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抗日战争著名战役:1------------第二次淞沪会战2------------徐州会战3------------武汉会战4------------平型关大捷5------------雁门关伏击战6------------台儿庄战役7------------百团大战8----------南昌会战1第二次淞沪会战(1937.08.13 - 11.12)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七·七”事变,侵占平津后,企图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
8月9日,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进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被中国保安部队击毙。
日军以此为借口,要挟中国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部队,亦向上海增兵。
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以虹口区预设阵地为依托,向淞沪铁路天通庵站至横滨路的中国守军开枪挑畔,并在坦克掩护下沿宝山路进攻,被中国守军击退。
8月14日,中国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同时,军事委员会以京沪警备部队改编为第9集团军,张治中任总司令,辖3个师1个旅及上海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等部,担负反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任务;苏浙边区部队改编为第8集团军,张发奎任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
8月15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声称“为了惩罚中国军队之暴戾,促使南京政府觉醒,于今不得不采取之断然措施”。
抗⽇战争有哪⼏场重要战役 抗⽇战争中每⼀场战役对于我们中国来来说都⾮常重要,下⾯是⼩编整理的关于抗⽇战争有哪⼏场重要战役,希望能够帮到⼤家。
抗⽇战争——武汉保卫战 武汉是平汉,粤汉两铁路的衔接点,⼜是东西南北⽔陆交通的枢纽,战略地位⼗分重要,⾃南京失守后,这⾥成了全国政治、军事和经济、⽂化的中⼼。
⽇本侵略者妄图攻占武汉,控制中原,进⽽⽀配整个中国。
1938年6⽉后,中⽇双⽅在武汉外围展开⼤战,⽇军以华中派谴军司令⽕⽥俊六为总指挥,分兵5路进犯,另派波⽥⽀队及海军陆战队协同海军第3舰队沿长江西上。
我军为保卫武汉,由第9战区司令陈诚指挥,依托幕⾩⼭、九宫⼭、庐⼭等⼭脉构筑陆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指挥,依托⼤别⼭、富⾦⼭等⼭脉构筑陆地防守;并在马当、湖⼝、武⽳和⽥家镇等江防要塞设防。
1938年6⽉11⽇,⽇军溯长江西上,进攻安庆,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
7⽉26⽇,⽇军攻陷九江,我军第29军团退守庐⼭两侧,全歼⽇军第145联队。
10⽉上旬,薛岳兵团⼜歼敌4个联队,挫败⽇军突破南浔路的企图。
在长江以南、长江沿线和长江以北地带,皖西及豫东南等各战场,我军官兵英勇抵抗,在马当、瑞昌、万家岭、马头镇、⽥家镇、固始等战⽃中,将⼠浴⾎奋战,但由于我⽅单纯防御,逐次使⽤兵⼒,防线⼀再被攻破。
我军于10⽉25⽇撤出武汉。
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战线⼤到皖、豫、赣、鄂4省数千⾥地,双⽅投⼊兵⼒之多,战线之长,时间之久,规模之⼤,是抗战中任何战役所不能⽐拟的。
会战后,⽇军由于战线延长,兵⼒与资源不⾜,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企图,抗⽇战争逐渐进⼊相持阶段。
抗⽇战争——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1937年8⽉13⽇晨,⽇军以⽇租界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带进⾏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11⽉12⽇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军以松井⽯根⼤将为总司令,先后投⼊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内占领上海。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指挥官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性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战役。
这些战役不仅是中国人民勇敢奋斗的见证,也展现了各位指挥官的智谋与勇气。
本文将依次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三个重要战役以及对应的指挥官。
一、淞沪会战——孙立人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是中日战争的开端。
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孙立人担任指挥官,领导中国军队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
孙立人采取了灵活的战术布置,利用地形优势,将日军逼至淞沪地区。
他善于运用步兵与炮兵的协同作战,让敌人付出巨大代价。
孙立人的指挥才能和毅力,使中国军队能够抵挡住日军的猛烈攻势,并保住了淞沪地区的控制权。
二、平型关大捷——卫立煌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3年,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卫立煌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他精心部署了防线,有效阻止了日军的进攻。
在战斗中,卫立煌指挥士兵勇敢抵抗,保持了良好的士气。
他还通过强有力的指挥,让部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最终取得了胜利。
卫立煌在平型关大捷中的指挥卓越,使中国军队能够挫败日军的进攻,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台儿庄战役——陶勇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42年,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
陶勇是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在战役中表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他采取了秘密筹备、迅速突击的战术,成功夺回了失陷的台儿庄地区。
陶勇善于调动部队,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并取得了重要的战斗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振奋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也对日军的进攻形成了有效的遏制。
总结: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指挥官。
孙立人在淞沪会战中的指挥才能、卫立煌在平型关大捷中的勇气和陶勇在台儿庄战役中的智谋,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的英勇和聪明才智,在中国人民的心中铭记,并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这些重要战役与指挥官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继续坚守和平与正义的信念,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繁荣时代。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决策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艰苦卓绝、浴血奋战的七年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重要战役与决策,为抵御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几个重要战役与决策。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1937年11月,在日本侵略者不断推进的威胁下,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展开了淞沪地区的顽强战斗。
这场战役虽然最终以中国军队撤退告终,但是中国军民表现出的英勇抵抗精神和坚定意志给全国人民树立了典范。
二、华北战役华北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转折点之一。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华北战役,企图彻底占领华北地区。
