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尺规作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一、知识点解说:1.在几何里把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称基本作图.2.基本作图包括:①作一角等于角;②平分角;③经过一点作直线的垂线;④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当然,以前曾学过做一条线段等于线段.3.基本作图的运用,应用基本作图,可以作三角形等.二、例题剖析例1.如下图,ΔABC,求作ΔA'B'C',使ΔA'B'C'≌ΔABC.作法:〔1〕作B'C'=BC.〔2〕以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3〕以C'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A'.〔4〕连结A'B',A'C',ΔA'B'C'即为所求.例2.如图,在直线MN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的两边的距离相等.:∠AOB及直线MN.求作:点P.使点P在直线MN上,且点P到OA,OB距离相等.作法:1、在OA,OB上区分截取OD,OE使OD=OE.2、区分以D、E为圆心,大于DE为半径作弧,在∠AOB内,两弧交于点C.3、作射线OC,交直线MN于点P.点P即为所求.例3.ΔABC,求作一点,使点P到AB,AC的距离相等,且到边AC的两端点距离相等.:ΔABC,如图.求作:点P使P A=PC且点P到边AB,AC距离相等.作法:1、作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N.2、作∠BAC的平分线AO,AO交MN于P,点P即为所求.例4.:三角形两边落第三边上的中线,求作三角形.:线段a,b,m,求作ΔABC,使AB=a,AC=b,BC边上的中线等于m.剖析:由于所给线段的位置不易确定,所以直接作出有困难,可以采取倍长中线〔中线加倍〕的方式,把线段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作法:1、作线段AB=a.2、区分以A、B为圆心,2m,b为半径作圆交于E,连结AE、BE.3、取AE中点,连结BD并延伸至C,使DC=BD.4、连结AC,∴ΔABC即所求.三、练习:作图题:1.锐角∠a,∠b(∠a>∠b)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a-∠b.2.一角及其该角平分线长和一条邻边,求作三角形.3.底边及一腰,求作等腰三角形.。
初中尺规作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和基本作图方法。
2. 能够运用尺规作图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
2. 尺规作图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直尺、圆规和练习本。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尺规作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起源和发展。
2. 展示一些常见的尺规作图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直尺和圆规的使用方法,强调直尺无刻度,圆规无刻度的要求。
2. 介绍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方法,如作直线、线段、射线、圆等。
三、尺规作图的基本作图方法(10分钟)1. 讲解作直线、线段、射线的作图方法。
2. 示范作圆和圆弧的作图方法。
四、尺规作图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尺规作图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如作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等。
2. 示例讲解如何运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几何问题。
五、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布置一些简单的尺规作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尺规作图的概念和基本作图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尺规作图的其他作图方法,如作圆的内接多边形等。
2. 运用尺规作图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让学生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4尺规作图(1)》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十三章第四节《尺规作图(1)》的内容主要包括:尺规作图的定义、特点及基本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几何基础和直线、圆的性质之后,进一步对几何图形进行操作和探究的过程。
通过尺规作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的内在联系,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直线、圆等基本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尺规作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尺规作图的定义、特点及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引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尺规作图的定义、特点及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尺规作图的定义、特点及基本方法。
2.学生在尺规作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尺规作图的方法。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共同提高。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尺规作图的特点。
4.运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相关案例,用于讲解和分析。
2.准备尺规作图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还记得直线、圆的性质吗?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作图方法,你们猜猜是什么?”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尺规作图的定义、特点及基本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3.4尺规作图(2)》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3.4尺规作图(2)》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思想之后进行的一节课程。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尺规作图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
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几何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尺规作图的基本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对尺规作图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一些细节问题把握不好,如作图的精确度、作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思路和方法,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尺规作图的任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尺规作图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教学素材:一些关于尺规作图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如“如何用尺规作图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如何用尺规作图作出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如何用尺规作图作出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
《尺规作图》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学会用尺规作图。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规范的作图习惯。
【教学内容】1.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2.常见图形的尺规作图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2.难点: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地画出图形。
【教具准备】1.黑板、粉笔。
2.教科书、学习辅导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尺规作图的概念和基本要求,强调尺规作图的重要性和规范性。
二、新课学习:介绍尺规作图的基本步骤和要求,包括画图、标记、写结论等步骤。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基本步骤和要求。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题目要求准确地画出图形,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尺规作图基本步骤和要求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包括证明题和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如何用尺规准确地画出图形,并能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规范作图。
