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说明表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2
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指标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中国正专注于科技发展,科技成果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科学技术成果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政策效果的综合指标体系。
一、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技术成果是指从科学技术研究中得出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新工具等,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综合效益的实质性成果。
采用调研和实地调查的方法,了解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发掘出科研项目的所产生的科技成果。
二、社会效益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实施科技项目无形中造福了社会,有益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推动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的社会效益。
评价社会效益的定量指标有:社会影响规模指标、社会关注程度指标、社会满意度指标等。
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指从科学技术项目实施中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包括金融支出、支出效率和资源效率等。
通过对经济数据的实施总体分析,平衡分析,盈亏分析等方法来评价经济效益。
四、管理效益管理效益是指企业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的管理技术改进,管理创新,有效改善组织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提高经营效率,实施高水平的管理效益。
五、政策效果政策效果是指科技项目的实施是否达到了政府制定的科技发展政策的要求及政府赋予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的要求。
综上所述,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指标包括:科学技术成果、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政策效果等五个指标体系,都是对科技成果实施情况的重要评价标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掘科技成果的价值,科学高效地利用科技资源,推动国家的科技进步。
国家对科技成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加大了投入力度,推出了政府投资补贴、科技企业扶持、创新创业等政策措施,同时也加大了对科技成果的评价力度,要求企业能够通过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指标来衡量科技成果的实施情况,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要有效提升科技成果的综合评价标准,企业应当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情况,制定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科技成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价科技成果的核心指标,着重考察技术成果的实用性和前瞻性,及时并及时反馈客观的评价结果,将科技成果评价的改进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从而让企业的技术改革更加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发展。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1、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说明
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为国际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从国际标准和国家科技计划成果两个层面出发,结合逻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通过召开专家讨论会,从而确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1)从逻辑学角度出发,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应包括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必要性评价指标体系;
(2)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国际标准的层面,主要描述了国家科技计划成果是否具备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基本条件,从而筛选出可以转化为国际标准的国家科技计划成果;
(3)必要性评价指标体系从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的角度出发,从成果自身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层面,主要描述了某项可以转化为国际标准的科技计划成果转化的必要性及优先顺序;
(4)指标的设置应充分考虑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标准的市场适应性、现有相关国际标准的现状和趋势、新标准与旧标准的接口等问题,实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说明,体系框架如图所示:
二、评价指标体系表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经过专家讨论,确定了由成果界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4大类12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所示:
三、必要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解释
表一: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因素解释
表二:准则层指标
评价要素解释
表三:要素层指标
评价指标解释
表四:指标层指标。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一、背景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发的成果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的过程。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体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实力和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估的重要工具。
其构建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1. 技术创新能力:包括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研发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科技创新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等。
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至关重要。
2. 技术转化效率:即企业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或服务的速度和效果。
这包括企业的技术转化周期、转化成功率、市场反应速度等指标。
3. 产业影响力:即企业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这包括企业的科技成果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市场份额、技术标准的制定等指标。
4. 组织管理能力:包括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组织协调能力、资源配置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
这些能力对于确保科技成果能够顺利转化具有重要作用。
5. 创新合作能力:即企业与其他机构或企业之间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能力。
这包括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的合作关系、合作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等。
三、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为了对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行评估,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企业的相关数据,包括科技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市场反应速度等。
