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考研专业指导最新介绍
- 格式:docx
- 大小:16.37 KB
- 文档页数:7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50103汉语言文字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初复试必看参考书:一、专业课指定(或建议)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2007年版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钱理群等编著3.《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4.《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主编2004年版5.《古代汉语》中华书局6.《现代汉语》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7《新祥旭中民大汉语言文学考研专业课高分通关宝典》二、专业课扩展参考资料1.历年真题(主要09年以后的真题)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三联出版社1984上表是我能在网上查到的最新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的报录比情况。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每个专业每年招收6名(包括推免生)左右,报名人数每年不同,大约在30-50人左右,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报考比较热门,文艺学、文字学上线人数不足,多会接受调剂考生。
关于你不知道的中民大文传学院:民大为北京地区211985高校,文传学院也是民大的重点学院,其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均有博士点,复试比例为1:2,最终招收学生较少,淘汰率较大,复试线大于等于国家线,要根据当年考试情况具体划线。
初试科目为大综合,涉及语言类、文学类,内容多、重点并不突出,并且考试卷中题目少、分值大,如果遇到不熟悉或者不会的题,必定会拉分,不利于总成绩和总排名。
仔细研究真题后可以探究出题规律。
关于专业指导复习内容:语言类和文学类的考试特点大不相同,语言类除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运用,必须熟练掌握词法句法,勤做练习。
文学类的科目需要理解掌握,这样才能适应各类题型。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复习我主要是注重课本,注重基础知识,需要花大工夫,古代文学的各个朝代都不要忽视,命题人已经在有意打破往年的出题规律了,所以不能抓大放小,而是要面面俱到。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央民族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64年成立汉语言文学系,1993年更名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系,设汉语言文学和新闻学两个本科专业,2002年执行学院建制,成立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现发展成为兼有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等多种人才培养层次的文科学院。
学院现设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与文艺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民俗学、新闻理论、新闻实务、广告学9个教研室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等。
学院在校本科生882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48人(含留学生);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58人,38 人拥有博士学位,教授 21人、副教授17人、讲师 20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 43人。
一、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招生目录招生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招生专业:055200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招生人数:20人研究方向:不区分研究方向考试科目: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④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二、中央民族大学考研参考书目1、《新闻理论十讲》,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2、《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3、《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点理解)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5、《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6、《新闻采访学》,蓝鸿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9、《新闻评论》,马少华,中南大学出版社10、《公共关系》,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三、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录取情况复试的考试形式:综合面试面试考试时间20或30分钟/考生,每位考生面试的时间必须相同,采取百分制,面试内容包括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基础、综合分析及创新思维能力、外国语听说能力等。
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XXX-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301新闻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新祥旭邓老师说解业参考书新闻传播史论、理论《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三版)》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世界新闻传播史(第二版)》陈力丹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外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教程》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新闻传播实务《新闻采访教程》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编辑学》蔡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采访学》蓝鸿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延伸阅读)《公共关系学(第二版)》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延伸阅读)《中国广播电视史教程》赵玉明、艾红红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延伸阅读) 新闻理论部分1、新闻理论教程(第二版),杨保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别太适合跨专业的同学初次阅读,杨保军老师用哲学的视角来解构新闻学理论。
作为本科学了三年新闻学的我,一些章节读起来都较为吃力。
其中第五章新闻挑选标准,第六章新闻传播的普适原则,第八章新闻传媒,第九章新闻传播规律,第十章新闻自由,第十一章新闻道德需要着重阅读、明白、经历。
从2008年后的新闻学部分试题基本出自这本书的课后习题,建议去圣才网上买一本此书的配套课后习题解答。
2、新闻理论十说,陈力丹,复旦大学出版社适合跨专业同学首次阅读,陈力丹老师把新闻学的重点内容用非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述,比较容易明白。
