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4
“修身养性”的修身和养性分别指代什么?修身和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它们分别指代着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修身注重个人行为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培养端正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习惯,而养性则强调内在的养育和心灵的修养,追求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那么,具体来说,修身和养性分别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修身:1.1 做人有道德操守。
修身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谦逊有礼等。
这样的品质能够使人受人尊重,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1.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修身还包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勤俭节约、遵守社会规范等。
这些行为习惯能够培养人的自律性和责任感,提升个人素质。
1.3 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修身也要求人们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能够保持克制和自律,不轻易妥协,坚守自己的原则。
这种自我约束能力是培养意志力和坚韧性的关键。
二、养性:2.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养性强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养身之道,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休息等。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
2.2 修炼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养性也强调人们内心的修炼,如学会冥想、呼吸调节等方法,使内心保持宁静与平和。
这样能够减轻压力,增强心理健康。
2.3 增强对自我的认知。
养性也要求人们对自己有更深入的了解,认知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升自信和自我价值感。
修身养性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理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修身养性,我们才能够成为有道德操守、心胸开阔的人,也才能够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因此,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将修身养性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相信这样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和完善。
修身养性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当代人的精神寄托。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修养,使之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和内心的指南。
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修身养性,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还应该注重精神上的修养。
以下是关于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够激励你更好地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稳定和平静。
一、修养之道1. 修身之道,内在修养外在表现。
2.衣冠楚楚,才德兼备。
3.精神充沛,气质高雅。
4.品行端庄,容貌清秀。
5.淡泊名利,坚守操守。
6.自律自省,修身立德。
7.道德充盈,志趣高尚。
8.无欲无求,涵养清静。
9.明辨是非,自律自省。
10.心静才能有所思,思而不乱则能有所成。
二、行为准则1.为人诚实,自律自省,莫为小利而失大道。
2.以德为本,以善为行,莫为名利而丧美德。
3.言行一致,才德兼备,莫为功名而误人生。
4.志存高远,勿忘初心,莫为欲望而着迷。
5.心平气和,待人宽厚,莫为利益而伤人情。
6.坚持规矩,守法从纪,莫为私欲而放肆。
7.善待他人,情深意重,莫为私心而忽视他人需求。
8.心怀正义,不偏不倚,莫为私人情绪而偏向特定的利益。
9.勤学不止,汲取人生之精华,莫为一己狭隘而自负。
10.处事泰然,保持冷静,莫为情感影响而轻率决策。
三、人生哲理1.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人长期持之以恒努力的结果。
2.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能屈能伸,善于随机应变。
3.修身养性,是善待自己,也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4.生命是短暂的,欲望是无穷的,不要忘记珍惜生命和感恩。
5.初心不忘,才能始终如一,为人处事,也需有始有终。
6.有时候,我们必须经历些许苦难,才能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7.人生之路上,我们无法避免失败和挫折,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面对和处理它们。
8.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最终影响我们的言行和人生选择。
9.人无完人,但是我们可以不断努力,优化自身,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
10.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才能更好地改善自己,实现更高远的人生目标。
总体来看,修身养性是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一种哲学思想。
修身养性的句子修身养性的句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哲理句子1、心外无物,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4、小人以己之过为人之过,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过为己之过,每反躬而责己。
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改变将来,从现在开始。
改变现在,就是改变未来。
6、没有烦恼不要惹烦恼,有了则尽量解决它。
7、忏悔心、谦卑心很重要,不过对自己的爱心更重要。
8、最好的改变方式,是我们跟内在力量沟通,然后它会改变我们。
9、如果认为自己很弱小,我们就成为弱小;如果认为自己很伟大,我们就变成伟大。
10、修改自己就是修改世界,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己是整个宇宙中很重要的一个程序。
要相信自己的潜力。
11、找到自己内在的爱力之后,才能真正地爱人。
12、爱什么人,照顾他、保护他、给他自在,才是真正高雅的爱。
13、不能贪求任何东西,一旦喜欢就执著在那里,应该心无挂碍。
14、最怕的东西,最应该去突破。
15、道不是知识能够分析的,它是内边的'悟解。
16、积善可以得福,积德可以增寿。
17、大慈缘于大善,大善缘于大爱,大爱缘于大德。
18、只有忘记对别人的善行,才会持续不断的为别人施善。
19、人的威望不可能一天树立起来,人的声望更要用毕生的德行来养护。
20、点火者明,近火者暖,玩火者焚。
21、恶性,往往认贼作父;善心,则可以化敌为友。
