒的使用自主阅读课本,仔细观察量筒,思考下例问题。
(准备多种规格的量筒,观察。
)(1)量筒的单位刻度是毫升还是立方厘米?1ml=____cm3(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3)量筒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__(4)量筒做的又细又高的原因是观看课本“量筒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操作方法:注意事项:2、探究:测量盐水和塑料块密度。
(1)如何测盐水的质量和体积?(2)如何使塑料块浸没于水中?小组内讨论提出:_______法(要用到铁块、细线)、______法(要用到牙签)(选择一种)二、合作探究20分钟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用来完成。
如果要测量物体的密度呢?我们的理论依据是例1、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____相平。
如图所示,其中____同学读数正确,小石块的体积是。
目标二、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小石块密度表达式: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目标三: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报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盐水密度表达式: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三、展示反馈1.小明为了检验运动会中获得的铜牌是否由纯铜制成,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A.观察铜牌颜色B.测铜牌的质量C.测铜牌的体积D.测铜牌的密度2.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石块的密度,采用了下列实验步骤,其中多余的步骤是()A.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B.用天平称出量筒的质量C.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V1D.用细线系住石块,浸没在盛水量筒内,记下石块和水的体积V23.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跟体积关系如图1所示,则ρ甲__ρ乙(选填“>”、“<”或“=”),其中乙物质可能是____。
测量物质的密度(2)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一、学生分组导物理实验室完成-----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一)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的密度(二)测盐水的密度要求: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
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结论: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二、达标训练1、下面是小丽在测量一块矿石密度时的主要步骤。
(1)下面的操作有哪些是必要的,请你把必要的操作按正确的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A.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量筒的质量为200gB.向量筒中倒进一些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15 cm3C.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28gD.将矿石浸没在量筒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25 cm3E . 将必要的数据填入下表中,利用相应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2A、ρ甲>ρ乙B、ρ甲<ρ乙C、若V甲=V乙,则m甲<m乙D、若m甲=m乙,则V甲>V乙3、小星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②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_______。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
(2)经改进后,小星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
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16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星把下表填写完整。
4、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量筒,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
2、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3、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难点:正确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1、密度的公式是________。
由公式可知,要测出物体的密度,需要测出它的______和______,所需工具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桌面上两个杯子,分别装有纯水和盐水,怎样区别?二、进行新课(一)量筒的使用方法自主阅读教材110页,仔细观察桌上的量筒,思考下列问题。
1、量筒是用来测量的工具;2、这只量筒的单位是:_______;测量范围(即量程)是: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
3、读数时,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视线要与_______相平。
若仰视读数时,读数会_______;俯视读数时,读数会_______。
4、1ml=________ cm3(二)探究:测量液体的密度小组交流讨论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3、实验步骤:4.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三)探究:测量固体的密度1、形状规则的固体如何测密度?2、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如何测量密度?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它给你什么样的启示呢?(1)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3)设计表格并记录数据:3、拓展延伸对于会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塑料块,怎样测它的密度呢?三、自我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及疑惑)四、课堂检测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 和 。
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这是一种 (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关于量筒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可以直接测量液体体积B .也可以用来测量已知密度的液体质量C .可以直接用来测量液体密度D .也可以测量固体的体积3、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 会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固体的体积,并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不同形状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体会等量替换的方法。
2. 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某个物理量,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
3.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熟悉天平、量筒的使用技能,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习难点】用量筒测液体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量筒的作用:用来测定液体的体积,也可以利用排水法间接测定小固体的体积.2. 量筒的使用:把量筒放在水平面上,使用前应看清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底部(如水面)或筒内液体的凸形液面顶部(如水银面)相平。
3. 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是ρ=m/V;需要测量其中的物理量分别是质量和体积,测量质量需要的仪器是天平,测量体积所需要的仪器是刻度尺或量筒.4. 测液体的密度时,要先用天平称出烧杯和被测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被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体积V,再用天平称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则液体密度的表示式为ρ=(m1-m2)/V,这种测量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5. 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密度时,要先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示数为V1;用细线拴住待测的物体(密度大于水),将物体轻轻地放入水中,记下量筒的示数为V2。
则物块密度的表示式为ρ=m/(V2-V1).【合作探究】探究一、量筒的使用1. 量筒的单位、量程与分度值【观察量筒,回答问题】①量筒的作用是什么?②如图1所示,量筒的单位是什么?量程和分度值个多大?【小结】①量筒的作用:测量液体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
②量筒的单位、量程和分度值:(a)单位:量筒是以毫升(mL)为单位标度,1mL=1cm3;(b)如图1所示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分度值为1 mL;(c)结构特点:量筒上下同粗,刻度均匀,高、细(可以使体积变化明显,刻度精确)。
师生共用导教导学案
涪陵区同乐乡初级中学校
第 1 页 共 1 页
1 主备人设计初稿→同级同科教师修改→主备人定稿→教研办公组长审核→印制 学科 物理
课题 测量物质的密度 年级 八年级 主备 王联敬 执教 组长
【学习目标】1、完成测量液体(盐水)和固体(小石块)密度的实验(重点);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难点)
【课前导学】1、使用天平的方法:放、调、测、读
2、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
3、密度: 公式:
4、水、铜、冰、铁、铝的常用密度
【课堂探究】
1、听: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教师讲解,然后学生独立分析
2、看和说:教材中量筒的使用,并说出应当注意的地方看
3、听:讲解量筒的使用规范
4、议和做: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册”40页中活动准备二,并上台展示
5、听和做:测量盐水的密度,先独立说说测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并完善报告册中的表一中的数据
6、议:实验中出现的疑问,和能得出什么结论
7、想:如果测量固体小石块的密度,应当有那些步骤
8、做:把实验步骤填写在报告册41页
9、做:完成测量固体小石块的密度,注意应当测量的那些数据,并分类填好
10、议:实验中出现的疑问,和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认为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改进
11、想和做: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2、3题
【练习巩固】
1、你学到了什么?先组内发言,再上台发言展示
2、“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学(教)后感悟】学(教)了这节课,说出你想说的话?。
测定空气的密度
器材皮球,打气筒,气针,量杯,水盆,天平,砝码,乳胶管,管夹等.
操作
(1)用气筒将皮球打足气,用天平秤出皮球的质量m1.
(2)将量杯装满水后,倒放在水盆中,用气针和乳胶管将皮球中的空气引入量杯内,用量杯排水集气的方法排出皮球中的气体(如图).如果量杯已集满气,而皮球中的空气尚未排完,可以夹紧管夹暂停放气,将量杯装满水后重新集气.
(3)排出皮球中一定量的空气之后夹紧管夹,拔出气针.用天平秤出皮球的质量m2,则排出空气的质量为m=m1-m2.
(4)从调换量杯的次数和最后一次量杯中气体的休积,可以知道从皮球中排出的空气在常压下的体积V.那么空气在常压下的密度ρ=m/V.
注意放气前后皮球的体积尽量不要变,这样空气对皮球的浮力就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