但系统性别是非常强,是一本通识读物。
3、新闻学概论(第四版),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这本书看一看新闻与宣传的关系就脚够了。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方向介绍新闻传播硕士,这个词太熟悉了,我们每天都在讲啊讲,念啊念的,估计很多打算报考新闻传播硕士的学生都不清楚考上新闻传播硕士后的专业方向到底分为哪几个方向。
新闻传播硕士,专业代码(055200)。
其专业方向可以细分为7个模块。
1.新闻实务方向这个方向增设的目的是为适应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培养思路,凸显业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实现从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向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旨在为我国新闻媒体培养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市场的需求一直是主导学科方向的因素。
因此,新闻与传播硕士是个不错的选择。
有了培养目的,那么培养的方式和方向等等各个方面都会有所侧重,这个方向的培养力度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着重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新闻理念,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开设新闻学和传播学的基础理论课程,使之具备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视野;同时注重将理论问题放入媒体一线实践中来予以考量和解决,而不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关照。
二是重视学生新闻采编实践能力的训练,在课堂内引入业界导师,开展前沿业务问题的研讨;充分发挥业界导师和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安排学生进入主流媒体实习,强化训练学生的新闻采编能力,并且加强业务指导和实习成果考核。
一切的一切都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的要求,以及扩充我国新闻方向的人才市场。
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专业硕士方向是建立在新闻学、传播学与社会学等学科的基础上,以原有的学术型硕士生招生方向“传播研究方法方向”为基础,将其人才培养思路从侧重学术研究能力培养转向为新闻传播机构培养应用型人才,致力于为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培养专业知识面宽,研究分析能力强,熟悉我国媒体运作,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擅长媒体调查、受众研究的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宽口径、有专长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方向的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基础理论和科研素质的培养,通过较系统的新闻学、传播学的理论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的新闻观和媒介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的学习,使之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扎实的科研素质。
新闻与传播专硕研究方向
新闻与传播专硕研究方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媒介传播、公共关系、广告、市场营销、数字媒体、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等等。
以下是其中一些研究方向的简要介绍:
1. 媒介传播:研究媒体对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传播媒介的创新和发展。
2. 公共关系:研究企业、政府和其他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公共形象。
3. 广告:研究广告的创意、策略和实施,以及广告对消费者行为和态度的影响。
4. 市场营销:研究产品、品牌和市场的策略、战略和营销活动,以及市场营销的效果和成本。
5. 数字媒体:研究数字媒体的发展和使用,包括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和在线广告等。
6. 社交媒体:研究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和影响,包括社交网络、博客和微博等。
7. 数据分析:研究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以及如何利用数据来支持新闻和传播决策。
以上是新闻与传播专硕研究方向的几个重要领域,未来还将出现更多的研究方向,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新闻和传播环境。
- 1 -。
专业介绍:新闻学和传播学新闻学和传播学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在不少地方是相通的。
新闻学侧重于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实践层面,具体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新闻采制和运作;而传播学研究范围广泛,与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文化研究等紧密结合,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传播活动,以及研究传播活动主体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1.研究范围不同。
新闻学主要以传统的报业为主,评论是重点。
学习内容包括理论方面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新闻史,实践方面的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
新闻学有理论新闻学、中外新闻史、应用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摄影、编辑出版等专业分支。
传播学除了报纸外,还涉及电视广播、电影甚至多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的所有内容,此外广告、公关、民意测验等也在其包容之下。
传播学学习的内容既有专业课程方面的人类学、语言学、符号学、信息学、社会学、心理学,也有广告、新闻、影视、营销、对外交流等内容。
传播学包括传播法学、传播理论研究、媒介发展研究、跨文化交际、广告学、艺术传播等分支。
2.就业方向不同。
新闻学多在传统的媒体,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单位就业,另外还可以在出版社、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工作,也有人考到教师资格证,到学校里当老师。
传播学可在传统媒体、新媒体、广告公司、媒介研究公司、政府部门等就业,选择范围更加广泛。
3.考研复习要点不同。
新闻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核心理念是公正客观平衡,培养的记者要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其核心课程是采访和写作,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借鉴;传播学是社会科学,是商业社会下的产物,培养学者或者学者型记者,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与传统的人文学科拉开距离,而多靠近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并且要多看欧美原著。
传播学一、专业介绍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2019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传播考研复试结果!
