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268.83 KB
- 文档页数:29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洗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洗手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技能之一,下面是洗手操作的流程及评分标准:1. 打开水龙头,并调节水温合适,使水温在37-42摄氏度之间;2. 用流动水将双手全部浸湿;3. 取适量洗手液于手心,揉搓至起泡;4. 用十指相互交叉互搓;5. 十指交叉搓指背;6. 十指相对交叉揉搓掌心;7. 十指相对交叉搓手心;8. 旋转搓手指;9. 拇指绕掌交替搓揉;10. 冲洗手腕;11. 用干净纸巾擦干双手;12. 将水龙头关紧。
评分标准:- 水温调节准确性;- 使用洗手液的规范性;- 搓手步骤的顺序正确性;- 搓手的时间和力度是否充分;- 搓手步骤的熟练程度。
二、测量体温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测量体温是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之一,以下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准备好体温计,并确保其干净;2. 让患者舒适地坐下,露出体温测量部位;3. 将体温计插入患者口腔下舌根部(或其他测量部位);4. 等待体温计提示音响,读取体温数值;5. 将体温计取出,并做好清洁消毒准备;6. 记录测量到的体温值。
评分标准:- 使用体温计的消毒情况;- 测量的部位选择准确性;- 插入体温计的深度合适性;- 读数的准确性;- 测量后的清洁操作是否正确。
三、更换尿布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更换尿布是护理中常见的操作,下面是更换尿布的流程及评分标准:1. 准备好新的尿布、湿纸巾、干纸巾等物品;2. 叠好新尿布,准备好将旧尿布取下;3. 将患者翻身,取下旧尿布;4. 用湿纸巾清洁患者的私密部位;5. 用干纸巾擦干患者的私密部位;6. 将新尿布穿好,并将患者翻正;7. 调整尿布位置,确保贴合舒适。
评分标准:- 更换尿布的速度和顺畅度;- 私密部位的清洁度;- 尿布的穿戴位置准确性;- 患者的舒适度;- 清洁操作的规范性。
通过上述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到护理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来进行,同时对护理质量也有严格的评分标准,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照顾患者过程中所进行的重要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标准化,医疗机构普遍制定了一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以便医护人员在实践中参考和遵循。
1. 体温测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测量前仔细洗手,准备好温度计和清洁袋- 将温度计插入患者口腔、腋下或肛门,保持3分钟- 根据测量数值判断患者体温情况,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根据实测值与正常体温范围的差异进行评分2. 血压测量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患者安静休息10分钟后,选择合适大小的血压袖带- 将袖带固定于患者上臂,靠近肘部位置- 充气至适当压力,打开气阀放气- 观察血压计读数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根据实测值与正常血压范围的差异进行评分3. 心电图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为患者贴上心电图电极,确保电极牢固连接- 启动心电图监测设备,录制心电图图像- 分析心电图结果,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根据心电图结果与正常心电图波形的差异进行评分4.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静脉穿刺器具和输液器材- 寻找合适的静脉输液位置,并消毒- 使用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并固定输液针头- 连接输液器材,调整滴注速度- 监测输液过程中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 - 根据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并发症进行评分5. 鼻胃管插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洗手并戴上手套,准备好鼻胃管及器械- 给患者解释操作过程,并确保患者状态适宜- 沿着鼻孔将鼻胃管轻轻插入,直至到达胃- 确认鼻胃管的位置并固定好- 进行胃液抽取和酸碱度测试,记录相关数据- 根据插管的顺利程度和插管后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通过以上的五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的重要性。
这些流程和标准可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患者的安全性,以及护理工作的标准化。
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1.洗手:要求患者的双手干燥,洗手过程要彻底,注意细节,如指甲缝、手背等。