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最终迫使日本侵略者停止了进攻。
华北战役的胜利让中国军民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也为之后的全面抗战奠定了基础。
三、三次长沙会战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1941年6月至7月,日本侵略者对长沙展开了三次进攻,企图夺取此战略要地。
然而,中国军民在中共中央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最终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保卫了长沙,也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士气,提振了全国人民抗战信心。
四、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
1940年8月至10月,中共中央根据全力发动人民抗日战争的需要,决定在敌后游击区展开全面的抗战行动。
中国农民和游击队员参与其中,发动了大规模的袭击和战斗。
百团大战不仅对日军、伪军造成重大损失,也为中国军民壮大抗战力量,推动了全国抗战的进程。
五、长江防线长江防线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项重要决策。
为了阻止日本侵略者南下进一步占领中国领土,中国军民将长江作为抵抗的天然屏障,筑起了坚实的防线。
长江防线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军队的进攻,为全国的抗战形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八年抗战八年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决策。
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伟大战争,它持续了八年时间,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
这些战役在抗日战争的胜利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本文将介绍抗日战争中的一些重要战役,展现中国人民顽强抗日的精神和牺牲奉献的英雄们。
1. 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3年5月8日至27日间。
这场战役是红军与日军的一次决定性较量,红军以毛泽东为主席,成功地迎击了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战历史上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
2. 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斗行动,发生在1940年8月20日至10月25日期间。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红军和冀东、冀南、察南、晋南等地的游击队共同发动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行动。
这次战斗动员了大量的农民和游击队员,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精神和决心。
3. 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38年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央军队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一次决战,也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在这次战斗中,中央军队英勇作战,最终成功地守住了武汉,保卫了湖北的安全。
4. 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1937年10月至12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迎击日本侵略的重要战斗,中国军队与日军在淞沪地区进行了激烈的厮杀。
最终,中国军队成功地解放了上海,并击退了日本侵略者。
5. 达沃战役达沃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军的一场重要战斗,发生在1945年4月29日至5月7日期间。
这场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的一部分,中国军队坚决反抗日本侵略者,并成功地解放了达沃。
这次战斗不仅是中国迎接胜利的重要一步,也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
总结: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其中许多重要战役都展示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英勇抗战的意志。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战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战,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下面将重点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作战行动。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于1937年11月淞沪沦陷后爆发,并一直持续到1941年。
中国部队在淞沪会战中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展现了顽强的抵抗精神。
中国军队沉着勇敢地坚守地面和水面阵地,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战斗力,使日本军队未能顺利占领上海。
二、武汉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战役之一。
这是中国军队组织了全面抵抗,成功地抵挡了日本军队猛烈进攻。
中国军队在武汉保卫战中使用了地下工事、坚壁清野等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进攻能力。
尽管最终无法守住武汉,但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勇气。
三、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于1940年1月爆发,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胜利。
中国军队利用地形和武器装备的优势,组织了精确的火力打击和防线阻击,成功地击败了日本军队的进攻。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挫败了日军的进攻意图,也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为中国抗战壮大了声势。
四、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秋,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
中国军队在此战中采用了焦土战术,利用闪机械炸药和地雷等炸毁了平型关火车枢纽,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前进。
这场战役的胜利为中国军队树立了榜样,也显示了中国军队在战略和战术上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
五、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进行的一项重要战役,中国军队通过集中力量,组织了大规模的主动进攻。
中国军队动员了正规军、地方武装和民兵等部队,共约20万人参战。
这场战役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兵力和精力,使他们无法集中力量对中国其他战区进行进攻。
综上所述,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战表明了中国抗战的顽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无论是在淞沪会战、武汉保卫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战役,还是百团大战等战斗中,中国军队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坚定的信念,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027SPECIAL特稿淞沪会战 始于1937年8月13日的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约80万中日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统计死伤30万人。
