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45.00 KB
- 文档页数:7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1.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瘦肉精事件等,这些事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不满。
1.2 监管体系不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
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信息共享不畅。
监管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有效覆盖到每一个环节。
再次,监管措施和手段相对单一,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风险。
1.3 企业责任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忽视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性。
他们往往采取低成本、低质量的生产方式,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
二、对策建议2.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
同时,加强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确保标准科学合理。
2.2 强化监管力量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提高监管能力。
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
同时,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2.3 加强风险评估与预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风险。
加强对新技术、新材料等的审查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测和监管。
2.4 提升企业责任意识加大对企业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惩罚违规企业。
鼓励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认证。
同时,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视。
2.5 加强公众参与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举报违法行为。
同时,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力度。
2.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合作,借鉴其成功经验和做法。
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测和监管,确保进口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与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权益。
二、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及主要问题1. 监管法规不完善:现行食品安全法规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无法及时适应新形势下食品行业的变化与发展。
部分法律法规过于宽泛,缺乏具体的操作标准,导致执行困难。
2. 监管手段落后:传统的食品安全监管手段难以有效应对新型的食品安全风险,例如网络食品、智能机器人制造的食品等新兴业态的监管尚待加强。
3. 责任落实不到位:政府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责任划分不清,存在责任推诿现象。
同时,企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食品安全。
4.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信息获取上处于弱势地位,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解读能力,导致消费者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处于被动地位。
三、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的对策研究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制定更加严格、具体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与义务,提高违法成本。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确保食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标准。
2. 更新监管手段和技术:(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升食品安全监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2)加强对新兴业态的监管,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确保新型食品的生产和流通安全。
3. 强化责任落实:(1)明确政府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2)加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教育,引导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障食品安全。
4. 加强信息沟通和公开透明度:(1)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向公众发布食品安全信息。
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一、食品污染问题食品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细菌超标等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食品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卫生监管,确保食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
2.提高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透明度,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和安全情况。
3.加强食品检测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污染问题。
4.加强食品溯源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可以追踪和追溯。
二、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添加的化学物质,用于改善食品的口感、外观、营养价值等。
然而,一些不良商家或厂家滥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非法添加物,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针对食品添加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管理,制定严格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和规定。
2.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和抽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添加剂问题。
3.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让消费者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使用范围。
4.鼓励厂家使用天然、健康的食品添加剂,减少对化学合成添加剂的依赖。
三、食品假冒伪劣问题食品假冒伪劣是指不良商家或厂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危害公众健康。
针对食品假冒伪劣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和管理,制定严格的食品质量标准和规定。
2.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假冒伪劣问题。
3.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让消费者了解食品质量的重要性,学会识别假冒伪劣食品。
