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8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看图、讲解、讨论、搜集资料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各民族同胞的生活情况,感悟在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和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文字和图上获取信息。
难点:感悟在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这是我们学校开展的哪个主题活动?你们班代表的是哪个民族?有什么特点?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族?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这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教师小结: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未间断,造就了我们独特的中华文明。
二、学习主题1、出示民族分布图:提问:从民族分布图中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民族?可以借用字典工具查询。
如:高山族主要居住在我国台湾岛上;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师: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他们为什么叫少数民族?那我们汉族有多少人口呢?学生带着问题默读78页小链接计算汉族人口:13亿X92%=3、学生汇报搜集各民族的资料:教师介绍汉族:提问: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有多少汉族?我们学校有多少汉族?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学生按照方法介绍其他民族的特点:教师补充:我们国家有五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区叫自治区,你知道是哪5个吗?师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找找五个自治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每个自治区的少数民族各有什么特点?如果你去这五个自治区旅游,需要注意什么?“看一看,猜一猜”A、教师出示我国第四套人民币关于民族的图片,请学生来说自己可以认出来的民族,教师讲解学生不熟悉的几个,指出其特点。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以下是一份“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走进中华民族这个超级大家庭啦!想象一下,咱们的国家就像一个超级大花园(类比),里面盛开着各种各样美丽的花朵,而每一个民族就是其中独特的那一朵(隐喻)。
咱们先一起看看汉族,汉族可是咱们这个大家庭里人数最多的哟!汉族过年的时候那可热闹啦,贴春联、放鞭炮,多有意思啊!那其他民族呢,也都有自己超棒的文化和习俗呀!
比如说蒙古族,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可是非常壮观的!大家在草原上骑马、射箭、摔跤,哇,这得多带劲啊(富有情绪)!傣族的泼水节,大家互相泼水,多欢乐呀,这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
再看看回族,他们对饮食可有讲究啦。
同学们,你们说如果咱们不了解这些,不小心冒犯了别人,那可咋办呀?(反问)
维吾尔族的舞蹈那叫一个美,他们跳起来就像翩翩起舞的蝴蝶(类比)。
咱们在学习和了解各个民族的时候,不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嘛(隐喻)。
咱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大家能做到吗?(与学生互动)大家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这个中华民族大家庭哟!这样咱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团结、和谐,咱们才能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呀!(充满激情和期望)。
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五年级孩子们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知道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身边也能接触到一些不同民族的同学,但不深入。
基于此,课前引导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课堂上补充资料、法律等内容,显得十分必要。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共有五十六个民族,了解民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2、明白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无论人口多少,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白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的组成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明白各民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课前准备:师:调查班上现有的少数民族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风俗习惯;搜集民族团结互助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1:播放《介绍少数民族》从这段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2:那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56个民族)师: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共有56个民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板书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活动一走进民族大家庭1: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2:老师现场做个小调查,班上是汉族的同学请举手?3:出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谈发现。
4:综合你们刚才的发现,你知道“少数民族”这个称呼的由来吗?(生:因为其他民族人口较少,我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少数民族。
)5:那么少数民族都居住在我国哪些地区呢?请小组合作观察少数民族分布图,找一找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哪些区域?大杂居:少数民族分散居住在各个省市与汉族居住在一起,我们称为大散居。
小聚居:同一民族相对集中居住在一起。
交错居住:同一区域内混合居住着多个民族。
(板书: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发现,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小聚居、大杂居、交错居住。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民族居住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请阅读资料,观察表格,从数字中你看出了什么变化?(ppt出示柱形图)师:从这张统计图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来到我们汉族居住的城市。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讨论、探究,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特点。
2.通过讨论、交流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初步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初步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教学过程】一、感受民族大团结1.歌曲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课堂从一首歌开始。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歌曲听完了,你从歌曲中听到了哪些信息,或者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我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相亲相爱,很热烈的情感。
2.引出课题:真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华民族大家庭。
二、了解民族构成1.同学们,说说你是什么民族呢?(指名交流。
板书:汉族)2.除了汉族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民族呢?(指名交流)预设:我知道维吾尔族、藏族、纳西族。
我知道满族、白族、彝族。
点评:知道的真不少。
你们认识、熟悉其他民族的朋友吗?我们的邻居是一位朝鲜族阿姨,有时会把自己做的泡菜分享给我们。
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了内蒙古旅游,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还遇到了好多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
我家小区外面,有一家牛肉拉面馆,味道很不错,店主是一位回族的叔叔。
爸爸妈妈带我去过云南旅游,那里有许多民族,但是我有点搞不清他们是什么名字。
3.中国有56个民族呢,要全部搞清楚可不容易。
通过一分钟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56个民族,喊一喊他们的名字。
(播放视频:56个民族)4.接下来,做一个小调查:班级中不是汉族的同学请举手。
(现场调查)通过这个课堂小调查,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汉族的人最多。
5.不仅我们班汉族的同学是最多的,全国来看也是汉族人口最多。
请看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你读到了什么?(出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图表)预设:汉族的人口占了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的人口占了8.5%;汉族人口多。
广西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和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促使学生对祖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热爱。
学习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3.掌握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4.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1.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3.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祖国的传统文化和特色;2.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教法与学法教法1.演讲法:介绍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观察法: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3.比较法:比较不同地区的环境和人文历史,来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
