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仓库架构
- 格式:ppt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5
描述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的组成及其关系。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实例(Instance):实例是在计算机内存中运行的一个进程,负责管理数据库的操作。
每个实例都有自己的内存空间和进程,可以同时运行多个实例。
2.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一个存储数据的容器,包含了表、视图、索引等对象。
一个实例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
3. 数据文件(Data File):数据文件是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实际数据的文件,包含了表、索引等对象的数据。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具有独立的文件名和路径。
4.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控制文件是用来记录数据库的结构和状态信息的文件,包括数据库名、数据文件的路径、表空间的信息等。
一个数据库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控制文件。
5. 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日志文件是用来记录数据库的变化操作的文件,包括数据更改、事务回滚等。
日志文件用于实现数据库的恢复和数据的一致性。
每个数据库通常有多个日志文件。
6. 表空间(Tablespace):表空间是数据库中逻辑数据存储的单位,用来管理和组织对象。
每个表空间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不同表空间可以包含不同的数据对象。
7. 段(Segment):段是逻辑存储结构的基本单位,是指数据库中的一个连续空间。
每个表、索引等对象都占用一个或多个段。
8. 区(Extent):区是段的扩展单位,是一组连续的数据块。
一个段由多个区组成。
9. 块(Data Block):块是数据库存储的最小单位,通常是8KB大小。
每个数据文件由多个块组成。
以上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下:- 实例与数据库:一个实例可以管理多个数据库,每个数据库都有自己的实例。
- 数据库与数据文件:一个数据库可以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每个数据文件存储数据库的实际数据。
- 实例与控制文件:一个实例通常有一个或多个控制文件,控制文件记录了数据库的结构和状态信息。
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体系结构基本组成:Oracle server:⼀般情况下是⼀个instance和⼀个database组成⼀般:1个instance只能对应⼀个数据库。
特殊:1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instance(RAC)⼀台服务器上同时可装多套版本的数据库软件,每个数据库软件可建多个数据库,但是每个数据库只对应⼀个instance,也可以理解成每个数据库只有⼀个SID 。
利⽤DBCA建出的每个库都是相对独⽴的,在同⼀服务器上如果创建多库必须将环境变量的参数⽂件做区分,并且在对实例切换时需如下操作:connect ⽤户名/密码@实例的服务名1.1 oracle服务器和实例1.1.1实例由内存区和后台进程组成①内存区:数据库⾼速缓存、重做⽇志缓存、共享池、流池以及其它可选内存区(如Java池),这些池也称为数据库的内存结构②后台进程:包括系统监控进程(SMON)、进程监控(PMON)、数据库写进程(DBWR)、⽇志写进程(LGWR)、检验点进程(CKPT)、其它进程(SMON,如归档进程、RECO进程等)③注:要访问数据库必须先启动实例,实例启动时先分配内存区,然后再启动后台进程,后台进程执⾏库数据的输⼊、输出以及监控其它Oracle进程。
在数据库启动过程中有五个进程是必须启动的,它们是系统监控进程(SMON)、进程监控(PMON)、数据库写进程(DBWR)、⽇志写进程(LGWR)、检验点进程(CKPT),否则实例⽆法创建。
1.1.2服务器Oracle服务器由数据库实例和数据⽂件组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服务器除了维护实例和数据库⽂件之外,还在⽤户建⽴与服务器的连接时启动服务器进程并分配PGA1.2 oracle数据库逻辑结构表空间:据库的基本逻辑结构,是⼀系列数据⽂件的集合;段:不同类型数据在数据库中占⽤的空间,有许多区组合⽽成;区:由连续的块组成,⽬的是为数据⼀次性预留⼀个较⼤的空间,oracle为存储空间进⾏分配回收都是以区为单位的;块:最⼩的存储单位,在创建数据库时指定,不能修改。
Oracle数据库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它采用了客户/服务器模式,可以在各种不同的评台上运行。
其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是数据库领域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
1. 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包括实例和数据库。