4.鼓励厂家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四、食品过期问题食品过期是指食品超过了保质期或最佳食用期,导致食品变质、腐败、细菌超标等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针对食品过期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强食品保质期管理和标注工作,确保消费者能够明确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问题关乎公众的生命健康,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使得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受到严重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提供参考。
二、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例如,部分法规条款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性;部分法规内容滞后,无法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
2. 监管部门职责不清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导致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并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难以有效实施。
3. 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意识淡薄,为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忽视食品安全,甚至违法添加有害物质。
此外,一些企业缺乏食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无法有效落实主体责任。
4. 消费者维权意识不足由于缺乏食品安全知识,部分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往往选择忍气吞声,缺乏维权意识。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蔓延。
三、对策研究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1)修订《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细化法规条款,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
(2)根据新的食品安全形势,及时修订法规内容,确保法规与时俱进。
(3)建立食品安全违法惩戒机制,加大对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1)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力范围,避免监管重叠和监管空白。
(2)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形成监管合力。
(3)加大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打击力度,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公正性。
3.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1)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
(2)推动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3)加大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对违法企业依法严惩。
4. 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1)开展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焦点,需要针对性的监管和有效的对策来保障消费者权益。
以下是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问题一:监管机制不完善当前监管机制存在政府监管与企业自律相互配合不足的问题,监管部门缺乏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全面监管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机构建设,完善监管法律法规,提高监管标准和执法力度,切实增加监管部门的人力物力投入,加强监管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推动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合作,形成高效的监管机制。
问题二:供应链管理薄弱供应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供应链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易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对策建议:加强供应链整体管理,建立健全供应商准入制度,加强原材料质量管控,加强生产环节的质量检测和卫生要求,规范运输配送环节,并建立全程追溯制度,确保食品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安全。
问题三:食品标签信息不真实食品标签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和质量的重要依据,但目前食品标签存在标注不明确、虚假内容等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和风险。
对策建议: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标签规范,强化对食品标签的抽查和检测力度,严惩标签虚假欺诈行为,增加对消费者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问题四:食品安全知识宣传不到位食品安全知识普及不足,导致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薄弱,易受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侵害。
对策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警觉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
问题五:监管执法力度不强当前监管执法力度不够,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缺乏有效威慑作用。
对策建议:加强监管执法力度,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建立违法行为黑名单制度,对严重违法者进行公示,增加违法成本,提高违法行为的惩戒效果。
食品安全问题与解决方案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从农药残留、添加剂超标到假冒伪劣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不得不对所吃的食品提高警惕。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生产环节的不规范和监管不力。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谋取暴利,不惜使用有害物质或者采取不正当手段来生产食品,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同时,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也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三、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对违法生产经营者进行严厉处罚,形成震慑。
其次,消费者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食品,不轻信小广告和非法食品。
此外,加强食品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知识,让大家了解如何辨别食品的真伪,保护自己的健康。
四、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关乎每个人健康的大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此高度重视。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加强监管,提高意识,才能共同守护食品安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让人们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单位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供应商问题:部分食堂承包商存在规模较小、管理水平低和安全意识差的问题,难以控制食品安全。
