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有关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293.58 KB
- 文档页数:2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法律问题研究最近,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它在司法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制度中,也存在着一些法律问题需要加以研究和探讨。
首先,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是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法律效力。
正常情况下,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应当被法院采纳,并且在判决书中加以体现。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时候法院并不会按照检察机关的建议来判决,这就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比如,2018年1月,浙江省嘉兴市检察院提出量刑建议被嘉兴市中级法院拒绝,最终判决被认为过轻,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其次,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检察机关数量建议的权威性问题。
虽然检察机关具有法律、专业和公正等方面的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有可能存在量刑建议错误的问题。
例如,2017年5月,海南省海口市检察院曾建议对一起猥亵儿童的案件量刑为有期徒刑6年,但是最终法院判决为有期徒刑13年,这引发了人们对检察机关建议权威性的质疑。
再次,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中还存在着与法官权力的平衡问题。
尽管检察机关具有一定的独立权力和自主意识,但在量刑建议制度中,检察机关并不是直接处理案件的机构,而是在案件处理的过程中起到了指导和协助的作用。
因此,检察机关的建议实际上还是要被法官采纳,而且最终判断权还是在法官手中。
因此,如何保证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不会干扰司法独立,也是关键之一。
总之,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完善这个制度,使其在法律上更加完善,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案例一: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件中,重庆市检察院建议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5年,而最终法院在考虑情节轻重以及被告人的态度等因素后判处有期徒刑4年。
这个案例引发了社会上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争议。
案例二:在一起涉及商业贿赂的案件中,湖南省长沙市检察院建议对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100万元。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若干问题探析【摘要】量刑建议是检察机关行使公诉权的应有之义,是检察机关依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及其他社会危害程度,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包括刑种制度、罚金数额、执行办法等,向人民法院提出意见的一种诉讼活动,对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地位和维护量刑公正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是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存在标准不统一、公诉方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使得量刑建议的适用收不到理想效果。
本文从量刑建议的总体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当前适用量刑建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量刑建议制度予以完善,从而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正义。
【关键词】检察机关;量刑建议;问题分析;制度完善一、量刑建议制度的法律依据1999年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已经开始进行了“公诉人发表量刑建议”的率先尝试,此后其他一些地区的基层人民检察院纷纷开始此项尝试,但并未得到全国大范围的积极响应,而且开展此项改革的多为基层检察院,缺少上级检察院的支持。
直到2005年7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出台了《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正式将量刑建议制度作为检查改革项目,并在全国设立了11个检察院进行试点工作,为量刑建议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实行迈开了第一步。
2009年6月开始,最高人民法院将量刑程序改革试点逐步向全国120所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进行推广。
从各地试行量刑建议制度的情况来看,实践部门的积极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地方积极宣传和研究,有些地方制定了适用于本辖区的量刑建议制度试行规定,如《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检察院公诉案件量刑建议暂行办法》和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检察院制定的《提出量刑建议规范化流程》、《量刑程序证据规则》等。