实例是由一个或多个进程组成,负责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和管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数据库是由数据文件组成,用来存储数据和控制文件。
实例和数据库之间通过监听器进行通信,客户端通过监听器访问数据库。
2. 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原理Oracle数据库的运行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启动和关闭过程。
数据库的启动过程包括加载实例和数据库文件、分配内存、打开数据库并监听客户端请求;数据库的关闭过程包括关闭实例和数据库文件、释放内存、关闭数据库并停止监听器。
3. 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Oracl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包括内存结构和磁盘结构。
内存结构包括数据库SGA和PGA,SGA用来存储数据库的共享数据和控制信息,PGA用来存储客户端的私有数据;磁盘结构包括数据文件、控制文件和日志文件,数据文件用来存储数据库的数据,控制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元数据,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事务日志。
4. 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Oracle数据库的并发控制包括锁和多版本并发控制。
锁是用来控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包括共享锁、排他锁和意向锁;多版本并发控制是一种乐观并发控制方式,每个事务都有自己的版本,可以并发访问相同的数据,不会相互影响。
5. Oracle数据库的恢复机制Oracle数据库的恢复机制包括日志文件和闪回技术。
日志文件用来记录数据库的操作,包括重做日志和撤销日志,可以用来恢复数据库的状态;闪回技术可以回滚数据库到历史状态,包括闪回查询和闪回表。
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我们对于Oracle数据库的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Oracle数据库作为一种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运行机制和基本原理对于数据库管理员和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管理和优化数据库。
oracle物理结构在一个服务器中,每一个运行的数据库都有一个数据库实例(instancename) 相联系。
数据库启动时,系统首先在服务器内存中分配系统全局区(SGA),即构成了oracle的内存结构。
然后启动若干个常驻内存的操作系统进程,即组成了oracle的进程结构。
除此之外,还有数据库的物理与逻辑结构。
数据库体系统结构图可以参考第一篇。
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将分五篇来详细说明oracle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oracle物理结构•oracle逻辑结构•oracle内存结构•oracle进程结构•oracle连接配置结构本篇说明物理结构。
物理结构,即oracle数据库使用的操作系统文件结构。
对于数据库物理结构文件,不同的oracle版本,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有不同的存储目录结构。
•winnt | d:/oracle/product/10.1.0/oradata/DB_NAME/*.*(oracle 10g);d:/orant/database/*.*(oracle7,oracle8)•Unix | /home/app/oracle/product/10.1.0/oradata/DB_NAME/*.*(10g);/home/app/oradata/db_name/*.*(8i,9i)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文件按其作用可以分为三类:•数据文件•日志文件•控制文件物理存储结构是指从物理角度分析数据库的构成,即Oracle数据库创建后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文件。
从物理存储结构上分析:每一个Oracle数据库是主要由三种类型的文件组成:数据文件、日志文件和控制文件,另外还包括一些参数文件。
其中:数据文件的扩展名为.DBF;日志文件的扩展名为.LOG;控制文件的扩展名为.CTL。
一、数据文件数据文件(Data File)用于存储数据库数据的文件,如表中的记录,索引,数据字典信息等都存储于数据文件中。
在存取数据时,Oracle数据库系统首先从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并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缓冲区中。
Oracle 数据仓库解决方案1. 引言数据仓库是一种用于支持企业决策需求的关键系统。
它集成了来自各个业务系统的大量数据,并提供强大的分析能力,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做出战略决策。