此外,部分供应商为了追求利润,采购不符合相关要求或超过保质期的食材,甚至使用地沟油等劣质食材。
2. 食品原材料问题:食品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供应商以次充好,掺杂掺假。
采购员对食材的熟悉程度不高,缺少必要的验收标准和检测手段,难以保证食品质量。
3. 食品加工服务问题:部分承包商没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卫生标准和安全管理措施,容易导致食品变质和交叉污染。
4. 员工健康管理问题:部分食堂员工缺乏健康证明,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可能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严格筛选供应商:选择证照资质齐备、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食材质量安全可控和信息可追溯。
2. 加强食品原材料验收和检测: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提高验收标准和检测手段,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质量。
3. 规范食品加工服务: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操作规范、卫生标准和安全管理措施,防控食品变质和交叉污染。
4.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实行每日岗前健康检查,要求员工持健康证明上岗,保持个人卫生。
5. 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风险隐患。
6.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加工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工用具清洁消毒,保证场所整洁卫生,通风照明良好,设施设备运转正常。
7. 严格餐具消毒保洁:确保消毒保洁设备设施正常使用,保证餐次消毒效果,消毒后餐用具放置保洁柜备用。
8. 严格食品留样管理:落实食品留样制度,确保每份食品留样量充足,以备查验。
通过以上措施,有助于提高单位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广大员工的身体健康。
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一、问题表现1.1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药品监管不严,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食品标签虚假宣传和不准确,消费者难以选择合格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和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严重。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小作坊等基层环节。
1.2 整体监管体系薄弱•监管部门之间职责不明确,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
•执法力度不够,处罚力度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
•整体监管体系缺乏科学技术支撑,信息化水平较低。
二、问题原因分析2.1 体制机制问题•监管部门职责分散,缺乏协同配合。
需要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2.2 监管法律法规滞后•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定滞后,需要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
2.3 执法力度不足•监管力量不足,需要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增加执法力量。
•执法过程缺乏科学技术支撑,需要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
2.4 民众食品安全意识不强•需要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民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确保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三、对策建议3.1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协调机构,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强化监管措施,提高处罚力度。
•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建立食品安全溯源系统,确保食品安全从源头到餐桌。
3.2 强化监督执法•增加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执法力度。
•引入科学技术手段,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
3.3 提高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大对公众的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推行农药科学合理使用示范项目,保障农产品质量。
3.4 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支持•加强国际间的食品安全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提高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积极引进和培养食品安全科学技术人才,提升监管科技力量。
食品安全监管是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
1. 食品添加剂滥用:某些食品生产商可能会滥用食品添加剂,超过规定的使用量或使用不合格的添加剂。
对策包括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建立合理的使用标准,并进行加强检验和抽样检测,严厉打击违规行为。
2. 食品污染:食品可能因为生产、贮存、运输等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化学物质污染或微生物污染而不安全。
对策包括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的管理,如清洁、消毒和正确储存食品。
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 伪劣食品:市场上可能存在伪劣食品,如假冒品牌、夹杂有害物质或劣质原料制成的食品。
对策包括加强市场监管,加强食品市场的抽检和取样检测,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责任监管,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4. 不合规标签和广告:某些食品可能在标签和广告宣传中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
对策包括制定更严格的标签和广告规定,加强对食品标签和广告的监管,严禁虚假宣传,并对违
规企业严肃处理。
5. 缺乏监管力度:食品安全监管的力度可能不够,监管部门缺乏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
对策包括增加监管资源投入,加强监管机构的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训水平,加强与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合作。
6.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辨识能力,鼓励消费者选择合格可靠的食品和品牌,同时对权威渠道发布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行及时关注。
这些对策需要由食品监管部门、企业、科研机构和消费者等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作的良好机制,才能更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卫舌尖上的安全导语: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关系着每一个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然而,在我们丰富多样的餐桌上隐藏着诸多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应对和解决。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探讨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确保我们能舌尖上的安全。
