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二)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二学业水平复习必背知识点一、语文知识点1. 词语搭配和固定搭配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词语的正确搭配和固定搭配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和平共处"、"浩如烟海"等,这些固定搭配在写作和阅读中经常会出现。
2. 文言文基础词汇文言文是高二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如"朕"、"鄙"、"尔等"等。
在解析古代文献和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对文言文基础词汇的掌握十分重要。
3. 古诗词背诵背诵古代名诗名篇,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例如,杜甫的《登高》、李白的《静夜思》等。
二、数学知识点1. 三角函数公式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公式,如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对解决相关问题非常有帮助。
2. 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方法,例如均值、方差、标准差等。
3. 极限与导数学习数学中的极限与导数是进一步学习微积分的基础,需要掌握极限的定义和求导的基本方法。
三、物理知识点1. 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需要掌握牛顿三定律和运动学的相关知识,例如加速度、力矩等。
2. 电磁学电磁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电荷、电场、电流等基本概念,并了解电磁感应、电路等相关知识。
3. 相对论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如狭义相对论、时间膨胀等。
四、化学知识点1.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的基本性质,例如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和主族、副族等分布规律。
2.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了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条件,以及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反应机制。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常见类型,需要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1. 集合的含义(1)元素:。
(2)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方法a.列举法: 。
b.描述法: 。
3. 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的含义(1)子集:。
(2)A=B:。
4. 全集与空集的含义(1)空集:,记为:。
(2)全集:,记为:。
5. 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及计算(1)并集:,记为:。
(2)交集:,记为:。
6. 补集的含义及求法补集:,记为:。
7.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关系及运算8. 函数的概念函数:。
9.映射的概念映射:。
10. 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a.分式: ;b.偶次方根: ;c.对数式的真数: ;d.指数、对数式的底: .e.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f.零指数的底:;g.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2)求函数值域的方法:a.观察法; b.配凑法;c.分离常数法;d.判别法;e.换元法等。
11. 函数的表示法(1)解析法:;(2)图象法:;(3) 列表法:.12. 简单的分段函数(1) 定义:;(2) 定义域:;(3) 值域:;13. 分段函数的简单应用(略)14. 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1)单调性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a.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时,都有,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b.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都有,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单调性的几何意义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的.(3). 函数最大(小)值a. 最大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讲义必修二第六讲曲线运动与天体运动(必修二)一、考纲要求及历年考题落点章节内容要求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B ▲▲▲▲平抛运动 C ▲●▲▲▲●▲●匀速圆周运动 A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A ▲▲▲▲▲向心加速度 A ▲▲向心力 C ●●●▲▲●●天体运动万有引力定律 A ▲▲▲▲人造地球卫星 A ▲宇宙速度 A ▲▲二、知识梳理1、曲线运动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方向,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F(a)与物体的速度V 。
2、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
3、平抛运动定义:;平抛运动特点:(1)加速度恒定,a= ;(2)初速度沿方向;平抛运动处理方法: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4、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方向,实际是变速曲线运动;线速度V、角速度W、周期T间的关系是:。
5、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 n 的大小: 方向: ,它与线速度V、角速度W、周期T间的关系是: 。
6、向心力的方向: ;向心力的大小F n = ,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 ,而不改变速度的 ;向心力是效果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7、万有引力定律内容: ,表达式: F引= 。
8、卫星环绕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a n 、周期T 与半径r 的关系:r 越大,v 越 、W 越 、an 越 、T 越 。
第一宇宙速度大小是: ,又称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大小是: ,又称脱离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大小是: ,又称逃逸速度。
三、历年考题快览1、(07年试题)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其线速度A .大小保持不变,方向时刻改变B .大小时刻改变,方向保持不变C .大小和方向均保持不变D .大小和方向均时刻改变2、(07年试题)一颗人造卫星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为R ,卫星的质量为m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为h ,引力常量为G ,则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大小为A .2)(h R Mm G+ B .2R Mm G C .2h Mm G D .h R MmG+3、(07年试题)如图所示,一固定斜面的倾角为α,高为h ,一小球从斜面顶端沿水平方向落至斜面底端,不计小球运动中所受的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球从抛出到离斜面距离最大所经历的时间为A .gh2 B .gh 2sin α C .gh 2 D .gh4、(08年试题)炮弹从炮口射出时的速度大小为v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α角,如图所示.把这个速度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其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 )A .sin v αB .cos v αC ./sin v αD ./cos v α5、(08年试题)如图所示,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中,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金属片把P 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Q 球被松开而自由下落,P 、Q 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则 ( )A .P 球先落地B .Q 球先落地C .两球同时落地D .两球落地先后由小锤打击力的大小而定6、(08年试题)一个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其向心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与线速度方向相同B .与线速度方向相反C .指向圆心D .背离圆心7、(08年试题)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若卫星在半径为r 的绕 月圆形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 ,则其线速度大小是 ( )A ./T rB ./2T r πC ./r TD .2/r T π8、(09年试题)如图,某人由A 点划船渡河,船头指向始终与河岸垂直,则小船能到达对岸的位置是( )A .正对岸的B 点 B .正对岸B 点的左侧C .正对岸B 点的右侧D .正对岸的任意点9、(09年试题)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第一宇宙速度”,其大小为 ( )A .7.9km/sB .11.2 km/sC .16.7 km/sD .24.4 km/s 10、(09年试题)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块置于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两物块始终相对于圆盘静止,则两物块 ( )A .线速度相同B .角速度相同C .向心加速度相同D .向心力相同11、(09年试题)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是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一,在天体运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学业水平知识点梳理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1、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3、显微镜的使用时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偏哪,移向哪)①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放大倍数为40x,则物象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都放大400倍。