Oracle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和工具来支持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开发和运维。
本文将介绍基于Oracle的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架构设计、数据抽取与转换、数据质量管理、数据存储与索引、以及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内容。
2. 架构设计在设计Oracle数据仓库解决方案时,需考虑到数据的各个方面,包括数据源、数据仓库、数据集成、以及数据分析与应用。
一般来说,Oracle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架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2.1 数据源层数据源层是数据仓库解决方案的基础,它包括了从企业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数据的过程。
Oracle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实现数据抽取,如使用Oracle Data Integrator (ODI)进行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操作,或者使用Oracle GoldenGate进行实时数据复制。
通过选取合适的数据源层方案,可以确保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及时、准确地更新。
数据仓库层是整个解决方案的核心部分,它承载了企业的全部业务数据。
在设计数据仓库层时,需要考虑到数据的组织结构、模型设计、以及数据的粒度。
Oracle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仓库建模工具,如Oracle Data Warehouse Builder(DWB)和Oracle Enterprise Manager(OEM),可用于辅助数据仓库层的设计与管理。
2.3 数据集成层数据集成层是将从数据源层抽取的数据进行清洗、转换、合并和加载的过程。
Oracle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功能来支持数据集成过程,如Oracle Data Integrator (ODI)、Oracle Warehouse Builder(OWB)以及Oracle Data Pump等。
摘要:0^。
位数据库在各类应用系统中负责存储平台所有的用户数据,数据库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直接影响平台的安全运行,目前采用的Oracle Replication方式来实现的数据库高可靠性已经显示出了弊端,本文介绍并分析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数据库高可用性的架构:Oracle Replication、Oracle Rac、Oracle主机HA等,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
1什么是高可用性(High Availability高可用(HA)性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在广义环境中是指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在狭义方面一般指主机、服务的冗余,如主机HA、应用程序的HA等,无论那种情况,高可用性都可以包含如下一些方面:0系统失败或崩溃0应用层或者中间层错误0 网络失败0 介质失败:指一些存放数据的媒体介质故障0 人为错误0 系统的容灾备份0 计划内的维护或者重启可见,高可用性不仅包含了系统本身故障、应用层的故障、网络故障、认为操作的错误等,还包含数据的冗余、容灾及计划的维护时间等,也就是说一个真正的高可用环境,不仅能避免系统本身的问题,还应该能防止天灾、人祸,并且有一个可靠的系统升级及计划维护操作。
本文探讨的Oracle数据库层面的高可用性,不可避免也会涉及到一些主机、存储、操作系统方面的高可用性,因为要实现Oracle服务的连续性保障是离不开硬件层面的支持的。
随着Oracle技术的发展(Oralce 8i/9i/10g/11g),高可用性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可靠,本文介绍了四种Oracle高可用性的相关产品,并通过其实现方式和性能的比较得到在现在和未来的Vas2000系统中更适合的数据库高可用性方案:0 Oracle Parallel Server/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 (Oracle Rac ) 0 Oracle Standby Database/Oracle Data Guard0 Oracle Advanced Replication/Oracle Stream0 Oracle Server HA2 Oracle 并行数据库OPS/RACOPS 从Oracle 8i 开始提供,从Oracle 9i 开始成为RAC ,并且随着高性能PC SERVER 的普 及,Oracle Rac 也成为Oracle 高可用性产品最流行的一种架构,Oracle Rac 通过组织多个服 务器的Cluster 来获得更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的集群。
oracle原理
Oracle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它的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主要的方面。
