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规范书

光缆技术要求

1.1 光纤光缆的主要设计指标

本工程选用缆光纤符合ITU-T G.652D建议的光缆。本工程光缆主要采用新建杆路、利旧杆路、新建管道、利旧管道、直埋光缆方式敷设。设计使用普通型松套层绞式光缆、室外填充式A护套皱纹钢带聚乙烯保护套式光缆。程式为GYTA-24B1、GYTA-48B1、GYTA53-24B1。

1.1.1缆光纤

1.1.1.1 G.652D光纤

(1)模场直径

9.2±0.4μm 1310nm

(2)包层直径

标称值:125μm

偏差:±1.0μm

(3)模场同心度偏差:≤ 0.5μm

(4)包层不圆度:小于0.7%

(5)截止波长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

λc(在2光纤上测试)<1260nm

(6)光纤衰减系数

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在1285~1339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 dB/km。

在水(OH-吸收峰)处(1383±3nm)衰减最大值为0.36dB/km。

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值为:0.22 dB/km。

在1480~1580nm波长围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的差值:不超过0.05d B/km。

1625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0.24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和1550nm波长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αmean+0.10 dB),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弯曲衰减特性

光纤(在1550nm和16250nm波长上)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均小于0.05dB。

(8)色散

零色散波长围为1300~1324nm。

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在1300~1339nm波长围色散不大于1.5ps/(nm·km)。

在1271~1360nm波长围色散不大于5.3ps/(nm·km)。

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6ps/(nm·km)。

在1480~1580nm波长围色散不大于19ps/(nm·km)。

(9)偏振模色散系数

成缆后在1550nm波长围,光纤偏振模色散系数:应小于0.15ps/Km1/2。

(10)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 0.06 dB

最大值(2σ)≤ 0.12 dB

(11)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5N(约0.4Gpa、50kpsi,光纤应变约为0.58%),加力时间不少于1秒。

(12)光纤着色

光纤着色采用UV固化,其颜色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如此)。在光纤光缆使用寿命,光纤不褪色、涂覆层不粉化。

(13)涂层剥离力

光纤涂层剥离力的典型值为:1.7N。

(14)衰减温度特性

-60℃~+85℃围,光纤附加典型衰减值:1310nm Δ≤0.03 dB/km,1550nm Δ≤0.03 dB/km。

(15)动态疲劳系数

光纤动态疲劳系数nd的典型值为:22。

(16)湿热性能

在85℃±2℃温度和相对湿度不低于85%的条件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1550nm 附加衰减系数≤0.05 dB/km。

(17)浸水性能

在23℃±2℃温度下,浸泡在水中30天后,在1310nm、1550nm波长与20oC时相比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

(18)热老化性能

光纤试样在85oC±2oC温度条件下放置30天后,在1310nm、1550nm波长与20oC 时相比允许的附加衰减不大于0.05dB/km。

1.1.2 单盘光缆指标

有关光纤光缆主要技术要求及指标应满足下列技术规要求。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对光缆相关指标、技术参数、光缆光纤的长度进行单盘检测试和验收。

1.1.

2.1 纤芯的安排

(1)缆芯采用松套管层绞结构。

(2)普通光缆中心加强构件为金属。金属加强芯应采用不锈钢丝,也可采用其它不易腐蚀的、不析氢的、涂有保护层的钢丝等。

(3)无金属光缆中心加强构件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

1.1.

2.2 护层结构

护层结构为铝聚乙烯粘结护套。

1.1.

2.3 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松套管及管光纤必须采用色谱识别标志,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

(2)松套管采用全色谱标志,面向光缆A端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松套管序号及其对应的颜色应符合下表规定:

松套管色谱排列表

(3)松套管光纤采用全色谱标志,具体光纤序号及其对应的色谱见下表,在不影响识别的情况下可用本色。

松套管光纤色谱排列表

(4)每盘光缆两端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面向光缆看,在顺时针方向上松套管序号增大时为A端,反之为B端;A端标志为红色套管,B端标志为绿色套管。

1.1.

2.4 机械性能

光缆在承受表列长期拉力的情况下,光缆延伸不应超过0.2%,同时光缆所有光纤衰减均不应有变化;承受表列短期拉力的情况下,光缆延伸率应不大于0.15%,力解除后,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

光缆允许力和允许侧压力见下表:

光缆的机械性能表

光缆在承受表列长期压扁力的情况下,光缆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承受表列短期压扁力的情况下,压力解除后,所有光纤衰减均不应有变化。

1.1.

2.5 光缆允许的曲率半径

受力时(敷设中):不小于光缆外径的20倍。

不受力时(敷设固定后):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0倍。

在上述条件下,光缆各项性能均无影响。

1.1.

2.6 光缆外套的绝缘电阻(外护层铠装层与间)不小于2000MΩ.KM(500V,DC测试)。

1.1.

2.7 光缆外套的耐压强度(外护层铠装层或金属加强芯与间)不小于15KV(DC.2分钟)。

以上两项均在光缆浸水24小时后测试。

1.1.

