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第4章 4.1几何图形 精练题 和易错题答案版
- 格式:doc
- 大小:556.00 KB
- 文档页数:6
一、选择题1.(0分)[ID :68648]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在图2中,小虫从点A 沿着正方体的棱长爬行到点B 的长度为( )A .0B .1C .2D .32.(0分)[ID :686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 .n 棱柱有n 个面,n 个顶点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3.(0分)[ID :68636]平面上有三个点A ,B ,C ,如果8AB =,5AC =,3BC =,则( ).A .点C 在线段AB 上B .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C .点C 在直线AB 外D .不能确定 4.(0分)[ID :6863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建”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A .美B .丽C .云D .南5.(0分)[ID :68626]如图,∠AOB =120°,OC 是∠AOB 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 ,OE 分别是∠AOC ,∠BOC 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OD+∠BOE=60°B .∠AOD=12∠EOC C .∠BOE=2∠COD D .∠DOE 的度数不能确定6.(0分)[ID :68622]如图,90AOB ∠=︒,AOC ∠为AOB ∠外的一个锐角,且40AOC ∠=︒,射线OM 平分BOC ∠,ON 平分AOC ∠,则MON ∠的度数为( ).A .45︒B .65︒C .50︒D .25︒7.(0分)[ID :68621]已知线段8AB =,在线段AB 上取点C ,使得:1:3AC CB =,延长CA 至点D ,使得2AD AC =,点E 是线段CB 的中点,则线段ED 的长度为( ). A .5 B .9 C .10 D .168.(0分)[ID :68618]“枪挑一条线,棍扫一大片”,从数学的角度解释为( ). A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 B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C .点动成线,面动成体D .点动成面,面动成线9.(0分)[ID :68614]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O 在AD 上,且OE ⊥BC 于点E ,∠BAC=60°,∠C=80°,则∠EOD 的度数为( )A .20°B .30°C .10°D .15° 10.(0分)[ID :68598]如果∠1与∠2互余,∠2与∠3互余,那么∠1与∠3的关系为( )A .互余B .互补C .相等D .无法确定 11.(0分)[ID :68590]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12.(0分)[ID :68587]对于线段的中点,有以下几种说法:①若AM=MB ,则M 是AB 的中点;②若AM=MB=12AB ,则M 是AB 的中点;③若AM=12AB ,则M 是AB 的中点;④若A ,M ,B 在一条直线上,且AM=MB ,则M 是AB 的中点.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13.(0分)[ID :68586]已知线段AB ,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 ,使25BC A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D ,使34DA AB =,则线段AD 是线段CB 的____倍 A .98 B .89 C .32 D .2314.(0分)[ID:68580]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A.150°B.165°C.135°D.120°15.(0分)[ID:68570]若射线OA与射线OB是同一条射线,下列画图正确的是()A.B.C.D.二、填空题16.(0分)[ID:68714]硬币在桌面上快速地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17.(0分)[ID:68713]请写出图中的立体图形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18.(0分)[ID:68696]下午3:40时,时钟上分针与时针的夹角是_________度.19.(0分)[ID:68722]如图,记以点A为端点的射线条数为x,以点D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的值为________.线段的条数为y,则x y20.(0分)[ID:68680]科学知识是用来为人类服务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用于有意义的方面.下面的这两个情景,请你做出判断.情景一:如图,从教学楼到图书馆,总有少数同学不走人行道而横穿草坪,这是为什么呢?试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说明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二:农民兴修水利,开挖水渠,先在两端立桩拉线,然后沿线开挖,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赞同以上哪种做法,你认为应用科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时应注意什么?21.(0分)[ID :68669]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一点,点M ,N ,P 分别是线段AC ,BC ,AB 的中点.若3AC =,1CP =,则线段PN 的长为________.22.(0分)[ID :68662]8点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分)[ID :68651]如图,已知直线上顺次三个点A 、B 、C ,已知AB =10cm ,BC =4cm .D 是AC 的中点,M 是AB 的中点,那么MD =( )cmA .4B .3C .2D .12.(0分)[ID :686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直棱柱的底面边长都相等,则它的各个侧面面积相等B .n 棱柱有n 个面,n 个顶点C .长方体,正方体都是四棱柱D .三棱柱的底面是三角形3.(0分)[ID :68633]已知:如图,C 是线段AB 的中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AB =20 cm ,那么线段AD 等于( )A .15 cmB .16 cmC .10 cmD .5 cm4.(0分)[ID :68625]下列语句正确的有( )(1)线段AB 就是A 、B 两点间的距离;(2)画射线10AB cm =;(3)A ,B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的是线段AB ;(4)在直线上取A ,B ,C 三点,若5AB cm =,2BC cm =,则7AC cm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0分)[ID :68615]将一副三角尺按不同位置摆放,摆放方式中∠α 与∠β 互余的是( ) A . B .C .D .6.(0分)[ID :68613]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B .m +nC .2m ﹣nD .2m +n7.(0分)[ID :68608]如图.已知//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EG 平分BEF ∠.若1 50∠=︒.则2∠的度数为( )A .50︒B .65︒C .60︒D .70︒8.(0分)[ID :68590]如图,C ,D 是线段AB 上的两点,E 是AC 的中点,F 是BD 的中点,若EF m =,CD n =,则AB =( )A .m n -B .m n +C .2m n -D .2m n + 9.(0分)[ID :68589]已知∠AOB=40°,∠BOC=20°,则∠AOC 的度数为( ) A .60° B .20° C .40° D .20°或60° 10.(0分)[ID :68584]一根直木棒长10厘米,棒上有刻度如图,若把它作为尺子,只测量一次,能测量的长度共有( )A .7种B .6种C .5种D .4种11.(0分)[ID :6857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若在其中的三个正方形A 、B 、C 内分别填入适当的数,使得他们折成正方体后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则填入正方形A 、B 、C 内的三个数依次为( )A .1,-2,0B .0,-2,1C .-2,0,1D .-2,1,0 12.(0分)[ID :68569]线段10AB cm =,C 为直线AB 上的点,且2BC cm =,,M N 分别是,AC BC 中点,则MN 的长度是( )A .6cmB .5cm 或7cmC .5cmD .5cm 或6cm 13.(0分)[ID :6856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能截出如图所示的四种平面图形,则这个几何体可能是( )A .圆柱B .圆锥C .长方体D .球14.(0分)[ID :68561]小陆制作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 )A .B .C .D .15.(0分)[ID :6855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 .过平面上的任意三点,一定能作三条直线二、填空题16.(0分)[ID :68722]如图,记以点A 为端点的射线条数为x ,以点D 为其中一个端点的线段的条数为y ,则x y -的值为________.17.(0分)[ID :68693]在直线AB 上,点A 与点B 的距离是8cm ,点C 与点A 的距离是2cm ,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则线段CD 的长为________.18.(0分)[ID :68692]要整齐地栽一行树,只要确定了两端的树坑的位置,就能确定这一行树坑所在的直线,这里用到的数学知识是_________.19.(0分)[ID :68690]如图,点D 在AOB ∠的内部,点E 在AOB ∠的外部,点F 在射线OA 上.试比较下列角的大小:______AOB BOD ∠∠;______AOE AOB ∠∠;______BOD FOB ∠∠;______AOB FOB ∠∠;______DOE BOD ∠∠.20.(0分)[ID :68683]把棱长为1cm 的四个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则在所得长方体中,表面积最大等于________2cm .21.(0分)[ID :68682]如图,OC AB ⊥于点O ,OE 为COB ∠的平分线,则AOE ∠的度数为______.22.(0分)[ID :68681]已知线段AB 的长度为16厘米,C 是线段AB 上任意一点,E ,F 分别是AC ,CB 的中点,则E ,F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23.(0分)[ID :68662]8点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____。