评分标准:干燥的双手得1分,洗手过程彻底得2分,细节部位清洁得1分,总分为4分。
2.测量体温:要求使用无菌体温计,正确操作插入口腔或其他测量部位,读数准确。
评分标准:正确使用体温计得1分,正确插入体温计测量部位得2分,准确读数得1分,总分为4分。
3.测量血压: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血压计,正确操作测量血压,保持患者舒适。
评分标准:正确选择血压计得1分,正确操作测量血压得2分,保持患者舒适得1分,总分为4分。
4.口腔护理:要求使用适合的刷头和护理用品,正确清洁患者的口腔,包括舌苔。
评分标准:使用适合的刷头和护理用品得1分,正确清洁口腔得2分,清洁舌苔得1分,总分为4分。
5.留置导尿管护理:要求正确洗手,正确操作留置导尿管护理,保持导尿袋的清洁。
评分标准:正确洗手得1分,正确操作留置导尿管护理得2分,保持导尿袋清洁得1分,总分为4分。
6.静脉输液:要求正确选择输液器材,正确操作,保持静脉通畅。
评分标准:正确选择输液器材得1分,正确操作得2分,保持静脉通畅得1分,总分为4分。
7.病人转移:要求正确使用转移工具,注意患者体位,避免摔倒。
评分标准:正确使用转移工具得1分,注意患者体位得2分,避免摔倒得1分,总分为4分。
8.吸氧:要求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正确操作,保持氧气流量适当。
评分标准:选择合适的吸氧设备得1分,正确操作得2分,保持氧气流量适当得1分,总分为4分。
9.造口护理:要求正确清洁造口,使用适当的洗液,定期更换造口袋。
评分标准:正确清洁造口得1分,使用适当洗液得2分,定期更换造口袋得1分,总分为4分。
10.皮肤护理:要求正确识别和处理皮肤问题,选择适当的护肤品,注意保湿。
评分标准:正确识别和处理皮肤问题得1分,选择适当护肤品得2分,注意保湿得1分,总分为4分。
以上是护理技术操作项目的部分示范,共涵盖了50个项目。
一、手卫生—一般洗手技术评论标准姓名:总得分评论内容分值技术实施要点评分等级存在问题ⅠⅡⅢⅣⅤ1、操作前评估(30 分)2、操作步骤(60 分)3、发问(1—2问题)(10 分)4、总分10直接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办理洁净或无菌物件以前5穿脱隔绝衣前后,摘手套后接触不一样患者之间或许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挪动到洁净部位5时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皮肤或伤口敷料5后5办理污染物件后5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物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冲洗双手,也能够将洗手分为七步,即增20加冲洗手段20认真冲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流动水下完全冲刷,而后用一次性纸巾/ 毛巾完全擦干,或许用10干手机干燥双手5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纳防备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封闭水10100108642543215432154321543215432120161284201612841086425432110864210080604020说明:评分等级:“Ⅰ级” 操作娴熟,无缺项,规范;“ Ⅱ级” 操作娴熟,有 1~ 2 处缺项、欠规范;“ Ⅲ级” 操作欠娴熟、规范,有 2~ 3 处缺项;“Ⅳ级”操作不娴熟、有 4 处以上缺项;“Ⅴ级”表示操作杂乱、无序。
一、手卫生—外科手消毒技术评论标准姓名:评论内容1、操作前评估洗手指征(10 分)2、操作步骤(80 分)分值技术实施要点10进行外科手术或许其余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以前10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消除指甲下的污垢10流动水冲刷双手、前臂和上臂下 1/3取适当皂液或其余冲洗剂按六步洗手法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301/3 ,用无菌巾擦干取适当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至30消毒剂干燥总得分评分等级存在问题ⅠⅡⅢⅣⅤ1086421086421086423024 18 1263024 18 1263、发问(1—2 问题)(10 分)4、总分554321 554321 100100 80 60 4020说明:评分等级:“Ⅰ级” 操作娴熟,规范,无缺项;“ Ⅱ级” 操作娴熟,有 1~ 2 处缺项、欠规范;“ Ⅲ级” 操作欠娴熟、规范,有 2~ 3 处缺项;“Ⅳ级”操作不娴熟、欠规范,有 4 处以上缺项、有污染;“Ⅴ级”表示操作杂乱、无序。
护理技术操作项目50项及评分标准
以下是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以及常见的评分标准:
1. 头部抬高:将病人的上半身抬高至合适角度。
评分标准:0-
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2. 体位转换:将病人的体位从一个方向转换到另一个方向。
评分标准:0-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3. 卧位到坐位:将病人由卧位变为坐位。
评分标准:0-4分,
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4. 牵引移动:使用牵引方法将病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评分标准:0-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5. 病床推移:将病人推移至床头或移动床位。
