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床与跌倒
4
误吸与窒息
5
压疮
6
烫伤与烧灼伤
、不理解或无法忍受不适,擅自拔掉。 意识不清、躁动患者无约束措施。
管道固定不妥,连接处连接不紧密。
翻身、移动患者时,活动幅度过大,管道受牵拉。
固定带不适宜或固定太松 患者穿衣、吃饭等活动时不小心拔除。
LOGO
外渗的危险因素 -- 药液
酸碱度
渗透压 浓度
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LOGO
外渗的危险因素 -- 疾病
癌 症
外周血管疾病
糖尿病 上腔静脉综合征 反复静脉注射及输液
乳房根治术、腋窝手术
外渗的危险因素 -- 技术
没有经验、年资低的护士进行化疗操作。
未做到定时巡视静脉通道。
护理人员对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选用钢针输液。 用敷料覆盖穿刺部位,影响观察。 用力推注化疗药液,或使用注射泵及输液泵。 同一部位屡次穿刺。
5、输液人员应熟悉药物的pH 值、作用及平安稀释量, 并注意给 药的具体方式及输液速度。
6、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 与静脉输液协会( IN S) 建议使 用聚氨酯或硅胶材质的导管针。假设患者有过敏反响, 应更 换不同材质的导管。
细菌性静脉炎的预防
临床表现:疼痛,水疱或破皮。 临床表现:疼痛,水疱或破皮。
3、穿刺部位太接近关节处.
化学性静脉炎
症 状:穿刺静脉顺走行方向发红,局部压痛 。 主要原因: 药物稀释缺乏 输液的酸碱度过高 溶液的浓度过高 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
细菌性静脉炎
症 状: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痛,静脉变硬,有时可见分泌 物,严重可导致发热。 主要原因:
消毒方法不正确 穿刺技术不佳 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