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编码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6.57 KB
- 文档页数:8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利用数字设备将身边信息数字化的方法,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实际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贴近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分析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类型和获取方式,能依据主题选取合适的信息内容,能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认真的评价,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与探索能力,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能力,展示自我能力知识要点:1、获取数字化声音信息能运行使用附件里的录音机录制声音文件并保存2、获取数字化图像、视频信息(1)能运行摄像头软件获取图像(2)能将BMP文件转化为JPEG文件格式(3)能使用摄像头获取视频文件3、加工处理获取信息(1)能简单加工处理信息。
如用Photoshop、画图软件加工处理等(2)用PowerPoint将获取的信息制作电子作品4、评价量规(1)完成《资料收集情况表》的填写(2)参照评价量规作自我评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了解信息获取的常用渠道基础上,学习使用麦克和摄像头获取身边的信息,将其数字化,并能简单加工处理。
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合作学习能力。
难点:在获取信息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信息是数字化表示,能利用麦克、摄像头将生活中的信息转化为数字化信息,并将获得的信息简单加工处理,结合PowerPoint和Photoshop软件制作。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1)获取数字化信息;(2)简单加工处理信息;(3)交流与评价.第一部分是利用麦克、摄像头获取声音、图像、视频信息。
第二部分是利用计算机中的图像处理软件和媒体制作播放软件等工具打开一些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文件,试着将其转换成其他格式的同类型文件,比较这些不同文件格式有些什么特点,最后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电子作品第三部分是交流与评价:学生完成资料搜集汇总表的填写,根据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评价量规作作自我评价,然后通过对获取信息进行设计加工布局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进行组内评选,推荐作品,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教师点评,评价要点:过程性资料齐全(选题及相关内容设计,资料收集情况表,数字化成果);能根据实际问题分析需求,所选内容能很好的表现主题;能根据需要选择合理的信息来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完成对获得信息的简单加工整理.2、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利用麦克、摄像头获取声音、图像、视频信息,学生能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媒体制作播放软件简单加工获取的信息。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1.2《数字化与编码》教案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数字化的基本原理,数据编码的方法。
• 2.教学难点: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编码方法的应用。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采取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加深认识。
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行为:展示数字化产品(如数字相机、音乐播放器)的图片或实物,提出问题:“这些产品是如何实现数字化的?”•学生行为: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达自己对数字化的初步理解。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字化的概念。
(二)数字化原理讲解(10分钟)•教师行为:详细讲解数字化的基本原理,包括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
•学生行为:认真听讲,记录关键点,对数字化原理进行初步理解。
•设计目的:确保学生对数字化的基本原理有清晰的认识。
(三)编码方法介绍(10分钟)•教师行为:介绍不同的数据编码方法,如ASCII编码、Unicode编码等。
•学生行为:学习不同编码方法的特点,理解编码在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作用。
•设计目的: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知识。
(四)案例分析(5分钟)•教师行为:提供数字化与编码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如网络通信、图像处理等。
•学生行为:分析案例,理解数字化与编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设计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字化与编码知识的理解。
(五)实践操作(10分钟)•教师行为:设计一个简单的实践操作任务,如使用音频编辑软件录制声音并保存为不同编码格式。
•学生行为:按照教师的指导,完成实践操作任务,体验数字化与编码的过程。
•设计目的: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六)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行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实践操作体验和发现。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编码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数据编码方式及其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
字符编码:ASCII码、UTF-8码等。
图像编码:JPEG、PNG等。
音频编码:MP3、AAC等。
三、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引出数据编码的概念和重要性。
讲解:讲解各种数据编码方式的原理、特点和优势。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了解不同数据编码的应用。
练习:提供实际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编码和解码的练习。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数据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据编码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测试,评价学生对数据编码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实践练习,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讨论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数据编码的认识和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2数字化与编码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引入新课一、体验探索——数字化生活阅读思考课本P13页,完成下面表格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学科信息技术年级高二班级授课教师章节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课题名称数字化与编码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教材内容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活环境。