在全国量刑建议制度伴随量刑程序改革的火热开展情况下,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又相继于2010年2月23日和2010年9月30日分别下发了《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试行)》,其中《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共23条,分别对量刑建议的涵义、基本原则、提出条件、类型、程序、形式等具体问题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规定。
量刑建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和《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社旗县检察院公诉部门结合上述指导意见,对量刑建议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从中发现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影响了量刑建议作用的充分发挥。
笔者结合公诉工作实践及对量刑建议的认识,对量刑建议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作一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量刑建议制度的实施情况所谓量刑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根据罪行相适应原则,通过量刑建议书就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刑罚依法向法院提出的建议。
自2010年3月至今,笔者共办理刑事案件106件,其中建议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58件,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48件,共发出书面量刑建议46件,口头量刑建议48件,被法院采纳74件,采纳率70%,而普通刑事案件的量刑建议采纳率仅占45%,采纳率不尽人意,特别是普通刑事案件显得尤为明显。
就自身体会而言,量刑建议等一系列规范裁量权的相关工作,由于缺乏刚性规定和上级相关部门的特别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有形同虚设之嫌。
二、当前量刑建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思想认识不到位。
无论是从事公诉工作的检察人员或是从事刑事审判工作的审判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根据《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中的精神,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必须有书面量刑建议,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要有书面建议或者当庭的口头建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大多也没有出具书面量刑建议,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中,当审判长提出量刑建议要求时,公诉人员才简单予以无理无据的应付而已。
这一思想认识的缺位,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2.对量刑建议理解不到位。
据笔者了解,量刑指导意见实施后,法院系统曾进行专题培训,法官对这一问题有了一定认识。
而检察机关截至目前尚未就量刑建议的有关问题进行任何培训与指导,造成实践中的做法不一。
法院系统尽管进行了培训,但据笔者的了解,法官们对该问题的理解仅仅是皮毛,囫囵吞枣,更何况检察人员还没有接受这方面的培训学习,对量刑中常见的起点刑、基准刑和宣告刑等概念的认识还较模糊,对法院的庭审量刑究竟怎样建议、如何进行量刑建议等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量刑建议的效果如何就不言自明了。
试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试论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o量刑建议作为公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两大法系国家检察官普遍享有的权利o刑事公诉实行量刑建议,是强化刑事公诉法律监督属性的要求o推行量刑建议,也是强化审判监督之必然所谓量刑建议权,也称为检察机关的求刑权。
就是检察机关不仅要指控犯罪,而且要向法庭提出依法应对被告人适用何种确定的刑种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幅度的建议。
在英美法系中,由于存在着辩诉交易制度,因此,检察机关有求刑权。
我国由于没有建立辩诉交易制度,所以,也没有赋予检察机关求刑权。
这一问题在理论界也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该制度符合我国司法改革方向的;有人认为此项制度的实验缺乏法律依据,侵犯了法官自由裁量权。
量刑建议权是指检察机关对提起公诉的刑事案件,按照被告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依据刑法规定的刑罚幅度,对其应当受到的刑事处罚向法院提出具体的量刑意见。
笔者认为,在刑事检察工作中,有必要全面推行量刑建议。
一、国外相关问题的司法实践党的十六报告关于建设和体制改革一章中指出:”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制度的模式”.司法改革是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司法改革中诉讼程序的完善同样可借鉴人类诉讼程序发展中的有益成果。
同时,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探讨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时,有必要了解国外的相关司法实践。
在英美法系,总的看来,量刑是法官专有的权力。
但在美国有些例外,即美国检察官有判刑建议权,基于辩诉交易的需要,检察官可以在审判中建议作从轻量刑以换取被告人作有罪答辩。
所谓辩诉交易是指检察官与辩护律师在对抗式审判开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所进行的协商和交易。
辩诉有两种方式,一是控罪交易,一种是判刑交易。
其中判刑交易是指检察官可以向法官提出有关对答辩有罪的被告人适用较低幅度刑罚的具体建议。