一、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1)添加剂滥用问题添加剂的使用能够改善食品质量和口感,然而滥用添加剂不仅降低了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磷酸盐类添加剂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牙齿问题等。
(2)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但不当使用或超量使用农药会导致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
这些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慢性毒性作用,增加患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风险。
(3)假冒伪劣问题食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如假酒、假药、劣质食品等。
这些假冒伪劣产品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如致癌、导致中毒等。
(4)食品添加物问题许多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产品的质地、颜色、香味等,但其中一些食品添加物潜藏安全隐患,如二氧化硫可能导致过敏反应和呼吸系统问题。
(5)食品储存与运输问题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和变质。
不适当的储存条件和不规范的运输措施可能导致食品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二、食品安全的对策(1)强化监管与成立制度政府应加强食品监管部门的力量,严格监督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严惩违法行为,确保食品安全。
(2)提高农业生产质量农药的使用需要合理控制,并鼓励农民使用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确保农产品安全达标。
(3)加强食品标签规范制定统一的食品标签规范,标明所有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和食品成分等相关信息。
提供明确的食品标识,方便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
(4)教育公众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校园食品安全隐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 食品安全隐患的现状在校园里,食品安全问题就像那个不请自来的客人,时不时地让我们惊吓一跳。
你知道吗?每当走进食堂,看到那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心里总是忍不住想:“今天的午饭是不是又能让我吃到撑?”可是谁能想到,这里面隐藏的安全隐患,简直比考试周的焦虑还让人揪心。
1.1 食材来源不明首先,让我们聊聊食材的问题。
现在许多学校的食堂,为了追求低成本,往往会从一些不太靠谱的渠道采购食材。
你想啊,那些菜菜鲜得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但有没有想过它们的“身世”?有时候,来自黑心商贩的过期食品就像藏在角落里的老鼠,随时可能出现,给我们的胃带来大麻烦。
1.2 食品存储不当再来就是食品的存储问题。
你知道吗?食堂的冷藏设备如果不够好,食品就容易变质,甚至可能导致食物中毒。
想象一下,你正准备大口大口地享受一份香喷喷的炸鸡,结果咬下去的瞬间,感觉像吃了块冰块,那滋味,简直让人想哭。
总之,不合格的存储方式,简直是给我们的味蕾下了毒手。
2. 食品安全隐患的后果说到食品安全隐患,不得不提到它带来的后果。
你知道,吃坏东西的痛苦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比被蚊子叮了还难受。
2.1 食物中毒首先,最常见的就是食物中毒。
每当新闻上出现“某某学校因食堂食物中毒”的报道,我的心就揪得紧紧的。
想想看,坐在课堂上,肚子一阵剧痛,那种感觉简直像是被一头牛撞了一下!这不仅影响了学习,还可能让我们失去好几天的青春时光。
没错,谁愿意在校医院里和药水为伍呢?2.2 健康隐患再来,长期吃不卫生的食物,简直就是在跟自己的健康作对。
肚子不舒服、皮肤变差,甚至还可能影响到将来的发育。
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这可不是小事!所以,咱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能让这些隐患悄悄地侵蚀我们的身体。
3. 对策建议那么,面对这些食品安全隐患,我们该怎么办呢?别担心,办法总比困难多,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强监管首先,学校应当加强对食堂的监管。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食品安全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然而,尽管在食品生产和监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一、存在的问题1.1 食品添加剂滥用:为了改善食品的颜色、质感和保鲜效果,一些生产企业滥用食品添加剂。
这些添加剂可能对人体健康带来潜在的风险。
1.2 食品污染:食品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和微生物污染等。
这些污染物有可能通过食品链进入我们的食物中,对健康造成威胁。
1.3 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一些食品厂商通过虚假宣传手段来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某些食品具有特殊功效或是天然无添加。
这种行为既误导消费者,也损害了诚信经营的原则。
1.4 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监管不力导致一些不合格的食品流入市场。
这些食品可能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对消费者造成潜在的伤害。
二、对策2.1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抽检和监督检查。
对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2.2 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政府、媒体和学校应该加强对公众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和警惕性。
只有公众有足够的食品安全意识,才能在购买食品时做出明智的选择。
2.3 完善食品标签和公示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对食品标签的监管,要求食品厂商在产品标签上完整准确地公示成分、配料、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
这样一来,消费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4 加强行业自律:食品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管理,落实好食品安全责任制。
行业协会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对会员企业的管理和指导,推动行业自律和规范发展。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食品安全是一个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问题。
政府、生产企业和公众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安全。
生产企业要诚信经营,保证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控制对策论文
一、引言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
量和健康状况。
本文将探讨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旨在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二、食品安全问题
1. 食品添加剂问题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一种物质,但不少添加剂带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如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部分食品生产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会滥用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