一、复试工作办法
(一)各专业复试的具体要求
1.复试差额比例
各专业复试差额比例详见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安排表》。
2.笔试
进行笔试的专业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3.复试名单查询
具体招生名额、参加复试考生名单(包括一志愿过线考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其他考生)可到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二)复试成绩的计算
1. 对成绩的要求
考生(含专项计划考生)的面试成绩、笔试成绩等各单项得分,不得低于60分,否则不予录取。
2. 普通计划(含单独命题考生)最终成绩的计算
进行专业笔试的专业,其复试成绩权重值为50%,其中,外语测试、综合面试、笔试的成绩各占复试成绩的10%、45%、45%;不进行专业笔试的专业,其复试成绩权重值为40%,其中外语测试、综合面试成绩各占复试
成绩的10%、90%。
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初试成绩权重值+复试总分(换算为百分制)×复试成绩权重值。
3.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大学生士兵计划最终成绩的计算
复试成绩权重统一设定为50%。
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初试总分÷5×50%+复试总分(换算为百分制)×50%
二、复试的程序及时间、地点安排
2019 年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安排表。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考研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5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新祥旭邓老师初复试必看参考书:一、专业课指定(或建议)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2007年版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钱理群等编著3.《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4.《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主编2004年版5.《古代汉语》中华书局6.《现代汉语》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7《新祥旭中民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专业课高分通关宝典》二、专业课扩展参考资料1.历年真题(主要09年以后的真题)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三联出版社1984上表是我能在网上查到的最新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的报录比情况。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每个专业每年招收6名(包括推免生)左右,报名人数每年不同,大约在30-50人左右,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报考比较热门,文艺学、文字学上线人数不足,多会接受调剂考生。
关于你不知道的中民大文传学院:民大为北京地区211985高校,文传学院也是民大的重点学院,其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均有博士点,复试比例为1:2,最终招收学生较少,淘汰率较大,复试线大于等于国家线,要根据当年考试情况具体划线。
想了解更多可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中民大考研联盟初试科目为大综合,涉及语言类、文学类,内容多、重点并不突出,并且考试卷中题目少、分值大,如果遇到不熟悉或者不会的题,必定会拉分,不利于总成绩和总排名。
仔细研究真题后可以探究出题规律。
关于专业指导复习内容:语言类和文学类的考试特点大不相同,语言类除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运用,必须熟练掌握词法句法,勤做练习。
院校代码校名所在地985211研究生院自主划线10001北京大学北京市是是是是10002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是是是是10003清华大学北京市是是是是10004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否是否否1001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否否否否10013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否是是否10015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否否否否10027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是是是是10029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市否否否否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否是否否10033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否是否否10034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否是否否10043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否是否否10052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是是否否10053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否是否否1123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市否否否否11417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市否否否否91001国防大学北京市否否否否10055南开大学天津市是是是是10065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否否否否10068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市否否否否10071天津体育学院天津市否否否否10075河北大学河北省否否否否10094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否否否否12784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省否否否否10108山西大学山西省否否否否10126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否是否否10135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否否否否10140辽宁大学辽宁省否是否否10141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是是是是10154辽宁工业大学辽宁省否否否否10165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否否否否10166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否否否否10173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否否否否10176