检察官尽管没有量刑权,但法官对他的量刑建议一般都会接受的。
在大陆法系,检察官提出量刑建议较为普通。
关于量刑建议适用的几个问题的思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从2010年10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量刑规范化改革,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
根据规定,检察院可以对公诉案件提出量刑建议。
量刑建议的施行,对公诉人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此,笔者就量刑适用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量刑建议适用的意义所谓量刑建议,是指检察机关对向法院提起公诉案件的被告人,依法根据其犯罪事实、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性向人民法院提出的适用刑罚种类、幅度及执行方式等方面的建议。
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是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一大亮点,是检察机关对审判权的一种监督方式,在现实中具有重大意义。
1.1有利于增加量刑的透明度,化解社会矛盾通过量刑建议的提出,控辩双方对于量刑的事实进行举证、质证和量刑辩论的过程,使被告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更加明了定罪和量刑的依据;使案件的审判更加公开、透明,从程序上保证了量刑在“阳光下进行”;使公民对判决更加信服,有利于减少公民对案件定罪量刑的猜疑,降低了当事人对量刑不满引起的上访,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2有利于检察机关强化审判监督职能量刑建议权的推行,是检察机关将审判监督关口前移,增加审判透明度,拓宽公开面制约的一种审判监督新形式。
过去,量刑缺乏一种外部力量制约,单凭法官裁量,难免裁量幅度不一,也容易滋生司法腐败。
目前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虽然对法院的判决没有约束力,但并不代表量刑建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审判机关在制作判决文书前,会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发表评论,并作出最终判决。
所以,检察机关通过量刑建议的提出,能有效规范和制约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3有利于提高诉讼时效性检察机关通过行使量刑建议权,对量刑方面进行分析论证。
被告人通过行使辩护权亦进行辩驳,不仅可以使法官在判决时更加审慎,而且可以提高审判效率及质量。
当前量刑建议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量刑建议制度这⼀改⾰举措刚刚起步,⽬前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这⼀制度本⾝还存在不⾜之处有待于进⼀步完善。
下⽂店铺⼩编就量刑建议的相关内容为⼤家进⾏介绍。
当前量刑建议制度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1、对量刑建议的法律规定不够明确和具体,影响了量刑建议的正当性和法定性。
2、对量刑建议制度的认识不深,影响了量刑建议的权威性。
3、提出量刑建议的程序和⽅式不统⼀,影响了量刑建议的严肃性。
4、提出量刑建议的具体内容不够规范,影响了量刑建议的有效性。
5、量刑建议制度的配套制度尚未建⽴,影响了量刑建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刑事诉讼法》
第⼀百七⼗六条⼈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民法院。
犯罪嫌疑⼈认罪认罚的,⼈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以上内容由店铺⼩编整理。
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的有关问题量刑建议制度是检察机关近年来在刑事诉讼中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课题之一。
构建量刑建议制度可以进一步完善公诉权,扩展辩护权,制约自由裁量权,对于实现宽严相济,促进司法公正,防止司法腐败,提高司法效率,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标签:量刑建议;自由裁量权;立法完善;保障人权一、量刑建议制度概述量刑建议制度是指检察机关在公诉刑事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律规定和案件的有关情况,就被告人所应判处的刑罚向审判机关提出具体请求的一种制度。
量刑建议制度的核心是量刑建议权的性质。
量刑建议权,亦称量刑请求权或“求刑权”,是指检察机关在量刑裁判前的某个诉讼环节,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认罪态度和社会危害程度等,代表人民检察院提出建议,对刑种、刑期、罚金数额、执行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请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某一特定刑罚的权力。
(一)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一部分公诉机关行使公诉权,其请求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定罪建议权与量刑建议权。
定罪建议权和量刑建议权都属于公诉权的具体权能,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定罪建议权和量刑建议权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公诉权的主要内容。
(二)量刑建议权是一种司法请求权从根本上讲,量刑建议权是参与刑事诉讼的一方根据自己的认识向居中裁判的法官请求对另一方进行制裁的权力,是一种司法请求权。
(三)量刑建议权是一种程序性权力量刑建议权只是一种程序性权力,不具有实体判定权能。
审判权是法院的专有权力,由法院独立行使。
审判权独立于量刑建议权之外,不受量刑建议权的限制。
对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是否采纳、采纳的程度完全由法官自己掌握,对被告人量刑的最终决定权也在审判机关。