评分标准:0-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6. 去除胃管:将胃管从病人体内取出。
评分标准:0-4分,0
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7. 导尿:将导尿管插入病人的尿道以排除尿液。
评分标准:0-
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8. 拔除皮肤缝合线:移除皮肤上的缝合线。
评分标准:0-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9. 注射药物:按照医嘱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给病人。
评分标准:0-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10. 安装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病人的尿道以收集尿液。
评分
标准:0-4分,0表示未完成,4表示操作正确且流畅。
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操作的要求进行进一步详细化。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1.正确使用护理器材和药物,遵守操作程序,确保安全。
在操作前应首先说明操作目的和方法,以便病人理解及配合。
2.手术无菌操作。
联手洗手,穿戴洗消好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手术靴等无菌物品。
手术及外科操作时要穿戴手套,并用75%的医用酒精对手套及操作部位消毒。
3.做完操作,要立即废弃手套,并用肥皂洗手,消毒后方可离开。
4.处理患者体液时,如果涉及到污染,应通过正确的操作和滴灌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描述术前和术后操作步骤。
在操作病人前,医护人员应具备了解病人病情以及操作知识技能的能力和技能,应根据病人情况确定要完成的操作步骤及相应的常规操作流程,术前必须征询病人的历史情况及症状。
6.每天查房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具备系统化的治疗方案,如何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制订,确保治疗方案可以得到有效实施。
7.保持病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
无论何时,病人的隐私和尊严都应得到严格保护和尊重,医护人员应秉持基本的尊重和恭敬,合理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8.操作器械清洁彻底。
医护人员应保持用于设备和器械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是正确的,并随时监测灭菌程度。
9.遵循操作程序。
医护人员必须遵守规定的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改变程序,保证患者操作安全。
10.各项医疗操作要求标准化。
为保障医护人员正确实施各项操作,必须对每个操作的步骤、需求和效果进行标准化。
二、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是评判各项医疗操作是否有效和合理的依据,评分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如下:优良(10分):操作满足完全标准要求,未出现任何错误和隐患;全程操作流畅,病人得到了良好的照顾。
良好(8分):操作基本上满足标准要求,但可能存在细微错误和隐患;操作流畅性良好,病人得到了一定的照顾。
合格(6分):操作比较符合标准要求,但可能存在明显错误和隐患;操作流畅性一般,病人仍能接受。
不合格(4分):操作不太符合标准要求,存在重大错误和隐患;操作流畅性差,病人未得到有效照顾。
1。
无菌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操作时间8分钟)科室姓名考试日期监考人得分项目赋分实施要点与标准评分等级得分备注A B C D操作前准备131.用物:无菌持物钳包、治疗盘(先清洁)、无菌巾包、无菌治疗碗包、无菌容器(内盛无菌纱块)、无菌手套、无菌盐水、0.5%碘伏、棉签、弯盘、启瓶器、记录卡5 4 3 22。
用物准备3分钟 2 1 0 0 3。
着装整洁,取下手表及饰物,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戴口罩 6 5 4 3评估5 环境整洁,有宽敞清洁、干燥的操作台 5 4 3 0操作要点671。
备齐用物,取无菌钳包,检查打开,将无菌持物钳及筒放于治疗台上包布外的3M胶带贴在无菌持物钳筒上,注明开包时间,取放无菌持物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
2.取治疗盘于治疗台上,取无菌巾包,检查打开无菌包,系带臵包布下夹无菌巾于左手剩余物品按原折包好(暂不系带).3.将无菌巾双折平铺于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叠到对侧,边缘向外.4.取无菌治疗碗包,检查无菌物品名称及灭菌日期,解绳绕带,左手拿治疗碗一边,右手开包(外角→左角→右角→内角)抓住包布和系带左手转内侧,将治疗碗放入无菌盘中,包布放于治疗车下层.5.打开无菌容器取无菌纱块于治疗碗中。
注意:打开无菌容器时,应当将容器盖内面朝上臵于稳妥处,或者拿在手中,用毕立即盖严.从中取物品时,应将盖子全部打开。
6.取无菌溶液:查溶液质量,启开铝盖,揭开瓶塞,手握溶液标签面倒出少许溶液冲瓶口,再由原处倒所需溶液量于无菌治疗碗中。
7.将无菌巾边沿对齐盖好,将开口处向上折返两次,两侧边缘向下反折一次。
注明铺盘日期及时间、内容物,并签名。
8。