22、心如水,而性则可能是盐、是糖、是茶、是咖啡¨¨¨这样,心境不同时,心性也会异样。
佛性则是人性的慧根。
23、心气要高,姿态要低,低成就高;心胸要宽,心态要平,平自然宽。
24、情是一种心灵感觉,情中自有妙趣;淡是一种心灵味觉,淡里自有佳境。
25、和为贵,所以才要和睦、和善、和平;忍为高,所以才需忍让、忍耐、隐忍。
26、忍,有时要让,有时要耐,有时要隐。
所以,忍其实是另一种形式“韧”。
修身养性修心修行如何培养内在的修养与修炼修身养性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内在修养与修炼的过程。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内在的修养,提升自我修炼的水平。
本文将围绕修身养性的概念,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培养内在的修养与修炼。
一、正确认识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是一种与外在和谐相处、内心充实的生活方式。
它不仅仅是修养身体、充实精神,更是提高人性格素质、塑造完善的人格的过程。
要正确认识修身养性的意义与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培养内在的修养1. 修身: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跑步、瑜伽、太极等。
此外,良好的作息与饮食习惯也是培养内在修养的关键。
2. 养性:注重心灵的修养和培养。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了解历史和哲学思想,探索人生的意义。
平时多留意自己的情绪,学会自我调节,增加生活的乐趣。
三、修炼内心的修行1. 内心的反思:通过定期对内心进行反思,及时发现并纠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写日记,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逐渐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绪状态。
2. 正念与冥想:通过正念和冥想的练习,可以培养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正念是指对当前的感受、思想和行为进行觉察,冥想则是一种静坐冥思的修行方式。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减少压力和焦虑。
3. 善待他人:培养善良与宽容的心态,善待他人。
通过帮助他人,体验与人之间的共情与友爱,进一步提升自我修炼的境界。
四、营建良好的生活氛围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培养内在的修养和修炼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1. 整理环境:保持家居整洁,摆放些许物品以增加生活的美感与舒适感。
2. 创造安静的空间:在家中划出一片安静的空间,可以用来进行冥想或读书静思。
3. 坚持学习与思考: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与思维方式。
五、养成修养与修炼的习惯1. 坚持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内心反思和正念冥想练习。
关于修身养性的名人名言关于修身养性的名人名言篇11、少思以养神,少欲以养精,少劳以养力,少言以养气。
——张南轩2、夫精神气志者,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
——刘安3、借问多寿翁,何方自修育?惟云顺所然,忘情学草木。
——元结4、必要的身体需要,还是应该保证的,凡事都有个适应范围,“不及”固然不好,但“太过”亦未必尽善。
——印会河5、口腹不节,致病之因;念虑不正,杀身之本。
——林逋6、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损人。
——寒山7、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自然年龄纵然可以老,但是精神状态不可也不会老。
这样的人是永葆青春的。
——林启武8、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9、爱精保神,如持盈之器,不慎而动,则倾泻天真。
——王冰10、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性命延驻百年。
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太上老君养生诀》11、口勿妄言,意勿妄想,可以延年。
——龚庭贤12、口之所嗜,不可随也,心之所欲,不可恣也。
——葛洪13、养生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忧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翁藻14、生活之艺术只在禁欲与纵欲的调和。
——周作人15、过度的纵情作乐,使意志成为奴隶,也不给判断力自由。
——威·柯珀16、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
——孙思邈17、人之致思发虑,致一思,出一神,生一念,如分火焉。
火愈分油愈干火愈小,神愈分精愈竭神愈少。
——《养生肤语》18、对于一切沉溺于口腹之乐,并在吃喝、情爱方面过度的人,快乐的时间是短的。
——德谟克利特19、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阏,可以养生。
——吕坤20、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
——刘昼21、善养生者必使百节不滞,而后肢体丰腴,元气自足。
——梁章钜22、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
——孙思邈23、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
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意思是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出处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贫道本是南阳一耕夫,岂管尘世之事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中国封建社会的个人修养,主要是灌输儒家的修身思想,所谓“三纲五常”就是个人修身的核心内容。
“三纲”指:君臣义、父子亲、夫妻顺;“五常”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实际上就是一种个人修身养性的衡量标准。
自古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天下”、“养性以尽天年”的名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我们自己休息的时间也变少了,但是重重压力提醒我们更要注重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一则修身,就是保持身体健康;二则养性,提高精神境界,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
具体操作如下:
戒生气
古人云:“气大伤身。
”生气是人类负面情绪中的一种,一个人如果经常生
自己。
戒自卑
自卑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个人,要努力丰富自己,自强而后崛起
戒嫉妒
与其将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时机做一些实事,提高自己便于更有竞争力。
戒小人
小人不但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毫无帮助,反而会成为一块在关键时刻让你跌倒
的绊脚石。
戒诱惑
我们要力戒权力、金钱、美色等各种诱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加强个人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同时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态。
戒暴怒
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平和心