### 2. 食品卫生问题食品卫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
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卫生条件不达标将导致食品质量下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 3. 食品真实性问题有些不法商家会在食品中掺假,虚假宣传
等手段进行欺骗,消费者难以辨别真伪,对人们的生活带来隐患。
三、食品安全的控制对策
1. 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管,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力度,对违规行为
进行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确保食品安全。
### 2.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追责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切实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 3. 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通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
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主动选择安全放心的食品,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四、结论
食品安全是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加强食品安全
管理,控制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务之急。
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安全、放心、健康的食品环境,实现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
《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计,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然而,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成为了当前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二、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问题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部分法规内容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操作性;部分法规内容滞后,无法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法律法规存在交叉、重复甚至矛盾的情况,导致监管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难以把握。
2. 监管部门职责不清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等。
然而,这些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存在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的情况。
这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也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逃避监管。
3. 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不足食品安全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然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能力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检测设备、技术落后,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检测需求;另一方面,检测人员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食品安全信息不透明食品安全信息是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然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不透明、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导致消费者无法及时了解食品的安全状况,也使得不法分子有机会隐瞒食品安全问题。
三、对策研究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针对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应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首先,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使其更具操作性和针对性;其次,要适时调整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食品安全形势;最后,要明确各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职责和权力范围,避免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空白的情况。
2. 明确监管部门职责为了解决监管部门职责不清的问题,应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协作机制。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立国之本,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稳定发展。
近期江西鼠头鸭脖、焦作高校食堂吃烤鱼吃出蛆虫蠕动等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谴责,也暴露出了食品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因此要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下面就我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我市食品安全现状目前,全市共有食品经营单位*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户,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户。
餐饮服务单位*户,学校食堂*户,其他单位食堂*户,食品小摊点*户;食品销售单位*户。
全市食品安全的形势总体来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履责,各项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在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为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但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还偶有发生,主要由于商家经营管理不当,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监管力量相对薄弱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困难。
二、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一)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一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我市现有A、B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户,而C、D级小微生产经营主体为*户,占比*%,小微食品经营主体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有的甚至是六七十岁的老人,法律意识极端淡薄,观念老、思想旧,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安全管理能力较弱,很多不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操作技能,不了解相应的法律知识,不了解应当履行的义务,生产经营行为多数凭经验,不规范,随意性大,真正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还存在一定难度。