2. 指标权重确定: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调研等方式,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可能因行业、企业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3. 指标评分: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权重,对各个指标进行评分。
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4. 综合评价:将各个指标的评分综合起来,得出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结果。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一、科技成果的重要性科技成果是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科技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进步。
因此,科技成果的评价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科技成果的质量和价值,指导科技创新和发展。
二、科技成果评价的意义科技成果评价有助于科学家和研究机构了解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影响力,为科技研究和创新提供指导和参考。
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科技成果评价可以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科技项目投资,提高科技研发的效率和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对于社会公众来说,科技成果评价可以增加对科技成果的认识和了解,提高科技素养,促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和应用。
三、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多个维度和多个层次,全面、客观地评价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影响力。
以下是科技成果评价的一些常用指标:1. 创新性指标•科技成果的创新性是评价其价值和贡献的重要指标。
创新性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科技成果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是否具有独创性和独特性,是否填补了国内外的研究空白。
–科技成果的前瞻性:科技成果是否具有预见性和引领性,是否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科技成果的突破性:科技成果是否具有重大突破和突破性应用,是否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或实际问题。
2. 实用性指标•科技成果的实用性是评价其应用和推广潜力的重要指标。
实用性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科技成果的可行性:科技成果是否具有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是否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
–科技成果的经济效益:科技成果是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是否能够创造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科技成果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否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和环境质量。
3. 影响力指标•科技成果的影响力是评价其影响和影响范围的重要指标。
影响力指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科技成果的学术影响力:科技成果是否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引用,是否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进步。
科技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指标体系科技事业单位作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任务。
为了准确评价和有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指标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科技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评价与转化指标体系展开论述。
一、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确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确定旨在客观、全面地评估科技成果的质量与实际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1.创新性指标:包括科技成果的创新程度、技术前沿性和新颖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专利数量和质量、获奖情况、学术论文引用量等来进行评价。
2.实用性指标:考察科技成果是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社会经济效益。
例如,可以通过科技成果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情况、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估。
3.技术指标:包括科技成果的技术难度、技术成熟度和可复制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评估科技成果的技术难题解决程度、相关技术的成熟度以及成果可行性等来进行评价。
4.知识产权指标:考察科技成果是否拥有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运营情况。
这可以通过专利、软件著作权和商标等知识产权的申请数量和质量来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根据具体的科技领域和科技成果的特点进行调整和衡量,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二、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的确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的确定旨在评估科技成果转化的效果和潜力,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业化提供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1.产业化指标:考察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的情况,包括转化成功率、产业化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等。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评估科技成果对相关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指标。
2.市场潜力指标:考察科技成果转化后市场接受度和商业前景,包括市场需求量、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商业计划和前瞻性分析等方法来评估。
3.技术成熟度指标:衡量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点解决情况和技术成熟度水平,包括技术转化的可行性、商业化风险和技术优势等。
天津市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国科发基字[2003]038号)为依据设计的。
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科技成果的重要保证,是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主要作用是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时,按照科学、完整、简便的评价指标,进行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突出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特点,用词准确,言简意赅,易于操作。
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是指运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开发和应用推广中取得新技术、新产品,并以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成果。
该类指标体系包括8项具体指标和1项综合评价指标。
三、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领域发现自然现象、揭示科学规律和提出学术观点等方面做出重要发现和重大创新的科技成果。
该类指标体系包括8项具体指标和1项综合评价指标。
附件三全国科技成果统计主要指标解释及填写说明全国科技成果统计表包括表1全国科技成果情况和表2全国应用技术成果情况两部分。
表1统计范围:应用技术成果、基础理论成果和软科学成果;表2统计范围:应用技术成果。
独立科研机构(JB2710)指有明确的任务和研究方向,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业务骨干和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具有研究、开发、开展学术工作的基本条件,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并且在行政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财务上独立核算盈亏,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在银行有单独户头的单位。
