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病名:筋瘤)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病变。
其特点是好发于下肢,曲张静脉色暗红,卷曲成团,常有小腿下部色素沉着、干燥、脱屑、湿疹或慢性溃疡。
本病属祖国医学“筋瘤”范畴。
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
日久类似瘤体之状。
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
淤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复因搔抓、虫咬等诱发,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
一、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1.气滞血瘀证: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
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
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
本证的辨证要点是:小腿部有明显的青筋迂曲,压痛或刺痛以及舌脉表现。
2.寒湿凝滞证:小腿青筋蜿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朝轻暮重,畏寒怕冷,腿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甚则跛行。
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濡缓或沉迟。
本证除下肢青筋迂曲外,辨证要点主要是下肢浮肿,畏寒沉重,脉濡缓。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治则:行气疏肝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2g 枳壳10g 白芍15g 川芎10g 制香附1 0g 丹参30g 鸡血藤15g 制乳香10g 水蛭粉3g 甘草6g 加减:疼痛加忍冬藤、地龙;扭曲块明显加三棱、莪术;患肢畏寒、麻木加附子、桂枝;患肢酸胀加威灵仙、地龙2.寒湿凝滞证:治则:健脾利湿温经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8 g 桂枝12g 芍药20 g 细辛6 g 甘草(炙)10g 通草20 g 大枣12g加减:下肢胀甚加茯苓;肿甚佳茯苓皮、淮山药;纳呆、腹泻加白术、砂仁(二)中医其它疗法:针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磁园梅针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解溪,三阴交→阴陵泉,阿是穴。
自我诊断和缓解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曲张和功能异常。
它通常发生在下肢的肌肉浅静脉中。
在许多情况下,静脉曲张是由于长时间站立、久坐或遗传引起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自我诊断和缓解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第一部分:自我诊断自我诊断是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重要第一步。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您自我判断是否存在静脉曲张问题:1. 观察肌肤:注意观察腿部肌肤出现的异常情况,如静脉曲张部位的皮肤出现静脉曲张的典型症状,如青筋突起,静脉扩张,皮肤颜色变化等。
2. 观察疼痛:当您感到下肢疼痛或疲劳时,可能是静脉曲张的迹象。
特别是在长时间站立或久坐后,如果腿部疼痛加剧,则需要警惕。
3. 观察肿胀:注意观察下肢是否有肿胀倾向。
如果您发现脚踝或小腿周围出现明显的肿胀,可能是由于静脉曲张引起的淤血所致。
4. 观察痉挛:夜间发生的下肢痉挛可能与静脉曲张有关。
如果您经常在睡眠中遭遇肌肉痉挛,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第二部分:缓解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一旦您自我诊断出静脉曲张的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和改善症状:1. 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血液循环,减轻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
常见的运动包括散步、跑步、游泳等。
避免长时间站立和坐着不动,这会使血液在下肢积聚。
2. 提高腿部位置:每天抬高腿部10-15分钟,以帮助减轻下肢静脉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可以使用枕头或靠墙时尽量将膝盖抬高。
3. 穿着适宜的鞋袜:选择合适的鞋子和袜子可以减轻下肢压力,改善血液循环。
避免穿着过窄或高跟鞋,选择宽松舒适的袜子。
4.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可以减轻下肢的负担,减少静脉曲张的风险。
合理饮食和均衡的营养对于控制体重非常重要。
5. 避免长时间静坐或站立: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增加下肢静脉曲张的风险。
如果需要长时间久坐或久站,尽量每隔一段时间活动一下,拉伸肌肉。
结语:通过自我诊断和采取一些缓解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您可以减轻下肢的疼痛和不适感,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减少进一步的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曲张检查方法
静脉曲张是一种血管病,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1.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腿部或其他可能存在静脉曲张的部位,观察和触摸可能存在的肿胀、静脉扩张、皮肤变色等症状。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显示静脉的血流速度和流向,帮助诊断静脉曲张的程度和位置。
3. 静脉造影:静脉造影是一种通过向患者静脉注射造影剂,然后使用X射线检查血管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复杂或严重的静脉曲张可能更为准确。
4. CT扫描或MRI:CT扫描和MRI可以提供三维影像,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静脉曲张的情况。
