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现代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及其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益于英语的理解和运用。
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中学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
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拟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文化的概念非常广泛,它可以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由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不同学科对它的概念和范畴的研究常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侧重性。
就英语教学而言,它涉及到英国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每个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让学生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必须遵照“相关、实用、循序渐进”几项原则,对文化导入的内容作必要的取舍。
相关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应该与教材的内容有关,或者是教材的拓宽。
文化导入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尽可能与语言教学同行。
实用性原则是指文化导入要注重与日常交际的主要方面紧密联系,对于那些干扰交际的文化因素,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做到学以致用。
循序渐进原则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注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逐步扩展其范围。
基于以上原则,我们认为高中英语的文化导入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问候、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请求、邀请等用语的规范作用,话题的选择,禁忌语、委婉语,社交习俗和礼仪,等等。
(2)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等等。
(3)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文化导入策略分析1. 引入背景知识: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背景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文化内容。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或实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所学的文化背景有初步的了解。
2. 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入文化导入,例如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或模拟实验等活动,以便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3. 文化对比:对比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一个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进行对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目标文化。
通过对比,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更好地理解和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
4. 文化解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文化进行解释,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背景。
可以使用具体而详细的例子,展示文化特点和习俗,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资料来呈现文化内容,以提供更多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并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文化背景。
通过观看视频、听取音频或观看图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化背景,并增强他们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6. 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一个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导入中,通过互动交流来加深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通过使用以上的文化导入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阅读中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有效的文化导入策略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英语的教学实际就是英语文化的引入,没有了文化,交际也不会顺畅。
在英语教学进行中引入一定的文化内容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
文化的导入不仅仅能够提高他们在英语方面的能力,提高文化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东西方文化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学习障碍,减少因不了解文化带来的一些误会和冲突,方便学生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导入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在英语交际方面的能力。
它一直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两方面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学生正确文化观念的形成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1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表达,也是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语言是不能离开文化的。
语言方面的差异其实也是文化方面的差异。
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去努力掌握文化方面的一些背景知识,就不能把一门语言教好。
其实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要懂一些文化的模式和准则[1]。
英语和汉语首先是两种不同国家的文化。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如果不了解要学语言的背景文化,在交际的时候就会闹笑话,产生误会和冲突。
而传统的英语教学更加偏重语法和翻译方面的教学,忽视了语言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以学生在语言学习上侧重的是用词和用语的准确。
结果在考试的时候,做书面文字题特别是语法题感觉非常得心应手,在这部分内容的考察上有很多学生会得高分。
可是进入了实际交际,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就会有所不足。
要想改善这样的情况,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引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对西方文化辨识的敏感度,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使用语言的能力。
2 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原则2.1 实用性文化是一个国家社会历史的沉积,可以说是博大精深和包罗万象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全部传递给学生是不太现实的。
了解西方的文化其实是为了掌握并且使用他们的语言,而语言则是为了交际而存在。
在教学中就要有一些侧重点,在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双向导入方法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方文化的双向导入方法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选择适
合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双向导入方法:
1. 主题导入法:通过介绍一个主题,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共同点。
可
以选择一个典型的节日作为主题,如中国的春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引导学生了解两种文化
在节日庆祝方式、习俗和风俗方面的差异。
2. 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方面,如价值观、礼仪、传统习俗等,
来引导学生探讨和分析两种文化的异同。
可以选择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
了解中西方对食物的不同态度和吃饭习惯。
3. 文化体验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西方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特点。
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中国的传统市场或者西方的超市,让学生体验中西方购物文化的差异。
4. 多媒体展示法: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中西方文化的典
型代表。
可以播放关于中西方建筑风格的视频,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文化因素。
5.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角色,体验
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差异。
可以让学生扮演中国的学生和西方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话,
讨论两种文化的教育制度和学习习惯。
通过以上的双向导入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中西方文化的异同,加深对
文化差异的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它所承载的文化,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这也是语言教学领域中所达成的共识。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重要性,以及所要导入的内容,并提出了加强文化导入的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
【关键词】语言文化导入重要性方法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实践教学,学会合理的使用英语。
但要真正学好英语,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还必须多了解西方语言文化。
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民族、语言文化,即使发音再标准,语法掌握得在娴熟,也很难熟练的运用英语。
1语言与文化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古迪纳夫(goodenou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中指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文化的一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
”因此,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靠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所以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2 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基础。
没有语言,便没有文化。
每一种语言都有与之对应的文化,既有特殊性,又有共通性。
对于外国语言的学习,学生必须同时了解与其相通的外国文化,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语言表达的理解。
学习外语的过程,也是对外国文化进行学习和了解的过程,可见,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我国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教学大纲》中规定: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这种能力除包括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外,还包括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能力。
根据大纲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以达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英语教学中如何进行文化导入撼O巍山县巍宝山乡中心学校施宏银著名的语言学家拉多曾指出:“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到语言。
”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
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
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
二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文化知识的传授主要通过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的内容,因此也称文化导人。
教师应要求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以及相关的观念或交际期待。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加强文化内容的导入。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文化暑入焉刚由于文化涵盖面很广.我们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有效的导入原则。