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显有德,避小人不算无能。
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修身养性学习心得标准修身养性是一种追求内在修养和品德提升的过程,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学习修身养性需要多年的实践与努力,我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我将从自律、思维习惯、情感管理和道德修养四个方面,总结我对修身养性学习的心得。
首先,自律是修身养性的基础。
自律是指遵守规则、按时完成任务、保持良好的习惯等行为上的约束和控制。
我发现,只有做到自律,才能更好地规划时间、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为了实现自律,我养成了制定计划、设立目标、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每天我制定详细的计划,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各项任务。
这样做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使我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远离了拖延和浪费时间的习惯。
其次,思维习惯对修身养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个人的心智发展和自我提升具有极大的益处。
我发现,培养积极乐观、开放包容、有创造力的思维习惯能够让我更好地处理问题、解决困难。
在学习中,我努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注重思考问题的本质和核心,避免惯性思维和盲目从众。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对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包容和理解,这样既能够增长见识,又能够建立和谐关系。
情感管理是修身养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情感管理是指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他人保持健康的关系,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学习中,情感管理能够帮助我保持平静、领悟能力,提高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批评,保持理性思考,避免因情绪波动而导致的冲动行为。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沟通,分享喜悦和烦恼,增强自己的情感寄托。
最后,道德修养是修身养性最核心的内容。
道德修养是通过学习道德原则和规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修身养性的道路上,我学会了如何对人对事保持公正和善良,学会了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学会了以身作则,影响他人。
我深知道德是立人之根本,只有在道德规范的引导下,才能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庄子修身养性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修身养性的哲学思想。
本文将对庄子修身养性的概念进行解析,探讨其核心内容和对个人修行的指导意义。
一、修身养性的概念庄子认为,修身养性是指个体通过内在的修炼和培养,使心灵达到高度纯净、和谐与均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内心的安稳与舒展。
修身养性关注的是个体内在的自我完善和精神修养,是一种内化的心灵工作。
二、庄子修身养性的核心内容1. 自然与无为:庄子强调自然无为的境界,他认为人应该追求与自然相融合的心境,摒弃功利与执着的欲望,放下一切人为的追求和努力,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自在。
2. 空灵与充实:庄子主张个体应当保持一个空灵的心态,不受外在干扰和杂念的干扰,同时也要有充实的内在涵养,不断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心性平和:庄子认为修身养性的最终目标是使人的心性达到平和的境界,既不因外界事物而激荡起伏,也不因内心之欲望而起煽动。
平和的心态能够使人达到内在的宁静和泰然自若。
三、庄子修身养性对于个人修行的指导意义1. 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自在: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告诉我们,个体应当追求内心的自由与自在,不受外界干扰和制约。
只有在内心达到平衡和自在的情况下,个体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 弃欲知足与无为而治:庄子提倡个体应当弃欲知足,不沉溺于功利与物质追逐。
通过无为而治的思想,个体可以达到自然平衡的境界,减少自身的烦恼和束缚。
3. 修身与修养:庄子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应当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改变。
个体应当以修身为根本,通过不断的修行和自我反省,达到修养心灵的目的。
4. 尊重自然与顺应自然:庄子的思想告诉我们,个体应当尊重自然与顺应自然的规律。
通过与自然相融合和顺应自然的力量,个体可以达到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结语庄子的修身养性思想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净化心灵、追求内在自由与自在的指导原则。
通过修身养性,个体可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从而更好地面对外界的一切困境和挑战。
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修身养性,人生之途,犹如攀登高峰,步步为营。
以下是一些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愿为读者指引前行:1.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孟子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孟子5. “知足者常乐,无欲者常安。
” ——陶渊明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周易7.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 ——毛泽东8.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 ——罗曼·罗兰9.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诸葛亮10.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1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12.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文天祥13.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曹操1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15.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墨子16.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李白17.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庄子1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老子19.