5. 静脉壁压力测量:这种方法使用一个装置将压力传感器插入静脉中,测量静脉壁的压力,以评估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并不都适用于每个患者,具体的检查方法需要根据医生的判断和建议来决定。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静脉曲张,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下肢静脉曲张相关国家规范指南最新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表现1.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2.腿部有酸胀感,晚上重,早上轻皮肤有色素沉着,颜色发暗皮肤有脱屑.瘙痒.足踝有水肿;3.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或停止;4.肢体有异样的感觉,肢体发冷,肢体潮热,患肢变细,变粗皮肤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5.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6.有腹水.肝脾肿大.呕血.黑便.双下肢广泛水肿患肢疼痛,运动时加剧,有时静止时疼痛,夜间加重;7.坏疽和溃疡产生.1.首先就是要避免长期站或坐,应常让脚做抬高,放下运动,或可能的话小走一番。
2.应养成每日穿弹力袜运动腿部一小时之习惯,如散步、快走、骑脚踏车、跑步或跑步机等。
3.应养成一日数次躺下将腿抬高高过心脏的姿势,如此可促进腿部静脉循环。
4.通常对于静脉曲张的注意事项要保持正常体重不能超重,因过重会使腿部静脉负担增加。
5.避免提超过20磅约10公斤之重物。
6.不可使用40°C以上的高温水长时间泡脚。
7.保持脚及腿部清洁,并避免受外伤造成皮肤破溃。
8.如您腿部皮肤已呈干燥情形,请遵照医师嘱咐涂药。
9.还要进行每晚自我检查小腿是否有肿胀情形。
10.每晚睡时,将腿垫高约6,并保持最舒适之姿势即可,千万不要因此而让腿部僵直,适得其反。
11.坚持穿循序减压弹力袜,因腿部肿胀,通常于下床后站立几分钟就会发生。
请于每日早起下床前即穿上弹力袜。
12.保持弹力袜之清洁,并注意其弹性功能是否改变。
当弹力袜失去弹性之时应立即更换。
一、先天性静脉壁薄弱和瓣膜缺陷静脉壁相对薄弱,在静脉压作用下可以扩张,瓣窦处的扩张导致原有的静脉瓣膜无紧密闭合,发生瓣膜功能相对不全,血液倒流。
瓣膜发育不良或缺失,亦不能发挥有效的防止倒流作用,导致静脉曲张发病。
二、存在可导致静脉损伤的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是导致静脉曲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导致静脉栓塞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浅静脉代偿性扩张,最终形成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鉴别诊断纯真性下肢静脉曲张的鉴识诊疗除纯真性下肢静脉曲张外,深静脉回流受阻或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其余病变等皆可惹起下肢浅静脉曲张。
所以,一定注意与以下疾病鉴识:(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发生在股、腘静脉,主要病变成瓣叶的游离缘废弛下垂,合拢时留有漏斗形空隙,发生血液向远侧逆流。
其特色:①患肢有较严重的重垂不适及肿胀,行走时因瓣膜失掉单开放功能而症状加重,只有在平卧时才能缓解;②因初期损坏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常快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变化;③小隐静脉瓣膜损坏的发病率,远比纯真性下肢静脉常见;④顺行静脉造影,深静脉骨干呈筒状扩充,,失掉竹节状外形,瓣膜影模糊。
逆行造影示造影剂逆流,依据造影剂逆流抵达的部位,能够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为下肢深静脉回流阻碍,待病程进入后期,血栓机化而完整再通后,也可变成深静脉逆流性病变,浅静脉曲张多为代偿性表现,下肢肿胀,酸胀不适,常在短期内即出现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快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闭塞期,深静脉畅达试验阳性,静脉压高升,运动后更为显然。
血栓再通后,深静脉畅达试验也可阴性,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相像。
若鉴识诊疗仍有混杂,可行静脉造影检查确立。
(三)动、静脉瘘常有显然浅静脉曲张,后本性动静脉瘘多由创伤惹起,患者有受伤史,局部能够扪及连续性震颤,听诊时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先本性动静脉瘘,患肢常较健肢显然增加、粗大。
动静脉瘘不论先本性或创伤性,静脉内因有动脉血灌输,体表温度高升,静脉压显然高升,抬高患肢后,不象纯真性浅静脉曲张简单瘪缩,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鉴识诊疗一般其实不困难,必需时行动脉造影,能够进一步明确诊疗。
(四)先本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 Syndrome,简称KTS)为一种先本性静脉畸形病变,因为胚胎发育过程中坐骨静脉系统残留而形成,拥有浅静脉曲张、患肢增加增粗及皮肤体现大片血管瘤样红斑三个主要体征,体征常限制于下肢的外侧面。
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标准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静脉疾病,通常表现为下肢静脉扩张、曲张、瘙痒、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超声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工具,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下肢静脉的情况,包括静脉瓣膜功能、血液回流状况、静脉壁构造和血栓形成情况等。
本文将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标准。
超声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金标准,其主要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双频多普勒超声两种检查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用于观察静脉内血流的速度、方向和形态,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内的血流情况。
双频多普勒超声则是通过分辨率更高的探头来观察静脉壁的情况,包括静脉瓣膜功能、血栓情况和静脉内壁的病变情况。
通过这两种超声检查方法,可以全面而准确地评估下肢静脉曲张的情况。
