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六章 分配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412.50 KB
- 文档页数:37
第六章分配理论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有:一、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特点二、生产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三、劳动的价格——工资率的决定四、土地的价格——地租的决定五、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决定六、洛伦斯曲线和基尼系数一、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决定的特点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的价格(报酬)分别为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
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即由生产要素的供给和生产要素的需求决定的。
但是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决定与产品市场的价格决定有所区别:①供求主体不同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个人,供给来自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厂商,供给来自个人。
生产要素市场产品市场②需求性质不同产品市场的需求是直接需求,而生产要素市场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的,不是用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生产产品以获得利润。
③需求特点不同产品的需求往往是孤立的,而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机的组合才能生产出我们需要的商品或劳务。
二、生产要素市场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要素市场上,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仍然是MR=MC ,不过这里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针对于生产要素而言的。
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厂商总收益的增加量。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产品价值VMP (Value of Marginal Product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称为边际收益产品MRP (Marginal Revenue Product )。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
生产要素的边际成本称为边际要素成本MFC (Marginal Factor Cost )。
因此,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利润最大化原则是VMP=MFC 或MRP=MFC 。
1、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都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厂商的投入产出决策当生产要素的投入属于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要素的产出(产品)也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时,厂商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①边际要素成本MFC 的特点和要素的供给曲线由于生产要素是从完全竞争市场上购买来的,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生产要素的价格是既定的,因此边际要素成本MFC 也是既定的,并且与生产要素的价格相等。
第六章分配理论1、简释下列概念:要素需求: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种价格,厂商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物质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物质产品量。
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总收益,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它等于该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与相应产品价格的乘积。
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向后弯曲劳动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具体解释可参考下面的习题4),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但就整个市场而言,劳动供给曲线基本上是向右上倾斜的。
洛伦茨曲线: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程度的收入分配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2、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C=MR为什么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完全竞争条件下出售产品的利润极大化MC=P能否重新表述为MFC=MRP,为什么?答:从不同的考察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C=MR,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
我们知道,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需要对投入要素量、产出量作出某种抉择。
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量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增加量(即边际收益MR),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即边际成本MC),即使得这一产出量下的MR=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