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等级划分表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是根据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情况下,生产安全事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一级事故: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包括多人死亡或重伤)、特别重大财产损失(超过一定金额)和严重环境影响的事故。
二级事故:指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包括多人轻伤或一人重伤)、较大财产损失和一定的环境影响的事故。
三级事故:指造成一人轻伤、一般财产损失和局部环境影响的事故。
四级事故:指造成轻微人员伤亡、轻微财产损失和较小的环境影响的事故。
根据事故等级的不同,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和盘点整改工作也会有所区别。
企业和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并根据标准及时进行事故评估和等级确定。
这样可以更加有效地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发生,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根据2023年1月1日正式实行的《人体损伤致残限度分级》,本文只是对分级标准进行简朴说明,如需了解最新最全的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可选择购买司法部最新发司法鉴定技术规范汇编: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最新司法鉴定技术规范汇编鉴定标准是开展司法鉴定活动的技术依据,是司法鉴定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
为解决司法鉴定行业标准缺少的实际问题,司法部始终把推动司法鉴定标准化建设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常抓不懈。
2023—2023年,司法部组织业内具有技术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机构和专家,先后研制、颁布了74项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初步满足了司法鉴定活动的急需,搭建了司法鉴定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
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所有、司法部联合公告并印发了《人体损伤限度鉴定标准》,统一了全国人身伤害领域的鉴定标准。
2023年,五部门再次联合公告并印发了《人体损伤致残限度分级》,推动全国范围内各领域人体损伤致残限度鉴定标准由分向统迈进了一大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改革任务,明确了统一司法鉴定标准的目的。
中共中央政法委孟建柱书记在2023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再次明确了统一司法鉴定标准的规定。
这些都为司法鉴定标准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和此后一段时间,司法部将致力于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标准化建设,完善司法鉴定标准化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司法鉴定科学化、标准化水平。
本书是司法部最新司法鉴定技术规范汇编。
重要内容涉及司法鉴定标准和司法鉴定技术规范两部分。
司法鉴定标准部分收录了《人体损伤限度鉴定标准》(2023)和《人体损伤致残限度分级》(2023)两个文献;司法鉴定技术规范部分收录了2023—2023年期间颁布的74项司法鉴定技术规范,其中8项在2023年作了修订。
希望本书的出版可以帮助广大司法鉴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更好地了解、掌握司法鉴定标准,同时也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对本书和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及其划分标准(一)生产安全事故划分标准: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二)生产事故等级划分1、特别重大事故;2、重大事故;3、较大事故;4、一般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及其划分标准二、安全事故分类(一)按照事故发生的行业和领域划分1、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2、火灾事故3、道路交通事故4、农机事故5、水上交通事故(二)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划分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三)按照事故原因划分物体打击事故、车辆伤害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起重伤害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灼烫事故、淹溺事故、高处坠落事故、坍塌事故、冒顶片帮事故、透水事故、放炮事故、火药爆炸事故、瓦斯爆炸事故、锅炉爆炸事故、容器爆炸事故、其他爆炸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其他伤害事故20种。
三、安全事故责任划分事故责任主体即事故责任者,是指未履行法定义务、实施了相关违法行为、对事故发生和事故报告、救援、调查处理负有责任并应受法律制裁的社会组织和个人。
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应受责任追究的事故责任主体主要有四种:(一)事故发生单位。
《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依法应当履行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的义务;因其违法造成事故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负有报告、救援和接受调查的义务。
据此,生产经营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直接责任,应当作为独立的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
(二)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不仅要追究事故发生单位的责任,还要对其有关人员实行责任追究。
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包括负有责任的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主要负责人”包括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对生产经营活动负全面领导责任、有主要决策指挥权的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包括负有直接领导、管理责任的有关负责人、安全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包括负有直接责任的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
一、一般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一般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二、安全生产事故罪立案标准
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
(三)发生矿山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四)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
三、安全生产事故致人死亡处罚标准
根据我国《刑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
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重大责任事故罪
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事故等级怎么划分标准表以下是一份事故等级划分标准表的示例,仅供参考:一、事故等级划分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程度,将事故划分为四个等级:1.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人员伤亡程度1. 死亡人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造成30人以上、10-29人、3-9人、1-2人死亡。
2. 重伤人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造成100人以上、50-99人、20-49人、1-19人重伤。
3. 失踪人数: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造成10人以上、5-9人、3-4人、1-2人失踪。
三、直接经济损失1.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2. 重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3. 较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 一般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四、社会影响程度根据事故对社会的影响程度,分为较大社会影响和一般社会影响两个等级。
较大社会影响包括:1. 造成了较大范围的社会关注或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恐慌;2. 引发了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了较大的社会不稳定;3. 需要政府或有关部门出面进行解释或安抚的事故。
一般社会影响包括:1. 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关注或引起了一定的社会不安定;2. 引发了轻微的群体性事件或造成了轻微的社会不稳定;3. 需要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解释或处理的事故。
事故分类及分级标准一、事故分类:事故按发生性质分为职工伤亡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生产事故、设备事故。
1、职工伤亡事故:职工工作时间在生产岗位劳动过程中出现的人身危害、急性中毒事故。
2、交通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车辆损毁、财产损失或人身死伤的事故。