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省否否否否10183吉林大学吉林省是是是是10190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否否否否10200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否是是否10203吉林师范大学吉林省否否否否10207吉林财经大学吉林省否否否否10209吉林艺术学院吉林省否否否否10212黑龙江大学黑龙江省否否否否10231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否否否否10246复旦大学上海市是是是是10247同济大学上海市是是是是10248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是是是是10252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否否否否10255东华大学上海市否是否否10269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是是是否10270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否否否否10271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否是否否10276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否否否否10277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市否否否否10280上海大学上海市否是否否11835上海政法学院上海市否否否否10284南京大学江苏省是是是否10285苏州大学江苏省否是否否1028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否是是否10294河海大学江苏省否是是否10298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否否否否10319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否是否否10320江苏师范大学江苏省否否否否10327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否否否否11117扬州大学江苏省否否否否10335浙江大学浙江省是是是是10337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省否否否否10338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否否否否10351温州大学浙江省否否否否10353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省否否否否10646宁波大学浙江省否否否否11647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否否否否10357安徽大学安徽省否是否否1035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是是是是10370安徽师范大学安徽省否否否否10372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否否否否10373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否否否否10378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否否否否10384厦门大学福建省是是是是10385华侨大学福建省否否否否10394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否否否否10402闽南师范大学福建省否否否否10403南昌大学江西省否是否否10414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否否否否10421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否否否否10422山东大学山东省是是是是10427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是是否否10427济南大学山东省否否否否10445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否否否否10451鲁东大学山东省否否否否11065青岛大学山东省否否否否11066烟台大学山东省否否否否10459郑州大学河南省否是否否10463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否否否否10465中原工学院河南省否否否否10475河南大学河南省否否否否10484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省否否否否10486武汉大学湖北省是是是是10487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是是是是10495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否否否否10497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否是否否10511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否是否否10512湖北大学湖北省否否否否10517湖北民族学院湖北省否否否否10519湖北文理学院湖北省否否否否1052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否是否否1052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否否否否10524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否是否否10530湘潭大学湖南省否否否否10531吉首大学湖南省否否否否10532湖南大学湖南省是是是是10533中南大学湖南省是是是是10534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省否否否否10536长沙理工大学湖南省否否否否10542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否是否否10543湖南理工学院湖南省否否否否10554湖南工商大学湖南省否否否否10558中山大学广东省是是是是10559暨南大学广东省否是否否10560汕头大学广东省否否否否10561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是是是是10574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否是否否10585广州体育学院广东省否否否否10590深圳大学广东省否否否否11846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省否否否否10593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否是否否10603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否否否否10607广西艺术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否否否否10589海南大学海南省否是否否10658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否否否否10611重庆大学重庆市是是是是10618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否否否否10635西南大学重庆市否是否否10637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否否否否10650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市否否否否10652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