它们在给我们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在逐渐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生活与学习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所学内容只是体验性和经验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提炼问题,并结合各种事实和案例进行指导分析,促进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理性建构,形成深入思考的系统思维。
课标要求内容要求:探讨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社会应用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学业要求:了解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和社会应用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初步了解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借助数字化学习工具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案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关键技术,通过专题研讨、资料搜集与分析,了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结合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提升信息意识渗透信息社会责任。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锻炼和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数据编码的基本方式,合理先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数制间的转换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新课学习0为止,将每次得到的余数按照逆序排列,即为换算的二进制数的结果。
例1: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常用的方法是按权展开求和。
例2:将二进制数10011转换成十进制数二进制数中每位数字的权是以2为底的幂,按权展开求和即:(10011)2=1X24+0X23+0X22+1X21+1X20=16+0+0+2+1=(19)10数制基数规则八进制(O)八逢八进一,1位八进制数用3位二进制数表示。
《数据编码》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观点,如二进制、十进制等。
2. 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数据编码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二进制、十进制等基本数据编码方式,理解其基本原理。
2. 教学难点:通过实例和实验,掌握数据编码的实际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码和解码操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如计算机、编程环境等。
3. 准备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学生参考学习。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原理。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介绍数据编码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新课讲授1. 数字编码:(1)介绍数字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讲解数字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二进制编码、十进制编码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数字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字符编码:(1)介绍字符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如ASCII码、Unicode等。
(2)讲解字符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字符映射、编码转换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字符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图像编码:(1)介绍图像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如JPEG、PNG等。
(2)讲解图像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压缩算法、水印技术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图像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4. 音频和视频编码:(1)介绍音频和视频编码的基本观点和分类,如MP3、AVI 等。
(2)讲解音频和视频编码的原理和方法,如压缩算法、数字水印等。
(3)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音频和视频编码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教师提出与数据编码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数据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教师分享一些与数据编码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数据编码原理和方法。
数字化与编码教学设计
数字化与编码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字化和编码技能,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创新作品。
以下是一个数字化与编码教学设计的例子:
1. 主题:通过数字化与编码学习创意项目
2. 目标:在学习数字化与编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教学内容:
a. 数字化:学生学习数字化的基本概念、技能和工具,如计
算机基础知识、电子表格、图形设计软件等。
b. 编码:学生学习编程语言、算法和逻辑思维,如Scratch、Python等。
4. 教学活动:
a. 数字化活动: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一个家庭预算表,学习如何记录和分析数据。
b. 编码活动:学生使用Scratch编程语言创建一个交互式故事,学习如何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目标。
c. 创意项目:学生分组合作,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设计一个数字化与编码的创意项目,如创建一个游戏、制作一个电子音乐作品等。
5. 评估方式:
a. 数字化活动评估:评估学生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创建家庭预算表时的准确性和分析能力。
b. 编码活动评估:评估学生使用Scratch编程语言创建交互式故事时的逻辑思维和创意能力。
c. 创意项目评估:评估学生设计数字化与编码创意项目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以上数字化与编码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学习并运用数字化与编码技能,培养创意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编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强调信息安全和道德责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学内容:介绍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文本、图像、音频等常见编码方式。
2. 教学步骤:a. 讲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了解数据编码的重要性。
b. 分别介绍文本、图像、音频等常见编码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进行编码。
c.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数据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d.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数据编码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2. 教学手段:利用PPT、视频、软件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数据编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数据如何进行编码。