无菌巾包系带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无菌溶液消毒瓶口并注明开瓶时间。
5545468348564443435623645333232441243422212132122319.无菌盘的使用:查无菌盘的有效时间及内容物,双手捏治疗巾左右上层外角向外打开,不暴露无菌物品.10。
胃肠减压的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评估口腔黏膜、鼻腔及插管周围皮肤情况;了解有无食道静脉曲张。
3.评估胃管的位置、固定情况及负压吸引装置工作情况。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5.评估腹部体征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二)操作要点1.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清洁鼻腔,测量插管长度(从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处的距离)。
2.润滑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胃管插入。
3.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固定。
4.正确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写上日期和时间,负压吸力不可过强,以免堵塞管口和损伤胃黏膜。
5.保持胃管通畅,定时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10-20m1生理盐水冲管。
6.固定管路,防止牵拉,并保证管路通畅,并贴上管道标识,注明时间。
7.记录24h引流量。
8.口服给药时,先将药片碾碎溶解后注入,并用温水冲洗胃管,夹管30min o9.遵医嘱给予口腔护理一天两次。
10.必要时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11.定时更换引流装置。
12.拔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患者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
(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胃肠减压的目的和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胃管脱出的措施。
(四)注意事项1.给昏迷患者插胃管时,应先撤去枕头,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15cm时,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胃管顺利通过会厌部。
2.插管时患者出现恶心,应休息片刻,嘱患者深呼吸再插入,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组等情况,立即拔出,休息后重新插入。
3.食管和胃部手术后,冲洗胃管有阻力时不可强行冲洗,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4.长期胃肠减压者,每月更换胃管1次,从另一侧鼻孔插入。
胃肠减压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概览1. 护理员手卫生及消毒操作流程:●洗手前准备: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温。
●洗手步骤:使用洗手液,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至少搓洗20秒。
●冲洗干净并擦干:用流动水冲洗干净,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
●使用快速消毒剂(如需要)。
评分标准:●洗手方法正确,无遗漏部位(20分)●水温、水流调节合适(10分)●保持水龙头清洁(10分)●洗手后手部干燥,无残留水分(10分)●消毒剂使用正确(5分)●总计:55分2. 口腔护理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及口腔状况。
●告知患者护理目的及方法。
●使用合适的口腔清洁用品进行清洁。
●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评分标准:●评估准确,沟通清晰(10分)●操作轻柔,无损伤(20分)●口腔清洁彻底,无残留物(20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得当(15分)●患者舒适度好(10分)●总计:75分3. 床上洗头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及洗头需求。
●调节水温,准备洗头用品。
●妥善安置患者体位,避免牵拉引流管或导管。
●用指腹部揉搓头皮,避免抓伤。
●洗头后吹干头发,注意保暖。
评分标准:●评估准确,沟通清晰(10分)●患者体位安置妥当(15分)●洗头过程无牵拉、脱出引流管或导管(20分)●洗头彻底,无残留洗发液(20分)●患者保暖措施到位(10分)●患者舒适度好(10分)●总计:85分4. 鼻饲护理及误吸处置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及鼻腔黏膜状况。
●准备鼻饲用物,调整患者体位。
●检查胃管位置,注入鼻饲液。
●如出现误吸,立即停止鼻饲,采取急救措施。
评分标准:●评估准确,沟通清晰(10分)●鼻饲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10分)●患者体位调整正确(10分)●鼻饲过程规范,无误吸(20分)●误吸处置及时、有效(30分)●急救措施得当,记录完整(10分)●总计:90分5. 肌肉注射及并发症处置操作流程:●评估患者病情、心理状态及注射部位皮肤状况。