2.8 光缆标称盘长:3000m。

1.1.

2.9 光缆标识

光缆外护层上以1米间隔印出以下容:

(1)纵长米

(2)光纤型号规格

(3)最终用户名称缩写

(4)制造厂家

(5)制造年份

以上标志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m。

1.1.

2.10 光缆温度特性

(1)工作时:-30℃~+70℃

(2)敷设时:-30℃~+60℃

(3)运输、储存时:-50℃~+70℃

1.1.

2.11 火花试验

光缆外护层在挤塑时在线至少经受交流有效值8千伏或直流12千伏的火花试验电压。

1.1.

2.12 滴流性能

在温度为70℃(24H)的环境条件下,光缆无填充复合物和涂覆复合物等滴出。

1.1.

2.13 光缆预期使用寿命

光缆预期使用寿命不小于25年。

1.1.3 光缆线路验收指标

根据光缆技术条件,结合GB 51171-2016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并参照以往其它工程实施情况,制定的本工程光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指标见表1.1.3。

表1.1.3 光纤施工及验收指标

1.2 光缆接头盒主要技术要求

本工程采用的光缆接头盒应该满足YD/T 814.1-2013 《光缆接头盒第一部分:室外光缆接头盒》以及最新升级版本的相关要求。

1.3 施工测量及路由复测

在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核对路由走向、敷设位置及接续点环境是否安全可靠、便于施工、维护,为光缆配盘、分屯以及敷设提供必要的资料。

为了便于工程操作,本工程根据各中继段的光缆敷设长度及配盘情况综合考虑光缆盘长及订货数量。本工程采用盘长为3公里/盘的光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结合工程建设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盘长的光缆及组合中间截断所剩余的光缆,靠设备侧的第1、2段光缆的长度尽量大于1公里。

1.4 光缆敷设安装及技术要求

1.4.1 局(站)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局(站)光缆的敷设应符合GB 51171-2016 《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第11.1.2节的第1~第4条的规定。

(2)凡进出局光缆在进线口、引上管等处所占管孔、子管、空余子管均用防火泥密封处理。局光缆在各楼层的穿墙洞处应用楼层防火材料封堵。光缆在中心机房需用玻纤布(或其他防火材料)包裹。

(3)机房光缆金属构件在ODF架光缆加强芯固定点用16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芯线引接至ODF架接地排,与机架绝缘后再用35平方毫米的多股铜芯线与机房的第一级接地排直接连接。

(4)机房直流电源线、交流电源线、接地线、信号线必须分开布放,应避免在同一线束,间距大于100mm。其中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蓝色,接地线为黄绿双色。本工程使用的电源线、接地线要采用防火、阻燃材质。

(5)局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屏蔽线(铝护层)以及金属铠装层应在综合架处与绝缘处理后的接地端子连接,光缆剥口应用胶带缠扎。

(6)综合架的ODF端子板上应清楚注明终端的光缆局向和纤芯号。

1.4.2 引上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本工程杆路及墙壁引上光缆处均采用Ф50mm镀锌钢管做引上保护,杆路引上钢管采用4.0铁线固定、墙壁引上钢管采用钢管卡子固定,引上钢管的上端用防火泥等材料进行封堵。

1.4.3 管道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管道光缆占用的管孔位置可优先选择靠近管群两侧的适当位置。光缆在各相邻管道段所占用的孔位应该相对一致,如需改变孔位时,其变动围不宜过大,并避免由管道群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2)光缆接头盒在人(手)孔宜安装在常年积水水位以上的位置,采用保护托架或其他方法承托。

(3)人(手)孔的光缆应用扎带固定牢靠,宜采用塑料软管保护,并有醒目的识别标志或光缆标志牌。

(4)光缆在比较特殊的管道中(公路、铁路、桥梁以及与其他大孔径管道等)同沟敷设时,应充分考虑到诸如路面沉降、冲击、振动、剧烈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等因素对光缆线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4.4 架空光缆的敷设安装要求

1.4.4.1 电杆及杆路施工的技术要求

(1)电杆的技术要求

本工程原则上采用梢径为16厘米的防腐油杆,基本杆高为8米,对于跨越公路、河流等特殊地段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9米,10米等高度,具体处理方式详见施工图纸。

通信用的木电杆一般均为原木(即将树材加工成规定的长度和直径的材料),一般分为素材木电杆和防腐木电杆(又称油注杆),本工程杆路离公路大于300米的时候采用防腐木电杆。其材质要求见表1.4.4-1:

表1.4.4-1 防腐木电杆的材质要求表单位(mm)

(2)杆路施工的技术要求

a、本工程新立杆路的基本杆距为50米左右为宜。

b、《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GB 51171-2016 5.1.2规定:

本工程全部采用8米木质电杆,电杆洞深应符合表1.4.4-2规定,洞深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表1.4.4-2 电杆埋深要求表

注:

1.12m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

2.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新建的通信线路。重负荷区的杆洞洞深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100~200mm。

1)坡上的洞深应符合图1.4.4-1要求。

2)杆洞深度应以永久性地面为计算起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