1. 数据库结构:Oracle数据库由表组成,每个表是一个二维表格,由行和列组成。
表中的数据按照列存储,每列都有一个字段名和数据类型。
表之间可以通过外键建立关联关系,从而实现数据的引用。
2. 事务处理:Oracle采用基于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的事务处理机制,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每个事务必须具备原子性,即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失败回滚。
并发访问时,Oracle使用锁机制来保证事务的隔离性。
3. 数据库管理:Oracle提供了各种管理工具,包括SQL*Plus、SQL Developer等,管理员可以通过这些工具进行数据库的管理、备份、恢复和监控等操作。
4. SQL语言:Oracle支持SQL语言,用户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操作。
此外,Oracle还支持PL/SQL语言,它是一种过程化编程语言,允许用户在数据库中编写程序。
5. 存储管理:Oracle支持多种存储管理方式,包括行存储、列存储和混合存储等。
其中,行存储是一种常用的存储方式,它将整个行作为一个单元存储在数据库中,适用于数据读取频繁的场景。
总之,Oracle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原理涉及到数据库结构、事务处理、数据库管理、SQL语言和存储管理
等多个方面,可以支持各种应用场景的数据存储和管理。
oracle database table层级结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Oracle数据库表是数据库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数据并提供对数据的访问。
在Oracle数据库中,表可以根据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层级结构的划分,这种层级结构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数据并方便数据的操作和查询。
本文将对Oracle数据库表的层级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1. 表的基本概念在Oracle数据库中,表是一种用于存储特定类型数据的结构,它由列和行组成。
每个表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并且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列,每个列都定义了表中存储的数据类型。
表中的每一行则代表一个记录,每个记录包含对应的列数据。
2. 表的层级结构在Oracle数据库中,表之间可以有不同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反映表之间的层级结构。
在层级结构中,通常会存在主表和从表的关系,主表包含基本信息,从表包含与主表相关的详细信息。
通过建立不同表之间的关联,可以建立起一种层级化的数据存储结构,实现数据的组织和管理。
3. 表的关联在Oracle数据库中,表之间的关联是通过外键来实现的。
外键是一个列或一组列,它保存了另一个表的主键值。
通过外键,可以建立不同表之间的关联,实现数据的一对多或多对多关系。
在建立表之间的关联时,需要注意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 表的索引在Oracle数据库中,表的索引是一种用于快速查找数据的结构。
索引可以提高数据的查询性能,减少查询时间。
通过在表中建立索引,可以根据索引列快速定位到对应的数据行,加快查询速度。
在设计表结构时,需要考虑在哪些列上建立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
5. 表的分区在Oracle数据库中,表的分区是一种将表数据按照一定规则分割成多个部分存储的方式。
通过表分区,可以实现数据的更好管理和维护。
表的分区可以按照时间、地区、业务类型等进行划分,不同分区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独立维护和操作,有效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Oracle数据库11g产品家族简介介绍Oracle数据库11g家族,是一个对不同级别的业务,不同规模的组织都有量身定做产品,对不同IT需求都有解决方案的家族。
Oracle也提供数据库选件产品来加强Oracle数据库11g某些特殊的应用需求。
本文将概要的介绍这些功能和选件。
●Oracle数据库11g标准版一(SE1)是个空前强大,易用,性价比非常好的工作组级软件。
适合单节点,在最高容量两个处理器的服务器上使用。
●Oracle数据库11g标准版(SE)可以支持单机或者集群服务器,在最高容量4个处理器的单机或者总计4处理器的集群上使用。
购买了标准版,就已经内含了Oracle的RAC而无需额外付费。
●Oracle数据库11g企业版(EE)提供了有效,可靠,安全的数据管理功能以应对关键的企业业务和在线事务处理应用,复杂查询的数据仓库或者WEB2.0应用。
企业版就没有SOCKET限制,单机或者集群都可以使用●Oracle数据库11g个人版(PE)是为个人开发部署使用,它和Oracle标准版一,标准版,企业版功能上是全面兼容的。
●Oracle数据库11g express版(XE)是个入门级的精巧数据库。
主代码是基于企业级数据库的,用户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自由开发,部署和发布。
