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87.93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化学关于胶体的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3. 能够运用胶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胶体的定义和性质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教学难点:1. 胶体的本质特征2. 胶体的制备和分离方法的原理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电子天平、量筒等2. 实验材料:氢氧化铁、氯化铁、豆浆、紫外线灯等教学过程:第一章:胶体的定义和性质1.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区别。
1.2 讲解:介绍胶体的定义和性质,如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丁达尔效应、聚沉等。
1.3 实例:分析豆浆、牛奶等日常生活中的胶体实例。
1.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性质的问题,如豆浆是否属于胶体、胶体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等。
第二章:胶体的制备方法2.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过程,引发学生对胶体制备方法的好奇心。
2.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如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
2.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问题,如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第三章:胶体的分离方法3.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胶体分离方法的好奇心。
3.2 讲解:介绍胶体的分离方法,如渗析法、离心法等。
3.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氢氧化铁胶体和氯化铁溶液的分离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分离方法的问题,如渗析法和离心法的原理等。
第四章:胶体的应用4.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胶体应用的思考。
4.2 讲解:介绍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4.3 实例:分析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原理。
4.4 练习:让学生回答有关胶体应用的问题,如氢氧化铁胶体在净水中的作用等。
第五章:胶体的实验操作技巧5.1 引入:通过展示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和分离实验,引发学生对实验技巧的关注。
最新整理高二化学教学《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一、胶体的性质学习胶体的性质,应该紧扣胶体微粒直径的大小和胶体微粒带电性这两点。
1.丁达尔效应:什么是丁达尔效应?利用丁达尔效应有何用处?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为什么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呢?因为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大,能使光波发生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光束通过时不会发生散射。
[请看动画模拟丁达尔效应(2),胶体分散质的粒子可以对光发生散射作用注:flash动画发不上来,很抱歉!]2.布朗运动:胶体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怎样形成的?水分子从各个方面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所以胶体运动的方向每一瞬间都在改变,因而形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犹如花粉的小颗粒在作不停的、无秩序的布朗运动。
[请看动画模拟:胶体微粒的布朗运动注:flash动画发不上来,很抱歉!]3.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微粒是带电荷的。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请看动画模拟:Fe(OH)3胶体微粒的电泳现象注:flash动画发不上来,很抱歉!]通过电泳现象,我们可以解释:胶体溶液从外观看,与一般溶液没有明显区别,也相对比较稳定,其原因是:粒子处于不停的布朗运动中,所以重力、沉降、对流等都足以使运动着的粒子有许多相遇的机会。
但由于同一种溶液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的电荷,使胶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排斥力,再加上胶粒以外的离子的水化层等原因而使聚沉受到阻碍。
一般带正电荷的胶粒有: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带正电荷一般带负电荷的胶粒有:非金属氢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离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有:例如:Fe(OH)3溶胶、Al(OH)3溶胶、H2TiO3溶胶带负电荷的有:例如:As2S3溶胶、Sb2S3溶胶、H2SiO3溶胶4.胶体的聚沉:胶体溶液的稳定是相对的,在外界一定条件下会聚沉?关键是什么?胶体溶液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一旦被中和,那么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会从分散剂里析出。
高中化学10分钟教案(精选5篇)高三化学胶体教案篇一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2.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
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边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
2.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
3.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一节胶体一.教学目标1.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了解胶体特征。
2.能够从分散质微粒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等角度理解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以及胶体的精制。
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法原理。
二、教学过程1.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分散系一般有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分散系分成以上三种的依据是_________,当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 nm时,是_________,大于100nm时,是_________,在1 nm~100nm之间时是_________。
2.如何分离胶体与浊液_________,如何分离胶体与溶液_________;如何分离浊液与溶液_________,胶体净化的方法是_________,为什么可以采用该办法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形成不是物()质_________的反映,而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形式。
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溶胶,如_________溶胶,如_____等。