会战中,中国军队以自己的浴血奋战,彻底粉碎了日本的“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因友邻师团的严重不配合,驻南昌的34师团大贺茂落入了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
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上高会战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正义战争中的光辉一页。
南京保卫战 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之战。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
持续五年的四次长沙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
这场震惊世界的会战中,日军受到沉重打击,共伤亡10.7万人。
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给予日军巨大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回顾徐州会战中,在鲁南平原上奋战的中国军队。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战役是什么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
抗日战争十大战役分别是: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展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同时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2.上高会战〔1941年3月14日-4月9日〕上高战役〔上高战役、锦江作战、鄱阳扫荡战、宜春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获得全面成功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会战的成功,得益于中国军官良好的战斗素质和正确的战斗指挥,来源于全体官兵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中国军民团结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气节和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
这次战役的成功,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斗志。
3.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南京保卫战与南京大屠杀在时间上前后承接,它的失败造成南京陷落,随后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国民政府对南京市民疏散不力,留下严重的平民平安隐患,对于南京的防守部署不力,造成军事撤退混乱,大批中国军人滞留城内。
这些因素扩大了南京大屠杀中遇难者的规模。
4.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日-11月8日〕太原会战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展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展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
中国抗日战争二战中的重要战场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全民抗战,是抵抗日本侵略者入侵的较长时间的斗争。
这场战争几乎囊括了整个中国领土,其中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几个重要战场。
一、上海会战上海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重要战役,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在上海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激烈战斗。
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全面决战,从而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在上海的城市街道和郊区,中国军队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地面、水面和空中战斗。
尽管中国军队最终失去了上海这个城市,但他们的英勇抵抗鼓舞了全国人民,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扩张奠定了抵抗的基础。
二、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上海会战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斗。
这场会战发生在1937年11月27日至1941年1月13日,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
在这次战斗中,中国军队再次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抵抗,尽管最终中国军队被迫撤出该地区,但他们成功地消耗了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并为中国其他地区的抗日战斗提供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三、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40年,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又一场重要战斗。
这场战役主要发生在山东省台儿庄地区,战斗由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
中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展现了出色的指挥和战斗能力,成功地消灭了大量的日本侵略者。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提振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也对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战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3年,属于中国抗日战争前的一段历史。
这场战役发生在山西省平型关地区,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中国军队在此次战斗中表现出色,成功地击退了日本侵略者,并保卫住了平型关地区。
这场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为后来的抗日战斗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战斗。
上海会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战役等战场,都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重大胜利的地方。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时重要战役回顾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时期。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本文将回顾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参与的几个重要战时战役。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战役之一。
该战役发生在1937年的上海和苏州地区,是日本帝国主义试图实现对上海的进一步控制的战略行动。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进行了英勇的抵抗,成功地保卫了上海几个月之久,使得日本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淞沪会战的胜利不仅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力量,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二、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的河北省平型关地区,是中国军队通过顽强抵抗击退日军的一次重要战役。
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地区布置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并组织了炊事、工程和后勤保障部队,为战斗提供了重要的支援。