二是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风险管控还不合理,一些企业没有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结合生产经营业态、规模大小、食品类别、原料风险、工艺流程、产品研发等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把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机制内嵌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过程。
餐饮业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时间:2009-11-22 19:01:48 收藏此页打印此页池进,李秀兰(华侨大学研究生处、经济管理学院,福建泉州362011) 摘要: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剖析食品安全在餐饮业发展中的作用,寻求解决对策和有效保障措施,探索餐饮业如何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在竞争中健康发展,让餐饮业经营者认识到只有重视饮食安全,才能保障餐饮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Food Safety, Problems and MeasuresCHI Jin,LI Xiu-lan(Postgraduate Department, Economic Management college, HuaQiao University, Quanz hou 362011, China)Abstract:The food safety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 nt of the food industry. The present problems are discussed, some measures are proposed.Key words:food safety;problem;countermeasureCLC number:R15Document code:A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餐饮业出现蓬勃发展景象,同时也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问题,本文从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剖析食品安全在餐饮业发展中的作用,寻求解决对策和有效保障措施,探索餐饮业如何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在竞争中健康发展,让餐饮业经营者认识到只有重视饮食安全,才能保障餐饮业的生存与发展.1食品安全与餐饮业发展的关系1.1餐饮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当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人们的活动日趋频繁、旅游外出的机会增多、妇女走出厨房投入工作行列的比例增加时,人们不得不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而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把回家吃饭团聚的情景显现在气氛融洽的餐厅中.因此,促进餐饮业蓬勃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1)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也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2)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的趋势,三口之家、丁克之家、单身族逐渐增加.(3)生活方式的转变.妇女走出厨房投入工作行列,外出饮食的机会增加,同时也可换换口味,增加乐趣.(4)方便因素.工作性质的约束、生活的快节奏,无法正常回家吃饭,会就近选择餐厅用餐.(5)社会地位.带朋友或客户外出用餐,证明自己的品味和格调.(6)文化背景.年节喜庆,人们总是找家合适的餐厅,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1.2食品安全在餐饮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人们走进一家餐厅,期盼的就餐条件是:(1)美味可口的菜肴;(2)安全放心的食物;(3)清洁卫生的环境;(4)轻松愉悦的气氛;(5)令人满意的服务.这些因素加起来就成为一次愉快的用餐经历.随着人们在外用餐次数的增加,用餐经验的累积,人们对用餐时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我们在泉州丰泽新村随机抽样调查中,将以上提及的五大期望因素对100位受访者调查结果进行统计,68%的受访者将安全卫生的食物排在首位.安全的食品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防治某些疾病.如果食品不安全,就会造成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或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还可引起慢性中毒或者致畸、致癌、致突变,严重损害健康,甚至危及食用者的生命安全和子孙后代健康成长,影响民族的兴旺发达.对于餐饮企业来说,不安全的食品会影响餐饮店的生存与发展;而对于整个餐饮行业来说,必将影响到整个餐饮行业的规模与发展.而且会造成人们的恐慌,甚至社会的不安.餐饮业中食品不安全造成的损失可归结为:(1)顾客本人及其它人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2)顾客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精神心理伤害和经济损失;(3)停止生产经营、民事纠纷、配合调查等使企业和员工经济效益下降;(4)人工成本增加;(5)政府、行业和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指责;(6)法律追究和新闻暴光导致的企业形象损害;(7)投资方或金融部门或合作方的信心丧失;(8)企业信誉的损害并由此引起的商机损失和产品竞争力下降.由此可见,直接经济损失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由此造成的间接损失却是巨大深远的.饮食是人类维持生理需要及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如果人们得不到安全卫生的食品,不仅对身体健康不利,更危及生命安全,那么餐饮业要想生存将举步维艰,更何谈发展?2餐饮业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原因分析2.1食品污染问题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致使食品含有害物质引起食品的结构和形态发生异常变化,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自然因素指食品本身具有毒性与有害物质及自身腐败变质而导致的细菌、霉菌毒素污染;人为因素指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知识、技术、意识而带来的食品二次污染.有毒物质污染食品的渠道是多方面的:(1)细菌、霉菌污染与腐败变质;(2)农药的污染,如滴滴涕、六六六、汞、砷等农药的残留;(3)工业“三废”和生活污水、垃圾的污染;(4)家畜疫病的污染;(5)重金属毒物;(6)运输贮存、加工过程中的污染;(7)容器与包装材料;(8)食品放射性污染;(9)饮食企业不卫生造成食品污染;(10)动植物原料病原体的污染等;(11)不法分子投机经营,为牟取暴利,生产销售劣质食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违反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2食品营养问题食品营养问题即营养不均衡问题,包括食品营养过剩与缺乏.食品营养问题,对人体也是安全问题.(1)食品营养过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数人已不再满足吃得饱而转向追求吃得好.然而转变过于极端,导致人的“三高”问题严重.“三高”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的所谓“现代病”、“文明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且发病率逐年提高.(2)食品营养缺乏.强调个人的饮食喜好,而忽略人体吸收各种所需营养,导致营养缺乏.