(四)量刑建议权是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新途径量刑建议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辟了检察机关对法院的审判活动进行法律监督的新途径。
这种监督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检察机关当庭发表量刑建议,可以将有关量刑的问题公开化,使原本封闭的量刑过程完全处于公众视线的监督之下,量刑的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增强,有效地防止了暗箱操作和司法腐败的产生;另一方面,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后,控辩双方专门就量刑问题在法庭上展开辩论,发表各自的意见,通过这样的程序可以让法院兼听到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和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使法院能够慎重对待量刑问题,尽可能减少量刑的随意性,确保最终判决的公正性。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法治进步呼唤量刑过程的公开化、规范化,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推行显示出了审判监督的积极作用。
经过多年摸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规定,从在2010年10月1日开始,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变得“有法可依”,然而,在实施量刑建议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检察;量刑建议;研究2010年10月1日开始,全国各地检察院全面推进公诉案件量刑建议工作,由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庭审中控辩双方充分论辩——法官作出裁判,形成一个完整的控、辩、审三方互动的审判新格局,量刑过程更加透明和规范,从而提高判决的公信力,并为依法抗诉、上诉指明方向,提高司法效率。
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和探索,现笔者结合实际,就开展量刑建议取得的成效、遇到问题及对策进行一些探讨。
一、开展量刑建议的基本情况根据调查,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各地检察机关都已经按“两高三部”《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和高检院《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开展量刑建议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部分检察院仅就《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的十五个常见罪名提出量刑建议,部分检察院对所有案件全部提出量刑建议。
以浦北县检察院为例,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该院共提起公诉并提出量刑建议95件149人,量刑建议率达100%,提出量刑建议后,法院采纳123人,采纳率为82.55%。
二、量刑建议工作取得的成效从2010年10月1日各地实施量刑建议以来,社会各界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也得到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的普遍认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促进了刑事审判的公开透明,强化了量刑程序的公平公正以往公诉案件,对被告人定何罪、判何刑、判多久,都在庭后由法官“秘密”进行,不仅是当事人,就连是公诉人,一般都要等到宣判后才知晓,缺乏透明度。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硪论绣察饥羡幄出量H纽建谊的右羡苘题杜学玉摘要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在英美及大陆法系国家被广泛肯定,且是在司法实践中操作的职权。
近年来,随着庭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若干城市的检察机关也展开了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引起了司法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量刑建议是公诉权的自然要求,也是公诉改革、审判监督的一项具体措施。
但是,量刑建议能否被广泛、深入地推行,在司法机关内部还存在一定的顾虑,对量刑建议制度如何构建也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影响了量刑建议权的有效行使。
本文拟就推行量刑建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做具体分析,且对"-3前形势下我国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的构建做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可行性必要性中图分类号:D9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26-02量刑建议制度产生于西方近代。
在英美法系国家,早期的判例法和成文法没有量刑建议制度的明确规定,其量刑建议制度是随着科刑前的调查制度和辩诉交易制度的产生而逐步产生的。
反观我国,法律没有直接赋予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也没有对量刑建议的程序作具体规定,但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已作出各种有益的尝试。
笔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分析中国是否具有设立量刑建议权制度的基础,并从多个角度提出中国构建量刑建议权制度的相关方案以及建议,以期实现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的合理化、科学化。