该版数据库占的空间很小,非常容易管理。
XE版可以安装在任何主机上,也没有CPU限制。
但是XE版的用户数据只能存储4G,内存只能使用1G,每台主机上也只能使用1个CPU。
如果使用XE版的时间久了需要升级,我们也可以很轻松的将其升级到标准版或者企业版。
这四个版本的Oracle数据库11g使用的是相同的引擎架构,互相兼容。
在相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也支持相同的应用开发工具,程序接口。
使用Oracle数据库11个产品,您可以先购买标准版一上手,随着您的业务发展,再轻松的升级到标准版。
随着设备的扩容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再按需应变的进一步升级到企业版。
oracle数据库体系架构详解在学习oracle中,体系结构是重中之重,一开始从宏观上掌握它的物理组成、文件组成和各种文件组成。
掌握的越深入越好。
在实际工作遇到疑难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到体系结构中来解释。
体系结构是对一个系统的框架描述。
是设计一个系统的宏观工作。
这好比建一栋大楼。
你首先应该以图纸的方式把整个大楼的体系架构描述出来。
然后一点点的往里面填充东西。
下面我们先以一个图解的方式对oracle体系结构有一个基本了解根据示图,便于我们记忆,示图分三部分组成,左侧User Process、Server Process、PGA可以看做成Clinet端,上面的实例(Instance)和下面的数据库(Database)及参数文件(parameter file)、密码文件(password file)和归档日志文件(archived logfiles)组成Oracle Server,所以整个示图可以理解成一个C/S架构。
Oracle Server由两个实体组成:实例(instance)与数据库(database)。
这两个实体是独立的,不过连接在一起。
在数据库创建过程中,实例首先被创建,然后才创建数据库。
在典型的单实例环境中,实例与数据库的关系是一对一的,一个实例连接一个数据库,实例与数据库也可以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不同计算机上的多个实例打开共享磁盘系统上的一个公用数据库。
这种多对一关系被称为实际应用群集(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RAC)RAC极大提高了数据库的性能、容错与可伸缩性(可能耗费更多的存储空间)并且是oracle网格(grid)概念的必备部分。
下面我们来详细看一下oracle数据库的体系架构Oracle体系架构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数据库实例(Instance)和数据库文件(database)数据库实例指数据库服务器的内存及相关处理程序,它是Oracle的心脏。
与Oracle 性能关系最大的是SGA(System Global Area,即系统全局区活共享内存区),SGA包含三个部分:1、数据缓冲区,可避免重复读取常用的数据;2、日志缓冲区,提升了数据增删改的速度,减少磁盘的读写而加快速度;3、共享池,使相同的SQL语句不再编译,提升了SQL的执行速度。
Oracle体系结构就是围绕这张图展开的,要想深入了解oracle,就必须把这张图搞明白。
如图:一、基本组成:Oracle server:一般情况下是一个instance和一个database组成1个instance只能对应一个数据库。
特殊:1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instance(rac)一台服务器上同时可装多套版本的数据库软件,每个数据库软件可建多个数据库,但是每个数据库只对应一个instance,也可以理解成每个数据库只有一个SID 。
利用DBCA建出的每个库都是相对独立的,在同一服务器上如果创建多库必须将环境变量的参数文件做区分,并且在对实例切换时需如下操作:connect 用户名/密码@实例的服务名Oracle Instance:是由内存(SGA)和后台进程(backupground Process)组成通过instance来访问database一个实例只能打开一个数据库Oracle database:数据文件(Data files):数据文件永远存储数据库的数据,包括数据字典、用户数据(表、索引、簇)、undo数据等重做日志(Redo log):“先记后写”重做日志用于记录数据库的变化,当进行例程恢复或介质恢复时需要使用重做日志执行DDL或DML操作时,事物变化会被写到重做日志缓冲区,而在特定的时刻LGWR会将重做日志缓冲区中的内容写入重做日志。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控制文件用于记录和维护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并且每个Oracle数据库至少要包含一个控制文件。
归档日志(Archive log):是非活动(Inactive)重做日志的备份。
口令文件(Password file):用于验证特权用户(具有SYSDBA、SYSOPER权限的特殊数据库用户)参数文件(Parameter file):用于定义启动实例所需要的初始化参数,包括文本参数文件(pfile)和服务器参数文件(spfile)(二进制文件放入裸设备,引入spfile)User and Server process :在执行sql语句时产生的进程,每一个连接,oracle server创建一个session,产生一个server process,在client发起一个connection时就产生了一个user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