三、重点、难点点拨1.如何理解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渗析的关系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nm之间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高中化学精品教案: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共2套)高中化学第一节胶体第1课时一、课题胶体[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⑵一样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胶体概念[教具]多媒体[教法]实验探究法二、教学过程Ⅰ、引入新课[设咨询]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否任何情形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实验]蒸馏水0.01mol/L AgNO3 0.1mol/L AgNO3①②③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提咨询]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追咨询] 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差不多上溶液吗?它们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
[实验]让一束光照耀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
[小结]实验发觉,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那么无。
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把 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
本节要紧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 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揭题] 第8节 胶体 一、胶体[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如何样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混和物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提咨询]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 [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什么缘故呢? [小结] AgNO3+KI=KNO3+AgI↓AgNO3+KI=KNO3+AgI 〔胶体〕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 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设咨询]大伙儿明白,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
这能够通过过 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那么不能。
那么胶体 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 证明呢? [实验]滤出液AgNO3碘水 渗析AgNO3[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2。
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讲义》教案(现行人教版高三)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二、知识归纳1.胶体的性质现象定义解释应用丁达尔现象光束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大,使光波发生散射区别溶液和胶体布朗运动在超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胶体粒子在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水分子从各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分离蛋白质、氨基酸;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电镀聚沉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胶体粒子带电,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从而使分散质聚集成较大的制豆腐、果冻等注意:(1)胶体中的分散质——可以是单个分子或离子或分子集合体例如:Fe(OH)3胶体中胶粒是有许多个Fe(OH)3聚集而成;淀粉胶体胶粒就是一个淀粉分子。
(2)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及胶体的聚沉:①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所以胶体粒子带电.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稳定存在。
②一般说来,金属的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③加热,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可使胶体发生聚沉。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越易使胶体聚沉。
(3)胶体聚沉后一般情况下都生成沉淀,但有些胶体聚沉后,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类物质叫凝胶。
常见的重要的凝胶:①豆腐——重要的植物蛋白质;②硅胶——硅酸胶体聚沉,在空气中失水成为含水4%的SiO2其表面积大,因而吸附性强,常用做干燥剂、吸附剂及催化剂载体。
(4)是否所有胶体都能发生电泳现象?电泳现象是由于胶体能带有电荷,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能向阳极或阴极移动。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一节胶体
教学目的: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
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
教学过程:
实验:P15 2-1
实验:P16 2-2
结论:从现象分析,这两种液体不同。
实验2-1所得的液体叫胶体
板书:第一节胶体
一、胶体
1、分散系:
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系分类:
按分散质粒子大小分:悬浊液,乳浊液,溶液,胶体
1-100nm胶体,<1nm的溶液>100nm的浊液
3、分离仪器:漏斗半透膜(分散质与分散剂分离)
4、胶体定义:
有些物质溶于水时,因溶质分子比较大,也形成胶体。
如淀粉
5、胶体分类:
按分散剂状态分:固溶胶,液溶胶,气溶胶
思考:如何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液混合?如何证明它们已完全分离?
二、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区别溶液与胶体的简便方法
2、布朗运动:无规则的热运动
3、电泳现象:说明胶体粒子带电荷
胶体的带电规律:
三、胶体的应用
农业生产;医疗卫生;日常生活;自然地理;工业生产
思考:自来水厂用绿矾和氯水一起净水,请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一起叙述说明原理。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用途第一节胶体第1课时一、课题胶体[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⑵一般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胶体概念[教具]多媒体[教法]实验探究法二、教学过程Ⅰ、引入新课[设问]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否任何情况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实验]蒸馏水0.01mol/L AgNO3 0.1mol/L AgNO3①②③无沉淀无沉淀有沉淀[提问]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追问] 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都是溶液吗?它们的性质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
[实验]让一束光照射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
[小结]实验发现,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则无。
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
通常我们把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