一、量刑建议权的概念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又称为求刑权,是指公诉人在出庭支持公诉发表公诉意见时,根据被告人的犯罪事实、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代表人民检察院,建议和要求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处以某一特定的刑罚(或免予刑罚),即在刑种、刑期、罚金数额及执行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
量刑建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量刑建议应当是指公诉机关、被告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对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向法院提出的具体意见。
而狭义的也是最受关注的则是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是指检察机关对被告人应当判处的具体刑罚向法院提出的具体意见。
具体而言,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就被告人应适用的刑罚,包括刑种、刑期、罚金数额、执行方式等方面向审判机关提出具体的建议。
狭义的量刑建议又可以三种:第一种是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提出对被告人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等的意见,这是目前很多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模式。
第二种是检察机关向审判机关提出一个相对确定的量刑幅度,请求其在该幅度内幅度量刑。
第三种就是具体明确的量刑建议,如建议法院判处被告人3年或5年有期徒刑。
二、中国设立量刑建议权的必要性(一)依法提出量刑建议是维护公诉权完整性、完善公诉职权的需要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在行使公诉权时,只注重行使定罪建议权,对于量刑问题则完全付诸审判机关。
原因主要在于人民法院作为我国的法定审判机关,具有唯一的定罪量刑权,任何人未经人民法院判处,不得确认为有罪,也不得对其量刑(或减刑)。
因作者简介:杜学玉,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科科长。
126此,检察机关行使量刑建议权时,往往消极、被动行使量刑建议权,而非积极、主动行使量刑建议权,实际上没有全面行使法律赋予的公诉职权。
事实上,定罪建议权与量刑建议权是求刑权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前者更注重从事实上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而后者则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侧重从法律角度提出对犯罪人应该作怎样的刑事处罚,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量刑建议权作为一种追诉请求权,是国家刑罚权得以实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检察机关只有充分行使量刑建议权,才能使公诉权得以完整体现。
(二)量刑建议有助于制衡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刑法在量刑体制上采用的是相对不确定刑,法定刑有较大的灵活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缺少足够的约束和制约,从而导致实践中一些地方法院量刑畸轻畸重的现象相当突出。
若把量刑建议作为必经程序引入庭审活动,在庭审辩论阶段增设一个新的量刑辩论程序,将定罪和量刑的司法对抗贯穿到法庭审理的全过程,不仅可以使法官在判决时更J J u审慎,而且可以提高量刑透明度,确保公正审判的作出。
在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争议的情况下,如果作出与公诉人量刑建议有较大差别的量刑,法官应有充分的理由解释。
这就促使法官加强自我约束,在量刑时谨慎斟酌,公正行事。
同时这也对打破法官量刑的黑箱操作,从程序上有力地保障了量刑公正,有助于消除量刑裁判合理性的怀疑,对预防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三)量刑建议有利于推进刑事诉讼改革,深化审判方式,也是实行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刑事诉讼改革正在推行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适用简化审的被告人的诉讼权利是受到一定程序的限制,被告人的部分诉讼权利成为追求效率而付出的代价。
从公平原则出发,付出一定的代价的被告人理应得到一定的补偿或报酬。
而在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要得到的最好的补偿或报酬莫过于从轻处理。
但我国对被告人作出认罪后的刑罚适用情况并无具体的规定,特别是适用普通程序简化审庭审方式的被告人,在作有罪供述且其诉讼权利受到一定程度限制的情况下,法律仍没有规定可以减轻处罚。
赋予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权有利于化解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简化审庭审方式产生对抗情绪,实际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制定的《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试行)》已采纳此意见,规定控辩双方对此类被告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f叁箜!查塾垒三!!!竺!旦!!。
;耋蕊鬯警鐾豳人认罪的案件将主要围绕确定罪名、量刑及其他有争议的问题进(二)由最高检和最高法联合制定一个统一的量刑建议规则行辩论,同时规定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
但量刑建议制度作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推行的司法改革在全国从轻的幅度没有具体的规定,而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则可以弥补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运用,但各地运用情况不一,在量刑建议提这一点。