1.文化要素导人笔者认为不同的文化都具备文化共间的要素,即价值观念、信仰、思维方式等具有支配制约功能的一些闪素。
人们的一切活动包括语言表达无不受到价值观念和文化规约的支配。
因而在教学中,应遵循文化要素导入原则。
教师应对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文化规约作用作提纳挈领的导入,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英语文化的耍素。
2.文化差异对比导人文化不但有共性,也有其个性,不同文化中必然存在差异。
对于学生而言,文化上的共性较为容易掌握,而对于差异或个性,往往缺乏j,解,易于造成失误。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遵循文化差异的导入原则——即以对比的方法.将英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某些差异进行导入。
如在学习gG o f or i t》教材B ook3U ni t12时,要让学生了解日本、韩国、英国、秘鲁等不同国家初次见面时的礼仪,并比较不同国家吃饭时的不同礼仪及其它的风俗习惯。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又有效的手段。
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摘要]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导入为手段,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重要性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而各民族的文化和习惯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文化差异是影响学生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只注重语言本身, 而忽视文化教学,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又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使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的风格和传统,是一个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任何内容都可以通过语言来反映。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语言反映了这个民族的文化,而一定时期所产生、所流行的语言也折射出那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应以交际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导入为手段,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他们用英语交流信息的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目的语并能进行交流。
成功的交流除了依靠良好的语言结构知识外,还依靠有关的文化知识。
新的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
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对语言教学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信息在教学中进行渗透与讲解,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
浅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导入摘要: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对语言有制约作用。
学习英语,了解它的社会文化及背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出发,说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导入的必要性,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语言文化意识导入方法必要性联网英语教学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二者关系紧密,相互依存。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能表现各自民族不同特色的社会文化背景。
在语言学习中,文化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语言的使用受该民族文化制约。
我们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一民族的文化。
我们不仅要掌握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使用这门语言的人的观察世界;知道他们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反映其社会思想、习惯、行为;要懂得他们的“心灵语言”,即学习他们的社会文化,这样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
但目前,在我国英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语言形式,轻文化导入的趋势。
学习语言,不只是学习那些约定俗成的符号,而是通过语言这个窗口逐步熟悉其民族文化的内涵,离开文化的背景,要准确无误地进行语言交际是不可能的。
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解相关的语言知识外,还应该向学生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培养文化意识。
一、文化意识导入的重要性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表现得较为明显。
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无法真正掌握这门语言,造成“死学”、“学死”的现象。
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中西方文化内涵上的差异造成语言的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意义等方面存在差异。
学生在语言交际中所犯的错误往往是因为缺乏文化意识。
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文化渗透的过程。
语言学习者失败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没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文化意识导入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探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摘要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在结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中强调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的内部结构的认知无可厚非,但同时也应该注重文化教学对语言教学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先进理念的指导下,中学教师普遍认识到了文化导入对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西方文化,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本文拟从文化导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结合文化导入的内容和原则,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英语中西文化文化导入方法策略一、前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是语言的内在表达内容;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共同提高人类的认知和交际能力。
一种语言是一个民族社会习俗、生活经验的直接反应,学好一门语言要以了解这一民族的文化为基础。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
在英语文化背景下进行中学英语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也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中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是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新时代开展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从宏观上看,对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进行英语文化导入教学,有利于减少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文化传播交流,为以后国际交流扫除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和阻隔[1]。
从微观上上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英语习语的深刻理解,解决学生在英语学习和阅读上的障碍。
三、中学英语文化导入的教学内容(一)基础文化知识中学英语教学作为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基础性和实用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文化导入教学也应该坚持此原则,增加英语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头脑中构建成熟的西方文化体系,为正确的理解英语阅读打好基础。
试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借助不同手段引导学生提高跨文化意识。
使学生了解文化教育包括的内容,以及领略这些内容的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内容教育方法
一、引言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
当然必须导入文化教育。
二、为什么导入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将各个民族纳入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跨文化交际决不能仅局限于对交际对象的“理解”方面,而且还有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和对交际对象的“文化影响”方面。
我们学习外语的目的不再只是为了目的语文化的单向导入,也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
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在对目的语文化的侧重的同时还应加强母语文化教学,并帮助学生作相应的中西文化对比,使他们对中西文化的本质和表象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获得比较深刻的了解,这是成功交际的前提。
2.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重视语言的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即语言中的文化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教育,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是传递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和密不可分的。
在英语教学中,更多的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理解祖国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三、文化教育的内容
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
在教材中“What’s your name?”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
需要问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 Your name,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将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2.打招呼。
英国人打招呼常用的方式是以兴趣爱好为话题如天气、健康状况、交通等。
在我国熟人之间寒暄语常用“到哪里去?”“吃过了吗?”“最近在忙些什么?”等,问者并不是真正在意对方的回答,只是表示一种关心罢了。
若将这些话直译为“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eaten?”“What are you busy with?”就不再是打招呼的寒暄语了,而变成了期待对方答复的问题。
3.称呼语。
例如“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4.感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
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5.称赞。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作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某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财物、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
6.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7.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
四、文化教育的方法
导入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及文化意识。
1.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
将中西文化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启发学生在学习英语课文时如果遇到介绍西方国家的某种文化现象时要举一反三地从自己的母语文化的角度加以比较和对比,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通过对比才能发现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文化敏感性。
2.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不同文化。
可以收集英语国家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电影、电视、幻灯、音响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编辑/杨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