尽管日本军队拥有比中国军队更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中国军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成功地抵挡住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并最终消灭了大部分敌军。
平型关大捷的胜利对于中国人民士气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日本军队的侵略行动敲响了警钟。
三、武汉会战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中一系列战役的总称,由于该战役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初几年,也成为了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抗战的标志。
武汉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国军队的重要战略据点。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尽管受到了日本军队的强大压力,但最终成功地阻止了日军对武汉的进攻。
武汉会战的胜利极大地提振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士气,也标志着中国军队已经具备了与日本侵略者抗衡的能力。
四、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山东地区与日本军队的一次重要战斗。
这场战斗发生在1940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设下伏击,成功地击败了日军。
中国军队以少胜多,展现了顽强的抗战精神和强大的作战能力,取得了战略上的重大胜利。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不仅削弱了日军在华北地区的势力,还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抗击日寇的决心。
抗日战争期间有哪些著名的战役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波澜壮阔、充满血与火的历史。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无数英勇的中华儿女奋起抵抗,进行了众多惨烈而又意义重大的战役。
以下为您介绍其中一些著名的战役。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以来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1937 年 9 月 25 日,八路军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
八路军充分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
当日军进入埋伏圈后,八路军迅速出击,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经过一天的激战,成功歼灭了大量日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937 年 8 月 13 日,日军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中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前后投入了约70 万兵力。
会战持续了三个月之久,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为工业内迁等争取了时间。
南京保卫战发生在 1937 年 12 月 1 日至 12 月 13 日。
当时,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
中国军队在南京周边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但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南京最终沦陷。
南京保卫战虽然失利,但中国军人的英勇抵抗展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1938 年 3 月,日军企图占领台儿庄以进攻徐州。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战役中,中国军队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士气。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1938 年 6 月至 10 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系列战斗。
虽然武汉最终沦陷,但此战使得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破产,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战役。
1940 年 8 月 20 日至 1941 年 1 月 24 日,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日军交通线、据点等发起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抗日战场六大著名战役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
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
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
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
守军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
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一天的激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共击毙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忻口战役: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
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
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副之)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台儿庄战役:1937年12月底,侵华日军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借以连贯南北战场。
台儿庄位于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
1938年3月24日,濑谷支队主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与中国守军第2集团军第31师展开激战。
在徐州督战的蒋介石下达了死守台儿庄的命令。
双方陷于苦战。
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战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展开了长时间的激烈战斗。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进行了许多重要的作战,对抵御日本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个重要作战。
一、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早期,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华东淞江口和上海地区展开的一场重要战斗。
中国军队尽管装备不足,但毫不退缩地进行了顽强抵抗。
面对日军的强大攻势,中国军队堪称英勇,坚决保卫着祖国的领土。
这场会战表明中国军队的血性与战斗力,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并争取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同情。
二、八百壮士与卢沟桥事变八百壮士与卢沟桥事变是抗日战争中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英雄壮举。
1937年7月7日,日军对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迎战。
面对人数众多的日本军队,中国军队仅有八百人,但在顶住了日军不断的冲击后仍然坚守阵地。
这个小小的八百人部队用血肉之躯守住了卢沟桥,展现出中国军队极高的战斗意志与坚定信念,给日军以极大的打击。
三、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行动。