②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放大光圈或将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来调亮视野。
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细胞更大、视野更暗。
③低倍镜——高倍镜:找、移、转、调(不动粗)4.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5、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本质)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细菌(杆、球、弧)动物,植物,真菌●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常见的蓝细菌有: 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Zn、Mo、Cu、B、Fe、Mn等(含量虽少但不可缺少。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化合物(水)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多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等量混合、现配现用、水浴加热)4.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5.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先将NaOH与待测溶液混合,再加CuSO4)6.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的比例高:代谢活跃,生长快,但抗逆性弱结合水的比例高:代谢缓慢,生长慢,但抗逆性强7.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2必背考试点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碱金属元素、Ag 、H :+1 F :—1 Ca 、Mg 、Ba 、Zn :+2 Cl :—1,+1,+5,+7 Cu :+1,+2 O :—2 Fe :+2,+3 S :—2,+4,+6 Al :+3 P :—3,+3,+5 Mn :+2,+4,+6,+7 N :—3,+2,+4,+5 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 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 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 失——升——(被)氧化——还原剂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关系: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还 原 性 逐 渐 减 弱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 第二步:拆。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 3、BaCO 3、BaSO 4、AgCl 、AgBr 、AgI 、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 2CO 3、H 2S 、CH 3COOH 、HClO 、H 2SO 3、NH 3·H 2O 、H 2O 等),气体(CO 2、SO 2、NH 3、Cl 2、O 2、H 2等),氧化物(Na 2O 、MgO 、Al 2O 3等)不拆第三步:删。
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
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 2+和SO 42-,Fe 2+和OH -);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 4+和OH -,H +和CH 3COO -) 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 +和CO 32-,H+和SO 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 +、NO 3-和Fe 2+/I -,Fe 3+和I -)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高二水平测试必备知识点一、语文1. 诗歌鉴赏:掌握不同体裁、不同时期的诗歌鉴赏技巧,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与内涵。
2. 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学习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能够独立阅读、理解和分析文言文文章。
3. 小说阅读和解析:熟悉不同类型的小说,了解小说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能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4. 集中阅读与写作:掌握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进行主题写作和议论文写作。
二、数学1. 函数及其应用: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变换,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三角函数:了解常见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能够解决与三角函数相关的问题。
3. 导数与微分:掌握导数的定义和常用公式,能够求解导数和使用导数求解实际问题。
4. 统计与概率:了解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进行统计和概率计算。
三、英语1. 单词与词汇:扩充词汇量,学习常用词汇的拼写和用法,能够准确运用单词进行表达。
2. 语法与句法:掌握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能够正确运用语法知识进行句子组织和阅读理解。
3. 阅读理解:加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和推理出正确答案。
4. 写作:提升写作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写作训练和写作技巧的应用。
四、物理1. 力学:理解牛顿运动定律和力的作用原理,能够解决力学问题,包括平衡、速度、加速度等。
2. 电磁学:了解电荷、电场和电流的概念,能够解决电磁学相关问题。
3. 光学:熟悉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能够解决光学问题。
4. 波动与振动:掌握波动和振动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解答相关问题。
五、化学1. 元素与化合物:了解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和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2. 化学方程式:熟悉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平衡方法,能够解决化学方程式相关问题。
3. 酸碱与盐:学习酸碱中和和盐的制备方法,了解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
4. 反应速率:掌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能够解决反应速率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2.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
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3.相关概念(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 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3)、纯合子与杂合子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4)、表现型与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注意:非等位基因要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必修二《政治生活》考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注:A、B、C分别代表“了解”、“理解”、“运用”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一、国家的含义及根本属性(A)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二、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B)1.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注意:不是“公民”当家作主)三、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B)1.广泛性:①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②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①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四、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A)①四项基本原则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五、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B)1.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①含义: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即人大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
②地位: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该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①内容: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②意义: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③要求:公民必须依法行使政治自由。