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揭题] 第8节 胶体一、胶体[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怎样形成的?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混和物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 [提问]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什么原因呢?[小结]AgNO3+KI=KNO3+AgI↓ AgNO3+KI=KNO3+AgI (胶体)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设问]大家知道,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
这可以通过过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则不能。
那么胶体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证明呢?[实验]滤出液 AgNO3 碘水渗析 AgNO3[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湖北省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王清芬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胶体属于分散系内容,知识相对独立,但胶体知识与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纳米材料)联系密切。
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和多学科间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多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够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2、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电泳和聚沉3、了解生活中胶体的实例,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了解胶体的提纯。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2、通过了解胶体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的性质和相关应用。
难点:胶体粒子大小与其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和讨论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课前准备1、实验药品:饱和FeCl3溶液、3mol/L CuSO4溶液、泥水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激光笔、酒精灯、试管夹。
3、结合教学设计制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出预习提纲,做好分组实验的准备.六、教学过程设计:第3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七、板书设计三、胶体1、概念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3、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2)电泳(3)聚沉4、胶体的应用5、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教学反思】。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第一篇:胶体的性质与应用(教案)第二节分散系与胶体教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理解其产生的原因;3、了解利用胶体的性质进行应用。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教学方法:讲述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探讨、实验演示学法指导:给出现象——分析原因——归纳性质——应用举例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淀粉胶体、激光光束教学过程:[引入]复习初中学习的关于“溶液”、“浊液”的知识引入分散系的概念。
[板书]《分散系与胶体》一、分散系1、分散系的组成2、胶体的定义: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在10-9米至10-7米之间的分散系。
[讲解]比较溶液、浊液与胶体三种分散系。
[动画]演示: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与“过滤”、“渗析”的关系。
[板书]二、胶体的性质1、渗析:胶体粒子可以通过滤纸,但不能通过半透膜。
[转折]由于胶体粒子的大小很独特,胶体还具有一些其它的独特性质。
[讲述]例如,太阳光通过大气形成的“气溶胶”时出现光亮的“通路”。
这是胶体的一种有趣而独特的性质。
照射氯化钠溶液时无此现象。
照射用泥水形成的浊液时,也无此现象。
[讲述]利用胶体的这种性质,可以将溶液、浊液和胶体鉴别开来。
[板书][讲解]2、丁达尔现象光通过胶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多媒体]演示“丁达尔现象”的动画及微观动画解释。
[讲解]当光线通过溶液时,遇到的分散质微粒大小远小于光波的波长,光传播时发生“衍射”,宏观上表现为光的透射。
当光线通过浊液时,遇到的分散质微粒大小很远大与光波的波长,光传播时发生光的反射,宏观上表现为光线不能通过浊液。
(故俗话说:浑水摸鱼)当光线通过胶体时,遇到的分散质微粒大小与光波的波长差不多,光传播时发生光的散射,宏观上表现为从任何一方都可以看到胶体中形成一道光亮的“通路”。
[讲述]应用举例[转折]物质都是在运动的。
胶体微粒也不例外。
[讲述]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花粉悬浮在水里,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的小颗粒在作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培养学生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3. 通过胶体性质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胶体的概念及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等知识,那么胶体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胶体的性质【自学讨论】导学提纲:1.用强光直射溶液和胶体,二者现象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2.胶体还具有哪些性质?产生这些性质的原闲是什么?【多媒体演示】1.电泳现象动画。
2.布朗运动动画。
【总结】师生共同完成下表:2.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也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
【过渡】通过自学、讨论、总结,我们了解了胶体的性质,那么胶体具有哪些用途呢?【板书】二、胶体的应用【自学讨论】导学提纲:1.冶金厂、水泥厂高压除尘的原理是什么?2.为何盐碱地土壤保肥能力差?3.明矾净水原理是什么?4.你能列举一些胶体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具体实例吗?【学生活动】分析讨论上述提纲中的问题。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胶体的三个性质及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胶体与溶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投影】不能透过半透膜1、胶体粒子较溶质粒子大丁达尔现象2、胶体粒子较浊液粒子小比浊液稳定带电电泳【反馈练习】1.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有尘埃的空气B.纯水C.溴水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2.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电泳B.渗析C.丁达尔效应D.布朗运动【作业】课后习题一、二。
板书设计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2.布朗运动3.电冰现象二、胶体的应用。
第二章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特点之间的联系;2、了解胶体的应用,主要是结合生产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胶体的性质难点:胶体的相关应用三、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进行归纳和总结,并进行一定量的针对性训练。
四、教学设计[自学]阅读教材P19-20页,完成下列知识的整理。
一、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学性质①、内容:光束通过胶体,形成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②、用途: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