●准备注射用品,核对医嘱。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总5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评分标准单人心肺复苏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___被考核人: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考核人___________考核时间_________心电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被考核人:___________得分:_____考核人__________考核时间________懂;“B 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 级” 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表示操作欠熟练、混乱、无序,4处以上缺项,与病人无沟通。
一般洗手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准科室_____被考核人:___________得分:_____考核人_________考核时间_________1-2处缺项、欠规范;“C级”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D级”操作不熟练、混乱、无序,有4处以上缺项。
外科手消毒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被考核人:___________得分:_____考核人_________考核时间_________注释:评分等级:“A级”操作熟练,无缺项,规范;“B级”操作熟练,有1-2处缺项、欠规范;“C级”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D级”操作不熟练、混乱、无序,有4处以上缺项。
无菌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注释:评分等级:A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B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 C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D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混乱、无序,4处以上缺项。
物理降温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科室______被考核人:__________得分:_____考核人__________考核时间______电动吸引器经口、鼻腔吸痰法评分标准科室______被考核人:___________得分:_____考核人__________考核时间注释:“A级”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与病人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B级”操作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不够自然;“C级”操作欠熟练、规范,有2~3处缺项、污染,与病人沟通较少;“D 级”操作欠熟练、混乱、无序,4处以上缺项、污染,与病人没有沟通。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要领评估:到病房→核对→评估患者→解释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洗手液、一次性纸巾或小毛巾环境:清洁、通风操作步骤:用流水湿润双手取3-5ml洗手液洗手七步法: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搓擦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左右手交换进行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一手握拳,在另一手掌心中,旋转搓擦指关节,左右手交替进行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左右手交换进行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中,旋转搓擦,左右手交替进行一手握住另一手手腕,旋转搓擦,交替进行在流水下彻底冲洗,手指保持朝下姿势用一次性纸巾或小毛巾擦干或干手器干燥双手处理:垃圾分类正确处置洗手:流动水洗手评价:遵循标准预防、节力、安全原则评分标准---序号 ---流程 ---操作要求 ---职业规范 ---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 -------:--: ---:--: ---:------: ---:------: ---:------------------: ------1 ---评估 -- 完整 -- 正确 -- 是 ------2 ---准备 -- 齐全 -- 合理 -- 是 ------3 ---环境 -- 清洁 -- 通风 -- 是 ------4 ---操作 -- 规范 -- 安全 -- 是 ------5 ---处理 -- 正确 -- 分类 -- 是 ------6 ---洗手 -- 彻底 -- 干燥 -- 是 ------7 ---评价 -- 合理 -- 有效 -- 是 ----注意事项洗手前后应避免接触污染物品或环境,如门把手、水龙头等洗手时应注意力度适中,不要损伤皮肤洗手时应注意水温适宜,不要过热或过冷洗手时应注意节约用水,不要浪费洗手时应注意时间不少于15秒,不要过短或过长洗手后应注意保持双手清洁,不要再接触污染物品或环境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操作要领评估:到病房→核对→评估患者→解释准备:护士:洗手,戴口罩;用物准备:清洁治疗盘内置纱布1块、无菌持物钳、无菌巾包、无菌洞巾包、无菌棉球罐、无菌纱布、无菌容器(内放治疗碗、镊、导尿管、药杯、液状石蜡)、无菌手套、7 