否否否否11799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市否否否否10610四川大学四川省是是是是10613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否是是否10614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是是是是10638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否否否否10651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否是否否10653成都体育学院四川省否否否否11079成都大学四川省否否否否89101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否否否否10657贵州大学贵州省否是否否10672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否否否否10673云南大学云南省否是否否1068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省否否否否10689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省否否否否10691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否否否否10695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否否否否10697西北大学陕西省否是否否10698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省是是是是10702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省否否否否10709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省否否否否10710长安大学陕西省否是否否10718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否是否否10724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省否否否否10726西北政法大学陕西省否否否否11560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否否否否10730兰州大学甘肃省是是是是10741兰州财经大学甘肃省否否否否11406甘肃政法学院甘肃省否否否否10476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否否否否10479宁夏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否是否否10755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否是否否10757塔里木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否否否否10766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否否否否博士点备注是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2020年新增否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否是是是是是是否是是是是是否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否是否是是是是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否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否2019年新增是是是2020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否是是是否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是否2019年新增是否2019年新增是是否2019年新增是是是否否2019年新增是是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否2019年新增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否是2019年新增是是否2019年新增否是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2019年新增是是2020年新增是否是否否2019年新增否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否是是2019年新增是否2019年新增否是是是否是是是是否2019年新增是否否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2019年新增是是是。
2020-2021中央民族大学006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考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考研大纲、考研经验分数线报录比招生人数、考试科目050105中国古代文学不区分研究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20现代汉语、古代汉语④821中国古代、现当代文学,文学基本理论5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新祥旭邓老师初复试必看参考书:一、专业课指定(或建议)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袁行霈主编2007年版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钱理群等编著3.《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4.《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童庆炳主编2004年版5.《古代汉语》中华书局6.《现代汉语》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7《新祥旭中民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课高分通关宝典》二、专业课扩展参考资料1.历年真题(主要09年以后的真题)2.《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三联出版社1984上表是我能在网上查到的最新的中央民族大学文学院的报录比情况。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每个专业每年招收6名(包括推免生)左右,报名人数每年不同,大约在30-50人左右,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报考比较热门,文艺学、文字学上线人数不足,多会接受调剂考生。
关于你不知道的中民大文传学院:民大为北京地区211985高校,文传学院也是民大的重点学院,其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均有博士点,复试比例为1:2,最终招收学生较少,淘汰率较大,复试线大于等于国家线,要根据当年考试情况具体划线。
初试科目为大综合,涉及语言类、文学类,内容多、重点并不突出,并且考试卷中题目少、分值大,如果遇到不熟悉或者不会的题,必定会拉分,不利于总成绩和总排名。
仔细研究真题后可以探究出题规律。
关于专业指导复习内容:语言类和文学类的考试特点大不相同,语言类除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运用,必须熟练掌握词法句法,勤做练习。
中传专硕新闻专业代码
(原创版)
目录
1.中传专硕新闻专业的简介
2.中传专硕新闻专业的代码
3.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4.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