出的时间、形式、范围上均有不同,从而影响了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四)量刑建议是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的有效途径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因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总结试行量刑司法效率的低下从长远和整体上制约着我国的司法公正价建议权多年积累的经验,同最高人民法院JJ u强磋商、加强研究,联值的实现。
刑事案件在审判过程中,由于控辩双方未就量刑问题合制定一个量刑建议规则,确立量刑建议的适用原则、适用范围、进行很好的陈述事实、解释理由,致使有些被告人对判处的刑罚审级范围、提出的时间、种类及方式等,统一规范刑事案件量刑建毫无心理准备,因而对一部分事实和证据进行狡辩。
议的提出行为。
然后两家联合发文,以司法解释的形式产生相对如果检察机关行使了量刑建议权,被告人及诉讼代理人可以确定的操作规程,用以指导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使检察在法庭上与公诉人就对量刑问题进行充分的辩论。
量刑建议可机关刑事案件量刑建议这一改革举措健康发展,使之在促进司法以充分的调动控辩双方参与量刑裁判意见的形成,共同探索量刑公正、增加审判公开的透明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的合理界线。
辩护方对公诉人的量刑建议经综合考虑,提出从轻(三)确立量刑建议制度的相关配套机制或减轻的异议,加强了辩论的充分性和钳‘对性,有利于法庭全面在构建我国的量刑建议制度时,如果没有相关配套制度的设了解案件情况,并迅速审判,作出公正合理的量刑裁决,确认了检立,这种制度的设立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制衡作用和提高诉讼效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便于在以后庭审改革中建立辩诉交易确认率的功能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认为必须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程序,从而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而被告人通过参与量刑的整体性和内在协调性这一宏观角度入手,对与量刑建议制度相辩论,了解了法院为何判处该刑罚,促使其对所判刑罚的理解和关判决书对量刑建议的回应机制、量刑答辩机制、不采纳量刑建服从,提高了服判率,有效地减少被告人以量刑过重为由的不必议的说明机制及不采纳量刑建议的抗诉规格等配套机制一并进要上诉,节约了诉讼资源,降低了司法成本。
行确立以形成体系,保障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具有切实可行(五)量刑建议有利于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性。
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辩护权利包括是否有罪和应当受到(四)设立量剐建议权的监督制约机制何种处罚的权利。
因此,被告人不仅应当就自己是否有罪以及犯检察机关享有量刑建议权,并不是简单地扩大了检察机关的何种罪进行辩护,还应对自己将要受到何种处罚在判决前具有知自由裁量权,也不是没有约束的行使量刑建议权,必须要有相应情权和辩护权。
但以上权利的实现,必须以建立检察机关享有量的监督制约机制来制约。
首先,必须强化检察机关内部的监督制刑建议权为前提,否则被告人则无法就量刑问题提出自己的意约机制,提高量刑建议质量。
建立对量刑建议的绩效考评机制,由见,只有被动接受法官通过自由裁量得出的量刑结果。
绩效考评部门联合办公室对办案人员提出的量刑建议进行考评如果检察机关通过行使量刑建议权,被告人获得了事先知情监督,并将其作为考评检察官公诉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
对于滥权,就会在庭审中对具体量刑建议予以辩驳,被告人获得了充足用量刑建议权的,要按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的时间和充分条件为自己进行辩护,从而也就更好地维护了自己并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触犯法律的还要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尚未真此外,还应通过人大监督及人民监督员监督机制来』J u强、完善对正建立,推行量刑建议制度,能够使被告人有更多的机会充分行量刑建议权的外部监督机制,将量刑建议情况列入向人大常委会使陈述权、辩解权,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权利得以行使和受到尊重,汇报的专题报告中,邀请人大代表和人民监督员观摩旁听公诉人因而更容易地从心理上对裁判结果产生认同感。
的出庭公诉,收集其对量刑建议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提出改进三、构建中国特色的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制度措施,不断提高量刑建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修改我国现行法律有关法条,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检察机(五)着力提高公诉人的素质关的量刑建议权一是加大培训力度。
采取请专家教授上课与短期培训相结我国现有法律虽赋予了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权,但由于法律合,以老带新与开展岗位练兵相结合,送法学院校进修与专题研未对量刑建议作出明确而清晰的规定,导致理论界和司法实践界究、攻关相结合等方式来提高公诉人的素质。
二是对本单位的检在量刑建议权存在的法律依据问题上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察官进行合理调配,尽量把法学功底较强的科班毕业的检察官充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现行法律为人民检察院享有量刑建议权实到公诉队伍中去。
必要时还可以从其他检察机关、法院、律师、提供了法律空间,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法律对检察官量刑建议法学教授中引进高层次人才以带动公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