学法1.观察法:观察图片、视频和地图来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2.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的方式,来分享自己对中华民族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观看视频“中华民族大家庭”,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特色;2.引导学生就视频中的内容进行简短讨论,让学生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
第二步:导入销售1.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特色;2.小组讨论,分享各组的观点和认识。
第三步:导入环境1.让学生观察地图,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第四步:小结1.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观察,进行简单总结;2.对于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
作业请学生在家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画一幅反映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画稿,并简单陈述画稿的内涵和意义。
课堂反思通过这次课程的教学,学生更好地了解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概念和内容,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历史,培养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了本节课程的内容。
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 56 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要自觉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3、了解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是经过几千年民族迁徙、分化和融合而逐步形成的。
2、懂得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各族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3、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教案★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兄弟姐妹”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兄弟姐妹1、中华民族是由 56 个民族共同组成2、说说你知道的民族★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平等尊重”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一、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那些保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障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方针政策民族区域自制的提出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权自治区设立时间少数民族文化二、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体现三、如何维护民族团结★课后反思:第三课时“团结互助,共同进步”教学设计案例★课后作业:完成配套练习★板书设计:一、各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的繁荣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发展文成公主入藏二、历史上各民族团结的见证金城公主入藏昭君出塞三、新中国建立后,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制定的政策和措施1、国家陆续建设了青藏公路、成昆铁路、青藏铁路2、选派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用法律确认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课后反思:。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七星关区野角小学何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二、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预习,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知识准备课件、收集资料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回顾第三单元第6课的部分内容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知道了祖国这只伟大的雄鸡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34个省级行政区域里住着的民族,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3单元,第7课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
板书设计:中华民族大家庭二、初识新知师:孩子们,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们祖国有多少个民族吗?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板书设计:56个民族课件出示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饼状图,直观了解56个民族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比。
师:孩子们,你们从这张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生:我们发现,我们国家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最少。
师:观察很仔细,正因为这个特点,我们习惯把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称之为“少数民族”。
师:你们能说说他们的名称吗?小组合作,小组长在纸上写下小组内同学知道的少数民族名称。
小组汇报生1:白族、彝族……生2:苗族、壮族、布依族、仡佬族……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还有哪些少数民族你们没有说出来。
三、合作探究、交流汇报课件出示:你们知道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吗?请同学们结合出示的2张地图,在相应的省级行政区域,找出对应的主要分布的少数民族。
民族大家庭的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民族大家庭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族大家庭的教案1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维吾尔族、蒙古族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2、知道维吾尔族和蒙古族是少数民族。
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3、激发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习惯和特色。
教学难点:能通过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和特色辨认不同的少数民族。
活动准备:课件、服装,《爱我中华》《娃哈哈》音乐活动过程: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坐飞机去旅游好吗?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有三个地方,我们先出发去第一站吧!(课件出示飞机飞行音乐《小飞机》幼儿同时动作飞机飞行状)飞机慢慢降落,大家下飞机,轻轻地坐下。
我们来到了维吾尔族小朋友的家乡—新疆(出示中国地图画面课件。
)二、认识维吾尔族。
1、演示课件:(1)你们了解维吾尔族,了解新疆吗?(2)他们在干什么?(跳舞。
维吾尔族喜欢跳舞,他们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3)他们还是一个很好客的民族,瞧,有两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来欢迎我们了!(维吾尔小朋友问好)维吾尔族穿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款式的?(都戴小帽,女的穿黑色坎肩、长裙、男的穿对襟长袍。
)(4)维吾尔小朋友端出葡萄干款待大家。
(丰富词汇:亚克西。
)新疆还有什么特产?(哈密瓜、葡萄、葡萄干)(5)维吾尔族人在干什么?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弹冬不拉、吃羊肉串、摘葡萄)(6)我们今天交到了维吾尔族的好朋友大家高兴吗?我们邀请维吾尔小朋友一起来跳个新疆舞吧。
(大家一起跳新疆舞蹈。
)(7)今天,大家在新疆的旅程就结束了,和维吾尔小朋友再见!(维吾尔小朋友: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三、认识蒙古族1、听,机场在催我们登机呢!(音乐:小飞机)飞机慢慢地降落,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2、演示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上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民族知识,对我国各民族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较模糊,容易受到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使学生认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尊重各民族差异。
3.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族问题,自觉维护祖国统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2.案例分析法: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环节,准备好教学用具。
3.提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各民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
如:过节日、饮食习惯、服饰特点等。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尊重和传承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对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繁荣。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语言、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
3.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态度。
4.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和态度,加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凝聚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包括各民族的语言文字、服饰、饮食、习俗等方面。
(2)邀请少数民族的代表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3)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调研、采访等方式,了解某一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现状,展示出来与其他学生分享。
2.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通过故事、歌曲、舞蹈等形式,介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的教育故事和儿歌。