[解释:因为胶体微粒能使光线散射,而溶液和浊液都不能使光线散射或者散射很弱。
]2、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①、内容:胶体粒子在作无序的、不停的运动。
②、原因:胶粒的布朗运动是由于胶粒本身的热运动和分散剂分子对它的撞击,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3、电泳现象——电学性质①、内容: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②、原因:胶体粒子带有电荷,这是因为胶体粒子能够吸附阴离子或阳离子造成的。
③、常见胶粒的带电情况:a、带正电的有: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粒因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如 Al(OH)3、Fe(OH)3胶体b、带负电的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胶粒因吸附阴离子带负电。
如 H2SiO3、As2S3胶体c、不带电的有:有些胶体如淀粉、蛋白质等高分子物质一般不吸附各种离子,故不带电。
[思考题]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下列方法制备AgI胶体。
甲同学是在AgNO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KI溶液;乙同学是在KI溶液中加入少量的AgNO3溶液。
他们将各自的胶体做电泳实验,甲同学发现其带正电,而乙同学发现其带负电。
请你解释他们实验的相关结论。
[甲同学制备的胶体中Ag+过量,故带正电;乙同学制备的胶体中I-过量,故带负电。
][思考题]胶体与溶液和浊液比,稳定性如何?请你推测其稳定性与上述哪些性质有关?[一般情况,胶体比浊液稳定,没有溶液稳定。
2023年高三化学教案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精选3篇)教案一: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掌握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胶体的应用领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演示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实物,引导学生了解胶体的概念,并与溶液和悬浮液进行对比。
二、胶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5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胶体的定义和特点,例如: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组成、呈现浑浊不透明的外观、粒子大小在1nm-1000nm之间等。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常见的胶体现象,如烟雾、乳液等。
三、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20分钟)1.教师介绍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如界面电荷、溶质浓度、温度等。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电解质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四、胶体的应用领域(15分钟)1.教师介绍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牙膏、墨水、乳化剂等。
2.引导学生探索胶体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等。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胶体的应用领域。
教案二: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稳定性)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掌握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和探究胶体的稳定机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实验装置及材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忆胶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二、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20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如界面电荷、溶质浓度、温度等。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电解质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三、抑制胶体沉析的方法(10分钟)1.教师介绍常用的抑制胶体沉析的方法,如加入电解质、调节pH值、加入表面活性剂等。
2.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这些方法的效果,并让学生归纳总结。
四、实验探究胶体稳定性(20分钟)1.教师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调节条件来观察胶体的稳定性变化。
高三化学教案: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不同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胶体微粒分散质的直径(1—100nm)在溶液(100nm)之间,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溶液和胶体。
胶体之所以能够稳定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同种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胶粒相互排斥,胶粒间无法聚集成大颗粒沉淀从分散剂中析出。
次要原因是胶粒小质量轻,不停地作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引起的沉降作用。
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Fe(OH)3胶体、Al(OH)3胶体、AgX胶体(AgNO3过量)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硅酸胶体、土壤胶体、As2S3胶体等。
胶体粒子可以带电荷,但整个胶体一定呈电中性。
胶粒是否带电荷,这取决于胶粒本身的性质,如可溶性淀粉溶于热水制成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但胶体中的分散质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个分子,不带有电荷,因而也无电泳现象。
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电解质溶液;②加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③长时间加热等。
胶体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或光学性能,如有色玻璃;在医学上可以诊疗疾病,如血液透析;农业上用作土壤的保肥;在日常生活中的明矾净水、制豆腐;还可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如:江河入海口易形成三角洲等。
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胶体的聚沉是指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破坏胶体稳定的因素)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降下来,它是憎液胶体的性质,即胶体的凝聚是不可逆的。
盐析是指高分子溶液(即亲液胶体)中加入浓的无机轻金属盐使高分子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它是高分子溶液或普通溶液的性质,盐析是因为加入较多量的盐会破坏溶解在水里的高分子周围的水膜,减弱高分子与分散剂间的相互作用,使高分子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发生盐析的分散质都是易容的,所以盐析是可逆的。