四、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尺规作图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作图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严谨思维和良好的作图习惯。
五、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概念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自己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践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和反思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第一章全等三角形1.3尺规作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根据已知条件,能用尺规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3.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理要有理有据.4.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三角形的尺规画图.难点: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进行尺规画图.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过“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 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回忆一下,你是怎样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出线段AB = a的?做一做.用直尺作射线AC,以点A为圆心,线段a为半径画弧,可以作出弧与射线AC的交点B,因为这条弧上的所有点到点A的距离都等于a的长,所以AB = a . 因此线段AB即为所求作的线段.设计意图:通过设置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探究新知】做一做用尺规作图和用刻度尺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比较你先后得到的两条线段,你认为用哪种方式绘制的图形是精确的,哪种方式是近似的?研究几何图形,就离不开画图. 人们发现利用刻度尺、量角器等工具所绘制的图形都只能是近似的. 为了精确作图,古代数学家提出了在画几何图形时,只允许用直尺(没有刻度)和圆规这两种工具的限制. 这一类问题,叫做尺规作图想一想如图所示,已知∠AOB,你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A'O'B',使∠A'O'B' =∠AOB 吗?已知:∠AOB.求作:∠A'O'B',使∠A'O'B' =∠AOB .作法:①任取一点O',作射线O'A' ;②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图①);以点O' 为圆心,以OC为半径作弧,交射线O'A' 于点C'(图②);③以点C' 为圆心,以CD为半径作弧,与前弧交于点D'(图③);④过点D' 作射线O'B' . ∠A'O'B' 就是所求作的角(图④)此图片是动画缩略图,本动画给出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尺规作图,适用于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的教学.若需使用,请插入【数学探究】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最基本、最常用的尺规作图,称为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都是基本作图。
13.4尺规作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学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使学生学会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叙述画图过程,学会利用尺规作图画三角形等较简单的图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尺规作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尺规作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线、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用尺规作图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难点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简单的三角形.用尺规作图经过一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简单的三角形.【教学过程】一、自学教材,领悟新知1.自学教材P85~88,体会前三种基本作图的方法.学生自学教材,交流归纳作一条线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教师出示习题:【例1】如图,已知∠AOB,(1)求作∠EDF,使∠EDF=∠AOB;(2)求作∠EDF的角平分线DG.学生边口头叙述作法,边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演示,注意作图语言.【教师提问】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和已知角的角平分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二、师生互动,突破难点2.(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师演示作图过程;学生动手完成作图过程并思考作图道理.【教师点评】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实质是作平角的平分线.(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完成,最后教师点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实质是作以直线外一点为顶点所构造的一个角的角平分线.3.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并完成作图的证明.教师解释所画弧的半径大于线段长度的一半的原因.三、典例精析,拓展新知【例2】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分析】要完成这个作图,先作出底边,再作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取高,最后完成三角形.已知:底边a及底边上的高h.(画出两条线段a、h)求作:△ABC,使得一底边为a、,底边上的高为h.作法:(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EF交BC于D;(3)在直线EF上作线段DA=h;(4)连结AB、AC,则△ABC即为所求.图略【教学说明】通过本例旨在基本作图在几何作图题中的运用,注意先画草图,找出作图顺序再操作.四、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如图,已知∠AOB内部有C、D.两点,要求作一点P使PC=PD,且点P到∠AOB两边的距离相等,用尺规作图先作________,再作________,则________为所求.【答案】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AOB的平分线两线的交点【例】如图(1),已知底边a和底边上的高h,求作等腰三角形.【答案】如图(2).(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垂直平分线MN,MN与BC交于点D;(3)在MN上截取DA,使DA=h;(4)连接AB、AC△ABC即为所要求作的等腰三角形.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何收获?有何困惑?与同伴交流,在学生交流发言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教学反思】这节课内容较多,前三个基本作图较简单,主要是学生自学后独立操作,教师演示的目的是规范作图语言,搞清其中的几何道理.后两个作图实际上用到了转化思想,较为复杂,要让学生搞明白作图的原理,是掌握作图步骤的关键.运用基本作图解作图题时,应让学生先分析作图顺序后,再完成.对于作图语言应逐步规范.。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尺规作图》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尺规作图》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尺规作图的技巧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基本的作图方法。
但是,对于尺规作图的概念和步骤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尺规作图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培养学生运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运用尺规作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准备一些尺规作图的实例和练习题。