一、解答题1.仓库里有以下四种规格且数量足够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铁片(单位:分米).从中选5块铁片,焊接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铁盒(不浪费材料),甲型盒是由2块规格①,1块规格②和2块规格③焊接而成的铁盒,乙型盒是容积最小的铁盒.(1)甲型盒的容积为________立方分米;乙型盒的容积为________立方分米;(直接写出答案)(2)现取两个装满水的乙型盒,再将其内部所有的水都倒入一个水平放置的甲型盒,甲型盒中水的高度是多少分米?(铁片厚度忽略不计)解析:(1)40,8;(2)甲型盒中水的高度是2分米【分析】(1)甲型盒是由2块规格①、1块规格②和2块规格③焊接而成的铁盒,可得一个长为2分米,宽为4分米,高为5分米的长方体,其中规格②为长方体的底,可求体积为40立方分米,乙型盒是容积最小,即长宽高最小,可得到长宽高都为2分米的正方体,体积为8立方分米,(2)甲盒的底面为长2分米,宽为4分米的长方形,根据体积相等,可求出高度.【详解】(1)因为甲型盒是由2块规格①,1块规格②和2块规格③焊接而成的,⨯⨯=(立方分米).所以甲型盒的容积为24540乙型盒容积最小,即长、宽、高最小,因此乙型盒为长、宽、高均为2分米的正方体,⨯⨯=(立方分米),容积为2228故答案为40,8.⨯=(平方分米),(2)甲型盒的底面积为248⨯=(立方分米),两个乙型盒中的水的体积为8216÷=(分米).所以甲型盒内水的高度为1682答:甲型盒中水的高度是2分米.【点睛】考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折叠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棱长以及体积相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的线段AB的中点为点M,点C将线段MB分成MC CB=,求线段AC的长度.:1:2解析:8cm【解析】【分析】设MC =xcm ,由MC :CB =1:2得到CB =2xcm ,则MB =3x ,根据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得到AM =MB 12=AB 12=⨯12=3x ,可求出x 的值,又AC =AM +MC =4x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设MC =xcm ,则CB =2xcm ,∴MB =3x .∵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AM =MB 12=AB 12=⨯12=3x , ∴x =2,而AC =AM +MC ,∴AC =3x +x =4x =4×2=8(cm ).故线段AC 的长度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方程思想的运用.3.如下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解析: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旋转的特点和各几何图形的特性判断即可.试题如图所示:4.如图,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现在以斜边AC 为轴旋转一周.求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解析:6π立方厘米【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为5厘米,再用“3×4÷5=2.4厘米”求出斜边上的高,绕斜边旋转一周后所得到的就是两个底面半径为2.4厘米,高的和为5厘米的圆锥体,由此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得这两个圆锥的体积之和即可.试题过B作BD⊥AC,∵直角边AB和BC分别长4厘米和3厘米,∴AC=2234=5(厘米),斜边上的高为“3×4÷5=2.4(厘米),所形成的立体图形的体积:132.42 5 =9.6π(立方厘米).5.如图是由若干个正方体形状的木块堆成的,平放于桌面上。
4.1几何图形知识要点:1.立体图形定义: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这样的几何图形叫做立体图形.2.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3.点:线与线相交形成点.它是组成图形最基本的元素,一切图形都是由点组成的.如天上的星星、地图上的城市等4.线: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如圆锥体的两个面相交形成曲线;正方体的两个面相交形成直线等5.面:包围着体的是面.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两种.一、单选题1.一个棱长为10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 )立方分米.A.109B.106C.103D.10272.棱长为63的正方体,其表面积是()A.66B.67C.68D.693.如图,一个几何体的上半部为正四棱锥,下半部为立方体,且有一个面涂有颜色.下列图形中,是该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4.下列哪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不可能如图所示()A.B.C.D.5.在如图所示的直三棱柱中,互相平行的棱有()A.3对B.4对C.5对D.6对6.将下面的纸片沿虚线折叠,不能折成长方体盒子的是( )A.B.C.D.7.组成如图的美丽图案的是( )A.三角形和扇形B.圆和四边形C.圆和三角形D.圆和扇形8.面与面相交成()A.点B.线C.面D.体9.图中的几何体有()条棱.A.3B.4C.5D.6二、填空题10.一个正方体有______个面,_______条棱,______个顶点.11.将如图所示半圆形薄片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12.天上一颗颗闪烁的星星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中国武术中有“枪扎一条线,棍扫一大片”的说法,这句话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宾馆里旋转的大门给我们以“_____”的形象.13.一枚硬币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球,这说明的数学原理是________.14.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当折成纸盒时,与点1重合的点是________.15.如图,是正方体的一个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爱”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______三、解答题16.如图是一个长为8cm,宽为6cm的长方形纸片,该长方形纸片分别绕长、宽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如图1,图2),会得到两个几何体,请你通过计算说明哪种方式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大.(结果保留π)17.如图,第二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一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18.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图所示,它的底面边长都是5cm,侧棱长是4cm.观察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答案 1.C 2.B 3.B 4.B 5.D 6.D 7.A 8.B 9.D10.6 12 8 11. 球 面动成体12.点,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13.面动成体 14.7和11 15.中.16.解:图1方式旋转得到几何体的体积:26888π2π⨯⨯=(3cm )图2方式旋转得到几何体的体积:286384ππ⨯⨯=(3cm ).因为384π288π>,所以图2方式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大.17.解:如图所示18.解:(1)这个六棱柱有6个侧面,2个底面,共8个面,它们分别是长方形、正六边形;6个侧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个底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故答案为:8,长方形,正六边形,6个侧面,2个底面。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4.1几何图形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是()A. B. C. D.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A. B. C. D.3.经过圆锥顶点的截面的形状可能是()A. B. C. D.4.下列四个几何体的俯视图中与众不同的是()A. B. C. D.5.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有“弘”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A.传B.统C.文D.化6.下面几何体的主视图为()A. B.C. D.7.如图是某个几何题的展开图,该几何体是()A.三棱柱B.圆锥C.四棱柱D.圆柱8.下列四个立体图形中,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是()A. B. C. D.9.桌面上放置的几何体中,主视图与左视图可能不同的是()A.圆柱B.正方体C.球D.直立圆锥10.下面四个几何体:其中,俯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个数是()A.1B.2C.3D.411.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下列四幅图中有三幅是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七巧板拼成的,则不是小明拼成的那副图是()A. B. C.D.12.不透明袋子中装有一个几何体模型,两位同学摸该模型并描述它的特征,甲同学:它有4个面是三角形;乙同学:它有8条棱,该模型的形状对应的立体图形可能是()A.三棱柱B.四棱柱C.三棱锥D.四棱锥二、解答题13.画出下列组合体的三视图.14.如图是由六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分别画出从正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后的图形.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4.1几何图形同步练习答案和解析【答案】1.A2.D3.B4.B5.C6.C7.A 8.B 9.A 10.B 11.C 12.D 13.解: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14.解:如图所示:.【解析】1. 解:从左边看得到的是两个叠在一起的正方形.故选A.左视图是从左边看得出的图形,结合所给图形及选项即可得出答案.此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左视图的观察位置.2. 解:从上边看外边是正六边形,里面是圆,故选:D.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熟记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解题关键.3. 解:经过圆锥顶点的截面的形状可能B中图形,故选:B.根据已知的特点解答.本题考查的是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掌握圆锥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4. 解:A、的俯视图是第一列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一个小正方形,B、的俯视图是第一列是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是两个小正方形,C、的俯视图是第一列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一个小正方形,D、的俯视图是第一列两个小正方形,第二列一个小正方形,故选:B.根据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5. 解:这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共有六个面,其中面“扬”与“统”相对,面“弘”与面“文”相对,“传”与面“化”相对.故选:C.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得知识,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6. 解:从正面看,故选:C.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简单主题的三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7. 解:观察图形可知,这个几何体是三棱柱.故选:A.侧面为三个长方形,底边为三角形,故原几何体为三棱柱.本题考查的是三棱柱的展开图,考法较新颖,需要对三棱柱有充分的理解.8. 解:∵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是圆,∴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相同的是B,故选B.分别分析圆锥、圆柱、球体、三棱柱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从而得出本题考查三视图,熟练掌握常见几何体的三视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 解:A、当圆柱侧面与桌面接触时,主视图和左视图有一个可能是长方形,另一个是圆,故选项符合题意;B、正方体的主视图和作左视图都是正方形,一定相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球的主视图和作左视图都是圆,一定相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直立圆锥的主视图和作左视图都是等腰三角形,一定相同,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分别确定每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即可作出判断.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确定三视图是关键.10. 解:俯视图是四边形的几何体有正方体和三棱柱,故选:B.根据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进行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几何体的三视图,掌握定义是关键.注意所有的看到的棱都应表现在三视图中.11. 解:图C中根据图7、图4和图形不符合,故不是由原图这副七巧板拼成的.故选C解答此题要熟悉七巧板的结构:五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有大、小两对全等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这些图形的性质便可解答.此题是一道趣味性探索题,结合我国传统玩具七巧板,用七巧板来拼接图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展开学生的丰富想象力.12. 解:四棱锥的底面是四边形,侧面是四个三角形,底面有四条棱,侧面有4条棱,故选:D.根据四棱锥的特点,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熟记常见几何体的特征是解题关键.13.根据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只是左视图,从上边看得到的图形是俯视图,可得答案.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三视图,从正面看得到的图形是主视图,从左边看得14.主视图有2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左视图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2,1,1;俯视图有2列,每行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2.本题考查实物体的三视图.在画图时一定要将物体的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看得见的轮廓线都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画成虚线,不能漏掉.本题画几何体的三视图时应注意小正方形的数目及位置.。