2.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编码的复杂原理和过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评价方式:采用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2. 反馈方式: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与总结1. 反思内容: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评价方式是否合理等。
2. 总结内容: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总结和反馈。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PPT、视频、软件演示等多媒体资源,以及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2. 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和软件工具。
教学案例一:课题: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编码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并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教学重难点: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教学器材:演示用计算机、数字投影机或计算机教学网络教学过程:1.引言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
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2.十进制和二进制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1)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2)除2取余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解:∴17(10)=10001(2)=(2)让学生练习:11(10)92(10)=(2)129(10)=(2)136(10)=(2)248(10)=(2)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
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位数。
下面列举两个例子:[例2] 把十进制数123.75转换为二进制数解:十进制数进位0.75×2=1.5 10.5×2=1 1∴123.75=1111011.11(2)(10)[例3] 把十进制数0.65转换为二进制数解:十进制数进位0.65×2=1.30 10.3×2=0.6 00.6×2=1.2 10.2×2=0.4 00.4×2=0.8 00.8×2=1.6 10.6×2=1.2 1∴0.65(10)=0.1010011(2)+∈∈是尾数误差,∈<2-7通过上述例子的讲授和学生适应练习(学生练习可以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分钟)“家乡一日游”话题引入本节,通过将过去与现在准备方式不同做对比,引导学生得出“信息技术改变我们的生活”这一结论。
分钟)1.生活在数字世界继续讨论在完成“家乡一日游”计划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字化工具,并分析它们是如何改变生活与学习方式的,从而说明数字化正在改变世界。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通过绘图展示水银温度计与数字温度计表示温度的区别,说明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不同。
同时指出,模拟信号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等步骤转换为数字信号,并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分钟)1.认识二进制通过“卡片组合游戏”,将卡片点数记为十进制数,随机翻面后,卡片正反面分别读为“1”和“0”,则得到一组十进制数所对应的二进制数。
遍使用十进制,只不过是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有10根手指这样一个解剖学事实的结果。
”实际上,在古代世界独立开发的有文字的记数体系中,除了巴比伦文明的楔形数字为60进制,玛雅数字为20进制外,几乎全部为十进制。
教师举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标价为十进制数,请同学思考并举例说明十进制与六十进制在生活中的应用。
(3)提出问题:既然十进制数在生活中如此常见,六十进制数也有应用,那么计算机存储为何采用二进制呢?(4)学生回答(5)教师总结:用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来代表数字,是很容易实现的,而十种或者其他选择则要困难得多。
不仅如此,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不单有量上的差别,而且有质上的不同。
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机器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可靠性。
其次,二进制运算简单,电子计算机中的运算器线路也变得十分简单,线路简化了,速度也就可以提高。
所以,计算机存储采用二进制。
分钟)1.通过对“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价位求和,引出十进制进位规则“逢十进一”。
2.触类旁通,引导学生得出二进制进位规则为“逢二进一”。
3.应用“逢二进一”计算二进制数“1+1=10”。
4.由结果“10”存在歧义,引出十进制与二进制的表示方法。
分钟)1.二进制整数转十进制整数(1)回归“家乡一日游”话题,邀请朋友来母校一观。
《信息的编码》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编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让学生在案例创设的环境下,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主题,对学习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信息技术知识与生活应用的融合。
二、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字符编码、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比较枯燥,知识与概念偏深,可操作内容偏少。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比较容易地了解信息的编码,教学中为学生准备了一些常见的、生活中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为什么要对信息进行编码;2. 重新认识十进制,并能进行知识迁移,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有初步理解;3. 掌握二、十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启发、设疑;学生对比、实践、观察、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信息编码中的二进制代码的特征。
教学难点:进制之间转换。
五、课前准备1.硬件准备:多媒体电子教室。
2.软件准备:小哨兵广播教学系统、计算器、Excel工程函数、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1)用公式法完成以下进制转换练习题101010B=()D 135D=()B 101101.11B=()D 7325 Q=()D 20.75B=()D F3H=()D(2)分别使用计算器和工程函数验证以上的转换结果(3)进制运算题1011B+5D=()D1101B+111B=()B101B*11B=()(4)二进制知识应用题:1位二进制可以表示两态,一周七天最少用几位二进制来表示?一年12个月最小需要几位二进制来表示?。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1 信息技术人教中图版第1章认识数据与大数据《数字化与编码:数据编码》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信息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编码在信息技术中的基础作用,理解数据编码对于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的重要性。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数据编码方式,如ASCII码、Unicode码等,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3.计算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数据编码背后的原理,学会将复杂的信息转化为可处理的数字形式。