5%乙醇、无菌棉签、速千手消毒液,检查并口述各种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包装完整,无潮湿;物品放置合理(按节力及无菌操作要求放置用物)环境:清洁、宽敞、明亮,操作台宽阔、干燥操作步骤:清洁并擦干治疗盘(用纱布Z字形擦拭),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取出治疗巾放入治疗盘中剩余治疗巾仍用原包布按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时间(24小时有效)盘面清洁干燥(用纱布Z字形擦拭)将无菌巾双折平铺于盘上,将上层呈扇形折叠到对侧,开口边向外依次放入无菌物品,例如:放入无菌治疗碗、镊子、导尿管、药杯、棉球(于药杯内)并倒无菌液状石蜡;将无菌洞巾包托在手中打开,另一手将包布四角抓住,将洞巾妥善投掷于无菌区域内。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护理技术操作是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质量。
一、胰岛素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操作流程:1.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好手套,患者身体暴露部位进行消毒。
1.2 制备胰岛素:将正确剂量的胰岛素注射液上推至体液下,检查胰岛素的颜色和有效期。
1.3 技术要点:将注射器插入皮肤30度角度,患者的肌肉部位或脂肪部位刺激注射。
1.4 注射完毕:将注射器取出,按下纱布进行轻轻按压,记录注射时间。
2. 评分标准:2.1 操作的准备工作是否规范,包括手卫生和消毒措施。
2.2 胰岛素的制备是否正确,剂量是否准确。
2.3 技术操作是否规范,包括插入角度、注射部位选择等。
2.4 注射后是否进行按压和记录时间。
二、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操作流程:1.1 准备工作:洗手并戴好手套,准备所需材料和设备。
1.2 患者准备:选择适当的静脉穿刺部位,清洁消毒。
1.3 引导针的置入:确定置入点,并切开皮肤,握住引导针,以15-30度角度刺入至静脉腔。
1.4 导管插入:将导管插入静脉经过引导针,待导管进入1-2公分后,将引导针取出。
1.5 固定导管及记录:切除导管多余长度后,将导管固定,并记录操作时间和固定方式。
2. 评分标准:2.1 准备工作是否规范,包括手卫生、清洁消毒等。
2.2 患者准备的方案是否合理。
2.3 引导针的稳定和准确性。
2.4 导管的插入是否顺利、快速且准确。
2.5 导管的固定和记录是否规范。
三、病人转移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1. 操作流程:1.1 准备工作:准备所需设备,如转移板、辅助装置等。
1.2 评估病人:判断病人的体力状况和能力。
1.3 协助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的步骤和要求,协助病人进行相应的动作。
1.4 使用辅助装置:如果需要,使用转移板或辅助装置将病人从床上转移到其他地方。
护理技术操作要点及评分标准一、胃管护理技术操作要点1. 准备:- 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
- 检查胃管是否完整无损。
- 准备好胃液抽取器、胃管清洗器、生理盐水、无菌纱布或棉球、无菌巾等。
2. 实施:- 让患者侧身位或半卧位,嘱患者深呼吸,用力鼓气,以放松咽肌,有助于插管。
- 润滑导管,一手掌握胃管头端,另一手用适量生理盐水润滑导管,并注意不要引致导管触碰任何物体。
- 插管过程中,一边询问患者感觉,有无不适,一边轻柔地推进胃管,直至到达预定位置。
- 插管完成后,将胃管固定在鼻翼上或用无菌胶布固定,以防止胃管脱出。
- 将导管连接到抽胃液器,清洗胃管及抽取样本。
- 在完成抽样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以确保导管通畅。
3. 注意事项:- 在操作前确认导管位置,避免误插气管。
- 根据护理计划,定期检查胃管患者的状态,包括导管拔出及来向,有无胃内容物残留等。
- 保持导管畅通,每次插入胃内容物或给药后,都要用生理盐水清洗胃管。
- 如果患者觉得不适,或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应立即停止操作。
二、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操作要点1. 准备:- 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
- 准备好需要输液的药物、注射器、输液器、无菌药水等。
2. 实施:- 预先确认患者的医嘱,检查输液器是否完好。
- 在注射器中抽取药物,并依照医嘱注入到输液器中。
- 确保输液器中的药物没有气泡。
- 将输液器与导管连接,并根据医嘱调整输液速度。
- 确保输液导管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在无菌环境下连接导管至患者的静脉通路。
- 监测患者的输液速度、皮肤状况等并记录相关信息。
3. 注意事项:- 导管连接前后都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 注射器注射药物时,避免空中吸入,以防气泡进入输液器。
- 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和通畅情况,及时更换输液器和导管。
-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输液反应,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评分标准:1. 操作规范性(30分):- 操作前准备是否充分。