人们只有摄入全面而充足的必需营养才能获得健康,如儿童饮食应重视钙的摄取以保证生长发育所需,妇女应注重铁的吸收以远离贫血等症状困扰,老人同样应加强补钙,以免犯有骨质疏松症、腰酸腿软等症状.2.3食品质量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顾客进餐厅消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获得味美可口的饭菜,即菜肴要色、香、味俱全,这也是餐厅食品质量的外在表现.但有些厨师为使食品菜肴的色彩鲜艳、质地脆嫩、造型美观而在烹饪过程中随意加入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添加剂,易造成顾客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口渴、腹泻、痉挛、食物中毒等.2.4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同时表现在企业经营者与顾客身上.具体体现于经营者缺乏对食品安全生产的重视,缺乏管理.厨房员工与餐厅服务人员操作缺乏规范,思想上缺乏食品安全观念.而顾客方面则表现在就餐时的营养搭配问题与就餐场所的选择问题上,正因为他们仍到无卫生经营许可证的餐厅、摊点就餐才促成了不法餐厅的存在,从而造成了餐饮行业市场的无序与不规范.3餐饮业中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是人体因摄取受到致病细菌或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疾病.根据中国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统计资料显示,在1981~1990年发生的693起食品中毒事件中,已鉴定出原因者有387件(56%),原因不明者有306 (44%).原因已知者中有299件(77%)是起因于细菌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品中毒占12件(3%),起因于天然毒素者占26件(7%).由此可知,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最容易发生的,例如沙门菌、葡萄球菌、肠炎弧菌等引起的食物中毒,约占70%.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如有2人或2人以上摄取相同食物而发生相同症状,即可视为食品中毒事件;但如因摄食含有肉毒杆菌的食物或化学性急性中毒而引起死亡,即使只有1人,仍可视为食物中毒事件.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等,通常潜伏期较短,而且不会由患者直接传染,所以不是传染病.食物中毒发生的必要条件:(1)食物中有病原污染,且污染的数量(浓度)足以致病.又包括以下2种可能:最初污染浓度够高;食物在加工、烹调或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继续繁殖,或是毒素浓度增高.(2)含有病原的食物被摄入人体.(3)人体摄取到的病原数量超过了其所能抵抗的阈值.4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4.1由自然因素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对策对于自然因素而致使食品含有害物质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可通过加强对人们食品安全的教育,劝导消费者不购、不吃本身有毒的食品或腐败变质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购、不存、不做、不卖变质有毒、危害消费者健康的食品来解决.4.2人为因素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4.2.1餐饮企业应严格管理生产、服务各环节采购人员与经理、厨师长共同决定采购食品种类、质量后,应充分运用专业知识,并结合餐饮企业实际情况,按质、定量地采购.在食品量的把握上应以既能保证及时供货又不造成囤积而导致腐烂变质或影响资金周转为原则.严把食品质量关,做到不进劣质、腐败变质、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运输装卸食品原料的容器、工具、设备等必须是无毒无害材料制成,使用中必须按规定洗刷或消毒.作为运输工具的车辆要做到专用.否则,必须在装运前进行彻底、有效的清洗.同时在装卸过程中不得将有毒有害物质与食品、食品与非食品、易于吸收气味的食品与有特殊气味的食品混同装运等.为了保证及时供应,应对紧急需求或出于某种原因,必须贮藏食品.在食品的贮存过程中要确保食品的质量,以防过期或贮存不当而导致食品的腐败变质,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与成本的增加.同时为了保证贮存效果,应考虑到仓库面积、位置、温度、湿度、通风及照明要求,注重掌握贮存方法.在对食品原料的初加工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瓜果蔬菜的农药残留问题、家禽畜肉的质地低劣、带有某种病原细菌、腐败变质等问题.在烹饪过程中注意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做完每道菜后要清洗烹饪用具,尽量避免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盛放菜肴的容器具、餐碗、碟盘可能因使用不合格清洁剂、消毒剂或使用不当而造成化学物质污染等安全问题.因此,餐饮企业应采购使用合格清洁剂、消毒剂,并对使用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产品使用培训,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服务过程也有可能因食品接触到服务人员不洁之手,或因服务人员将菜肴的交叉叠放造成污染.应加强服务人员的卫生习惯培养与服务技术培训.餐饮服务繁琐细微,环环相扣,餐饮服务过程中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将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要求做好餐饮服务过程的每一环,强调彼此间的密切配合,竭尽全力去做好.这不仅关系到顾客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餐饮企业的发展.4.2.2发挥政府宏观管理作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经济存在着自身缺陷,使得政府的宏观管理愈显得重要.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自身性质决定了企业是以获得利润为最终目的,这就难以避免企业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忽略了对顾客的服务质量.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发挥其应有的监管作用,以确保餐饮市场的健康发展.近2年我国政府已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与销售的监管力度,如2001年农业部发出《关于加强农业环境和主要农产品污染监测与管理工作的通知》;2002年卫生部在总结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生产经营现状,制定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指南》,根据上一年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监督情况,采用危险性评估原则,考虑影响食品卫生安全的可能性及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将它们进行风险分级和食品卫生信誉度划分,一次确定其当年的监督类别和次数; 2003年3月14日起实施的《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与5月1日起实施的《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将加快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与国际接轨步伐,对保证食品安全产生积极的影响.4.3加大科研投入,提高食品安全技术水平国家应增加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食物生产、食品工业、食品营养与卫生及相关领域的前瞻性、战略性、公益性科研投入,加强与食品有关的各领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使相关学科相互渗透和交融,不断增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提高食品标准、质量、安全和卫生水平.培养食品安全科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吸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有关食品安全的先进技术,如德国和日本的一些科研人员已推出一种可以缓释出抗微生物孳生成分的包装材料,从而可大幅度提高食品储存期.而且,这种包装材料能自行消毒.