3.准备黑板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尺规作图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尺规作图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尺规作图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尺规作图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尺规作图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尺规作图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3《尺规作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尺规作图》是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定义、垂径定理、圆的性质等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圆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对一些基本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尺规作图方面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学会使用尺规作图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掌握圆的定义、垂径定理、圆的性质等基本知识。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尺规作图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圆的定义、垂径定理、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尺规作图的方法。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尺规作图的步骤。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作图任务。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尺规作图的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2.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等。
3.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4.准备一些典型的尺规作图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尺规作图实例,如建筑设计、美术创作等,引导学生对尺规作图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尺规作图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尺规作图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作图任务。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作图中遇到的困难。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一些学生完成的尺规作图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教案:初中数学尺规作图教学目标:1. 了解尺规作图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 学会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
3. 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运用尺规作图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尺规作图的概念和基本方法。
2. 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的技巧。
教学准备:1. 直尺和圆规。
2. 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尺规作图的概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尺规作图在几何学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10分钟)1. 讲解直尺和圆规的使用方法。
2. 演示如何使用直尺和圆规进行基本作图,如作直线、射线、线段、圆等。
3. 引导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基本作图的练习。
三、练习基本作图(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本作图的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四、讲解尺规作图的应用(10分钟)1. 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尺规作图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尺规作图的问题。
五、练习尺规作图解决问题(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尺规作图的练习题。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本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尺规作图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尺规作图的其他技巧和高级作图。
2. 探索尺规作图在解决更复杂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尺规作图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尺规作图的知识和技能。
尺规作图
已知直线的垂线和作已知线段的垂1. 掌握尺规的基本作图:画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直线的垂线;
我们知道三角形中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
一个已知点与一条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分析:点和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1)
这条直线垂线”实质上就是以这点为顶点的平角的角平分线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高线就是顶角的平分线,利用这个性质你能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两点C、,总
由此,你能发现作垂直平分线的方法吗?说说你的作法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和
①“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垂线”的本质是什么?②“经过已知直线【①的实质就是作平角的角平分线并反向延长;
如何证明直线AB
利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等于迹,并写出作法)
要完成这个作图,先作出一直角,再作平分线即可
已知底边及底边上
的垂线,下列作法中正确的是( )
所在的直线上求作一点P
1.
学生。
1.3 尺规作图教案一、背景介绍及教学资料本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基础上,安排了尺规作图,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后,让学生进行交流、比较.利用重合的方式观察所作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的三角形是否全等,进一步说明该作法的合理性.本节充分运用了直观操作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教师要有较好的把握能力.二、教学设计本节有四个作图题.第一个作图题是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是基本的作图题,后三个作图题均是给出条件作三角形,并利用三角形全等条件进行说明作法的合理性.1.会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2.根据已知条件,能用尺规作出符合条件的三角形.3.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理要有理有据.4.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重点:会根据已知条件作图.难点:用规范的尺规作图语言来描述作法,并能依据要求作出相应的图形.每个学生准备直尺和圆规.较,它们全等吗?为什么?(学生可能用重合的方法来判断所作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教师给予肯定.并继续引导学生能否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3.你还有其他的作法吗?鼓励学生尝试多种作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问题四: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结合问题3,试着让学生解决.教师进行归纳:一般情况下,已知两角夹边,先画边.已知两边夹角,先画角.三、巩固练习1.教科书第20页,课内练习.2.教科书第22页和24页,课内练习.(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图过程).四、小结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五、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24页的习题1.3.选做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从下列的备选题中选做.备选例题1.如图,已知△ABC,求作△A′B′C′,使△A′B′C′≌△ABC 作与推理相结合的数学方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尺规作图方法的合理性.设计针对性反馈练习,使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对所学的内容作全面小结,有利于学生养成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可以帮助逐步教后反思:本节课以讲故事方式引入尺规作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亲切感.并通过学生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并且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