3、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核爆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核爆,并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减)产,以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6、设备事故:由于设计、生产、加装、施工、采用、检修理、管理等原因导致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好(二重)筑城物等损毁,导致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事故分级1、职工伤亡事故等级分割: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①一次重伤1至2人。
②一次事故轻易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本数,以下同)(2)一般事故:①一次轻伤3至10人。
②一次重伤1至2人。
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至30万元以下。
(3)重大事故:①一次重伤11人以上(含本数,以下同)。
②一次轻伤3至10人。
③一次丧生1至2人。
④一次事故轻易经济损失30万元至100万元以下。
(4)特大事故:①一次重伤11人以上。
②一次死亡3人以上。
③一次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
2、交通事故等级分割: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1)轻微事故:①一次重伤1至2人。
②一次事故财产:机动车事故严重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严重不足200元。
(2)一般事故:①一次重伤1至2人。
②一次轻伤3人以上。
③一次事故财产损失1000元至30000元。
(3)重大事故:①一次丧生1至2人。
②一次轻伤3至10人。
③一次事故财产损失30000元至60000元。
安全事故等级划分及处理流程一、安全事故等级划分1.一般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者设备轻微损坏的事故,对产生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重大影响,可以通过简单的处置迅速恢复正常运营。
2.较大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者设备严重损坏的事故,会对产生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较为严格的处理措施。
3.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毁坏的事故,会对产生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需要采取严格的处理措施,并可能引发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
4.特大事故:特大事故是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或者设备严重破坏的事故,对产生部门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巨大影响甚至无法恢复正常运营,需要采取紧急的应急措施,并立即报告相关政府部门。
二、安全事故处理流程1.事故发生及报告:发生安全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置工作,并及时向上级汇报事故的基本情况、伤亡情况和损失情况。
2.事故调查与责任追究:上级领导或专门的调查组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进行调查,搞清事故的原因和责任所在,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3.事故纪录与归档:对事故的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事故档案,以供日后参考和经验总结。
4.事故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找出事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事故处理结果的反馈与督导:通过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故处理情况,接受上级领导的反馈和督导,以保证事故得到有效处理和预防。
6.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和落实:通过对事故处理情况的总结和分析,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预案,并通过培训和演练等形式,确保应急预案的落实和执行。
7.事故处理经验总结与分享:对处理过的事故进行经验总结,通过内部分享和交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处理能力。
8.相关政府部门的报告与配合:如果事故属于较大事故、重大事故或特大事故,应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告,并配合政府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表安全事故等级划分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报告程序01现场负责人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02本单位负责人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报告;03接报部门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h。
接报部门01特别重大、重大:报告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02较大事故:省、自治区、直辖市;0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责任追究01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40%~80%罚款;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2)迟报或者漏报事故的;(3)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的。
02事故发生单位处100万≤罚款<500万;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它直接责任人,处上一年年收入60%~100%罚款;国家工作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2)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的;(3)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4)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5)在事故调查中做伪证或者指使他人做伪证的;(6)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03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依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1)一般事故 10万≤罚款<20万;(2)较大事故 20万≤罚款<50万;(3)重大事故 50万≤罚款<200万;(4)特别重大事故 200万≤罚款<500万。
企业安全事故的等级划分通常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伤亡情况等因素进行评估。
不同国家和组织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分类体系。
以下是一般性的企业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的一些例子:
1. 中国标准(GB/T 26716-2011):
-一般事故:对人员、设施和环境造成轻微损害,能够在企业内部解决。
-重大事故:造成人员、设施和环境的严重损害,需要上级主管部门介入。
-特别重大事故:造成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设施破坏和环境污染,可能引发公共危机。
2.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
-一般事故:造成轻微伤害或疾病,可以由公司内部处理。
-重大事故:造成严重伤害、死亡或严重疾病,需要上报给OSHA。
-灾难性事故:导致多人死亡或大规模伤害,需要紧急处理和OSHA调查。
3. 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
-一般事故:局部损害,不扩散到企业外部。
-重大事故:扩散到企业外部,但在一定范围内。
-特别重大事故:扩散到企业外部,超出一定范围,可能影响到公共区域。
4. 国际社会责任联盟(ISRS):
-第一等级:表现优异,接受水平高,取得了卓越的安全绩效。
-第二等级:表现良好,对安全有一定的控制。
-第三等级:表现一般,需要改进安全管理系统。
-第四等级:表现较差,需要紧急改进安全管理。
这些标准只是一些例子,实际上,企业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可能会根据行业、国家、地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无论使用何种标准,企业通常都应该在发生事故后进行调查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未来的安全风险。
道路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道路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和组织的具体情况可
能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划分道路安全事故等级的标准在不同国
家可能存在差异,具体的划分标准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进行确定。
以下是一般的道路安全事故等级划分标准:
1. 事故等级一般分为严重事故和轻微事故两个级别。
- 严重事故:指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等严重后果的
交通事故。
例如,造成死亡、重伤或长期残疾的事故。
- 轻微事故:指只造成轻微伤害、轻微财产损失或无环境污染等后果的
交通事故。
例如,轻微刮擦或碰撞事故。
2. 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还会对严重事故进行进一步划分。
- 重大事故:比严重事故更为严重,通常指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
失的事故。
- 特大事故: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的环境破坏的
事故。
3. 道路安全事故等级的划分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如事故责任、事故后果和受害者的程度等。
- 事故责任:根据事故责任的程度将事故划分为主要责任事故、同等责
任事故和无责任事故等级。
- 事故后果:根据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将事故分为严重损失事故、中等
损失事故和轻微损失事故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