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墙体建筑构造(上册).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68
《建筑构造》(上册)复习思考题(可能个别问题答案不全,多余或有错误)第一章绪论1、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建筑构造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艺术造型、技术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运用物质技术手段,适当地选择并正确地决定建筑的构造方案和构配件组成以及进行细部节点构造处理等。
2、建筑物的构造组成?建筑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基础、承重墙体、楼板、屋面板等)、维护结构(外围护墙、内墙等)、饰面装修(一般按其部位分为内外墙面、楼地面、屋面、顶棚等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一般包括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栏杆、隔断、花池、台阶、坡道、雨篷等)组合构成。
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为叙述的方便,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3、建筑的分类?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习惯分为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①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②按建筑的修建量和规模大小分为: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③按建筑的层数分为低层建筑(1-3层)、多层建筑(24米以下3层以上)、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④按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⑤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为一(100年以上)、二(50-100年)、三(25-50年)、四级(15年以下)4、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设计原则?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有:外界环境的影响(外界作用力、地理气候条件、人为因素)、使用者的需求、建筑技术条件、建筑经济因素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坚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5、模数、基本模数、扩大模数的概念?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尺寸协调中的增值单位。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位M,即1M=100mm。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M共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作为建筑参数.6、标志尺寸、构造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关系?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隙即为构造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的规定(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1、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饰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2、建筑的物质实体按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基础、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饰、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3、建筑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4、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5、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三类: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6、基本模数:1M=100mm。
7、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3、6、12、15、30、60M。
分模数的基数:M/10、M/5、M/2。
8、模数数列的幅度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20M。
竖向基本模数的数列幅度为1-36M。
水平扩大模数的数列幅度为:3M为3—75M,6M为6—96M,12M为12-120M,15M为15—120M,30M为30—360M,60M为60—360M。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的幅度不受限制。
分模数数列的幅度:M/10数列为M/10-2M、M/5数列为M/5-4M、M/2数列为M/2—10M。
9、模数数列的适用范围:水平基本模数数列:门窗洞口、构配件断面尺寸。
竖向基本模数数列: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构配件。
水平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构配件尺寸和洞口尺寸。
竖向扩大模数数列:建筑物高度、层高、门窗洞口尺寸.分模数数列:缝隙、构造节点、构配节点、构配件断面尺寸。
10、定位轴线: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11、标志尺寸: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12、构造尺寸:建筑构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的设计尺寸。
标志尺寸扣除预留缝即为构造尺寸。
第二章墙体1、块材墙中常用的块材有各种砖和砌块。
2、砖的强度等级按其抗压强度平均值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建筑构造——第二章墙体目录第一节墙体的基本概念一、墙体的作用▼二、墙体的类型▼三、墙体的构造组成▼四、墙体的构造要求▼第二节砖及砌体墙构造一、砌体墙的材料▼二、墙身组砌▼三、墙身节点构造▼四、加强墙体稳定性的构造措施▼五、墙体变形缝构造▼第三节隔墙隔断▼第四节墙体饰面构造▼复习思考题▼第一节墙体的基本概念一、墙体的作用墙体是建筑空间的竖向分隔构件:在砖混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中,墙体既是承重构件又是围护构件,同时起承重、分隔和维护的作用;在框架结构中,竖向的承重构件是柱子,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的作用。
承重即承受屋顶及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下传至基础。
承重构件即是受力构件,应满足受力强度要求。
围护即维护空间质量,具体表现在保温隔热、隔声减噪、防火、防潮防水等。
二、墙体的类型1、墙体按受力情况分承重墙:承受屋顶、楼板或梁等水平构件传来荷载的墙体。
非承重墙:不承受屋顶、楼板或梁等水平构件传来荷载的墙,其中包括:a.自承重墙:不承受屋顶、楼板或梁等水平构件的荷载,但承受上层墙体传来的荷载、并将荷载传给基础的墙。
b.填充墙:一般指镶填在框架格中的墙,其重量由框架梁来承受。
c.隔墙:指建筑内部只起分隔作用的墙,其重量由楼板或梁来承受。
2、墙体按所处位置分外墙:位于建筑外部、分隔建筑内外空间的墙体。
包括山墙和檐墙。
内墙:位于建筑内部、分隔建筑室内空间的墙体。
纵墙:沿建筑长方向布置的墙体。
横墙:与纵墙垂直的墙体。
檐墙:与檐口平行的墙体。
3、墙体按材料和构造方式分:砖墙:砖和砂浆组砌的墙体。
按组砌方式不同它又分实心墙、空斗墙。
砌块墙:砌块和砂浆组砌的墙体。
常见的砌块有: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砌块、混凝土砌块、石膏空心砌块等。
石墙:天然石材和砂浆组砌的墙体,有毛石(不规石材)墙和条石(料石)墙之分。
钢筋混凝土墙:用混凝土现浇或预制的、内部配有钢筋的墙体。
现浇钢筋混凝土墙通常为剪力墙;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又称为大板墙。
板条抹灰墙:由龙骨、板条及砂浆组成的墙体。
建筑构造教案节选墙体ppt教案章节:一、墙体的概念与分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墙体的概念及其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熟悉墙体的分类及各种墙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墙体的概念:墙体是建筑物中竖向承重构件,用于分隔空间、承受楼层和屋面荷载、抵御风雨等。
2. 墙体的分类:根据材质、构造形式、用途等不同,墙体可分为多种类型,如砖墙、混凝土墙、木墙、轻质墙等。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墙体的概念和分类。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墙体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活动:1. 导入新课,提问学生对墙体的了解。
2. 讲解墙体的概念及其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墙体的分类及各种墙体的特点。
4. 组织学生讨论墙体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墙体概念和分类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种墙体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教案章节:二、墙体的受力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墙体在受力过程中的主要受力部位。
2. 使学生熟悉墙体的受力特点及受力分析方法。
教学内容:1. 墙体的主要受力部位:墙体的底部、顶部、门窗洞口等。
2. 墙体的受力特点: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且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脆性破坏特点。
3. 受力分析方法:采用简化模型,对墙体进行受力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墙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特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墙体受力示意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教学活动: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墙体的分类和特点的掌握。
2. 讲解墙体的主要受力部位及其受力特点。
3. 介绍墙体的受力分析方法。
4. 组织学生讨论墙体受力在实际建筑中的应用。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墙体受力分析和受力特点的掌握。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种墙体的受力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受力特点。
教案章节:三、墙体的材料与构造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墙体材料的种类及其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