几何初步易错题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⑤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A.1 个B.2 个C.3 个D.4 个2.下列说法中,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射线比直线小一半,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可用∠AOB,∠1、∠O是三种方法标识同一个角的是()A.B.C.D.4.如图所示,从O点出发的五条射线,可以组成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是()A.10个B.9个C.8个D.4个5.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A.40°B.50°C.140°D.130°6.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的是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A.∠AOC=∠BOC B.∠AOB=2∠AOCC.∠AOC+∠BOC=∠AOB D.7.已知∠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则∠MON的大小为()A.20°B.40°C.20°或40°D.30°或10°8.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COD=90°,OE平分∠AOD.有下列四种结论,其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有()个①∠AOE=∠EOD②∠AOC=∠EOD③∠AOC+∠BOD=90°④∠BOD=2∠COEA..4 B.3 C.2 D.19.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若AC=4,CD=5,DB=3,则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10.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另取一点C,使AC=2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PQ 的长度为cm.解答题训练1.如图,OB,OC是∠AOD的任意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80°,∠BOC =60°,求∠AOD的度数.2.如图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BOC=2∠AOC,OD平分∠AOC.(1)若∠AOB=120°,求∠BOC和∠BOD的度数;(2)画出∠BOC的平分线OE,说明∠DOE=∠AOB.3.如图,点O在直线AC上,OD平分∠AOB,∠BOE=∠EOC,∠DOE=70°,求∠EOC.14.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DOB,求∠MON的大小.(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DOB,求∠MON的大小.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④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⑤若AB=BC,则点B是AC的中点.A.1 个B.2 个C.3 个D.4 个【解答】解:①射线AB与射线BA不是同一条射线,故①错误;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②正确;③两条端点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③错误;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④错误;⑤若AB=BC,则点B不一定是AC的中点,故⑤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定义,中点的定义,直线的性质以及线段的性质,解题时注意:角可以看成一条射线绕着端点旋转而成.2.下列说法中,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④射线比直线小一半,正确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解答】解:(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此选项正确;(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此选项错误;(3)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此选项正确;(4)射线比直线小一半,根据射线与直线都无限长,故此选项错误;故正确的有2个.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概念公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熟记其内容是解题关键.3.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可用∠AOB,∠1、∠O是三种方法标识同一个角的是()A.B.C.D.【解答】解:A、不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A选项错误;B、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B选项正确;C、不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C选项错误;D、不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4.如图所示,从O点出发的五条射线,可以组成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是()A.10个B.9个C.8个D.4个【解答】解:引出5条射线时,以OA为始边的角有4个,以OD为始边的角有3个,以OC为始边的角有2个,以OE为始边的角有1个,故小于平角的角的个数是4+3+2+1=10(个).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角的个数的计算方法,在数角的个数时,能按一定的顺序计算,理清顺序,发现规律是解题的根据.5.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A.40°B.50°C.140°D.130°【解答】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10°,180°﹣α=270°﹣3α+10°,解得α=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的是OC是∠AOB的平分线的是()A.∠AOC=∠BOC B.∠AOB=2∠AOCC.∠AOC+∠BOC=∠AOB D.【解答】解:A、∠AOC=∠BOC能确定OC平分∠AO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OB=2∠AOC能确定OC平分∠AO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AOC+∠COB=∠AOB不能确定OC平分∠AO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BOC=∠AOB,能确定OC平分∠AO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正确把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7.已知∠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则∠MON的大小为()A.20°B.40°C.20°或40°D.30°或10°【解答】解:∠BOC在∠AOB内部∵∠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MOB=30°∵∠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BON=10°∴∠MON=∠MOB﹣∠BON=30°﹣10°=20°;∠BOC在∠AOB外部∵∠AOB=60°,其角平分线为OM∴∠MOB=30°∵∠BOC=20°,其角平分线为ON∴∠BON=10°∴∠MON=∠MOB+∠BON=30°+10°=4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知道∠BOC在∠AOB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点O为直线AB上一点,∠COD=90°,OE平分∠AOD.有下列四种结论,其中一定正确的个数有()个①∠AOE=∠EOD②∠AOC=∠EOD③∠AOC+∠BOD=90°④∠BOD=2∠COEA..4 B.3 C.2 D.1【解答】解:∵OE平分∠AOD,∴∠AOE=∠EOD,故①正确;∵∠AOE=∠EOD,∠AOC<∠AOE,∴∠AOC<∠EOD,故②错误;∵∠COD=90°,∴∠AOC+∠BOD=180°﹣∠COD=90°,故③正确;∵∠BOD=180°﹣∠AOD=180°﹣2∠AOE=180°﹣2(∠AOC+∠COE)=2(90°﹣∠AOC)﹣2∠COE=2∠BOD﹣2∠COE,∴∠BOD=2∠BOD﹣2∠COE,∴∠BOD=2∠COE,故④正确;即正确的有3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邻补角等知识点,能根据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2小题)9.如图,点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若AC=4,CD=5,DB=3,则图中所有线段的和是41.【解答】解:AD=AC+CD=9,AB=AC+CD+DB=12,CB=CD+DB=8,故所有线段的和=AC+AD+AB+CD+CB+DB=41.【点评】找出图中所有线段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不要遗漏,也不要增加.10.线段AB=8cm.在直线AB上另取一点C,使AC=2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线段PQ 的长度为3或5cm.【解答】解:当点C在AB之间时,P、Q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AQ=AC,AP=AB,PQ=AP ﹣AQ=AB﹣AC=3cm.当点C在AB之外时,P、Q分别是AB、AC的中点,所以AQ=AC,AP=AB,PQ=AP+AQ=4+1=5cm.故线段PQ的长为3cm或5cm.【点评】本题难点是找出题中点C的位置,根据分析可得,点C有两个两种情况满足要求,则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析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分别得出PQ的长度.三.解答题(共4小题)11.如图,OB,OC是∠AOD的任意两条射线,OM平分∠AOB,ON平分∠COD,若∠MON=80°,∠BOC =60°,求∠AOD的度数.【解答】解:∵OM平分∠AOB,ON平分∠COD,∴∠AOM=∠BOM=∠AOB,∠DON=∠CON=∠COD,∵∠MON=80°,∠BOC=60°,∴∠NOC+∠BOM=80°﹣60°=20°,∴∠DOC+∠AOB=20°×2=40°,∴∠AOD=40°+60°=1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把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12.