由此可见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例题分析【例题1】已知有三种溶液:FeCl3的溶液、Na2SiO3溶液、盐酸,现有下列说法:①将FeCl3滴入冷水中,边滴边振荡,便可得FeCl3胶体;②在稀盐酸中滴加硅酸钠可制的胶体,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③用光照射硅酸胶体时,胶体粒子会使光发生散射;④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⑤胶体、溶液和浊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⑥常温下,pH=2的FeCl3的溶液和pH=2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1010:1,其中正确的是A.①④⑥B.②③⑤C.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解析:制备Fe(OH)3胶体是将FeCl3的浓溶液(或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①错误;胶体粒子直径大小介于1~100nm之间,②正确;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具有的性质之一,是由于胶体粒子使光发生散射形成的,是鉴别溶液和胶体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③正确;溶液和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④正确;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⑤错误;强酸弱碱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等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等于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分别为10-2、10-12;⑥正确。
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了解其应用。
2.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物质聚集状态相关的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4.通过了解胶体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胶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粒子大小与其性质的关系。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实验探索等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动画课件、录像资料、激光教鞭;小烧杯(两个);NaCl溶液、淀粉溶液、Fe(OH)3胶体、KNO3溶液、蒸馏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胶体?它和溶液、浊液有何异同点?[回答要点]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在 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它和溶液、浊液相比,相同点:三者都是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都属分散系的一种。
不同点:主要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液体均一性、稳定性也不尽相同。
[转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NaCl和淀粉溶液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
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淀粉溶液,无此现象的为NaCl溶液。
[讲述]当一束强光照射胶体时,在入射光垂直方向,可以看到一道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研究发现。
故称其为“丁达尔效应”。
而溶液无此现象。
因此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那么,造成胶体和溶液这种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阅读]课本P19第一段,并进行归纳。
[投影比较][多媒体动画模拟]胶粒对光的散射作用。
[旁白]图中红色箭头(粗)代表入射光线,黄色箭头(细)代表散射光。
当光线照射到胶体粒子上时,有一部分光发生了散射作用,另一部分光透过了胶体,无数个胶粒发生光散射,如同有无数个光源存在,我们便可发现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这就是丁达尔效应。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方案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方案一、基础知识(1)丁达尔效应:__________,胶体的这一性质,属于一种__________现象,具体地说,属于光的__________射现象。
溶液,浊液是否会发生丁达尔效应?这一性质有什么用途?(2)布朗运动:__________,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分子从各方面撞击__________而产生的。
布朗运动可以看成是__________热运动和__________的总结果,它是胶体__________的原因之(3)电泳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电泳现象,可以证实一个事实,即:____________________。
胶粒带电的原因胶粒的带电规律(4)凝聚:____________________ 。
胶体稳定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胶体凝聚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2.胶体的应用(1)冶金厂,水泥厂高压除尘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碱地保肥能力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明矾净水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重点、难点点拨1.给Fe(OH)3胶体和淀粉胶体通直流电,有何区别?胶体根据分散剂的不同,可分为液溶胶,气溶胶和固溶胶,但在常见的`液溶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像Fe(OH)3属粒子胶体,胶粒由于胶核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表现电性;一类是像淀粉胶体直接由高分子构成,胶粒不导电,这一类叫分子胶体。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湖北省襄阳市田家炳中学王清芬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胶体属于分散系内容,知识相对独立,但胶体知识与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纳米材料)联系密切。
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和多学科间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多媒体的运用。
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能够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2、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丁达尔效应、介稳性、电泳和聚沉
3、了解生活中胶体的实例,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了解胶体的提纯。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
2、通过了解胶体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生产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性质和相关应用。
难点:胶体粒子大小与其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和手段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启示法和讨论法
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课前准备
1、实验药品:饱和FeCl3溶液、3mol/L CuSO4溶液、泥水
2、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激光笔、酒精灯、试管夹。
3、结合教学设计制作制作多媒体课件;给出预习提纲,做好分组实验的准备。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3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七、板书设计
三、胶体
1、概念
2、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3、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2)电泳
(3)聚沉
4、胶体的应用
5、胶体的分离、提纯--渗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