(3)监督权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申诉权、控告权和检举权等。
2.公民应履行的政治性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B)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④坚持有序参与的原则七、当代中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A)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八、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A)(1)我国的选举方式有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
数学学业水平测试基础题【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知识点: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⑴常见的多面体有:棱柱、棱锥、棱台;常见的旋转体有:圆柱、圆锥、圆台、球。
⑵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⑶棱台: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这样的多面体叫做棱台。
2、长方体的对角线长2222c b a l ++=;正方体的对角线长a l 3=3、球的体积公式:334 R V π=,球的表面积公式:24 R S π= 4、柱体h s V ⋅=,锥体h s V ⋅=31,锥体截面积比:222121h h S S = 5、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⑴圆柱侧面积;l r S ⋅⋅=π2侧面⑵圆锥侧面积:l r S ⋅⋅=π侧面一、空间几何体【基础题型】直棱柱的侧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棱锥的侧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棱台的侧面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棱柱的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棱锥的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棱台的体积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已知正四棱锥V-ABCD ,底面面积为16,一条侧棱长为、表面积及其体积。
,求此棱台的高、斜高是侧棱长和的上下底面积分别是已知正四棱台cm cm cm ABCD D C B A 10,2516''''.222-用。
路程为点,则小虫所行的最短沿表面一圈到达出发,一个小虫从,高为的底面边长为正三棱柱cm A cm cm C B A ABC ________'A 41'''.3。
,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两相互垂直,且都等于已知正三棱锥的侧棱两a .4球面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测试内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阶段的耕作方式,被称为“刀耕火种”或“火耕”。
(2)七八千年前,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标志着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助耕”阶段;(3)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由于比较贵,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4)春秋时期,铁农具问世并开始用牛耕地,牛耕是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战国以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耕作方式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的过程。
2.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小农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测试内容2: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冶金业:冶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冶铁:西周晚期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水平领先世界。
冶钢:春秋晚期已造钢剑。
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16世纪前炼钢技术领先世界。
(2)制瓷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代出现,东汉成熟,先有青瓷,后有白瓷。
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北宋著名景德镇到元代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宣德年间官窑的青花瓷最佳。
明中后期的五彩瓷“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清代发明珐琅彩。
瓷器从唐代起输出国外,西方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3)纺织业主要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丝绸外销激增;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是丝织中心,明中期后民营丝织业兴盛,使用花楼机,妆花缎工艺最复杂。
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本文旨在总结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帮助考生通过考试。
第一部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1.原子结构1.1 原子的基本结构1.2 原子序数、质量数、同位素1.3 周期表中元素的特点:周期性、同族性1.4 原子电子结构: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2.化学键2.1 电子互斥性原理2.2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杂化轨道2.3 分子结构:分子式和结构式、性质解释3.物质的三态3.1 固体的性质、特征、分类和应用3.2 液体的性质、特征、分类和应用3.3 气体的性质、特征、分类和应用第二部分:化学反应及其应用1.化学方程式1.1 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平衡法则、平衡常数1.2 酸碱理论:酸、碱、盐、酸碱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1.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电化学反应2.化学计量学2.1 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实验基础2.2 摩尔的实验基础2.3 反应的计算:质量计算、量计算、浓度计算、收率计算和过量计算3.溶液的性质及应用3.1 溶解现象、溶解度、离子强度3.2 氢离子浓度、pH值3.3 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化学计量学应用(如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第三部分:化学能与化学动力学1.化学能1.1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1.2 化学反应焓、熵、自由能、能量守恒定律1.3 焓变、熵变、Gibbs自由能变和化学平衡2.化学动力学2.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实验表征2.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3 反应动力学定律及应用2.4 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以上就是高中化学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必修二知识梳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知识梳理】《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1、基础盘点(1)字音:踱步弥望颤动宛然霎时梵婀玲渺茫煤屑落蕊夹袄平仄颓废歧韵房檩驯鸽譬如细腻瞥见涸辙茎叶婆娑猗郁移徙囚系圆弧尘垢黝黑栅栏俯瞰水涡短暂虚掷徜徉缪斯澄清曲折袅娜颤栗混沌葱茏漪澜黑魆魆潭柘寺蓊蓊郁郁脉脉含情一椽破屋削皮剥削纤腰纤夫隽永隽秀幽禁禁不住安宁宁愿创伤创建露水露相厚薄刻薄薄荷参差参与人参疏落落枕大大落落落在后面折腾折叠折耗差别参差差劲出差穿着着急走着着数独处妙处(2)字形:点缀啜泣辍学拾掇没精打采斑驳倩影喝彩敛裾了截爽直萧索落寞严厉学历再接再厉喇叭咳嗽攀援玷污掂量惦记漂浮深邃吞噬常春藤船舶停泊嬉戏闲暇瑕不掩瑜名闻遐迩娇嫩矫情娇生惯养骄兵必败鞭挞黯淡轻歌曼舞漫不经心枝蔓(3)词义:弥望:脉脉:翁蓊郁郁:猗郁:一叶知秋:急不暇择:(4)文学常识及名段名句:文学常识:①朱自清(1898~1948),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
祖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人。
1922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颓废色彩。
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自成一家。
名段名句:①《荷塘月色》第四、五、六段。
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③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疑难提醒抒情散文重在抒情。
将这种情诉诸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
必修2 遗传与进化一、减数分裂(一)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来的减少了一半。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则可以形成四个..精子。
2、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
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1个四分体有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个染色单体...。