正文
一、中传专硕新闻专业的简介
中国传媒大学,简称“中传”,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其中,中传专硕新闻专业是其王牌专业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中传专硕新闻专业的代码
中传专硕新闻专业的代码为 055200,全称为新闻与传播硕士。
三、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包括新闻采编、传媒管理、国际新闻传播等。
课程设置涵盖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采访与编辑、传媒法规、传媒经济、新媒体研究等。
四、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
中传专硕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在我国新闻传播领域有着极高的就业率
和影响力。
他们可以在各类新闻媒体、传媒公司、广告公司、政府部门等单位工作,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者出国留学。
第1页共1页。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曦曦老师对2024年中央民族大学050300新闻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
主要有以下板块:专业简介、招生人数、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数线、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专业简介新闻传播学(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是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数字出版等专业。
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执政党的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各类信息传播现象的学科。
涉及的领域为互联网与新媒体。
主要研究方向:00 不区分研究方向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去向: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二、专业目录050300新闻传播学(学术学位)招生年份:2023年所属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所属门类名称:文学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503]新闻传播学拟招生人数:19学习形式:全日制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9新闻传播史论④820新闻传播实务三、考试大纲科目代码:619 科目名称:新闻传播史论I.考查目标新闻传播史论考试涵盖新闻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传播学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新闻理论约 45 分;中外新闻传播史约 45 分(其中外国新闻传播史部分约 15 分);传播学基础史论约 60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题型结构主要包括名词解释、简答和分析论述题。
Ⅲ.考查范围第一部分:新闻理论【考查目标】1. 理解与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能结合实际来理解新闻学理论,能运用新闻学理论来分析具体新闻实践和新闻现象。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1989年起,我校开始在民族学专业下招收当代民族报刊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学的研究在学界、业界处于地位,也是本专业的特色研究。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系统掌握新闻学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或少数民族语文,为今后能独立地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闻学(含少数民族新闻学)研究、教学以及新闻传媒(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目标:适合在新闻出版单位从事策划、编辑等工作。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四、研究方向1.欣闻传播史(含中国新闻史、少数民族新闻史、外国新闻史)研究2.新闻理论(含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西方新闻理论)3.新闻业务(采、写、编、评)研究4.广播电视新闻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新闻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
新理论、新观点、新体系,在新形势下不断涌现。
故实行导师讲授与学生研讨并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并举,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
七、论文撰写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2020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考研专业指导最新介绍
1、民大新闻学、传播学考研的基本情况
1.1 专业介绍
民大新闻和传播学的地位:民大作为位处帝都的985 和211 院校,其新闻和传播学一直被
称为“小人大”。
新闻和传播学在北京各个大学中的竞争力一直很强,这样的一个平台也给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民大初试状况:新闻学和传播学史考一套自主命题的题目,619 新闻传播史论和820 新闻业务。
每科150 分,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以及新闻策划、评论等题目
1.2 学费
学硕:8000 元/年
专硕:25000 元/年
1.3 考试科目
民大新闻传播考试科目是619新闻史论和820新闻业务,考试范围基本与统考范围相当包括:
中国新闻史,世界新闻史,新闻学学理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写编评等相关专业。
主要考查内容为新闻传播理论和中国新闻史部分。
考试内容主要集中于基础知识,同时会侧重考察学生对时下热点和新闻事件的关注和解析。
学以致用。
养成专业敏感。
1.4 报考录取情况
1.4.1 该专业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报录比
民大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跟随国家线,
年份区域总分公共课专业课
2014 A 350 55 80
2015 A 350 55 80
2016 A 355 53 80
录取比为1:9
1.4.2 招生专业目录
新闻学招生人数在6-8 人(不含推免),传播学招生人数在4-6 人(不含推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在15-20 人。
不分研究方向。
2、参考书目和学习指南
2.1、初试参考书目
《中国新闻史》——方汉奇主编
《世界新闻史》——陈力丹
《全球新闻史》——李彬
《新闻学理论》——杨保军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新闻采访学》——蓝弘文