如图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BOC=2∠AOC,OD平分∠AOC.(1)若∠AOB=120°,求∠BOC和∠BOD的度数;(2)画出∠BOC的平分线OE,说明∠DOE=∠AOB.【解答】解:(1)设∠AOC=x,则∠BOC=2x,所以x+2x=120°,则x=40°,即∠AOC=40°,∠BOC=80°,因为OD平分∠AOC,∴∠DOC=20°,所以∠DOB=∠DOC+∠BOC=20°+80°=100°;(2)∠BOC的平分线OE如图所示:因为OD平分∠AOC,∴∠DOC=∠AOC,因为OE平分∠BOC,∴∠EOC=∠BOC,∠DOE=∠DOC+∠EOC=∠AOC+∠BOC=∠AO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画法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点O在直线AC上,OD平分∠AOB,∠BOE=∠EOC,∠DOE=70°,求∠EOC.【解答】解:设∠AOB=x,则∠BOC=180°﹣x,∵OD平分∠AOB,∴∠BOD=∠AOB=x,∵∠BOE=∠EOC,∴∠BOE=∠BOC=60°﹣x,由题意得,x+60°﹣x=70°,解得,x=60°,∠EOC=(180°﹣x)=8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进行角的计算、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4.已知:∠AOD=160°,OB、OC、OM、ON是∠AOD内的射线.(1)如图1,若OM平分∠AOB,ON平分∠DOB,求∠MON的大小.(2)如图2,若∠BOC=20°,OM平分∠AOC,ON平分∠DOB,求∠MON的大小.【解答】解:(1)∵OM平分∠AOB,ON平分∠DOB,∴∠MOB=∠AOB,∠NOB=∠DOB,∴∠MON=∠MOB+∠BON=(∠AOB+∠DOB)=∠AOD=80°;(2)OM平分∠AOC,ON平分∠DOB,∴∠MOC=∠AOC,∠NOB=∠DOB,∴∠MON=∠MOC+∠BON﹣∠BOC=(∠AOC+∠DOB)﹣∠BOC=7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正确进行角的计算、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一、解答题1.小刚和小强在争论一道几何问题,问题是射击时为什么枪管上有准星.小刚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所以枪管上才有准星.”小强说:“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我当然知道,可是若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这样不是有三点了吗?既然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那弄出第三点是为什么呢?”聪明的你能回答小强的疑问吗?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结合实际意义,易得答案.【详解】解:如果将人眼看成一点,准星看成一点,目标看成一点,那么要想射中目标,人眼与目标确定的这条直线应与子弹所走的直线重合,即与准星和目标所确定的这条直线重合,即可看到哪儿打到哪儿.换句话说要想射中目标就必须使准星在人眼与目标所确定的直线上.【点睛】题考查直线的性质,无限延伸性即没有端点;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射击场景,立意新颖,熟练掌握直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所示,长度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点M ,点C 将线段MB 分成:1:2MC CB =,求线段AC 的长度.解析:8cm【解析】【分析】设MC =xcm ,由MC :CB =1:2得到CB =2xcm ,则MB =3x ,根据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得到AM =MB 12=AB 12=⨯12=3x ,可求出x 的值,又AC =AM +MC =4x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设MC =xcm ,则CB =2xcm ,∴MB =3x .∵M 点是线段AB 的中点,AB =12cm ,∴AM =MB 12=AB 12=⨯12=3x , ∴x =2,而AC =AM +MC ,∴AC =3x +x =4x =4×2=8(cm ).故线段AC 的长度为8㎝.【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两点的连线段的长叫两点间的距离.也考查了方程思想的运用.3.如图,已知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1)若DE=9cm,求AB的长.(2)若CE=5cm,求DB的长.解析:(1)AB=18;(2)DB=15.【分析】(1)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CD=12AC,CE=12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DE=12AB,进而可得答案;(2)根据中点定义可得AC=BC,CE=BE,AD=CD,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得答案.【详解】(1)∵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CD=12AC,CE=12BC,∵DE=CD+CE=9,∴12AC+12BC=12(AC+BC)=9,∵AC+BC=AB,∴AB=18.(2)∵C是AB的中点,D是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AC=BC,CE=BE=12BC,,AD=CD=12AC,∴AD=CD=CE=BE,∴DB=CD+CE+BE=3CE,∵CE=5,∴DB=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4.已知直线l上有三点A、B、C,AB=3,AC=2,点M是AC的中点.(1)根据条件,画出图形;(2)求线段BM的长.解析:(1)见解析;(2)2或4.【分析】(1)分C点在线段AB上和C点在BA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1)中所画图形,根据中点的定义及线段的和差故选,分别求出MB的长即可.【详解】(1)点C的位置有两种: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①所示:当点C在B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所示:(2)∵点M是AC的中点,AC=2,∴AM=CM=12AC=1,如图①所示,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B=AM+MB,AB=3,∴MB=AB-AM=2.如图②所示:当点C在BA的延长线上时,MB=AM+AB=4.综上所述:MB的长为2或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点的定义及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关键. 5.如图,把下列物体和与其相似的图形连接起来.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圆锥,圆柱,球体,正方体的形状连接即可.【详解】连接如图.【点睛】此题考查认识立体图形,解题关键在于掌握立体图的概念.6.蜗牛爬树一棵树高九丈八,一只蜗牛往上爬.白天往上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试问需要多少天,爬到树顶不下滑?解析: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蜗牛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所爬行的路程,即蜗牛每天前进的路程,最后一天,也就是还剩下一丈的时候,他爬到树顶就不再往下滑了,在这之前都是白天爬一丈,晚上下滑七尺八;接下来设需要x天,爬到树顶不下滑,列出方程即可解答.【详解】设蜗牛需x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即爬到九丈八需x天,可列方程(10-7.8)(x-1)+10=98,解得x=41.答:蜗牛需41天才爬到树顶不下滑.【点睛】此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7.如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与面B、面C相对的面分别是和;(2)若A=a3+15a2b+3,B=﹣12a2b+a3,C=a3﹣1,D=﹣15(a2b+15),且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求E、F代表的代数式.解析:(1)面F,面E;(2)F=12a2b,E=1【分析】(1)根据“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2)根据相对两个面所表示的代数式的和都相等,三组对面为:A与D,B与F,C与E,列式计算即可.【详解】(1)由“相间Z端是对面”,可得B的对面为F,C的对面是E.故答案为:面F,面E.(2)由题意得:A与D相对,B与F相对,C与E相对,A+D=B+F=C+E将A=a315+a2b+3,B12=-a2b+a3,C=a3﹣1,D15=-(a2b+15)代入得:a315+a2b+315-(a2b+15)12=-a2b+a3+F=a3﹣1+E,∴F12=a2b,E=1.【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整式的加减,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整式加减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的前提.8.如图,以直线AB 上一点O 为端点作射线OC ,使70AOC ∠=︒,在同一个平面内将一个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注:90DOE ∠=︒)(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那么COE ∠的度数为______;(2)如图2,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到某个位置,如果OC 恰好平分AOE ∠,求COD ∠的度数;(3)如图3,将直角三角板DOE 绕点O 任意转动,如果OD 始终在AOC ∠的内部,请直接用等式表示AOD ∠和COE ∠之间的数量关系.解析:(1)20︒;(2)20︒;(3)20COE AOD ∠-∠=︒或20COE AOD ∠=︒+∠.【分析】(1)如图1,如果直角三角板DOE 的一边OD 放在射线OA 上,则∠COE =20°; (2)由角平分线可得70COE AOC ∠=∠=︒,再利用角的和差进行计算即可; (3)分别用∠COE 及∠AOD 的式子表达∠COD ,进行列式即可.【详解】解:(1)∵90DOE ∠=︒,70AOC ∠=︒∴907020COE DOE AOC =∠-∠=︒-︒=︒∠故答案为:20︒(2)∵OC 平分AOE ∠,70AOC ∠=︒,∴70COE AOC ∠=∠=︒,∵90DOE ∠=︒,∴907020COD DOE COE ∠=∠-∠=︒-︒=︒.(3)∵90COD DOE COE COE =∠-∠=︒-∠∠,70COD AOC AOD AOD =∠-∠=︒-∠∠∴9070COE AOD ︒-∠=︒-∠∴20COE AOD ∠-∠=︒或20COE AOD ∠=︒+∠.故答案为:20COE AOD ∠-∠=︒或20COE AO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和差关系,准确表达出角的和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 ,B ,C ,D .(1)根据下列语句画图:①射线BA ;②直线AD ,BC 相交于点E ;③延长DC 至F (虚线),使CF=BC ,连接EF (虚线).(2)图中以E 为顶点的角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__________个.解析:(1)见解析;(2)8【分析】(1) 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画出图形即可;(2)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根据角的概念数出角的个数即可.【详解】解:(1)画图如下:(2)(前面数过的不再重数)以EF 为始边的角有4个,以EC 为始边的角有1个,以EA 为始边的角有1个,以EC 的反向延长线为始边的有1个,以EA 的反向延长线为始边的有1个,所以以E 为顶点的角中,小于平角的角共有8个.【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直线、射线、线段,关键是掌握角的概念及直线、射线、线段的特点.10.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8,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22AB =,动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0t t >秒.