1940年8月,中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攻势,由100个团级单位参与,并在辽河以南地区组成合围日军的十个梯队。
这次行动旨在迫使日本军队分散兵力,缓解我军在其他战场的压力。
百团大战全面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实力与战斗力,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实力。
四、台儿庄战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之间的一次重要对抗。
1941年初,日军对山东半岛进行了进攻,中国军队于台儿庄地区展开顽强抵抗。
中国军队以坚定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成功地击败了日本军队,保卫了山东地区的安全。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中国军队的士气提振起了重要作用,也让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实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五、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斗。
1947年,日军进攻石家庄,中国军队在平型关地区进行顽强抵抗。
中国军队以英勇的姿态击退了日本军队,使其无法顺利推进,战胜了质量和数量上的劣势。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回顾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一场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土、捍卫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自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其中,有许多重要的战役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将回顾其中几个重要战役。
1. 1937年淞沪会战淞沪会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战役,于1937年8月13日在上海市郊的淞沪一带爆发。
此役中国军队奋起进行顽强抵抗,成功牵制日军并坚守阵地,减轻了北方抗日战线的压力。
淞沪会战的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抵抗战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2. 1938年武汉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日军以武汉为目标展开进攻。
中国军队和民兵组织坚守武汉,进行了艰苦卓越的斗争。
然而,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强大压力,最终无法挡住日军进攻,但武汉保卫战的艰苦抵抗为中国抗战中的其他战役树立了榜样。
3. 1939年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一次重要的战略反攻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采取了积极的战术布署,组织军队和游击队展开全面进攻,有效削弱了日军的实力和志气,取得了巨大的战略胜利。
百团大战的胜利证明中国军队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也极大鼓舞了抗战局势。
4. 1940年八路军晋绥战役八路军晋绥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重大战略行动,旨在削弱并消灭日军在晋绥地区的势力。
八路军采取了秘密机动和集中兵力的战术,与日军开展了激烈的战斗。
通过坚决的斗争,八路军成功地消灭了大量的日军,削弱了日军的实力,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5. 1942年太原保卫战太原保卫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次关键战役。
日军企图攻占太原,中国军队凭借艰苦顽强的斗争精神,坚守太原,成功抵挡了日军的进攻,保卫了太原。
太原保卫战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为抗日战争的继续开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各个重要战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贡献。
这些战役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中国军队和民众的坚决抗战决心和顽强意志。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
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
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
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
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
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
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
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
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
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
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
守军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平型关战役:1937年9月中旬,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9月23日,第115师派出独立团和骑兵营插到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地区活动,以钳制和打击增援平型关之日军。
24日夜,又以3个团的兵力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等待来犯之敌。
25日7时许,日军第5师团(板垣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全部进入设伏地域,八路军预伏部队居高临下,迅速向敌发起猛烈攻击,顿时打乱了日军的指挥系统,敌军的车辆自相碰撞,人仰马翻,乱成一团。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烽火洗礼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五次战役
导语: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抗日战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大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其中有五场战役非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在抗日战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军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敌人的飞机大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
其中有五场战役非常有代表性,它们分别是:
第一:平型关战役
1937年9月中旬,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企图进逼太原。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结待机。
最终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
此次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日军最精锐的部队板垣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歼灭性打击。
平型关战役消灭日军1000多人,从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看,不是大仗,但它震动全国,意义深远。
第二:雁门关大捷
路军第120师切断了日军由大同到忻口的交通补给线,同时第115师打击了蔚县至代县的日军交通补给线,使进攻忻口日军的弹药、油料供应濒于断绝,攻势顿挫。
忻口会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在战役结束后曾对周恩来说:“八路军把敌人几条后路都截断了,对我们忻口正面作战的军队帮了大忙。