《电子网络教程》——饶立华等
《圣才新闻考研笔记》(第九版)
《传播学小王子》——孔祥飞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童兵等
2.2 学习指南
首先,良好的心态是考研成功的必备武器,必须建立强大的信心培养自己的毅力,坚持考研
的道路。
其次,民大的新闻传播考研是一个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为主的考试形式,因此除了大量记忆和背诵之外,还要有对重难点的把握,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再次,死记硬背必然会走很多弯路,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是有方法可遵循的,掌握了方法技巧,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一、非统考专业课命题的总体特征
统考专业课有教育部统一颁发的《考试大纲》,但非统考专业课教育部没有制定相应科目的考试大纲,是不是说非统考专业课的命题就没有可参考的官方权威依据了呢?不是,根据《教育部关于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该《指导意见》中对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工作做了非常细致的要求,是我们解析非统考专业课命题原则的政策依据。
下面,我们解读其中和考研专业课命题和考试最为相关的内容,以飨考生。
《意见》中指出,专业课的考试内容“应结合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确定,以进入研究生学习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考查重点,突出考查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考试科目应涵盖三门以上本科阶段主干专业基础课程”。
由此可见,非统考专业课的考查范围既涉及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
论和技能,更突出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设计考试内容的目的,该《意见》中明确表明是为了“使本学科专业的优秀本科毕业生获得及格或及格以上的成绩”,也就是为了保证
研究生选拔的质量。
因而,在试卷结构设计上,为了拉开区分度,试卷结构会按照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多种题型、一定比例的题量和不同层级的难度。
对考生来说,需要明确知道该科目考试的题型种类、题量比例、各题型做题时间分配比例。
此外,更为重要的,从学科知识点上来说,考生更需要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点、重点、难点、高频考点,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高效发挥强化课程的指导作用
经过基础阶段专业课的学习,考生应该对考研的基本信息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考生对专业课各科目的原理、公式、概念等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应该有了一定程度的记忆、理解和掌握。
并且,也已经厘清学科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脉络,建立起了系统、整
体性的学科结构和知识框架脉络。
换言之,只有考生在趋近或部分超过该水平的状态下,强化课程才能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
如何最高效发挥强化课程的指导作用?这就需要考生明确的是,该强化课程、讲义和手头其他复习材料只能作为强化指导材料,核心研读的学习材料依旧是研招单位指定或默认的参考书、真题,只有通过多遍研读教材,结合强化课程的讲授,才能构建起完整的专业课知
识体系,透彻理解专业课的内在知识逻辑结构,并在精细研究历年真
题之后,对重要的知识点达到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考研强化复习的目的,最终达到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水平和选拔标准。
三、强化课程授课内容与功能概述
承继专业课基础阶段的学习与逻辑,强化课程授课内容从总体上来说,是以历年真题和硕士点内部政策体现出来的专业课命题趋势、特点和考测逻辑为脉络,分级解析学科重点、难点和高频考点,并通过真题和典型题目详解使考生从重难点知识掌握到答题技巧得以全面强化,帮助考生高效构建应试系统框架和提升应试能力。
为达到以上功能,该强化课程首先对目标院校及目标专业的初试科目进行深度解析,
梳理出有效复习与考核范围;第二,对考生在强化阶段专业课的复习提供了指导意见,结合公共课的复习状态,从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到学习进程管理,都提出了合理的学习规划方案;
第三,通过初试科目各章节知识点深度剖析、重难点总结和典型题练习,梳理出了学科相应的重点、难点、常考知识点,并通过配套练习,帮助考生全面构建、理解、掌握和运用专业课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
第四,通过对真题的回顾、练习、比较、解析,以及将真题中考
察的知识点回归至教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真题的题型结构、题量比例、考查知识点出处、频次、考查知识点难度分级等对考生至关重要的复习备考指导信息。
四、跨专业的考生需要注意:
第一,基础课不能偏废。
前面说了,基础课要有一定把握,才可能跨
专业考研,否则到关键时刻就会感到分身乏术。
在主攻专业课时,基础课一天都不能停。
可以用早晨、吃午饭前、吃晚饭前以及睡觉前的时间去复习英语:阅读、单词、听力,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每
天坚持,就是这些边边角角的时间都足够英语的复习准备。
政治也一样,最好报一个新祥旭的秋季班,几个月上下来,有老师领着复习,比自己摸索更有效率,大致的知识脉络也会清晰起来了。
请相信自己,从初中就开始学的这门课,不会差到哪里去,但也要在心里培养对它的兴趣,
一讨厌它、搁置一段日子,一切都晚了;反过来,每天花两个小时,只要坚持,就会既轻松又有成就感。
跨专业考生往往把一腔热情放在专业课上,有意无意地就偏废了基础课,等发觉时间紧迫的时候,回头一看基础课落下一大截,这会大大影响后面冲刺和考试的信心。
第二,专业课复习。
11 月份报名之前一定要把专业书踏踏实实至少细读一遍。
这一遍不要欺骗自己,质量至上,一定要全部弄通弄懂。
这样在后面的两个月才会更有底。
笔记一定要做。
当11 月报名时间来临时,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讨论起复习进度。
那时候本专业考生和别的跨专业考生所做的准备和进度会让你大惊失色——有那么多人准备得那么好!本来就对不熟悉的专业容易产生的“心虚”这个时候会更加强烈,那么回过头总结一下自己的成果,只有实实在在密密麻麻的几本笔记会成为自己的强心剂,数数看,几本笔记,七八万字是少不了的。
加上政治英语,你会为自己所做的上10 万字的笔记而惊讶的。
这是积聚信心、抬头挺胸的重要来源。
第三,研究真题。
尽可能地多找一些这几个可选学校可选专业的历年试题,仔细研究,看看哪一类的试题自己更有把握。
这一步至关重要,这一步不可省略也不可推后,它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发挥。
经过这一步,学校和细分专业几乎都能定下来了。
这一阶段什么时候进行呢?越早越好。
我们不提倡把战线拉得太长,真正有效的复习
从 4 月到次年 1 月足矣;然而跨专业不同,需要“酝酿”。
可以不用过早开始真正的复习,但至少要比别人早两个月到半年开始寻找学校、涉猎与新专业相关的期刊、书籍、寻找对于新专业的亲近感和对于新学校新未来的向往感——这是真正复习开始的前站,用这段时间弥补跨专业的不足,在真正的战役打响时,我们将更加坚定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