(2)邀请文化艺术团队进行演出,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表演,激发学生的文化兴趣。
(3)设计手工制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民族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等,了解、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1)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宣传传统节日、习俗和礼仪等。
(2)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家乡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利用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参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渊源,强化家庭的中华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民族第1课时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分布特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多彩的民族大家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可能还比较片面,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此外,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感兴趣,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分布特点和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掌握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分布特点、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各民族的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
2.教学难点:理解民族政策的重要性,正确看待民族问题,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例和地图等,营造生动、真实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民族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实例和地图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问题,准备好案例分析的材料。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课题: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各民族习俗,在地图上找出主要民族的分布地区等方法引导得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民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准备课件、备课、挂图等。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国民族组成,民族分布特点,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理解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教学过程:一、问题引领、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2.问题出示:(1)、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2)、我国最大的、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呢?(3)、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为什么民族?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知道民族分布特点。
2、知道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愿意为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尽自己的责任。
过程与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探究、采访、讨论、讲授等活动,给学生以启发和思考,将重点知识与问题分析清晰,掌握牢固。
教学重点:我国是团结友爱的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各民族和睦相处、平等与共。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各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教学材料:师:各民族的资料,挂图,课件。
生:收集有关少数民族资料,初步了解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观察了解身边同学中民族同胞情况,调查各班中民族情况;查阅资料了解各民族是怎样享有民族权利当家做主人的。
新华字典,一元人民币。
教学过程活动一歌曲导入(教学意图初步了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教师活动1揭示、板书课题:1 中华民族大家庭2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爱我中华》这首歌你会唱吗?播放歌曲。
3从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板书:56个民族学生活动书写课题。
齐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欣赏并学唱歌曲,回答了解到的信息。
活动二56个民族是一家(知道我国是团结友爱的多民族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有56个民族。
)教师活动1 民族构成。
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2 认识少数民族含义,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人口多汉族92%少数民族8%3 民族分布投影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总结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
大杂居:汉族遍全国;没有单一民族的县或市。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引导阅读,做游戏。
自己所在区域有哪些少数族?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区域总结小聚居:汉集中东、中部;少~ 东北、西北、西南4 小结,引导看书画知识点。
中华民族大家庭教案教案标题:中华民族大家庭一、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社会科学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并树立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孩子们将加深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以及亲身体验多样性带来的丰富和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概括中华民族的多样性,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特点。
2.态度与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欣赏多样性、团结合作的意识和价值观。
3.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互动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
2.教学难点: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了解中华民族的多样性。
四、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白板2.社会科学教材和相关阅读材料3.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4.形象生动的图片或视频资源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5分钟)1.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形象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多样性的认知。
2.问题提出:老师提问“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个民族吗?他们有什么不同的文化和特点?”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的多民族:通过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给学生展示中国各地的不同民族分布,介绍一些主要的民族和其特点。
2.中华民族大家庭: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虽然有不同的民族,但我们都是中国人,要互相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步骤三:小组活动(30分钟)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民族,让学生从自己所代表的民族出发,来探讨该民族的文化特点、传统习俗等等,并以此为依据,拓展思维,思考其他民族的文化特点。
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并结合教师的帮助,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不同民族的特色。
步骤四:综合整理(15分钟)1.学生讲解:学生代表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辅助整理学生的观点并录入。
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3课《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3课,主题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56个民族是一家,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三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通过前期的学习,他们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兴趣,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56个民族是一家。
2.使学生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民族团结。
3.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认识到56个民族是一家。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民族问题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民族问题的实质。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民族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民族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民族吗?这些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如饮食、服饰、节日等。
同时,展示一些典型的民族问题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问题的实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族风俗习惯,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