- 操作过程中的仪器使用是否正确。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熟练掌握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50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并提供相应的评分标准。
这些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实施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一、静脉置管操作1.准备工作:(1)患者护理需求评估;(2)术前核对患者身份;(3)确保所需设备材料齐全。
2.操作流程:(1)洗手,戴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脉搏氧饱和度监测;(3)局麻或表面麻醉;(4)皮肤消毒,覆盖无菌巾;(5)穿刺静脉,注射局部麻醉剂;(6)切口扩张,置入置管;(7)确认无回血,固定置管。
3.评分标准:(1)规范的操作流程;(2)正确选择静脉穿刺点;(3)熟练使用消毒和无菌技术;(4)穿刺顺利,置管位置正确;(5)置管固定可靠。
二、导尿管的插入和固定1.准备工作:(1)明确导尿需求和导尿方式;(2)术前核对患者身份、病情评估。
2.操作流程:(1)向患者说明插尿管的目的和过程;(2)洗手,戴手套;(3)准备所需材料,包括导尿管、消毒液等;(4)给予患者适当的隐私;(5)皮肤消毒;(6)导管插入膀胱;(7)固定导尿管。
3.评分标准:(1)按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2)尊重患者的隐私权;(3)使用正确的消毒液进行皮肤消毒;(4)导尿管插入顺利;(5)固定导尿管可靠。
三、伤口处理1.准备工作:(1)检查伤口情况,包括深度、范围、并发症等;(2)了解患者过敏史及相关药物使用情况。
2.操作流程:(1)洗手,戴手套;(2)清洁患者伤口;(3)使用适当的止血措施;(4)遵循伤口处理原则进行伤口修复;(5)固定伤口。
3.评分标准:(1)仔细检查伤口情况;(2)熟练使用清洁和止血技术;(3)遵循伤口处理原则;(4)伤口修复完整且固定可靠。
四、气管插管1.准备工作:(1)术前评估患者适宜行气管插管;(2)备齐所需设备和药物。
2.操作流程:(1)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面罩;(2)术前与患者和团队沟通;(3)喉部局部麻醉;(4)选择合适尺寸的气管导管;(5)导管插入气管;(6)固定导管;(7)通过听音、胸部X线等方式确认气管插管位置。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一、静脉输液(一)评估(10 分)1. 患者评估(6 分)询问患者姓名、年龄、病情、过敏史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输液目的、输液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3 分)。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心肺功能等,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静脉输液(3 分)。
2. 用物评估(4 分)检查输液器、注射器、针头、药液等用物的质量、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2 分)。
准备合适的输液架,调节高度适宜(2 分)。
(二)准备(15 分)1. 护士自身准备(5 分)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3 分)。
用物准备齐全,放置合理,便于操作(2 分)。
2. 患者准备(10 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输液部位,保暖(5 分)。
向患者解释输液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5 分)。
(三)操作过程(60 分)1. 核对与检查(5 分)核对医嘱,检查药液的名称、剂量、浓度、有效期等,确保无误(3 分)。
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等信息,确认无误后进行操作(2 分)。
2. 消毒(10 分)用 75%乙醇或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皮肤,直径大于 5cm,待干(6 分)。
消毒过程中,手法规范,避免污染(4 分)。
3. 穿刺(30 分)选择合适的静脉,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避开关节、静脉瓣、受伤部位及炎症部位(5 分)。
扎止血带,在穿刺点上方 6cm 处扎紧,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5 分)。
再次消毒穿刺部位,待干后,手持注射器,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平行进针少许,固定针头(10 分)。
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打开调节器,观察输液是否通畅(5 分)。
如一次穿刺失败,应向患者道歉,更换部位重新穿刺(5 分)。
4. 固定(5 分)用透明敷贴或无菌纱布固定针头,确保针头牢固,不易脱出(3 分)。
整理患者衣袖,整理用物,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调节滴速(2 分)。
5. 记录(10 分)在输液卡上记录输液时间、滴速、患者反应等信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