包括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以上[含地(市)]各部门所属的国有独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
大专院校(JB2720)指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的大专院校。
隶属于大专院校的科研机构列入此栏。
企业(JB2730)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
隶属于企业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列入此栏。
科研机构转制型企业(JB2731)指1999年1月1日以后转制为企业的科研机构。
医疗机构(JB2740)包括医院、疗养院、专科防治所(站)、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所(站)、药品检验所等。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开办的医疗机构列入此栏。
其他(JB2790)不属上述四种类型的单位或个人均列入其他。
基本情况:登记成果数(CJB01)指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所辖区内的所有单位或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所管辖单位本年度完成的,通过地方、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或经其批准的中介机构评价的,并且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在地方或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登记备案的科技成果。
鉴定项目数(CJB011)指通过地方、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成果管理机构或经其指定的中介服务机构组织鉴定的科技成果。
附件:1、科研成果指标体系及分值
说明3. 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4. 省部级奖励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登记、具有推荐国家科技奖申报资格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获得一等以上奖励并通过该渠道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奖的,同省部级奖标准给予奖励。
说明5. 国内期刊的论文分类按学校印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内A、B类学术期刊名录》(校人发[2008]321号)文件执行。
6. 艺术类国家专业协会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内行业协会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水彩画学会、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中国城市雕塑学会、中国油画学会。
7. 人文社科类指定期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历史研究、美术研究、教
育研究、体育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心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若指定期刊与A类期刊有重复,按照就高原则只奖励一次。
8. 国家级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指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采纳或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批示的;省部级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指被省部级党、政机关采纳或得到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批示的。
具体奖励额度经学校研究后确定。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1. 引言科技成果评价是评估科技项目或科学研究的价值和贡献的过程。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是用来衡量科技成果的质量、可行性和发展潜力的指标体系。
它不仅关注科技成果的科学和技术性能,还关注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以帮助研究人员和评估专家更好地评价科技成果。
2.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分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可以根据评价的角度和内容进行分类。
根据评价的角度,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可以分为科技性能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和环境效益评价指标;根据评价的内容,科技成果评价指标可以分为输出评价指标、应用评价指标和影响评价指标。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些分类。
2.1 科技性能评价指标科技性能评价指标是评价科技成果在科学和技术上的质量和可行性的指标。
它包括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稳定性、安全性、效率等指标。
常用的科技性能评价指标有:•技术先进性:评估科技成果在同类技术中的创新程度和领先性。
•技术稳定性:评估科技成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现和持续性。
•技术安全性:评估科技成果在使用过程中对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性。
•技术效率:评估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2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是评价科技成果在经济上的价值和回报的指标。
它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常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有:•直接经济效益:评估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成本节约、效益提升等直接经济效果。
•间接经济效益:评估科技成果对相关产业链和就业的影响、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等间接经济效果。
2.3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是评价科技成果在社会上的影响和福利的指标。
它包括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
常用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有:•社会发展效益:评估科技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贡献。
•人民生活效益:评估科技成果对人民生活水平、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改善。
天津市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是以《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国科发基字[2003]038号)为依据设计的。
评价指标体系是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科技成果的重要保证,是准确评价科技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
其主要作用是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时,按照科学、完整、简便的评价指标,进行公正、准确、客观的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力求科学,突出不同类别科技成果的特点,用词准确,言简意赅,易于操作。
根据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两部分,一是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二、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是指运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后续开发和应用推广中取得新技术、新产品,并以促进生产力水平提高、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科技成果。
该类指标体系包括8项具体指标和1项综合评价指标。
三、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基础研究类科技成果是指在基础研究领域发现自然现象、揭示科学规律和提出学术观点等方面做出重要发现和重大创新的科技成果。
该类指标体系包括8项具体指标和1项综合评价指标。
近;天津、山东、吉林、陕西得分相近;湖北、湖南得分相近,这!!个地区都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比较好的地区,是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较好的地区;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河北、福建、云南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一般的地区;广西、山西、甘肃、安徽、内蒙、江西、贵州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较差的地区;新疆、海南、青海、西藏、宁夏属于科技产业化环境很差的地区。