其他一些食品加工和消毒技术,如高压、超声波等均已在新包装中加以利用.4.4餐饮企业内部建立检查、培训、考核制度制定餐饮业食品安全法,并对餐饮业员工进行有计划、有步骤、行之有效的学习、培训,改正其不良卫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整理与保存;做好餐饮企业内部的自查自纠、预防改进、监督防范的内部审核工作;将食品安全发生率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强化食品安全与员工的切身经济利益关系.4.5发挥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的宣传与监督作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通常为自愿民间组织,在协调政府、企业、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中起着良好的桥梁作用.其职责是宣传政府的法律、法规;向政府反馈企业、消费者的意见;协调企业之间的关系.可通过组织开展咨询宣传活动,在社会上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企业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2002年8月23日起由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绿色饭店标准》开始正式实施.这部标准是我国餐饮业首部绿色标准,适用于我国境内的所有酒店、餐馆、宾馆、酒家、度假村等企业.对达到或超过绿色饭店标准的饭店和餐馆,将准许使用中国绿色饭店标识.按照标准,绿色饭店分为5个等级,以A字数为标识,AAAAA级为最高级.绿色饭店必须具备消防、治安和食品安全等条件.5加强食品安全教育的方法食品安全涉及饮食的方方面面,而且时刻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至我们的后代,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密切关注.然而这与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薄弱有关.剖析原因并探求有效教育方法显得极为必要.5.1食品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1)饮食的日常需求性.吃在人类活动中排首位,人们只有通过饮食获取肌体所需的能量后,才能从事其它任何活动.饮食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成为一件必需的事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也许人们会发现越是熟悉的东西往往越容易被忽视.也正是这个道理,食品安全问题因日常需求性而被忽视.(2)不良症状显现的滞后性.除常见的食物中毒外,许多有害食品的危害性只有在人体内累积到一定量即安全限量后才会出现明显症状,人们往往只有在危害性显现之后才会明白.(3)轻微食物中毒的普遍性.也许人们常常会有这种体会,在某一餐馆或小吃店用餐完后,有腹痛、腹泻、胃肠不适等症状.然而我们又常常习惯地以自身体质差、肠胃功能不好等理由而敷衍了事,偶尔的轻微食物中毒并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4)时代特征性.食品安全对人类的威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反而愈显得严重.食品污染源变广了,食品安全的范围扩大了,内容丰富了.例如工业的发展带来的废水对河流污染的问题,从而影响到水产品质量;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带来的各种“富贵病”、“文明病”.再者,现代食品安全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定义.因此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观念也应随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食品安全意识也应不断提高.5.2加强食品安全教育的方法探讨(1)立法教育.加强法制教育,使每个从业人员都树立起食品安全的观念,让消费者有食品安全的思想,懂得保护自己.(2)设立食品安全日.一般地,具有普遍性的或反映时代特征的或特别重大的事件,都有可能被确定为纪念日,以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共识与关注.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完全有必要设立食品安全日,时常提醒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3)充分利用公共宣传栏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发挥公共场所的宣传栏作用,及时地曝光各种违反《食品安全法》的生产经营销售案例,以引起公众的关注与警觉,自觉抵制无证经营商店、小摊点,假冒伪劣产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4)利用典型事例教育.2003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忘记的一年,突如其来的SARS惊扰了全国,其所带来的影响极大.但静下心来细想,如果人们已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防范意识,也许出现的SARS病例也就不会如此惊人.我们可利用这次SARS疫情做好食品安全教育,教育人们学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科学饮食,对食品安全多一份警惕,多一份防范,增强食品安全意识.6结论餐饮业发展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餐饮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时刻关注食品安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在提高,餐饮企业必须加大食品安全的投资.食品安全的投入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其实也是生产性的投入,因为从生产到服务的各个环节所使用的设备设施都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只有良好的经营环境才有可能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的投入对于政府来说是指政策与法规的投入,例如加强对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教育、制定法规等.在教育的同时,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从两个方面把好食品市场的安全关.本人认为,食品质量法规和市场准入制度只是监控食品质量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食品安全教育.只有人们普遍有了食品安全的意识,才有可能保护自己,促进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人们对所消费的食品的安全信息不完全,通常是靠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观察,判断食品的外在与内在质量.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消费者实际上很难通过表面观察获得食品安全性的信息,特别是一些食品安全性问题是需要经过长时期才能表现出来,它的影响是长久的、潜在的.所以,教育人们学习食品安全知识,尽可能地掌握更多的食品安全信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食品市场,从源头保证食品安全性,规范企业行为,仍是维护大众利益的根本措施.总而言之,食品安全贯穿食品制作与服务的各个环节,食品安全与餐饮业发展密切相关.食品安全与否对于餐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事关重大,特别在人们对食品安全知识逐步掌握、食品安全概念逐渐加深后,这种作用越发显得重要.参考文献:[1]蔡同一.食品卫生监督管理与执法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9.[2]凌强.现代饭店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邱健人.食品品质卫生安全管理学[M].台湾:云轩图书出版社,2000.[4]高秋英.餐饮管理———理论与实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陈树功.中国台湾食品中毒分析及预防对策[M].中国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编印,1992.[6]邵国红.医药卫生执法全书[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9.[7]沈松茂.中国餐饮学[M].北京:中国餐饮协会出版,1996.[8]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J].营养学报,2002(24):6~9.[9]韩明.国际餐饮业发展新趋势[J].中外饭店与餐饮,2001(1):24~25.[10]王洪宝.我国餐饮业目前存在的十大难题[J].中外饭店与餐饮,2001(12):52~55.[11]杨平.从不安全到安全———看美国人饮食理念的变化[J].中外饭店与餐饮,2002(12):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