(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 从点B 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M 为AP 的中点,N 为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 的长.解析:(1)14-,85t -;(2)2.5秒或3秒;(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图形见解析.【分析】(1)根据点B 和点P 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②点P Q 、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 (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14-,85t -;(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 2.5t =.②点P Q 、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3t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 11111()22112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②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1111()11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 ∴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线段AB=12,CD=6,线段CD 在直线AB 上运动(C 、A 在B 左侧,C 在D 左侧).(1)M 、N 分别是线段AC 、BD 的中点,若BC=4,求MN ;(2)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P 是线段AB 延长线上一点,下列两个结论:①PA PB PC +是定值; ②PA PB PC -是定值,请作出正确的选择,并求出其定值. 解析:(1)MN =9;(2)①PA PB PC+是定值2. 【分析】(1)如图,根据“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可先计算出CM 、BN 的长度,然后根据MN =MC +BC +BN 利用线段间的和差关系计算即可;(2)根据题意可得: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C 为线段AB 的中点,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AC =BC ,此时①式可变形为()()PC AC PC BC PA PB PC PC ++-+=,进而可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M 、N 分别为线段AC 、BD 的中点,∴CM =12AC =12(AB ﹣BC )=12(12﹣4)=4, BN =12BD =12(CD ﹣BC )=12(6﹣4)=1, ∴MN =MC +BC +BN =4+4+1=9;(2)①正确,且PA PB PC+=2. 如图,当CD 运动到D 点与B 点重合时,∵AB =12,CD =6,∴C 为线段AB 的中点,∴AC =BC ,∴()()22PC AC PC BC PA PB PC PC PC PC ++-+===, 而()()212PC AC PC BC PA PB AC PC PC PC PC+---===,不是定值. ∴①PA PB PC +是定值2.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计算等知识,正确画出图形、熟练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在数轴上有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已知点B 对应的数为2,点A 对应的数为a .(1)若a =﹣1,则线段AB 的长为 ;(2)若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3,且在点A 的左侧,BC ﹣AC =4,求a 的值.解析:(1)3;(2)﹣2【分析】(1)根据点A 、B 表示的数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B 的长度;(2)设点C 表示的数为c ,则|c|=3,即c =±3,根据BC ﹣AC =4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AB =2﹣a =2﹣(﹣1)=3,故答案为:3;(2)∵点C 到原点的距离为3,∴设点C 表示的数为c ,则|c|=3,即c =±3,∵点A 在点B 的左侧,点C 在点A 的左侧,且点B 表示的数为2,∴点C 表示的数为﹣3,∵BC ﹣AC =4,∴2﹣(﹣3)﹣[a ﹣(﹣3)]=4,解得a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解此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其知识点.13.如图,点C 在线段AB 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若9,6AC cm CB cm ==,求线段MN 的长;(2)若C 为线段AB 上任一点,满足AC CB acm +=,其它条件不变,你能求出MN 的长度吗?请说明理由. (3)若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 BC bcm M N -=分别为 AC 、BC 的中点,你能求出MN 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解析:(1)7.5;(2)12a ,理由见解析;(3)能,MN=12b ,画图和理由见解析 【分析】(1)据“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先求出MC 、CN 的长度,再利用MN=CM+CN 即可求出MN 的长度即可.(2)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MN=MC+CN 即可得出答案.(3)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MN=MC-NC 即可得出答案.解:(1)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CM=12AC=4.5cm,CN=12BC=3cm,∴MN=CM+CN=4.5+3=7.5cm.所以线段MN的长为7.5cm.(2)MN的长度等于12 a,根据图形和题意可得:MN=MC+CN=12AC+12BC=12(AC+BC)=12a;(3)MN的长度等于12 b,根据图形和题意可得:MN=MC-NC=12AC-12BC=12(AC-BC)=12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掌握线段的中点把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注意根据题意画出图形也是关键.14.如图是由几个完全相同的小立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解析:见解析.【解析】【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从正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1,4,2;从左面看有3列,每列小正方形数目分别为3,4,2.据此可画出图形.【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三视图, 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能根据俯视图对几何体进行推测分析,有一定的挑战性,关键是从俯视图中得出几何体的排列信息.15.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 ,点E 在边AB 上,点F ,G 在边CD 上,连接EF ,EG .将BEG ∠对折,点B 落在直线BG 上的点B '处,得折痕EM ;将AEF ∠对折,点A 落在直线EF 上的点A '处,得折痕EN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MEN ∠的度数;(2)如图(2),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且30FEG ︒∠=,求MEN ∠的度数; (3)若MEN α∠=,请直接用含α的式子表示FEG ∠的大小.解析:(1)90︒;(2)105︒;(3)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2180FEG 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1802FEG α︒∠=-【分析】(1)由题意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计算即可.(2)由题意根据∠MEN=∠NEF+∠FEG+∠MEG ,求出∠NEF+∠MEG 即可解决问题. (3)根据题意分点G 在点F 的右侧以及点G 在点F 的左侧两种情形分别求解即可.【详解】解:(1)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F ∠, 所以12NEF AEF ∠=∠,12MEF BEF ∠=∠, 所以1111()2222MEN NEF MEF AEF BEF AEF BEF AEB ∠=∠+∠=∠+∠=∠+∠=∠. 因为180AEB ︒∠=, 所以1180902MEN ︒︒∠=⨯=. (2)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12MEG BEG ∠=∠, 所以1111()()2222NEF MEG AEF BEG AEF BEG AEB FEG ∠+∠=∠+∠=∠+∠=∠-∠. 因为180AEB ︒∠=,30FEG ︒∠=,所以()118030752NEF MEG ︒︒︒∠+∠=-=, 所以7530105MEN NEF FEG MEG ︒︒︒∠=∠+∠+∠=+=.(3)因为EN 平分AEF ∠,EM 平分BEG ∠,所以12NEF AEF AEN ∠=∠=∠,12MEG BEG BEM ∠=∠=∠, 若点G 在点F 的右侧,MEN NEF FEG MEG α∠=∠+∠+∠=, ()()(180)2180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若点G 在点F 的左侧,MEN NEF MEG FEG α∠=∠+∠-∠=1801802FEG NEF MEG AEN BEM ααααα︒︒∠=∠+∠-=∠+∠-=--=-.【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翻折变换,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16.读下列语句,画出图形,并回答问题.(1)直线l 经过A ,B ,C 三点,且C 点在A ,B 之间,点P 是直线l 外一点,画直线BP ,射线PC ,连接AP ;(2)在(1)的图形中,能用已知字母表示的直线、射线、线段各有几条?写出这些直线、射线、线段.解析:(1)见解析;(2)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分析】(1)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作图;(2)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解答.【详解】(1)如图所示.(2) 直线有2条,分别是直线PB ,AB ;射线有7条,分别是射线PC ,PB ,BP ,AC ,CB ,BC ,CA ;线段有6条,分别是线段PA ,PB ,PC ,AB ,AC ,BC .【点睛】此题考查作图,确定图形中的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已知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将一个直角三角板COD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 处,并使OC 边始终在直线AB 的上方,OE 平分BOC ∠.(1)若70DOE ∠=︒,则AOC ∠=________;(2)若DOE α∠=,求AOC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解析:(1)140︒;(2)2α【分析】(1)由70DOE ︒∠=,90COD ︒∠=,可以推出COE ∠的度数,又因为OE 平分BOC ∠,所以可知BOC ∠的度数,180BOC ︒-∠的度数即可解决;(2)由DOE α∠=,90COD ︒∠=,可以推出COE ∠=90α︒-,又因为OE 平分BOC ∠,以可知BOC ∠=2COE ∠=1802α︒-,180BOC ︒-∠即可解决.【详解】解:(1)∵70DOE ︒∠=,90COD ︒∠=,∴907020COE ︒︒︒∠=-=.∵OE 平分BOC ∠,∴20COE BOE ︒∠=∠=,∴1801802140AOC BOC COE ︒︒︒∠=-∠=-∠=.故答案为140︒.(2)∵DOE α∠=,90COD ︒∠=,∴90COE α︒∠=-.∵OE 平分BOC ∠,∴21802BOC COE α︒∠=∠=-,∴()180********AOC BOC αα︒︒︒∠=-∠=--=.【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和直角,熟练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8.如图,O 在直线AC 上,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在∠BOC 内.