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静脉瓣膜功能:正常情况下,静脉内的血流是向心脏方向流动的,而静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在超声检查中,可以通过多普勒技术观察静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方向,评估静脉瓣膜的功能情况。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以造成血液在静脉内的倒流和淤积,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
2.血液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内的血液回流受到影响,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浓缩,甚至形成静脉曲张窦。
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观察静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方向,评估背流量和血管壁的情况,进而判断血液回流是否受到干扰。
3.静脉壁构造: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可以表现为增厚、变形、赘生物和病变。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静脉壁的情况,包括其厚度、形态和结构,评估静脉壁的构造情况。
4.血栓形成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时,静脉内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曲张的静脉更容易形成血栓。
超声检查可以通过双频多普勒技术观察静脉内的血栓情况,包括血栓的位置、大小和形态,进而评估血栓的严重程度和对周围组织的影响。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之外,超声检查还可以辅助判断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变程度、炎症情况、血管壁的纤维化情况和动脉与静脉夹层的情况。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年1月 第2卷 第1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2, No.1, Jan 2016*通信作者:周为民,E-mail :zrzwm@ 下肢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和治疗余召军 周为民*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管外科,南昌 330006摘要:下肢静脉曲张是下肢浅静脉迂曲扩张,有时伴随患侧肢体肿胀、胀痛、酸胀或者沉重感,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
下肢静脉曲张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单纯的疾病。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和先天性血管畸形等,这些疾病都能引起下肢静脉曲张,明确病因加以鉴别方可对症治疗。
本文对以上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作一系统综述。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布加综合征;先天性血管畸形下肢静脉曲张主要是浅静脉迂曲扩张,有些患者伴有患侧肢体肿胀、胀痛、酸胀或者沉重感,小腿和足靴区皮肤营养障碍性改变,包括皮肤瘙痒、湿疹、皮炎、色素沉着,甚至反复溃疡形成。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致残。
下肢浅静脉曲张既可能是一种临床表现,也可能是一种单纯疾病。
在临床上因为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后,出现复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严重并发症的病例屡见不鲜。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下肢浅静脉曲张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1 病因分类和静脉曲张病理变化下肢静脉曲张的病因有多方面,具体可以分为2大类:下肢静脉倒流和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并且临床表现、病情和程度各不相同。
静脉曲张的病理变化是由于血液缓慢淤滞,静脉压力增加,静脉壁中层肌纤维和弹力纤维代偿性增厚,随病情进展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萎缩、消失,被结缔组织替代,有的静脉壁扩张变薄,有的静脉壁因为结缔组织增生而变厚,形成不均匀的表浅皮下团块。
下肢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标准一、静脉扩张在超声诊断中,下肢静脉曲张的明显特征是静脉扩张。
扩张的静脉可在皮肤下清晰可见,表现为蜿蜒曲折的蚯蚓状或串珠状结构。
在超声图像中,扩张的静脉壁通常较薄,回声较低,管腔内可见无回声的血液流动。
根据静脉扩张的程度和范围,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累及的范围。
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曲张常伴瓣膜功能不全。
超声检查可发现瓣膜关闭不全,血液在收缩期和舒张期均可出现倒流。
同时,可观察到静脉血液流速减慢,血液淤积在静脉内,导致静脉内压力升高。
这些征象提示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诊断依据。
三、血流动力学改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会有所改变。
超声检查可发现,患肢的血流速度减慢,血液淤积在静脉内,导致静脉内压力升高。
此外,还可观察到部分患者的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血液逆流。
这些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四、血管壁改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血管壁也会发生改变。
长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会导致血管壁结构发生变化,表现为血管壁变薄、弹性降低等。
超声检查可观察到这些血管壁的改变,为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提供依据。
五、并发症下肢静脉曲张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性静脉炎、出血等。
超声检查可发现这些并发症的征象,如血栓形成时的低回声团块、炎症时的炎症浸润和出血时的血肿等。