.....、4.分子..DNA(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有性生殖器官内2、间期(准备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3、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形成四分体,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DNA减半,每条染体含2个姐妹单体;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一般认为与减数第Ⅰ次分裂末期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每一极子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四个精子细胞。
精子细胞变形成精子。
(三)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相同点:都是在生殖器官中进行;与生殖细胞的形成有关,染色体、DNA分子变化过程与结果完全..相同。
不同点:①、间期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仅稍稍增大。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贮存大量卵黄,体积增大很多倍。
②、精子形成时两次分裂都是均等分裂,产生四个精子细胞。
卵细胞形成时两次都是不均等分裂,只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③、精子细胞须经变形才成为有受精能力精子,卵细胞不需经过变形即有受精能力。
④、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卵细胞在卵巢中形成。
(四)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一次.........,子细胞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形成体细胞,没有联会、四分体的出现....没有交叉、互换现象;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有性生殖细胞,出现联会四分体,有交叉、互换行为。
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
在动物的精(卵)巢中,精(卵)原细胞可以进行两种分裂方式,如果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仍然是精(卵)原细胞,如果进行减数分裂,则产生的是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
受精作用的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遗传的分子基础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两个,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因为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都具_蛋白质_的外壳,头内部含有_DNA_。
①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噬菌体的_蛋白质_,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噬菌体的_ DNA_②实验结果表明:_ DNA是遗传物质,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_。
2、在自然界,_病毒_中有少数生物只含_RNA_不含_ DNA_,在这种情况下RNA是遗传物质。
而有DNA的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DNA病毒)遗传物质全是DNA,所以说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DNA分子的立体结构的主要特点是:①两条长链按_反向__平行方式盘旋成_双螺旋结构。
②_脱氧核糖_和_磷酸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碱基_排列在内侧。
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与T 配对,G与C配对。
4、DNA分子的遗传信息储存在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5、DNA的特性:_多样性_、_特异性。
6、DNA复制的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①在_ATP_供能、_DNA解旋_酶的作用下,D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_氢键_处断裂,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_解旋_。
②合成互补子链:DNA的两条母链为_模板_,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_原则,在_有关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③子、母链结合盘绕形成新DNA分子: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自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DNA复制的特点:新DNA分子由亲代DNA分子的一条链和新合成的一条子链构成,是一种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的生物学意义:DNA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_亲代传给子代_,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_连续性。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基因在染色体上。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8、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直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来控制代..........②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9、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概念:以_ DNA的一条链_为模板,通过_碱基互补配对原则_合成_RNA_的过程。
转录即DNA的_脱氧核苷酸_序列→mRNA的_核糖核苷酸_序列。
场所:_细胞核_。
概念:以_ mRNA _模板,合成_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_的过程。
翻译即mRNA的_核糖核苷酸序列→蛋白质的氨基酸_序列。
场所:_细胞质的核糖体_。
RNA的种类:mRNA(信使RNA)、tRNA(转运RNA) 、rRNA (核糖体RNA)密码子:信使....决定一个氨基酸。
..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密码子的种类共有64 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另有 3 种是终止密码子。
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 1 种氨基酸,所以tRNA的种类是61种。
三、基因的分离规律(一)、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子一代F2—子二代。
在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单存在。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三)基因型和表现型: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
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体产生配子的种类是2n种(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四)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五)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分离定律的实质..: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①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9黄圆:3绿圆:3黄皱:1绿皱。
②F1(YyRr)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四种配子YR、Yr、Yr、yr的数量相同。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F1(YyRr)×隐性(yyrr)→(1YR、1Yr、1yR、1yr)×yr→F2:1 YyRr:1Yyrr :1yyRr :1 yyrr。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2)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4)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五)、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结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六)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五、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1、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
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
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2、XY型性别决定方式:(1):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
3、常见的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
)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Y),正常男性(XBY)。
4、常见遗传病类型、特点及实例.............(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等,判断依据为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是常隐。
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多指等,判断依据为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
男女患者比例接近1:1。
(3)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色盲、血友病等,判断依据是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患多于女患。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携带者)遗传给他的外孙(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4)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症等,判断依据是子病母必病,父病女必病,女患多于男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