(1)若OE是∠BOC的平分线,则有∠DOE=90°,试说明理由;(2)若∠BOE=12∠EOC,∠DOE=72°,求∠EOC的度数.解析:(1)见解析;(2)72°【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求得∠DOE=12∠AOC=90°;(2)设∠EOB=x度,∠EOC=2x度,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建立x的方程,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详解】(1)如图,因为OD是∠AOB的平分线,OE是∠BOC的平分线,所以∠BOD=12∠AOB,∠BOE=12∠BOC,所以∠DOE=12(∠AOB+∠BOC)=12∠AOC=90°;(2)设∠EOB=x,则∠EOC=2x,则∠BOD=12(180°–3x),则∠BOE+∠BOD=∠DOE,即x+12(180°–3x)=72°,解得x=36°,故∠EOC=2x=72°.【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设未知数,把角用未知数表示出来,列方程组,求解.角平分线的运用,为解此题起了一个过渡的作用.19.如图,已知A、B、C、D四点,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画直线AB、射线AD;(2)画∠CDB;(3)找一点P,使点P既在AC上又在BD上.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利用直线以及射线的定义画出图形即可;(2)利用角的定义作射线DC,DB即可;(3)连接AC,与BD的交点即为所求.【详解】解:(1)如图所示:直线AB、射线AD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DB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点P即为所求.【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以及角的定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20.如图,∠AOC:∠COD:∠BOD=2:3:4,且A,O,B三点在一条直线上,OE,OF分别平分∠AOC和∠BOD,OG平分∠EOF,求∠GOF的度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课本习题答案习题4.1第1题答案如下图所示:习题4.1第2题答案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习题4.1第3题答案三角形、六边形、五边形、圆、正方形、长方形等习题4.1第4题答案如下表所示:习题4.1第5题答案A习题4.1第6题答案如下图所示(第一行图形分别用代码①②③④表示,第二行图形分别用代码a,b,c,d表示)习题4.1第7题答案第一行最后一个不是,其余的全是(图略)习题4.1第8题答案含有圆柱、长方体、棱锥等立体图形习题4.1第9题答案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是不同的习题4.1第10题答案D习题4.1第11题答案依次为圆柱、五棱柱、圆锥、三棱柱习题4.1第12题答案如下图所示,取相邻两边BC,CD的中点E,F,沿虚线向同侧折叠,即可折叠出三棱锥题4.2第1题答案如笔直的公路可以看成一条直线;手电筒发出的光可以看成一条射线;连接两车站之间笔直的公路可以看成一条线段习题4.2第2题答案如下图所示:习题4.2第3题答案如下图所示,①是线段AB的延长线,②是线段AB的反向延长线习题4.2第4题答案(1)如下图所示:(2)如下图所示:(3)如下图所示:(4)如下图所示:习题4.2第5题答案提示:画一个边长为已知正方形边长的2倍的正方形即可,图略习题4.2第6题答案AB<AC习题4.2第7题答案要掌握用度量法和圆规截取法比较线段的长短习题4.2第8题答案(1)A,B两地间的河道长度变短了(2)能更多地观赏湖面风光.增加了游人在桥上行走的路程,数学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习题4.2第9题答案提示:作射线AB,在射线AB上戳取线段AC=a+2b,在线段CA上截取线段CE=C,则线段AE为求作的线段.图略习题4.2第10题答案当点C在线段AB上时,AC=AB-BC=3-1=2(cm)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AC=AB+BC=3+1=4(cm)习题4.2第11题答案解:如下图所示: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因此,蚂蚁要从顶点A爬行到顶点B,只需沿线段AB爬行即可.同样,如果要爬行到顶点C,有三种情况:若蚂蚁爬行时经过面AD,可将这个正方体展开,在展开图上连接AC,与棱a(或b)交于点D_1(或D_2),蚂蚁沿AD_1→D_1C(或AD_2→D_2C)爬行,路线最短;类似地,蚂蚁经过面AB和AE爬行到顶点C,也分别有两条最短路线.因此,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有6条习题4.2第12题答案两条直线相交,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规律: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n(n-1))/2个交点习题4.3第1题答案6h;12h习题4.3第2题答案略习题4.3第3题答案(1)116°10'(2)106°25'习题4.3第4题答案=,>习题4.3第5题答案解:因为BD和CE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所以∠ABC=2∠DBC=2×31°=62°,∠ACB=2∠ECB=62°所以∠ABC=∠ACB习题4.3第6题答案(1)∠AOC(2)∠AOD(3)∠BOC(4)∠BOD习题4.3第7题答案延长AO或BO,先量出∠AOB的补角的大小,再计算出∠AOB的大小习题4.3第8题答案(1)如下图所示,射线OA表示北偏西30°(2)如下图所示,射线OB表示南偏东60°(3)如下图所示,射线OC表示北偏东15°(4)如下图所示,射线OD表示西南方向习题4.3第9题答案(1)因为OB是∠AOC的平分线,且∠AOB=40°所以∠BOC=∠AOB=40°又因为OD是∠COE的平分线,且∠DOE=30°所以∠DOC=∠DOE=30°所以∠BOD=∠BOC+∠COD=40°+30°=70°(2)因为∠COD=30°,OD平分∠COE所以∠COE=2∠COD=60°又因为∠AOE=140°所以∠AOC=∠AOE-∠COE=140°-60°-80°又因为OB平分∠AOC所以∠AOB=1/2∠AOC=×80°=40°习题4.3第10题答案解:360°÷15=24°;360°÷22≈16°22'答:齿轮有15个齿时,每相邻两齿中心线间的夹角为24。
(名师选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重点易错题单选题1、在下面的几何体中:①长方体;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⑤圆锥;⑥正方体,可以看成有两个底面的几何体是( )A .①②④⑥B .②③④C .②④⑤⑥D .①②③⑥答案:A分析:根据每一个几何体的特征判断即可.解:在下面的几何体中:①长方体;②圆柱;③球;④五棱柱;⑤圆锥;⑥正方体,可以看成有两个底面的几何体是:长方体,圆柱,五棱柱,正方体,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认识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每一个几何体的特征.2、如图,在数轴上,若点A,B 表示的数分别是-2和10,点M 到A,B 距离相等,则M 表示的数为( )A .10B .8C .6D .4答案: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AB 的长度,根据点M 到A 、B 距离相等,求出BM 的长度,从而得到点M 表示的数.解:AB =10-(-2)=10+2=12,∵点M 到A 、B 距离相等,即M 是线段AB 的中点,∴BM =12AB =12×12=6, ∴点M 表示的数为10-6=4,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数轴,有理数的减法,线段的中点,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求出AB 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与“话”字相对的字是()A.跟B.党C.走D.听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进行判断即可.解:由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相间、Z端是对面”可知,“话”与“走”是对面,所以答案是:C.小提示:本题考查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掌握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征是正确判断的前提.4、下列图形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11种不同情况进行判断即可.解: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只有第2个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四个图中有3个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C.小提示:考查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一线不过四,田凹应弃之”应用比较广泛简洁.5、如图,一个三棱柱共有侧棱()A.3条B.5条C.6条D.9条答案:A分析:结合图形即可得到答案.解:一个三棱柱,这个三棱柱共有3条侧棱.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立体图形—三棱柱.三棱柱有两个面是三角形且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棱柱中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掌握三棱柱的结构特征是解答的关键.6、下列几何体都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其中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相同的是()A.B.C.D.答案:A分析:分别画出四个选项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的形状,即可得到答案.解:A、从正面看的形状,从左面看的形状,故A符合题意;B、从正面看的形状,从左面看的形状,故B不符合题意;C、从正面看的形状,从左面看的形状,故C 不符合题意;D、从正面看的形状,从左面看的形状,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小正方块组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熟知三视图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是一个小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有“负”字一面的相对面上的字是()A.强B.提C.课D.质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点,选择“负”这一面作为底面将正方体还原,即可找出相对面上的字.解:选择“负”这一面作为底面将正方体还原可得:“减”与“质”是相对面,“强”与“提”是相对面,“负”与“课”是相对面,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根据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判断相对面的字,熟练掌握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需要一定空间想象能力.8、将如图所示的直棱柱展开,下列各示意图中不可能...是它的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D分析:由直棱柱展开图的特征判断即可.解:图中棱柱展开后,两个三角形的面不可能位于同一侧,因此D选项中的图不是它的表面展开图;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牢记三棱柱展开图的特点,即其两个三角形的面不可能位于展开图中侧面长方形的同一侧即可.9、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把展开图折叠成小正方体后,和“建”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跟B.百C.走D.年答案:B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在此正方体上与“建”字相对的面上的汉字是“百”.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形,解题关键是从相对面入手进行分析及解答问题.10、如图,某正方体三组相对的两个面的颜色相同,分别为红,黄,蓝三色,其展开图不可能是()A.B.C.D.答案:C分析:利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间隔是对面判断即可.