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林则徐20.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朱熹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22.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 ——孟子2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王勃2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25.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孟子2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吕不韦27.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孔子28.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29.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修身养性以心养心修身养性,是指通过自我完善和修养来达到心灵境界的提升,以达到内外兼修的境界。
心灵的和谐平静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修身养性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
一、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修身养性对个人的发展和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修身养性可以改善人的行为举止。
通过修身养性,我们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自己的行为更加合理和庄重。
其次,修身养性可以提升自己的修养和人格魅力。
一个修身养性的人往往具有内外兼修的品质,不仅外在形象得体,内在修养亦相得益彰。
此外,修身养性还可以提升个人的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二、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
如合理的饮食安排、规律的运动锻炼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均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身心健康。
2. 注重自身的修养: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修养,涵养心灵。
可以通过学习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等方式,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修身养性的重要环节。
在与他人交往中,要注重尊重和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合作精神。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还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4. 培养内在的修炼:内心的修炼是修身养性的核心。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太极等方式,培养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此外,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及时调整和纠正错误,也是提升修身养性的有效方法。
结语修身养性以心养心,是一种自我完善和提升的方式。
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身的修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内在的修炼,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修身养性不仅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用心去修身养性,使自己更加完善和美好。
1、别跟堕落的人比堕落。
堕落起来非常容易,可是堕落后再想回到不堕落,难。
不要给自己颓废的机会。
2、凡事三思而后行,凡事考虑好了再说、
3、真心爱一个人,但是也要留出一部分爱给自己身边的其他人:亲人、知己、朋友。
4、遇事要冷静对待。
5、少玩游戏,这不是韩国,你打不出房子车子还有资本。
可以有爱好,但要把握尺度,少玩农场,牧场,斗地主等一些高度吸引人思想的晋级游戏,也许你的级别很高,但不代表你有多么成功,反而会影响和占据你成功的时间。
6、走自己的路,常听听别人怎么说,尤其是长者的建议。
有些人说的未必对,也未必跟自身的情况相符,但是参考一下过来人的意见,有益无害。
7、相信生活是美好的。
要有光明的希望,希望灭了,就算再美好的生活也只会被你自己弄得徒剩下黑暗。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的心都是肉长的,虽然很坚韧,但是无防备的时候,很脆弱!
9、按时作息,计划好自己的时间。
不要觉得是小事,许多简单的、你应该做到的事你都做到了,你就不简单。
10、不要过重于跟别人争论什么,要懂得用事实说话。
第一、争论争出不来有意义的结果,因为一切还停留在说话的层次;第二、即使你是对的,难道不觉得过久的争论是在浪费时间?当行动把一切变成不争的事实了,别人便自然没有底气再跟你争什么。
11、不说脏话。
脏话本来就是脏的,经常把脏话挂在嘴上,只能降低你的级别,显得既没修养又没档次。
12、偶尔放松一下自己,听些喜欢的音乐,看些让人心灵升华的电影。
现在忙乱的生活,需要偶尔给自己放假。
1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4、给自己定目标,一年,两年,五年,也许你出生不如别人好,通过努力,往往可以改变70%的命运。
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15、不喜欢的人少接触,但别在背后说坏话,说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谨记,祸从口出。
16、是人都有惰性,这是与生俱来的,但是我们后天可以改变这种惰性,因为有很多人正在改变。
对于某种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别人做到了,我才想到。
不要等别人已经赚到钱了,我才想去做。
17、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
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8、出路出路,走出去了,总是会有路的。
困难苦难,困在家里就是难。
19、空闲时间不要经常上网做无聊的事和玩一些没有意义的游戏,读点文学作品,学习一些经营流程,管理规范,国际时事,法律常识。
这能保证你在任何聚会都有谈资。
20、头发,指甲,胡子,打理好。
要尽量给人干净的感觉。
21、不要总想着靠谁谁,人都是自私的,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
22、面对失败,不要太计较,但要学会自责,找到原因,且改掉坏习惯。
二十岁没钱,那很正常;三十岁没钱,可能是没有好的家境,需要更大的努力;四十岁没钱,只能自己找原因。
穷人变成富人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
穷人能穷一辈子,也是必然的,存在就是理由,只是有所选择。
23、生命是一条河流,要保持永远的流动,河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泥沙,一种是水,希望所有的人不要把自己变成泥沙。
变成泥沙,你的生命就会沉下去,就会掉入河底,最后生命就会停止流动;如果你是水,就会必然流向大海,黄河九曲十八弯,就是要流向大海;长江也是这样,尽管它们的曲线不同,它们的运行方式不同,但是最后都流向大海。
当你流向大海以后,就会变得更加丰富、清澈、透明,而且生命本身会变成最美丽的颜色,大海的蔚蓝色。
练练内功,想想自己是不是那块料
所有的烦恼都是心态问题。
别人走了自己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