由此可见,科技产业化环境好和较好的地区集中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不好和较差的地区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这充分证明了科技与经济是互动发展的。
在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充分重视科技的作用,为科技产业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国各地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地区共有!!个,约占全国地区总数的三分之一强。
将近三分之二的地区处于平均水平之下。
科技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个地区、各个经济领域和部门的均衡发展。
区域差异将会影响科技产业化这个大系统的运行,削弱政策的效力。
必须努力消除科技产业化环境在地区上的差异,才能实现全国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黄海,罗友丰,陈志英等#)*))!&#&+,-./01,23统计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4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56#!!(责任编辑殷得民)摘要:在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规律、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九大工业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技成果转化中图分类号:754!#%文献标识码:8文章编号:!&&%9&%(!$%&&4’&:9&&4!9&4一、科技成果转化及其效果的内涵目前"我国与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提法很多"如技术扩散、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
附件:1、科研成果指标体系及分值
说明3. 科学技术奖包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4. 省部级奖励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教育部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登记、具有推荐国家科技奖申报资格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获得一等以上奖励并通过该渠道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奖的,同省部级奖标准给予奖励。
说明5. 国内期刊的论文分类按学校印发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内A、B类学术期刊名录》(校人发[2008]321号)文件执行。
6. 艺术类国家专业协会包括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国内行业协会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水彩画学会、中国国画家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中国林学会园林分会、中国城市雕塑学会、中国油画学会。
7. 人文社科类指定期刊包括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社会学研究、法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中国语文、文学评论、历史研究、美术研究、教
育研究、体育科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心理学报、中国图书馆学报、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若指定期刊与A类期刊有重复,按照就高原则只奖励一次。
8. 国家级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指被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采纳或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批示的;省部级咨询报告或政策建议指被省部级党、政机关采纳或得到省部级主要领导肯定批示的。
具体奖励额度经学校研究后确定。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指标体系(2022版)一级指标指标含义二级指标指标含义评价要点数据来源A.科学价值主要包括在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等方面的独创性贡献,对科学前沿的引领程度,对重大科学问题的突破程度,对本学科领域的影响作用,对学科建设的贡献与作用等。
A1.科学发现程度对自然现象和客观规律发现、认识和阐明的程度。
①成果的原创性;②科学探索与发现的深度、广度、系统性;③代表性论文、专著等的质量水平;④研究领域的开拓,科学理论、学说的创建,以及研究方法与手段的创新等情况。
自主填报/查新报告/公共数据/第三方评价A2.学术思想和观点被认可的情况他人在正式公开刊发的科学论文、专著、教材等中正面引用完成人提出的学术思想、观点、方法,或他人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公开评价、评论情况,或被有关实验、实践所证实的情况。
①学术思想和观点被他人引用情况;②引用文章的质量、数量,引用文章发表刊物、引用内容等;③国内外同行的公开评价、评论、审稿人意见、验收报告、国内外授予的奖项等;④被引用的内容与科技成果的相关性。
自主填报/查新报告/公共数据/第三方评价A3.学科贡献在健全学科体系、推动学科整体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①学科所处的级别(层级);②是否形成新学科分支;③是否丰富学科内涵或拓宽学科领域;④影响或辐射其它学科情况。
自主填报/查新报告/公共数据/第三方评价A4.影响力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和地位。
①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等级等情况;②论文的转载,专著的出版社、发行量等情况;③受邀所做的学术报告或主题发言情况;④学术声誉等。
自主填报/查新报告/公共数据/问卷调查/第三方评价一级指标指标含义二级指标指标含义评价要点数据来源B.技术价值主要包括成果的优良特性和首创性,解决该领域的技术难题或行业的热点问题的情况,以及所处国际、国内或省内先进性水平。
B1.新颖性和创造性在技术思路、原理、方法上的创新程度。
①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并取得技术突破,掌握核心技术并进行集成创新的程度,自主创新技术在总体技术中的比重;②突破“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推动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安全可控情况;③产出的论文、专著、报告、技术标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动植物新品种等情况。
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指标体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规范的的总体原则、评估流程、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及参数设置。
本标准适用于科技成果拥有方、需求方、金融机构、第三方评价机构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服务的规范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科技成果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使用价值的成果。
注:本科技成果定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所定义的科技成果。
3.2科技成果转化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lation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注:本科技成果定义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所定义的科技成果。
3.3概念验证proof of concept service对早期成果的进行可行性验证,为科技成果提供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原理或技术可行性研究、原型制造、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二次开发、中试熟化等验证服务。
3.4概念验证指标体系proof of concept service在概念验证服务过程中,通过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产业化可行性、商业逻辑设计等服务帮助科技成果更好的落地转化。
3.5技术可行性technical feasibility评估技术能否满足需求,是否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竞争力。
3.6市场可行性natural gas mining right block evaluation评估技术商业前景,包括市场规模、盈利模式、成本收益等方面。
3.7产业化可行性prospective earning评估技术的生产材料获取难度、批量性生产难度以及成本管理等方面。
3.8商业逻辑设计business logic design为技术提供战略规划、创业辅导、营销策划、商业模式设计、科技政策咨询、知识产权规划等商业逻辑赋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