解: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中,间隔是对面可知,选项A、B、D中都符合正方体三组相对的两个面的颜色相同,只有选项C中,蓝与蓝是相邻的面,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中间隔是对面的规律,理解掌握该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填空题11、将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分析:根据角的表示方法分析即可,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同一个角必须满足顶点相同,角的两边必须分别是指同一条射线.∠ADC可以表示为∠2,∠ABC可以表示为∠B,∠1可以表示为∠DAC,∠3可以表示为∠ECF,∠4可以表示为∠E,所以答案是:∠2,∠B,∠DAC,∠ECF,∠E.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的表示方法,理解角的表示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BOD=1∠COD,∠BOD=15°,则∠COD=_____,∠BOC=______,3∠AOB=______.答案:45°30°60°∠COD,∠BOD=15°可求出∠COD的度数,∠COD−∠BOD即可求∠BOC的度数,然后根分析:根据∠BOD=13据OC是∠AOB的平分线即可求出∠AOB的度数.∵∠BOD=1∠COD,∠BOD=15°,3∴∠COD=3∠BOD=45°;∴∠BOC=∠COD−∠BOD=45°−15°=30°;∵OC是∠AOB的平分线,∴∠AOB=2∠BOC=60°.所以答案是:45°;30°;60°.小提示:此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13、由n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其主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则n的最大值是________.答案:13分析: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得出几何体的可能堆放,从而即可得出答案.综合主视图和俯视图,从上往下数,底面最多有 2+2+3=7 个,第二层最多有1+1+2=4 个,第三层最多有1+0+1=2 个,则n的最大值是 7+4+2=13所以答案是:13.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三视图中的主视图和俯视图,掌握三视图的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14、有一个正六面体骰子,放在桌面上,将骰子沿如图所示的方式滚动,每滚动90°算一次,则滚动第2021次后,骰子朝下一面的点数是_______.答案:2分析:观察图形知道第一次点数五和点二数相对,第二次点数四和点数三相对,第三次点数二和点数五相对,第四次点数三和点数四相对,第五次点数五和点二数相对,且四次一循环,从而确定答案.观察图形知道:第一次点数五和点二数相对,第二次点数四和点数三相对,第三次点数二和点数五相对,第四次点数三和点数四相对,第五次点数五和点二数相对,且四次一循环,∵2021÷4=505…1,∴滚动第2021次后与第一次相同,∴朝下的数字是5的对面2,所以答案是:2.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及图形类的变化规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发现规律.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OE平分∠AOC,OF⊥OE,若∠BOD=46°,则∠DOF的度数为______°.答案:67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与角度的运算即可求解.∵∠BOD=46°,∴∠AOC=∠BOD=46°,∵OE平分∠AOC,∴∠COE=1∠AOC=23°,2又∵OF⊥OE,∴∠FOE=90°,∵∠COE+∠EOF+∠FOD=180°,∴∠FOD=180°−∠COE−∠EOF=180°−23°−90°=67°.所以答案是:67.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角度计算.解答题16、一个几何体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堆积而成的,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所示,在从上面看得到的形状图中标出相应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答案:见解析分析:由俯视图可得该组合几何体最底层的小木块的个数,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和第三层小木块的个数,据此解答即可.小提示:本题考查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17、已知点A、B、C是数轴上的三点,点C表示数C,且点A、B表示的数a、b满足:(a+3)2+|5−b|=0.(1)当AC的长度为6个单位长度时,则a=,b=,.(2)在(1)条件下,点P、Q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PQ的长度是多少?(3)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到达点B停留3秒钟后加快速度(仍保持匀速运动)返回到点A;点N从点O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到达点B后立即以相同速度返回到点O后停止;结果点M到点A比点N到点O晚1秒钟,设点M从出发到运动结束的整个过程时间记为t秒,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MN=1时t的值.答案:(1)−3,5,3或-9(2)7或1(3)1或2或3或5.5或5.75分析:(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2)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解;(3)根据题意先求出点N从出发到返回原点O并停止运动的时间,点M返回到点A时的速度,根据题意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1)解:∵(a+3)2+|5−b|=0,∴(a+3)2=0,|5−b|=0∴a=−3,b=5,又∵AC=6,∴c=3或−9所以答案是:−3,5,3或-9.(2)∵点P是AB的中点,∴点P表示的数是1,当点c=−9时,AC=6,∵点Q是AC的中点,∴点Q表示的数是-6∴PQ的长度是7同理可得:PQ的长度是1.(3)点N从出发到返回原点O并停止运动的时间为:5×2÷2=5(秒)点M从出发到运动结束的时间为:5+1=6(秒)点M从点A出发到达点B用时:8÷4=2(秒)点M从点B加快速度(仍保持匀速运动)返回到点A用时:6-2-3=1(秒)点M从点B加快速度(仍保持匀速运动)为:8÷1=8点M从点B开始加快速度返回点A时,点N到达点O并已停止①当M和N都向点B运动时:MN=2t-(4t-3)=1或4t-3-2t=1,t=1或t=2②当点M到达点B停留3秒时,点N正返回原点O,2t=5+1,t=3③当点M从点B加快速度(仍保持匀速运动)返回到点A时,此时点N已到原点O并停止距离点B为5,设点M从点B出发运动x秒时MN=1,则5−8x=1或8x-5=1x=0.5或x=0.75所以t=5+0.5=5.5或t=5+0.75=5.75∴当MN=1时t的值为1或2或3或5.5或5.75.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以及绝对值,解题的关键是的熟练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18、如图1,货轮停靠在O点,发现灯塔A在它的东北(东偏北45°或北偏东45°)方向上.货轮B在码头O 的西北方向上.(1)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货轮B方向的射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2)如图2,两艘货轮从码头O出发,货轮C向东偏北15°的OC的方向行驶,货轮D向北偏西15°的OD方向航行,求∠COD的度数;(3)令有两艘货轮从码头O出发,货轮E向东偏北x°的OE的方向行驶,货轮F向北偏西x°的OF方向航行,请直接用等式表示∠MOE与∠FOQ之间所具有的数量是.答案:(1)画图见解析;(2)∠COD=90°;(3)∠MOE+∠FOQ=180°.分析:(1)根据方向角西北方向上的度数,可得图;(2)根据余角的关系,可得∠COD的度数;(3)根据角的和差,∠MOE+∠FOQ=180°;(1)射线OB的方向就是西北方向,即货轮B所在的方向.(2)解:由已知可知,∠MOQ=90°,∠COQ=15°.所以,∠MOC=∠MOQ-∠COQ =75°.又因为∠DOM=15°,所以,∠COD=∠MOC+∠DOM =90°.(3)因为∠FOQ=∠FOM+∠MOQ=90°+x°,∠MOE=∠MOQ-∠QOE =90°-x°所以∠MOE+∠FOQ=18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方向角,利用余角与角的和差的关系得出角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1 几何图形同步测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四个几何体中,是三棱柱的为()A.B.C.D.2.一圆柱形桶内装满了水,已知桶的底面直径和高都为m,另一长方体形容器的长为m,宽为m,若把圆柱形桶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形容器中刚好倒满,则长方体形容器的高为()A.2mπB.mπC.mπD.4mπ3.如图,这个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个数是()A.9个B.10个C.13个D.12个4.“汽车上雨刷器的运动过程”能说明的数学知识是()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面与面交于线5.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棱锥、棱柱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点、角、线段、长方体6.如图,将下面的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7.下列几何体中,不能由一个平面图形经过旋转运动形成的是()A.圆柱体B.圆锥体C.球体D.长方体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矩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二.填空题(共6小题)9.底面直径是4cm高3cm的圆柱体积是cm3(π取3.14)10.已知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4,那么甲乙两圆的直径之比是.11.如图,圆柱的侧面是由一张长16π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围成(接缝处重叠部分忽略不计),那么该圆柱的体积是cm3.12.图中阴影部分是个半圆环,它的面积是cm2.(结果保留π)13.将一个正方体木块涂成红色,然后如图把它的棱三等分,再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可以得到27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个;现将这个正方体的棱n等分,如果得到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125个,那么n的值为.14.下列平面图形中,将编号为(只需填写编号)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图中所示的立体图形.三.解答题(共4小题)15.已知圆环的面积为π,其中大圆与小圆周长的和为4π,求圆环的宽度(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差).16.在一个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6cm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为6cm,高为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求瓶内水面还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玻璃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17.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12米,高是底面半径的,(1)求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π取3.14)(2)在某仓库有一些相同的圆柱形有盖平顶粮仓,每个粮仓的高为1.1米,侧面积为π,求该粮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π)(3)在(2)的条件下,若将打谷场上的这堆小麦全部装入仓库的圆柱形的粮仓内,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粮仓?18.小明学习了“面动成体”之后,他用一个边长为6cm、8cm和10cm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几何体.