这些征象有助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综上所述,超声诊断下肢静脉曲张主要依据静脉扩张、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改变以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征象。
通过对这些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准确诊断下肢静脉曲张并评估其严重程度。
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诊断详述*导读: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症状体征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的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是双侧下肢可以先后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
如病程继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
诊断检查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下列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浅静脉瓣膜功能、下肢深静脉回流和交通静脉瓣膜功能:①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平卧,下肢抬高,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上止血带,压迫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1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
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上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
如在未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的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②深静脉通畅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瞩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
此时,由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
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强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
③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
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强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
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强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其他检查:如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必须排除下列几种疾病才能确立:①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各种症状相对严重.作下肢浅静脉测压试验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20%~25%以内。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鉴别诊断
除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外,深静脉回流受阻或瓣膜功能不全,以及其他病变等皆可引起下肢浅静脉曲张。
因此,必须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一)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发生在股、腘静脉,主要病变为瓣叶的游离缘松弛下垂,合拢时留有漏斗形间隙,发生血液向远侧逆流。
其特点:①患肢有较严重的重垂不适及肿胀,行走时因瓣膜失去单开放功能而症状加重,只有在平卧时才能缓解;②因早期破坏小腿交通支静脉瓣膜,常迅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变化;③小隐静脉瓣膜破坏的发病率,远比单纯性下肢静脉多见;④顺行静脉造影,深静脉主干呈筒状扩张,,失去竹节状外形,瓣膜影模糊。
逆行造影示造影剂逆流,根据造影剂逆流到达的部位,可以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
(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主要为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待病程进入后期,血栓机化而完全再通后,也可变为深静脉逆流性病变,浅静脉曲张多为代偿性表现,下肢肿胀,酸胀不适,常在短期内即出现踝部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迅速出现皮肤营养不良性改变。
在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闭塞期,深静脉通畅试验阳性,静脉压升高,运动后更加明显。
血栓再通后,深静脉通畅试验也可阴性,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表现相似。
若鉴别诊断仍有混淆,可行静脉造影检查确定。
(三)动、静脉瘘常有明显浅静脉曲张,后天性动静脉瘘多由创伤引起,患者有受伤史,局部可以扪及持续性震颤,听诊时可闻及连续性杂音;先天性动静脉瘘,患肢常较健肢明显增长、粗大。
动静脉瘘无论先天性或创伤性,静脉内因有动脉血灌注,体表温度升高,静脉压明显升高,抬高患肢后,不象单纯性浅静脉曲张容易瘪缩,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鉴别诊断一般并不困难,必要时行动脉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四)先天性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 Trenaunay Syndrome,简称KTS)为一种先天性静脉畸形病变,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坐骨静脉系统残留而形成,具有浅静脉曲张、患肢增长增粗及皮肤呈现大片血管瘤样红斑三个主要体征,体征常局限于下肢的外侧面。
认真细致检查,鉴别诊断应无困难。
但本病比较少见,必须提高警惕,以免误诊为单纯性浅静脉曲张,而错误地施行了不恰当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