4.信息社会责任:在探讨数据编码的应用时,引导学生关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社会问题,培养负责任的信息技术使用者。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掌握ASCII码和Unicode码等常见数据编码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编码如何将字符、图像、声音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二进制形式。
•区分不同编码方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数据编码原理、ASCII码表、Unicode码示例等)。
•实物教具(如字符卡片,用于模拟编码过程)。
•在线编码转换工具(用于实时演示编码转换过程)。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数据编码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常见编码方式。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在线工具直观展示编码转换过程。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动手进行编码转换练习,加深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编码方式的选择依据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一段包含多种字符(包括英文字符、中文字符、特殊符号等)的文本,提问学生:“计算机是如何识别并存储这些字符的?”引发学生思考。
•引出主题:介绍数据编码的概念,说明它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础。
2. 新课教学•数据编码基础:•定义讲解:明确数据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重要性阐述:强调数据编码在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中的关键作用。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编码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coding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信息的数字化表示――编码
一、课题:
二、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编码方式,并能进行数制的转换。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把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四、教学过程:
1.引言
信息时代几乎一切信息都要转换成数字,才能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传播和交流。
用数字表示各种信息,叫做信息的数字化表示,也叫信息的编码,这是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编码方式。
2.十进制和二进制
向学生分别介绍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的特点。
(1) 把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因为同学们第一次进行这种运算,所以老师必须一步一步讲清楚,让同学掌握数制转换的方法。
(2) 除2取余
把一个十进制整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只要将这个十进制整数一次又一次地被2除,得到的余数(从最后一次的余数写起)就是用二进制表示的数。
[例1] 把十进制数17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2
2
2
2
2
2
17
8 1
4 0
4 0
2 0
1 1
∴ 17(10)=10001(2)
让学生练习:11(10)=(2)
92(10)=(2)
129(10)=(2)
136(10)=(2)
248(10)=(2)
注意:把一个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整数部分可以用除2取余法,对于小数部分就用基数2连续去乘它,直到乘积的小数部分等于“0”为止。
如果十进制小数不能用有限位二进制小数表示时,那么可以根据对精度的要求,选取一定的位数。
下面列举两个例子:
[例2] 把十进制数123.75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2
2
2
2
2
2
2
2
123
61 1
30 1
15 0
7 1
3 1
1 1
1 1
十进制数进位
0.75×2=1.5 1
0.5×2=1 1
∴ 123.75(10)=1111011.11(2)
[例3] 把十进制数0.65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
十进制数进位
0.65×2=1.30 1
0.3×2=0.6 0
0.6×2=1.2 1
0.2×2=0.4 0
0.4×2=0.8 0
0.8×2=1.6 1
0.6×2=1.2 1
∴ 0.65(10)=0.1010011(2)+∴
∴是尾数误差,∴<2-7
通过上述例子的讲授和学生适应练习(学生练习可以让
几个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发现有共同性的错误,一起订正。
)
3.八进制、十六进制简介
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二进制数、十进制数的概念,并且学会了它们之间的转换。
所以对八进制、十六进制简介比较容易接受。
(1)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的互相转换
因为一个二进制数所需要的位数较多,所以书写不方便,记忆也困难。
为了方便人们常常将二进制数化为八进制数。
二进制数化为八进制数的方法是:
将二进制数由低向高每三位组成一组,每一组表示一个0至7之间的数。
因为,三位的二进制数是小于8的,所以,以三位二进制数作为一组的数是逢八进一的。
这种逢八进一的数称为八进制数。
[例4] 把二进制数11110101111转换为八进制数。
解:11110101111(2)=(8)
11 110 111 101
3 6 7 5
∴ 11110101111(2)=3675(2)
八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转换比较容易,只要将每位八进制数分别用三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例5] 把八进制数2056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2056(8)=(2)
2 0 5 6
010 000 101 110
∴ 2056(8)=10000101110(2)
(2)十六进制数
十六进制是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它的基数是16,因此有16个数字符号,它们是0~9、a、b、c、d、e、f。
其中:a表示数10;b表示数11;c表示数12;d表示数13;e表示数14;f表示数15。
与三个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一个八进制数一样,四位二进制数正好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
所以,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人转换也是比较容易的。
把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只要从小数点开始,每四位二进制数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如果不足四位,若是整数,则在最左边添零补足四位;若是小数,则在最右边添零补足四位。
[例6] 把二进制数10010001101001.001111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解:10010001101011.001111(2)=(16)
10 0100 0110 1011 . 0011 11
0010 0100 0110 1011 . 0001 1100
2 4 6 b . 1 c
∴ 10010001101011.001111(2)=246b.1c16)
把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只要把十六进制数每一位用对应的车位二进制数表示即可。
[例1-7] 把十六进制数b56f.e转换为二进制数。
解:b65f.e(16)=(2)
b 6 5 f . e
1000 0110 0101 1111 . 1110
∴ b65f.e(16)=1000011001011111.1110(2)
以内容主要采用讲授的形式,并要求学生做适量的练习,学生就能掌握。
4.小结
(1) 与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数制转换的一般规律。
布置适量的作业。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