请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锥体体积=底面积×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下列四个几何体中,是三棱柱的为()A.B.C.D.解:A、该几何体为四棱柱,不符合题意;B、该几何体为圆锥,不符合题意;C、该几何体为三棱柱,符合题意;D、该几何体为圆柱,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一圆柱形桶内装满了水,已知桶的底面直径和高都为m,另一长方体形容器的长为m,宽为m,若把圆柱形桶中的水倒入长方体形容器中刚好倒满,则长方体形容器的高为()A.2mπB.mπC.mπD.4mπ解:==.所以长方体形容器的高为.故选:B.3.如图,这个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个数是()A.9个B.10个C.13个D.12个解:由图可得,第一层有7个;第二层有5个;第三层有1个,故这个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个数是13个,故选:C.4.“汽车上雨刷器的运动过程”能说明的数学知识是()A.点动成线B.线动成面C.面动成体D.面与面交于线解: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是运用了线动成面的原理,故选:B.5.下列各组图形中都是平面图形的是()A.三角形、圆、球、圆锥B.点、线段、棱锥、棱柱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D.点、角、线段、长方体解:A、球、圆锥是立体图形,错误;B、棱锥、棱柱是立体图形,错误;C、角、三角形、正方形、圆是平面图形,正确;D、长方体是立体图形,错误;故选:C.6.如图,将下面的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是()A.B.C.D.解:面动成体,直角三角形绕直角边旋转一周可得圆锥,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可得圆柱,那么所求的图形是下面是圆锥,上面是圆柱的组合图形.故选:D.7.下列几何体中,不能由一个平面图形经过旋转运动形成的是()A.圆柱体B.圆锥体C.球体D.长方体解:A、圆柱由矩形旋转可得,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圆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可得,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球由半圆旋转可得,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长方体不是由一个平面图形通过旋转得到的,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在矩形ABCD中,EF∥AB,GH∥BC,EF、GH的交点P在BD上,图中面积相等的矩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解:在矩形ABCD中,∵EF∥AB,AB∥DC,∴EF∥DC,则EP∥DH;故∠PED=∠DHP;同理∠DPH=∠PDE;又PD=DP;所以△EPD≌△HDP;则S△EPD=S△HDP;同理S△GBP=S△FPB;则(1)S梯形BPHC=S△BDC﹣S△HDP=S△ABD﹣S△EDP=S梯形ABPE;S▱AGPE=S梯形ABPE﹣S△GBP=S梯形BPHC﹣S△FPB=S▱FPHC;(2)S▱AGHD=S▱AGPE+S▱HDPE=S▱PFCH+S▱PHDE=S▱EFCD;(3)S▱ABFE=S▱AGPE+S▱GBFP=S▱PFCH+S▱GBFP=S▱GBCH.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9.底面直径是4cm高3cm的圆柱体积是37.68cm3(π取3.14)解:因为圆柱底面直径是4cm,所以圆柱底面半径是2cm,圆柱的体积=22π×3≈4×3.14×3=37.68(cm3),故答案为:37.68.10.已知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4,那么甲乙两圆的直径之比是3:4.解:∵甲乙两圆的周长之比是3:4,∴甲乙两圆的直径之比是3:4.故答案为:3:4.11.如图,圆柱的侧面是由一张长16πcm、宽3cm的长方形纸条围成(接缝处重叠部分忽略不计),那么该圆柱的体积是192πcm3.解:16π÷(2×π)=8(cm)π×82×3=192π(cm3)故该圆柱的体积是192πcm3.故答案为:192π.12.图中阴影部分是个半圆环,它的面积是32πcm2.(结果保留π)解:π×[(20÷2)2﹣(12÷2)2]÷2=π×(100﹣36)÷2=32π(cm2).答:它的面积是32πcm2.故答案为:32π.13.将一个正方体木块涂成红色,然后如图把它的棱三等分,再沿等分线把正方体切开,可以得到27个小正方体.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8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6个,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个;现将这个正方体的棱n等分,如果得到各面都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125个,那么n的值为7.解:由已知规律可推断:正方体的棱n等分时,有(n﹣2)3个是各个面都没有涂色的,即(n﹣2)3=125,n﹣2=5,n=7,故答案为714.下列平面图形中,将编号为②(只需填写编号)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得到图中所示的立体图形.解:①是两个圆台,故①错误;②上面大下面小,侧面是曲面,故②正确;③上面小下面大,侧面是曲面,故③错误;④是一个圆台,故④错误;故答案为:②.三.解答题(共4小题)15.已知圆环的面积为π,其中大圆与小圆周长的和为4π,求圆环的宽度(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差).解:∵圆环的面积为π,∴R2﹣r2=1,∵大圆与小圆周长的和为4π,∴R+r=2,∴R﹣r=.故圆环的宽度是.16.在一个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6cm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再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为6cm,高为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能否完全装下?若装不下,求瓶内水面还有多高?若未能装满,求玻璃杯内水面离杯口的距离?解:设将瓶内的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是6cm,高是10cm的圆柱形玻璃杯中时,水面高为xcm,根据题意得π•()2•x=π•()2×16,解得x=,∵>10,∴不能完全装下.﹣10=(cm),16×=1.6(cm),答:装不下,那么瓶内水面还有1.6cm.17.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12米,高是底面半径的,(1)求这堆小麦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π取3.14)(2)在某仓库有一些相同的圆柱形有盖平顶粮仓,每个粮仓的高为1.1米,侧面积为π,求该粮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结果保留π)(3)在(2)的条件下,若将打谷场上的这堆小麦全部装入仓库的圆柱形的粮仓内,至少需要多少个这样的粮仓?解(1)(米),V麦=≈24×3.14=75.36(立方米),这堆小麦的体积是75.36立方米;(2),(米),(平方米),所以该粮仓的底面积是4π平方米;(3)(立方米),,所以至少需要6个这样的粮仓.18.小明学习了“面动成体”之后,他用一个边长为6cm、8cm和10cm的直角三角形,绕其中一条边旋转一周,得到了一个几何体.请计算出几何体的体积.(锥体体积=底面积×高)解:以8cm为轴,得以8cm为轴体积为×π×62×8=96π(cm3),以6cm为轴,得以6cm为轴的体积为×π×82×6=128π(cm3),以10cm为轴,得以10cm为轴的体积为×π()2×10=76.8π(cm3).故几何体的体积为:96πcm3或128πcm3或76.8πcm3.。
4.1《几何图形》精练题
1.将下图中的几何体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解答:按几何体类型可划分为三类:①、②是锥体;③、④是柱体;⑤球体.按组成图形的面的性质划分:①、③、⑤是一类,组成它们的面中有一个是曲面;②、④是一类,组成它们的面都是平面.
2.观察图1中的三个正方体,接下来的第4个正方体应是( )
图
1
解答:C .
3.直四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是( )
解答:A .
4.从上面看如右图所示的几何体,得到的图形是( )
解答:B .
5.如图所示,一个斜插吸管的盒装饮料从正面看的图形是( )
A . B. C . D .
解答:A .
6.下面四个几何体中,从左面看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共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解答:B .
7.如图,下列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有两个相同,而另一个不同的几何体是
A .①②
B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解答:B .
8.一位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立体模型素描教学时,把由圆锥与圆柱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圆锥在圆柱上底面正中间放置)摆在讲桌上,请你在指定的方框内分别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
解答:正面:,左面:, 上面:
正面
A .
B .
C .
D .
①正方体
②圆柱
③圆锥
④球
正面 左面 上面
圆柱 圆锥 球 正方体
9.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每个面内都标注了字母,如果从正方体的右面看是面D ,面C 在后面,则正方体的上面是( ) A .面E B .面F C .面A D .面B
解答:A .
10.如图2所示是某实物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这个实物图形是选项中的( )
图
2
解答:C .
11.如图,你能数出____个不同的三角形,_______个不同的四边形.
解答:5;6.
12.正方形被大刀切去一刀,得到哪几种不同的多边形.请在下图中画出示意图.
解答:可得到五边形,三角形,四边形.图略.
13.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是( )
解答:D .
14.下列各物体中,是一样的为( )
A
B C
D
A .(1)与(2)
B .(1)与(3)
C .(1)与(4)
D .(2)与(3) 解答:B .
15.桌上放着一个茶壶,四位同学从各自的方向进行观察.请指出图3中的四幅图分别是哪
位同学看到的.
图3
解答:第一幅图是乙看到的,第二幅图是丁看到的,第三幅图是丙看到的,第四幅图是
甲看到的.
16.图4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正方体相对的面上标注的值相等,那么x = ,
y = .
图4
解答:4;10
.
17
.观察下列图形,则第n 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
A .22n +
B .44n +
C .44n -
D .4n
解答:D .
…… 第1个 第2个 第3个
《几何图形》易错题
1.下列哪些空间图形是柱体?
错解:A、B、C、D都是柱体.
错解剖析:柱体的主要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且互相平行.此题错误地认为C、D也是柱体.图形C因为上下底面不平行,所以不是柱体;图形D上下底面大小不等,所以也不是柱体.
正确答案:A和B 是柱体(A是圆柱,B是棱柱).
2.画出如图1所示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平面图形.
图1 图2
错解: 如图2.
错解剖析:视图要求正对物体. 因此, 两侧的平面在视图上变成一条线, 所以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错误;从上面看得到的图形中将棱和顶点都漏画了, 在画视图时要将边缘、棱、顶点都体现出来.
正确答案: 如图3.
图3
3.如图4所示的是一个长和宽分别为3cm和2cm的长方形,将其按一定方式进行旋转,能得到不同的圆柱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图4 图5
错解:A或B或C.
错解剖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旋转体的形成过程.将一个平面图形旋转成几何体,需明确旋转角和旋转轴两个条件.如图5所示,分别以长方形的长AB和宽AD 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以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EF和GH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均能得到两个不同的圆柱.故本题能得到4种不同的圆柱.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