”毛泽东主席在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对此也给予高度评价,他指出:“游击战争还有其战役的配合作用。
例如:太原北部忻口战役时,雁门关南北游击战,破坏同蒲铁路、平型关汽车路、阳方口汽车路,所起的战役配合作用,是很大的。
”列举了包括贺廖支队对大同雁门关问敌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
在这其中就有许多著名的战役。
在抗日第一阶段,即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的战略防御阶段。
国民党表现了一定的抗日积极性,先后进行了平津会战、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重要战役。
其中的淞沪会战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日军投入9个师团和2个旅团3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3万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
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33万多人的巨大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退,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日军在上海浴血缠斗三个月,才勉强攻下国军的阵地,已经使得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抗日实力与决心,产生刮目相看的态度,而日军久战未胜,日本的民心士气,则出现了怀疑与困惑。
日本几乎已经可以确定,无法在短期内结束与中国的战争,那么日本就将面临其战略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日本缺乏战争与民生的资源,根本经不起长期的消耗,一旦它无法在中国战场上达成速战速决,那么最后的溃败,也就成为日本无法避免的命运了。
而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当时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的声明,可以说是对于这场会战的过程与意义,做出最好的历史见证与结论。
”蒋介石与全体军民的共同结论是,虽然上海作战失败了,但是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是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随着战局的扩大,战线的延长和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财力、物力、兵力严重不足,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战略进攻。
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扩大,使日军在其占领区内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一些大城市,广大农村均控制在以八路军、新四军为主的中国军队手中。
同时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了重大变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
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的斗争,坚决地进行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百团大战是这里面最为成功的战役。
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
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
战役发起第3天,参战部队已达105个团,故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开始阶段,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坏了正太铁路。
经过20天的战斗,预定计划全部完成。
正太铁路线的路轨、桥梁、隧道、水塔、车站等均被破坏;平汉、同蒲、石德、北宁铁路以及主要公路也被切断;华北各交通线陷于瘫痪。
其后的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摧毁交通线两侧和深入各抗日根据地的敌伪据点。
在这段时间里,我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120师主要破袭了同蒲路。
在这些战斗中,八路军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是,我军计划要拔除的敌据点未能全部拔除。
最后的主要任务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
在这段时间里,八路军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太行、太岳、平西、北岳、晋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大规模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
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共计伤、毙、俘和投诚日伪军达46480(4万6千4百8十)人。
其中包括:毙、伤日军20645(2万6百4十5)人,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1万8千4百零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4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
同时,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
此外,还缴获和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
第三阶段是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战略反攻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民政府贪污腐败,以及各种原因,以至节节败退,其中长衡会战中惨遭大败。
长衡会战:1944年5月至8月,在豫中会战进行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
国民革命军在衡阳进行了长达48天的抵抗,最终没有支援而遭到失败。
1944年,日军发起了一场纵贯中国南北,代号为“一号作战”的大规模战役。
长衡会战历时三个多月,双方参战人数,国民党军先后投入16个军,40多个师,约35-38万人;日军先后投入10个师团,约25-28万人。
双方伤亡人数,据日军方面的统计,国民党军死亡66468(6万6千4百6十8)人,被俘27447(2万7千4百4十7)人,伤病132485(十三万2千4百8十5)人,合计226400(二十二万6千4百)人;日军伤、亡6万多人。
而国民政府军令部的统计,国民党军伤、亡90557(9万5百5十7)人,日军伤、亡66809(6万6千8百零9)人。
日军伤、亡人数,双方公布的数字接近。
而国军伤、亡人数则出入较大。
日军方面公布的数字,包括伤、病、俘、亡在内,国民党军损失过半。
国民党军自己公布的数字,不含病、俘,仅伤、亡两项,占国军参战人数的25%。
在这场战役中,日军总计动员兵力约51万,其参战兵力
之多、作战地域之广,打破了日军侵华以来的空前记录,据称在日本陆军作战史上亦是史无前例的。
对中国军队而言,它也是1938年以来所遭遇到的规模和破坏力最大的一场战役。
数十万士兵及无数的平民伤亡;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域被日军的南北通道切成两半;在失去1/4的工厂的同时,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亦随之锐减。
此次军事败挫,暴露了国民政府军队的诸多弊端。
它与同时俱来的经济萧条与政治危机一起,使抗战胜利前夕的国民党政权遭到一场灾难性的打击。
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
1945年8月,美国军队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逼近日本本土。
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两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美、英、苏、中四国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9月9日,在南京陆军总部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并交出他的随身佩刀,以表示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
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